2023年二年级跨学科活动设计方案 二年级语文教学案例(精选10篇)

2023年二年级跨学科活动设计方案 二年级语文教学案例(精选10篇)

ID:4390638

时间:2023-10-08 19:57:02

上传者:LZ文人 2023年二年级跨学科活动设计方案 二年级语文教学案例(精选10篇)

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方案能够帮助到我们很多,所以方案到底该怎么写才好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方案应该怎么去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二年级跨学科活动设计方案篇一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雷雨前、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特点。

2.体会课文观察仔细,用词准确的特点。

3.产生观察的兴趣,学习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雷雨前、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特点。

教学难点:

产生观察的兴趣,学习观察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在上节课当中,我们已经学习了18课的生字词,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

(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本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18课《雷雨》(板书课题)师:雷雨是一种自然现象,在我们北方夏季很常见,你们想不想知道雷雨前后有哪些变化呢?请看大屏幕,把你看到、听到的讲给大家听。(课件出示雷雨天的动画)师:想不想知道作者笔下的雷雨是什么样的?请打开书,带着问题来读课文。(大屏幕出示“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指名读问题)师巡视,指导随回答板书:

雷雨前

雷雨中

雷雨后二、研读“雷雨前”部分请同学们快速朗读雷雨前的部分,找一找雷雨前有哪些天气变化。

(板书:雷雨中雷声雨声树房子)同桌交流,划出你喜欢的词?并说说为什么用得好?怎样用朗读的方式表达呢?“哗”、“看不清”说明雨大,雨点多而急。读重音。“渐渐地”表现雨由大到小的过程,说明雨要停了,语速要慢。朗读比赛,看谁读得好?为什么?小组评出最棒的。播放课件,让学生真正体会雷雨变化的整个过程。四、学习“雷雨后”观看大屏幕,读课文,找出事物特点(板书:雷雨后太阳彩虹池塘青蛙等)你能把这些画出来吗?(小组讨论,进行展示)大屏幕出示雨后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你是图中的小朋友,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怎样才能读出雨后的清新、洁净、充满生机呢?(同桌互读,评价后,进行个别读、齐读)五、总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2、你观察过其他天气现象吗?把你的观察写到日记里吧!

二年级跨学科活动设计方案篇二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字,会写8个字,会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在朗读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4.通过区分两次的征友启事内容的不同,进一步认识到只有“求同存异”才会交到朋友,引导学生正确交往。

教学重点、难点:

会认14个字,会写8个字,会自主积累词语。

通过区分两次的征友启事内容的不同,进一步认识到只有“求同存异”才会交到朋友,引导学生正确交往。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的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10课——板书课题《征友启事》

读题认识“征”“启”字,学生读题质疑

1.什么是启事?

2.谁给谁写征友启事?等等。

二、学生自由读文

三、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听后告诉老师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或者你还有哪些疑问,都可以说出来,提出来。学生积极发言)

四、解决问题

1.小牛为什么要征友?出示词语卡片“孤单”说话。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学会区分两个不同的启事,区分他们的不同之处。(教师分别出示两种不同的启示)

在读启示的过程中教师指导认识

朝夕相处 耕田 垂头丧气 闷闷不乐

3.两种不同的启示分别有什么效果?

学生结合课文进行表演,表演中认识词语“猎狗”“马驹”“学习”“兴高采烈”

五、有情朗读课文

六、小结

请你写一个征友启事,想象怎样写,能让你叫到更好的朋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齐读课文

二、游戏——寻找好朋友

方式:教师读出语声字有关的句子,学生在文章中找出来,并找出与生字有关的词语及要认识并要求会写的字。并及时指导朗读句子。

例:

教师:小牛很孤单,一心想找个朋友。

学生:找到句子后,圈处词语“孤单”重点认识“单”字,相同的方法学习所要认识的生字。

单 张 做 离 教 猫 习

三、游戏识字“我的朋友多”

小组进行交流我是这样记住这些字的。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读文

二、游戏(听写生字)

三、作业

书写生字

四、拓展思维

编演课本剧——《找朋友》

五、小结

二年级跨学科活动设计方案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字只识不写,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老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工作的诗句,培养尊敬和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背诵,充分领悟课文所表达的真情实感。

教学难点:体会老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工作的诗句,领悟课文所表达的真情实感。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解题。

1、板书:紫丁香,简要介绍:紫丁香是一种树干,开的花是紫色或白色。有香味,大多成长在我国北方,可供人们观赏。

2、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想知道什么?学生提问。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借助拼音逐节朗读。

2、读本课生词,分别找出前鼻音(踮倦院)、后鼻音(梦浓盛)、翘舌音(眨沙枝)的字。

3、读了课文你解决了什么问题?你又有了什么新的问题?

思考题:紫丁香是谁栽的?为什么要载?

4、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书上做记号。

三、细读课文,体会感情。

2、朗读第2小节,想一想:这些小朋友为什么要把智多星栽在老师的窗前?

3、默读3——5小节,想一想:紫丁香是怎样和老师做伴的呢?

4、小结:第二小结总写紫丁香和老师做伴,第3——5小节分别写紫丁香的绿叶儿的响声,盛开的小花和飘出的花香与老师做伴。这实际上是写小朋友对老师的尊敬和热爱。

四、作业。

1、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2、找几个赞美老师的语句,读一读,抄一抄。

第二课时

1、指名朗读摘抄的赞美老师的语句。

2、指导学生朗读。

第一小节要体现出小朋友们是悄悄地栽树,不愿惊动老师,读时声音要轻点。

第2小节是小朋友栽紫丁香的目的,要读的亲切,重读“夜夜”,以充分表达对老师的一份爱心。

第3、4节中的“你听”“你看”反复;两次,后者要重读,以表达小朋友迫切地要让老师知道的一种兴奋的心情,“消除疲倦”“感谢挂牵”都要重读。

第5小节要读得轻缓,读出小朋友们对老师的关心与爱护。

3、指导背诵

(1)提问:这首诗一共5个小节,请你们回忆一下,各小节写的是什么?

(2)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现板书。

(3)学生书熟读课文。学生试背课文。

4、写字指导

5、课外作业:写赞美老师的诗

二年级跨学科活动设计方案篇四

教材分析:这一篇课文叙写了沉香不畏艰险,奔向华山,他一心救母的诚意感动了仙人,获得了赠斧之助,打败了二郎神,劈开大山,救出母亲。全文共有四个自然段,按照救母经过展开故事情节:拜别师傅,奔向华山;历经艰险,一往直前;感动仙人,得到帮助;劈开大山,救出母亲。故事环环相生,衔接紧凑。

学情分析:教学时可先引导学生回忆《母亲的恩情》、《陈毅探母》等课文引出课题。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题质疑,然后要求大家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正确,读通顺。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指名逐段读课文,及时正音,通过朗读回答提出的问题,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新偏旁“刀”。学会用“帮助”造句。

2、学习默读课文,讲述故事。

3、想象沉香扑进妈妈怀抱时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4、体会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教学重点: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朗读理解,体会沉香对母亲的挚爱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沉香对母亲的挚爱之情。

第一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说说沉香刻苦学武艺的故事

2、沉香练就一身高强的武艺后,是怎样解救母亲的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生字词,标小节号。

3、出示词语:救母血痕在乎诚心打败凶恶激动

浑身巨响怀抱师傅跨转身

(1)自读这些生字词

(2)哪些字音值得注意?

“诚”读翘舌音

“奔痕”读前鼻音

“捧诚”读后鼻音

“转”是个多音字,你能用它的两个读音分别组词吗?

(3)带读,指读,齐读

4、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在读读,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6、指名比赛读书

7、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教学生字

1、分析字形(略)

2、指导写字

救:左边的求写得稍微紧凑些,末笔是点。右边的反文旁写得舒展些

激:中间上面的“白”,下面的“方”写得紧些,左中右依次放开宽度。

3、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

正确美观地临写生字一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图文结合,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会用“帮助”造句

3、通过学习课文,再次体会小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默写词语。打败凶恶诚心激动

2、把默写的词语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新授

1、教学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3)什么叫“救母心切”?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4)请你读出小沉香“救母心切”的感情。指导读

2、教学第2自然段

(1)自读

(2)从该段,你有读懂了什么?

(3)出示:1、他翻过高山,跨过深涧。

2、他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过了多少座深涧。

这两句话意思相同吗?

这两句话的不同,你能体会出来吗?

有感情地读读

(5)齐读第2自然段

3、教学第3自然段

(1)从沉香这些做法,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2)是啊,诚心感动了仙人。

4、教学第4自然段

(1)指名读第4自然段

(2)(出示图)华山怎么样?此时沉香心情怎样?

(3)有感情地读第一句

(4)还有哪里体现出沉香心里无比激动?

(5)看到这个感人的场面,你想说些什么?

(6)带着这种感情齐读第4自然段

5、齐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小结

四、作业

1、选适当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一件件一针针一个个一线线一道道

母亲在灯下()()地为我补衣裳。

沉香身上划了()血痕。

我把玩具()地收拾起来。

沉香脚上磨出了()血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复述课文

2、会用“帮助”造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说说课文内容

2、再次让学生默读要求

二、指导复述

1、自己一边默读课文,一边记下故事的情节。

2、看挂图,想情节,说说这个故事

3、同座位互相复述,指名复述这个故事。

4、把两部分故事一起合起来说说。

三、指导造句

1、读读练习4中的三个句子

2、你能仿照句子,也来用“帮助”造句吗?

3、你能用“帮助”造句时,把“帮助”放在句中不同的位置吗?

学生说,师生共同纠正。

四、作业

1、造句(两个位置不同的句子)

帮助……

帮助……

2、把两课的故事连起来说一说,说给爸爸妈妈或弟弟妹妹听。

二年级跨学科活动设计方案篇五

1、学生汇报答案。

2、你是怎样知道答案的?

揭题:聪明的小高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介绍高斯:小高斯是十八世纪中期德国的一个小朋友,他上小学一年级老师就发现他与众不同,后来,在他的勤奋努力和老师的帮助下,他成为全世界的大数学家,这一课就是学习有关他的故事。(可以放在后面)

2、检查生字。

3、检查课文读文情况。

4、逐段朗读,读通读顺

5、课文哪几段写了事情的经过?

(2——6)段。

6、这几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第2段:老师让学生从一加到100,看谁算得快。

第3段:刚刚几分钟,小高斯就求出了结果。

第4段:这样短的时间小高斯就求出了答案,老师很惊讶。

第5段:老师问高斯怎样算的。

第6段:高斯说自己算题的规律。

第7段:老师夸奖小高斯爱动脑筋,鼓励他继续努力。

7、这样多的内容,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呢?(交给学生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小高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抓住规律把1到100的和算了出来,得到了老师的赞扬和鼓励。

总结方法: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不是把所有段的内容叠加在一起,而是需要抓主要去次要的内容,并用合适的语言连接起来。内容要简练,主要情节要突出。

8、其它两个自然段分别讲什么。

(1)学生读一段,说一段。

(2)看看这两段和我们刚才的故事的主要内容谁是重点?(刚才内容)

(3)本课的主要内容怎样概括,这两段的内容你要不要?(内容的取舍)

9、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即: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上高斯的伟大成就。

10、总结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二年级跨学科活动设计方案篇六

【导语】本站的会员“废名何为”为你整理了“北师大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例文”范文,希望对你有参考作用。

1、教材分析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19课《金色的玉米棒》。《金色的玉米棒》是一篇挺有意思的童话故事。课文讲的是在秋天小兔藏起了三个玉米棒。到了冬天,松鼠、松鸡、刺猬分别找小兔借玉米棒,小兔没有借给他们,而是送给他们干蘑菇、豆子、红枣。到了春天,小兔种下了玉米,秋后收了好多玉米棒。送给他们各一筐,松鼠、松鸡、刺猬他们也挑了三个的玉米棒藏了起来。教材借这个童话故事,让学生知道:只有留下种子,才有足够的粮食!告诉学生一个道理: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粮食,要从小爱劳动!

2、学习目标

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对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天xx动、富于想象的特点的认识,特制定了如下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认识16个生字;其中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方法目标:利作多媒体辅助教学、朗读感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激活教与学的气氛,力求教学过程的生动活泼。

3)情感态度目标:从内心喜欢阅读、朗读童话故事;充分让学生体会到丰收果实带来的乐趣。

3、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阅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尤其是对二年级学生更不能做过多的讲解,而应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生字。

因为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他们的阅读能力,要在语言文字中准确把握所蕴涵的情感世界,真正品出语言的味道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小兔不借玉米棒的原因。

在这堂课中,为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朗读主线”的原则,根据教材特点和配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学法则以诵读、发现、感悟、体验为主,旨在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全程参与,主动获取知识。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让他们在感兴趣的、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特将本堂课的教学思路拟订为:激趣导入、感受乐趣——研读课文、体验乐趣——拓展思维、升华乐趣——布置作业、延伸乐趣。

(一)激趣导入、感受乐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的老师”,这一点对于低年级学生尤其重要。创设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自然地进入学习情境,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常言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于是,上课伊始,我就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让学生感受乐趣。

首先让学生猜谜语,猜出后我出示一个玉米棒实物,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是什么颜色。从而引出课题:金色的玉米棒。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自然地引出了本课内容。

(二)研读课文、体验乐趣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尤其是第一学段的阅读要求中提出: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要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基于以上对《新课标》要求的理解,及本课重难点的把握,我在第二版块“研读课文、体验乐趣”的教学中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1.初读感悟。

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初读感悟之中去,我说:围绕这金色的玉米棒,森林里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然后学生自由读课文,自主识字。最后再听课件中的范读,加深印象。

2.深入研读。

新课程关注的不只是学习结果,更关注的是学习过程。我采用分段研读的方法帮学生理解课文。首先,跟随课件学习第一自然段。让学生思考回答: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接着跟随课件学习松鼠向小兔借玉米棒的事。针对学习过程,我设计了几个问题:

(1)为什么借?

(2)小松鼠借到玉米棒了吗?为什么?

(3)小松鼠带什么东西回家了呢?

(4)小兔不借玉米棒,可为什么又给了松鼠一把干蘑菇?

学生边读边想,然后回答这四个问题,理解词语:肯定。从而明白:小兔是心地善良的,是乐于助人的。同时在读的时候,随文识字。

后面我就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说一说,松鸡、刺猬向小兔借玉米棒的经过。同时理解比喻句:北风刮在脸上像针扎一样。

然后理解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让学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理解词句:“淅淅沥沥”的春雨说明是春天播种的季节到了。“一个个小坑”说明挖的坑多,多播种,就有多的收获。

3.猜心理,感情朗读,现场表演。

首先让学生猜猜小动物心里想什么,还会有什么样的动作,会说些什么话。然后指名猜,想猜哪句就猜哪句。充分肯定学生多元化的理解。接下来鼓励学生大胆地演动作、扮角色表演,进一步理解课文,达到品读感悟的台阶。并且对表演得好的学生未完行表扬。

(三)拓展思维、升华乐趣

每一篇课文都要给学生一种思想的启迪,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生命。这篇课文的教育价值就在于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劳动,做一个勤劳的人。所以在第三版块“拓展思维、升华乐趣”中我让学生谈谈:你通过劳动,得到了哪些收获?就是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这也是让学生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了运用语言的舞台。

(四)布置作业、延伸乐趣

一节好的语文课一般都有扣人心弦的“起调”,引人入胜的“主旋律”和余音饶梁的“终曲”,这种精彩的“终曲”不但可使课堂气氛xx迭起,而且能让学生把这种情感延伸到课外,达到“课虽终,思未了,趣不尽,情更浓”的境界。为了达到这种效果,我设计了一个延伸性和开放性很强的练习:

1.续编课文。

2、做课件中的练习,这是一个可以动手的题。可以让学生在电脑上自由输入词语,句子。

这堂课的板书做到了形象直观,条理清晰,便于学生理解,起到了深化主题、回顾中心的作用。

总之,本堂课的设计重自主、重探究、重合作、重感悟、重体验,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尊重学生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并在学生自主的基础上建构课堂教学,力求体现新的课程观念。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模板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北师大二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二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备课教案

二年级跨学科活动设计方案篇七

教学目标:

1、会认识捡、酷、俩、始等18个新字,会写奶、吵、急、第等8个生字。

2、读懂故事中狐狸做了什么事。

3、能用关键词概括故事中的狐狸的品性。

4、能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激发兴趣

1、同学们,打开你的回忆的闸门,想想,你们曾读过哪些有关狐狸的故事,想好后告诉我。并说说讲了狐狸干什么了?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狡猾)

出示:高洪波写的小诗《我喜欢你,狐狸》。

2、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另一组关于狐狸的故事(课件出示故事题目)《狐狸分奶酪》、《狐狸和马》、《狐狸孵蛋》、《瞎眼狐清窝》。

二、走进故事感悟道理

1、我们先来学习《狐狸分奶酪》

(1)这篇课文讲了狐狸干了什么事?

(2)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

(3)你从文章的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4)指导朗读

2、让我们回顾一下是怎么阅读《狐狸分奶酪》这篇故事的内容。

3、让我们采用刚才的阅读方法继续阅读后三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题单)

4、简单汇报:

(1)狐狸和马——聪明的狐狸

(2)狐狸孵蛋——善良的狐狸

(3)《瞎眼狐清窝》——慈爱的狐狸

三、走出故事总结特点

1、《狐狸和马》、《狐狸孵蛋》这两篇文章是什么类型的文章(童话)

2、童话的特点:

(1)拟人化描写

(2)想象丰富

(3)有趣有理

3、学生齐读高洪波的小诗《我喜欢你,狐狸》。

四、总结收获布置小练笔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一篇篇关于狐狸的故事,感受了狐狸

五、推荐阅读拓展提升

《中国童话大师经典丛书》

板书设计

故事中的狐狸

狡猾

聪明

善良

慈爱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想一想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

二、检查学习生字。

1、认真读一读课文,圈画出课后生字和新词,在组内互相检查。

2、小组展示学习。

3、全班交流。

三、学习词语

开始起始始终方便便利便于

四、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课后生字,找出难写的生字。

2、指名说说难写的生字。

3、练习组词。

4、教师示范。

5、学生练习。

五、作业

二年级跨学科活动设计方案篇八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

“狐假虎威”的寓意。

2认读文中20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掌握多音字“闷”。

3指导书写生字。

教学重点:认读文中20个生字并朗读理解韵文是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是难点。

教学方法:故事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头饰、布景、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我们今天学习(板书:)这一课的2比较少,通过预习,认识了没有?好。现在我请小朋友读读课文,看看能不能把生字读正确。(指名读课文。老师纠正了“呀”读音,告诉小朋友,在课文中应读第一声,并领读,另外告诉小朋友,“纳闷”的“闷”应当儿化。

二、学习课文

1、小朋友读的不错,这个故事很有意思,小朋友一定很喜欢,谁能看着图,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师出示图画)小朋友自己先练习说一下。

2、谁来给大家说说呢?(学生到前台给大家讲故事)

3、(表扬学生讲的不错。)谁能用一句话来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别看讲的少,课不那么容易啊!大家可以默读一下课文,想一想。

(学生默读)仔细读课文,课文中有一句话就把这个故事的内容概括出来了,也就是说,把“狐假虎威”的意思说出来了,谁能找到,请划下来。

4、根据回答出示:“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你能不能将这句话的意思用自己的意思把话说出来。(学生回答)

5、是的。这句话就是“狐假虎威”的意思,这样看来,“假”在这里的意思就是

(学生可能会说:“狐狸的威风是假的,;老虎的威风是真的。”

6、是吗?你再把最后一节好好的读一读,想一想。(生读“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看出来了吗?这里的“假”是(“借”的意思)

7、查字典,我们来看看字典中有没有“借”的意思。(学生迅速查字典)

(生回答)

8、这下我们明白了,“狐假虎威”的“假”是借用的意思,狐狸借用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下面我们认真的读一读这个故事,要读得正确、流利、读出感情。(指名读第一节)

(1)、生读: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的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它逮住了。

(2)、“窜”是什么意思,可以换个词语吗?

(3)、学生可能回答“跑”。师问:为什么不用“跑”呢?我们再来请教一下字典先生,看看“跑”和“窜”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学生查字典)

(4)、学生回答:逃跑、乱跑

(5)、那么在这里是乱跑还是逃跑呢?(是逃跑)理解了,老虎来了,狐狸紧张不紧张(紧张)大家再读一读,看谁能大家感到紧张。(自读后指名读)

(1)、“骨碌”是什么意,谁懂了?能做个动作给老师看吗?(学生可以自己做做动作)(请其中一个做有趣的学生上台给大家表演一下,师在一旁读“狡猾的狐狸眼睛骨碌一转。)

(2)、这就是“骨碌”的意思,从这句话中,你看出了什么?(狐狸在想注意,在想点子)

(3)、是的。“扯着嗓子”的“扯”懂吗?(老师说,边用手做出“拉”的动作)

(4)学生可能会被老师的动作觉得是“拉”的意思。

(5)、不错,那“扯着嗓子”中的“扯”是拉是什么的呢?(拉嗓子)把嗓子拉长?(边做动作把喉咙拉长)这受得了吗?想想是把什么拉长?读一读就知道了?(学生读句子)读懂了吗?是把什么拉长?(把声音拉长)

(6)、对就是把声音拉长,狐狸告诉老虎,我不怕你,最后一个“我”字要拉的长一点,而且要读出问的语气。注意“我”后面是一个问号。(学生再读,师范读,齐读,)

(7)、第四节狐狸说的一段话很难读,大家看看,怎样读,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才能把老虎蒙住。(学生读)

指名读:老天爷派我来管理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的命令。我看你多大胆子。(注意在学生朗读后进行适当的评价,在声音读大的基础上,鼓励孩子要将自己的表情放进去)

师范读,学生练读。

(8)、一生上台读。师:你想,老虎把你逮住了,(动作抓住学生的肩膀)你不能把老师蒙住的话,你就没命了。(该生朗读如果不佳的话,就可以再请一位读一读)

(9)、你胡说,我是森林之王,我又没有到退休的年龄,老天爷怎么不让我当大王了呢?你的话我不信!

(10)、暗示学生接下去说:不信,我带你到森林深处走一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说完后老师松手)

小结:下节课我们就跟狐狸到森林去走一走,现在休息一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上节课同学们读得真好,特别是那位学生学狐狸蒙老虎的话,口气大,又神气。连我都被蒙住了。现在,咱们接着往下读。下面7、8两节就是写他们到森林去的情景。这两节写的故事表演一下。要想演好,必须要先读好他们。

二、学习课文

1、(学生读课文,然后指名读课文,老师板书: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2、现在请五位小朋友,分别扮演狐狸,、老虎、小兔子、小野猪、小鹿。其他的小朋友当导演,导演更了不起。各位导演看看狐狸和老虎谁在前,谁在后,为什么?请读书,根据书上的要求指导。(学生根据书上的内容进行回答)

3、这两位导演读书很认真,,那么小兔啦,野猪啦、应在什么地方?(应该在森林深处,要站的远一点。)

4、看来小朋友读书很认真,都是出色的导演,下面请意味小朋友读7、8两节,由五位扮演动物的小朋友表演。(一生朗读,“狐狸”在前面大摇大摆的走,“老虎”在其后东张西望。)

5、问;老虎,你在东张西望些什么?(学生回答)

(学生继续表演,小动物看到了老虎就呀地一声,撒腿就跑。

6、问:(鹿)你为什么跑,怕谁呀?

7、请学生进行评价。

8、看了表演,我想,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一些词都明白了。小朋友再读的时候一定会读的特别有感情。大家读。(学生读课文)

9、小朋友,看到小动物们逃走了,它会怎么想的呢?(学生自由回答)

所以我们讲老虎(受骗了)(板书:受骗)

10、齐读最后一节。(学生读)

小朋友,《狐假虎威》是个成语,直到现在,人们说话的时候些文章的时候还经常运用成语。请看下面一段话:出示:

王二小被日本鬼子抓住了,一个日本军官问:“小孩,你什么的干活?”

一个汉j狗腿子狐假虎威的说:“皇军问你是干什么的,快说!”

王二小瞪了狗腿子一眼,不慌不忙的说:“放牛的!”

大家读一读这篇短文,想想文中的“狐假虎威”是什么意思?(提示:谁借着谁的威风……)

学生1:我不喜欢狐狸,因为它太狡猾,专门骗人。(常规思维)

学生2:我也不喜欢狐狸,因为它自己没本事,靠老虎的威风把小动物们吓跑。(常规思维)

学生3:我喜欢狐狸,因为它很聪明。(求异思维)

教师:(作惊吓状)你和别人想得不一样,狐狸明明在骗老虎,只能说它狡猾,为什么说它聪明呢?(重视求异,培养创新)

学生3:因为老师以前教育过我们,遇到坏人相威胁我们时,如果我们打不过它,可以智斗。老虎想吃狐狸,狐狸打不过它,就用智慧战胜了老虎,保住了自己的性命,所以我说它很聪明。(能联系生活,许多学生听了连连点头。)

教师:你真聪明,说得也很有道理。我们在生活中如果遇到坏人,也应该像狐狸一样用智慧战胜他们,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但是大家记得《狐狸与乌鸦》这课吗?能说那只狐狸聪明吗?(新旧联系,巧妙迁移,对比理解。)

学生:(齐说)不能,那叫狡猾。

教师:为什么?

学生4:因为它靠花言巧语骗取别人的食物。

学生5:因为它不劳动,骗乌鸦嘴里的肉吃,害得乌鸦没食物给孩子吃。

教师:(总结)大家说得真好,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学聪明的狐狸用智慧与坏人作斗争,千万不要学狡猾的狐狸去骗人,这样才是人人喜欢的好孩子。

二年级跨学科活动设计方案篇九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友谊的可贵。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感受童趣

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到童话王国中去。(老师板画:高山、小溪、花草)。看,从童话王国中来了两个小朋友,快点和他们打声招呼吧!(挂图展示松鼠和小熊的图片,学生向小动物问好)有一天,这两个小动物之间发生了一个纸船和风筝的故事。板课题,读课题。(风筝的筝要读轻声。)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老师范读,一边听一边想,故事都写了些什么?听后交流:关于课文的内容(根据学生回答,让学生在黑板上找到两个小动物的家,理解“山顶”和“山脚”。)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划出难读的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学生识记生字的情况。

课件出示:扎、坏、抓、莓、幸福、受、吵

具体操作:指名学生当小老师领读生字。

(2)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开火车读课文,随机正音。

三、学习课文1——6自然

1、自由读课文2­­­——6自然段看看纸船和风筝是怎样使它们成为好朋友的。(学生回答问题,可引导他们从小熊和小松鼠是通过纸船和风筝互赠祝福话,互送自己喜爱的食物,来理解它们如何成为好朋友的。当学生说的不完整、不全面时,鼓励学生相互补充。老师借机把纸船图贴在小溪上,将风筝图贴在天空中。)

2、学习第3自然段。那咱们来看看小熊收到纸船时表情是怎样的?(乐坏了)还可以怎么说?你们有“乐坏了”的时候吗?(让学生说说自己在什么情况下“乐坏了”?)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体会小熊的快乐。

3、还有谁也乐坏了?感情朗读第5自然段。

4、理解“飘”和“漂”。看黑板上的图,风筝是怎样上去的?纸船又是怎样下来的?

出示写有“飘”和“漂”的小纸片,指名学生把纸片贴在黑板上相应的小溪上和天空中。并分别用这两个字说一句话。

5、感情朗读第4自然段。

6、师: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他们乐坏了,那我们就在音乐中去体会快乐吧!挺起腰来,看谁读得最幸福、最快乐。生在音乐伴奏下齐读1——6自然段。

7、小结:纸船和风筝让松鼠和小熊成为好朋友,正当他们沉浸在幸福和快乐中时,这快乐却没有了,因为他们吵了一架,从此,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老师拿掉黑板上的纸船和风筝)后来它们又是怎样和好的呢,咱们下节课来研究。

四、书写生字:扎、抓。写好左窄右宽的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开火车读读生字新词

2、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小松鼠和小熊因为互赠礼物而成为了好朋友,可是有一次它们为了一件小事吵了一架。

二、学习7——11自然段

1、读文深入。后来纸船和风筝又是怎样使它们和好的呢?自己读读7——11自然段。(引导学生结合文中小松鼠主动给小熊放一只纸船,并写了一句和好的话来理解它们是怎样和好的。)

2、读中体验。

(1)引导学生结合文中“小松鼠再也受不了”等语句,体会小松鼠的心情。让学生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假如生活中与好朋友吵架了,心情会如何呢?体验小松鼠的孤独与难受。

(2)汇报朗读。指名读第10自然段。(这只“小熊”听了“小松鼠”的朗读,会不会和它和好?如果学生读时体会得好,这只“小熊”就可以针对“小松鼠”读时态度不够真诚、心情不够迫切来拒绝与它和好,并让其他同学继续扮演小松鼠进行读文。)老师相机贴风筝,并用一根粉笔线连在小熊的手中,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指导读11自然段。

(3)此时此刻松鼠每放一只纸船,心里就会默默对小熊说上一句话,他会说些什么呢?指名说)

三、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二年级跨学科活动设计方案篇十

1、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认写本课生字。

2、运用结合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本课的生词,积累10个词语。

3、了解“充气房子”这一现代建筑的优点,激发关注现代科技的兴趣,锻炼创造力和想象力。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了解充气房子的优点。

教学准备

师:本课的生字、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

生:图画纸、彩色笔。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趣入题

1、孩子们,房子大家最熟悉了。你都见过些什么特别的房子呢?

2、课件出示:少数民族的房子、高楼、圆顶楼、塔楼、吊脚楼,并配上轻音乐。

3、导入新课:这些房子美吗?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认识一种新型的房子。(出现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想知道“充气房子”是什么样的吗?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特别留意课文中戴红色拼音小帽的字,把它多读几遍。记住它的名字。

2、大家看老师手中的生字娃娃,你都认识它们吗?

读生字卡片,抽读、领读、齐读,教师正音。

3、想记住它们吗?你用什么方法记,说给同学们听听。

4、想美美地写一写吗?请工整地写在田字格里。生写、互评。重点指导“式”字,呈三角形;“造”字“之”的写法;“压”上下宽窄一致。

三、精读课文、感悟理解

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的文字,把“新型”、“优点”描红。

1、导读第1自然段,引导质疑:你最想知道什么呢?

(1)为什么“充气房子”是新型的现代建筑?

(2)“充气房子”有哪些优点?

2、读书解疑,导学第2、3、4自然段。

(1)默读第2、3、4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充气房子的优点:节省材料、人力和时间;很软、很高、很大;搬运方便;造价很低。)

(2)你最喜欢它的哪个优点?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读一读。抽生读,抓重点词句体会。

(3)重点导学第2自然段,教给学习方法。

a、从哪里看出充气房子节省材料、人力、时间,而且建造方便呢?

b、课件出示:

普通房子建筑材料:砖瓦、木料、水泥、钢材等;充气房子的建筑过程:先用轻便、结实的材料制作各种形状的套子和通道,然后紧密连接,再拉运到工地上,最后把空气打进去变成美丽的充气房子。

c、品读本段第3、4句体会说明的条理性。

d、练习用“然后……再……不一会儿”等词说一句条理清楚的话。

e、小结全段,总结学法: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意思的方法。

(4)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引导读好相应的语段,从中了解充气房子可以建得很高大、搬运方便、造价低廉的优点。

3、学习第6自然段。

(1)齐读最后一段。

(2)想一想,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3)“各式各样”、“奇妙”说明了什么?

四、发挥想象、拓展延伸

1、“充气房子”有这么多优点,你愿意用手中的五彩画笔设计一座你理想中的房子吗?

2、生绘画出各式各样的房子,并写上设计意图。

3、展示。把最美观、最有创意的画通过实物展示台展现给大家看,评出“小设计师”。

4、总结全文。

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不但学会了提问题,还学会了从课文中去找答案。我们了解了充气房子的优点,设计了这么多美丽实用的新型房子,希望大家努力学习,长大后成为真正的设计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