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农村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农村低保扶贫调研报告(优秀6篇)

最新农村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农村低保扶贫调研报告(优秀6篇)

ID:4417871

时间:2023-10-09 02:09:49

上传者:ZS文王 最新农村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农村低保扶贫调研报告(优秀6篇)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优秀的报告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农村扶贫工作调研报告篇一

为深入了解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问题,切实把握好“民心工程”的真正含义,一个月来,我参与了xx镇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调查,通过一个月的社会实践时间对xx镇农村低保工作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二、主要工作

(一)领导重视,组织严密,为全镇低保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以人为本,适应形势,低保工作尽量缓解受保人员的生活压力。

(三)低保干部,迎难而上,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

(四)健全制度,动态管理,积极构筑城市低保救助体系。

三、发现的问题

通过调查,我发现该镇农村低保虽然取得了一定实效,但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是从全镇低保工作的整体情况来看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农村部分群众还处于较贫困的生活环境之中。

二是低保干部的工作压力较大,办公经费严重不足。

三是低保干部队伍建设应进一步加充实,低保工作人员严重缺编。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农村扶贫工作调研报告篇二

全市扶贫攻坚誓师动大会后,市直驻资丘镇xx村扶贫工作队到村工作,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宋文豹先后率帮扶单位(市农业局、非税局、市物资集团、中行三峡分行)主要负责人到该村调研和办公。一个月来,我们通过走访贫困户、村组党员干部和群众,实地了解情况,基本掌握了全村的贫困现状,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xx村基本情况

xx村由岩磊子和xx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辖5个村民小组,该村国土面积12.6平方公里,有耕地3150亩,林地1余亩,平均海拔850米,属半高山地带。村内共有5个村民小组,606户,1783人,村年产值1500余万元,年人均纯收入3490元,农民家庭收入以畜牧养殖、蔬菜种植和外出打工为主,生猪年出栏8400头;到户公路通车率98%,通电率100%,饮水安全覆盖率达84.5%,森林覆盖率74%。本次精准扶贫入户信息调查共确定贫困户210户,685人,占总户数34%。

该村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按划分标准可分为五类。一是示范户(富裕户),指在产业发展、家庭收入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且有一定示范效应的农户,全村有12户51人,占2.2%。二是一般户,指在产业发展及家庭收入方面不具有优势,但能够依靠现有自身能力保持基本发展,不需要在精准扶贫环节给予过多关注和扶持的户,共有310户1034人,占58.2%。三是贫困户,指依靠现有自身能力难以维持基本发展,但给予一定扶持后,能够增强发展能力,实现脱贫的户,共210户685人,占39.4%,有近四成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四是特困户,指不能通过扶持措施提升自身发展能力,对部分人员需要政策兜底的,共10户13人,占1.9%,其中需要政策兜底的有12人,占6.7%;五是五保户。共4户,4人,占2.2%。

二、贫困户致贫原因分析

我们先后走访了210个贫困户,通过“五看”,即: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学生郎,四看技能强不强,五看有没有疾病重病躺在床,找准了贫困人群,摸清了致贫原因。

(一)因学生读书致贫。受教育布局调整影响,全村无幼儿园、无学校,适龄儿童主要就读于凉水寺希望小学(约4公里)和集镇学校(约8公里),初中和高中学生全部在县城或资丘镇就读,家长租房陪读现象十分普遍,主要由一名家长陪护或采用全托方式,每月花费500至800元不等。如果家庭既有高中生,又有大学生,几年下来因送子女上学的高昂费用,又使一些家庭不得不返入贫困的队伍。据测算,目前供养一名大学生最低需要4万元。比如:田银成有两个孩子读书,学费、生活费负担重,像这类的户全村共有62户。

(二)因重大疾病致贫。“一人得病,全家致贫”是当前农村贫困农民的实际情况。该村农民特别是50岁以上的人群中患风湿、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病较多,精神病的发病率也较高。全村因病费用支出户均达2331元,超过10000元的有90户,占17%。四组农民田为新,妻子王秀道患有较严重的糖尿病,并诱发多种并发症,每年医药费要15000元以上,田为新由于要照顾妻子长期在家务农,收入微薄,全家日常开支及医疗费用全靠儿子在外务工维持,家庭经济十分拮据。全村因重大疾病致贫有38户。

(三)因残(智)原因致贫。全村因残、因智力原因而致贫的有29户。弱智人田世明、田黎明,不能自食其力,发展生产和家庭组织能力几乎没有。一组田家凤,一户多残,一贫如洗。

(四)因交通原因致贫。全村因交通致贫的有16户。四组田昌兴,全家3人,2个劳力,人不懒,耕地和山林也不少,可就是没有一条像样的路,拖拉机和汽车根本开不进去,受交通限制,地里种的果菜很难拉出卖,若遇上雨天,只好烂在地里,农产品难于变现,全家3人就有2个单身汉。

(五)因“三缺”因素致贫。全村缺技术致贫的有24户、缺资金致贫的有30户、缺劳力致贫的有11户。这些户而往往更缺的是市场经济意识。一组的田昌庆,曾种过14亩白菜,没想到等到白菜上市,当年的白菜价格却遭遇大跌,辛苦忙碌一年的田昌庆非但没赚到钱反而亏了1万多。最近几年,田昌庆种过包菜,种过辣椒,因为只会埋头种地,不懂市场行情,年年丰产年年亏损,家境贫寒。

三、脱贫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通过实地调查,我们感到,xx村有利条件众多,按期脱贫充满希望。

(一)自然资源丰富。xx平均海拔850米,地势落差最大达700米,是典型半高山地带和气候。全村有林地12000亩,生态环境好,青山绿水,森林覆盖率达74%,且以栎树、杉树居多,特别适宜发展食用菌、茶叶等产业,村民因地制宜种植蔬菜、木瓜和发展牲畜养殖,具备产业多元、多样化发展的先天条件。

(二)产业发展有基础。生猪养殖是xx的优势主导产业,2014年全村出栏生猪1万多头,户平16头,人平5.6头,创产值1500万余元,占全村收入三成以上。如今,xx的生猪跟“资丘飞鸡”一样闯出了些名头,村民也尝到了甜头。

(三)干部群众劲头足。发展的意愿在群众,脱贫的主体是群众,只有激发群众甩开膀子苦干实干,脱贫才有“底气”。我们所到之处,看到了干部和群众自强不息的精神,全村上下有自我求变、自我发展的志气和信心。三组村民田开培,腿残、眼残,为3级残疾,但身残志坚,人残脑不残,特别能吃苦,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发展规模养殖业,今年可出栏生猪110头。二组20多个贫困户,主动调整产品结构,要求村里支持发展木瓜产业。今年下半年生猪、西红柿、包白菜市场看好,价格上扬,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高。

xx村处于中山地带,产业多而不精,特色优势产业不明显,存在产业“空心化”问题,发展基础较为薄弱,要摘掉贫困帽子,还要搬开“三缺”的绊脚石。

一是缺主导产业支撑。全村农业产业发展以传统的种养殖业为主,层次、规模、水平相对较落后。田间主要以玉米、土豆、苕等“老三样”为主,基本不出售,主要用于饲养自家牲畜。近年来蔬菜种植有一定发展,但与周边村相比规模较小,种植面积在1000亩左右,蔬菜种植农户207户,占1/3。养殖业主要是养猪,距离“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差距较大,全村年出栏生猪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仅有5户,50头以上的养殖户也仅有19户。“三边”种植的核桃、板栗、茶叶,管理粗放,产量低,被农民称为“三年两不收”产业,自给自足,没有形成商品。

二是缺市场主体带动。该村在新型市场主体建设方面还处于“三无”状态,即无加工型农业企业、无流通型专业合作社、无中介型产业协会,农村经纪人也是稀缺资源。发展要靠人,xx和多数偏远农村一样,留不住人,更别说招徕人才。调查发现,留守本地的多为“60后”,老、病、残现象普遍,而且初中、小学文化程度占多数。年后,随着煤矿不景气加剧,青壮劳力外出打工越来越多,全村1300多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的就有580多人。今后村子发展面临严重劳动力不足问题。

三是缺基础设施配套。交通方面,由于地势原因,公路多在险峻陡峭的山崖间蜿蜒,村子距集镇8公里山路,开车要半小时,离县城100公里,坐车要三四个小时,去趟宜昌城,来回要耗费一整天。卖一头猪,光交通成本要八九十元。交通不便和信息闭塞,是制约xx村种养殖业不发达的重要因素之一。年修建了村内第一条水泥路,现有村级主线公路38.8公里,入户公路50公里,其中水泥硬化里程17.7公里,占20%。全村5各组尚有2个组公路未硬化,已硬化公路等级较低,全部为3.5m宽的最低等级农村公路,路面窄、坡度大、弯道多、路况差,通行安全性较差。用电方面,全村8个台区有4个属于低电压台区,农户反映电压不稳、较低,家用电器经常无法正常使用,急需改造升级。安全饮水方面,已建成塘家湾、淋犀岭、桥沟和胡溪沟4条干支渠。年开始建设自来水管道,现已完成3个组的安全饮水工程,目前还有2个组147户安全饮水工程未完成,占总户数25%。村镇建设方面,缺乏统一规划,加上受地理限制,基础设施滞后,目前还有土坯房197户,占37%,且80%的土坯房年久失修,房屋状况较差,危房较多。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现居住在土坯房的农户大都是家庭经济基础较差,短期内没有能力通过新建房屋来改善居住环境的户,因此全村危房改造任务仍然较重。

四、帮扶基本对策及措施

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我们将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沉下身子,深入农户,以工匠精神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以决战决胜的勇气打赢扶贫攻坚战。

(一)因户施法,精准发力

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总要求,拟定—年每年减少50个以上贫困户的目标任务,具体任务分解为:2015年减少贫困户58户214人;年减少贫困户45户178人;年减少贫困户40户151人;2018年减少贫困户42户142人。

1.分类施法。按“五个一批”的要求,对症下药,靶向治疗。一是产业发展扶持一批。通过引导贫困户发展庭园经济和特色产业,使105个贫困户有一项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实现按期脱贫。二是移民搬迁一批。对交通不便的16个贫困户有计划的搬迁,使其改善生活、生产环境。三是政策兜底保障一批。对25个特困户实施应保尽保,实现“七有”的目标。四是医疗救助一批。让13个因病致贫的农户渡难关。五是助学启智一批。对考取大专院校和高职高专的贫困学生提供贷款和争取社会各界资金支持,使51个贫困户斩穷根。加大对贫困户实用技术培训和转移培训力度。

2.一户一法。摸清农民的口味,了解贫困户脱贫意愿,上下互动,精准“滴灌”。一是网络化管理。对贫困户按支部、按村民小组、按产业,明确帮扶责任人,做到“一户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一名帮扶责任人、一本相册”,形成纵横对接的网络化管理。二是清单化实施。建立贫困户产业发展清单,在210个贫困户中,经初步摸底,适合并愿意发展畜牧业的有75个户(其中发展生猪的`67户、山羊7户、“资丘飞鸡”1户),发展木瓜种植的48户,发展魔芋的26户,发展精细蔬菜的25户,发展打工经济的26户,发展园艺苗木业的5户,发展核桃的3户,发展农家乐的1户,发展食用菌的1户。三是图表化作战。村挂作战图,分户落实脱贫时间表、路线图,贫困户将脱贫规划张贴上墙,对照措施,有序推进。四是精准化推进。政策落实到户,种苗支持到户,设施配套到户,分种养加和产业性质确定贫困户培训对象,提高贫困户就业和增收能力,实现一人受训、全家脱贫,各个击破。

3.结对帮扶。组织帮扶单位的党员干部与贫困家庭结“穷亲”,形成“众扶”大格局。建议市农业局联系140个贫困户,市物资集团联系50个贫困户,市非税局联系10个贫困户,中行三峡分行10个贫困户,分别在10月前,将210个贫困户确定到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并建档立卡,明确脱贫时间及帮扶措施,不脱贫不脱钩。同时在本村建立“能人带、干部扶、众人帮”的机制,村组党员干部要通过各种方式对贫困户实行一对一的帮扶,做到全覆盖。

(二)因村施策,突出重点。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找准发展路子,产业为上,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紧密衔接。

1.发展特色产业扶贫。实施“1166工程”,即年出栏生猪1万头,发展木瓜1000亩、精细蔬菜600亩、食用菌60万袋。依托专业合作社引领,提高比较效益。一是组建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转变养殖方式,猪-沼-菜(果)配套,走“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的发展路子,打响xx土猪品牌。鼓励贫困户发展林下养鸡、林下养羊等林下种养业,让林下经济为脱贫致富释放“红利”,支持贫困户加入“资丘飞鸡”专业合作社,分散养殖,统一出售,畅通销售渠道。二是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在高山地带,大力发展魔芋和高山蔬菜,特别是西红柿、辣椒、红萝卜等精细蔬菜,配套建设冷藏设施。利用本村栎树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袋料食用菌设施化栽培。三是成立木瓜及中药材专业社。在中山地带和25度以上坡耕地(非基本农田),用好用足退耕还林政策,2015年新发展资丘木瓜500亩、核桃300亩。

2.运用科技文化扶贫。选聘一名产业指导员,技术培训常态化、产业化,把科技的触角延伸到贫困户;实施“一户一个明白人工程”,组织农技专家来村专题讲座,让贫困户每家有一个在政策、科技和信息方面的明白人;办好“市场大学”,树立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思维,开发引进农村电商平台,邀请专家通过app传递种养市场信息,促进“鼠标”经济发展;弘扬土家文化,帮助建设集文艺活动(撒叶儿嗬)、体育健身、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文化活动广场。

3.发展二三产业扶贫。围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功能定位,引导贫困户参与发展种子、种苗、化肥、农药、农机等生产性服务项目,支持能够带动贫困人口增加收入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农产品初加工企业、市场流通企业的发展;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扶持有发展愿望和潜力的贫困户兴办农家乐;鼓励在外经商务工的人回乡创业,带动贫困户脱贫。

4.劳务输出扶贫。通过发展打工经济,引导每个贫困户利用长期外出打工或打季节工,提高劳务收入在家庭收入中的比例,形成户平打工年收入过万元。市直单位党员干部要充分利用部门优势,为帮扶对象提供务工信息,协助联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工商企业等招用贫困户劳力,提供就业机会,增加现金收入。

5.改善基础设施扶贫。协助筹集资金解决村内无饮水资金计划的人群安全饮水问题;协助解决纵向公路的硬化及5处供电台区改造,着力解决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推进将原xx小学改造成老年公寓,解决本村及周边地区老人“老有所养”的问题。

(三)创新方法,建立机制。积极探索财政资金、社会捐赠、金融保险参与产业扶持、移民搬迁、助学贷款、医疗救助、政策兜底等与贫困户受益挂钩的新路径,建立扶贫长效机制。在产业扶持方面,对愿意发展产业而没有启动资金的贫困户,采取“配股到户、贷款贴息、项目直补”等办法,破解资金难题。一是配股到户、按股分红。推广“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建立合作社享受扶贫政策与承担贫困户脱贫责任挂钩机制,对愿意加入合作社的贫困户,将部分财政扶贫资金、帮扶单位支持的资金等配股到户,其股份资金直接投入到合作社,贫困户参与经营,年底按股分红,增加贫困户的股份收益。二是项目直补、先建后补。产业再造,整合对接,当前注意搞好“三个对接”,即发展木瓜、核桃、银杏、油茶与退耕还林、低产林改造等国家产业政策对接;建设蔬菜冷库与国家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政策(冷库建设补贴项目)对接;生猪栏圈改造与农村能源建设“一池三改”对接,争取更多的扶持资金,并以项目的形式支持贫困户发展,项目验收后资金直补到贫困户。三是款贴息、先贷后贴。当前重点支持村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栏圈改造、蔬菜专业合作社冷藏库建设、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工厂化袋料栽培等合作社项目。加强与中行、农商行和邮储银行等合作,给予发展产业的贫困户“5万元内、3年期限、全额贴息”的贷款支持,破解贫困户“贷款难”的问题。

(四)用好外力,激发内力。把“硬扶贫”与“软扶贫”、扶贫与扶志结合起来抓,把扶智与扶资金、扶项目放到同等重要位置,内修精神,外修产业。一是广泛寻求各方支持。认真编制好蔬菜、畜牧、木瓜、食用菌等产业发展规划及项目,积极争取各部门支持,运用好互联网技术,整合村里耕地林地、劳动力、房屋、农产品等信息和资源,盘活存量资产。二是催生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充分利用微信、村头墙报及网络媒体,大力宣传本村贫困户田开培人残志坚、依托产业致富的事迹,用身边的现身说法,引导贫困户开拓视野、解放思想、振作精神,换脑、增智、造血,引导贫困户消除“等、靠、要”思想,由“要我脱贫”彻底转变到“我要脱贫”上来,形成你追我赶的强大气场。三是把贫困户联结到产业链上。树立依拓特色产业增收、发展二三产业脱贫致富的典型,树立“握指成拳”的理念,通过能人带动、合作社网络、订单农业形式等,提高贫困户在产业链上的参与度。

(五)落实责任,形成合力。按照“三严三实”要求,建议对口帮扶单位由一把手挂帅,并有一名副职和科室分管联系,统筹协调各方力量,打好“组合拳”。一是措施共商。建立会议联系制度,共同商定总体工作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帮扶单位由班子成员带队一年至少到村四次(一个季度要来一次),定期了解单位包保的贫困户脱贫进展情况,解决存在的困难。二是产业共扶。围绕村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帮扶单位“前方”与“后方”要紧密配合,心同向,力同聚,行同轨,帮助点上策划争取项目,实施政策资金倾斜。三是成果共享。要通过一线的精准扶贫,探索出扶贫长效工作机制,形成共享的经验,让xx村真正得到实惠。

农村扶贫工作调研报告篇三

近年来,国家无论是投入的直接帮扶资金规模,还是投入的产业发展或基础设施建设等开发项目数量,都是空前的,但在目前的具体操作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也是近年来群众来信来访的重点。

一是扶贫资金长期不入账,弄虚作假套取资金。有些村干部把扶贫资金从财政所或经管站打领条把钱领出来后,开支不透明,大笔开支不研究,随心所欲,开支后长期不入账,有些时间长达一年之久。有些村干部打着到上面争项目资金的牌子,给领导送礼、送现金、送土特产、请吃饭等名义开发票,放到扶贫资金中报销,虚报开支。

二是法制意识淡薄,村务公开走过场。个别村干部通过自己的特殊身份和人脉关系,到上面争取了一些资金,资金到位后,不与村干部商议,也不让村民过问,扬言说这笔钱是我到上面争取到的,你们有什么权力过问,想怎么开支就怎么开支。大多数行政村的财务公开数据笼统,分项不详细,公布数据遮遮掩掩,群众非但看不懂,而且公开时间不固定无规律,让人产生的第一印象便是,这是一本经不起群众监督,经不起组织检查的“糊涂账”,群众意见较大。

三是政策执行不到位,随意扩大使用范围。有些部门、乡镇或项目实施村组不按照批复的项目实施,随意改变资金的用途,有的将项目资金用于修路、挖塘;有的将扶贫资金发放给非贫困户;更有甚者将扶贫资金用于村镇建设等等。主要原因是,某些乡镇领导干部、扶贫工作人员及村组负责人遵纪守法意识差,对扶贫资金政策认识不到位,将专款专用的扶贫专项资金当成普通预算资金使用。

四是资金管理不严格,存在截留挪用现象。近年,扶贫资金管理逐年规范,各项防控制度逐步健全,管理措施越来越严格,但在审计中仍发现有少数部门或乡镇截留挪用扶贫资金。如有些乡镇将已报账应拨付项目实施单位的扶贫资金截留在乡镇财政所专户或政府经费账上,有些部门或乡镇通过虚列项目支出套取扶贫资金,用于弥补经费支出或者其他非扶贫项目建设,有些项目实施单位直接将扶贫资金挪用后弥补项目前期费。

一是对扶贫资金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扶贫资金是指国家为改善贫困地区生产和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而设立的财政专项资金,是贫困群众的“救命钱”和减贫脱贫的“助推剂”,对加快贫困地区发展、改善扶贫对象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有较大的积极作用。指出:“一些地方的扶贫等保民生资金存在虚报冒领、挤占挪用、滞留沉淀和监管弱化等问题。必须筑牢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高压线”,对贪w侵占挪用等违法违规行为严惩不贷,确保扶贫资金充分惠及扶贫对象。”一些主管单位对扶贫开发工作重视不够,对党的惠农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宣传力度不足,正是由于一些人对扶贫资金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村组织、项目实施单位负责人的遵纪守法意识淡薄,从而贪w私分、挤占挪用、出借扶贫资金等违纪违法问题频发。

二是部分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执行不严。财务管理方面,虽然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民主理财制度、财务公开制度等,但相当部分村干部和财务人员对财务管理制度、财经纪律学习不够,不严格按照法律政策办事,一些主管部门监管不力,扶贫资金的报账管理、扶贫资金支出随意性较大,造成财务制度有章不循,执行不严。有的乡镇和主管部门没有把扶贫资金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处理不及时,不同程度的助长了扶贫资金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

三是资金监督管理不到位。乡镇经管站对村级财务“只管帐、不管钱”,村级组织在资金上往往是“先斩后奏”花了再说,乡镇经管站只是与村财务人员对对数据、点点票据、管管账本,在监督管理方面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村民监督委员会不履行职责,起不到民主监督的作用,形同虚设,对经济违法行为不愿监督或放弃监督,发现问题不敢管,因此扶贫资金管理透明度低,财务公开力度不够。公开的内容不具体,群众无法真正了解资金用途去向,导致部分村的扶贫资金由少数干部说了算,使监督流于形式。

规范农村扶贫资金管理,杜绝贪腐、挪用等漏洞问题,抛砖引玉,愿与同仁,共同探索。要从制度上发力,从资金使用信息发布、项目实施管理、资金使用监督等环节入手,管好扶贫资金。

第一,扶贫项目管理要完善制度。防止扶贫领域资金违纪违法案件,首当其冲的是用制度为扶贫资金加上一把“安全锁”,建立完善扶贫资金专户,实行专户储存、专户拨付、专人管理、封闭运行,并完善拨款、记帐及内部稽核控制制度,对扶贫资金使用实行报账制管理,减少扶贫资金被截留、挪用的漏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第二,扶贫项目管理要公正公开。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扶贫资金的分配和项目的安排,通过适当方式在扶贫项目所在地予以公示,广泛接受社会的监督,增加扶贫资金项目安排的透明度,杜绝虚报项目支出骗取财政资金的行为。对于基本建设类的扶贫项目,一律实行招投标管理,项目施工材料实行政府采购,做到阳光操作,确保公正、公平、公开,把扶贫资金信息置于阳光下。

第三,扶贫项目管理要严把“三关”。一是严把“项目规划关”。做到因村制宜,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科学规划,不搞行政强迫命令,不搞一刀切工程和形象工程。二是严把“项目实施关”。严格实行招投标制度,落实专业施工队伍,并公示建设内容和投资规模。在项目实施中,村上设立村民监督领导小组,对项目施工进行全程监督,确保工程质量达标。三是严把“项目验收关”。项目完成后由,聘请财政、审计、农牧、林业等部门参与,对项目的计划下达、招投标程序、项目批复、工程进度、项目移交手续等,逐一验收,并入户检查验收,防止扶贫资金套用。

第四,扶贫项目管理要加强监督。对扶贫项目的计划执行、建设进度、工程质量和财务管理等情况,加强跟踪监测;项目实施完毕后,组织专家和有关人员进行验收。同时,对财政扶贫资金的拨付和使用情况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对发现的问题要求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单位限期整改,及时纠正,通过监督检查,规范扶贫资金的管理,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组织社会有关方面加强监督,把行政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结合起来。

农村扶贫工作调研报告篇四

(1)篇 十堰市自实施 千企进千村 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 精准扶贫工程以来,众多企业按照、市政府的要求,相继深入到定点扶贫村开展扶贫帮困工作,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端。那么,贫困村的现状如何、扶贫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怎样实施精准扶贫、又有哪些保障措施?近日,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专程到郧阳商会常务副会长、湖北子胥湖集团公司董事长周伟定点联系的扶贫村 郧县城关镇桃花沟村进行了实地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基本情况与现状

桃花沟村位于郧县城关镇西部,与郧县最边缘的大柳乡相邻,版土面积8.6平方公里。全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410户,1806人,其中,丹江库区移民235户,耕地面积2700亩,其中,旱地2050亩,水田650亩,林地1400亩。20xx年全村人均纯收入3260元。根据国家贫困标准 (20xx年人均纯收入2736元)统计,该村现有贫困户232户,966人,占全村总人口的53.5%。

针对桃花沟村贫困现状,子胥湖集团公司扶贫工作专班通过进村入户调查摸底,并与村两委会多次商讨,初步拟定了扶贫发展规划,力争在2020年前,通过项目拉动、产业带动、包户促动、整体推动的方式,把桃花沟村打造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绿色宜人、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文化事业兴旺繁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扶贫目标

采取项目扶贫、产业扶贫、包户扶贫的方式,利用子胥湖集团产业带动优势,力争通过6年的奋斗,形成以桃子产业为主的观光、休闲、采摘生态旅游园区,实现产业发展(发展生态桃园1000亩以上)、农民增收(人均年增收300元以上)、生态改善、村容靓丽、村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到20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

扶贫对策

一是完成村主干道的公路扩宽、硬化。力争在2015年前投资600万元完成郧庙路至村万头猪场的6.5公里道路扩宽、硬化,达到路石宽8米,水泥路面宽6米的要求,并搞好路间及排水沟建设和绿化带建设,形成桃花大道景观带。

口、引水堰渠4000米。

三是建设万头生猪养殖基地。计划从2015年开始,投资2600万元,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种猪繁育场,专门繁育子胥湖土黑猪(年繁育10000头以上),为贫困户和养殖大户提供优质种猪仔,对贫困户实行先赊后还的办法,扶持贫困户发展养猪业。然后,由子胥湖集团公司统一收购、加工和销售,并统一品牌、统一价格、统一标准,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供、加、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带动贫困户和基地农户实现产业化经营。力争到2018年形成万头养殖规模。

四是建设千亩生态桃园。计划20xx-2016年投资200万元,建成1000亩生态桃园,引进最新的水蜜桃、油桃和大樱桃品种。桃园内套种草莓或花草,实行立体种植,配套建设一批观光景点,培植 春赏桃花、夏摘桃果 的桃文化观光园。

五是建设大型沼气发酵罐并扶持农户发展沼气池。利用沼气发电供农户照明和养殖场供热,利用沼渣生产有机肥供生态果园、生态茶园及农作物,沼液直接用于农作物施肥,实现农产品的.有机化。到2020年,结合农村环境整治,搞好农户庭院绿化和景观化,实现庭院靓化。

远、交通不便的农户和土坯房干打垒 房屋进行搬迁和重建,达到整齐划特色明显、出行方便、环境优美的要求。

七是整合项目,建设桃花沟村综合服务大楼。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力争在2016年投资500万元启动建设集办公室、卫生室、图书室、活动室、游客接待中心、村文化活动广场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大楼,为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奠定基础。

八是发展旅游服务业。修建打造休闲旅游景点,建设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的休闲农庄,配套发展餐饮业,计划新发展农家乐12家,使全村的农家乐达到20家,从业人员100人以上,年营业额达到600万元以上。

保障措施及建议

保障措施

为确保扶贫对策和目标的落实,尽快改变桃花沟的贫困现状,必须强化以下三项保障措施:

第一,成立专业合作社。分别成立桃子产业合作社和养殖产业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实行产业化经营,彻底解决 小生产 与大市场的连接问题,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

第二,实行土地流转。把土地向种田能手和企业流转,农民通过培训到企业打工,实现由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转变,通过土地流转收入、打工收入和企业分红,提高农民收入。

第三,落实工作责任。子胥湖集团公司成立以董事长挂

帅的扶贫工作专班,全面负责桃花沟村扶贫工作,同时下设多个工作部门和子公司,具体负责单项工作。其中,项目部负责扶贫项目的争取和实施;工程部负责有关工程的施工和管理;财务部负责扶贫项目资金的争取和足额支付;生态农业开发公司负责产业扶贫的实施;润景园林公司负责观光景点建设和全村绿化工作。公司按照计划进度,逐年逐项进行检查考核。

几点建议

一是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把精准扶贫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做到心中有目标、工作有计划、行动有措施、考核有内容。

二是为扶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各级政府应出台优惠政策,助推扶贫攻坚,用政策调动企业扶贫的积极性,并对农民发展产业、生产经营予以鼓励和支持。同时,要积极协调金融、扶贫和房产等部门为扶贫融资予以大力支持,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更多的提供一些低息或无息贷款以及专项资金拨付。这样,既可以减轻企业的负担和压力,又能确保扶贫目标的实现。

三是在项目上给予支持。项目扶贫、项目拉动,是农村扶贫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应在各贫困村争取项目上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使他们通过项目的实施和拉动,增加收入,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四是建好班子,提升农民素质。贫困村能否脱贫,村支部、村委会和村民的素质是关键。必须把那些有开拓精神、有经济头脑、善于为百姓办事、敢于负责担当的能人选拔进村两委班子,建设一支永不走的扶贫工作队。同时,要抓住要害,突出重点,加强对村民的专业技术培训,达到扶志(志气)、扶知(知识)、扶智 (智慧)的有机统一,为农村实现整体脱贫奠定基础。

农村扶贫工作调研报告篇五

为打好扶贫攻坚战,因地制宜制定特补乃吾村扶贫计划,按时完成脱贫任务,第一书记带队对特补乃吾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情况如下:

一、xx村基本概况

特补乃吾村系全县重点贫困村,平均海拔2200米,幅员面积9.6平方公里。辖6个小组、227户、1021人。耕地面积825亩,人均耕地面积0.8亩。主要农作物有玉米、马铃薯、荞麦、烤烟等,养殖猪、牛、养、鸡等牲畜,以农业为主的典型彝族聚居村。2015年全村地区生产总值416万元,人均纯收入4638元。2015年,在扶贫建档立卡工作中,精准识别出54户贫困户,贫困人口178人。xx村生产、生活存在的特殊困难和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设施落后。一是交通难。辖区6个村民小组至今还有1个组没有通路,有2个组还是泥土路,没有实施道路硬化,道路狭长陡峭,雨天路滑,只允许摩托车通过,给村民-运输农副产品和出行带来不便。二是饮水难。全村还是100户,450人饮水难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水质差,没能够用得上清洁卫生的自来水。三是人居环境条件差。村里大部分贫困户的房子都是土木结构,抗震能力差,家中缺乏基本的生活物品,村中卫生条件差,垃圾乱丢,居住环境不容乐观。

(二)经济发展滞后。产业机构单一,生产技术落后,村里没有集体经济,村民主要以种植玉米,马铃薯,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为主,部分村民发展养殖业,但形成不了规模。引入了核桃产业,还没有形成规模。种养科技含量低,产出效益低,缺乏技术指导,没有致富带头人。

(三)贫困人口科技文化素质低,自我发展能力不强。贫困人口文化水平低,接受新科技、新思想的能力差,产生、生活方式落后,一定程度上存在“等、靠、要”思想,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勇于致富的劲头。文化生活贫乏,生活只限于填饱肚子,生活质量不高。

(四)卫生设施及设备配置欠缺,疾病防控能力差,看病就医难。村上没有村卫生室,村医生集中在乡卫生院看病,乡卫生院设备简陋,药品不足,人手不够,缺乏技术,只能看一些小病,难以满足村民的需求。

二、导致贫困村贫困的原因

(一)自然环境原因。xx村属于高二半山,海拔高,人均耕地不足,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通讯缺乏,信息闭塞,生产和生活条件差。

(二)自身原因。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人口素质还偏低,思想保守,对新思想、新事物的认识和接受慢,生活要求低,局限在吃饱阶段,存在“等、靠、要”思想。

农村经济收入主要靠零星种养和外出务工。

三、解决贫困村现状的对策

(一)产业扶贫。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和“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壮大烤烟产业、培育核桃产业、开发劳务产业、巩固畜牧产业,通过五大产业支撑,实现产村相融,壮大村民实体经济。

(二)基础设施扶贫。突破交通制约瓶颈,大力发展交通建设。新建和改扩建农村村民住房,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信息网络工程。

(三)教育扶贫。落实“三免一补”政策、控辍保学“六长”,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校园环境。

(四)卫生扶贫。提升乡中心卫生院的医疗服务功能,加大重点疾病预防和艾滋病防治工作,解决村民看病难的问题。

(五)生态扶贫。抓住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两大工程,积极实施林果、核桃产业,打造生态新村。

基本情况与现状

桃花沟村位于郧县城关镇西部,与郧县最边缘的大柳乡相邻,版土面积8.6平方公里。全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410户,1806人,其中,丹江库区移民235户,耕地面积2700亩,其中,旱地2050亩,水田650亩,林地1400亩。20xx年全村人均纯收入3260元。根据国家贫困标准 (20xx年人均纯收入2736元)统计,该村现有贫困户232户,966人,占全村总人口的53.5%。

针对桃花沟村贫困现状,子胥湖集团公司扶贫工作专班通过进村入户调查摸底,并与村两委会多次商讨,初步拟定了扶贫发展规划,力争在2020年前,通过项目拉动、产业带动、包户促动、整体推动的方式,把桃花沟村打造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绿色宜人、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文化事业兴旺繁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扶贫目标

采取项目扶贫、产业扶贫、包户扶贫的方式,利用子胥湖集团产业带动优势,力争通过6年的奋斗,形成以桃子产业为主的观光、休闲、采摘生态旅游园区,实现产业发展(发展生态桃园1000亩以上)、农民增收(人均年增收300元以上)、生态改善、村容靓丽、村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到20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

扶贫对策

一是完成村主干道的公路扩宽、硬化。力争在2015年前投资600万元完成郧庙路至村万头猪场的6.5公里道路扩宽、硬化,达到路石宽8米,水泥路面宽6米的要求,并搞好路间及排水沟建设和绿化带建设,形成桃花大道景观带。

口、引水堰渠4000米。

三是建设万头生猪养殖基地。计划从2015年开始,投资2600万元,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种猪繁育场,专门繁育子胥湖土黑猪(年繁育10000头以上),为贫困户和养殖大户提供优质种猪仔,对贫困户实行先赊后还的办法,扶持贫困户发展养猪业。然后,由子胥湖集团公司统一收购、加工和销售,并统一品牌、统一价格、统一标准,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供、加、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带动贫困户和基地农户实现产业化经营。力争到2018年形成万头养殖规模。

四是建设千亩生态桃园。计划20xx-2016年投资200万元,建成1000亩生态桃园,引进最新的水蜜桃、油桃和大樱桃品种。桃园内套种草莓或花草,实行立体种植,配套建设一批观光景点,培植 春赏桃花、夏摘桃果 的桃文化观光园。

五是建设大型沼气发酵罐并扶持农户发展沼气池。利用沼气发电供农户照明和养殖场供热,利用沼渣生产有机肥供生态果园、生态茶园及农作物,沼液直接用于农作物施肥,实现农产品的有机化。到2020年,结合农村环境整治,搞好农户庭院绿化和景观化,实现庭院靓化。

远、交通不便的农户和土坯房干打垒 房屋进行搬迁和重建,达到整齐划特色明显、出行方便、环境优美的要求。

七是整合项目,建设桃花沟村综合服务大楼。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力争在2016年投资500万元启动建设集办公室、卫生室、图书室、活动室、游客接待中心、村文化活动广场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大楼,为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奠定基础。

八是发展旅游服务业。修建打造休闲旅游景点,建设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的休闲农庄,配套发展餐饮业,计划新发展农家乐12家,使全村的农家乐达到20家,从业人员100人以上,年营业额达到600万元以上。

保障措施及建议

保障措施

为确保扶贫对策和目标的落实,尽快改变桃花沟的贫困现状,必须强化以下三项保障措施:

第一,成立专业合作社。分别成立桃子产业合作社和养殖产业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实行产业化经营,彻底解决 小生产 与大市场的连接问题,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

第二,实行土地流转。把土地向种田能手和企业流转,农民通过培训到企业打工,实现由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转变,通过土地流转收入、打工收入和企业分红,提高农民收入。

第三,落实工作责任。子胥湖集团公司成立以董事长挂

帅的扶贫工作专班,全面负责桃花沟村扶贫工作,同时下设多个工作部门和子公司,具体负责单项工作。其中,项目部负责扶贫项目的争取和实施;工程部负责有关工程的施工和管理;财务部负责扶贫项目资金的争取和足额支付;生态农业开发公司负责产业扶贫的实施;润景园林公司负责观光景点建设和全村绿化工作。公司按照计划进度,逐年逐项进行检查考核。

几点建议

一是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把精准扶贫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做到心中有目标、工作有计划、行动有措施、考核有内容。

二是为扶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各级政府应出台优惠政策,助推扶贫攻坚,用政策调动企业扶贫的积极性,并对农民发展产业、生产经营予以鼓励和支持。同时,要积极协调金融、扶贫和房产等部门为扶贫融资予以大力支持,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更多的提供一些低息或无息贷款以及专项资金拨付。这样,既可以减轻企业的负担和压力,又能确保扶贫目标的实现。

三是在项目上给予支持。项目扶贫、项目拉动,是农村扶贫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应在各贫困村争取项目上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使他们通过项目的实施和拉动,增加收入,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四是建好班子,提升农民素质。贫困村能否脱贫,村支部、村委会和村民的素质是关键。必须把那些有开拓精神、有经济头脑、善于为百姓办事、敢于负责担当的能人选拔进村两委班子,建设一支永不走的扶贫工作队。同时,要抓住要害,突出重点,加强对村民的专业技术培训,达到扶志(志气)、扶知(知识)、扶智 (智慧)的有机统一,为农村实现整体脱贫奠定基础。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总体部署,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根据xx党委、政府的安排和要求,我对xx村村情进行了实际调研。为了掌握村里在组织建设、农民思想状况和文化程度、村集体经济收入以及道路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等各方面的具体情况,我采取与村干部座谈会、实地考察、走访农户等形式,深入开展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xx村基本情况

xx村位于xx东部川区,全村共有5社135户540口人,其中贫困户44户,五保户2户,贫困人口168人;耕地面积3685.43亩,其中川地1528.62亩,山地2156.83亩,人均耕地6.82亩(川地2.83亩、山地3.99亩)。该村地处灵新路沿线,距离街道约2公里,位于达溪河川区,自然条件较差,基础设施滞后,生产生活条件极为不便。

1、村组织建设情况

xx村“两委”班子成员共8人,其中村一人,村委主任1人,村党支部副书记1人,委员8人,计生专干1人,平均年龄45岁;文化程度:大学文化1人,高中文化1人,初中文化6人。全村党员人数共有43人, 其中流动党员10人,其中困难党员6人。村的党组织及村的行政管理组织基本健全,能够正常开展党组织活动及村务管理工作。

2、劳动力资源状况

全村共有劳动力184人,其中男103人,女81人。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者居多。今年外出务工者53人,42人从事建筑行业,11人从事服务业,年人均收入1.8万元。留守劳动力基本从事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养殖业效率下滑。

3、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二、三产业者,养殖业者偏少,经济收入来源单一,经济总量偏小,贫困面较大。

种植业:xx村种植业主要以玉米等经济作物为主,年均种植玉米2360亩,占全村耕地总面积的83%。另种植少量小麦、豆类、蔬菜约477亩。

草畜产业:目前,全村共有牛存栏112头,户均0.8头;羊存栏240只,户均1.7只;猪存栏30头。

4、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全村5个社133户通电;由于该村自然条件所限,群众用水均在各社建有饮水池,全村于2015年两社接通自来水;通讯设备基本普及,全村现有固定电话12部,移动手机150部;“村村响”工程覆盖全村;全村尚有纯窖洞住户8户,21人,22孔;有房有窑洞户36户,132人,房屋间数130间,窑洞37孔;纯土木结构房屋户数34户,130人,194间;纯砖混结构房屋户数15户,72人,104间;楼房户数1户,1人,四间;彩钢房户数2户,6人,4间。

5、公共服务设施

村部建筑面积七间105平方米;目前村级卫生所、文化广场等配套设施基本齐全。

贫困现状:(2015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不足3826元的贫困户44户,涉及人口168人,贫困面居全乡偏中水平。全村享受低保政策的农户有32户116人,社会保障水平远不能达到群众的期望值。全村现有60岁以上老人68名,全部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每人每年可领取养老金660元。)

6、计划生育工作情况:全村计生人口500人,共有育龄妇女89人,其中无孩6人,一孩40人,独生子女户3户,二孩44人,二女户10户,多孩12人。落实节育措施89人,其中放环31人,结扎58人。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xx村在目前的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困难和问题:

玉米亩产量约500公斤左右,小麦亩产量不超过220公斤,种植业经济效益微薄。群众养牛多为耕役用,黄牛品质差,黄牛养殖以散养居多,饲养方式比较粗放,年出栏量偏少,未形成规模,经济效益及不明显。

二是由于该村地处偏僻,全村总户数仅为133户,并且人户分离户居多,人口稀少,项目建设很少涉及,致使全村基础设施建设因资金短缺、条件太差而长期停滞不前,目前村社道路全为土路,且沟壑纵横,溪流蜿蜒曲折,地形复杂,遇阴雨天气群众出行困难,全村房屋大部分系80年代土坯房,年久失修,抗灾害度较差。

三是由于该村位于偏僻山区,环境封闭,对外交流机会少,信化工程难以落实,群众思想保守,安于现状,脱贫致富的欲望不强,人口文化素质相对较差,青壮年小学文化程度者占80%;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低,缺乏致富技术,这些问题直接制约着村域经济的健康向前发展。随着近年来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深入实施,以及我乡牛产业发展的进一步推进,少部分农户已通过发展养牛业自力更生,提高了生产生活水平,实现了脱贫致富。但大部分群众目前家庭经济状况需要进一步改善。水自然灾害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障碍,突发性暴雨和洪水给群众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姚家湾社全社有纯山地530亩,全社有5户25口人全住半山腰,饮水、生产、生活、文化教育、政策落实难以发展,水土流失浪费资源,人口素质越来越差,如不移民,难以发展。

(二)发展前景和优势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本条件,提升牛产业。根据该村实际,重点应抓好温棚牛舍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达到户户养牛,乡村道路硬化建设、群众文化活动设施建设,从基本面对群众生活生产现状进行加固和提升,从而为脱贫致富打好坚实的基础。一要提倡和推广温棚养牛,真正做到科学养牛,全面提升经济效益。二要加强村内道路建设,俗话说:“要想富先通路”,要全面提升村内道路建设和外界交通连接建设,促使村内有能力,有资源的农户大力发展运输业,拓宽家庭收入来源。三要加强村卫生所、文化书屋建设,通过配备必须的医疗设备和药品,选用德才兼并的村医,配备专业的农业技能书籍、配备全面的信息传播设备,实现小病不出村就能得到有效医治,知识不出村就能得到深入学习,信息不出村就能得到全面收集的效果。通过上述措施的落实,真正达到改善该村农户生存环境,降低生产生活成本的目的。

2.大力发展养牛业,增加群众经济收入,实现脱贫致富。虽然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牛产业在该村农户经济收入中已经占有较大比重。但目前全村实有5社23户养牛,牛存栏112头,其中基础母牛98头,能繁母牛87头,依然处于“原始”阶段;出售依然单靠上门贩子拉运,农户对周边市场无掌握。因此,要在省、市、县、乡支农惠农政策的引导下,按照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整体思路,精心组织,科学规划,建立养牛专业合作社,建立完善销售网络。确保产出、销好、收益。同时,要充分利用农闲时机组织村内部分群众外出考察效益养殖学习,解放思想,转变思路,实现规模养殖。

常用的法律法规、致富信息等知识。要持之以恒的把培训农户、提高素质作为治本之策,着力增强农民的致富本领,把简单的“需输血”变为“能造血”。二要通过谈心、交友等方式,向农户讲解知识的重要性和读书学习的必要性,使农户转变观念,重视学校教育,从长远上提高农户家庭整体素质,为全家生活水平的中长期改善打好基础。三要加大种植业、养殖业等各行业实用技术知识的培训,为农户发展多种增收产业、扩大就业渠道提供智力支撑。

三、对策及建议

(一)因户制宜,合理采用增收措施

该村的低收入户,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可造血型”,另一类是“需输血型”。 “可造血型”低收入户是指家庭中有劳动力,有能力通过自身的劳动脱贫。对这类低收入户,主要考虑从就业、创业方面进行帮扶。帮助就业有两种可用形式。1、充分利用本村的种养大户,给予他们更多的优惠政策,增加他们对低收入农户中的劳动力就业帮扶的积极性,让低收入农户中的劳动力能从当地得到稳定收入。这样即帮助了低收入户通过自身劳动解决贫困问题,同时又能促使他们掌握一到两门实用技术,为有条件的低收入户的创业积累经验。2、对外劳务输出,对低收入户家庭中哪些能外出打工,又找不到途径的劳动力,把他们组织起来,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进行岗前培训,统一管理、安排就业。“需输血型”低收入户是指家庭中没有劳动力的低收入户。这类低收入户多为“五保户”,还包括部分因“病残”、“因小孩上学”致贫的低收入户,他们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无生存的本领,无经济来源。对这类低收入户的帮扶,着重从政策方面进行帮扶。第一、政府的民政部门要向他们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做到应保尽保,并不断提高最低标准。第二、政府还要通过财政预算、向社会募捐等方式,为他们建立各类生存保障基金,不断提高这部分低收入户的生活待遇和生活质量,让他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

(二)积极引导,大力提倡自主创业

继续扩大养殖规模,改进黄牛饲养方式,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品种,不断提高牛产业经济效益。村内80%以上的农户养牛在3头以上。目前该村存栏基础母牛98头,以计划增购能繁母牛50头以上,总体达到能繁母牛150头。按照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整体思路,建立养牛专业合作社,建成养殖示范点2处,温棚牛舍50栋,完善销售网络。通国家扶持,出台一些行之有效的奖补政策,确保温棚养牛人均年增收3000元。

从长眼看,低收入户的脱贫应以自主创业为主。根据目前现状,帮助低收入户自主创业的最佳办法是“政府投入、农户承包、公司销售”。对一些能够自主创业的低收户家庭,政府要为他们提供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便利的条件,不断提高他们自主创业的主动性。政府应采用优惠的政策,依托本地区的农业企业、种养大户,建立一批种植、养殖小区,将本地区的低收入户集中起来,共同创业,并为他们提供产前的生产资料供应、产中的技术指导、产后的销售等一条龙的高效、优质服务。

(三)积极争项改善基础条件

一是该村3社农田水土流失严重,耕作非常困难,致使产量逐年下滑,争取水保部门分年度列项整修标准化梯田1500亩;二是该村姚家湾社现还居住在山顶,全社7户实际居住不到4户,饮水、生产生活都很困难,积极争取移民搬迁项目。

(四)抓好农业科技文化的培训、推广

一方面加大利用科技文化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力度,要积极推广运用各种集约、高效、节约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和投入品的使用效率。如积极推广配方施肥等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农村劳务的开发,全面实施外出打工人员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积极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农民的收入。

农村扶贫工作调研报告篇六

按照省委、市委组织部的安排部署及复兴镇的相关要求,结合**村实际情况,就20**年3月至2017年3月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工作组成员分工安排

为落实好驻村工作,结合**村实际工作需要,工作组与村委按照包组帮扶原则,对工作组成员进行明确分工:**同志负责**组、**园组,日常事务负责协助村开展竹原料组织保障工作,统筹安排驻村工作组具体事务;**同志负责**组、**园组,日常事务负责协助村开展竹原料组织保障工作,统筹安排驻村工作组具体事务;**同志负责**组、**园组,日常事务负责协助村开展竹原料组织保障工作,统筹安排驻村工作组具体事务;**同志负责**组,日常事务负责协助村开展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同志负责**组、**组,日常事务负责协助村开展日常工作;**同志负责**组,日常事务负责协助村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同志负责**组,日常事务负责协助村办公室工作,负责工作组资料上报。

二、驻村工作进程

(一)20**年3月至5月,通过与村支两委交流及入户走访方式对村情座初步摸底了解,拟定具体工作方案。

(二)20**年6月至2017年3月,深入调研,了解实情,帮助村民解决政策、法律及一般纠纷问题,着力化解矛盾纠纷;结合**村情况拓宽村民发展思路,改变村民固有的思维模式;协助村做好正在组织实施的项目建设,协助村完成发展规划和项目的编制申报工作,搞好招商引资,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就地就业。

(三)一年帮扶5户以上困难户,引进发展2个以上项目,争取资金解决**组12公里公路硬化。

三、帮扶思路及重点

逐户走访群众,重点关注贫困户、伤残户和留守儿童家庭,积极协调政府和社会爱心力量,帮助解决民生问题;积极宣传产业发展新政策、新思路,稳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开展森林防火、地质灾害防治、水利实施安全、环境卫生、绿化打造及美丽乡村建设等宣传工作。

四、工作保障机制

1、搞好服务,强化服务意识。身在基层,心系群众,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与**村村支两委密切配合,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把本村民生问题放在首位。

2、探索长效帮扶机制,使**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3、开展为困难群众送温暖活动和党员结对帮扶活动,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为他们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

4、以派出单位为依托,结合本村实际情况,争取协调项目到村实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