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燃气爆炸事故心得体会 爆炸事故心得体会(模板6篇)

最新燃气爆炸事故心得体会 爆炸事故心得体会(模板6篇)

ID:4419820

时间:2023-10-09 02:39:47

上传者:笔尘 最新燃气爆炸事故心得体会 爆炸事故心得体会(模板6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燃气爆炸事故心得体会篇一

2007年6月2日19时和6月3日凌晨2时,一辆装载双氧水的双罐体槽车在323国道广西鹿寨县寨沙路段,2个贮罐先后发生爆炸,造成事故车辆损坏、交通中断9h的恶果。

1事故概况

2007年6月2日上午9时58分,司机陈某某、押运员兼司机张某开槽车到柳州盛强化工有限公司装双氧水。灌装工按常规对车辆的“三证”及罐体外观进行了检查,未发现异常情况。因为该车是第一次来装双氧水,为慎重起见,灌装工吩咐押运员用水分别对2个罐体进行灌水冲洗。之后开始灌装双氧水,2个集装箱罐共装了39.6t50%浓度的双氧水。13时33分槽车离开柳州运往深圳。下午17时,槽车行驶到323国道鹿寨县寨沙路段一坡顶处,司机陈某某从后视镜中看到拖车上靠近驾驶室的第一个罐体顶部的人孔盖有液体溢出,即将车子停靠到公路右侧检查,与押运员张某爬到罐顶上,打开快开式人孔盖查看,发现里面的液体在冒气泡,如开水般沸腾并溢出,流到地面冒起白烟,且越来越激烈,两人不知如何处理,束手无策。约18时叫过路的司机向110报警。约18时10分,鹿寨县交警来到现场实施交通封锁。19时左右,第1个罐体发生剧烈爆炸,罐体全部解体,挂车大梁弯曲变形,牵引车车头损坏,大量双氧水喷出。第1个罐体发生爆炸后,司机陈某某又到现场查看第2个罐体,发现第2个罐体内的液体也在沸腾。此时,柳州市及鹿寨县安监、公安、消防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先后到达现场,消防中队用消防水车对第2个罐体**冷却。约21时20分,柳州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应急救援中队的第1批救援人员到达现场。此时,罐体下部左右2个排料阀橡胶垫片因高温软化并在罐内压力下被挤出,罐内双氧水从阀门喷出。为了排出罐内的双氧水,防止因反应压力过高发生爆炸,2名救援人员在消防水炮**掩护下,将罐体下部2个出料球阀打开,排出罐内的双氧水。至6月3日凌晨2时左右,当第2个罐体内的双氧水快排放完时,罐体突然发生爆炸,罐体中部鼓胀变形,人孔盖板被炸飞。此次事故除运输车辆及罐体损坏外,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

2事故调查结果

2.1承运单位情况

双氧水的承运单位为衡阳市某运输有限公司,具有危险货物运输资格(2类3项、第3类、第4类、5类2项、第6类、第8类)。

2.2车辆情况

2.2.1牵引车

牵引车型:重型半挂牵引车;机动车行驶证注册登记日期:2007年5月21日;检验合格有效期至2008年5月;核准牵引总质量:38285kg。牵引车权属承运单位。

2.2.2挂车及罐体

(1)挂车类型:重型集装箱半挂车;机动车行驶证登记日期:2004年7月;检验合格有效期至2007年7月;核定载质量:40000。挂车权属承运单位。

(2)集装箱罐

证。

2.2.3驾驶人员情况

办理,领证前均未受过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培训考核,对危险化学品的知识不了解,出车前也没有人交待过安全注意事项,不知道双氧水性质。

2.2.4双氧水质量

经广西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取样分析,柳州盛强化工有限公司50%双氧水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2.2.5罐体金属材质

经柳州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检测:材质分析结果:0cr18ni9(304);金相分析结果:有晶间腐蚀。

3事故原因分析

3.1双氧水的危险性

双氧水(过氧化氢)属爆炸性强氧化剂。双氧水本身不燃,纯品化学性质稳定。但接触催化杂质时发生如下分解放热反应:

h202一h20+1/202+54.25kj·tool一

双氧水的温度和浓度越高,分解速率越快,因此一旦诱发了分解,则分解随着放热和温升自行加速,分解加剧,此连锁反应直至分解完全。在密封条件下,双氧水大量的潜热使水迅速蒸发,生成高温水蒸汽,此时水蒸汽的体积相当于液体水的数十倍至数百倍[3]3,可使容器内的双氧水、氧气和水蒸汽产生高温高压导致容器爆炸。双氧水与许多无机化合物或杂质接触后都会迅速分解,放出大量的热量、氧和水蒸汽而导致爆炸。大多数金属(如铁、铜、银、铅、汞、锌、钴、镍、铬、锰等)及其氧化物和盐类都是双氧水分解的活性催化剂,尘土、香烟灰、碳粉、铁锈等也能加速分解。双氧水能与可燃物反应放出大量热量和氧气而引起着火爆炸。双氧水在ph值为3.5~4.5时最稳定,在碱性溶液中极易分解,在遇强光,特别是短波射线照射时也能发生分解。当加热到100℃以上时,开始急剧分解。双氧水能使有机物燃烧,它与许多有机物如糖、淀粉、醇类、石油产品等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撞击、受热或电火花作用下能发生爆炸。浓度超过74%的双氧水,在具有适当的点火源或温度的密闭容器中,会产生气相爆炸。

3.2罐体不符合贮存要求

几个因素:

(1)集装箱罐系按工作介质为轻质燃油技术标准设计、制造,材质和制造工艺及罐体结构均不适合装载双氧水。罐体无测温装置,排气孔过小且无防尘罩等。

(2)由于奥氏体不锈钢罐体未经固熔处理,焊接热影响区在使用中接触敏感物质可产生晶间腐蚀,且内表面未经抛光和钝化处理。装入双氧水后,因腐蚀作用溶出的金属离子和附着在表面的焊渣等杂质可对双氧水的分解起到催化作用,因排气孔太小,分解产生的高温高压蒸汽和氧气不能及时有效排放,导致罐体超压爆炸。

(3)集装箱罐左右两侧的出料阀及人孔盖密封垫均采用普通橡胶垫。普通橡胶为高分子可燃有机物质,可诱发双氧水发生连锁放热分解反应,导致爆炸。

(4)该集装箱罐在此前曾装载过粗苯和32%烧碱,在此次装入双氧水前仅采用灌水方法冲洗,因冲洗不彻底(如法兰连接处),残余的碱性物质与双氧水发生分解反应,导致爆炸。

3.3管理疏漏

(1)罐装双氧水前,未对罐体适宜性进行技术性检查,没有判断其是否符合装载双氧水的要求。

(2)对罐内是否存在有害残留物(杂质)没有有效的检验手段。

(3)产品出厂未提供《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化学品安全标签》。

(4)运输人员未接受培训就取得了资格证书,其中既有发证机关的管理疏漏,也与承运单位的不重视有关,致使运输人员缺乏相关知识,对突发事故束手无策,这也是造成本次事故的重要原因。4有关双氧水运输安全的几点建议按双氧水的特殊要求进行设计和制造,罐体材质应使用超低碳奥氏体不锈钢,内表面应经抛光和钝化处理。排气孔的泄放量应根据罐体容积进行计算确定,排气管上应带有防尘装置,罐体上应设有测温装置。人孔、出料阀法兰密封垫应采用聚四氟乙烯或钝铝等与双氧水不发生催化作用的材料。

(2)充装单位对前来装运双氧水的罐体应进行技术性检查,对罐体材质和结构、制造工艺不符合装载双氧水要求的应不予充装。

(3)执行充装前取样检验制度。在每次罐装双氧水前,均应对罐内的残留物取样进行定性分析,凡残留物不是双氧水或混入杂质的,必须对罐内进行彻底清洗。

(4)专罐专用。双氧水生产企业应与使用单位或经销单位约定,尽可能使用固定的槽罐装运,实行专罐专用;如使用社会运输,则应对罐体提出相应的技术要求。

(5)产品出厂时必须随车提供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在罐体上应有安全标签。

(6)司机和押运员必须经过正规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知识培训,并经考核合格,掌握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后方可持证上岗。

延伸阅读:

过氧化氢在高温或杂质催化作用下,开始热分解反应,生成的氧气和水蒸气使罐体内压力增大,与此同时分解潜热使液体温度升高;温度升高又进一步加速分解反应,使罐内压力越来越大,最终导致反应失控或热爆炸。容器内部压力最终冲破槽罐的薄弱部位时,罐内气相介质通过裂缝高速喷出,并发出“嘶嘶”的声音。槽罐泄压时,由于内外存在压力梯度,容器内压力急剧下降,导致气液平衡破坏,从而导致罐内气体压力下降,过氧化氢大量的潜热使储罐内液体急速沸腾蒸发产生爆沸。此时水蒸气的体积相当于液体水的数十倍至数百倍,导致容器内压力骤增,最终使储罐产生脆性破坏,罐体碎片四处飞散,并产生巨大冲波,造成巨大破坏。结合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过氧化氢爆炸事故,国内外学者对其事故模型,热爆炸机理以及工艺过程中的热风险评估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危化品装卸车相关安全要求:

1、运输人员必须经主管部门培训合格,掌握一定的危化品安全知识和应急措施,取

得《道路危险货物运输操作证》,持证上岗。

2、运输危化品人员装卸时必须佩戴与其危险货物相适应的劳动防护用品。

3、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槽罐必须按规定检验,有检验报告证明书。

4、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排气筒处必须装有阻火装置。

5、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安全警示标示齐全,有安全标签及安全技术说明书。

6、装卸时必须挂接静电导线,静电导线与车体相连部分不得有油漆等,确保静电输出。

7、装卸时流速不可过快,按危险介质适当控制,避免液体流速过快在管道内冲刷产生静电。

8、夏季装卸前,罐车必须静止且打开装卸孔10分钟以上再作业,避免罐体经长时间暴晒后内部受热液体体积膨胀而发生事故。

9、装卸现场严禁吸烟,严禁带火种,低闪电,高危险性的介质装卸建议没收司机人员打火机等火源。

10、装卸平台操作柱、照明等电器线路必须防爆。

11、装卸人员不得在装卸期间擅自离开现场,必须时时监护。

12、其他。

机电工程部安环科

2015年4月

燃气爆炸事故心得体会篇二

4月15日白天,该厂处于正常生产状态。15日17时40分,该厂氯氢分厂冷冻工段液化岗位接总厂调度令开启1号氯冷凝器。18时20分,氯气干燥岗位发现氯气泵压力偏高,4号液氯贮罐液面管在化霜。当班操作工两度对液化岗位进行巡查,未发现氯冷凝器有何异常,判断4号贮罐液氯进口管可能有堵塞,于是转5号液氯贮罐(停4号贮罐)进行液化,其液面管也不结霜。21时,当班人员巡查1号液氯冷凝器和盐水箱时,发现盐水箱氯化钙(cacl2)盐水大量减少,有氯气从氨蒸发器盐水箱泄出,从而判断氯冷凝器已穿孔,约有4m3的cacl2盐水进入了液氯系统。

发现氯冷凝器穿孔后,厂总调度室迅速采取1号氯冷凝器从系统中断开、冷冻紧急停车等措施。并将1号氯冷凝器壳程内cacl2盐水通过盐水泵进口倒流排入盐水箱。将1号氯冷凝器余氯和1号氯液气分离器内液氯排入排污罐。

15日23时30分,该厂采取措施,开启液氯包装尾气泵抽取排污罐内的氯气到次氯酸钠的漂白液装置。16日0时48分,正在抽气过程中,排污罐发生爆炸。1时33分,全厂停车。2时15分左右,排完盐水后4h的1号盐水泵在静止状态下发生爆炸,泵体粉碎性炸坏。

16日17时57分,在抢险过程中,突然听到连续两声爆响,液氯储罐内的三氯化氮突然发生爆炸。爆炸使5号、6号液氯储罐罐体破裂解体井炸出1个长9m、宽4m、深2m的坑,以坑为中心,在200m半径内的地面上和建筑物上有大量散落的爆炸碎片。爆炸造成9人死亡,3人受伤,该事故使江北区、渝中区、沙坪坝区、渝北区的15万名群众疏散,直接经济损失277万元。

燃气爆炸事故心得体会篇三

11月26日午餐后,砂洗染色机操作工陈某,在染色车间的操作平台上负责四台高温高压染色机的操作。13点左右,正在进行棉纱氧漂的第二台染色机(gr90-50型,容器内径880mm,高约mm,设计压力为0.35mpa,设计温度为140℃,材质为1cr18ni9ti)升温到117℃、压力表显示压力为0.15mpa。按工艺要求,温度降到115℃时,需保压保温30分钟,陈某关闭蒸汽阀门保温,接着操作第一台染色机。第二台染色机保压保温约5分钟后,突然发生爆炸,汽浪将染色机内的纱笼掀出筒外,染色机的上封头(俗称锅盖)被冲向上方,撞击到离操作平台高3.5米处的槽钢后斜向弹回地面时,击中在地面上作业的一名搬纱工顾某的头部,致其当场死亡。

这是一起由于高温高压染色机快开门连锁保护装置损坏失效,操作工未将高温高压染色机快开门连锁保护装置的插销抬上锁定而引起的责任事故。

燃气爆炸事故心得体会篇四

第一段:事故的发生和影响(200字)

近日,我所在的社区发生了一起爆炸烫伤事故,令人痛心和震惊。据了解,事故发生在一家餐馆,由于燃气泄漏引发爆炸,造成多人受伤,其中一位员工不幸身亡。这起事故对受伤者和家属,以及社区居民们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和经济上的冲击,也给我带来了很深的思考。

第二段:防范意识的重要性(200字)

这起爆炸烫伤事故告诫我们,对于安全的重视和防范意识是非常关键的。无论是从个人还是从企业和社会层面,都需要高度重视安全问题,牢记安全第一。作为一家餐馆,应该加强燃气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工作,确保设备安全可靠,减少事故的发生;而作为消费者,也要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警惕餐厅燃气泄漏等隐患,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预防事故的发生。

第三段:责任的担当和规范管理(200字)

不可否认,这起爆炸烫伤事故的发生离不开餐馆管理者的管理不善和责任心缺失。他们没有及时维修检测燃气管道,造成泄漏;没有安排专业人员进行日常巡检和维护;更没有进行演练或培训员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因此,企业要有责任的担当,加强对员工的管理和培训,制定相关规章制度,细化操作流程,确保员工安全意识的提高和操作规范的执行。

第四段:社会应对事故的应急和帮助(200字)

这起事故发生后,社区居民和相关部门迅速反应,并展开了应急救援工作。警察、消防员和医疗人员迅速赶到现场,展开救援和抢救伤员,积极救治,尽量减少损失。社区居民也纷纷行动起来,组织捐款和救助队伍,为受伤者提供支持和安抚。这一系列的行动展示了社会对这起事故的高度关注和人道主义情怀,也启示了我在类似突发事件发生时要互相帮助,提供积极支持和帮助。

第五段:加强安全教育和公众意识(200字)

我们不能指望事故不发生,但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安全教育和公众意识,来减少事故的发生和损失的扩大。社区和学校可以加大对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力度,提高公众对安全问题的关注和认识。媒体也可以加强宣传和报道,提醒人们关注生活中的安全隐患,并提供相关的防范和应急救援知识。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构建一个更安全、更和谐的社会环境。

总结:

这起爆炸烫伤事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安全意识和防范措施的重要性。作为一个个体,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作为一个企业,应该加强安全管理和责任担当;作为社会,应该加强安全教育和公众意识。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够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每个人的安全和利益。

燃气爆炸事故心得体会篇五

近期,我校发生了一起爆炸烫伤事故,这起事故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和教训。在这次事故中,我亲身经历了爆炸烫伤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深刻地感受到了安全与责任的重要性。下面,我将从安全防范、熟悉器材、保护自己、及时处置和安全规范五个方面,分享我对于爆炸烫伤事故的心得体会。

首先,事故的发生提醒我们安全防范的重要性。在爆炸烫伤事故中,火势迅速蔓延,造成了严重的伤害。事后,我们才意识到,如果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事故的危害可能会大大降低。因此,我们要牢记安全第一的原则,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知识的学习和宣传,确保学校的安全环境。

其次,熟悉器材是避免事故的关键。在这次事故中,一位同学因操作不当,导致器材发生了爆炸。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在使用任何器械之前,要详细了解其使用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只有真正掌握了器材的性能和操作规程,才能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

第三,保护自己是最重要的。在发生爆炸烫伤事故时,同学们的第一反应多数是惊慌失措,忘记了保护自己的重要性。在事故中,我深刻地明白到,即使火势再大,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和身体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因此,在任何事故发生时,我们要冷静应对,首先确保自身的安全,然后再帮助他人。

第四,及时的处置和救援是关键。当我受伤后,同学们迅速地采取了救援和急救措施,这无疑挽救了我生命的危险。在事故发生时,及时报警、拨打急救电话,同时采取合适的急救措施,可以为伤者争取更多的生存机会。因此,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急救知识,增加自身的救援能力与技巧。

最后,要严格遵守安全规范。在这次事故中,我们不难发现,事故的发生与同学们对于安全规范的忽视密不可分。我们应该时刻牢记使用器材时的注意事项,不私自更改原本设定的工作环境和使用条件,保持充足的安全距离。只有加强对安全规范的教育和监督,才能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

在这次爆炸烫伤事故中,我切实地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安全的重要性。安全意识不仅仅是我们需要遵守的规定,更是保护自己和他人的责任。通过这次事故,我学到了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技巧和方法。希望我们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够时刻牢记安全第一的原则,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同时积极学习安全知识和急救技能,以应对突发事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确保自己的安全,传递正能量,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和谐的环境。

燃气爆炸事故心得体会篇六

10月8日10时40分左右,哈尔滨化工二厂四车间成品库发生氧气瓶爆炸事故。导致现场的2名装卸工(临时工)1死1伤。事故发生前四车间充灌岗,操作压力为12mpa,操作温度为20度,成品库房有氧气瓶45只。

经现场勘察,共3只气瓶爆炸,其中1只气瓶外表为绿色油漆,检验期为1989—1994年,公称压力15.0mpa,容积为40.4l,这只气瓶爆破成十几块碎片。碎片内壁呈黑色,断口呈“人”字纹,无明显的塑性变形,全部为脆性断裂。其角阀为氩气阀。爆炸的另2只气瓶颜色为淡酞兰,呈撕裂状,断口有明显的被打击的痕迹,被打击处向内凹陷,并有高温氧化的痕迹。另外3只被击穿的气瓶,均留有不规则孔洞,其中1只在气瓶上方,直径各约5cm,另外2只在气瓶下方,直径约8cm和30cm,破口向内凹陷,并有高温氧化的痕迹。

面积为70m2的氧气瓶成品库天棚和西侧墙被炸塌,山墙严重变形,铁皮包的门被爆炸碎片穿出一个直径20cm的洞,附近2处厂房玻璃被震碎。死者身体被炸成多块碎片,伤者被炸成终生残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