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精选5篇)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精选5篇)

ID:4426270

时间:2023-10-09 04:14:36

上传者:GZ才子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精选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篇一

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著名画家达。芬奇的代表作蒙娜丽莎,是世界著名艺术殿堂卢浮宫的镇宫三宝之一,足见此画的艺术价值和重要地位。几百年来,这幅画一直让人们百看不厌,画中人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倾倒了无数高官贵胄,文人雅士....

上课伊始,我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抓住两个问题进行重点讨论:

1、这幅画有什么样的魅力(价值)?

2、请生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方面,细细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

学生从整体入手,感受了画的整体美,再由面部表情和画面布局体会它的神韵美。这些环节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和交流均能圆满落实,可是如果能通过补充资料更加深入的感知这幅画的不朽价值该多好呀!

在我和学生课前的广泛收集下,真的找到了相关资料。我恰当的引入到课堂中。如在欣赏肖像画的面部表情感受微笑的神秘时,我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出示了法国巴黎卢浮宫公布的蒙娜丽莎的微笑包含了83%的高兴,9%的厌恶,6%的恐惧和2%的愤怒。更加具体的展示出达。芬奇天才的想象力,精湛的绘画技艺,更加体会到了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的永恒美。当学完文后,生成创新时,学生颇有感触:原来艺术有这么神气的魅力!我学会了如何欣赏名画,还知道了怎样学好这类文章......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篇二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堂上“精”的成份过多。新课标指出,略读课文是粗略地掌握课文内容,用所学过的方法自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解决疑难。在我的课堂上,“牵”得过多,“放”得太少。学习课文5-7自然段,通过自读、交流的方式展开,在全班交流这一环节,学生从各自的角度谈到名画的魅力,我却“平均用力”,逐处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并逐段进行朗读。在体会作者写作方法环节中,我依然重蹈覆辙,没能引导学生结合所掌握的写作方法和此文对比,而是让学生先用笔把写实部分找出来,然后进行对比朗读,体会“联想、想象”对文章表达的作用。课后反思,我的这种“不放心”是多余的,从学生精彩纷呈的课堂反应就可知,学生完全有能力自主学习。这样,使学生失去了锻炼提高的机会,挫伤了其学习积极性。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篇三

在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法国的卢浮宫有三件宝,其中之一就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的传世名作《蒙娜丽莎》。几百年来,《蒙娜丽莎》让人百看不厌。微抿的双唇,微挑的嘴角,恬静、淡雅的微笑让我们感受到了永恒的美。

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细致地展现了达·芬奇的精湛画技和他天才的想象力。先是描述了大家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队等候欣赏《蒙娜丽莎》的心情和此画来纽约展出的原因;接着作者用细腻的笔触、传神的语言介绍了《蒙娜丽莎》画像,具体介绍了画的尺寸大小,人物的外形,特别详细描写了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和神秘的微笑,以及她优雅的坐姿、交叠的双手和幽深茫茫的背景;最后用精炼而饱含激情的语言告诉大家,蒙娜丽莎给人带来了心灵的震撼,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整篇文章文笔洗练,文字浅显流畅,可谓是介绍艺术品的传神之作。

课前,来自宁夏的孟峰老师安排同学去查阅达·芬奇的资料,搜集蒙娜丽莎的画册、照片、挂历等,欣赏一下这幅世界名画,对名画有初步的认识。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要让学生自读自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蒙娜丽莎的永恒美。

初读课文,粗知大意。先让学生速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大致理解有关词语,并了解课文内容,理清叙述顺序。这个环节应给学生提供交流时间,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再读课文,感受名画魅力。第二遍布置学生读课文,让学生找到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通过图文对照和资料的引入,让学生充分感受蒙娜丽莎微笑的神秘,体会她的舒畅温柔、哀伤、亲切和矜持。引导学生重点交流从哪些具体描写中看出了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作者看到这幅画想到了什么。学习作者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蒙娜丽莎描写生动的。

然后当解说员,向别人介绍这幅画。

课尾引入达·芬奇的另一幅名画《最后的晚餐》,教师作简单的讲解,培养学生对绘画艺术的兴趣。

整个课堂教学设计合理,环节连贯,看得出孟老师做了精心的准备。语言简练,仪态大方,作为一个老教师,很值得我学习。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篇四

我们学校里进行一次教师教学设计比赛,我们六年级老师备的课文是《蒙娜丽莎之约》,这篇课文曾听蔡爱朵老师上过一节教研课,时间也过去比较久了,也记不起她当时是怎么上的。为了完成这个设计任务,我把这篇课文读了很多次,虽有一点想法,但是还是理不出什么头绪。于是我就翻阅一些课文的相关资唐小燕料,但是资料看的越多,受到干扰也就越多。本来自己还有一点想法,被这些教材分析,教材建议一看,觉得自己那点想法很肤浅。设计又搁浅了。正当我无从下手时,忽然想起我们的教导主任彭永帆老师在我上的教研课的评课会上谈起对阅读教学的看法,他说,阅读教学应该从习作的角度来教阅读。回想他的话,我回过头再读读课文,仔细研究一下课文段落结构和写作特点,忽然有了设计思路,何不以写作的思路来教这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的教学,教学时间一般为一个课时,因此教学内容的取舍尤为重要。不能面面俱到,否则只能是蜻蜓点水,华而不实;假如有所侧重,训练才有所落实,学生才有所得。基于这样想法,我觉得高年级学生的略读课文教学,不能只让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更要教给学生的是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和了解作者有序观察和描写事物方法,于是我把这节课设计定位“从写作的角度来教阅读”。无论是字词的斟酌推敲,还是画面人物片段的解读,力求使人物立体鲜明。让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螺旋上升,达到学语文用语文的教学目标。

于是我马上行动起来,把教学环节分为五个板块,首先是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这个环节是组织学生将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利于课文学习,对名画有初步认识。接着环节是:明确要求,完成自学,让学生明确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不能盲目去学习。第三个环节是交流自学,初识魅力。这个环节,在学生交流自我学习中,引领从文章多方面描写中感受这篇名画的魅力所在。第四个环节是感受魅力,体会写法:这部分教学是这课的重点,教学设计突出了重点,即:欣赏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美丽神韵和那如梦如幻的妩媚微笑,引导学生从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双手和背景等具体的描写中体会世界名画的魅力。教学时注意勾画出插图描写的文字,引导学生交流细节描写中感受到什么。并从中感悟写作方法和有序观察和表达。最后的教学环节是迁移写法,提高能力。这里我的设计意图是通过课文习得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迁移到描写其他的名画或其他事物,致力于学以致用;课后推荐阅读提高的美的鉴赏能力。

这样的设计,我觉得让学生对照画面,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揣摩作者有序观察、描写画面的方法。并且在语言学习中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设想比较美好,不知能不能得到认可,于是拿这个教案设计参加比赛,没想到和蔡老师的教案一起得了个一等奖。既然是自己设计的教案得到认可,我于是就着手进行教学呈现,并认真地做了ppt。上课之前是胸有成竹。但是一上课,发现一节课35分钟很难完成这么多的教学任务,这个教案我上了2节课才上好,在课呈现中,发现学生对名画的欣赏兴趣不是特别高,课堂有的沉闷。

上完课,把自己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自己一节课的设计上成两节课的结果,与办公室的同事交流探讨。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我进行思考,我觉得对学生对艺术的喜爱程度以及小学生的艺术的鉴赏能力估计偏高,现在想想,别说学生,连我这个老师对艺术也是门外汉,门外汉教学生去阅读欣赏描写这样一幅世界顶级名画文章,确实有点班门弄斧。另外,我觉得在备课时,还是从教的角度考虑的比较多,学生的实际情况想的相对少些。备课上课应该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设计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案,才是教学真目的。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篇五

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著名画家达.芬奇的代表作《蒙娜丽莎》是世界著名艺术殿堂卢浮宫的镇宫三宝之一,足见此画的艺术价值和重要地位.几百年来,这幅画一直让人们百看不厌,画中人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倾倒了无数高官贵胄,文人雅士......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要让学生自读自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蒙娜丽莎的永恒美。

我的教学思路是这样的:

一、初读课文,粗知大意。先让学生速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大致理解有关词语,并了解课文内容,理清叙述顺序。

二、再读课文,感受名画魅力。第二遍布置学生读课文,让学生找到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通过图文对照和资料的引入,让学生充分感受蒙娜丽莎微笑的神秘,体会她的舒畅温柔、哀伤、亲切和矜持。引导学生重点交流从哪些具体描写中看出了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作者看到这幅画想到了什么。学习作者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蒙娜丽莎描写生动的。

作为语文教师,我知道教学时要时时关注插图,让文章的描写和插图结合起来,真正感受达.芬奇名画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借此培养学生对绘画艺术的兴趣、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们对蒙娜丽莎的微笑诠释应该是不确定的,教学中学生的感悟言之有理我都认可,并启发学生不同角度、不同光线去看蒙娜丽莎的微笑。但由于时间关系,没给学生充分看图的时间。所以学生的语言依然有些贫乏,蒙娜丽莎的美丽与魅力感受不够深入。

三、从1——4自然段,等待的过程感受名画的魅力。让学生找句子感悟这部分略讲,最后引出文章的结尾。

课后,我与同年级老师交流研讨,形成以下反思:

1.作品形成的年代背景及作者的经历、思想和情感以及创作的原因、过程以及人们对其的评价等这些课外资料的补充很到位,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名画。

2.学习《蒙娜丽莎》这类文本其实是高要求的看图学文,它的高就体现在从艺术角度,凭借联想和想像,透过表象洞穿其五脏六腑。如从人物的穿着打扮透视其身份地位,从人物的脸部表情、眼神、笑态等透视其丰富的情感世界。从多元文化的角度审美,提升审美情趣,在艺术作品的赏析中丰富精神世界,提升文化品位。

3.赏画赏文并举,以赏文为重。 “图”是对客观事物的描绘,“文”是对客观事物的记载,赏画是为了更深刻地赏文,赏文是为了更准确地赏画。赏文就要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去品味、去思考、去发现,去领悟表达的方式,遣词练句的匠心,如相似联想,因果想像,修辞的运用,语言的风格等,从而习得方法,内化语言,提升欣赏表达的能力。

4.整堂课在时间方面把握还不够自如,结尾很匆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