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黑鸭的创业故事 创业小故事演讲稿(大全5篇)

周黑鸭的创业故事 创业小故事演讲稿(大全5篇)

ID:4434640

时间:2023-10-09 10:20:31

上传者:琉璃 周黑鸭的创业故事 创业小故事演讲稿(大全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周黑鸭的创业故事篇一

,钟明从吉首大学电算会计专业毕业后,没有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用他的话说,做会计太枯燥了,发挥不了自己的价值。

“哥哥在北京做服装批发生意,所以就去了北京,跟着哥哥混。”然而,兄弟俩的性格一直不合,工作上也是矛盾重重,在北京呆了一年,钟明因为跟哥哥大吵一架,选择了离开,南下到了深圳,进入到一家环保设备公司做销售。“做了一年多时间的销售,觉得没意思,刚好我哥来到了广州做服装生意,于是就干脆又跟着他做了。”

,再次进入到哥哥的服装公司后,钟明的改变并不大,工资不高的他除了喜欢打牌,花钱也没有节制,一个月花上万元是常有的事,工资花完了,就刷信用卡。

“去年8月我回到了株洲,其实我很不想回来,老妈叫我回家,我就回来了。”回到株洲后,钟明去了人才市场应聘到了株洲一家内衣市场工作。

“回来后,我决定重新开始,所以工作非常努力。”为了开拓市场,钟明用3个月时间跑完了半个湖南,他也因为工作努力而被同事称为“激情哥”,原本以为要开始实现人生价值的时候,老板却扣掉了他的提成,这又让他萌生了去意。

“离开公司的时候,老板低价卖给了我和其他三个业务员几百双袜子,我们便拿到田心的夜市去卖,发现挺赚钱的,但分到4个人身上,又不赚钱了。”尝到了摆地摊甜头的钟明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11月份已经很冷了,很多中年妇女都穿着大花棉裤,我打听了下,利润很高,就想进些大花棉裤去摆地摊。”

于是,钟明买了小三轮,进了些大花棉裤,每天一大早就去家附近的荷叶塘菜市场摆地摊,刮风下雨下雪的天气,也不耽误。这一次的坚持让他妈妈都很意外。“我不在乎邻居们怎么看,我知道,他们肯定会认为一个大学毕业生摆地摊创业,是混得不好,但既然选择了自己创业,咬着牙都得坚持下来。”虽然很辛苦,但钟明的地摊生意还不错,一天也能挣几百块钱。

冬天过后,钟明又开始寻找新的货源。“摆地摊创业卖的就是便宜,所以必须找到便宜的货源,我就去芦淞服饰市场,挨家挨户地问老板有没有尾货,然后一家家地对比价格,选择最便宜的。”

除了去荷叶塘的早市,钟明还会去田心的夜市,哪里有流动人口,就去哪里摆地摊。“我给自己总结了摆地摊的生活:早上在荷叶塘看日出,晚上在田心看日落。”钟明透露,这种摆地摊的生活让他很充实,尤其在年前一段时间,扫来的尾货每天甚至给他带来了上千元的收入。

“在东湖公园摆地摊创业的时候认识了不少朋友,他们很多都是在芦淞早市摆摊的,所以我也跟着去了芦淞。”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户,今年4月,钟明在芦淞早市租下了两个位置较偏但便宜的档口,每年只需支付1.1万元的租金。

“我的摊子上,虽然来逛的人少,但很多去华丽的人会从我摊子前面经过,只要我货好,肯定会有人要。”有了自己的档口后,钟明开始从哥哥的公司进货,在他看来,生意要想做大,不能单靠尾货,必须要有“爆款”才行,而他哥哥恰好做了很多年的服装生意,深谙此道。

钟明从哥哥公司进来的女装吸引了一些过路客户驻足,慢慢地,这个偏居一隅的小摊前,人越来越多。每天3点多起床,赶4点到7点的早市,钟明的辛苦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短短几个月,收入就有了五六万。除此以外,他还在摊位上收获了自己的爱情,女朋友就是他的一位顾客。如今,尽管他已有几十位稳定的批发客户,但还是坚持去早市和夜市,在他看来,整个市场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他仍需积累更多。

“现在收摊后,我会在qq或微信上看货,谈生意,如果只停留在早市和夜市,无疑将会限制我事业的发展,包括其他实体店,受互联网的冲击已经越来越明显,所以我也准备开网店,不能被时代淘汰。”

三十而立,看到钟明的改变,妈妈是最开心的。一路走来,钟明也惊讶于自己的改变,他认为,三十岁创业,并不算晚。

周黑鸭的创业故事篇二

张玲是成都职业技术学院财院大一的学生,几个月前,临近考试时,张玲发现自己的笔没墨了,去买笔,才注意到校内根本没有文具店,要冲到校外去才能够买到,时间上来不及,所幸班上有人带了备用笔。

“为什么不开一个文具店呢?”考试后,张玲突发奇想。虽然校园不大,但是校内尽然连个文具店都没有,如果缺少笔,缺少本子,要走到校外去。现在都流行app、o2o,我虽然不懂,但在校内开个文具店,至少会有很多不想走远路的人上门。学校里男女生比例是1:2,学校的创业街正好是开在女生宿舍下的,在卖文具的同时在卖一些女生喜欢的小饰品,布娃娃,应该还是会有不错的市场。张玲当日便将想法告知了室友,同寝室的小伙伴多数表示支持。

说干就干,张玲,当天就向学生会提交了申请,正巧当时学校欲在创业街分发四个店铺给予同学们尝试创业,经过几次的创意比赛后,张玲的创业方案得到了校方的肯定,张玲与寝室的小伙伴张宇,刘小侠,周苏,四位美女一起携手开创了校内唯一的文具小店。

让消费者说了算

店铺拿下来了,但要进什么货来卖呢?室友们都各有各的建议,意见不统一。进?还是不进?张玲谈及此事时,有些无奈的说:“当时真是把我脑袋弄大了,室友喜好各不相同,如果都买的话,刚开始营业就要投入一大笔资金,我们就四个女生,明显承受不起。最后还是周苏一句气话点醒了我,她说:“管的你买不买哦,反正又不是买给我的,本来就是买来卖的么!”她说了这话之后,我就想到了方法,干脆让同学们自己来诉说她们想要、又不方便购买的东西。”

张玲很重视执行,她在做好计划的第二天就在学校食堂里收集学生们的想法,最后罗列出了笔、本子、布娃娃、教科书(学生可能会遗失考试需要的书)、体育用品等,她们将消费者所需要的东西总结了之后,才开始进行投资进货。

张玲回忆道,她们前期投入近10000元,装潢门面,进货。掌握了顾客的需要,就掌握了市场,她们于5月申请到店铺至今,已经赚回来成本,并人均盈利3000元左右。文具店,也可以做得这么火,功劳真得算在前期准备上面。

美女进货也能行

店铺装潢好了,要进什么货也想好了,但去哪进货成了难题,四个美女都还是刚进大学,都来自外地,对成都完全不熟悉,经过打听确定在荷花池进货,但荷花池离学校有一段距离,进了货要搬回来,特别困难,美女们犹豫要不要找个男丁帮忙运货,但张玲却坚决反对。毕竟寝室室友创业,有了男丁利益上就会有矛盾。

张玲等人,每次前去进货都会问几家店铺能否包运,几乎都“碰壁”了,但她们并没有放弃询问,很多次都是上午去进货,直到下午5点左右才拖着货物缓缓驶回学校,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她们找到了一家文具店老板,老板很欣赏她们,便和她们签了长期协议。有了第一次的成功就有了继续发展的激情,她们不久后就和荷花池的体育用品店,布娃娃玩具店,旧书店等店铺签注了长期进货协议,从那之后她们进货只需一个电话,再也不需要穿梭在荷花池的大街小巷了。

也许每个创业成功人士都有着一段辛苦的奔波史,为了拉赞助,为了进货,为了推销自己的产品,“奔波”是每个成功者的开始,一个人走向成功一定会遇到有很多的困难,但请坚信,奔波的这段经历,一定是每一位成功者最难忘,最艰辛的一段。

没有市场就开拓

“有什么创业经验分享给大家的么?

张玲:首先,我认为,如果你突然有了灵感,你觉得你的这个想法不错,那就告诉身边最熟的小伙伴请他们把你参考下,如果他们提出的意见反应,没有动摇你,或者他们大力支持,那就不要犹豫,去做吧!谁没有犯错的时候呢!做错了是一次经历,但是不做就什么也没有。当然也要自身承受得起才行!什么一夜可能倾家荡产的,就不要太冒险了。

其次,我觉得,了解消费者的想法,是经营的重中之重,只要知道消费者想要的是什么,我们在相应的去实现,只要我们满足了他们的需求,他们也会给予我们回报,并且我觉得如果消费者之间能够互传我们的店铺好的话,我们的东西会更好卖。

最后,就希望,要创业的小伙伴,坚持,不要轻易放弃,如果做得不错了,就想想怎么样在推广新的产品,这样才能将店铺做好,做大。我们寝室里每一个人都坚信:勤劳致富。

周黑鸭的创业故事篇三

谈东升兄弟姊妹8个,他排行老六,10多岁时就想出去做点小生意。12岁时,因为调皮害怕父亲下班回家后责骂,谈东升离家出走了。他向舅父借了20元钱,一路逃票扒车,来到远嫁湖北仙桃的姐姐家。此后,他在仙桃包过砖窑,到新疆开过推土机,到福建做过外贸。最终他败走福建石狮,选择到武汉重新小本创业。那年,谈东升24岁。

1991年来汉后,他仅有57元钱,花30元租了一间房子,开始在汉正街闯荡。他开始在汉正街摆地摊,“那时候经常为抢地摊位置打架。”谈东升说,“还好慢慢撑过来了。”

卖钢丝球和卖葱是一个道理

12岁离家出走后,谈东升曾回家待过一年。一次,父亲让他和哥哥把家里种的葱拿到街上去卖。父亲告诉他们兄弟俩,葱的成本是每捆2角,让他们拿到街上卖5角。哥俩到市场后,分开选了摊位。谈东升以每捆3角的价格很快将葱卖完了。哥哥却非5角不卖,结果一捆也没卖出去。年幼的谈东升并不知道这是“薄利多销”。谈东升最初在汉正街摆地摊时,成本5分的钢丝球,别人1元卖两个,谈东升1元卖4个,一个虽少赚2角5分,但销量却数倍增长。

“你虽然不同时间,卖的东西不一样,但做生意的道理却是相通的”。

出奇招将过时商品卖出好价钱

在汉正街站稳脚跟后,谈东升的生意人潜质越来越多地释放出来,每每在关键时候出奇制胜。夏天,有一种叫“跳跳娃”的玩具风靡武汉三镇,汉正街很多商家都抓住了这个商机,大赚了一笔。虽然反应有些滞后,错过了最佳时机,但谈东升没有放过这次学习的机会,风风火火地赶到浙江义乌“跳跳娃”的生产厂家,进行实地考察。

玩具往往是“一阵风”。此时,“跳跳娃”在市场上已出现明显滞销。“出厂价也在不停地跌,每天一个价格”。谈东升认为,趁便宜进一批货回去能赚一笔。留守的妻子很清楚武汉市场上的行情,“商品已经饱和,并且大量滞销,汉正街多数商家已经开始向义乌的厂家返货,这个时候怎么能进货呢?”

但谈东升有自己的想法,“武汉已经火过了,但下面的地市应该有一个滞后效应”。他还是背着妻子,运了几车便宜货回武汉。这时,汉正街市场上几乎已经没有了“跳跳娃”,而“跳跳娃”在二三级市场的火热如期而至。一时间,偌大的汉正街只有谈东升有货,几车货迅速卖光。虽然错过了第一波行情,但谈东升却在最短时间内赚得比谁都多。

教人做生意留住核心客户

在谈东升的店里打过货的人,几乎都会成为他的固定客户。“他们才是我最大的财富”。

不管谁到店里来打货,谈东升总会很坦诚地给客户一个合理的价格,并且劝客户先到其他的店里先看看价格,“货比三家不上当”。

谈东升能这样做,是因为他对自己的产品、价格和进货渠道有信心。多数商品,他有把握做到全汉正街同行业价格最低。他说:“钱不是一次赚得完的,从我的手中绝不会轻易放走一个大客户”。

对待大客户的生意,他就像对自己的生意一样上心。总是不定期地给客户打电话询问对方近段时间的经营状况,并且教客户一些经营的方法,及时告诉他们来自市场上游的情况,让他们及时调整战略。

规模经营要做就做总代理

汉正街有成千上万家商铺,商品同质化严重。“整个汉正街像我一样卖喜庆礼品的就有近60家”。同样是做礼品,谈东升希望有不一样的做法。

“我不太喜欢与终端接触,因为这样会带来账款难收的问题。”在他看来,出路在规模经营上,“我要能够成为汉正街商户的供货商”。

“目前,我公司的规模是湖北乃至华中地区最大的喜庆礼品同行中最大的”。这得到了同行张老板的认同,“他的确是汉正街喜庆礼品扛大旗的”。仅在去年圣诞节期间,谈东升的销售额就达到100多万元,“今年圣诞节会超过200万”。

因为规模优势,谈东升的吉利礼品公司成为全国多家礼品品牌在湖北的总代理。拿到总代理权才是他最大的“王牌”。

由于掌握了大量的进货渠道,如今汉正街市场的多数礼品商都是他的客户。

谈东升还有更长远的打算。在今后几年之内,他要开办自己的工厂。他要学习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打造自己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争取将汉正街的小商品打入义乌市场。

周黑鸭的创业故事篇四

纸片儿工作室起源于盖孟的灵光一闪,“当时是毕业季,我猜想会有很多同学愿意购买一些纪念品作为对北大生活的留念。”凭着这样的想法,第一批明信片就此诞生。

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想法,但是盖孟还是仔细地构想了自己的创业计划。“纸制品制作成本低廉,因此很适合作为起步阶段的主打产品。”

“不”纸”是这么简单”,作为纸片儿工作室的口号,既暗示了工作室以后会有其他类型的产品和业务拓展,也表明了盖孟的创业雄心,分阶段推出原创创意产品品牌。

团队要有共同的理念和追求

由于在学校小有名气,因此盖孟在组建创业团队的时候并没有遇到很大的困难,很多同学还是主动要求加入的。

“选伙伴和找对象有点类似”,他开玩笑地说,“首先要有共同的理念和追求,这关系到他们能够跟你一起走多久。并且要相互信任,不论面临什么问题,都能不离不弃,通过沟通交流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靠着这样的选人理念,目前,纸片儿工作室团队已经拥有7名小伙伴。

从自垫三千元到年赚十多万

谈到创业之初的资金,盖孟介绍说:“我们第一波产品的资金是团队成员自掏腰包投入的,大约是3000元。在第一波产品盈利之后,又将上万元的利润继续投入到下一波产品的生产之中,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多。”除此之外,他们还与其他组织合作筹资,以及在网上发起了筹资项目,并且成功筹到了2万元。

虽然启动资金不多,但是小小的纸片儿却引起了北京大学学生的抢购。发售期间只在中午售卖了几个小时,每一波产品就几乎都能卖出几千套。“很多朋友觉得我们的产品是馈赠校友的很好礼品,很有纪念意义。一些学校里的活动也经常购买我们的产品作为活动礼品。”明信片的热销也超出了盖孟的预期。

“目前工作室只推出过三四波产品,已经年赚十多万元了。”对于小本创业而言,纸片儿工作室的盈利已算小有成绩了。然而在盖孟看来,最大的成就感并不是来自于盈利多少,而是和团队一起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

不要嘲笑卖米粉和肉夹馍的

近来,有名校毕业生放弃专业,转而卖米粉和肉夹膜等,成为一时的热谈。对于如此创业,盖孟有也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们能够认清”whereismypassion”(什么样的事业能点燃我的激情),并且坚定地做出选择和改变,这是非常需要勇气的,也是让我非常佩服的。”

在盖孟看来,没有人能一口吃出个胖子,卖米粉和肉夹馍只是他们创业的切入点。“千万不要因为创业刚起步的切入点太小而嘲笑某个创业项目,因为很多撼动整个行业的大企业最初都来自不起眼的小项目。

周黑鸭的创业故事篇五

吴先生毕业,因为当时国内遭遇经济减速,作为一名日语专业的毕业生,工作并不好找。当时也是机缘巧合,迪拜的君悦酒店在华招聘,这一契机让吴先生的命运和迪拜连在了一起。

“刚来迪拜的时候,我只是酒店的服务生。当时我负责泳池外勤,主要的工作就是为在泳池边休息的客人端茶送水,每个月2500迪拉姆(约合4000元人民币)的基本工资,加上小费和酒店的福利补贴,大概每月的收入在5000迪拉姆,酒店包吃包住,而且这里是公费医疗,因此基本没有什么多余的支出,生活很闲适,尽管是服务生,但相比国内的白领同学过得舒服得多。”吴先生说。

但吴先生并不满足于这样的薪酬和待遇。一年半之后,他从酒店辞职,先后在两家中国人开的商店做店长和经理,也是这个时候他看到了中国人在迪拜市场的巨大机会,再度辞职后在龙城(dragonmarket)租了一个10平方米的小店面做点小生意。吴先生介绍:“因为当地基本没有制造业,尤其是轻工业,而且这里是中东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市场,很多中东、非洲的批发商也都是到这里来进口中国的一些小商品,一些国内生产的几块钱甚至几毛钱的小玩意只卖差价就可以大赚,我现在的毛利润维持在50%以上。”

“龙城”,一个大型的中国商品市场dragonmart,是中东最大的小商品零售集散地,是中阿两国政府为便利中国小商品贸易商而兴建的,全长2.5公里,目前入驻的商铺超过家,主要经营从中国出口到中东乃至北非的小商品。

吴先生在龙城的小店,雇用了一个印度人、一个巴基斯坦人和菲律宾人分别做销售和入账。在这个10平方米、类似于北京中关村电子城出售手机壳等电子产品的小商铺中,他所经营的小商品基本上是从中国广州、浙江等地运输过来的一些车贴、车内小装饰品,也包括一些当地企业的标牌等。“国内的制作成本非常低,基本利润率在50%以上,就是这个10平方米的小店,每年的净利润在100万迪拉姆以上。”吴先生口中的100万迪拉姆折合成人民币是160万~170万元,目前吴先生的家人都已经搬到迪拜工作和居住。

走在2.5公里长的龙城市场,各种小商品琳琅满目,小到经常在国内地铁站看到的玩具,大到装潢家具,应有尽有。

“可以说,在迪拜龙城的商品最全,有很多产品你在迪拜商场里是买不到的,但到这里,你能找到,而且不要以为这里只是低端产品的集散地,很多当地的中产阶层也会到这里来采购商品,还有一些北非和中东的贸易商来进口。”吴先生说到龙城充满自豪。

正如他所言,在龙城可以看到各种肤色、身着不同服饰的客户。阿拉伯人和西方人都不少。

这个10平方米的小店并非吴先生的全部产业,他的产业重点在一家已经拥有70多辆“豪车”的租车行。“我们主要服务的就是来迪拜旅行或者参加商务活动的中国人,业务非常好,每辆车每个月可产生的净利润大约在2500~3000迪拉姆之间。”吴先生介绍称,70辆车每月的净利润就是21万迪拉姆(约合35万元人民币)。

“市场还在扩大,我们计划再买20辆车。”吴先生对未来的前景十分的看好。一份研究数据显示,迪拜世博会的举行将会为迪拜创造27.5万个就业岗位以及带来200万游客,所以吴先生的乐观并非无稽之谈。

的确,除非中东出现大的**或者更大规模的金融危机,迪拜的创富故事仍然会继续。吴先生的故事在这个2.5公里的龙城以及迪拜389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天都在上演。

“我的故事微不足道,在这个2.5公里长的龙城市场,分分钟走过你身边看似不起眼的中国人,很可能都是资产千万级的低调富商,他们白手起家,现也仍然十分低调。”吴先生的语调里满是敬佩。

“没有几千万的资产都不好意思在这个圈子里混。尤其是那些在20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就已经到这里的中国人。可以确定地说这些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大部分都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的财富积累。”作为这个华人圈子里的晚辈,说到那些前辈的故事,吴先生既羡慕也充满敬意。

吴先生的朋友王先生就是一位身家千万级却行事低调的浙江富商。王先生称,他原是一家国有贸易公司的雇员,上世纪90年代被裁员,但因为一直从事贸易工作,对迪拜以及中东和北非市场有一定的认识。“其实也是迫于无奈,一家老小需要吃饭,自己没了工作,没办法就硬着头皮来闯,一来就是20多年,现在家里人都已经搬到这里,国内有些资产,但这里已经是我的第二故乡。”王先生说话语气和缓,像是在描述别人的故事。

从一开始的小商品销售到现在运行一个净利润高达几千万元的旅行公司,这位王先生还在从事房地产开发工作。在他眼中,只要有想法,而且肯去做,迪拜遍地都是黄金。“现在的迪拜类似于中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只要肯付出,遍地都是机会。”

就在一起聊天的时候,看见一位刚来迪拜的中国女子,她正在向一位当地人推销一个北京地铁站经常能见到的发光紫色陀螺,并且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内成交。“这位女士刚来迪拜不久,因为租金比较贵,所以她和她的丈夫基本上是流动销售,但不要小瞧他们的收入,每天两人净赚600迪拉姆是不成问题。”吴先生顺手跟她打了个招呼。“我们不会歧视这些新来者,谁知道他们是不是下一个王先生呢。”吴先生说道。的的确确,如王先生的故事,在这里并不少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