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瓜果飘香的教学反思 花瓣飘香教学反思(模板5篇)

2023年瓜果飘香的教学反思 花瓣飘香教学反思(模板5篇)

ID:4435073

时间:2023-10-09 10:26:41

上传者:飞雪 2023年瓜果飘香的教学反思 花瓣飘香教学反思(模板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瓜果飘香的教学反思篇一

《花瓣飘香》这篇课文写了一个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的故事,赞美了小女孩爱惜花草、体贴妈妈的美好心灵,寓意深刻的道理。这是一篇洋溢着浓浓深情的文章,情节简单,但情真意切。本教学设计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的精神,以体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通过学习,懂得小女孩的内心世界,体现小女孩的一片爱心孝心。

看到这篇课文时,我一下子被它优美的题目所吸引,再读,发现这个故事也很美,整篇文章都萦绕在淡淡的月季花香中,花美人更美。当真正开始着手准备时,才发现想把这篇课文讲好并不容易。这篇文章的段落很多,主要是以对话的形式呈现,必须抓住一个中心的问题去设置整个教学过程。但是第一课时该教学什么内容?如果仅仅是字词教学或者整理感悟理清脉络的话,这样的课堂内容似乎过于简单了。最终确定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1.字词入手,重点抓课文第二自然段“俯下、摘下、捧着、穿过”这一连串的动词,感受小女孩摘花瓣时的细心,体会写法的精妙。这个环节期初设想在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后,让学生进行迁移练习。但因为没有设计好,这个环节省略了。

2.读文理清脉络,抓住文中表示时间的三个词“一天清晨、几天后的一个清晨、第二天早晨”,帮助学生了解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上完课之后,南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黄伟教授进行了点评,他的一番话让我受益匪浅:对于课堂教学,我们可以围绕主题进行教学设计,《花瓣飘香》这课,你想训练学生运用连续性动词,可以由本课第二自然段到学过的课文涉及的动词段落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迁移写话;你想训练对话,可以用文本中小女孩和“我”对话为例,设计训练点:小女孩将那片花瓣送给妈妈时,妈妈和小女孩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我”买了一盆月季送给母亲时,我和母亲之间又会有什么对话?教师的课堂设计要紧紧围绕课堂目标,这样学生才能有所得。

瓜果飘香的教学反思篇二

因为今天是匆匆上马,在学校用这节课上了教研课。值得思考的很多:首先我为自己的这种尝试感到高兴,我确实避免了将其上成思品课的可能。紧紧扣住了“如何表达”。而且有了一种“习作为阅读服务”的想法,当然这种思考原来起源于对四五年级的读书学会做符号标记的点评训练。而今天的训练虽然是起步未见较为辉煌的那种成功,但我还是看到了这种训练带来的好处。孩子们的那各种独特的答案就是证明。比如对“跑”孩子们就出现了四种推断:“怕被花的主人发现”“不快点回家,妈妈在家会担心自己”“早点到家,因为时间长了,花瓣的香味就散了。”“加快速度,要不花瓣上的露珠就快挥发了。”有了这样的'一个典型思考,我没有满足于对每个动词的讲解上。我把时间交给了孩子,运用这样的方法去领会各个动词的妙处,写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孩子们的推想是多元的,每个孩子都有了自己的见解。其次,孩子在这样的一个写话训练过程中,不仅帮助其揣摩了人物的内心,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更是通过阅读反过来推动了写作:我们在怎样的心境下,将如何准确地运用动词。而由于时间的匆忙,也给课堂带来了很多起涩的地方:会议室座位比较拥挤,许多孩子书写、读书都不方便,带来了纪律上的一些混乱。我太过急于求成,在情节安排上有了一些跳跃,而造成了某些环节的突兀。比如在转换角色和心理推想这两个环节之间的阅读尝试我忽略了,所以带来了部分孩子的不知所措。

第二课时教学笔记:20xx年2月25日星期三

阴今天的教学有了昨天的“晦涩”而变得流畅。孩子们对于女孩捧着花瓣回到家中的情景想像得特别丰富:*小女孩和妈妈一起摸着那像绒布一样的花瓣,一起闻着月季那淡淡的清香。*小女孩回到家中,妈妈还没有睡醒。她把花瓣放在了母亲的枕边。妈妈闻着那淡淡的清香慢慢醒来。*小女孩一进门把双手背在身后,说:“妈妈,猜猜我给你带来一个什么惊喜?”(我扮演母亲)母亲微笑着看着女儿,一股淡淡的清香飘来,妈妈说:“呵,让我猜猜。是花吧?”“妈妈真聪明,看——”双手捧出了花瓣。*小女孩回家冲好了药给妈妈喝下去。妈妈一边喝药,一边皱着眉头。女孩拿出花瓣:“妈妈,药太苦了,你闻闻花香吧。这样肯定会好受些。”我真的惊叹孩子们的想像,他们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全部带进了想像。而对于语言中所体现的“懂事”,孩子们更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使得昨天课堂上的“自我”更进了一层:“懂事”体现在为别人着想。(1)

眼眶里含着泪花她觉得:如果作者追究她,告到妈妈那里,还是会惹妈妈生气的。她知道自己错了,想用泪水得到花主人的原谅。她想念在南沙当解放军的爸爸了。(2)“他(爸爸)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她记住了爸爸的话。她没有惹妈妈生气。(3)“不好意思”知道自己错了。觉得自己对不起花的主人。自己伤害了花儿。(4)“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她是个爱护花草的人。她知道花儿也是有生命的。(师:既要表达对妈妈的爱,同时也爱护其他生命、尊重生命。这是很高层次的“懂事”!)(5)“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可能妈妈特别喜欢月季花。妈妈躺在床上,呼吸不到外面新鲜的空气。带露水的花香很清新。对女孩的评价是自然而然的,孩子们都由衷地觉得女孩是“懂事”的。而对作者(花的主人)的想像,我是尊重孩子们“叔叔”和“阿姨”的两种选择的。

瓜果飘香的教学反思篇三

主要体现在:

首先加强了朗读的指导。朗读是完成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必经之路,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它能外显出你对教材的理解、感悟与体验,教师让学生对重点语段读读悟悟,悟悟读读,使课文语言材料真正进入学生精神领域,与自己的情感、经验相融合,达到心领神会的境界。此时,无需进行朗读知识与技巧的指导,学生的朗读自然能打动自己,感染别人。

其次是重视了情感的激发。课文明白如话,情节清晰简单,但执教者以她独特的感受、细腻的情丝捕捉住了课文中蕴含的浓浓真情,紧扣课文结尾处作者送出的两盆月季花设计教学,大胆地对教材进行开发与创造,使教学既源于教材,又努力走进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原有的情感体验。整堂课,小女孩的情感、作者的情感、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情感,在轻柔的音乐声中,在片片飘飞的粉红色花瓣里静静流淌。

如果在教学中,能加入一些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如让学生能亲自摸一摸,闻一闻)课堂教学一定会更精彩。

瓜果飘香的教学反思篇四

《花瓣飘香》这篇课文选取的是生活中极其平常的小事,给我们展示的却是小女孩充满爱心的金子般的心灵,她不仅仅爱惜花草,也深爱着自己的妈妈。在教学设计中,我觉得在以下两个方面做得还是比较成功。

感悟懂事

在充分朗读对话的基础上,我抓住本文的文眼懂事,让学生再自读课文,找出认为小女孩懂事的地方。在新课程标准的倡导下,我们已经明确课堂应该属于学生,而不应以教师的告知代替学生自己的思想。此时我鼓励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下,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受到情感熏陶。果然,有的学生觉得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是非常体贴妈妈的;有的学生认为小女孩的爸爸交待她要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她做到了,也非常懂事;也有的学生认为她没有摘整朵花,而只是摘了一片花瓣,懂得珍惜花草……可见学生透过课文所呈现的语言文字,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对小女孩的感叹——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理解题意

清晨,月季花上闪动着露珠,

小女孩摘下一片花瓣,

轻轻放在妈妈的枕边。

表一份心愿,

道一声祝福,

妈妈的脸上漾起了微笑。

小小的花瓣,

像绒布一样柔软,

淡淡的清香随风飘散。

小小的女孩,

像露珠一样透亮,

你不就是那片清香的花瓣吗

在我深情款款地读时,学生也陶醉其间。再让他们关注课题花瓣飘香,让学生进一步明白课文以花瓣飘香为题实际也指小女孩的心灵有着花瓣那样的美,那样的香。

这节课我虽然在设计上将简单的教材掘得较深,但文中这份真情还未能震撼他们幼小的心灵!

瓜果飘香的教学反思篇五

“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画出体现小女孩懂事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体会。此时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下,勾画句子,畅谈自己的理解,在一次次的感情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有的学生觉得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是非常体贴妈妈的;有的学生认为小女孩的爸爸交待她要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她做到了,也非常懂事;也有的学生认为她没有摘整朵花,而只是摘了一片花瓣,懂得珍惜花草……透过课文所呈现的语言文字,同学们一次次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对小女孩的感叹——“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通过让学生写想象练笔,并学习运用课文中对话的形式,学生感受了人与人之间的那种关怀,深深地感受了亲子之情!学生对作者的内心世界和课文的内涵有了新的更为丰富的感悟。在描述想象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个性思维相互碰撞,个性感悟、个性情感自由放飞,并引发生成出很多有意义的东西。

这课上完之后,我欣喜地发现同学们的周记中有记载自己在家为家长拖地板的,为辛劳的妈妈做饭做菜的,为妈妈说笑话逗妈妈开心的,还有自觉完成作业不让妈妈操心的……这大概就是“教育无痕”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