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家乡的春节字通用

2023年家乡的春节字通用

ID:448581

时间:2023-06-25 16:57:17

上传者:曹czj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2023年家乡的春节字通用篇一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听到这首古诗我想大家一定会想起一个令人兴奋的节日—春节。

春节,是中国最传统的节日之一,我家乡的春节,可别有一番风味呢。在大年三十,大人们就忙着包饺子了。我们呢,嘿嘿,我们要去买鞭炮玩,买来的一串一串的鞭炮要一个一个的把它拆下来,然后,嘿嘿,来到别人家的门口,左看看,没人;右看看,也没人,把鞭炮放在地上,再把香悄悄地放在鞭炮前,“快跑啊。”咻—,嘣——!!跑出好远后回头一看,原来放鞭炮的地方只剩下一片一片的红纸片了。“哇,不好有人出来了,大家按原计划路线分散跑,五分钟后集合。”一上午的时间,就在我们的恶作剧下度过了。下午,我们男生要随大人们去上坟了,哎……受苦的总是小孩啊,不是拿着烧纸、鞭炮和白酒就是扛着挂鞭炮的杆子。原本满脸笑容的脸上顿时变成了苦瓜,囧啊。一路无话,不对,一路有话,而且还都是问我学习成绩的,不知道怎么回答啊,大过年的,又不能说谎话,说实话吧,又太失面子,矛盾啊。。。一会儿,我们来到了俗话称为“坡”的地方(其实就是田野),然后大人们估摸一下老祖宗的棺材大概埋在什么地方,然后呢,放烧纸、香点上火,一个字,烧!!比我大几岁的叔叔们把自己制作的爆仗放在比较远的地方点燃,“嘣”的一声,连地上的烧纸都被吓了一跳。因为我家人口太多,上一次坟要走七八里路累得很啊。到了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听萨顶顶的《万物生》;黄宏的《荆柯刺秦》;猜刘谦魔术的奥秘……到了午夜十二点,要吃饺子了,天空中出来震耳的响声,耀眼的礼花在空中闪烁,鞭炮声声震耳欲聋,家家户户灯火通明,那五彩缤纷的烟花映红了大地,映红了天空。耐性子,陪老爸放完鞭炮后我便迫不及待的跑到锅灶边上去了,一边看着锅里的饺子,一边问奶奶已经不知多少遍了的问题“这饺子怎么还不熟啊。”奶奶总是笑眯眯的回答我的问题:“好了好了这就好了。”可我的心思全在那饺子上了,本来全部都沉在锅底的元宝,随着水温的升高一个一个有顺序的浮到水面,在水面打着转,不一会饺子终于出锅了,看着这一个个饺子,还真有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口里怕化了的感觉。吃饺子时要先咬开个小口,然后放到一边,在咬另一个如此循环直到咬完最后一个饺子后,在按先后顺序把咬完的饺子吃掉。在吃过年的饺子时,有一种飘飘然的感觉,啊……到底是过年的饺子啊。大年初一,我一马当先,争先恐后的去亲戚家拜年,“过年好,过年好。”说完这几句,大人们自然就把money拿出来啦。嘻嘻,每从一家出来,腰包里都鼓鼓的,拜完年后,就和小伙伴们躲在一个角落里比比谁的钱多。总是有一种很激动的心情。

正月初一的习俗近年来越发平淡了,一家人睡到太阳升的老高才起床,匆匆吃完了早饭,便上街闲逛。街上的商铺为了在新年的第一天从人们的口袋里弄到更多的进账,不惜破坏正月初一关门停业的老规矩,大张旗鼓办起了“新年大甩卖”之类的活动,虽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过年的食物储备、购买新衣提供了相当的便利,但是我并不喜欢这样。总的来讲,新年里没有逛庙会之类的活动,确是可以用单调无味来形容。

正月初一到初十四,实在是在闲得无事中闪过的,只有正月十五元宵节才有些意思。这一天是非吃元宵不可,元宵是用糯米粉做成的,从种类上分,可分为实心和带馅的两种。带馅的又有甜、咸之分。甜馅一般有豆沙、白糖、芝麻、桂花、什锦、枣泥、果仁、麻蓉、杏仁、白果、山楂等;咸馅一般有鲜肉丁、火腿丁、虾米等。最近市场上又出现了一种菜馅元宵,味道如何就不知了。在我的记忆中,元宵节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前几年元宵的晚上,还可以看见大人们领着小孩提着明瓦的灯笼逛游,如今却难以见了,见此情景,我不由得叹道,富有民族特殊的传统文化这正在消失啊!

哎……这样的春节,这样的气氛还能再维持几年呢?可我知道不管在何方,我永远会记住和家人在一起的幸福时光,记住童年无忧无虑的时光,尤其是在守岁夜的时光。我会铭记在心,永生不忘。家乡的春节,家乡的情。

2023年家乡的春节字通用篇二

我的家乡在苍南龙港,我最喜欢的节日是春节。

春节到,人们笑意盈盈、喜气洋洋。

家家户户,大门两侧,贴着红彤彤的春联。窗门中倒贴着一个大大的“福”字。

最高兴的.要算我们小朋友了。许多小朋友闹着,笑着,来回奔跑着,就像许多快乐的小鸟,不停地唱着美妙的赞歌。

我最喜欢打鞭炮了。我叫来几个朋友,聚集在一起。我胆子大,自告奋勇打头炮。小心翼翼地用火柴点燃鞭炮,线头吱吱地冒着白烟,赶紧往地上一扔,连忙窜到一旁。大家紧紧捂住耳朵,只听“轰”地一声,炸开了,我们又蹦又跳!

爸爸又搬来一盘花,“砰砰”,一个个小火球冲向天空炸开了,就像一瓣瓣已经绽开的花朵,天女散花般落下,雪白的、金黄的、鲜红的……真是五光十色!

我特迷ufo小烟花。它一放起来就不停地旋转,还会在空中飞呢,就像是有人在里面驾驶一样!

2023年家乡的春节字通用篇三

老家位于六盘山下,有一个美丽的名字——鹿塬村。放寒假没有两天,我和哥哥就被爸爸送回了老家。吃过腊八粥,老家就开始准备过年的年货了。大部分年货都是自家养自家种地,磨面、榨油、杀猪、宰羊、生豆芽、炒瓜子······腊月二十三的早上,奶奶给灶神烙了灶饼献了灶糖,晚上我和哥哥放着“钻天猴”帮奶奶把灶神送上天,老家的小年就开始了。

我的寒假作业还没有做完,大年三十就来了。早上九点家门的大人小孩就聚到一起,浩浩荡荡去塬上的坟地给祖先上坟,然后把先人请回家过年。回到家贴春联糊窗花,让我和哥哥高兴地是可以尽情放鞭炮了。午饭是“搅团”,晚饭是“腊红面”,接着是团圆饭,也叫年夜饭。吃年夜饭的时候一家人坐到一起,热菜凉菜瓜子糖果,鸡鸭鱼肉,白酒红酒饮料茶水,核桃柿饼,年夜饭是非常丰富的。吃过年夜饭,奶奶和婶婶们包着饺子,爷爷和叔伯们喝着酒,孩子们拿着各自的压岁钱,一家人看春节联欢晚会,有说有笑,其乐融融,今夜是老家最幸福的一夜。

突然,一声炮响。接着整个山村变成了炮的海洋,万紫千红,缤纷夺目,新年到了。欢声炮声迎接着新的一年,过了很久,炮声才变得稀稀落落,山村才安静了。

初一的一大早我又被炮声惊醒,放过鞭炮,穿上新衣,跟着大人开始了拜年活动。每到一家都要说一些吉祥话,“过年好”和“年过的好”,我却得了许多压岁钱。“破五”和“人七”都过了,亲戚还没有走完,新的学期开始了,我就这样恋恋不舍的.离开老家。

初九的社戏和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以及正月二十三的“扫庙”,在开学的许多日子里都让我不由自主的神往。

2023年家乡的春节字通用篇四

在中国众多的传统节日之中,最具有热闹气氛、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就是春节了,我们潮汕地区也不例外,它是农历中的第一个大节,可以算得上是“第二个元旦”了。而按照我们这边潮汕地区的老规矩,我们的春节是从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七之间这一段时间,在这个时间段里面,每一天都会有着不同的习俗活动,天天都充满了喜庆的味道。

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我们要过小年。这一天的白天,看起来和往常没有什么区别,但实际上家家户户都很忙,因为这一天要完成一种近乎开玩笑身的祭神仪式,这就是有名的祭灶了。传说,在我们的灶台上,住着一位很老很老的老神仙,据说叫做灶王爷,传说归传说,迷信归迷信,至于这到底是真是假,那倒也还真是无从考究,反正有经验的老年人都说他每年腊月二十三就要腾云驾雾,到天庭上去,因为他是玉皇大帝派来的“考察员”,他每年这一天升天,就是要向玉皇大帝汇报一下人类居民这年有没有做坏事。于是乎,人们就用各种各样的祭品“贿赂”灶王爷,让他多多讲好的而少讲坏的,但实际上,人们的嘴才是祭品最后的去处,特别是孩子们,吃得肥嘴流油,撑坏肚皮。

从腊月二十四这一天开始,人们是非常忙的,特别是家庭妇女们,比平常任何的时间都要忙碌,因为家家户户都必须进行一次对家里的“翻天覆地式”大扫除,又要洗床被,又要洗桌椅,真的是折腾坏了。人们通常在这一天到屠户摊前割一两斤猪肉,准备过年用。此外,鱼、虾等等美食也要在除夕前准备好,要准备年货。

除夕到了,春节的又一个隆重活动打响了!村子里,烟台上,传出了缕缕白烟,到处弥漫着年菜的味道。不分是男是女是老是少,都要进行一次淋浴,穿上早就预备好的新衣,颇有“迎新除旧”之意。家家户户都贴上了红纸黑字的春联,屋里也贴好了各种各样的年画,美不胜收。这一天,大家都要吃年夜饭,在外边做生意的人们无论有多忙,必定搭车或者自己驾驶着小汽车回到家乡,和亲人们团聚,吃上一顿团年饭,寓意全家和和美美、团团圆圆。在这一天晚上,人们大开“赌戒”,灯火通宵,都在边打牌过守岁,当新的一年的钟声敲响时,整个村子都会沸腾起来,鞭炮声也会即时响起,噼哩啪啦地,充满了浓郁的节日气氛。

正月初一与除夕夜的热闹简直是天壤之别,家家户户都在休息,到了将近中午时,人们才会走出家门去给自己的亲戚们拜年;人们很有素质,通常是晚辈先去长辈家,然后长辈再去晚辈家,在拜年的礼品中最不可少的便是我们家乡特有的土特产——四个大柑了,因为它象征着大吉大利、全家兴旺。

正月初二的时候,人们通常会在街上互相碰面,因为已经出嫁的女儿在这一天将会去婆家光顾一趟,而且还要在他们家吃完午饭之后再走。所以,女儿的长辈们便忙开了,从鱼鸡鸭鹅猪等等应有尽有、一应俱全。但是,吃完了午饭,女儿们就会领着孩子和自己的父母告别、回家去了。

元宵真热闹!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是元宵节!在这一天,从大鼓到彩带,五花八门,街上热闹非凡,就像是在过狂欢节一样,你祝福我,我祝福你。祠堂在这一天也会摆出很多花灯来,有玻璃的,有花布的,也有纸制的,形色各异的花灯都有。等到黑云一把天织上一层黑幕,夜幕降临,人们就会一拥而入庙门,猜灯迷、狂庙会,热闹极了!特别地隆重!在这一个晚上,人们彻夜不眠,烟花也被接连不断地送上了天空,整个天空都在颤抖,乌黑的天空仿佛被刺穿了一般。发射的烟花在天空中爆炸了,像一朵怒放的金菊,白的似雪,粉的似霞,红的像火,黄的似金子,五颜六色,令人美不胜收,眼花缭乱!孩子们买各种各样的花炮开始到处燃放,欢笑声附合着炮声!人们的笑声如大海,一潮涌过一潮,浪潮一阵高过一阵,时起时伏,人们开心极了!

一眨眼间,春节噼里啪啦大笑着向我们走来,与我们擦肩而过,又噼里啪啦大笑着离开了,春节也就在正月十七这一天圆满地结束了。学生们又回到了学校,开启了新学期的学习,大人们又照常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维持生计奔波拼搏了。春节虽然已经离开了,但无论是大人们还是小孩子,都期望着春节快一点儿到来,因为又可以有几天的难得的节假日,是我们最闲暇的时光,但是一过正月十七,人们又要去忙着做事情了。春节——多么隆重的节日啊!

2023年家乡的春节字通用篇五

按照北方的习俗,春节在腊八过后就开始了,俗话说小孩儿小孩儿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所以像我这样馋的孩子,腊八是一年中最期盼的时候。

腊八前后,几乎家家户户都会传出杀猪时猪撕心裂肺的叫声,杀年猪是我家乡传统的习俗,在那段时间里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猪肉菜的浓香。

腊八不仅要杀年猪还要熬腊八粥,腊七这天晚上人们把粘米、大枣、栗子、芸豆按比例粮被放入锅中浸泡,天还没放亮,大人们就开始熬制了。在长时间的熬煮之下,腊八粥渐渐变得浓稠,独有香味满屋飘香,那怕你睡得在沉,都会被这奇香熏醒。

腊八粥、杀猪菜的的香味还在空气中弥漫,小年儿就悄悄来临了。小年一到除夕的脚步就越来越近了。人们更忙了,开始房前屋后彻底地打扫卫生,买鞭炮,购置新衣服,不停地往家里买过年所的食物,柴米油盐、烟酒茶糖。当然对联、鞭炮是必不可少的了,也是孩子们的最爱了。这时最常听的一句话就是:年,忙得怎么样子了?只要除夕夜鞭响了,就算忙完了!

除夕迈着轻盈欢快的步伐走来了,白天大家都忙着贴对联,贴窗花,夜里除了很小的婴儿,几乎所有人都充盈在欢喜中守更待岁。晚上十点一过,全家人都忙忙碌碌地包饺子,忙得都把孩子们最美好的愿望压岁钱的事忘到了脑后。逼得孩子们开始吟诵: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角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销假,添得娇儿一夜忙。大人们恍然大悟,笑盈盈地把红包塞在孩子的手中。十二点的钟声敲响,香喷喷的饺子端上了桌子,院子里也响起噼噼啪啪的鞭炮声。

正月初一,人们穿着新衣服,踏着朝阳开始走街串户拜年了,到处都是过年好,过年好的声音,到处都是拱手拜年的人。

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有时,我在想,如果天天这样该多呀!

2023年家乡的春节字通用篇六

俗话说得好“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过节的不同方式。春节,作为中华人民特有的解释,必定过得比往前的日子更热闹。家乡潮州的春节,过得却别有一番滋味。

从腊月二十四这一天开始,家乡潮州的春节就正式拉开序幕。这一天,各家各户都要备足贡品,供奉“老爷”——天神,以表示潮州人民对“老爷”对他们一年平安保佑的感激。

腊月二十五到二十九这些日子,潮州人民要备足过年时吃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显现出一派焕然一新的景象。

除夕佳节真热闹!大家都穿上五颜六色,各色各样的新衣服,家家户户的门口都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到处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每个人的心头总有一份说不上的激动!黄昏是否,家家户户都要到各自的租屋里几百祖先,祭拜按“长者先,幼者后”的顺序祭祀祖先,以表我们对祖先的敬重。祭拜完祖先,春节必不可少——年夜饭。除了万不得已,每个家庭的成员都要来吃这顿年夜饭。一张大大的圆形围桌,摆上热乎乎的饭菜,再为彼此道上几句新年祝福语,夹杂着几声欢笑,这是多么美好温馨的画面啊!

“爆竹声中一岁除”在响彻云霄的爆竹声中,潮州人民正式迎来了新的一年。

转眼间,春节的又一个高潮来了——元宵节。说是元宵节,不如说是潮州人心灵手巧的表现:大街上到处张灯结彩,手绘宫灯,走马灯,“筷子”灯……各式各样的灯笼让人应接不暇。一些寺庙还举办了“猜灯谜”的活动,大家欢聚一堂,为每一位猜中灯谜的人鼓掌喝彩。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潮州的春节在正月二十二日这一天圆满结束。潮州虽然不能算是什么大城市,但是家乡潮州的春节过得真是别有一番滋味。

2023年家乡的春节字通用篇七

我们家乡的春节习俗与别处相比有自己的不同之处。

大年初一,很多地方都是大鱼大肉,我们这就不同了。大年初一早上六点,村里每个人必须到村里辈分最大的祖爷爷家的院子里吃素面条和"发财菜"。所谓"发财菜",其实就是木耳,这还不能买,必须由村里人在枯枝断木上亲自摘来。

据说有这么一个传说。很久以前,一个大年初一,村里来了一个乞丐,可谁都不肯给他东西吃。直到中午,他也没有讨到任何东西。村里的人认为,大年初一把自己的东西给了别人,财气和好运就都给别人了。就在乞丐失望地准备离开时,有一个家境不怎么样的孕妇大方地给了他一碗素木耳面条。乞丐吃下素面感激地说:"你不嫌弃我是一个乞丐,把自己家的早饭给我吃,相当于一年的财运都给了我。"临走前,乞丐对孕妇说:"我把好运还给你,你肚子里的小孩,长大以后必定成状元。"说完,乞丐一下子就不见了。原来,乞丐是一个神仙。后来,这户人家慢慢地富裕起来,小孩长大以后果真中了状元。从此,为了求得来年好运,家家户户都会在春节的前一天上山采"发财菜",每年大年初一的早上,必须到村里辈分最.大的祖爷爷家里去吃素面,祈求神仙赐福。

初七早上,家家户户都会在七点钟左右起床,煮上一锅"七宝粥"当早饭。什么叫"七宝粥"呢?它主要是用大米、豆子、瘦肉、芋头、豆腐、芹菜叶和自己家里做的米果七种东西熬成。而且"七宝粥"必须在早上八点钟左右吃完。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按我们这里的规矩:从大年初一到初六,家家户户都不会出外做工,再多的事情都必须放下,等到大年初七才会开工。在开工前,吃上几碗营养丰富的"七宝粥",干活就会特别有劲,一定能顺心顺意,事半功倍。

到了正月十五,就像轮值日一样,每年都会选择一户院子较大的人家,摆上几桌台子,叫上七八个人一起来包汤圆。汤圆是用雪白的糯米做成的,有绿豆馅儿,有豆沙馅儿,一个个揉得滚圆滚圆的。大家边包边煮,每一个碗里都有四到六颗汤圆。四颗代表四季平安,五颗代表五谷丰登,六颗代表六六大顺。吃汤网时,老人必须先吃,等老人们吃完碗里的汤圆,其他人才能动手。吃了汤圆,意味着大家都可以团团圆圆、幸福美满。

家乡的春节真是别有特色,欢迎你们亲自来感受一下我的家乡春节习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