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贵梅事迹观看心得(精选5篇)

张贵梅事迹观看心得(精选5篇)

ID:4486523

时间:2023-10-10 11:27:00

上传者:纸韵 张贵梅事迹观看心得(精选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张贵梅事迹观看心得篇一

94岁的张贵斌,曾参加过辽沈战役中最惨烈的塔山阻击战。7天6夜的战斗,全连120多人只剩下3人……张贵斌老人曾荣立4次大功、4次小功,但脱下军装后却深藏功与名,连儿女都不知道。直到今年核实老兵立功信息,他才将藏了65年的军功章、立功证拿出来。

1948年,鞍山刚刚解放,家住海城西柳小码头村的张贵斌来到。虽然当时刚结婚不久,妻子也有了身孕,但为了人民当家作主,为了让更多人过上好日子,他毅然选择了参军。

进入不久,张贵斌参加了塔山阻击战。“七天六夜,一直守在壕沟里,一步也没后退,一仗下来,全连就剩3个战友了。”张贵斌回忆说,“我们人少,敌人人多,但我们就是顽强。天上的敌机不停地飞,炮弹把我的腿炸伤了,包扎一下继续上,战友倒下了,就抢时间把他们背回来,打胜仗凭的就是我们不怕死的精神。”

因塔山阻击战的英勇表现,张贵斌获得“人民功臣”荣誉称号,并记大功一次。1949年2月6日,张贵斌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党员。也是从那时起,“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他时刻遵循的行为准则。

随后,张贵斌跟随打武汉、战长沙,直到南下攻打桂林时身负重伤才不得不离开。作为战斗英雄,组织上准备安排张贵斌到广州海关或汉口局工作,但他却选择了复员回乡,在他看来:在哪都一样为人民服务。

回到家乡后,张贵斌将四次大功、四次小功的立功证压在箱底,从未向别人提及,更没有因此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就连儿女也只知道他是一个打过仗的老兵,对其他情况都不知晓。

从转业,张贵斌先后在村党支部、西柳信用社任过负责人,之后又到西柳供电所当会计,再后来到海城农电局物资供应站工作。

然而,无论岗位如何变动,张贵斌始终求真务实、艰苦奋斗,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1962年,张贵斌到海城农电局西柳供电所任会计,他坚持原则、严格要求,力求账目清清楚楚。西柳供电所距农电局15公里,张贵斌经常拖着伤腿,骑自行车去局里办事,每一个往返都要三四个小时。寒来暑往,这一干就是6年,张贵斌从没耽误过工作。

到器材库工作后,张贵斌的主要工作是从火车站接运器材。一列车电杆电线变压器,靠人拉肩扛装上马车,一干就是十天半个月。张贵斌与同事赶着马车去车站接货,经常半夜三更才能回到家,但在张贵斌的带动下,大家伙从没有过怨言。

张贵斌处处为企业、为国家着想。这几年,张贵斌因病经常住院,他是离休干部,医药费全额报销,可以住条件好的医院,也可以住时间长一点,可他从来都是刚好点就出院。他跟孩子说:“我都好了,就别浪费国家的资源。”买药也不让孩子去报销,拿自己的工资去买。他说,国家给的工资不少,不能再花国家的钱了。

“相比于牺牲的战友,我很幸福。特别是作为一名党员,对照党章,我需要做的还有很多,这些不算什么。”面对人们对自己“舍生忘死、报效祖国,深藏荣誉、甘于奉献”的称赞,张贵斌这样说道。

2017年,张贵斌所在的单位——国网鞍山供电公司在做退役军人的专题节目时,张贵斌在节目中对战功也只字未提。直到今年鞍山退役军人信息采集时,张贵斌的事迹才被家人和社会所了解。一时间,整座钢城都被张贵斌淡泊名利、深藏荣誉功勋的事迹所感动。

现在,张贵斌仍坚持通过新闻了解国家大事,时不时还要动笔记录。小学两年文化的他是在接受的教育。张贵斌说,是党给了他知识,教会他做人,给了他现在的安稳生活,他永远感谢党和国家。现在他老了,不能给国家作更多的贡献,就管好小家,尽量不给国家添麻烦。

一次庄严承诺,一生忠诚不变。张贵斌,一位耄耋老人,以始终坚守的初心,昭示着一名共产党人的赤子情怀。

张贵梅事迹观看心得篇二

踏实做事,不求回报;虽功勋卓著,却甘于平凡——10月14日,市委发出关于开展向张贵斌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老英雄张贵斌成为新时代鞍山的“偶像”,而鞍山社会各界也开始用实际行动向老英雄致敬。

鞍山各地区各部门迅速掀起学习张贵斌事迹的高潮,有关部门也纷纷关注老英雄的生活和健康。从了解到张贵斌的事迹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第一时间组织走访慰问了张贵斌,详细了解老英雄及其老伴的生活起居和身体健康情况,并帮助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困难,把组织的温暖和关怀送到他们的心坎上。随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在全市率先下发通知,在全市退役军人系统及广大退役军人中广泛开展向张贵斌同志学习活动。

海城市相关部门、国家电网鞍山分公司陆续到张贵斌老人家探望。为让老人过个温暖的冬天,相关部门正抓紧协调,将为老人备一处好一点供暖条件的住房。

10月14日下午,央视《焦点访谈》栏目组来鞍专程采访张贵斌,老英雄得到了更大范围的关注。

张贵斌为何成为“偶像”?因为他以不凡经历给予我们不断拼搏的勇气。为了新中国的解放事业,不惧牺牲,参加多次战斗,先后荣立4次大功、4次小功。1954年回到老家海城西柳农村工作。先后任村党支部书记、信用社负责人、供电所所长,后来又到农电局工作,一直到1978年10月离休。在每个岗位上,他都听从党的安排,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只讲奉献。

张贵斌为何成为“偶像”?因为他用正能量让我们看到了应该坚持的方向。老人是离休干部,每个月退休金5000多元,但他多少年都住在3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用着老家具,两件旧衣服穿了十几年,却毫无怨言、安然自乐。明知道可以享受很好的医疗待遇,但他总是主动放弃,想着能帮国家省一点就是一点。有再多的困难也都自己克服,始终保持一名共产党人的本色。

张贵斌为何成为“偶像”?因为他让我们看到了努力的目标,看到了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现在全市上下正全力实施“两翼一体化”经济发展战略,作为鞍山一员,我们要学习他恪尽职守、甘于担当的务实作风,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钻一行,履职尽责、担当作为,把岗位当成事业干,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张贵梅事迹观看心得篇三

今年93岁的张贵斌,是立下多次大功的战斗英雄。但他脱下军装后,把荣誉压在箱底,深藏功与名。这一藏,就是65年,其中有57年是在供电公司。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战斗英雄张贵斌的心得体会,方便大家学习。

踏实做事,不求回报;虽功勋卓著,却甘于平凡——10月14日,市委发出关于开展向张贵斌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老英雄张贵斌成为新时代鞍山的“偶像”,而鞍山社会各界也开始用实际行动向老英雄致敬。

鞍山各地区各部门迅速掀起学习张贵斌事迹的高潮,有关部门也纷纷关注老英雄的生活和健康。从了解到张贵斌的事迹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第一时间组织走访慰问了张贵斌,详细了解老英雄及其老伴的生活起居和身体健康情况,并帮助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困难,把组织的温暖和关怀送到他们的心坎上。随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在全市率先下发通知,在全市退役军人系统及广大退役军人中广泛开展向张贵斌同志学习活动。

海城市相关部门、国家电网鞍山分公司陆续到张贵斌老人家探望。为让老人过个温暖的冬天,相关部门正抓紧协调,将为老人备一处好一点供暖条件的住房。

10月14日下午,央视《焦点访谈》栏目组来鞍专程采访张贵斌,老英雄得到了更大范围的关注。

张贵斌为何成为“偶像”?因为他以不凡经历给予我们不断拼搏的勇气。为了新中国的解放事业,不惧牺牲,参加多次战斗,先后荣立4次大功、4次小功。1954年回到老家海城西柳农村工作。先后任村党支部书记、信用社负责人、供电所所长,后来又到农电局工作,一直到1978年10月离休。在每个岗位上,他都听从党的安排,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只讲奉献。

张贵斌为何成为“偶像”?因为他用正能量让我们看到了应该坚持的方向。老人是离休干部,每个月退休金5000多元,但他多少年都住在3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用着老家具,两件旧衣服穿了十几年,却毫无怨言、安然自乐。明知道可以享受很好的医疗待遇,但他总是主动放弃,想着能帮国家省一点就是一点。有再多的困难也都自己克服,始终保持一名共产党人的本色。

张贵斌为何成为“偶像”?因为他让我们看到了努力的目标,看到了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现在全市上下正全力实施“两翼一体化”经济发展战略,作为鞍山一员,我们要学习他恪尽职守、甘于担当的务实作风,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钻一行,履职尽责、担当作为,把岗位当成事业干,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近日,市委作出了开展向张贵斌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后,老英雄张贵斌深藏功名、淡泊名利、朴实纯粹、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在铁西区中小学师生中掀起了学习热潮。

铁西区实验学校组织学生召开了学习英雄张贵斌的主题队会,集体学习了鞍山日报《94岁老兵张贵斌 甘于奉献的英雄》的报道。该校大队辅导员赵云峰说,张贵斌老人战功卓著,而他却深藏功名,不计得失、埋头苦干、无私奉献了60余载。作为一名鞍山人,为钢都有这样一位英雄感到骄傲和自豪。作为一名教师,她将学习张贵斌甘于奉献不计名利的精神品质。学习他时刻不忘坚守初心,对党忠诚的坚定信念。少年强则中国强,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赵云峰说作为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她将继续立足三尺讲台,学习和发扬张贵斌同志的奉献精神,因材施教,教书育人。用自己的知识点亮学生的智慧之灯,愿化作护花的一捧春泥,滋养一株株幼苗长成参天大树。

按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活动安排,10月18日,海城市残联开展了学习“张贵斌”先进事迹活动,市残联全体党员干部参加了此次活动。

活动中,海城市残联副理事长杨振东诵读了先进事迹材料,同时强调,共产党员的称号之所以光荣,是因为党员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能够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一切。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重视对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学习改造,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生活上、学习上、工作上的行动指南。

通过此次学习活动,海城市残联全体党员干部纷纷表示,要学习张贵斌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自觉地以张贵斌为榜样,学习他的坚守初心,对党忠诚、甘于奉献,不计名利、恪尽职守,敢于担当、清廉自守,艰苦奋斗等优良品质。提高自己的精神素质素养,以便于残联党员干部更积极的投入到为残疾人创造更好生活环境的事业中。

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张贵斌几十年如一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现出清廉自守、艰苦朴素、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在贯彻落实两翼一体化经济发展战略,推动新时代鞍山振兴发展的当下,学习张贵斌艰苦奋斗的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至今还住着30平方米的老房子,用着老家具,但是张贵斌却感到很满足,从不向组织提特殊要求,总想着帮国家省一点。在生活上向低标准看齐,在工作上向高标准看齐,张贵斌先进事迹所体现的正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本色。在推动鞍山振兴发展的过程中,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张贵斌为榜样,继承和弘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作上,面对困难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发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精神,让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推动两翼一体化经济发展战略又快又好落实。

实现鞍山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要正确看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克服畏难思想,善于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锤炼自己,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到鞍山振兴发展的生动实践之中,争当改革促进派、创新领跑者、发展实干家。再多的困难也要自己克服,这是张贵斌的优秀品质。我们要像他那样,立足本职,担当负责,锐意进取,真抓实干,让奋斗成为鞍山干部的鲜明底色,用奋斗吹响鞍山振兴发展的冲锋号。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两翼一体化经济发展战略是加快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科学设计,是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全市党员干部要把学习张贵斌的先进事迹与自己的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发扬钉钉子精神,坚持以事为轴心,转起来、干起来、忙起来,真抓事、抓真事,抓重要难解的事,抓管长远利长远的事。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无论遇到多大的阻力,都要全力以赴扛起来、解决掉、落实好,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日前,青岛啤酒(鞍山)有限公司党委积极落实市委的决定精神,结合学习老英雄张贵斌的感人事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并与当前公司的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公司全体党员中掀起向楷模学习、向榜样看齐的热潮。

青岛啤酒(鞍山)有限公司号召全体党员学习张贵斌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学习他艰苦奋斗、埋头苦干的革命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从榜样中凝聚共识、汲取力量,在对标先进中奋发有为,在主动作为中履职尽责,让不忘初心成为自己坚守的信仰,使学习先进典型成为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助力“两翼一体化”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

刘瑞雪是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她说:“张贵斌的先进事迹深深地撼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他的人格魅力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而他的精神力量,也必将转化成我们实实在在的行动。”她表示,将时刻以老英雄张贵斌为标杆,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使命,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更务实的工作作风,以持之以恒、坚韧不拔的意志去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张贵梅事迹观看心得篇四

今年93岁的张贵斌,是立下多次大功的战斗英雄。但他脱下军装后,把荣誉压在箱底,深藏功与名。这一藏,就是65年,其中有57年是在供电公司。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战斗英雄张贵斌的心得体会,方便大家学习。

踏实做事,不求回报;虽功勋卓著,却甘于平凡——10月14日,市委发出关于开展向张贵斌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老英雄张贵斌成为新时代鞍山的“偶像”,而鞍山社会各界也开始用实际行动向老英雄致敬。

鞍山各地区各部门迅速掀起学习张贵斌事迹的高潮,有关部门也纷纷关注老英雄的生活和健康。从了解到张贵斌的事迹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第一时间组织走访慰问了张贵斌,详细了解老英雄及其老伴的生活起居和身体健康情况,并帮助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困难,把组织的温暖和关怀送到他们的心坎上。随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在全市率先下发通知,在全市退役军人系统及广大退役军人中广泛开展向张贵斌同志学习活动。

海城市相关部门、国家电网鞍山分公司陆续到张贵斌老人家探望。为让老人过个温暖的冬天,相关部门正抓紧协调,将为老人备一处好一点供暖条件的住房。

10月14日下午,央视《焦点访谈》栏目组来鞍专程采访张贵斌,老英雄得到了更大范围的关注。

张贵斌为何成为“偶像”?因为他以不凡经历给予我们不断拼搏的勇气。为了新中国的解放事业,不惧牺牲,参加多次战斗,先后荣立4次大功、4次小功。1954年回到老家海城西柳农村工作。先后任村党支部书记、信用社负责人、供电所所长,后来又到农电局工作,一直到1978年10月离休。在每个岗位上,他都听从党的安排,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只讲奉献。

张贵斌为何成为“偶像”?因为他用正能量让我们看到了应该坚持的方向。老人是离休干部,每个月退休金5000多元,但他多少年都住在3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用着老家具,两件旧衣服穿了十几年,却毫无怨言、安然自乐。明知道可以享受很好的医疗待遇,但他总是主动放弃,想着能帮国家省一点就是一点。有再多的困难也都自己克服,始终保持一名共产党人的本色。

张贵斌为何成为“偶像”?因为他让我们看到了努力的目标,看到了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现在全市上下正全力实施“两翼一体化”经济发展战略,作为鞍山一员,我们要学习他恪尽职守、甘于担当的务实作风,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钻一行,履职尽责、担当作为,把岗位当成事业干,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9月26日上午,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负责人郑重地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戴在老英雄张贵斌的胸前。老人高兴地说:“这是国家给的荣誉,感谢党和国家。”

鞍山日报9月23日《94岁老兵张贵斌 甘于平凡的英雄》一文见报后,曾多次获得大功但选择回到地方默默耕耘、甘于平凡的老兵故事引发广泛的社会反响。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媒体纷纷聚焦鞍山,先后赶到老人家里,了解老人的光辉事迹。

9月26日,中央电视台一行三人来到鞍山,对老人及家人展开了采访。央视记者卜大菲说,张贵斌老人从战场回到地方,甘守平凡、不提任何要求,在平凡岗位始终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记心间,让人感动,令人钦佩。通过采访,他们也得到了灵魂洗礼。

张贵斌老人的外孙女之前只知道姥爷是军人,曾参加过解放战争,但对老人战斗中和回到地方的故事一无所知,那些军功章也从来都没有见过。她说:“那些东西姥爷从来不提,要不是看到报道,我都不知道姥爷这些年身上藏了这么多秘密。姥爷心有大义、对党忠诚,是我最好的学习榜样,我为有这样的姥爷而骄傲!”

一个多月前,记者采访94岁的老英雄张贵斌的时候,老人不止一次地表达过,他特别想去辽沈战役纪念馆,看一看当年生离死别的战场、埋葬战友英魂的地方如今变成什么模样。10月17日,在儿女的陪伴下,老英雄张贵斌终于圆梦。这一天,他来到辽沈战役纪念馆,这个在梦中多少次想来的地方。

当天早晨,张贵斌早早起床,像出征的战士一样穿上军装,在国网鞍山供电公司的安排下,与老伴和儿女一起出发。从海城到锦州要3个小时的车程,几十年未出过远门的张贵斌一路兴奋地看着窗外,感受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到达辽沈战役纪念馆后,身着戎装、胸前挂满勋章的张贵斌刚下车,就立即引来参观群众的关注。许多人不时地向老人的儿女打听老人的情况。当听说老人曾经参加过塔山阻击战并立下赫赫战功时,大家更是敬佩得不得了。

本来老人是坐着轮椅参观的,但当走到辽沈战役纪念碑前时,老人坚持从轮椅上站起来,步行到碑下,庄严地敬了个军礼。

在浮雕前,张贵斌注目许久,思绪重回到那段九死一生的峥嵘岁月……1948年10月,辽沈战役塔山阻击战中,他与战友守在壕沟里坚持战斗七天六夜,坚守在被炮弹削平的山头,用血肉之躯和顽强的意志守住了阵地。最后,战斗胜利了,但全连只有3人幸存。“看到了,终于看到了,不用总想了……今天能过上好日子,太不容易了!想不到我还能来看看战友们,他们前赴后继洒热血,啥时候都不能忘了他们……”在纪念碑前,老人像孩子一样哭了。

在纪念馆一处展柜前,张贵斌一眼就认出了塔山英雄树。这棵大树当年曾为坚守塔山的战士挡下无数的子弹,上面密密麻麻布满了弹孔。此刻,他与讲解员互换了角色,讲起了这棵树当年的故事,周围群众听得津津有味。在全景画馆,张贵斌看到了辽沈战役的还原图,老人又和儿女、讲解员说起了当年战斗的惨烈情景。

走出纪念馆,老人在烈士名册碑前久久不愿离去。他抚摸着战友的名字,不停地呼唤他们的乳名。“战友们,国家强大了,现在不用打仗了……”张贵斌含着眼泪向曾经的战友们说着悄悄话。当大家提醒他注意身体,早点儿回去时,他说:“还有李恩禄(音)没找到,下次要把胜利的消息告诉他。”

一张残破不全的喜报勾勒出一位为国尽忠又深藏功名的英雄。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辽宁海城又涌现出一位“张富清”式老英雄。

眼不花、耳不背、行走利索,尽管已是94岁的耄耋老人,第一眼看到张贵斌,还是一位打不倒的军人。

“7天6夜,一直守在壕沟里战斗,阵地一步也没后退。战友受伤了、倒下了,我们就玩命背回来。一仗下来,全连就剩3个战友了。”

塔山阻击战是辽沈战役最惨烈的一战。东北野战军四纵41军后勤担架营2连3排12班战士张贵斌和战友用血肉之躯,死死将国民党救援锦州的挡在塔山。因塔山阻击战的英勇表现,1948年初才参军的张贵斌立一大功。

之后,张贵斌跟随打仗转战大半个中国,直到南下攻打桂林时受重伤才不得不离开。

作为战斗英雄,组织上先后安排张贵斌到广州海关和汉口局工作,但他却在1954年复员回到家乡西柳镇小码头村当了农民。张贵斌说:“我要回乡参加建设,回家孝敬老母。”

从此,张贵斌将4次大功、4次小功的立功证压在箱底。儿女、单位、邻居只知道他是一个打过仗的老兵。

张贵斌所在的单位国网鞍山供电公司在2017年建军90周年时做过退役军人的专题节目。张贵斌在节目中说:“我们趴在战友的尸体后面战斗,我这个新兵活了下来,火线入了党。”他对战功只字未提。

直到2019年鞍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反复要求核实老兵立功信息,张贵斌才将军功章、立功证、喜报拿出来。鞍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张仕科说:“核实了老英雄的立功证和档案后,我们十分敬佩,共和国会永远记住他们!”

回到家乡的张贵斌收起了军功章,但延续了军人雷厉风行、一心为民的作风。他回村的第一件事就是组建生产社。村里没钱,他就拿出全部复员费100元,买了3匹马和一辆大车。

1962年,张贵斌到海城县农电局工作,起早贪黑立杆架线。他说:“看到乡亲们家里灯泡亮了,我高兴得睡不着觉。”

在农电局工作的最后几年,张贵斌负责建设电力物资库。国网海城市供电公司经理宁辽逸说:“30多年前,物资存放全靠记账,那可是良心活。组织上必须找政治素质过硬还懂业务的人干。”

作为离休干部,张贵斌住院费全额报销,但他每次生病住院,只要能下床走,就让女儿办出院。他的二女儿张英说:“有时候,我和我爸说‘多住几天国家也给报销’。他就教育我说‘我省下来,国家还能用在别处’。”

离休金5000余元的张贵斌和老伴现在还会在街上捡旧衣服和鞋,他让女儿洗干净放在院里台阶上。“还会有更困难的人,他们就拿去用。”张贵斌说,“党和父母给我的教育就是多做好事、少做错事、不做坏事。”

说到70多年前那场7天6夜的战斗,他说,全连只活下来三人。能够幸存,已是人生大幸,他知足。说到作为人民功臣被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接见的场景,他说,那是这辈子最激动最光荣的时刻。

几十年,他从不抱怨,从未对外讲过功勋。他甘于平凡,用平凡书写伟大。

他就是今年94岁的张贵斌,一位曾经先后立过三次大功的老兵,一位回到地方默默耕耘甘于平凡的老人。

1.6米的身高,满脸皱纹,说到70多年前那场7天6夜的战斗,他说,全连只活下来三人。能够幸存,已是人生大幸,他知足。说到作为人民功臣被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接见的场景,他说,那是这辈子最激动最光荣的时刻。

几十年,他从不抱怨,从未对外讲过功勋。他甘于平凡,用平凡书写伟大。

他就是今年94岁的张贵斌,一位曾参加过辽沈战役塔山阻击战的战斗英雄,一位曾经先后立过三次大功的老兵,一位回到地方默默耕耘甘于平凡的老人。

直到不久前海城地区进行退役军人信息采集时,张贵斌的荣誉才被人知晓。

日前,记者走进了张贵斌的家,了解功勋老兵的故事……

走进小屋,老人正坐在沙发上,胸前佩戴着多枚勋章。

沙发上摆放着尘封许久的大小证书。如果不是这次采访,这些勋章和证书还会继续沉睡。

开启这些勋章秘密的,是这次全市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工作。

不久前,二女儿张英带着张贵斌的证书和勋章,陪伴父亲来到西柳镇信息采集点。勋章和证书让在场人员惊讶不已。

老人的报功书是解放军东北军区签发的,写明了张贵斌在塔山阻击战中英勇果敢,被评定为大功。再看老人的个人信息,出生于1925年,1948年参军,1949年入党,先后立大功三次。

张贵斌深藏着的报功书早已泛黄,薄薄的一张纸满载着岁月的痕迹,边边角角都破损了,可报功书上的寥寥文字,却清晰地印证了一位战斗英雄浴血战场的事迹。

工作人员备受震撼的同时也非常激动,他们没想到,身边还藏着这样一位战斗英雄,这样一位张富清式的人物。

1948年鞍山刚刚解放后,从小出生在西柳小码头村的张贵斌毅然选择了参加解放军。“为了让更多人过上好日子,我要去当兵。”那时,张贵斌结婚不久,妻子刚有了身孕。尽管如此,他还是走进了。

塔山阻击战是辽沈战役中的一次重要战斗,战况异常惨烈。

张贵斌当兵不久,却非常勇敢,7天6夜的战斗中,始终守卫在阵地上,枪不离手。“那时候没工夫想别的,就想一定要挺住。我们人少,敌人人多,但我们就是顽强。天上的敌机不停地飞,炮弹把我的腿炸伤了,包扎一下继续上。有的战友倒下了,我就抢时间把他们背回来。我们最后能赢凭的就是不怕死的精神。”张贵斌被炮弹炸伤的左腿上的伤疤至今依然清晰可见,现在还会时常疼痛。可他说,这点小伤不算什么,与许多战友相比,他已经够幸运了,起码活了下来。他还记得同班两位战友的名字:李恩禄、刁凤祥。“我们牺牲战友的遗物都在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这些年我没能常去看他们……”说到这,老人的声音颤抖了。

因在塔山阻击战中表现英勇,张贵斌获得“人民功臣”荣誉称号,并记大功一次。

北京解放后,获得“人民功臣”称号的张贵斌得到了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们的接见,他本人在1949年2月入了党。家乡的妻子也感受到了这份荣光。二女儿张英说,她小时候听姐姐说,当年父亲的报功书送到家里的时候,一路吹吹打打,大伙都往家里来恭喜母亲。可很少有人知道,张贵斌在外打仗时,妻子和女儿是靠着妻子丁凤珍编草鞋为生,日子过得很艰难。

1954年2月,走了大半个中国,又在战斗中获得两次大功的张贵斌转业回到了老家西柳镇小码头村。本来可以留在广州海关,但他放弃了留在大城市的机会,主动申请回乡。当时他跟组织说:“家乡更需要我回去建设。”回乡后,他先后在村党支部、信用社任负责人,之后做过供电所所长,再后来到了农电局工作。无论在哪个岗位他都全心全意,不怕苦不怕累。他把证书和军功章藏在柜子里,从未提过自己的功绩。

从硝烟炮火中成长起来的张贵斌,很少计较个人得失,他淡泊名利,对于物质的需求,更是简单又简单。“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友都不在了。比起他们来,我能活到现在,过上这么好的日子,享受到国家给的待遇,已经得到太多啦,不应该再要求什么。”

张贵斌和老伴丁凤珍现在住的房子仅仅31平方米,家具简单陈旧。以前张贵斌老两口住的地方暖气不好,老两口年纪大了受不得冻,十几年前才换到了这里。但这里也是老房子,面积又小,可张贵斌说,够住了。

现在,张贵斌还会外出遛弯,去小广场跟大家聊新闻,聊党的好政策,但从未说过自己是个立过战功的老兵。邻居都不太相信张贵斌已经90多岁了。后来确认了他的岁数,大家都说,他身体这么棒,肯定是心胸豁达,儿女孝顺。再听说他的老伴也健在,已93岁了,大家感叹,这简直就是个奇迹。

丁凤珍说,自己是农民,习惯了苦日子,现在国家每个月给高龄补助几百元,很不错。她说:“两个人一起平平安安的,家庭和睦,比什么都强。”

如此安贫乐道,是因为张贵斌和老伴从未想过索求。

这几年张贵斌因病常住院,他是离休干部,医药费全额报销,可以住好的医院,也可以住时间长一点,可张贵斌从来都是刚感觉好点就出院,他跟孩子说:“我都好了,就别浪费国家的资源。”买药也不让孩子们去报销,全拿工资的钱去买。他说,国家给自己的工资不少了,不能再花国家的钱。

张贵斌平时穿着极其简单,他也不让儿女给他买新衣服,他说,有两件衣服换洗足够了。

现在,张贵斌仍坚持通过新闻了解国家大事,时不时还要动笔记录。小学两年文化的他是在接受教育。他说是党给了他知识,教会他做人,给了他现在的安稳生活,他永远感谢党和国家。现在他老了,不能给国家作更多的贡献,那么就管好小家,尽量不给国家添麻烦。

十几年前,张贵斌就嘱咐儿女:“我死了就给我盖上一面党旗,其他的什么都不要准备。火化后,把骨灰撒入河里。”

83岁的王素清是张贵斌家的老邻居,听说记者采访张贵斌,老人特意赶过来,就为了跟记者说几句话。“张大哥人太好了,在村里做书记时,替老百姓做事,谁有困难找到他都尽力去帮。有两件事我一直记得,一件是有一回他在路上捡到钱了,担心丢钱的人着急,他就守在原地,一等就等了几个小时,一直到失主回来。还有一件事,他后来做信用社主任,有人贷款做买卖结果钱还不上,他自己掏钱把5万元还了。作为村书记,他事事做在先,公平公正,大伙心里都敬佩他、信服他。”

今年66岁的李恩思,1962年随父母下放到张贵斌所在的村。张贵斌帮助他们安顿下来。李恩思的父亲病重,张贵斌帮着买药、打针。李恩思的父亲病逝,张贵斌一手操办了后事。那时李恩思年纪还小,他的妈妈身体也不好,父亲去世后,他家的事里里外外都是张贵斌帮忙。李恩思说:“感恩在心,一辈子忘不了。”

张贵梅事迹观看心得篇五

今年93岁的张贵斌,是立下多次大功的战斗英雄。但他脱下军装后,把荣誉压在箱底,深藏功与名。这一藏,就是65年,其中有57年是在供电公司。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战斗英雄张贵斌的心得体会,方便大家学习。

94岁的张贵斌,曾参加过辽沈战役中最惨烈的塔山阻击战。7天6夜的战斗,全连120多人只剩下3人……张贵斌老人曾荣立4次大功、4次小功,但脱下军装后却深藏功与名,连儿女都不知道。直到今年核实老兵立功信息,他才将藏了65年的军功章、立功证拿出来。

1948年,鞍山刚刚解放,家住海城西柳小码头村的张贵斌来到。虽然当时刚结婚不久,妻子也有了身孕,但为了人民当家作主,为了让更多人过上好日子,他毅然选择了参军。

进入不久,张贵斌参加了塔山阻击战。“七天六夜,一直守在壕沟里,一步也没后退,一仗下来,全连就剩3个战友了。”张贵斌回忆说,“我们人少,敌人人多,但我们就是顽强。天上的敌机不停地飞,炮弹把我的腿炸伤了,包扎一下继续上,战友倒下了,就抢时间把他们背回来,打胜仗凭的就是我们不怕死的精神。”

因塔山阻击战的英勇表现,张贵斌获得“人民功臣”荣誉称号,并记大功一次。1949年2月6日,张贵斌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党员。也是从那时起,“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他时刻遵循的行为准则。

随后,张贵斌跟随打武汉、战长沙,直到南下攻打桂林时身负重伤才不得不离开。作为战斗英雄,组织上准备安排张贵斌到广州海关或汉口局工作,但他却选择了复员回乡,在他看来:在哪都一样为人民服务。

回到家乡后,张贵斌将四次大功、四次小功的立功证压在箱底,从未向别人提及,更没有因此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就连儿女也只知道他是一个打过仗的老兵,对其他情况都不知晓。

从转业,张贵斌先后在村党支部、西柳信用社任过负责人,之后又到西柳供电所当会计,再后来到海城农电局物资供应站工作。

然而,无论岗位如何变动,张贵斌始终求真务实、艰苦奋斗,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1962年,张贵斌到海城农电局西柳供电所任会计,他坚持原则、严格要求,力求账目清清楚楚。西柳供电所距农电局15公里,张贵斌经常拖着伤腿,骑自行车去局里办事,每一个往返都要三四个小时。寒来暑往,这一干就是6年,张贵斌从没耽误过工作。

到器材库工作后,张贵斌的主要工作是从火车站接运器材。一列车电杆电线变压器,靠人拉肩扛装上马车,一干就是十天半个月。张贵斌与同事赶着马车去车站接货,经常半夜三更才能回到家,但在张贵斌的带动下,大家伙从没有过怨言。

张贵斌处处为企业、为国家着想。这几年,张贵斌因病经常住院,他是离休干部,医药费全额报销,可以住条件好的医院,也可以住时间长一点,可他从来都是刚好点就出院。他跟孩子说:“我都好了,就别浪费国家的资源。”买药也不让孩子去报销,拿自己的工资去买。他说,国家给的工资不少,不能再花国家的钱了。

“相比于牺牲的战友,我很幸福。特别是作为一名党员,对照党章,我需要做的还有很多,这些不算什么。”面对人们对自己“舍生忘死、报效祖国,深藏荣誉、甘于奉献”的称赞,张贵斌这样说道。

2017年,张贵斌所在的单位——国网鞍山供电公司在做退役军人的专题节目时,张贵斌在节目中对战功也只字未提。直到今年鞍山退役军人信息采集时,张贵斌的事迹才被家人和社会所了解。一时间,整座钢城都被张贵斌淡泊名利、深藏荣誉功勋的事迹所感动。

现在,张贵斌仍坚持通过新闻了解国家大事,时不时还要动笔记录。小学两年文化的他是在接受的教育。张贵斌说,是党给了他知识,教会他做人,给了他现在的安稳生活,他永远感谢党和国家。现在他老了,不能给国家作更多的贡献,就管好小家,尽量不给国家添麻烦。

一次庄严承诺,一生忠诚不变。张贵斌,一位耄耋老人,以始终坚守的初心,昭示着一名共产党人的赤子情怀。

他叫张贵斌,今年93岁,是“人民功臣”,是立下多次大功的战斗英雄。

但他脱下军装后,把荣誉压在箱底,深藏功与名。这一藏,就是65年,其中有57年是在供电公司。

参加惨烈的塔山阻击战,他冲锋在前,战斗7天6夜,无惧九死一生。

1948年初,鞍山刚刚解放,23岁的张贵斌毅然选择了参加解放军。刚参军,他就经历了一场艰苦的战役——塔山阻击战。

“7天6夜,一直守在壕沟里战斗,阵地一步也没后退。战友受伤了、倒下了,我们就玩命背回来。一仗下来,全连就剩3个战友了。”张贵斌回忆。

塔山阻击战是辽沈战役最惨烈的一战。张贵斌和战友用血肉之躯,死死将国民党救援锦州的挡在塔山。

因塔山阻击战的英勇表现,张贵斌获得“人民功臣”荣誉称号,并获记大功一次。1949年,作为战斗英雄代表,他在北京接受了毛泽东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

1949年2月6日,老人清楚地记得这个时间。这一天,张贵斌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党员。张贵斌伸出3个手指:“当时全连才3名党员,就有我一个,光荣不?”

随后,张贵斌随转战东北、华北等地,先后立大功、小功数次。直到1954年受重伤,他才不得不离开。

藏起军功章,把去城市工作的机会留给战友,回到村里支援建设。

转业时,组织上先后安排张贵斌到广州海关和汉口局工作。但张贵斌把机会留给战友,自己选择回到家乡西柳镇小码头村。他说,在哪儿都一样为人民服务。于是,他收起了军功章,当起了农民,从未向家人和外人提及自己的战功。

张贵斌回村的第一件事就是组建生产社。村里没钱,他就拿出全部复员费120元,买了3匹马和一辆大车,通过跑运输增加社员的收入。张贵斌的老邻居王素清老人满口称赞:“他事事做在先,啥事都替咱村民着想,大伙打心里敬佩他、信服他。”

在农电局要害的物资岗位工作,算好心中的“良心账”。

1962年,张贵斌来到了海城市农电局器材库担任负责人。“海城农村那时候还没有电,我们每天就是干活,给农村架电网。”张贵斌回忆说,建设材料每天都是前脚进库,后脚就被拉走用了,工人们没有休息日,工作热情非常高。“有时候人手不够,我也跟着工人们去架线,就靠人力把电送到各个村。”

村里通了电,看到乡亲们家里灯泡亮了,张贵斌说:“我高兴得睡不着觉。”

在农电局工作的最后几年,张贵斌负责建设电力物资库。他的同事说:“30多年前,物资存放全靠记账,那可是良心活。组织上必须找政治素质过硬还懂业务的人干。”

他在要害的物资管理岗位上干了10年,坚持原则,没为自己谋过一分私利。

看病能报销却不愿在医院多住一天,“怕给国家添麻烦”。

从硝烟炮火中成长起来的张贵斌很少计较得与失。

张贵斌和老伴丁凤珍现在住的房子仅仅31平方米,家具简单陈旧,甚至连个厨房都没有。他说,够住了。

作为离休干部,张贵斌住院费可以全额报销,但他每次生病住院,只要能下床走,就让女儿办出院。他说:“我省下来,国家还能用在别处。不能给国家添麻烦。”

张贵斌和老伴现在还会在街上捡旧衣服和鞋,让女儿洗干净放在院里台阶上。“还会有更困难的人,他们就拿去用。”他说,“党和父母给我的教育就是多做好事、少做错事、不做坏事。”

张贵斌说:“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友都不在了。比起他们来,我能活到现在,过上这么好的日子,享受到国家给的待遇,已经得到太多啦,不应该再要求什么了。”

十几年前,张贵斌就嘱咐儿女:“我死了就给我盖上一面党旗,其他的什么都不要准备。火化后,把骨灰撒入河里,简单结束。”

终于拿出军功章——大功4次、小功4次。

2019年,鞍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反复要求核实老兵立功信息,张贵斌才将军功章、立功证、喜报拿出来。

勋章和证书让在场人员惊讶不已。老人的报功书,写明了张贵斌在塔山阻击战中英勇果敢,被评定为大功。经档案查阅证实,张贵斌在战斗中先后立大功4次、小功4次。

一张泛黄的“报功书”边角虽然已破损,但百字左右的行文,却清晰印证了这名战斗英雄爱国报国浴血战场的事迹。

六十余载,不仅是这份“报功书”,四次大功、四次小功的功勋荣誉,他也始终埋藏在心底,连家人都不知晓。

历经战争年代的硝烟,备尝建设时期的艰辛,也见证了今日祖国的繁荣昌盛。然而,流淌的是时间,不变的是他奋斗的底色和初心。

他,就是鞍山海城市94岁的退伍老兵张贵斌,一名在淡泊名利中书写着忠诚、坚守着初心的老党员。

10月17日,锦州辽沈战役烈士陵园,站在辽沈战役革命烈士纪念塔前,张贵斌献完一束鲜花,行军礼的右手久久不愿放下,面对牺牲的战友,他泪流满面、泣不成声,思绪也再次回到71年前的秋天。

1948年,鞍山刚刚解放,家住海城西柳小码头村的张贵斌来到。虽然当时刚结婚不久,妻子也有了身孕,但为了人民当家作主,为了让更多人过上好日子,他毅然选择了参军。

进入不久,张贵斌参加了塔山阻击战。“七天六夜,一直守在壕沟里,一步也没后退,一仗下来,全连就剩3个战友了。”张贵斌回忆说,“我们人少,敌人人多,但我们就是顽强。天上的敌机不停地飞,炮弹把我的腿炸伤了,包扎一下继续上,战友倒下了,就抢时间把他们背回来,打胜仗凭的就是我们不怕死的精神。”

因塔山阻击战的英勇表现,张贵斌获得“人民功臣”荣誉称号,并记大功一次。1949年2月6日,张贵斌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党员。也是从那时起,“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他时刻遵循的行为准则。

随后,张贵斌跟随打武汉、战长沙,直到南下攻打桂林时身负重伤才不得不离开。作为战斗英雄,组织上准备安排张贵斌到广州海关或汉口局工作,但他却选择了复员回乡,在他看来:在哪都一样为人民服务。

回到家乡后,张贵斌将四次大功、四次小功的立功证压在箱底,从未向别人提及,更没有因此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就连儿女也只知道他是一个打过仗的老兵,对其他情况都不知晓。

2017年,张贵斌所在的单位——国网鞍山供电公司在做退役军人的专题节目时,张贵斌在节目中对战功也只字未提。

直到今年鞍山退役军人信息采集时,张贵斌的事迹才被家人和社会所了解。一时间,整座钢城都被张贵斌淡泊名利、深藏荣誉功勋的事迹所感动,鞍山市委决定,在全市开展向张贵斌同志学习活动。

现在,张贵斌仍坚持通过新闻了解国家大事,时不时还要动笔记录。小学两年文化的他是在接受的教育。张贵斌说,是党给了他知识,教会他做人,给了他现在的安稳生活,他永远感谢党和国家。现在他老了,不能给国家作更多的贡献,就管好小家,尽量不给国家添麻烦。

张贵斌,男,汉族,1925年12月出生,海城市西柳小码头村人,1948年5月鞍山刚刚解放后入伍,1949年2月入党,跟随转战东北、华北、华中南,参加塔山阻击战等战役战斗,先后荣立4次大功、4次小功。1949年3月25日,作为塔山阻击战战斗英雄代表,在北平西苑机场接受了毛泽东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1954年2月因伤转业后,主动放弃留在武汉和广州海关等大城市工作的机会,申请回老家农村工作,先后任村党支部书记、信用社负责人、供电所所长,后来又到农电局工作,于1978年10月离休。张贵斌同志深藏荣誉功勋60余载,在地方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直到退役军人信息比对核查时,张贵斌同志的先进事迹才被人知晓。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9月23日,鞍山日报以《94岁老兵张贵斌、甘于平凡的英雄》为题率先报道了海城退伍老兵张贵斌的感人事迹。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主流媒体来鞍采访,10月8日,新华社推出《辽宁海城再现“张富清”——塔山阻击战老英雄张贵斌深藏功名65载》。10月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刊播了老英雄张贵斌的事迹。10月5日、12日,辽宁日报、辽宁卫视《辽宁新闻》先后进行了报道。张贵斌同志的事迹经各大媒体刊载和微信微博转发,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张贵斌同志始终坚守初心使命、不改本色,在英勇作战,九死一生,身负战伤,战功卓著;到地方,他主动回到农村,造福群众,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离休后,严格要求自己,艰苦朴素,深藏功名,不计得失,始终保持着老一辈革命军人的精神面貌和优良作风,是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是退役军人的楷模,是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学习的榜样。市委决定,在全市开展向张贵斌同志学习活动。

向张贵斌同志学习,就要学习他坚守初心、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张贵斌同志始终保持崇高信仰,坚决听党话、一心跟党走,用行动诠释对党的绝对忠诚。1948年,鞍山刚刚解放后,张贵斌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参军入伍,在辽沈战役塔山阻击战中,他勇敢作战,7天6夜的战斗中始终坚持“人在阵地在”,直至战斗到最后全连仅剩3个战友,用血肉之躯守住了阵地。之后,又随转战了半个中国,立下了赫赫战功。因伤转业后,他主动申请回到老家当了农民,在村支书、信用社、供电所、农电局每个岗位上,党让干啥就干啥,一心朴实工作,默默无闻奉献。向张贵斌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把对党忠诚刻进心里、融入血液,始终以党的事业为重,把坚定信仰作为第一位的要求,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处处体现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仰、价值追求和思想风范,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党的铮铮誓言。

向张贵斌同志学习,就要学习他甘于奉献、不计名利的精神品质。张贵斌同志始终保持朴实纯粹,在国家需要时挺身而出,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主动作为,不务虚功、奋发进取。张贵斌作为战斗英雄,转业时不要求组织照顾,把去大城市的机会留给了战友,主动申请回到了老家农村,在平凡岗位上一干就是几十年。一直以来,他深藏功名,淡泊名利,以往的功勋荣誉从不提及,连家人都不曾知晓。2017年,国网鞍山供电公司制作建军90周年退役军人专题节目时,张贵斌在节目中说:“我们趴在战友的尸体后面战斗,我这个新兵活了下来,火线入了党。”仍然对战功只字未提。向张贵斌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到最艰苦的地方工作,切实站在改革发展主战场、重点工作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壮筋骨,以只争朝夕、夙夜在公的精神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责任。

向张贵斌同志学习,就要学习他恪尽职守、敢于担当的务实作风。张贵斌同志无论岗位如何变化,始终秉持着干一行爱一行的劲头,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体现出朴实纯粹的优良作风。回乡第一年,他被推选为乡生产社委员,生产社没条件生产,他就拿出全部复员费100元,买了3匹马和一辆大车为生产社增收。他任职村书记期间,事事做在先,一切为村民考量,处处为国家着想。他在信用社工作时,有困难户还不上贷款,就自己掏钱给还。到县农电局工作后,起早贪黑、顶着酷暑严寒立杆架线,点亮了乡里的万家灯火;工作的最后几年,他负责建设电力物资库,物资存放全靠他一个人记账,他始终认真负责、细致踏实,坚决把这个良心活干好。向张贵斌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保持和发扬求真务实工作作风,不管在哪个地方、哪个单位,都要把岗位当成事业干,兢兢业业、亲力亲为,时时处处贡献出个人的全部力量。

向张贵斌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清廉自守、艰苦奋斗的高尚情操。张贵斌同志最难得的品质是艰苦朴素,从不向组织提出特殊要求,有再多的困难也都自己克服,始终保持了一名共产党人的清廉本色。张贵斌离休金5000余元,但是现在还和老伴到街上捡旧衣服和鞋,清洗干净后留给困难的群众拿去用。作为离休干部,张贵斌住院费用全额报销,但只要病情好转能够下床了,就坚持出院,总想着帮国家省一点,用在别处。至今,张贵斌和老伴还住在30平米的老房子,用着老家具,对平平安安、有吃有穿的日子很满足。向张贵斌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时刻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任何时候不居功自傲,不向组织提特殊要求,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自觉做到生活向低标准看齐,工作向高标准要求。

踏实做事,不求回报;虽功勋卓著,却甘于平凡——10月14日,市委发出关于开展向张贵斌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老英雄张贵斌成为新时代鞍山的“偶像”,而鞍山社会各界也开始用实际行动向老英雄致敬。

鞍山各地区各部门迅速掀起学习张贵斌事迹的高潮,有关部门也纷纷关注老英雄的生活和健康。从了解到张贵斌的事迹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第一时间组织走访慰问了张贵斌,详细了解老英雄及其老伴的生活起居和身体健康情况,并帮助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困难,把组织的温暖和关怀送到他们的心坎上。随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在全市率先下发通知,在全市退役军人系统及广大退役军人中广泛开展向张贵斌同志学习活动。

海城市相关部门、国家电网鞍山分公司陆续到张贵斌老人家探望。为让老人过个温暖的冬天,相关部门正抓紧协调,将为老人备一处好一点供暖条件的住房。

10月14日下午,央视《焦点访谈》栏目组来鞍专程采访张贵斌,老英雄得到了更大范围的关注。

张贵斌为何成为“偶像”?因为他以不凡经历给予我们不断拼搏的勇气。为了新中国的解放事业,不惧牺牲,参加多次战斗,先后荣立4次大功、4次小功。1954年回到老家海城西柳农村工作。先后任村党支部书记、信用社负责人、供电所所长,后来又到农电局工作,一直到1978年10月离休。在每个岗位上,他都听从党的安排,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只讲奉献。

张贵斌为何成为“偶像”?因为他用正能量让我们看到了应该坚持的方向。老人是离休干部,每个月退休金5000多元,但他多少年都住在3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用着老家具,两件旧衣服穿了十几年,却毫无怨言、安然自乐。明知道可以享受很好的医疗待遇,但他总是主动放弃,想着能帮国家省一点就是一点。有再多的困难也都自己克服,始终保持一名共产党人的本色。

张贵斌为何成为“偶像”?因为他让我们看到了努力的目标,看到了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现在全市上下正全力实施“两翼一体化”经济发展战略,作为鞍山一员,我们要学习他恪尽职守、甘于担当的务实作风,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钻一行,履职尽责、担当作为,把岗位当成事业干,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