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历史教育教学论文题目 当下成人教育的自然历史特教育论文(优质10篇)

最新历史教育教学论文题目 当下成人教育的自然历史特教育论文(优质10篇)

ID:4488216

时间:2023-10-10 12:22:47

上传者:JQ文豪 最新历史教育教学论文题目 当下成人教育的自然历史特教育论文(优质10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历史教育教学论文题目篇一

论文摘要:本文从唯物史观出发分析当下成人教育发展的规律性。结合全球化、知识经济和学习型社会的社会历史条件,从社会及社会个体学习者角度进行的分析表明,社会及学习者的适应、成长和可持续发展是成人教育应该实现的意义。

论文关键词:成人教育;适应成长;可持续自然历史特性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合乎规律的客观过程。经济发展规律以及经济发展对社会发展决定作用的规律对此过程具有支配性作用。社会规律通过社会主体的有目的、有意识的具体历史活动显现;既有在一切社会历史阶段均存在的普遍规律,也有仅在特定社会阶段或社会领域存在的规律。在较具体层面上,社会事业的发展总是具备与其时代条件对应的特性,并表现出与其社会经济基础相对应的发展规律。本文分析成人教育事业的宏观背景,试图从社会及作为学习者的社会个体角度揭示当下成人教育的自然历史特性。

一、成人教育当下的社会历史条件

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已是当今这个时代的优势特征,也是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不可回避的重要背景因素。现阶段的全球化兴起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由美国及其主要盟友主导的这一过程在冷战结束之后变得更为势不可当。高新科技迅猛发展并广泛传播,运输和通讯成本大幅下降,国际贸易、跨国投资和生产、国际金融迅速扩张,整个世界经济紧密联接成为一个国际分工体系。在当今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美国及其主要盟友处于整个体系顶端并利用其科技、知识和金融工具的优势,对世界性资源分配和生产过程做出服务于其利益的控制和安排。在此体系中,欠发达地区及其社会成员不断地被边缘化并其原本拥有的资源所有权和使用权也不断地被剥夺,这些地区及其社会成员并包括其后代失去了发展的机会,实际上发达国家社会成员也有可能成为被边缘化的掠夺对象。

在另外一个方面,当世界上主要的工业化经济体进入信息时代,知识逐渐取代了土地、人口、原料、能源和资本等成为经济发展的特征因素,上世纪九十年代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更提出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概念。时至今日知识经济化也已转变为经济知识化,人们在由此而生的各种层出不穷的经济形态中充当不同角色,或为直接生产者,或为所有者,或为管理者,或为知识创造者。有学者认为,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大量具体信息可以分为有用知识和无用知识,而某些既得利益集团把握着有用知识增长的核心、形式和方向。类似于微软、英特尔和苹果这样的企业不断创造出新的知识形式和知识成果,这些新的形式和成果深刻地影响甚至左右着社会经济和人们的生活。人们在使用这些企业的产品时产生大量具体信息,而这些信息的作用范围也多局限于具体知识生产者自身。少数掌握艾滋病药物专利的企业以高昂的价格赚取大量财富且拒不降价,而艾滋病总在不发达地区肆虐,这部分可归结为有用知识的缺乏和落后危及到了生存!

在急速变迁的现实世界中不断取得进步科学技术及社会经济发展使人异化,人与人之间的相对剥夺更为严重,生态和人文环境持续恶化,自由选择的余地和机会越来越少,人们的生存充满了挑战。在与全球化兴起相同的时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提出了“终身教育”概念作为应对,这意味着所有社会成员在其一生各个时期都具有学习的必要和都需要学习的机会。一些国际组织先后提出了“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等概念,这些概念具有较为强烈的政策色彩,其提出者、政策制定者和实践者多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强调增长和竞争的持续,当然也强调个体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多年来这些概念及相应实践不断发展,但在“活到老学到老”以及“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表象之外,这是一个具有强烈存在性意义的问题。

从社会个体角度来看,唯有成为学习者持续地学习才有可能避免被边缘化或过度边缘化,才有可能保持和保护其自我价值及价值观念,才有可能有效地获取及使用有用知识。唯有以持续学习作为生存方式才可能获得继续学习的机会,获得更有利的生存机会和生存方式,社会生存及社会价值这样的人类本质意义才可能得以实现。从社会整体角度来看,在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并持续至今的教育改革风潮中,无论是唯一的霸权国家美国,还是其他发达国家,乃至于具有宏伟目标的'发展中国家均以面向全球化、保持或争取竞争优势作为教育改革主要指导观念并纷纷制定和实施各种宏观计划。发达国家的教育改革以拒绝平庸保持优势为主要导向,而其他社会则试图保持已获成就,建立相对现实的目标。

对全球化、知识经济和学习型社会变化趋势做出直接反应的社会个体必然是已经身处于社会运动和经济生活中,已获得社会和经济生活角色的成人。对于在人口结构中占有较大比例的成人们,能否从处于自在学习状态转变到成为自发、自觉乃至自由的学习者,关乎其自身的生存与否及生存质量,也关乎其所属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以及社会价值进一步的实现。在当下,任何一个正常的现代社会都会宣称需要社会成员们转变为自觉的成人学习者,并为此提供所需投资、人员、内容等资源,可以将把这此因素包括在一起的机制和事业理解为广义的成人教育。

二、成人教育的适应特性

适应原指在种系进化过程中,有机体变得更为适合于其栖息环境的现象,或指那些对于存活及繁衍尤其重要的器官机能获得过程。而从泛适应意义来看,当受到外界环境作用时人类个体需使用其所拥有的生理、心理、物质和社会支持资源来做出既符合社会价值且满足自身需要的反应。但相对于人类复杂而丰富的社会生活,仅依靠通过遗传机制及成熟过程获得的生理机能资源是不够的,其它心理的、物质的和社会支持的资源都将通过学习来获得或以学习为基础而获得。

对于成人学习者而言成人教育适应特性可理解为:当持续变迁的世界不断地提出要求,承担着社会角色的人们须对此做出符合社会价值的回应。若现有资源无法应对,人们将通过自在的、自发的或自觉的学习过程来获取本身即为资源的知识和技能,学习如何生产新知识和新技能的知识和技能,学习如何获取和使用物质和社会支持资源的知识和技能。存在于社会各个领域和层面上的各种成人教育机制则广泛地为这些学习需求和活动提供所需要投资、人员和内容等资源。成人学习者将在使用这些机制所提供的学习机会进行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并且通过这些活动使得其自身的知识、能力、技能和人生价值在未来更具适应意义。

成人学习者将通过三种学习方式来增强其适应性:正式学习的学习内容和形式相对系统、全面而正规,能在整体上或某方面提高学习者的知识和能力层次;非正式学习随时随地可能发生,产生于解决生活或工作问题的需要,是自我导向式的、独立进行且无条理性的,对于日常的自立自恃是一种重要的知识获取方式,譬如父母就育儿问题求助于书本、网络或咨询机构,或者在工作场所求助于手册或资深员工。非正规学习则产生于工作需要或兴趣爱好,发生在工作场所或社区,不以学分或证书为目标,可能是由工作场所提供的新技能培训,也可能是基于兴趣爱好的社团研讨或学习活动。在条件允许且存在必要性的情况下,人们将通过正规教育机构提供的提供进行正式而系统的学习;而产生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也将通过各种独立机构、准教育机构和非教育机构提供的非正式及非正规学习获取解决,这此活动和成果都将有助于学习者提升自身对环境的适应性。

三、成人教育的成长特性

在哲学与心理学中,发展一词代表了事物有始有终的时间进程中的各种变化及其过程。而在日常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发展一词被附加了诸多价值判断,且意味着随着时间推移事物总是朝着更为整合更为全能及更为完善的方向变化。然而积极变化仅只是发展的一部分,这种积极变化应该被更确切地概括为成长。成长更具价值判断意味,涉及到需求满足和价值实现及保持的程度;而发展相对更具描述意味,涉及到事物在时间维度上的参数变化。

发展与成长之间的关系可以理解为成长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现象,或者是发展过程的一部分。人类个体发展过程终结于机体的死亡,但反映人类社会文化价值的成长则持续至死亡来临。不同于其它动物物种,人类以社会文化价值维持和促进人类整体的成长。在各种人类社会中存在着不同的文化价值,可以肯定的是在各种已知社会文化中非毁灭性文化价值是占据主流的,并且均期望着保持自身社会文化价值的存续,所以说成长依然是由人类个体组成的社会整体的主流发展主题。个体的成长是通过对不断变化及提升的具体生活和工作压力持续地适应而实现的,这与人们通常提及的以学习促进发展的观念类似。当人们实现了对当前压力的适应则意味着其在知识、技能和心理品质等方面上升到比之前更高的层次,接下来则会因为个体的成长而出现更甚以往的适应压力,个体将再次开始适应过程并且不断循环往复,由此人们具有的知识、技能和各种心理品质将越来越具有适应性。更有意义的是在人的一生中并不总是遭遇挑战极限的压力源,适应性的增强使得人们的生活具有更为充分的余地,这使得人们在适应外界要求或对外界做出反应之余还可以有更为丰富的生活内容和价值追求。在某些较为极端的条件和情境下,某些个体的成长价值追求超越了适应本身,存在着以非适应性的方式来实现成长价值追求的可能性,不过这并非人类生活的主流。

在这种终极性的存在价值问题上,成人教育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换句话说,成人教育在这个问题上可以实现什么样的具体目标和价值,并由此实现何种普遍性的存在性目标和价值?著名的早期成人教育理论家林德曼认为成人教育有两个主要的目标,一个是自我改善的短期目标,另一个则是与持续变迁的社会秩序有关的长期政策尝试及确定。不断改变的个体持续地调整着不断变迁的社会功能,这就是成人学习在个体和社会两个方面目标的统一方式。另外一个著名的成人教育理论家诺尔斯则认为成人教育的使命在于满足个体、机构和社会的需求。成人教育有责任帮助个体满足其需要和目标,在此方面的终极目标即为人类的完满。而机构的需求则在于完善其人员及公众基础,改进其操作效率,并且建立起公众对机构的理解和参与。社会进步的存续也要求强有力的改进措施,所以成人需要获得在持续变迁的环境中恰当地发挥其作用的能力和知识。

另外一些学者则对成人教育目标的内容提出了一系列的分类模型,梅里安和布罗克特列举了多名学者提出的此类分类模型。对这些分类模型中涉及目标内容呈现出一些明显的特征:首先是学者们均没有在其分类模型中涉及道德发展方面的内容;其次是个人成长及职业相关的目标被多数学者提及;再次是许多学者将成人教育看作是促进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第四是一些学者近年来提出的分类显示出对机构和组织效率的关注,特别在是职业培训和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学者们提出的各种成人教育目标具有强烈的适应意义,个体仍然唯有参与成人教育进行学习才可实现在具体生活和工作环境中生存。结合时代的特征,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将在职业发展、专业继续教育、日常工作问题、生活质量提升、精神世界丰富和人生意味追求等多个方面增强人们的适应性,由此实现成人教育的成长特性。

四、成人教育的可持续特性

可持续发展是由联合国相关组织所倡导的政策性概念,主要针对世界范围内一些相互关联的严重社会问题。工业革命以来的工业化和科技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交流方式、生产系统及消费模式快速发生变化。人们逐渐意识到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占据主导的主要工业化国家所遵循的发展道路和生活方式存在着种种问题,并由此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贫穷蔓延、社会不公、和平及公共卫生危机、自然资源枯竭、生物多样性丧失、全球气候变迁和文化冲突等社会问题的高风险。若需要解决这些问题,人类将面临着需要改变现有发展道路的挑战;否则,所有这些将可能剥夺整个人类社会未来的适应性和成长可能。可持续发展最初主要关注自然环境问题,随着人们对此问题的深入探究这一观念扩展到了社会、经济、文化等其它领域。

可持续性仍然可以放在适应框架下进行讨论。从社会个体角度来看,普通社会成员在适应性和成长性方面的缺乏使其在对于个体来说日益艰难的种类环境和发展机会面前缺乏足够的可选余地;反之,具有预见性的适应和成长准备将使得个体能够在还未发生的环境事件及变化面前具有较充分的余地。从社会整体角度来看,既有的发展道路和价值观念也许在短时间内符合既得利益集团的需求,但从长远来看这并不符合全人类的利益。从现实来看,这种发展道路和方式并不能够使人类世界中各个社会都发展到较高水平,并且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种生活方式将使人类走入生存及发展的死胡同。

可持续教育对于改变增长观念、目标和方式从而改变人类社会的未来具有重要意义,这是一种指向于未来的服务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念及政策导向。结合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可从较广泛的意义上将成人教育的可持续性做如下理解:无论是适应还是成长均应着眼于未来,按事物发展本身的规律以及有利人类未来的价值观念来指导和规范发展过程,不应该将所有资源消耗殆尽,从而剥夺了未来适应和成长的可能,这其中同时包括了个人的和社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如果说适应特性和成长特性主要地属于成人教育的原生功能在当下社会背景中的表现,那可持续特性则主要是成人教育自身对时代发展的适应和成长。随着社会经济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服务于成人学习者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特性也将会成为成人教育主要功能的重要表现。这就要求成人教育和其它教育形式一样共同实现教育与培训事业的目标和意图的转变,重塑教育、培训及公众意识的价值观,并全面地改善教育与学习的质量。

在本文中所强调的适应、成长和可持续这三种观念具有不同的性质。适应和成长自人类出现以来就一直存在,在传统社会中由于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结构较为稳定,儿童的生活固然需要不断适应外界要求从而不断成长,而达到成人阶段以后生活即变得较为稳定,普通成人身上的适应和成长现象并不明显。但在社会变革或社会变迁过程中,成人即需要或被推动着去学习和去改变,以适应灾难、**和进步等环境变化。而在当下以及今后的社会环境中,成人的生活将不会再像过去那样保持稳定而需要不断地适应外界环境直接的或间接的要求,并且在此过程中实现成长而发展到更高层次的生活质量、人生价值、职业水准,如此等等。本文中所提及的全球化、知识经济、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已经不仅只是政策性概念,而已经通过各项社会事业进行了多年的政策实践。成人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其自身的发展变化在处于这些政策安排范围之内,其功能的发挥也由这些政策安排所促进和制约。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综合来看,成人教育的适应特性和成长特性既为实然也为应然。实然意味着成人教育一直在促进着社会整体和作为学习者的社会成员不断适应和成长,应然则意味着成人教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社会及学习者的促进作用具有不同的水准和要求。

可持续观与传统社会中那种不提倡“竭泽而渔”的个体性或局部性观念不同,其属于一种关注人类未来适应及成长可能性的思想性和政策性倡议,其要求全人类全社会改变现有的适应和成长观念和方式,这些观念和方式在过去可能是恰当的或现实的,但在更为宏观的时间进程中即有可能并不能一直保持其与其它因素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者对教育寄以厚望,成人教育在这个改变全社会价值观念和社会行为方式的过程中应该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也正因为其要求全人类全社会的改变,同时也由于现有社会秩序中既得利益者的私益以及相应的社会秩序的顽固性,可持续发展观仍主要存在于宣传和倡议中,相应的政策制定和实践也还处于观望或起步阶段。成人教育在其中仍处于难于作为的阶段,本文所述成人教育对于社会整体和学习者的可持续性也仍主要处于应然状态。

综上所述,成人教育在当下的自然历史过程中所反映的规律性表明,其适应特性与成长特性是由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发展形态所决定的,也由其对生产过程和生产方式相关因素的作用所决定,而可持续特性则属于相对更为宏观的发展规律的体现;更进一步,学习者的学习是将这三个概念结合在一起的纽带和内在机制。

历史教育教学论文题目篇二

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城固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围绕“党建强、发展强”的目标,以开展“评星晋级、争创双强”活动为契机,促进企业阵地规范、制度健全、活动有序、氛围浓厚,党旗领航效果明显,公司效益稳步提升,公司党委被省委组织部命名为“五星级非公企业党组织”。

夯实党建“强基础”,提升阵地建设水平。公司党委通过召开企业生产经营交流会、员工思想工作分析会、建言献策恳谈会等方式,发挥党组织和党员模范引领作用,使公司改制平稳过渡。公司党委按照“六有”标准,从抓班子、带队伍、建制度、强阵地方面夯实基础,着力提升企业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水平。公司累计投资30余万元,建成1个标准化党员活动室、1个职工活动中心、3个规范化党支部办公室。

凝心聚力“三融入”,做实党建融合发展。将党建工作融入企业生产经营,依托“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等载体,科学设置5类党员先锋岗,持续开展争创活动,增强了党组织向心力、凝聚力。将党建工作融入员工生活,公司以党建工作情系党员,通过开展困难党员帮扶活动,解决他们生产、生活、思想上的问题。将党建工作融入企业文化,公司党委组织党员职工编排文艺节目,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彰显了企业文化魅力。

搭建平台“建队伍”,强化党员日常管理。以“评星晋级,争创双强”活动为抓手,强化党员日常管理。不断健全培养机制,累计发展党员20余名。建立党员履职考评制度,扎实开展党员“双评议”活动。开展“白酒装甑比武大赛”“成品酒包装大赛”等活动,充分发挥党员职工先锋作用,激励员工不断提升业务技能。

不忘初心“讲奉献”,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城固酒业不忘初心,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投身慈善事业扶贫助困,先后捐献善款500多万元。公司党委积极投身脱贫主战场,为贫困村修桥筑路。公司党委积极参与“同心同向·助力扶贫”行动,签订“党旗领航+助力扶贫”帮扶项目,为全县精准扶贫提供了有力支撑。

历史教育教学论文题目篇三

摘要:在幼儿园活动开展中,教师不仅要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来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更需要在活动开展中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幼儿园活动中注重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这里的健康教育不仅包括身体健康,更包括心理健康。因此,教师要从身、心健康这两个方面来对幼儿开展素质教育,使幼儿能够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健康教育;身体健康;心理健康

根据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默里托马斯教授所撰写的《儿童发展理论》这一书中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介绍,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3~6岁的幼儿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所以幼儿园教师要积极组织健康教育活动,使其不仅能够掌握基础的健康知识,更可以保证幼儿在身、心方面得到健康的发展。

一、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并重

幼儿健康教育目标明确指出,教师需要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使幼儿能够在身心方面得到有效发展,达到幼儿健康标准,实现预期的健康水平。为了实现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在身体健康方面。我们需要对本园本班级中幼儿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调查,通过体检来得到幼儿准确的健康状况,并对此进行分析,从幼儿的身体健康发展现状与趋势入手,有针对性地选择与幼儿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内容。我在健康教育活动中常常要求幼儿不要偏食,也不要挑食,要进行合理饮食。第二,选择符合幼儿接受能力的方式。为了实现这一点,我会在向幼儿讲明“不偏食,不挑食”“合理饮食”的好处的基础上,通过多媒体播放《喜羊羊与灰太狼》中有关饮食的视频,并通过各种食物的图片来向他们一一介绍其中所含有的各种维生素,使他们了解到各种食物的特点,并在午饭时间让他们根据幼儿园提供的各种食物来自己进行食物搭配。通过这种讲、看、做的方式,可以使幼儿生动、直观地对健康饮食有一定的了解,在自我食物搭配中,幼儿享受到动手实践的乐趣,在动手中幼儿可以对自身的饮食情况进行安排,提高了他们的健康意识,这也从侧面对幼儿的心理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利用艺术和游戏激活健康教育

在术创作方面,孩子可以通过自己的自由畅想来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作品,这也就决定着孩子们对艺术活动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和兴趣。但是,孩子们由于年龄限制,其自制力一般都比较差,他们在课堂上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自身心理因素的影响,他们往往很难将自己的注意力长时间地集中于一点。这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幼儿爱艺术、喜欢游戏的特点,将艺术活动和游戏引入到活动中来,以此激发幼儿的参与性,使其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以开放的心态来接受健康教育。我在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中发现,我们班的好多孩子的胆子都比较小,而且还很喜欢哭。为了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我会对童话故事《胆小先生》进行改编,将其改成舞台剧的形式,让孩子们在亲身进行角色扮演中得到体验,并励志做一个勇敢的孩子。在活动开展之前,我会先用小帐篷来搭建一所漂亮的房子,然后让孩子们分别扮演胆小的木偶先生和大胆的大老鼠,其他孩子扮演小老鼠。大老鼠闯进木偶先生的房子,被木偶先生抓到之后,扬言要摧毁他的房子。木偶先生很害怕,就把老鼠给放了,老鼠从此就定居在了木偶先生的家里。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大老鼠生了一窝小老鼠,这些老鼠每天在木偶先生的家里捣乱,并要求木偶先生搬出去。胆小的木偶先生很生气,他一跺脚,整个房子都在颤抖,此时他才发现自己是有力量的。于是木偶先生拿起扫帚奋起反抗,将老鼠们赶走了。孩子们通过生动有趣的角色扮演感受到了勇敢的力量,这有利于他们转变自己已有的胆小心理,树立勇敢面对事情的意识。

三、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

在传统的幼儿园教育活动开展中,教师一般采取讲授的方式,幼儿由于年龄、认知限度的影响,对教师所讲解的很多内容都不理解,为了改变这一教育活动现状,教师可以将多媒体与健康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将抽象、难懂的知识内容直观、形象地进行展示,激发幼儿健康探究意识。3~6岁正是幼儿换牙的关键时期,有些幼儿由于对换牙不理解,常常会因为换牙出血等情况对换牙产生恐惧心理。为了能够使幼儿正确的了解到换牙的全过程,我会在开展换牙健康教育主题活动的时候,利用多媒体来向幼儿播放人为什么要换掉乳牙,长出恒牙?与自己同岁的小朋友在换牙的时候所表现出的惊恐的神情,以及小朋友是如何应对自己换牙这一情况的。此后,我会让幼儿在直观的观察中自由讨论在换牙的时候我们需要如何应对,刷新孩子们对换牙的认知,对此树立正确的态度,并培养其勤刷牙、保护牙齿的好习惯。

在幼儿健康教育中还有很多问题是需要我们共同解决的,这就需要广大幼儿园教师在健康教育活动开展中努力探索有效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教育,使其能够在身、心方面得到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健.幼儿园教师健康教育胜任力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马富成.当前我国幼儿园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陇东学院学报,.

[关于幼儿园健康教育的论文]

历史教育教学论文题目篇四

目前,初中历史学科课时少,教学内容多,课堂教学任务大,如何在45分钟内使历史课取得良好教学效果,我在教学中尝试用以下教学方法取得很好的成绩。

一、讲故事来引发学生的兴趣,从故事中掌握历史知识

如:《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这一课时,在讲到昭君出塞这一框题时,可先讲昭君出塞的故事,讲完故事后引导学生回答“昭君出塞的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因为学生听故事很认真,所以这个问题学生很快就能回答出来,并且记忆非常牢固。又如:《三国鼎立》这一课可让学生来讲一些有关“三国”的故事,因学生对“三国”的故事了解比较多,有的同学甚至还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所以学生讲的有声有色,滔滔不绝,而后教师用谈话法讲完课文后,引导学生讨论“三国鼎立局面最终是怎样结束的?为什么会结束?”通过这样的学习讨论学生对本课了解非常深刻,记忆的非常牢固。

二、历史课堂教学要注重关联,讲清发展,突出结构,理清条理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发展,在课堂上教师除了讲清块状知识点外,还要注意纵向或横向的联系,突出关联,讲出发展来。所谓“关联”包括三个方面:

(1)两堂历史课之间的联系;

(2)一堂课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

(3)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

前两点教参上多有说明,第三点联系教师一般不够重视,如:目前国内外重大新闻,古今中外科学文化知识等都可作为联系课文的好材料。如:《第一次世界大战》课文中提到的首次用于战争的简陋的飞机、笨拙的坦克、远程大炮等武器。教学时可联系现在先进的水陆两用坦克,隐形飞机,学生可饶有兴趣的了解武器发展的粗略历史,明白现代技术的巨大进步给未来战争带来了巨大的残酷性。再比如:《明治维新》这一课,讲到日本向西方学习获得巨大社会进步的事实时,联系日本在奴隶社会向隋唐学习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的历史,使学生了解一个民族的进步与发展,除了要有一定的历史条件之外,还需要有开放的胸怀,学习中外一切有利于自己的先进东西,而提高学生对当前改革开放的认识。这样的联系,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学生听起来饶有兴趣易于接受,思想觉悟认识、能力随之得到提高。

三、采取灵活多样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为例,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欲望参与教学的程度及其学习的效果,都与教师的导语很有关系。所以一堂成功的历史课首须看课堂导语是否精采。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先放录音讲述契丹族产生的传说故事,然后提出“契丹是怎样一个民族?契丹和宋朝的关系如何?”这样导入,学生听完“契丹族产生”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后,自然很想了解这个民族以及契丹和宋朝的关系,所以我顺水推舟以此导入新课,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就自然被调动起来了。在讲“契丹兴起和陈桥兵变”这个框题时,因为此框题容易理解,所以我先让学生看两分钟书,然后快速找出重点,然后把它设计成问题提问给其他同学,同学不会回答的问题,再由老师讲解的方式讲述本框题。以这种方式讲课,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有被提问的可能,所以看书很认真,每一位同学都想当老师提出问题所以都在积极寻找问题并且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这个框题的内容通过学生的一问一答和老师的补充很轻松的就掌握了,避免了传统教学的枯燥问题而且记忆很牢固。讲到“辽宋夏的和战”这个框题时,因为澶渊之盟是重点又是难点,所以采用了讨论的方式来掌握本框题,让学生讨论两分钟,各抒已见,然后老师进行归纳总结,这样不但调动起学生积极性而且掌握的知识更牢固。再讲到“金和南宋的对峙”时,因为很多同学对岳飞比较了解,所以我采用让学生讲述岳飞的故事,然后老师引导归纳知识点的方法来讲述本框题。除此之外还可引用学生问老师答,知识竟赛等方法。多钟教学方法教学,这种方式以心理学为依据,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断变换教学方法,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即新颖效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学效果很好。

四、教会学生记忆方法

随着学习科目和内容的大幅度增多,学生要记概念词汇很多,尤其是历史年代、历史事件、条约学生更感费力。如何记住所学的历史知识呢?关键是教会学生记忆方法。如“谐音记忆法”,此法是利用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记忆一些较为难记的历史年代、历史知识的方法,如记《芦沟桥事变》可记为:“日军狂叫不管三七二十一(37,7,7)一定要独占中国”。此法的优点是便于记忆难记的历史年代、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再如“口诀记忆法”,它是把主要的知识变成顺口溜等形式来记忆的一种方法。如记“战国形势图”时可编成顺口溜记为:“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在中间”。当然记忆的方法还很多,如对比记忆法、联想记忆法等,只要我们根据不同教材,不同的教育对象,不同的历史知识灵活运用因材施教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当然,教学方法的探究是一项长期而又细致的工作,教学方法的探究贵在坚持,如果大家共同来重视这方面的探索,定能走出一条成功之路。

文档为doc格式

历史教育教学论文题目篇五

管理是“这样一种活动,即它发挥某些职能,以便有效地获取、分配和利用人的努力及物质资源,来实现某些个目标”;管理是“为在集体中工作的人员谋划和保持一个能使他们完成预定目标和任务的工作环境”;管理是“以最少的时间、金钱、原材料或最少的劳累为代价”来达到目标。理念是看法、思想、思维活动的结果,行动的先导。没有理念创新,改革就不能向前推进,事业就不能向前发展。然而理念的创新,既是教学改革的总结与需要,也是各时代教学理念的继承与发展。管理理念是组织在运行过程中指导管理活动的信念及秉承原则。是管理者对管理所持的信念和态度,是对管理的理性认识和理想追求。科学的管理理念是科学治校的先导。教育管理本身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归根结底是保障全体公民的受教育权利,并为实现国家的教育理念,促进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条件。这些管理者为学校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做着积极的工作。那么如何在不断加强学校的硬件建设,即改善办学条件,整顿校容校貌的同时,更好地提高软件水平,使学校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我认为教育管理者应树立以下四个基本理念。

一、学生是学校发展的基础

根据顾客是上帝的理念。没有学生的学校是不存在的,所以学生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这是教育管理者必须树立的根本宗旨。应当把千方百计管住学生的观念转变为想方设法为学生服务,其中包括提高教学质量和改善教学管理等各个环节。如今有许多学校因为招不到学生而关闭,而有的学校却挤破了门,问题就在于学校是不是为学生负责,真正培育出合格的人才来。

后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师和学生是对话的交互主体,倡导教师和学生发展平等的对话关系,通过对话,“学生的老师”和“老师的学生”之类的概念不存在了。在对话过程中,教师时而作为一个教育者,时而作为一个与学生一样聆听教诲的求知者;学生也可以作为教育者;他们共同对求知过程负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由英国职业教育的宗旨决定的。反映在教育观念上,提倡个性充分自由地表现和发展,鼓励学生表现出与众不同的个性,在学术上标新立异,他们认为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使学生通过思考已有的各种知识,发展理解力、判断力和独创精神;重视心智的发展在于知识的获取;发展学生的理性精神,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反对学生把知识看作是无需证明就理所当然地加以接受的教条。以学生为中心,更强调学生团队活动与群体组合。合作是最有效的互动方式,合作型交往,学生在认知、情感、个性诸方面将得到全面发展。

二、学校发展的关键是教师

教师是向受教育者传递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专业人员,是人类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桥梁和纽带,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政府和学校的要求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创造性地贯彻执行教育教学计划,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从而为社会培育合格的公民。

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教学,而教学的主力和功臣是教师。教师是知识分子,享受国家公务员的待遇和教学津贴,教育岗位上的教师在领取工资和奖金的同时,也有丰厚的教学津贴,所以,教师的收入高于管理者,这是十分正常的。激励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倡有教学资历的管理者抽时间担任兼职教师,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优质地完成教学工作,这是教育管理者的重要责任,也应是教育管理者需要树立的基本观念。教师有知识分子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教师和管理者在同样享受工资及奖金的同时,应当额外享受超课时的讲课津贴,这是正常的,因为尊师重教就是尊教重师。

三、教与学应融为一体

教学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教,一个是学,“教”是对教师提出的,“学”是对学生提出的,所以教学永远是教育工作的第一线,教育管理者必须明确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学生管理是教务管理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不能有任何脱节,这是教育管理者的基本常识。如学籍管理、学生成绩和档案的管理等。

教育系统的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为教育教学第一线服务的,学生管理也不例外。科学有效的学生管理,有助于维护正常的学校教育教学秩序和学生生活秩序,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科学有效的学生管理,能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更自觉地投入到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去,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会大幅度滑坡,国家的教育目标就难以实现。从某种意义上讲,科学有效的学生管理,是教育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支撑,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石。

四、后勤是教育管理的保证

后勤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是保证学校安全与稳定的重要环节,是学校实施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重要阵地。当前,学校后勤工作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学校教育教学和后勤保障管理工作相辅相成。良好的教育资源不仅体现在学校的办学水平与教学质量上,还应体现在学校教学设施的完善、育人环境的优化和全面、科学、高效的后勤保障服务上。食宿问题历来是教育管理者的大难题。后勤工作要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是头等大事,防止食物中毒,避免各种伤害和各种事故等是重中之重。

总而言之,抓好学校后勤保障与管理是具体的科学发展实践。学校后勤工作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这项工作又赋予了新的内涵、新的使命。

历史教育教学论文题目篇六

成教学生生源多样化,有的是为适应职场需要而学习的成年人,有的是中等专业学校毕业需要继续提升学历和技能的人,还有一部分是追求第二学历的人。

一、成人教育学生心理特点及分析

1、既有追求进步的学习心理,也有得过且过的混文凭心理。成教学生生源多样化,有的是为适应职场需要而学习的成年人,有的是中等专业学校毕业需要继续提升学历和技能的人,还有一部分是追求第二学历的人。他们大多是渴望进步,渴望自己的价值能够得到社会的承认。当然,成教学生中也有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没有主动性,行为自由散漫,他们抱着混文凭的心理得过且过。因此,这两种的心理矛盾在成教学生中体现明显。

2、对学校缺乏归属感,自卑心理重。虽然与普通学生同在一个校园学习生活,成教学生总觉得自己层次要低一些,觉得学校有差别对待,容易产生否定自我价值的心理倾向。首先,成教学生的年龄一般在二十到四十岁之间,这个时期正是面临工作、学习、家庭等各种压力比较集中的时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挫折更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其次,成人教育文凭“含金量”低的社会舆论容易使成教大学生产生自卑心理。还有,部分学校在教学资源的分配上,先满足普通学生再满足成教学生,这也使得成教学生在学校难以找到归属感;另外,社会用人单位对成教毕业生另眼看待,也使得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无法自信,容易产生消极情绪,甚至产生心理障碍或心理问题。

3、焦虑、恐惧时有发生。成教学生的文化基础普遍较低,现在很多学校的成人教育的教学计划,都是参考普通学生的教学计划制定和执行的,在自身文化基础低的条件下学习难度大可想而知,这也会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同时,部分成人大学生还有来自家庭的责任、社会人际关系的处理、工作的任务以及经济上的困境,多种压力使他们更容易产生心理困惑和思想迷茫,焦虑和恐惧的心理也就产生了。

二、成人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1、心理健康教育未纳入传统教育课程体系,无法在成人教育过程中完整和系统地开展。虽然有些学校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设置心理咨询室,但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而这些有限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是主要面向普通学生开展的。提高成教学生心理调适能力以及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的教育内容非常欠缺。

2、日常心理健康咨询工作开展得不够,心理学专业教师匮乏。现在的高校大多都设有心理咨询室,但很多高校还未形成一支完整的心理学专业的教师咨询队伍,再加上各高校注重成教学生的技能培养,对他们心理健康咨询的重视度不够,成教学生的心理咨询主要是借鉴普通学生的心理健康案例,由于成教学生与普通学生有很大的差异,套用普通学生的心理咨询的方法得到的效果将不会明显。

3、辅导员在成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作用不明显。成教辅导员有些来自校内各院系,有些由成教部的`老师担任,有些来自校外聘用教师,大部分高校除了对其有专业知识和学生管理能力的要求,并没有心理健康知识的要求。辅导员应当成为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现者、引导者甚至心理咨询的协助者,但大部分辅导员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如果遇到复杂的心理问题就很难预知和发现。

三、解决的办法

1、开展积极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首先,开设专门针对成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和讲座,要有针对性的讲解心理健康知识以及容易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保证课程质量,使学生掌握个人心理的基本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其次,通过心理测试等方法,训练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再次,任课教师也应有发现心理问题的警惕性和责任心,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授学科知识,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2、充分发挥心理咨询的作用,定期开展成教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学校要重视并建立起较高水平的学校心理咨询机构,配备人力资源、咨询设施、财政支持等;心理咨询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各种适应与发展问题,通过协商、交谈、启发和指导,帮助其达到自立自强、增进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通过心理咨询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通过心理健康调查,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做到心理问题早发现。同时,对心理咨询结果进一步分析诊断,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使学生得到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

3、辅导员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构建多渠道的信息交流平台。首先,辅导员要多看有关心理健康专业方面的书籍、多听一些有关心理健康的专题报告,还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优化自己的工作方法,提高心理健康辅导水平。同时,要拿出真挚的爱心去关心和爱护成教学生,深入到学生当中,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在做什么,焦虑什么,迷茫什么,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学生找到归属感,抚平他们的自卑感,激发他们的上进心,真正做到为学生排忧解难。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心理疾病,促进人格成熟及全面发展。其次,辅导员要在学生中建立信息交流网络,依靠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共同做好心理状况的掌握和追踪工作。比如建立班级qq群、微信平台、心理咨询邮箱等,利用网络隐蔽性,学生可以倾诉平时难以启齿的问题,释放心中的压抑、苦闷。辅导员也可以通过这些平台发布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同时,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将班级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中发挥特长,展现自我,树立自信,克服自卑,成为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

历史教育教学论文题目篇七

摘要:在现今的高中教学中,篮球教学占据了较为重要的位置。由于篮球运动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发生变革的,因此在篮球教学中无论是教学方式还是模式均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本文主要对高中篮球教学活动开展中互动教学方式的科学应用策略进行了分析探究,以期进一步提升高中篮球教学效率及质量。

关键词:互动教学;高中篮球;实效;学生

在篮球教学中,互动教学的应用可帮助将原有的枯燥教学模式完全打破,实现专项训练及模拟竞赛的有机结合,指导学生在实践训练中找寻竞赛感觉,充分领悟训练内涵,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在高中篮球教学中,互动教学方式的应用可实现各项训练活动的完美融合,充分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在互动篮球教学中还可帮助增强学生的集体凝聚力,相互学习同伴的优点。

一、创设和谐优良的教学情境,激发互动兴趣

1.创设视频情境,吸引学生注意

高中篮球互动教学中的互动教学其实是指将原有传统的师生角色完全转变,积极建立起一个全新的民主化的关系,对师生关系及其作用之下的融洽学生及教学媒介、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关系进行科学调整,积极激发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突出其主体性地位,促使主客体之间产生互动和共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在篮球教学中需始终注意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问题。高中生对于各篮球竞赛具有极为浓厚的兴趣,如nba、cuba、ncaa等,教师可将此作为切入点,运用各著名篮球竞赛视频为教学创设优良视频情境,充分吸引学生关注的目光。教师可以针对各部分教学内容,选取适宜的视频进行导入,在教学前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之后再进行教学主题话题的设计,促进互动教学的开展。在高中阶段,为了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需引导学生加强对篮球的了解,运用所创设的视频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第一,教师可在教学中应用nba经典赛事视频来为导入新课内容提供助力。学生在观看视频中篮球运动员的精彩灌篮、移动、三步上篮、防守后,便会对篮球训练跃跃欲试。第二,教师可应用提问的方式,促使学生加入至互动教学活动中,如:

师:同学们都喜欢篮球吗?

生:喜欢,我最喜欢的运动就是篮球。

师:那么你们对篮球这项运动的起源和发展史有所了解吗?

生:不知道,不清楚。

此时教师便可运用制作好的视频向学生介绍篮球的起源和发展史,加强学生对篮球的了解,激发其学习兴趣。在观看完视频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

师:在篮球学习中,你们想要学到什么?

生1:投篮,提高投篮命中率。

生2:进攻,想要成为拿分王。

生3:防守,避免被突破。

在此案例之中,教师将篮球竞赛视频作为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工具,之后再采用逐层引导的方式,加强与学生间的互动交流,以此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创设图片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篮球作为一项大众体育活动,人们的关注度较高,体育明星极多。在高中篮球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各体育明星的`图片,为学生创设直观情境,和学生形成互动关系。比如,在投篮的相关教学中,教师可以在网上搜索一些关注度高的投篮动作,并将其整理为一个系列,采用ppt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投篮的了解程度,教师需采用图片演示方式,向学生介绍常见的投篮方式。比如,向学生展示一张姚明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图片,并提出问题:这位篮球明星是谁?他采用的投篮方式是哪一种?采用此种互动提问方式,教师可以将所教内容一一引出。在引出这些投篮教学内容后,教师便可指导学生采用互动交流的方式,加强学生对投篮的认识度。最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何掌握正确的投篮技术?此问题的提出将课堂完全激活,学生相互之间沟通交流,并分享自己对投篮的一些心得体会。

二、丰富互动形式,增强教学实效

1.采用合作互动学习,增强生生互动

在高中篮球教学中,学生的基础不同,在训练中的优势互补对于篮球训练实力的提升极为重要。部分学生的运动基础较好,训练起步较早,无论是在其力量、体能还是技术及战术方面,均具有极强的优势。而有一部分学生学习篮球较晚,基础相对薄弱,虽然其体能及素质均有待提升,但是其篮球天赋极强,技术实力较强。为了更好地增强篮球教学效率,加强生生互动极为重要,在互动教学中,生生互动是一种很好的互动形式。为了更好地增强生生互动,采用合作学习法较为有效,比如在移动相关内容的学习中,教师可采用合作教学的方式,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移动技术及方式。在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选好组长,每组五至六人。教师指导学生说出一些常见的移动方式,并加以示范。在合作教学中,学生自主与组内成员一同互动交流,探究出篮球移动方式。有一部分学生提出具体移动方式,有一部分学生则负责示范。在呈现互动学习成果时,小组示范内容有:转身运球、绕前卡位、变向运球等。如此一来,便可帮助增强生生互动,提升教学质量。

2.加强师生互动

(1)对话引路,加强师生互动

在高中篮球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对话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比如,在持球突破的教学中,可以先组织学生练习持球突破,与其一同互动对话,加强其对此知识点的了解,为其科学利用于实践提供帮助。师:持球突破动作要领包括哪些?生:蹬跨启动,转体迅速,探肩下压,推拍放球,加速超越等。师:看来同学们对于持球突破了解很到位啊!那么你们知道为什么有时持球突破会有假动作吗?生:为了分散防守队员的注意力。在此案例中,教师将技术要点作为依据,加强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并引导其将学习到的技能应用于实践操作,增强教学实效。

(2)以生动的案例加强师生互动

在篮球教学中,案例的引入可帮助学生增强学习注意力,将例子作为切入点对学生实行训练。与此同时,还可以在案例引入时帮助教师向学生诠释说明基础训练的意义,增强学生对于速度、力量、心理等训练内容的认识度。比如在力量训练时,要求训练人员依照肌肉的收缩原理,进一步提升自身骨骼肌肉的收缩能力。另外,在篮球的意识训练中,其训练难度较大,要求队员具有极强的洞察力和灵敏的反应力,且对整体攻防意识也极为关注。针对于此,教师可在教学中选取一些精彩的nba明星球员的比赛片段,将远投命中、变换多样的攻防战术作为案例,指导学生开展讨论。在讨论活动结束时,教师便可指导学生学习明星球员的攻防技能,将其应用于实践,检验其应用效果。除此之外,教师还可鼓励学生一同搜索自己感兴趣的比赛视频,在课堂教学中与同学分享。

三、加强专项训练,积极组织各类互动活动

在高中篮球教学中经常开展专项训练,如耐力训练、弹跳训练等。各项篮球训练是紧密关联的,均需服从于竞赛配合。在互动教学中,需注意加强专项训练与各教学内容的紧密关联,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和发展空间。在高中的篮球教学中,还应积极组织开展多类互动活动,如拓展训练、国内外交流活动等,帮助激发学生的团队协作热情,激发运动潜能,促使团队心理素养得以提升。国内外交流活动的进行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先进的篮球技能,弥补自身不足,加强对篮球训练的重视程度,增强互动及教学实效。在高中篮球教学中,以往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及模式无法很好地满足教学需求,获得较好的效果。为了更好地培养优秀篮球运动人才,对篮球教学实行改革势在必行。在高中篮球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法的应用可充分突出教学所具有的情感效应,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助力,全面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进一步提升学生篮球训练水准,增强高中篮球教学实效,促进学生运动素养的良好提升。

参考文献:

[2]朱静.中职篮球教学之师生互动教学法的应用[j].才智,2012,(11):277.

[3]许德伟.互动式篮球教学对中学生篮球运动能力的影响[j].内江科技,2012,(9):185.

历史教育教学论文题目篇八

《化学课程标准》中在描述初中化学课程性质时,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从化学角度逐步认识自然和环境的关系。

从以上的论述中不难发现,化学和生活实际是密切相连的,是真实的。

学习化学知识是为解决实际问题的。

但现在的化学教学,很多教师往往将知识的传授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分离开来,单纯的为考而教,脱离了化学的本质。

因而,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要始终重视将教学过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特别是在题目设计的过程中,要尊重事实,减少虚构,逐步渗透真实化学的理念。

一、将深奥的知识生活化,使学生树立真实化学的理念

初中化学从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开始接触微粒,到第六章、第七章将微粒的知识逐步拓展到教学内容中去,使初中化学从宏观走向微观,这同时也增大了学生理解这些化学知识的难度。

但在教学中如果能把这些知识与生活常识相联系,就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学生刚涉及溶液的知识时,对物质的溶解,特别是“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扩散到水中”这一观点,在理解上由于无法具体化、形象化,加大了教与学的难度,但如果将其与生活常识相结合,就会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和形象化。

以吃药和烧汤为例,有些孩子见到大片的药丸时,由于感觉其可能很苦、难以下咽而拒绝吃药,但如果其父母将药丸放入水中,得到溶液后,这一问题就能够解决。

再如,烧汤时,要放盐、放味精,但我们喝汤时只尝其味而未及其物,通过这样的引导,就使学生容易理解溶解的实质:物质以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分子或离子)分散到水中,同时还能理解溶质可以一种,也可以是几种的结论,这样理解溶液的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就很容易了。

在学习第七章中的酸碱中和反应时,通过添加指示剂,出现颜色变化,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也是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的典型例子。

中考前的总复习阶段很多教师都清楚将第三、六、七章融会贯通,一定能取得较高的学习效率。

但如何打通呢?实际微粒就是贯穿这三章的主线。

所以,正确理解涉及微粒的相关知识,是影响深远的。

除通过生活化、具体化的手段解决微粒问题外,教学中还可采用图示法,如在理解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问题时,利用简单的图示来表达离子间的“离”与“合”,也能变抽象为具体。

以上这些实际都是为了将化学“真实化”,让学生理解化学其实就在生活中,是真实的而不是虚幻的,这样就更容易引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二、尊重实验事实,引导实验过程的.真实化

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特别是初中学校在普遍创建了苏州市现代化初中后,实验条件得到了改善,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增加。

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尊重实验事实,在实验过程中体现化学的真实化理念。

如,某同学在做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时,若将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的时间太长,结果澄清的石灰水由清变浊再变清,然后一直保持澄清。

有两位学生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法:甲生偷偷将清液倒掉,换澄清石灰水再做实验,得到了浑浊液;已生却因感到不解向老师汇报,面对这两种学生,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措施?要及时鼓励,要让学生尊重实验事实,敢于提出问题。

如果这时教师再解释日常生活中水垢的形成,学生一定会终身难忘,同时也可以引发学生再思考:要让清液再浑浊,应该怎么办?加热。

实际上,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在学生眼里,教师演示的结果都是与教科书上写的内容是一致的,并没有出现偏差,这样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不敢相信自己的情绪。

在很多的实验操作中,现象都是与反应的量、颗粒大小、先后次序等有关系的,苏州市近三年来的实验考查的考签都是全市统一的,全市这么多初三学生,他们做实验都能得到同样的结论吗?不可能!我们应该尊重实验事实。

去年的关于碱式碳酸铜性质的实验,现象就多种多样,有的同学先加酸后加水,有的同学先加水后加酸,得到的溶液颜色不同;有的同学将硫酸铜溶液注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有的同学将氢氧化钠溶液倒入硫酸铜溶液中,得到的沉淀颜色不同,这些都是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但只要是学生自己做出来的,而且没有明显的操作上的失误,老师都应该认可,都应该表扬。

再如今年的实验考查,铝片如果反复使用,现象肯定不同,因为表面的氧化膜逐渐被除掉,反应的速率必会逐渐增大,相反,铜盐溶液由于被反应,如果没有及时更换,其浓度降低,反应的现象也会不同。

这些都是正常的,要培养学生尊重实验事实,树立真实化学的理念,就是要尊重自己的实验结果,如实记录自己在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这样才更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通过不同实验小组之间的对比和讨论,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实际上,中考命题的老师并没有在这些方面刁难学生,他们不仅自己做实验,而且到学生中去和学生一起做实验,所以,实验方面的命题都是客观化、真实化的,没有虚拟或理想化的题目出现,这也给初中化学教师引领了实验教学的正确方向。

三、命题中注重真实化,引导学生答题的真实化

命题是渗透真实化学理念的重要环节。

有很多命题出现虚设或理想化的倾向,这容易误导学生。

近几年的苏州市中考题,命题者始终保持真实化的理念,涉及的现象和数据都是真实的,经得起实验检验的。

在很多的教辅资料中都有这样的题目,将12.5g石灰石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得到沉淀10g,则该石灰石样品中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多少?细致的分析一下,这样的命题与实际相符合吗?氢氧化钠钙微溶于水的,所以澄清石灰水是很稀的溶液,要得到10g沉淀,理论上计算消耗的澄清石灰水应该在5公斤以上,应该抬上一大桶的澄清石灰水才够用!况且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时,明显有气泡冒出,怎么可能完全吸收呢?这样的命题会使学生所学知识变成空中楼阁,无法应用于实际,试想一下,如果实际测量中我们的学生真的用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来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含量,这将会是多么荒唐的举动。

分析近几年的苏州市中考化学试卷,真实化学的理念早已渗透到命题中,只是我们没有细心的去研究。

前年的中考卷出现了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的问题,这已经给一线教师提了个醒:不能总是抱着陈旧的观念不放。

后来有的老师专门做实验验证了这个问题:确实能用排水法收集,因为二氧化碳溶于水的量还是很少的,而且这样收集到的二氧化碳纯度更高,这是向上排空气法无法相比的。

从上述的例证中不难看出,命题的真实性对教学双方都是有较大影响的。

作为一线的教师,在独立命题时,要始终贯彻真实性的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另外,命题的真实性还直接影响学生答题的真实性,现在有很多学生审题能力较差,这除了思维上的问题,还有习惯上的问题。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一直要求学生,不论是回答什么样的化学问题,都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能与生活中常识性的问题相违背,也不要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如,要区别铜线和铝线,方法是什么?有些同学回答测密度,有些同学回答测导电性,这些都体现学生答题远离真实化的事实。

本来用眼睛看就能区别的两种物质,有必要费这么多周折吗?而且测导电性或测密度在生活中可行吗?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加以引导,以还原化学真实的本性。

当然,在化学教学和学习中渗透真实性的理念是一个持续长久的过程,要求初中化学教师从学生接受化学启蒙开始,就逐步树立这样的理念,突出学以致用的观点,逐步提高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为营造高效的课堂而努力。

【参考文献】

历史教育教学论文题目篇九

1.我国学龄前儿童英语教育的发展误区

1.1教学目标的设置凸显功利性,有悖于“启蒙”与“激发兴趣”的教育宗旨

学龄前儿童的英语教育应以启蒙为主要手段,以培养儿童的英语学习兴趣为基本目标,通过对适合于学龄前儿童心智特征的教育手段的运用,来强化其对于英语学习的感知,进而形成较为巩固的认知表象,以便于为其未来接受系统化的英语教育创造有利的条件。然而,通过对我国学龄前儿童英语教育现状的调查可以发现,在名目繁多的学龄前儿童英语教育机构中,无不将快速提升学龄前儿童的英语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其目的在于用以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吸引广大家长的关注,进而获取更多的生源,以便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这种凸显功利性的教育目标的设置,专注于自身的经济效益与发展前途,无视学龄前儿童的心智承受能力,因而,不仅有悖于开展学龄前儿童英语教育的宗旨,而且,还会制约学龄前儿童英语学习兴趣的生成与发展。另外,通过对经历英语教育的学龄前儿童家长的访谈可以得知,这种凸显功利性教育目标的设置,会导致学龄前儿童在接受英语教育后,其实际效果与家长预期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并且,在学龄前儿童正式上学以后,往往会出现英语学习与汉语拼音学习在内容上的相互交错与混淆,由此导致了学生在面对母语知识学习时出现困顿或迷茫的现象,进而限制了学龄前英语教育的社会实用价值的体现。

1.2教学内容的选择具有重叠性,易于造成培养行为的失效与教育资源的浪费

现阶段,由于在学龄前儿童英语教育目标的设置上存在着一定的误区,使得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小学英语教学的内容存在着较为明显的重叠性,即学龄前英语教学的内容大多借鉴小学英语教学的内容体系,致使学龄前儿童在上学之后所接受的英语教育与其在学龄前时期所接受的英语教学内容大致相仿,极易诱发学生的懈怠心理与厌学情绪的产生。这种教学内容的重叠是造成我国学龄前英语教育与小学英语教育资源浪费的主要原因。另外,这种对教学内容的嫁接性择用,还会屏蔽学龄前英语教育的创新,无法构建起适合于学龄前儿童心智特征的英语教学体系,进而对学龄前英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产生较为严重的阻碍作用。这种对于学龄前英语教育教育创新发展的.阻碍,会导致我国学龄前英语教育发展的停滞不前,无疑也是一种对于英语教育资源的较为明显的浪费行为。

2.我国学龄前儿童英语教育发展误区的成因

2.1应试教育思想的误导

学龄前儿童天真浪漫,对事物充满好奇心理。因此,在学龄前儿童的英语教学中,如果能够依据学龄前儿童的天性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兴趣引导,则必将为其未来接收系统的英语知识传授与英语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学龄前儿童的英语教育应以启蒙为主,强调对学龄前儿童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但是,由于我国在教育领域内长时期地奉行应试教育,致使教育理念受到长期禁锢,对于我国学龄前儿童的英语教育也产生了贻害至深的影响。导致了学龄前儿童英语教学体系的构建,无法秉承“以激发学龄前儿童英语学习兴趣为主的启蒙式教育”的宗旨,而是在违背学龄前儿童心智发展特征的前提下,专注于提升学龄前儿童的英语能力。这种超出学龄前儿童心智承受能力的教育行为,凸显出明显的“拔苗助长”的弊端,不仅在发展取向上步入狭隘性的误区,同时,对于学龄前儿童的英语学习兴趣的提升、发展与维护,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制约性影响。

2.2望子成龙意识的驱使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学龄前儿童都生活在独生子女家庭,在拥有来自于长辈无微不至的关爱以及丰厚的物资享受的同时,更承担着振兴门楣、光宗耀祖的殷殷期望。因此,在学龄前儿童出生伊始,其家长便为其规划出“宏伟的发展蓝图”。在此望子成龙意识的驱使下,“绝不输在起跑线上”就成为广大学龄前儿童家长的信条。于是,学龄前儿童被迫放弃理应享受的童真快乐,接受各种学前教育以及技能培养。由于英语的重要作用已为社会所共识,因而,学龄前英语教育就成为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们为其子女选择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英语作为非母语的语言类型,相对于心智尚处于发展起始阶段的学龄前儿童而言,难免会有生涩、枯燥的感觉,这就需要运用行之有效的启蒙手段,对其学习兴趣进行有效的激发。而广大学龄前儿童的家长在望子成龙意识驱使下,过于强调对其子女英语能力的快速提升。而为了迎合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学龄前儿童的英语教育机构无不将发展取向制定为强化对学龄前儿童英语能力的培养,由此造成了学龄前儿童的英语教育步入发展的误区。

2.3功利主义观念的诱导

伴随着我国英语学习热潮的兴起,社会上出现了各种名目繁多的英语教育机构,其中既包括针对成年人英语知识充实与英语能力提升的业余补习机构,还包括满足出国留学需求的雅思、托普等高级培训机构,同样也包括针对学龄前儿童群体而专设的英语教育机构。但是,这些英语教育机构大多以私立形式存在,以办学盈利为主要目的。因此,为了迎合社会各种群体对于英语学习的不同需求,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学宗旨的确定上,往往凸显出较为明显的功利性。这种功利性在学龄前儿童英语教育机构中的表现尤为严重,即使是幼儿园这种专注于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学前启蒙教育的机构也将开设英语教学科目作为提高入园学费的条件。而为了获取更多的入学生源,在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的设置与择用上,无不凸显对学龄前儿童家长需求的迎合性,而忽视学龄前儿童的自身素质与兴趣取向。因而造成了学龄前儿童英语教学的社会实用价值较为低下的严重后果。

3.我国学龄前儿童英语教育发展误区的修正途径

3.1切实转变教育理念,注重对启蒙式教育在学龄前儿童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与实施学龄前儿童正处于智力发育以及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因而还无法承受较为繁重的学习任务。相对于学龄前儿童的英语教育而言,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以及儿童家长望子成龙意识的驱使,再加以教学机构的功利主义的诱导,造成了学龄前儿童英语教育理念上的偏失,并由此导致了在对教育行为方式的选择上存在着明显的“拔苗助长”的弊端。这不仅会导致学龄前儿童英语学习实际效果的低下,同时,还会对学龄前儿童的心理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针对我国学龄前儿童英语教育所存在的发展误区,积极转变教育理念,迎合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就成为修正学龄前儿童英语教育发展误区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彻底打破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针对学龄前儿童的心智特征,开展行之有效的启蒙式教育,运用点化、引导、体验以及刺激等手段,不断地吸引与唤醒学龄前儿童对于英语学习的关注。

3.2创新教学内容体系,通过对趣味性元素的融入

来提升学龄前儿童的英语学习兴趣目前,我国学龄前儿童英语教育在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上,仍以快速提高学龄前儿童英语能力为核心目标,而缺乏较为完善的凸显启蒙作用的内容体系。这就造成了学龄前儿童在心智发育尚未成熟阶段,就要接受较为生涩的非母语类语言学习,因而,会对其学习兴趣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诱发心理压力的产生。学龄前儿童天真活泼,对于蕴含趣味性的事物往往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因此,为了实现对学龄前儿童的英语启蒙教育,应注重对教学内容体系的创新,针对学龄前儿童的天性特征,在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应强化对趣味性元素的融入,用以吸引学龄前儿童的关注,进而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对凸显趣味性特征的英语教学的体验,实现对学习兴趣的有效激发与维护。

历史教育教学论文题目篇十

一、在音乐赏析中进行审美教育渗透

众所周知,良好的气息调节能力是优秀唱功的必备要素之一。在唱歌的过程中自如的调节气息是成功的歌唱家必须具备的素质,然而合理的调节气息并不容易。要想真正的学好声乐,就需要通过跑步等方式增加自己的肺活量。但是发声练习的过程冗长枯燥,需要持之以恒,这样才能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在选择练习歌曲时,不要故意挑选那些高难度的曲子,从简单的歌曲出发,多多训练。在每次演唱一首新的歌曲之前,必须对这首歌曲进行深入的了解,包括其年代背景、创作动机和整体结构等,然后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曲子进行适当的调整,这就非常考验演唱者的审美能力。教师可以在声乐教学中引用一些有价值的、深受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以这些流行音乐为审美教学案例,对学生的审美学习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音乐审美观的培养并不仅仅局限于形式和艺术方面,它还包括了自然、社会方面。这几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艺术美依附于现实形式而存在,形式美通过艺术来展现。此外,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个人审美观的形式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优秀的道德修养和良好的行为作风有利于正确审美观的养成。所以要把对学生的审美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融合在一起,帮助学生形成美好高尚的情操。

二、在声乐表演中升华审美教育

音乐本身是抽象并且很难准确捕捉的,大多数通过表演的方式传达给观众。在表演过程中,声音的表现能力很重要,然而乐器的配合也是重中之重。合适的.乐器伴奏衬托歌唱者的声音,也能将整个表演推上高潮。所以乐器教学也是声乐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爱好和特长,引导他们掌握乐器表演技巧,让学生学会如何增强自己表演的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另外,提高表演者自身的艺术修养也是培养音乐审美的一种重要方式。所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向学生灌输内外兼修的思想,给他们在艺术修养的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使学生的一举一动都透露出艺术之美。此外漂亮的服饰搭配也是一场音乐表演成功的前提,所以审美教育时一定要注重对学生服饰搭配方面知识的传授。好的声乐表演不仅要从听觉上征服观众,更要从视觉上给观众带来没得感受,这同时也是对艺术本身的尊重,也使歌剧更加深入人心。例如歌剧《图兰朵》,正因为表演者用各种艺术形式完美的演绎了这个故事,才为观众呈现了一部视听盛宴。

三、结语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只拘泥于教科书和老师传授的知识,自己要主动的翻阅过去的优秀作品,丰富自身的内涵,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老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不仅仅从表面上掌握单个乐器表演技巧和声乐知识,而是要学会如何在这过程中发现美欣赏美到最后理解美。审美教育对学生今后的声乐学习至关重要,教师应该思考如何在声乐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我们必须将声乐和审美二者有效结合,让学生无形之中学会欣赏声乐之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最终成为美的创造者和传播者。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