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教学设计及反思(通用9篇)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及反思(通用9篇)

ID:4517371

时间:2023-10-10 23:25:07

上传者:薇儿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及反思(通用9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一

《草船借箭》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故事节选自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课文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十万只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干超群。教授本课时本人以新课改为指导,做到了以下几点:

1、教学中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为此,我首先让学生掌握好生字词,然后再深入理解课文蕴涵的情感。

2、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师,要做打桩机:

在本课教学时,我重点选取了让学生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来展开教学,以点带面,进而加深了对全文资料的理解和把握。

3、教学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

教学时,主要经过学生自我的朗读、默读、分主角读、分组讨论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整个教学中,主要以学生参与为主。

但教学中也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主要体此刻以下几个方面:

1、指导学生读书不够。更多的时间是在回答问题,缺乏充分的感情朗读,以读悟情。

2、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形式单一且太少。新课改要求要以形式多样的评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进取性,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

3、课堂教学中某些教学环节的衔接与过渡不够好,有时显得牵强、突然。今后要在每个教学细节上仔细推敲。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二

1.准确把握课堂目标。直接切入中心,找原因——“草船借箭”的原因。

周瑜妒忌诸葛亮,让他十天造十万支箭。诸葛亮从容向周瑜立下了军令状,答应三天造好十万支箭,引出“造”箭结果: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叹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 在读中通过重点词语切入全文的教学重点。

我通过“神机妙算”一词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学习的方法,一步步深入了解诸葛亮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特点,让学生感知了草船“借”箭的过程,令学生清晰地认识了人物特点,使学生领会了“神机妙算”在文中的深刻含义,并感受到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准确、精练地用词。

在课堂上,我尽量鼓励学生大胆设想,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以学生的阅读分析为主,师生相互影响,相互交流;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也激发学生亲近古典名著的兴趣。

自主合作探究见真知。

课堂中我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研读第2自然段的人物对话,体会人物内心,感知人物形象:在学生汇报通过三天之后的漫天大雾,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时,我让学生探究,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说说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那么,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从而进一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与鲁肃的老实忠厚,体会周瑜的妒才阴险与诸葛亮的机智、胸有成竹。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的时候,议论纷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通过细细品读体味,一个活生生的摇着鹅毛扇谈笑风生的,知天时,懂地利,识人心的大智大勇的诸葛亮形象跃然纸上。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主问题“从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抛给学生后,让学生去找,小组合作去琢磨,然后带着他们体会,教给他们联系上下文学习的方法,真的不用怕学生读不出、找不到,课堂上学生的滔滔不绝让我们见识到了学生们知识面之广、思维能力之强。

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还有不足的地方。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让学生活动不够到位,担心教学内容没法按时完成,因此,有些体现学生主动性的动手、动口的活动还不够到位。个别学生的口头表达声音过小,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三

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均选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教学中,我感觉自己对名著的了解实在太肤浅了,这让我的教学显得底气不足。看来,广泛地阅读(不仅仅仅是读教材、读教参,还要读名著、读儿童文学作品,读孩子们感兴趣的一切读物),紧跟时代地阅读(随着时代的发展,教材的变动,学生阅读面的开阔)是当好一名了“语文”老师的必修课,自修课,再修课。真是“活到老”须“学到老”啊!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四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首先,多谢语文科组的团体智慧的帮忙,尤其是简校长和副校长的高屋建瓴的评课,让我在实践活力课堂、正式公开课的时候,有的放矢,开放课堂,培养了爱说话、争着说话的孩子。

反思如下:

a、采取关键词教学法。抓装果然”“必须”“呐喊”,这样,教学必须更加游刃有余。这位教师,真是火眼金睛,一眼就把评课的关键词抓到手。果然是才子领导。

b、教学语言要更加的老练,不断锤炼自我的语言。这次公开课,也算是第二次试教,我把校长的导入语活用进去,果然课堂的剑拔弩张的气氛,立刻就出来。尤其是“我们明白《三国演义》里面有著名的三十六计,今日,我们一齐来学习这三十六计里面的其中一计。这一计,叫做什么?”课堂的氛围,证明了校长的导入的指引是成功的,也说明我们试教者要适时引入绘声绘色的导入语。

c、“学生的说话,十分精彩,十分聪明,也十分机智。可惜,老是忘了让学生自我学会收网。”这是师父张主任的评课。我觉得很有道理。先前,我不是不想收网,也不是不明白收网的好处。只是,不懂得如何收网。那里,张主任的评课,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指引。十分感激!

d、“课堂有了很大的紧张,导入液十分精彩,十分流畅。以前课堂的阻阻滞滞,此刻基本无影无踪了。这是大体的评价。至于小的方面,就瑕不掩瑜了。”这是之前的一位四年级的搭档教师的评课。因为之前合作过,所以,对我的教学的语言和思维,尤其是课堂比较熟悉,评课也就相对自然很多。多谢!

e、“课堂很简便,很幽默。学生在简便的课堂中,完成了学习的任务,同时,学生的学习生命也充满着活力1这位教师,也是喜欢采用古文字教学的教师,十分好学。学习生命,的确很重要。如果是沉闷而死寂的课堂,有如一潭死水,那么,这样的课堂,就算是有效的,也是摧残人性的,也是负面大于正面的教育影响。这,也是当今教育大师叶澜先生的《教育概论》所抨击的教育现象。简而言之,生命大于学习。综上所述,某以为,活力课堂之质疑,非同小可。质疑之后,如何回到“质疑”的出发点,又是非同小可。

最终,引用屈原先生的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最终,再次感激大家。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五

《草船借箭》是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故事内容很简单,浅显易懂,而且有不少学生在之前都多少了解这个故事.但是作为教材出现,就要求通过读文、学文去感受人物的形象。尤其是对于诸葛亮这个人物,要求通过某些重点词句来体会他的神机妙算,而这整篇文也是围绕”神机妙算”来展开的。在上这节课之前,我设计了大概的思路,后经过全体语文老师的指导、帮助,以及借鉴李雪松老师的一些教学方法,顺利地完成了两个课时的教学。回想起来,有闪光点,也有遗憾的地方。

1、层次清楚,条理清晰,目标明确。第一节课导入、检测预习、整体感知课文、解决“为什么借”这个问题;第二课时学习“怎样借”以及“借的结果”,体会并总结主要人物的形象,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质疑课题。学生们自己围绕题目提问,说说自己想在这篇课文中了解哪些问题,就以解决这些问题为目标学文。一个题目往往是一篇文章内容的浓缩,我经常引导学生抓题目中的关键字。《草船借箭》很明显就是一个“借”字,抓到这个字后,学生们就很容易提出”为什么借”、“怎样借”……一系列的问题,而带着问题学文,目的性更强,学生学起来更有兴趣。

3、实物岩石。在感知“雾大”时,我悄悄地在黑板上写个字,然后用白色粉笔涂抹,这样学生就一下明白“雾大”的好处---模糊视线。以及诸葛亮为什么要先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后来又要调过来,我在黑板上画出长江的流向,用小船实物演示,孩子们一下就知道是为了要顺风顺水。

老师的讲多过于学生的读,多过于让学生自己去领悟。这也是我经常会犯的一个错误。有时感到上课很累,主要是因为大部分时间都是我在讲,而学生就一直在被动地听,其实我是怕学生理解不了,想让他们听得更明白些,这是我教学上的一个误区。其实错了,就像这两节课,学生基本没有朗读过全文,一共也就有三次左右的默读。而剩下的时间就成了我的舞台,表面看起来上得很好,但这两节课下来,学生除了对课文了解了,还得了什么收获呢?答案是没有,我忽视了培养学生自学、归纳的能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很多问题其实不用我讲,就通过学生自己读文,就能够找到答案,这样找到的答案他们印象会更深刻。这个问题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并改正的。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六

在上完这课后,我对我的教学进行了反思,我发现有一些在教学中闪光的地方,但更多的是教学中的不足。

在这方面我做得较好,在本课的教学中,先从课文的结果入手,让学生思考草船借箭的结果怎么样?学生得出结论:诸葛亮神机妙算,获得草船借箭的成功。抓住关键词神机妙算,从诸葛亮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这三个方面来理解神机妙算。在教学中注意通过对关键词的理解,来理解课文,诸葛亮笑着对鲁肃说的这句话,抓住关键词笑,提问:笑的时候心情怎样?你觉得是什么样子的笑?让学生用不同的笑来读这句话。在教学中注意育人教育,教师不但是教会学生知识,还应该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周瑜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学生做了两方面的比较后,提出疑问:做人应该做哪种人?这时候就做到了育人的工作,诸葛亮心胸宽阔、顾全大局、神机妙算我们应该做像诸葛亮那样的人,周瑜心胸狭窄、妒忌心重,我们不应该做周瑜那样的人。

在上第二课时前,我怕孩子们不能对船头船尾的朝向这一知识难点进行突破。在课前我就给学生讲了一下,结果导致了他们对课文不感兴趣了,但孩子们并没有真正的理解课文,只是对课文面上的理解。就因为这样孩子们对本课本来充满的浓厚的兴趣,但因为没了教学的难点孩子们在上课的时候似乎兴趣就不那么浓厚了。

不够好。特别是深入的理解课文这方面作得不好,怎样抓住一个关键点来来把文章学得更深一些,怎样读?怎样提问?使孩子们更有兴趣,我觉得自己还很困惑,比如:当讲到船头船尾的朝向等问题时,成绩好的孩子一下子就回答出来了,我这时候就急了,不知道怎么办,我知道有一些孩子并没有理解,我就把自己画的船头船尾朝向那幅图拿来展示,自己进行讲解,我觉得这些都是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得不够妥当的地方。

我的板书在设计上本来是不错的,但是在书写过程中,我自己没有排好版,字写得有点大,布局不太合理,主板书和次板书挨在了一起。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七

《草船借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诸葛亮,是文中着力赞美的人物,周瑜称其“神机妙算”。引导学生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发展过程,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这堂课,我在课型设计上进行大胆的创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引导学生通过读书与合作学习,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学生在读读、说说、议议、写写中不知不觉理解了课文,并拓展延伸到整部小说。整个教学设计贯穿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课程理念。了解诸葛亮同周瑜斗智,巧妙地取得胜利并不是教学的重点。学习这课的主要目的是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让学生弄懂周瑜要诸葛亮造箭的真正用意是什么,而诸葛亮之所以乐意接受这一任务的原因又是什么,诸葛亮借箭为什么能成功,周瑜又为什么自叹不如,从而把事情的前因后果真正搞清楚。我通过实例操作,得到以下启示:

1、要构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互动关系。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探究,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例如:我让学生在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雾中借箭”这部分内容,让学生找一找从哪些句子中读懂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让学生在合作互动中学习语文。在本节课中,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合作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诸葛亮怎么能够做到让船顺风顺水如期借到箭的。学生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智慧火花不断闪现,潜能得以充分发展。

3、让学生在探究发现中学习语文。语文课并不是枯燥乏味的,它具有审美性和情趣性,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会得到许多有益的东西,教师要善于运用艺术的方式让学生体尝探求之味,享受语文的发现之乐,那才是语文教学的真谛所在。

4、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使课堂教学的效果达到最优化。信息时代赋予我们全新的视角,给了我们新的思想、新的方法,我们应该充分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优化小学课堂教学。本节课中音乐和电教手段的应用完全为整个课堂教学服务,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破了重难点,同时也启发学生去探索文学的海洋,开阔孩子们的眼界。

通过这一堂课的设计及实施,我深深地领悟到:在课堂上,教师应恰当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乐学氛围,优化教学情境,并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给学生足够自主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透彻,这样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八

《草船借箭》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第二单元是名著单元,《草船借箭》又是本单元的开篇。所以在教学时,我格外忐忑。生怕因为自己的教学问题影响孩子们阅读名著的兴趣。在实际教学中,虽然能感受到孩子们的兴趣,但是课堂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我特别不满意。

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在第一课时,我从单元导读入手。一了解单元主题,二了解单元语文要素。接着引出了我国古典四大名著。虽然同学们都能说出四大名著的名称,但是对于作者却模棱两可。所以,我在黑板上写下了四大名著名称及其作者,要求同学门写在单元导读页,并默读识记。这是本单元必须要熟记的基本知识。

接着,我介绍了“草船借箭”的背景。看到同学们目光,特别是董佳俊跃跃欲试的举动,我知道他对历史故事很感兴趣。这让我无比高兴。当时,我真应该让他来给大家介绍背景的。

听到问题,已经预习过课文的同学纷纷回答:诸葛亮草船借箭。董佳俊又要展示自己了,因为《三国演义》他看过。我及时制止了他的回答,因为我要给其他同学留下读课文,总结答案的时间。

所以我要求同学们自读课文,首先自学生字词,再思考提出的问题。时间15分钟。大约15分钟后,我们进行了开火车式的词语认读以及齐读。因为班里基础不太好,所以,即使如此会浪费一些时间,但是,我还是采用了开火车式读词语法。

在生字环节,我请同学们来说一说容易写错的字,给其他同学提醒易错点。因为时间关系,我只是简单地让同学们用手在桌子上快速地写一写。可能不到1分钟,我就喊停了。所以,这一环节就没有起到作用。在课后,我发现,同学们生字写得很不好,错误比较多。所以有效教学还是应该让同学们跟着说笔顺并书空,或者在本子上面写一写。

因为课文比较长,接着我播放了课文录音,要求同学们听录音,看课文,回答课前提出的问题,也就是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在听课文录音过程中,我发现有几个同学总要抬头看白板上的录音画面。我在想,课文是不是还应该由学生来读,这样更有助于集中注意力,更有助于思考。

录音听完,我先让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在班内交流。这时,问题出现了,回答问题的'只局限于特别感兴趣,比较活跃的三名同学。所以,我提问的范围也比较狭窄。在复述故事环节,依然如此。

课后,我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课堂上应该多鼓励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给不太自信的同学多一些鼓励的目光,多一些激励的语言。

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主要分析人物特点。我以复习回顾导入新课,回顾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这时我才发现同学们上节课掌握地也不好,提问的几个同学虽然能说出来,但是不是很流利,也就是不熟练。上节课,我以为几名同学说过之后,对于这种故事性的课文来说,很好再次说出起因、经过、结果。所以也没有让同学们做笔记。这节课我又在黑板上写下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要求同学们写在书上。

备课时看了“名师课堂”,所以,我也想让同学们自主找出具体的语句来体会人物特点。“诸葛亮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草船借箭为什么会成功呢?我们一起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当时,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我出示了这句话。“这天气是恰巧碰到的吗?”我问道。“不是。”同学们纷纷回答。“对,并不是恰巧碰到的,而是诸葛亮早就预测到的。我们怎么知道他早有预测呢?”我看向同学们。大家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我告诉同学们通过“第一天,不见他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有动静,直到第三天……”我们就知道诸葛亮早就预测到三天以后必有大雾。“当时又没有天气预报,他又不是神仙,他是怎么知道的呢?”我看向同学们。同学们又看向我,只有董佳俊吆喝道:“诸葛亮会观天象。”“董佳俊知道的真多,这就是读书的妙处。诸葛亮知晓天文,会观星象,所以他会预测天气。”我在黑板上写下“知天文”。

我想以此开头,给学生提供一个范例,然后让同学们自主思考,从文中来找一找描写诸葛亮的语句,以及体现诸葛亮特点的语句,总结诸葛亮的人物特点。这有难度,所以我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进行。在巡视过程中,我发现,我提的问题还是比较空,学生无从下手。

此刻,我换了一个问题,文末周瑜自叹不如,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文中哪里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呢?同学们似乎还是一头雾水。这时的我尴尬了。索性还是我一个一个提出问题吧。所以,这节课,几乎都是在我提问题,我讲解,同学们做笔记中进行的。

我对这样的课堂模式特别不满意。课后想想,一是学生没有相关知识储备,课前也没有资料补充,所以同学们对人物并不了解。二是自己备课不到位,缺乏教育机智。三是教学支架设置不当,问题过于宽泛,不够细化。

再次梳理教学思路,一可以按照起因、经过、结果三部分,按部学习。二从“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来分析,诸葛亮足智多谋、胆识过人、神机妙算、安排巧妙、识人心。再从具体语句中,感受其胸有成竹、泰然自若、谈笑风生的气度。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九

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师生交往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交流,从而增强师生情感交融,促进学生学习本事提高的过程。所以,课堂教学中,仅有良好的民主伙伴关系,才能进一步创设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如当学生提出第一个疑问“借”用得不对时,我就进行纠正,他也许会有苦恼,也许会有被批评的不悦,而我并没有这样做,这就还给了学生学习的充分自由,使他们充分享受到参与的乐趣,享受到发表不一样意见的乐趣,使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促进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大多数学生是“疑而不问”,那些不善于质疑的人,一般学习态度懒散、知识面狭窄,而乐于发问的人却思维活跃,解决问题本事比较强。质疑就是刺激学生进取思维的诱因,也是促其发奋学习的动力。有了质疑,学生就会产生求知欲,变被动理解为主动追求。“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学生由疑而问,也是一个主动学习、进取思维的过程。所以我们要保护学生质疑的进取性,哪怕是一些幼稚、肤浅的问题。

“疑”是创新学习课堂的主轴承,思维是创新学习的核心,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发展学生智力与本事的突破口,而创造性是良好思维品质的重要方面,在过去的教学中我往往只注重教育学生确信书上写的、教师讲的,如果有学生提出异议,就很生气,即使学生的意见是对的,也要顶回,其实这样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思维进取性。在上《草船借箭》一文时,如果我直接批评了那位学生:“明明是草船借箭,有什么不对?”那样,学生就不会发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经过这个“借”字表达得淋漓尽致,当然更不会体验到学习的欢乐。如果我先告诉那个学生:“曹操就是生性多疑,是比不上诸葛亮的。”相信这个学生会很受打击,以后可能只会遵循所谓的“正确与否”,从此扼杀了儿童创造的天性。从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深深地领悟到,仅有那种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空间的教学,仅有那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的教学,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