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语文拉萨古城教案 拉萨古城说课稿(优质6篇)

最新小学语文拉萨古城教案 拉萨古城说课稿(优质6篇)

ID:4534845

时间:2023-10-12 09:52:24

上传者:BW笔侠 最新小学语文拉萨古城教案 拉萨古城说课稿(优质6篇)

教案的编写还需要考虑学校和社会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以下是一些四年级教案的案例,供大家参考学习。

小学语文拉萨古城教案篇一

《拉萨古城》教学设计之一

作者:朱静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课文的观察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拉萨古城的特点。

3、朗读课文。

4、利用网络,让学生了解更多拉萨古城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先请大家听一首歌曲。(播放歌曲《回到拉萨》)听听歌里歌我们介绍了一个什么地方?

知道拉萨吗?说到拉萨这个地方,你会想到什么?(板书“拉萨”)

今天,我们就和作者一起到拉萨――这个神秘的地方去看一看!

二、阅读课文,了解大意

大家知道作者认为拉萨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吗?(古城)

藏族民居(平顶、白色、黑框门窗、短皱帘、五彩经幡)

大昭寺(耀眼的金顶,鎏金的宝幢、展翅的香香鸟、安详的法轮双鹿、龇牙咧嘴的鳄鱼头)

八廓街(商店星罗棋布,佛教与尘世、宁静与喧哗、虚无与真实的统一)

三、课外拓展

除了以上文章中介绍的拉萨,你还想知道拉萨的哪些情况?(传说、风俗、节日等等)

四、全班交流

五、以后大家有机会上拉萨去参观吧!

《拉萨古城》教学设计之一由本站会员分享,,请注明出处!

小学语文拉萨古城教案篇二

课题:拉萨古城

课型:自读课文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让学生了解古城拉萨的建筑风貌与风土人情。

3.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拉萨的经幡,大昭寺和八廊街的风格和特色,体会作者的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生对大昭寺各特色部分(“经幡”、“胜利宝幢”、“香香鸟”、“鳄鱼头”、“边贝墙”、“法轮双鹿”等佛教民俗什物)的理解。

教学材料准备:图片收集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播放歌曲《坐上火车去拉萨》以及拉萨特色建筑和风土人情(如拉萨古城,拉萨河,铁路桥,布达拉宫等)的系列图片。

(设计意图:欢快的歌曲和漂亮的图片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对拉萨古城的向往,而图片的展示有利于促进学生对课文介绍的理解,加深感性认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二.背景知识介绍,导入课文

通过课外资料《拉萨知多少》介绍拉萨的历史成长过程及建筑文化特色,展示中国地图,特别标注出拉萨地区的地理位置。

老师提问:刚才很多同学都表达了自己对拉萨古城的赞美和向往,那大家知道它为什么叫“拉萨”,它在我国的那个位置吗?(ppt上显示资料卡及地图)

师:你们想知道更多拉萨的知识吗?

生:想

师:好,那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到拉萨领略一下那里的风土人情。

(板书:5.拉萨古城)

(设计意图:通过课外资料的介绍,增加学生对拉萨位置及文化背景的了解,可以加深学生的文化底蕴,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新课学习做更充足的准备。)

三:课文讲解:

1.要求学生默读全文,思考怎样给文章分段并用双竖线在文中标记,说出理由及归纳段意。遇到不能理解的词语要做好标志。

老师提问:通读全文后,你对文章分段有什么建议?你的依据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默读课文并归纳段意,可以让学生思路更加清晰,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2.分析文章第一部分(1――2)

通过图片介绍经幡的寓意和三种形式,通过对比喻句(正月里我们登楼远望,但见鲜艳的五彩经幡四处飘扬,整座拉萨古城,像一支正要启航的漂亮而庞大的舰队,布达拉宫则是无与伦比的旗舰。)的分析介绍经幡的作用。

老师引导:一.这部分说到经幡,那同学们见过经幡吗经幡在拉萨人民代表着什么呢?

二.大家认真看课文,从中找出一个比喻句。并说说这样的比喻有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图文结合的介绍,增加学生对经幡的感性认识,而对比喻句的分析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

3.分析课文第二部分(3)

通过超链接的设计把文字叙述和图片链接起来介绍大昭寺的特色(“经幡”、“胜利宝幢”、“香香鸟”、“鳄鱼头”、“边贝墙”、“法轮双鹿”),通过成语分析概括大昭寺的特点。

老师引导:一.文中讲到了大昭寺的那些特色?你想看看是什么样的吗?

二:划出文中出现的成语,说说这些词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对“经幡”、“胜利宝幢”、“香香鸟”、“鳄鱼头”、“边贝墙”、“法轮双鹿”等佛教民俗什物加以解析并配上图片介绍,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加深认识,而对成语的分析则有利于引导学生归纳大昭寺的特点。)

4.分析文章第三部分(4)

通过对文段的分析总结出八廊街的特点,再结合图片让学生感受八廊街的氛围。

二.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出八廊街的特点吗?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让学生掌握八廊街的特点,加深认识。)

四.归纳总结:

1.思考讨论:通过学习,你觉得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从文章的分析转到对作者意图的揣摩,让学生的思维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而讨论的形式则有利于加强学生的交流.)

2.文章描述了拉萨的哪些特点?你对哪点最感兴趣?你还知道西藏的哪些风土人情?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特点再次巩固学生的认识,而对最感兴趣部分的发言则能给学生充分发挥的自由。)

3.我的地盘听我的:介绍我的家乡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思路,唤醒学生课堂主体意识,把所学知识用于实践。)

五.板书设计:

5.拉萨古城

藏族居民经幡独特,鲜明

拉萨大昭寺宏伟,典雅,气势热爱之情

八廊街商店.摊位多热闹

[《拉萨古城》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拉萨古城教案篇三

《拉萨古城》是五年级下册第一组课文延伸开来的选读文章。第一单元主要向我们展示了中国西部地区的美丽风光,感受着西部的异域风情。老舍笔下的《草原》让我们欣赏到了草原的辽阔美丽,同时也感受着汉族人民和蒙古族人民的深深情谊。《丝绸之路》则从历史的角度向我们展示着这条千年文明之路,感受到了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白杨》则利用借物喻人的写法,赞美了祖国新疆工作者扎根新疆,建设新疆的美好愿景。《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同样是在赞美西部工作者投身西部,开发西部,为促进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忘我工作。这个单元以西部风情为切入点,编者试图延伸开来,让我们感受着西部的文化。

《拉萨古城》作为第一单元的延续,它同样向我们展示着拉萨的神秘。作者围绕拉萨的藏族民居、经幡、大昭寺、八廓街四个方面,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神秘、神圣、幸福之地拉萨。文章语言优美,比喻、排比的巧妙运用,将神秘的拉萨真真实实地展露在我们面前,语言简朴却不失神秘,拉近了学生和拉萨的距离。这么美的语言,值得我们细细地品读,我想,这正是编者安排这篇文章的重要原因。

二.教学目标

这是一篇选读课文,针对文本的特点,我针对城关区五年级学生制定了以下这个教学目标:

1.会读:经幡、鹤立鸡群等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拉萨的神秘、神圣与幸福。

3.学会抓住事物特点,掌握文章布局、内容安排上的方法。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感受拉萨的神秘、神圣与幸福,教学难点是学会抓住事物的特点,掌握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对于这样一篇选读课文,我试着让学生自主阅读、通过小组间合作学习、生生间合作探究,来感受拉萨古城的风土人情,掌握描写的方法。因此我设计的教学流程,来突破重难点,最终达到学有所获,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课前交流,图片激趣

1.交流课前搜索到的关于拉萨的相关资料。

(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自主搜索知识的能力,课上一赛一赛的形式交流课前准备,给同学们一个展示的机会,也让大家对拉萨有所了解,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

2.图片出示,教师补充

图片出示布达拉宫以及拉萨相关的一些风土人情的图片,于此同时配上一张地图,平湖的位置和拉萨的位置,让学生对拉萨的地理位置有所了解。

(拉萨对于学生而言是神秘的,图片展示拉萨美丽的风光,让学生对文本产生浓浓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把握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围绕一个核心问题:文章主要写了哪些方面。

2.交流预习情况

字词教学:短皱布、经幡、鹤立鸡群等词语,这些难认读的词语在字词教学环节通过指名读、学生正音、教师正音、齐读来完成。而短皱帘、鎏金、胜利宝幢等词语则随文学习。

3.生生间解疑

(这个文本比较特殊,拉萨许多文化文明都不甚了解,因此,课前预习让学生对于不了解的知识点有所掌握,也为顺利开展课堂教学奠定基础。教师相机出示短皱帘、经幡等图片)

4.交流核心问题:课文写了拉萨古城的哪些方面。

藏族民居、经幡、大昭寺、八廓街四个方面。

三.品读课文,感受拉萨的魅力

在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后,我提出本课的一个核心问题:你从哪里感受到了拉萨的魅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品词析句,感受拉萨的魅力。

1.自由朗读,找出关键句,圈出关键词,并写下感悟。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高段学生应该要学会自主阅读,并留下思考过的痕迹,做到眼到、心到、笔到)

2.小组探究,交流感悟

刚刚自主阅读后留下了思考的痕迹,那么接下来小组交流探究。这里我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小组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个方面交流,也可以四个面都交流到。这里我给学生5分钟左右的时间,给他们充足的时间,让交流更有成效,学生也可以及时补充知识点,同时也可以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发现新的点。

3.小组交流

交流是以小组为单位,成员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及时补充。老师相机提出问题。(对于选读课文,老师要做到让学生自主探究。这也是新课标指出的,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围绕学为中心的生本观。)

(1)学生说到藏族民族,则让学生读一读作者对民居的描写,试着想象一下画面,说说看民居可能还有哪些独特的风格。

(2)说到经幡时,我们抓住文章的比喻句:像一支正要起航的漂亮而庞大的舰队,布达拉宫则是无与伦比的旗舰。抓住本体和喻体,感受作者在修辞手法上的生动形象,体会藏族人民的的美好愿景。

学习经幡时,我选择让学生勾连我们这边的祈愿形式,让拉萨古城的神秘更深入人心。

(3)大昭寺的部分,相机出示大昭寺的图片,感受佛教殿堂的神秘与神圣,壮观与圣洁。这些都是为了体会拉萨的魅力服务的。

我将本课的重点知识放在了第四自然段八廓街的'学习上。我将通过对比学习的方式来学习第四段。第四段和前面三个自然段在表达上有所不同。请同学们对比着阅读,找到不同点。

a.自由朗读,发现语言的秘密

b.品词析句,交流感悟

环绕着大昭寺的八廓街,像合拢的双臂捧托着大昭寺。这个比喻句,写出了八廓街与大昭寺的关系。

c抓住关键句,体会作者在布局上的特点

我们藏民大多数虔诚的信徒,同时也是热爱生活的人。这句话在整个自然段中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找到这个句子,顺势引出西藏人民热爱生活的表现。

d发现对比。

作者在写法上的另一奇妙点,那就是对比的写,将街上的热闹与大昭寺里的庄严肃穆对比着写。人们的诵经声和讨价还价的嘈杂声混在一起……这些对比着写,一边是这样,另一边又是那样的,两者截然不同却又搭配的恰到好处,向我们展示着这座城市的宁静与喧哗,虚无与真实,佛教与尘世。

(在重点部分的学生上,我放手让学生自己的探究,发现语言的秘密,做到从教内容向叫语文转变。言意兼得,同时也让学生学会在描写景事物上的不同方法。)

四.默读课文,建构全文。

1.默读全文,发现作者在内容编排上的特点。

2.交流

发现在这篇文章上,作者先写走进拉萨古城,引入眼帘的是藏族民居,再是经幡,接着是大昭寺,最后才是八廓街,他是按照游记的形式,依照地点转换顺序来写。

另一个文字的秘密学生不易发现,这也是本文的一个教学难点。然,我们可以搭建一个梯子,出示句子:这一切使圣地拉萨……神秘之地,神圣之地,幸福之地。发现作者内容编排先后顺序,正是他表达情感的需要。拉萨人感到幸福,正是因为那里的人们有着信仰,代表着人民的心愿。

五.小练笔

发现了这片文章在内容布局上的秘密,作者抓住比喻、对比的修辞手法,写出拉萨的魅力之处。请同学们也根据自己熟悉的一个事物,抓住其特点,有顺序地写一写。

交流并修改练笔

五.教学理念

给学生一个点:拉萨的魅力,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将主动权归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学上我有详有略,内容的学习略学,而文章的布局、写法上重点学习,实现从教内容到教学法、写法上。最后,小练笔,实现教学的迁移。

六.板书设计

拉萨古城魅力之都

藏族民居

经幡比喻句

大昭寺

八廓街过渡句、对比

小学语文拉萨古城教案篇四

从“学为主”做为出发点设计教学流程,组织教学。致力体现以下两点:

一、以学情为其点的学习内容的提炼。

《拉萨古城》是一篇人文性极强的文章。作者抓住“生活与宗教”截取了拉萨富有代表性的民居、大昭寺、八廓街来体现拉萨“生活与宗教”相依相伴的地方特色。文本解读时,我发现:作者在写作顺序与写作内容上与我们常规做法有许多出入。再进一步了解教材,我们发现,本课内容与其说在介绍一个地方,不如说在介绍一种文化。作者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最终目的是为了体现拉萨做为神佛之地的地方特色。这些对学生来说是未知、难点知的。在这节课上,我让学生通过几个语文活动与师生之间的话题把握,立足学生的“已知、能知”将未知、难知变成可知、善知。这样的学习内容的提炼,我个人觉得充分体现了这为主所提倡的学生为主,学习为主。

二、符合心理逻辑的层次推进的学习活动设计。

根据学情与文本特点,我将本课语文教学的目标设定为:

1、通读课文,借助关键句子清楚作者的写作顺序,描绘地理方位图,质疑展学。

2、对比读“藏族民居”与“大昭寺”,发现其写法上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体会拉萨“生活与宗教”相依相存的地方特色,感受藏民们对信仰的虔诚。

3、在释疑的过程中体会作者写作顺序上的奥秘。

从目标中可见,活动从学生的质疑出发,符合高年级学生“冒险、探索”心理特点,以“释疑”为支架。在活动中,让孩子们经过对比、发现、联结等阅读策略,培养提取信息、推断解释、评价鉴赏的能力。力求学生主动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学习。

小学语文拉萨古城教案篇五

1、播放课件,依次展示各大城市风景图片,定格拉萨布达拉宫

2、大屏幕出示西藏及拉萨地图

二、学习课文,品读感悟

1、大屏幕放映“拉萨风情”

2、问题一:

谈话导入,引出新课

语言简介拉萨在西藏的重要地位

配音乐及画面范读课文,创设情境

说熟悉的地名,进入新课学习

初步了解拉萨有关知识

看图像听教师范读,视听结合,整体感知。

你们用心感受到了什么

3、学生自读课文

4、检查自读情况

5、评价,给予适当鼓励

6、问题二:

课文主要介绍了哪几处景点: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7、自由选择感兴趣的一处景点读,用一、两个词概括它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8、哪个词最具有概括性?

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直观感受

引导学生读书,提出要求读正确,读流利,扫清阅读障碍

引导学生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提醒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语言激励

理清文章条理,

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文中内容谈谈景点的特点。

大胆交流感受

怀着对拉萨的美好感受自读课文

四人连读课文,

其他学生认真听。

掌声送给读得好的同学

回答问题

将所要表达的词留在黑板上,说说哪个词最具概括性,说明理由。

9、细细品读你感兴趣的部分,读出你的体会

10、读到自己满意了,自由选择朗读对象

三、能力训练,拓展延伸。

当小摄影师,拍摄拉萨最令你难忘的一幅画面。

四、语言表达,情感升华。

填空练习:

拉萨,你是。你有,有,更有。面对你,我。

五、总结全文。

六、自主作业,选择完成

《话说家乡--安庆》

板书设计(略)指导朗读,结合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

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激励学生大胆展示

请学生自拍照片,自取片名,口头表述照片的主要内容

启发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感大胆表达

教师提示

板书内容练习朗读

自己练习增加自信心,敢于展现自己

自由拍摄,结合课外搜集资料,多角度感受拉萨的风情

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将文本与情感紧紧交融

大胆设计:拍照,绘画,撰文写得……

学生参与

设计板书

[《拉萨古城》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拉萨古城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课文的观察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拉萨古城的特点。

3、朗读课文。

4、利用网络,让学生了解更多拉萨古城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先请大家听一首歌曲。(播放歌曲《回到拉萨》)听听歌里歌我们介绍了一个什么地方?

知道拉萨吗?说到拉萨这个地方,你会想到什么?(板书“拉萨”)

今天,我们就和作者一起到拉萨--这个神秘的地方去看一看!

二、阅读课文,了解大意

大家知道作者认为拉萨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吗?(古城)

藏族民居(平顶、白色、黑框门窗、短皱帘、五彩经幡)

大昭寺(耀眼的金顶,鎏金的宝幢、展翅的香香鸟、安详的法轮双鹿、龇牙咧嘴的鳄鱼头)

八廓街(商店星罗棋布,佛教与尘世、宁静与喧哗、虚无与真实的统一)

三、课外拓展

除了以上文章中介绍的拉萨,你还想知道拉萨的哪些情况?(传说、风俗、节日等等)

四、全班交流

五、以后大家有机会上拉萨去参观吧!

[《拉萨古城》教学设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