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记忆里的美回忆散文(精选8篇)

2023年记忆里的美回忆散文(精选8篇)

ID:4538793

时间:2023-10-12 10:44:35

上传者:文锋 2023年记忆里的美回忆散文(精选8篇)

岗位职责的明确性对于团队协作也非常重要,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职责范围,才能更好地合作。在撰写个人简历时,可以请教朋友或专业人士进行修改和意见反馈,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记忆里的美回忆散文篇一

想念一座城,是因为城里有一道独特的风景;想念一座城,是因为城里有一个思念的人;想念一座城,是因为城里有一段我们无法回去的青春。

一段感情无法放下,不是因为那段感情有多么的让人舍不得和不甘心,只是那段时光的美好总是让人回忆起。

我们总是会有那么一瞬间,看着窗外的景色,但双眼的焦点却已不在窗外。此时,或许你看到了曾经奋斗的自己;或许因为这一动作想到了曾经自己思念某人的样子;亦或许它让你的心安静了下来。

不为观景而视,只为发呆而目。

习惯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的,习惯着写一些东西,无病呻吟的文字;习惯发呆,幻想不属于自己的未来;习惯思念,渴望回到那个逝去的秋天;习惯某种味道;习惯某种姿势;习惯。

很多东西,连我们自己都回忆不起是什么时候开始,是为何开始的。也许是因为一件事,也许是一句话,也许是一个人。

因为失去了,所以才显得那么的珍贵。我们总是会纠结于过去的某一段时光,某一件事,某一个情节。在脑海中就像放电影似的不断重播。在不同的时间想起,会有不同的味道,或苦,或甜,或悲,或喜。

人的感情就像一杯水,放置在那里,不去补充,不去更换,它不会越变越清澈,只会越来越少,越来越浮尘堆积,直到完全变样。一段感情变样后就是结束了,再去更换补充,也是亡羊补牢,物是人非。

我们之所以思念过去的曾经,可能是因为回不去了,也有可能是没有勇气去面对未来。我们每一个人,对于感情,最怀念的都是初恋,因为没有对比,所以他的一切都是好的。

在未来的时光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我们会在潜意识里拿他与初恋对比,越对比,越失望,越失望,越恐惧。就像越长大越孤单一样,在最纯净的时光里会遇到最纯粹的爱情。

于是,我们便不断的'沉浸于那段过去的时光里,难以自拔。但是,曾经再美好也只是曾经,只是回忆,过去了的终将逝去,在时间中,是没有什么可以永恒的。

一个人是会变的,你可以守住一个诺言,却守不住一颗善变的心。想念一座城,是因为城里有风景,有思念的人,又有一段永远也回不去的青春。

但是,我们换一座城,也许那里也有我们不曾看到过的风景存在,有着更加好的人值得去思念,有一段成熟的时光可以让我们努力。

我们可以怀念过去,以此祭奠那终将逝去的青春和年华。但是,我们不可以永远靠回忆来生活,独自守着那一方记忆的小天地,冷眼看世态,蓦然待炎凉。

安静不是躲避那喧嚣的闹市,隐居山岭,而是在自己的内心中开辟一片南山菊。思念可以成为我们生活中的餐后零食,用来打花时间,聊以慰藉,但却不可以让它主导了我们的生活,以此本末倒置。

我们要明白,再美好的回忆都已经是曾经,要知道,我们生活在当下。

记忆里的美回忆散文篇二

万是我的一位中学同班同学,也是我中学里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女生。

初中开学的第一天,万是坐在我前排。那会我们是三个人坐一排,前面是三个女生,后面也是三个女生,自然而然,我与我的同桌就坐在中间。刚上初中的那会,由于我是班里个子比较小,胆子比较小,也比较腼腆害羞的一男生。所以那时我几乎不与班里的女生打交道,包括万在内,而聊天主要集中在同桌身上和熟悉的人。

以致于之后经常受到班里其他个子较大的同学的笑话和挖苦。每当受到他们的调侃时,我都总是默默地忍受着,一直保持沉默,无视着他们的嘲笑。

一次,班里一高个子的同学拿我来开玩笑,尽在调侃我,由于我话少,我当时也不知道该和他说些什么,就假装没听见。也许是我那受人欺负样子让人看起来很无辜。这时坐在前排的万站了起来,只听万勇敢的朝着那男生吼了一声:“你不要总欺负人家老实好不……”然而就是那么一句话,很深很深的温暖了我的心窝,瞬间感到很感动。就那么一句话下,那男生也不再那么猖狂了。从那一刻开始,万开始走进了我的心里,我渐渐地开始与万聊起了天,从此万开始留给了我一个美好的印象。

从那以后起,万开始走进了我的眼球,也开始是我心目中心怡的一位女生。腼腆害羞是当时我不可否认的特点,从每次与万聊天时,我都不敢正眼看过她,而且心跳加速,聊完天时一脸的发红。就这么一点就可以把我自己全部透露出去。

那时,教室里,校园里,饭堂里,甚至回家的路上万都是我眼里扫描的对象。当时自己也并没有什么想法,但总会潜意识的向自己大脑传输信号,告诉自己要时刻留意万的足迹。懵懵懂懂的青春时不时都会让自己做一些可笑的傻事。

记忆里的美回忆散文篇三

又经过上大学时的校园,心里对这所学校带给我的那种对未来的憧憬已经没有了,现在剩下的只是一些回忆和无限的感怀。

作为一名高考成绩失利,怀着对人生未来的憧憬和这所学校所能带给我知识的那种渴望,我毅然决然的踏上了去学校学习的道路。这所学校我所学的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在日后学习的漫漫道路中并没有带给我太多的浓厚兴趣,校园生活逐渐变得消沉,渐渐地发现这所学校竟变成我大学生活的一个过渡期。

炎炎的夏日,阳光晒透着每一个角落。校园里绿化带中的草生机盎然,柳条在清风的吹拂中慢慢摇摆,翠绿的松柏在花的陪伴中显得格外引人瞩目。来来往往的学生穿梭于校园的路中,有新生,有师哥师姐,一对对恋人,还有刚来报道对前途迷茫的我。

大学生活我不善言辞,经常沉醉在自己的世界。经常一个人穿梭于教室和去餐厅吃饭的路上,感觉校园生活的重心对我来说是一种封闭式的自我潜伏。几个月后这种封闭式的潜伏逐渐放下,慢慢的开始接触外面的世界,发现外面世界的生活对我来说是一种奢望。直到遇见了生命中的她,是最让我难忘的。

留给我印象最感动的画面是我和他两次的离别。第一次是暑假回家,提前买好火车票后把钱花的干干净净,我是从来不为明天做任何打算:明天做火车要走的时候连坐公交的票钱都没有,我大学里有一辆折叠自行车,是我俩互骑自行车到的火车站,在火车站分别后目送她骑自行车独自一人返回校园:这种画面每次想起心里都有一种说不出的酸楚。第二次是她在校外实习周六下班坐车回校看我,周日下午就要返回实习公司:我送她到校门口坐拼车,司机正好进校去女生宿舍接人拉行李喊我坐上捎我进去,在我目送汽车从宿舍载着她走的那一刻,我泪如泉涌,直到看不见车的背影和消散殆尽的汽车尾气,我才从伤感的离别情境中渐渐平复自己的心情。

从小学,初中,高中,时时刻刻都在面对离别,面对远赴另一座城不知何时再见面的同学,我的心里都没有这么难过,而面对她消失在我的视线中,我的心情却久久难以平复。

我和她的校园生活从认识开始每天都是朝夕相处,也有过一段最苦涩的日子,是在经济比较拮据的条件下,我俩每餐就打三个菜包子,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好多天,也是让我终生难忘的一段记忆。我想,如果没有她,我的大学生活将在枯燥乏味没有任何意义的一天天中度过,终将会变得颓废,对生活和未来失去勇敢走下去的信心。

直到大学结束,最后的离别那是在春雨纷飞的时节,手捧着毕业证回到家乡也就不再回想从前的那段往事。

作者:王振国

公众号:临朐

记忆里的美回忆散文篇四

编者按:春节一直是人们最期待的中国传统节日,门口贴上一幅对联,寄托来年的美好愿望。《记忆中的对联红》一文是作者讲述父亲写春联的回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热闹的春节吧!

人漂泊在外,城市年味渐浓,思乡心更切,恨不能生出双翼,飞回到长在内心深处的老家。内心深处,更多更美的记忆永远停留在快乐的童年时光。

童年的村庄,过了腊八,就进了年关。满眼都是过年的样子:杀猪、宰羊、抓鸡、做豆腐、蒸年糕,从屋里炕头的年画到灶上的肉香,最后到门框上的新春对联,处处都洋溢着庄户人对春节的渴盼。

父亲是生产队里的会计,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也算是村里屈指可数的“文化人儿”。写对联可是他拿手好活儿。一过腊月二十三,家里进进出出净是找父亲的,干什么呢?写对联呗!前院的大娘刚送走,后街的二婶又迈进了门。每个进家门的邻居街坊胳肢窝里一律夹着一捆红纸。

精打细算会过日子的大娘婶子,一般都会依照自家门框的大小,长的方的大的小的宽的窄的,细心裁好,告诉父亲哪捆是大门的,哪捆是小门?灶王爷的、猪圈的、车马的,然后把捆好的红纸交给父亲。还有些都懒得去动手剪裁的叔叔伯伯们,大多都是从集市上直接买来就扔到我们家炕上,就等着年三十那天来拿。

那时,总喜欢自告奋勇地站出来充当父亲的帮手。因为对联上的词句更能吸引我,所以我宁愿舍弃看电视、打扑克、找小伙伴玩的时候。父亲趴在炕桌上,手持毛笔从上到下不停挥笔,我就在一旁先把送来的红纸写上名字,然后按人家的要求把红纸裁好、捆好,搁在父亲的炕桌底下。然后就替父亲研磨,一边研磨一边给父亲读《对联集锦》上的好对联。

写完一家的就和父亲一同再找另一家的,最适合人家的好句子。开小卖店:人往人来含笑脸,店中店外溢春风。理发馆就写:新事业从头做起; 旧现象一手推平:当老师的就写汗水浇开桃李蕊,心血育出栋梁材,一家四世同堂的就写:尊老爱幼全家福,男耕女织满园春。有刚结婚的人家就写:婚姻自主恩爱重,家庭和睦幸福多;安分守己的庄稼户就写:勤俭持家皆称赞,劳动致富最光荣。而我记得写得最多的一副对联就是: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人间福满门。

对联写完了要等墨迹干了才能收起来,铺展对联是我最开心快乐的时候,读着那些对衬工整的联句,心里美滋滋的。铺展完了再看,嘿!炕上、柜上、饭桌上、屋里屋外地上,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全是墨迹未干的红对联,而我不用看,依照对联上的句子,谁家的对联也就记得八九不离十了。

有时候,光顾着帮父亲裁剪红纸、研磨、晾对联了,忙的满手满身都是红印渍、黑墨汁,来帮忙的母亲,就戏谑着刮我的鼻头:“你这丫头,不当文化人才怪呢?,你看你这‘咬文嚼墨’的小模样儿。”

那些日子,我的识字量猛增,对读书识字格外的偏爱,对那些平仄对衬的春联用语特别感兴趣。父亲的一本厚厚的对联集锦让我翻了无数遍。我想之所以今天我选择以写字撰稿为职业,应该离不开那些帮父亲写新春对联的日子。

记忆里的美回忆散文篇五

编者按:我们的记忆中都会有一个令自己难忘的味道。下面我们来看看作者记忆中的味道吧!

后垃子的刺捏子熬汤那个鲜啊!馋的我直流口水。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味道在梦里出现过多次,那一片片低矮的灌木丛在春天伸出嫩嫩的小手招呼凛冽寒风的档口,我和奶奶已经坐在了二姑家的土炕上。

二姑家的后山就是后垃子,半山腰有大小两个山洞,据说山洞通到草河口,哥哥们时常上去,里面有野鸽子,他们就把鸽子蛋掏回家。

1976年山里发生了一个不可思议的事件,那年有三位伟人相继逝世,特别是毛泽东主席的逝世,让很多人沉浸在悲痛之中。有一天,一条消息不胫而走,说有一个医疗队,身上穿着白色的医疗大褂,坐着马车走遍沟沟岔岔,他们口口声声说是毛主席派来的医疗队,是来为普通百姓无偿治病的。一时间这个消息传播整个山乡,人们奔走相告。

更为神奇的是,据说这个医疗队把神药放在了各个方向的山洞里,就有省内外求医问药者络绎不绝的涌进山里。他们带着贡品非常虔诚的跪在山洞口,边磕头边述说自己的病因,放在洞口的碗里就会讨来各种异样的东西。据说有的人讨来的是白色药片,有的人讨来的竟然是蜘蛛。

就有人在后垃子的两个山洞口扯上红布条,有攀爬能力的人在太阳还没升起之前,踏着晨露登上乞讨。

这个事件连续传播多年,后来就销声匿迹了。

后垃子的刺捏子才刚刚冒出来尖叶儿,小妹和我早已迫不及待的钻进刺棵子里,忙不迭的采了起来。

刺捏子是开春的第一场盛宴,在布满荆棘的枝干上摘叶子也是功夫,一不小心,手就会被刺儿扎出血来。

回到家里,我们把刺捏子简单清洗一下,便丢进贴着玉米饼子的大柴灶里,一小会儿的功夫,刺捏子汤就出锅了。那股带有新春嫩芽的味道不断浸润喉管,喝着鲜美的汤汁儿就着玉米面大饼子吃的狼吞虎咽。

春天的雨水天很多,我们就会猫在家里,透过四周都是窗户纸中间只有一块薄薄的玻璃看着院子里水流成河,鸡和鸭子卷曲着身子呆在窝里,时而发出几声听不懂的俚语。

雨后的早晨,我和小妹蒯着筐去河边捡地酿皮(地衣),地酿皮在雨水的滋润下遍布整个河滩,油亮亮的惹人喜爱。

回到家中,让二姑做个了个甩袖汤,美美的喝进嘴里,有股泥土的芳香。

作者|秋迟

记忆里的美回忆散文篇六

花开了,又谢了,南飞的大雁又回来了,时间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溜走了?

回首往事,有太多美好的记忆,不过这也只是回忆了。淌出去的水不可能收回来,说出去的话不可能收回来,当然,走过的路也不可能再回头。

永远沉浸在过去,是永远找寻不来的,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何必再去干扰?不管过去的事是甜蜜的还是苦涩的',那也已经成为了过去,不过是一段历史罢了。

在这里,也顺便提醒一下恋爱中的朋友,不要把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当做无所谓,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来珍惜,更不要被以前所失去的感到困惑。珍惜好现在你所拥有的一切,那些回忆,不过是回不去的记忆。

坦然面对现在,微笑面对未来。难道不是吗?

记忆里的美回忆散文篇七

梦中的丝线总是轻轻的系住那绿色的校园,记忆却总是掀开初中生活的那一页。

——题记

已记不清多少个日子,从身边悄悄滑过,只知道自己在一天天长大。弹指一挥间,时光匆匆、岁月悠悠,初中的生活已匆匆结束。四年的学习,四年的欢乐,四年的歌声,四年的耕耘,四个三百六十五昼夜,四个人生春夏秋冬————所有的这一切,将成为历史,成为一份永恒的记忆。四年的同窗好友,四年的兄弟姐妹,相处四年的“家”各奔东西,自己踏上自己的人生之路。四年的初中生活已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永远成为我人生历程上一段难忘的回忆。

带着小学优异的成绩,在爸爸妈妈的祝福与声声叮咛中,很自信地迈入初中校园,初中生活由此开始。

难忘初中的学习生活。清晨,我们用朗朗的读书声唤醒沉睡的大地,迎来金色的太阳。傍晚我们送走太阳又迎来满天星斗。我们驾驶着知识的船儿,徜徉于金色的大海、真理的海洋,我们插下希望的种子,在心底描绘自己美好的未来。我们高谈阔论、天南地北、海阔天空,我们共同探索知识的奥妙,人生的真谛,我们谈理想、谈未来、论青春、说热门话题,总是把自己的思绪放飞地很远很远。

难忘初中的笑声。听!宿舍里的:停电,下铺小梅突然尖叫一声:“老鼠!”“我的天!”下铺胆小的女生赶紧往上铺窜,来不及的便用被子裹紧了身子,接着便是窒息的沉默,仿佛大难来临似的:电来了,大家惊慌的往小梅那儿看去,“哎呀!”我当是什么呢?下死我了!小梅又笑又叫,原来那“老鼠“是燕儿连在一起的一双黑袜子,“哈哈”我们笑得上气不接下气。

初中校园,这里撒下了我们的欢声笑语,也留下了我们成长的足迹,人生不再会有第二个初中生活,它毕竟以走过。

初中生活,匆匆来又匆匆逝去,珍惜今天而把握明天,现在大家已各自各东奔东西了,我们会彼此珍惜,彼此回忆一起走过的四年初中。

人生之旅已开始,起点就在足下,我们会自信而微笑着走向人生之路,而那初中生活却会永驻我心底,永远难忘!

难忘啊,初中生活。

记忆里的美回忆散文篇八

某年的一个秋季,我因生意上的一件事,去了桦甸东部一个紧靠松花江岸的小村子,因为这里有我当年的一位同学和战友。谈完生意我特意拐道去小屯子见他,因为多年不见不免勾起当兵和上学时的记忆,酒喝的多了一些那晚我就住在了他家。第二天早晨,同学领我漫步于小屯子的街道、田垄间。当走到松花江岸,这时只见一只木船逆江而上,船上有人正抛撒鱼网打鱼,后面的摇船人在奋力划奖。我看到这渔歌式的打鱼场景,不紧脱口而出,“你这里我怎么看像是个渔村啊”。说完这句话我的战友同学接过我的话说:“你还别说,我这里原本真的是个渔村,后来才改成了农村生产队”,接着他向我讲述了有关渔村变迁的经历。

在桦甸的最东部与敦化抚松三搭界的地方,在松花江的上游,有一个背靠大山村前就是那缓缓流淌的松花江的小村落,村民们正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就是这样一个地方,有谁会想到这里曾是一个渔村,村民们曾经是靠打鱼为生的渔民。他们分别来自全国不同的地方,有的是工厂里的工人和城镇手工业者,有的是社会闲散人员及附近山沟里的居民。有的过去靠做工种地种大烟为生,有的是从国民党队伍败下来逃到这里的兵混子。虽然他们经历不同,有的还有着比较复杂的社会背景,但是最后殊途同归都成了这里的渔民。

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国家为了减轻城市压力将一部分城镇人口安置到农林牧副渔参加地方建设,所以一部分人下放到这里。一部分人建国已经很多年啦,但他们因过惯了山里那种自由自在的农耕生活,一直不愿意归屯子参加农业合作社。人民政府为了稳定建立起来的革命政权,安定大好的农村形势,就把他们也从各个山沟里请了出来,也来到了这里。一开始由于人口少没有形成打鱼的村子,他们开始过的是流动式的打鱼生活。先是在如今已是抚松县界的白水滩打鱼,后来又去了四湖沟(现今的露水河林业局四湖林场)那里作业,由于人口和打鱼者不断增加最后来到了现在的渔民村。

松花江缓缓流淌于桦甸境内,等流到上游的西崴子、金沟、渔民这个地方却形成了一个大转弯。转弯的江水清澈又缓慢且深不见底,由于江水的充沛这里蕴含了大量的鱼类在这里繁殖生息,是捕鱼的好地方。一开始搬到这里的渔民只有六七户人家二十几口人,后来发展到十几户,最后建成渔民队时也只有二十几户人家和六七十口人。在这二十几户人家中从外地来的都拖家带口。而当地来的只有少数人有了家口,大多是跑腿子(光棍意思)光棍汉。

由于大多数是下放来到这里当渔民的,他们享受国家供给制吃粮标准,就是后来所说的绿粮本。他们每月可以从当地粮食部门领到定量的粮食,但大多数是粗粮,各家各户常年吃的都是大饼子和大馇子,几乎没有细粮。好在是打鱼的出身每天缺不了鱼吃,那几年虽然老百姓都在吃代食品渔民们却没感觉生活上有多么苦,反而这种渔歌式的生活让他们度过了那个艰苦的年代。

那时的渔民出村打鱼有规定:两人一条船一个是师傅一个是徒弟,打鱼时是师傅划船摇撸确定一天的打鱼方向和位置,徒弟则负责在船头撒网揣网捕鱼。那时的松花江鱼很多,最常见的有:鲤鱼、鲫鱼、鲶鱼、胖头、岛子、虫虫、细鳞和泽鳞,还有比较小的杂鱼如:川丁子、白票子和嘎牙子。夏季一次打鱼最多可捕三四百斤,(从开江到挂锄)冬季一天最多能捕四五百斤。打出的鱼都卖给当地供销社,供销社不收的可以自己处理。那时最好的鱼是虫虫和细鳞可卖到三四毛一斤,其它的两三毛一斤。遇到冬天不能划船打鱼时就在江面上的冰上凿个大窟隆,把网下到江水里去捕鱼。那时的捕鱼有严格的要求,捕鱼的网最小的也要在插七插八(公分)以上,小于这些一律不准在江里用,怕捕捉到了小鱼苗,明年没有鱼可捕。他们打最大的一条鱼是泽鳞六十八斤,当时惊动了当地政府还敲锣打鼓来表示祝贺。

平时打鱼一般要在江边搭戗子居住,每逢鱼季按着七上八下的规律捕鱼,这里除了划船捕鱼凿冰窟隆外,还有另一种方法就是袖网捕鱼,方法是先在江的两岸用石头垒上结实的墩子,然后用钢钎将钢丝绳固定在两面的墩子上,把袖网挂在钢丝绳上面,一个袖网就下好了。下上的袖网每隔两小时一起网,一天起个六七次。

刚建队在白水滩的时候只有三户人家二条船,后来到了四湖沟是六七户人家,四条船。再后来到了现在的渔民队,有了十几户和二十几户人家时,船才固定下来总共有八条船,一直到渔民队解散一直是这些船在作业。

渔民那时是按工分给工钱,打的鱼多就多得,打的鱼少就少得。一般按三元钱的卖鱼钱记一个工日,那时的一个工日只有一元五角钱,就是这样在当地也比种地的收入很高啦!

渔民队的渔民们就是这样度过了十来年的打鱼日子,在这段渔歌式生活的日子里,他们除了打鱼平时还在附近种一些地,或者去山里打猎、放山搞山利落什么的。那时的人很团结如果在山里打着狍子野猪什么的都大伙分着吃。谁家孩子有个头疼脑热满屯子人都来看望,特别是哪家生儿孕女村民们就会主动拿上自家的鸡蛋去祝贺。渔民们平时不怎么出门,要出门都是划船而行,那时从渔民队到西崴子划船走只用三十分钟就到,要是走旱路的话就的一色的爬砬子走江脸子,很不好走不说且存在很大的危险又非常费功夫。所以渔民们出门办事走亲戚都走惯了水路,没有特殊情况是没人走山路的。小渔村在这样祥和安定的日子里走到了七十年代。

七十年代初松花江桦甸境内的白山老恶河口建立水电站,等水电站的大坝逐渐合垅的时候,位于它上游的西崴子、金沟、渔民段的江水里鱼就逐渐少了。开始渔民队还以半工半农的形式仍然维持着打鱼和种粮相结合的生活,也叫做自给自足。等后来白山大坝完全合垅江里就再也无法打鱼了,为了安置渔民队村民的工作和生活,当地人民政府把这里组织成立了一个生产队,就是现在的渔民队,具体的归现在的夹皮沟镇东兴村管辖,渔民们开始了以种地为生的生活。从此一个历时十年之久的渔民队,就在松花江发生改变的大背景下消失了。

同学的讲述不由的让我想到,在整个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成立之初到现在,不知有多少个像渔民队这样的例子在中国大地上发生过改变。此间不由的让我再回眸一眼这小小的村落,望着那脚下的江水和水上的打鱼人,仿佛那久远的小渔村渔民们打鱼、种地、放山、打猎那渔歌式的生活场景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