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魂教案(大全8篇)

梅花魂教案(大全8篇)

ID:4550393

时间:2023-10-12 12:40:21

上传者:笔尘 梅花魂教案(大全8篇)

三年级教案应该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要素。掌握一份好的高二教案,可以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教学内容的质量。

梅花魂教案篇一

佚名

教学过程 :

一、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二、解题:

1、齐读课题。

2、质疑:通过初读课文以及对课题的理解,你还想了解哪些内容?

3、教师小结归类:

三、分小组学习,讨论交流。

1、教师提出自学要求: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分小组自学,选择恰当的形式进行汇报。

2、学生自学。

3、小组汇报。

四、学生汇报自学内容。

1、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相关的词语。

朵朵冷艳,缕缕幽芳:冷艳,指花朵好看而高雅;幽芳,指香味清淡而芬芳。冷艳和幽芳写出了梅花的清高品格。

漂泊他乡:指职业、生活不稳定,在远方东奔西走。

葬身异国:指尸体埋葬在外国,也就是死在外国。

文坛:文艺界。

颇:很。颇负盛名就是名气很大。

古玩:古董,即古代留传下来的器物,是很值钱的东西。

玷污:弄脏。

杭绸:杭州一带出产的丝绸,是很珍贵的。

骨气:刚强不屈的气概。

折节:屈服。

秉性:性格。

隆冬:冬天最冷的一段时期。

无所谓:说不上。

眷恋:深切地留恋。

2、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五件事,有的直接写外祖父对祖国的怀念之情,如,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大哭起来;有的却是通过写爱梅花而间接反映外祖父的爱国心的,如,对一幅墨梅图的珍爱,在离别前把墨梅图送给外孙女,在快要开船时把绣着梅花的手绢给了外孙女。

3、课文中的梅花魂指的是这位老人对梅花的挚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梅花魂教案篇二

1.认识魂、幽等12个生字,会写魂,缕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幽芳、漂泊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感受外祖父的思乡之情.

3.领悟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

1.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了解梅花的特点.

2.自学生字词.

导入揭题

1.(教师板书梅花二字.)你见过梅花吗?你知道梅花的品格吗?

学生相互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资料.

2.(教师板书魂字.)说说魂字的意思.

3.揭题释题.

a.读课题,你的心中有疑问吗?

b.学生针对课题进行质疑.

教师过渡语:是啊,梅花只不过是一种植物,它何来之魂?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解答心中的困惑.

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2.小组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交流自读生字新词的效果.

3.全班交流,指名分段读.

4.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全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几件事?(五件事:a.外祖父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还常流眼泪.b.外祖父对墨梅图分外珍惜,我不小心弄脏,他竞大发脾气.c.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了.d.外祖父将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了我.e.分别那天,外祖父又把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我.)

合作交流

1.讨论交流:比较课文中首尾两段,你发现了什么?(第一自然段作者由梅花想到了外祖父,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又由梅花图想到了外祖父那颗眷恋祖国的心.在写法上这是首尾呼应.)

2.过渡:是啊,看到梅花,看到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会让作者忆起已葬身异国的外祖父,外祖父留下的一方梅花图与手绢,让作者永远感受到外祖父那颗眷恋祖国的心.让我们和作者一起穿越时空隧道,走近外祖父,去感受一下吧!

3.分小组学习课文,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

4.全班交流.

听写词语

(词语盘点中读读写写里的词语.)

读三哭.感悟真情

1.读课文,画出有关描写外祖父哭了的'语句,读一读,共有几处?(共有三处:教我读诗词时;得知不能回国时;送我们上船时.)

2.学生听录音跟读第2自然段,交流体会外祖父第一次哭时的情感.

a.了解外祖父教我吟诵的三句诗的出处,读懂它们的意思.

b.体会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的用意所在.(这三句诗都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外祖父教我的目的在于借诗句表达他对家乡的思念.)

c.说说外祖父哭了的原因.(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情感,教我读着诗句,他心里涌动的是对家乡、对家乡亲人的怀念,泪水就不知不觉流了下来.)

3.探究外祖父的第二次落泪,体会他无法回到家乡的伤感.

a.教师朗读这部分内容,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你看见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b.你能理解这位老人此刻的心情吗?

久居异乡的外祖父日夜思念着自己的家乡,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无法回到故里,于是他将这种思乡之情寄托在某种事物之上,请大家再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

(1)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的珍爱?找到有关的句子读一读,读出体会和感受.

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出示一个句子进行比较: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很爱惜.

说说这两个句子的异同,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

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从外祖父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外祖父的动作中你看出了什么?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2)品读外祖父送画时的话,体会老人对梅花别样的情感.

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最多?

再读一读这句话,说说有怎样的感受?

此刻,在你的心目中,梅花具有怎样品格呢?用外祖父的话来回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他们是指谁?为什么把他们比喻成梅花?

你知道中华民族有哪些有气节的人物?学生交流之后指导朗读.

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怎样理解外祖父的这句话?

在外祖父的眼里,梅花代表着什么?(外祖父把梅花看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千千万万华夏子孙的魂.他珍爱梅花,赞美梅花,实则是在表现他那颗拳拳爱国之心.)

美读升华:你能似外祖父般把他的这番话读出来吗?

4.在何情况下,外祖父第三次掉泪?读一读,深人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

a.哪个词使我们感受到了老人的哭?(泪眼朦胧.)

品语句,升华情感

1.从外祖父的一言一行中,我们不仅深深体会到了他对梅花的爱,对具有梅花秉性的中华儿女的爱,更体会到了他的爱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爱,是对祖国的深深的眷恋.请你有感情地朗读外祖父说的话和外祖父为作者送行的有关语句.

2.面对这样一位身居异乡的老人,我们的心中能不对他产生敬意吗?让我们饱含敬意朗读课文中首尾两段.

归整体,理清层次

1.读到这里,你发现课文首尾两个自然段有什么联系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2.尝试分段,说说每部分的意思.

重积累,延伸拓展

1.把文中使自己感动的语句或段落抄写下来.

3.学生吟诵熟知的有关诗篇.

梅花魂教案篇三

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第19课《梅花魂》信任同学们会受益匪浅的。

1、谁来说一说《梅花魂》这篇文章所在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什么?

2、课文中又是怎样体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这一单元训练重点的呢?

3、这篇文章开头和结尾前后照应、首尾连贯。就是在字字含

学生汇报自己的感悟。

2、学第13自然段

c从外祖父的话中,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d傲立雪中的片片梅花清高、雅致正像旅居海外的祖父,外祖父的爱花之情,更是那亘古不变的爱国情,这种真挚的情感,我们可以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读把它表现出来,同学们可以在这部分内容中选择自己认为最动情的语句来读,自己选一选,试着读一读。

e音乐怡情,配上音乐,感受这种意境,谁愿意大声地有感情朗读。

1、本文的正是在这看似乎平白的叙述中,流露出外祖父的爱

国之情。文章写得真实、自然,同学们有没有不明白的问题,可以提一提。

质疑后学生答疑,师生共同探究。

老师和学生共同解疑

小结:

梅花有魂,人有情,外祖父就是那千千万万侨居在海外的游子的缩影。此时此刻,海外游子的爱国心、爱国情已淋漓于纸面。可见以《梅花魂》为题是巧具匠心地安排,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1、现在这篇课文我们就学完了,文章中"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法使得文章浑然一体,真是妙不可言。老师想请同学们打开《阅读训练100篇》从训练15、33、92这三篇文章中任选一篇来读,看看这些文章是怎样体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同学们也可以翻阅手中的其它资料,自己选择阅读内容,体会文章这样写的好处。

一篇饱含深情、结构完整的文章,总是使人百看不厌,信任体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这一好处的同学一定会使自己的文章锦上添花的。

梅花魂教案篇四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魂、幽”等12个生字,会写“魂,缕”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幽芳、漂泊”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感受外祖父的思乡之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懂得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根据语文新课标要求,单元教学的要求,本课的教学重点如下:

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教学难点:

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梅花魂

(一)检查预习情况

设计意图:为文章的学习扫清文字障碍,按新课标要求进行字词的积累。

(二)说#课件#导语设计

梅花历来都是文人墨客笔下的赞颂对象,像“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样优美的词句可谓字字含情,句句铿锵。文中我的外祖父对梅花更是情有独钟,想一想作者围绕梅花回忆了哪几件事?标题“魂”又是什么意思呢?本文地址:

设计意图:提出所学重点,考察学生对第一课时的学习了解程度,为进入下文做铺垫。

(三)整体感知课文: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中的五件事,想一想哪件事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

把握了解点,让学生能抓住重点事件。

(四)深入文章,感知课文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梅花在外祖父心中的地位,使学生初步懂得梅花的含义。了解字词的作用并体会其表达效果,对学生写作手法的积累,并为下一题做铺垫。

设计意图:范读中让学生感受梅花的精神,品格的回答使学生更加了解了梅花的深层含义,理解“魂”字的含义,懂得“魂”指的就是梅花精神,是外祖父的一颗爱国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与#课件#导语相照应。

(五)品味赏析

2.第一次是教我读唐诗宋词的时候,读到思乡的诗句时,情不自禁的流泪,此刻祖父想到了什么?由此体会外祖父时刻牵挂祖国,心系祖国。并且在这里我会指导同学朗读,读出外祖父的伤感,忧郁之情。

4.第三次在送别之时赠送我手帕时泪眼朦胧,这里对外祖父的外貌做了特写,让学生读描写外貌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学生想到外祖父老了,已无法达到回国的心愿,但他的心会随我一同回去,回到他魂牵梦绕的祖国。

5.听歌曲感受外祖父的爱国心,并且有感情的伴随音乐朗读这三次落泪。

设计意图:旅居海外的外祖父的爱花之情。更有恒古不变的爱国情。老师紧紧扣住外祖父的三次落泪让学生感悟游子的爱国心。作者在描写这三次落泪时也伴随了自己不同的理解。学生感悟时也是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另外两次展开的学习活动也不同。第一处是读中悟,第二处是想象悟,第三处是谈体会。活动实现了由积累到表达感悟的过程。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则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6.读读课文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学习“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手法,体会这种写作手法的好处。

(六)扩展延伸

1.体会老人的爱国心,说说古今中外都有哪些爱国人士?设计意图:了解古今中外的爱国人士,深入了解梅花魂的含义。

1.体会老人的爱国心,说说古今中外都有哪些爱国人士?设计意图:复习“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手法。

(七)总结全文

《梅花魂》是一篇华侨来人体现爱国心的文章,文章采用叙事的手法,写了老人与“我”的五件事,运用了“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手法。通过“读——悟——理解——分析”而感受学习。

(八)布置作业

设计意图:本文由珍爱梅图——赠送梅图——三次落泪的过程讲起,并且在讲解这三个过程时都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华侨老人的爱国之心,华侨老人的中国心。并且指出“魂”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这样的板书设计突出课堂所讲重点,板书线条鲜明,使学生一看即懂,看到板书就能够明白所讲内容及文章重点。

结束语:

梅花有魂,人有情,外祖父就是那千千万万侨居海外的游子的缩影。那份对祖国的真挚的情感将不断鼓舞着我们。

梅花魂教案篇五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梅花魂、缕缕幽香、葬身异国、腮边、白杭稠、甚至、无所谓、输理、华侨、衰老、手绢”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由抄写让你感动的词语句子段落。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几件事情来表明外祖父的思乡之情,感受情感的熏陶。

4.继续进行默读的训练,并从中找到疑难问题,尝试自行解决或者合作解决。培养阅读思考的习惯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外祖父的情感,继续开展“浓农乡情”的活动。

理解“梅花魂”中“魂”的含义。

1、教法:目标教学法

2、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了解文中涉及的关于梅花的诗句的意思及出处,查阅了解华侨在海外生活经历的相关资料。

【教学内容】初步感知,了解内容,学习生字词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梅花三弄》,引出“梅花”与“魂”。(自由评说自己的感悟)

2.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展示目标

三、导学达标

(一)检查预习,初读感悟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让学生当老师,提示易错之处。

3.默读课文,不好理解的地方多读几遍,做好批注了解课文内容。

三、交流反馈,体会情感

1.针对课堂上生成的问题,进行解答。(自行解答,留做思考,下个环节解答)

2.如果学生没有提出关于能够梳理课文大致内容的问题,老师提出:课文在给我们讲梅花的故事,讲了哪几个呢?能不用两三句话简要地写出来?谁先写完谁站起来读给大家欣赏。(学生静静地写,老师巡视)

3.学生读话,多种形式评价。(学生评价,老师评价,指导怎样写得既简单又明了)

四、达标测评

1.接上一环节,依照学生理解,再次总结课文大意。

2.我们大致了解了课文的主要意思,也对部分字词进行了疏通。但是对课文的进一步学习还得接受一翻挑战。挑战成功,就可以顺利进入下一环节。

吐字归音关:正确读字词;

书法比式关:正确书写字词;

收藏展示关:摘抄感动句段

五、总结

梅花魂教案篇六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梅花魂、缕缕幽香、葬身异国、白杭稠、甚至、无所谓、华侨、衰老、手绢”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让自己感动的词语、句子和段落。

1、进行默读训练,并从中找到疑难问题,尝试自行解决或者合作解决。

2、培养阅读思考的习惯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几件事情来表明外祖父的思乡之情,感受情感的熏陶。

理解“梅花魂”中“魂”的含义,深入感悟梅花精神及外祖父深厚的爱国情意。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说起梅花,大家一定非常熟悉。那么,以前的学习中,梅花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呢?(引导学生交流咏梅的古诗,名句,歌曲等。)是啊,古往今来,多少人通过画梅,唱梅,写梅来歌颂梅花。

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个与梅花有关的动人故事。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引入课题,在已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搭建一个良好的沟通的桥梁。激发了他们进一步阅读的兴趣。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自由舒展的平台。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让学生当老师,提示易错之处。

(“魂”的发音与笔画、“缕缕幽香”、中“幽”,“衰老”中“衰”的笔画,“缕”的是边音,“葬”是平舌,注意发音规范。)

3.默读课文,不好理解的地方多读几遍,在受感动的部分旁边写下自己的体会。

4、思考:读完课文,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谁能概括地谈一谈初读课文的感受?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读书、感悟、小组交流、研讨,实践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自主的基础上寻求合作伙伴的帮助,较好地照顾了个体间的差异。

1.针对课堂上生成的问题,进行解答。

2.思考:课文在给我们讲梅花的故事,讲了哪几个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为深入体会梅花“魂”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回顾,总结全文

再次总结课文大意(师生合作完成。)师:我们大致了解了课文的主要意思,也对部分字词进行了疏通和学习。

设计思路:歌曲声中营造思乡氛围,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感情基调,为学习课文奠定情感的基础。

1.默读,寻找”梅花魂”。

找找哪些句子段落写了“魂”,哪些“魂”感动了你?把有关语句划出来,多读几遍。(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学生自由作答,教师相机出示有关句段,在尊重每个学生阅读感受的同时将情感体验,朗读指导,言语表达结合起来。)

a出示:“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常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a)外公为什么会黯然泪下呢?

(b)指名读,评议(缓慢,低沉),齐读。

(d)而此时的我,能理解外祖父吗?男女生对比朗读下文两句人物对话。

b出示:“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有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a)出示“墨梅图”,学生自由轻读,想一想,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b)从哪些地方能看出外祖父很珍惜这幅墨梅图。(“拉下脸,训斥,轻轻刮去,慢慢抹净”用红色显示)

(c)指导朗读:读出“训斥”的语气及强烈的'反诘语气。

c出示:“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a)自由轻读这段话,你觉得梅花精神是一种怎样的精神?

(b)我们中华民族涌现出哪些有气节的人物呢?举例说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主品读的基础上畅谈读后的感受,培养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也尊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给了学生一个自由展示的空间,同时学生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情感、思想得到升华。

3、思考,书写“梅花魂”

设计思路:以笔传情,既让学生的文笔得到了锻炼,又让学生的感情再次得到升华,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充分理解感悟课文内容。

1.再读课文,回味“梅花魂”

2.出谋划策,设计“梅花魂”

用影像镜头怎样来表现“魂”?你会选择哪些事物来进入你的镜头?出现最多的是什么?

设计思路:这个环节既是文本学习的总结,也是文本的升华。

1、朗诵描写思乡的诗歌:

故乡

没有离开故乡的时候,

故乡,是一幅铺在地上的画。

我在画中走来走去,

只看到天边遥远的云霞。

远远的离开了故乡的时候,

故乡,是一幅挂起来的画。

一抬头,便能看见,

每当月下,透过一层薄薄的纱。

2、抄写本课让你感动的词句。

3、搜集具有“梅花魂”精神的现代人物的故事读一读,开展一次小故事会。

设计意图:由学生任选一道练习,尊重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题型的设计,体现了语文与美术学科之间的整合,以及语文课内学习向课外的拓展。

附:

读诗落泪

珍爱梅图

梅花魂不能回国中国心

赠送梅图

递梅花巾

梅花魂教案篇七

4.1第二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 导入 板题示标

师:本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第6课《梅花魂》(板书课题),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读懂课文,感受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思想感情,领悟梅花的品格。

师:目标大家都清楚了,你有信心完成吗?(生:有!)声音很洪亮,说明你们信心十足。

活动2

活动 第一次“先学后教”(出示自学指导一)

师:目标明确了,请大家根据自学指导进行自学。

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思考:

2、 划出文中让你感动的语句,读一读,好好体会体会。

(5钟后,比一比谁回答得最好。)

活动3

活动 检测

师:好,时间到,现在我们来回答问题。

问题一:

描述外祖父喜爱梅花的句子有:

1、 指生说,不足他人补充。

句子(1)“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生说体会。)

句子(2)“便用保险刀片……慢慢摸净。”(生说体会。)

句子(3)“这梅花……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生说体会。)

师总结:

老人对孩子的希望和教诲,也是老人自己心灵的表白。他虽漂泊海外,但对祖国的爱没有变,就像他深爱的梅花一样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

师:那这些句子对表达外祖父思乡之情有什么好处呢?(指名说)

好处:外祖父爱梅花,在他的心目中,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梅花就是祖国的代表,他把爱祖国的情怀寄托在梅花的身上;另外,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也一如梅花,坚贞不移,虽身处异国他乡,不变的是中国心。

师:是啊!外祖父虽身处异乡,但不变的中国心使作者感动,文中使你感动的地方有哪些呢?(指名说)

(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从中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2)“我不小心在梅图上留下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通过老人的语言,行动来体会他对梅图的珍爱。

(3)“这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由此可见老人爱梅其实爱的是梅花的精神。

活动4 活动 第二次“先学后教”(出示自学指导二)

师:对,外祖父爱梅花,也用梅花来赞美中国人民,文中外祖父说的一句话也意味深刻,请看自学指导二:

请大家认真读“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是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思考:

a、梅花的秉性像什么?

b、由此可见,老人赞梅花,实则赞美的是什么?表达了外祖父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钟后,比谁说得好。)

1、生自学,师巡视。

2、指名回答,不足他人补充。

a、梅花的秉性像什么?(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

b、由此可见,老人赞梅花,实则赞美的是什么,表达了外祖父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赞美的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热爱之情。)

活动5 活动 第三次“先学后教”(出示自学指导三)

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梅花魂”的“魂”是什么意思?5分钟后,比一比谁回答得最好。

活动6 活动 小结

梅花不论有什么磨难,也不低头折节的精神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课文题目“梅花魂”中的“魂”指的是精神——(梅花的精神,中国人民的精神)这种借梅花赞美中国人民的表达方法叫“借物喻人”。(师板书)

6 梅花魂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梅花魂教案篇八

清晰梅花树的吹法。

了解美术课很有多种。

活动准备

梅花树的图画。

吸管、白色纸、墨汁、红颜料、棉签、毛巾。

活动过程

一、讨论美术课

1、每周的头一天,我们就有一节美术课,那美术课都学什么啊?

3、今天我们学个平时没有学的吹画,也是美术中的一种。

二、学吹《梅花树》

1、学吹梅花树,我们来看梅花树图画,仔细看看梅花树的各个方面,等我们吹的时候就知道梅花树的形态了。

2、老师在前面先给幼儿吹一遍梅花树的做法。

3、在按吹画的先后顺序,一点点的教幼儿去做。

4、制作完后,要让幼儿拿毛巾把手擦净,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小结欣赏

1、吹画在制作当中要重复的强调方法。

2、让幼儿把吹好的梅花树粘在黑板报上。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