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地藏经全文诵读 教师的地藏经心得体会(汇总8篇)

2023年地藏经全文诵读 教师的地藏经心得体会(汇总8篇)

ID:4552014

时间:2023-10-12 12:50:35

上传者:文轩 2023年地藏经全文诵读 教师的地藏经心得体会(汇总8篇)

简历是求职者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的重要途径,通过精心设计和编写,可以将自己的优势和亮点展现出来。下面是一些与意见和建议有关的案例,希望能够给你些启发。

地藏经全文诵读篇一

地藏经是一部佛教经典,被认为是菩萨地藏王的教诲总结和传世之作。这部经典中包含了大量关于教育和教学的智慧和指导,对于教师来说具有很大的意义。在现代社会中,教师们需要具备的素质不仅限于纯粹的教学技能,更需要有深厚的人文精神和关爱学生的心。地藏经给予了教师们一种宽容、慈悲和奉献的心态,成为他们教书育人事业中的重要指南。

第二段:教师应具备的地藏经精神

地藏经强调了教师们应该具备的精神。首先,教师应该具备宽容的心态。地藏经中提到,佛菩萨地藏王从不计较别人的过错,对待众生一视同仁,时刻保持宽容之心。教师们也应该学会宽容学生的过错和不足,以理解和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成长。其次,教师应该具备慈悲的心态。佛菩萨地藏王深悲众生的苦难,愿以自己的身体代替众生受苦。教师们应该以慈悲之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独特性和需求。最后,教师应该具备奉献的精神。地藏经中提到,佛菩萨地藏王终日保护众生,为众生消除一切不利。教师们应该全心全意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服务,以奉献的精神做好教育事业。

第三段:教师的地藏经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体会到了地藏经的智慧。首先,宽容的心态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包容学生的不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困难和乖戾行为,而我的宽容和理解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和支持。其次,慈悲的心态让我更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和需求。每个学生的背景和经历都不同,我应该用爱和关怀对待每一个学生,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发挥潜力。最后,奉献的精神让我更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在我看来,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和朋友,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成长支持。

第四段:地藏经精神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

教师的地藏经心得体会在学校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首先,在学校中,教师应该营造宽容和谐的学习环境。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教师应该用宽容和理解对待学生的差异,让他们在尊重和接纳中学习成长。其次,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健康和人格培养。地藏经中提到的慈悲精神,可以引导教师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培养他们的品德和情感素质。最后,教师应该奉献自己,为学生的发展尽心尽力。地藏经强调了牺牲自我,关注众生的精神,教师们应该以奉献精神在教育事业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五段:总结地藏经对教师的指导作用

地藏经赋予了教师们宽容、慈悲和奉献的精神,为教育事业提供了指导。教师们应该具备在地藏经中强调的品质,用宽容和理解对待学生的不足,用慈悲之心关爱每一个学生,用奉献的精神为学生提供所需的帮助和引导。通过地藏经的智慧,教师们可以更好地成就自己,成就学生,成就教育事业。

地藏经全文诵读篇二

“念经度母,看经摩尼,读经地藏”是许多佛教信徒的修行方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读经地藏。地藏菩萨是东亚地区佛教中的一位重要菩萨,以守护地狱众生为己任。读地藏经不仅能够带来快乐,而且可以加强人们与内心的联系,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生的意义。

第二段:分享读经的过程

在我的修行中,读经已经成为了固定的日常活动。我每天早上都会在家中静坐一会儿,然后用几分钟的时间念读地藏经文。 刚开始读经的时候,我感到有些困难,在字体和语言上的不同都让我感到有些头疼。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地熟悉了文字和内容,也开始关注经文中的深刻含义。

第三段:地藏经的重要性

地藏经对于信徒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部经文中包含了许多故事和启示,同时也传递了地藏菩萨的智慧。比如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告诫我们不要放弃任何一个众生,应该给予所有想要施舍的人一个机会。这种看待世界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性,同时也可以让我们更加宽容。

第四段:读经对于个人修行的益处

读经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佛教的教义,还可以让我们寻找与佛陀的联络,尤其是读地藏经之后,我们可以意识到生命的永恒性。读经也可以让人平静内心,带来宁静感。当我们反思和忏悔自己的行为时,读经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的内心,从而找到内心平静的力量。

第五段:结论

在读经的过程中,我始终如一地保持着一颗平静的心。这个过程不需要过度关注自我,反而是专注于经文中的故事和意义,让心灵与经文融为一体。我渐渐地意识到,这样一来,我更加容易理解佛教的原则、更加满足于生活,而且更加平静。因此我会一直继续读经,分享和学习,并将这种经历分享给更多的人,让他们也能够获得一些属于他们自己的经验和启示。

地藏经全文诵读篇三

地藏经让我们众生知道因果报应的可怕性,教导我们赶快改过迁善,皈依三宝,学佛修行,才能究竟的离苦得乐。

净空老法师讲述地藏经第四卷

请掀开经本。昨天讲到世尊放光现瑞,这十种光明云,我们讲到第五‘大三昧光明云’。现在我们从第六看起。第六是:

【大吉祥光明云。】

“吉祥”在中国古时候是一种通用请安、祝福之词。什么叫吉祥?古德说这是义利之词,意思就是说我们应该得到的,都能够圆满的得到,这是吉祥。不应该得到的,你要得到了,那就是灾祸,所以说那是不义。不义,我们以财物来作比喻,不义之财在佛法里面就是盗戒,你不应该得来的,无论用什么样的手段,你得到的话,这个罪过都很重。所以吉祥是应该得到的,你都能够圆满得到,这是义利,义是应该。

这一句就很明显的说,这是义利之德。在佛法里面大菩提、大涅槃是我们应该要得到的,自性里面本具的智慧德能,是我们应该要得到的,如诸佛果地智慧、功德无二无别,我们懂得这个意思。即使自己,我们是以凡夫来论,我们的性德没有开显,在这个世间可以说是,不只是这一生,生生世世我们的福报都是修得,不是称性。见了性,你自性里面智慧、福报才能现前,那个福报那真的,像泉水往外面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那是称性的福报。没有见性以前这个福报是修得,修得的用得尽,这个地方我们举一个比喻,大家好懂。性德,譬如你自己有家产、有家业,你家里有金矿,矿里面的储藏非常丰富,你生生世世都用不尽。可是现在这个金矿被土石掩埋,没有开采,你一分钱都没有,你吃饭要去打工,你赚一点钱过一天生活,你家里虽然是有亿万家财,你得不到受用。

我们自性里面的般若、智慧、功德、财宝,就像金矿一样,没有开采,所以现在很苦要在外头打零工,这个福报是享得尽。而且一定要如理如法去打工,如果投机取巧、为非作歹,你就犯罪。犯罪不但你应该得到的得不到,你反而受到法律上的惩罚,这个道理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这个世间一定要明了,不是我们应该得到的,决定不能取。佛家这个盗戒,盗的意思就是不与取,无论用什么样的手段,非分之财你得到是祸不是福,这一定要懂得。即使自己命里面有的财富,我们也要觉悟,自己在一生当中的生活受用实在讲很少,我们不要想到一生,想到一生很容易犯许许多多的过失。真正觉悟的人,他想什么?一天,我今天一天的受用,绝对不会想明天,想明天你就有妄想、分别、执著,你就错了,只想今天没有明天。今天生活所需还有多余的,都肯布施给别人,有福与一切众生共享。你要问明天怎么办?明天会更多。怎么会更多?他在种福,种福这个福报永远往外面增长,他不会消失。世间人我们看到,在全世界每一个地区都能够看得到,有财富的人拼命在积蓄,拼命在增长自己的财富,对社会福利事业,看到贫苦的人一毛不拔。可是过不了几年,他出了纰漏,家破人亡,他的财产统统都消耗掉,都散掉。这种现象古今中外比比皆是,稍微留心一点,现在在这个世间愈来愈明显。为什么不把多余的去修福?这个就是迷惑颠倒。我们说到吉祥一定要懂得这个意思。性德,我们暂且不论,在修德上知道自己怎样修,怎样修得大福利,这个经上要教给我们。

下面第七是:

【大福德光明云。】

加上“光明云”三个字都是称性的。“福德”是助道,就是菩萨行里面从布施到禅定都是属于助道。由于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的助缘,才能成就无漏的智慧。如果没有前面五种,纵然有智慧,智慧是有漏,有漏的智慧在佛法里面称为世智辩聪,不是般若智慧。佛为什么特别著重在修福?我们授三皈的时候,皈依佛二足尊,二就是福、慧这两种;足是圆满。成了佛,他的福德跟智慧这两种都圆满,在福德里面没有人能够相比,所以称之为最尊、最贵。由此可知,佛决不反对人修福,而且鼓励人修福,为什么?修道是一桩相当不容易的事情,障道的因缘非常多,你修学、证道障碍很多;福德能够保护正法,能够真正护持你。我们讲护法天龙鬼神来护你的法,他凭什么护你的法?看到你有福、有德,你要没有福德,不修福德,天天磕头作揖,人家理都不理你,凭什么来护你法?你肯修布施,人家佩服你、赞叹你;你肯持戒,人家尊敬你。所以我们要求得诸佛护念、龙天拥护,不是去天天给他磕头、天天求他,巴结他、谄媚他,办不到!只要自己认真依照佛陀教诲去做,不要去求他,不要去理他,自然护持。为什么?尊敬你,你在广大的群众当中你与众不同,别人造业,你修福,是这么个道理,我们要明白。

形式上我们做出仪规,实实在在讲是做给社会大众看,用这种方式启发大众,让这些迷惑颠倒的众生觉悟、回头,所以这些仪式做得庄严隆重,道理在此地。社会大众没有见到的,我们这个仪式做得庄严隆重,鬼神看见了。由此可知,所有一切形式是普度一切众生而为,那个是外表;表要有里,里是真修。内心清净、平等、觉,表现在外面六度万行,成就真实广大的福报。福报能除障,能帮助我们开智慧,世间谚语所谓‘福至心灵’,这个人福报来了,他特别聪明。平常看他笨笨的,福报现前了,他忽然聪明,这话都有道理的。修定是开慧的主要原因,修福是助缘,帮助你开慧,所以要福慧双修。

下面一句:

【大功德光明云。】

“功德”跟福德有差别。福德就是我们平常讲福报,福报可以与别人共享,功德就没有法子。什么是功德?功是你修学的功夫,修学有功夫,你必定有收获;这个‘德’跟得失的‘得’一个意思,你一定有收获。譬如持戒有功,戒修得很好有功,禅定是得,因戒得定。戒修得再好,不能得定,功夫总是差一截。持戒持得很好,为什么不能得定?古德讲得很好,自己修行得很好,用现在的话来讲值得骄傲,这就完了,值得骄傲就完了。你研究经典研究得不错,值得骄傲;讲台上讲经讲得不错,值得骄傲,这一傲就完了,功德就没有了。傲是什么?烦恼,持戒持到最后烦恼现前。六祖惠能大师讲得好,《坛经》上讲:‘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你持戒要持到不见世间过,就得定,你持戒就变成功德。持戒得定,持戒是功德;持戒不能得定,持戒是福德。所以持戒是两种,一个是功德,一个是福德。因戒得定。

修定也是如此,修定要开智慧,定就变成功德,那就有功。修定而不能开智慧,定是世间禅定,修得再好,四禅八定。诸位要知道,四禅八定都没有开智慧,出不了三界,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修行之人很容易起增上慢,增上慢就是现在世间人所讲值得骄傲,别的人不如我,我比别人高一等。只要有这个念头生了,你的功德完全没有了。大功德能灭罪、能灭恶、能生善,功德是灭恶生善。如果修学恶还增长,善不能生,这就完全错误了,这个是我们不能不懂得。

佛家修行,纲领、原则著重在修观,天台家讲三止三观,我们念佛也没有离开修观的原则,没离开。观是什么?观念。修观就是把我们过去种种错误的观念修正过来,这叫修观。在一般讲修学有三个层次,宗门里面常讲。第一个是观照,什么叫观照?常常提醒一个觉的觉悟的观念,时时刻刻提醒,这是观照。观照功夫得力了,在我们净土宗来讲就是功夫成片,有这样的功夫决定得生净土。为什么?念念能够不迷,念念提得起观照,在我们净土宗就是佛号,心地才动念,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心里头起了念头。念头不外乎善恶,顺自己意思起了贪心,不合自己意思起了嗔恚,会动这个念头,没有违顺的时候起无记,这都不好。所以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他警觉性很高,念头一起,阿弥陀佛,就立刻转到阿弥陀佛,在宗门里面讲就是观照,就是观照的功夫。古德所谓是:‘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头起,没有关系,要警觉得快,佛号立刻提起来,把念头换过来,这是观照的功夫。观照功夫深了,深的时候自自然然这些妄想、念头不起了,功夫真能控得住,不起了,这就是事一心不乱,在宗门叫照住,照住是得定,禅定现前。

到最上层的功夫是照见,我们读《心经》‘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照见,见是智慧开了,从定里头开慧了,在我们净宗是理一心不乱,就照见了。‘照见五蕴皆空’,五蕴皆空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见到宇宙之间一切法,真相是‘无所有、不可得’。这两句话是佛在《大般若经》里面重复了几百遍,所以你将六百卷《大般若》浏览一遍,其他的都记不得,都忘记了,这个印象太深太深了。只要你记得这六个字,六百卷《大般若》的精髓你就得到了。世尊说法确实有他巧妙之处,重点总会让你记住。为什么无所有、不可得?《金刚经》上说的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华严十定品》里面讲得更透彻,事实真相是什么?刹那际,这个才是事实真相。刹那际就是不生不灭,如果你真的透彻、明白,契入这个境界,那就恭喜你,你了不起了。为什么?你证得无生法忍的果位,无生法忍就是明了刹那际,一切法不生不灭,生灭同时。《楞严经》上讲‘当处出生,当处灭尽’,就是刹那际,所以是无所有,所以是不可得,这是事实真相。你以为有所有、以为有所得,这是妄想。十法界的众生,不要说六道,都没有离开妄想。可见得妄想这一关很难突破,突破妄想这一关,你就脱离十法界,你就入一真法界。所以功德必须要修,福德也要修。福德著重在事相上,功德著重在心地上。

再看第九句:

【大皈依光明云。】

这个地方讲皈依是回归自性,这叫“大皈依”。皈依三宝,实在说佛家讲皈依三宝,理论就是依据这一句。三宝第一个是佛宝,佛宝是自性觉,自性周遍法界,所以这个地方用光明云来显示。凡夫迷失了自性,招来无量无边的灾难。我们用一个比喻来说,圆满的性相,性虽然没有相,能现一切相,所现的相是自性的相分,性相是一,决定不是二。我们把自性的现相比喻作一个身体,这个诸位就好懂,比作身体;身体里面有一部分是觉悟,可是有一部分在迷惑。那一部分在迷惑?不定。身体某个地方生了疮,脓、烂了,肿起来了,迷惑,这一部分众生在迷惑。这只手长疮,烂掉了,这只手赶紧帮忙它,这只手是佛菩萨,这只手是众生,一体。众生不晓得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妄想、分别、执著就是病毒,自己一个地方长疮,烂掉了,自己在受苦。所以众生受苦,佛受苦;众生得乐,佛得乐;一体。

地藏经全文诵读篇四

地藏经被誉为佛教重要的经典之一,它强调的是众生的救赎和佛菩萨的大悲心愿。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肩负着培养学生的责任。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地藏经所蕴含的慈悲精神和无私奉献的道义,对于教师的修行和教育工作具有深远影响。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教师的地藏经心得体会。

首段:慈悲是教师的本质

对于教师来说,慈悲是其道德底线和行为规范的核心。地藏经告诉我们,佛菩萨的慈悲心愿是救度众生,让他们摆脱苦难,获得幸福。而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也应该体现出对学生的关怀和慈悲之心。在我教育工作中,我始终以一颗慈悲之心对待学生,关注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我会耐心倾听他们的困扰和问题,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让他们感受到我的关爱和慈悲。只有用慈悲的心态对待学生,才能真正成就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二段:无私奉献是教师的理想

地藏经中,佛菩萨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回答了众生的苦难。同样地,教师也应该具备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品质。教师的职责是为学生服务,传播知识,培养人才。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始终保持着无私奉献的心态,在工作中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精力。我会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包括家长会、学科竞赛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与平台。我会主动关注学生的需求,将他们的利益放在首位,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

三段:耐心是教师的品质

地藏经中,虽然佛菩萨有着极高的智慧和慈悲心愿,但是在救度众生的过程中,他也要面对痛苦和困扰。同样地,教师在教育工作中也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具备耐心的品质。在学生学习困难的时候,我会耐心解答他们的问题,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当学生出现行为问题时,我会先理解他们的内心需要,然后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引导。只有用耐心对待学生,才能真正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取得进步。

四段:责任是教师的担当

地藏经告诉我们,佛菩萨以无私奉献的心态和无尽的慈悲之心救度众生。这种救度不仅仅是一种心灵上的激励和安慰,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同样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也肩负着培养学生成长的责任。在教育过程中,我努力扮演着榜样的角色,带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我相信,只有真正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责任,才能让学生成为有尊严、有责任感的社会人才。

五段:总结

无论在佛教的地藏经,还是在教育实践中,教师都扮演着救度众生和培养人才的角色。地藏经所蕴含的慈悲精神和无私奉献的道义对于教师的修行和教育工作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该具备慈悲之心,将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具备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与平台;具备耐心的品质,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具备责任的担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只有在教育实践中融入地藏经的精神,教师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价值,为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地藏经全文诵读篇五

中国人的孝亲思想固然值得称道,而佛法的报恩观念尤为值得赞许,因佛法所说的孝道并不逊于中国儒家,甚至还有超过的地方。不说别的,单以成佛来说,一般以为佛的成佛由修六度万行而来,殊不知孝养父母才是成佛的主因,这在很多经中佛都这样说过。如《菩萨本业经》说:“孝事父母,当愿众生,一切护现,便成佛道。”《报恩经》也说:“为孝养父母、知恩报恩故,今得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再如佛在因地中所表现的种种难行能行、难舍能舍的崇高伟大之菩萨行,无一而不是为报父母恩的,并不是与孝亲毫无一点关系的!

佛陀的成佛固是由于孝事父母,以度地狱众生为己任的地藏菩萨亦为孝思的触动,为救拔苦趣的慈母,始发度尽地狱众生的大愿。正因地藏菩萨的孝心与佛陀的孝心相互契合,所以在佛快要涅槃前,特到忉利天为母说法,以报生身慈母的亲恩,并且乘这机会,将在各地度化的分身地藏菩萨一一集合到天宫来,予以再三的赞许,认为像地藏菩萨那样为报亲恩而发愿度生,不但可使自己父母超升,亦得令诸众生离苦得乐。发心力学佛法的行者,应本佛陀的慈悲训诲,效法地藏那样的无尽孝思,除了报答生身父母的亲恩,还要立愿普度一切应度的众生。

为报父母深恩而愿度尽众生,可以到见地藏菩萨的愿力弘深。是以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时,特将未来救拔苦难众生的重责大任殷勤郑重地付嘱地藏菩萨,要他不畏艰难地一肩担当起来。我们知道,佛成佛后,其本身的一切问题已获得圆满解决,再没有什么可顾虑的,即使仍有念念不忘的,就是怎样地度化众生。佛在世间,固然不断地在做度化工作,但知入灭的时期不远,未来众生的化导不能不有所交代;到恶趣度众生,唯有大愿地藏菩萨。佛陀看清了这点,所以特为殷勤付嘱。

《分身集会品》中佛这样嘱咐说:“我在这个五浊恶世,教化如是刚强众生,使不调伏的心得以调伏,令舍不正当的邪道,使之归依如来的正法,接受我教化的虽不算少,但于十分中总还有一二分,仍然有他不良的恶习在。现我即将入于涅槃,希望你地藏菩萨,能够同我一样,广设种种的方便,调伏他们令得解脱。你看我累劫以来,为了感化这些生性极为刚强而又犯罪受苦的众生,不知经过多少的勤劳辛苦。可是其中还有一些未调伏的众生,不肯接受我的劝说,照样地在做罪恶的行为,由于我已尽了我最大的努力,只好随他去受所作罪业的报应!”

“话虽这么说,但仍不忍他们去受苦果,所以他们一旦堕落恶趣受大苦恼时,我望你能记住今天我在忉利天宫,将这些罪苦众生殷勤付嘱你去救度的使命,千万不要有负我的嘱托,务要本着你的悲愿去行,且一定要做到,使这娑婆世界的众生,在弥勒未出世以前,就获得彻底的解脱,不再受诸苦难的袭击,非但如此,并要一直到达他们遇佛为之授记而后已。”这是一个极为艰巨的重大任务,不是一般佛法行者所能做得到的。佛陀看准了只有大愿地藏菩萨能担当得起这个重任,所以不惜大费唇舌地以未来世罪苦众生殷勤付嘱地藏菩萨。

地藏接受了佛陀的嘱咐,特诚恳地对佛表示说:“您老嘱咐我的事,一定尽我的'力去做,请佛不要以这后世恶业众生为虑,我会慢慢地调伏他们,使他们终于得到解脱。”但到《嘱累人天品》中,佛为深重的大悲心所使,再度将末世罪苦众生殷勤付嘱于地藏菩萨说:“地藏!你能负起救度末世众生的任务,自然使我感到很大的安慰,但你应知南阎浮提的众生,志性是非常不定的,且不论哪一个众生,都是造恶的时候多,很少做善事,纵然有时发起一念善心,但不一会儿就又退失;若遇到什么恶缘,不仅不会遏止恶念的生起,且念念不断地在向恶的方面发展!

“地藏!正因众生念念增长罪恶,吾特分身百千亿形,随诸众生的不同习性,以不同方式教化他们。我虽尽了我的心愿,但仍有很多众生沉沦在这苦海中,不知要求出离。现我不久将入涅槃,感于众生愚痴苦恼,不得不以人天众殷勤付嘱于你,就是这些未来世的众生,只要在佛法中种少许善根;你要以你的道力维护他们;就是随业报应堕落恶趣的众生,或是刚到地狱门口的众生,只要他们念得一佛一菩萨的名号,或是念得一句一偈的大乘经典,你都应当运用你的神力,以各种不同的方便救拔他们,粉碎使他们受苦的地狱,上生善处,受极殊胜的快乐!”

是以愿力弘深的地藏菩萨,不仅是末世众生的有力救星,亦是地狱众生最可靠的救护者,因而奉行佛法的行人称念地藏菩萨的圣号,读诵《地藏菩萨本愿经》,不论对己对他,不论或存或亡,都有莫大的利益。特别在夏历七月,中国学佛的行人,读诵《地藏经》的特多,原因即在此。各地寺院历来都于七月举行地藏法会,领众念诵《地藏菩萨本愿经》,不唯要求现生的身心安乐,更重要的还是利益过往宗亲。我们的历代宗亲虽不一定都沉沦恶趣,但亦不能保证没有在恶趣的,是以每年七月超荐一次,不唯显示我们孝思不匮,确也可仗佛力、法力、僧众之力予以超拔!

诵经念佛能使亡者得益,不仅时代进步的现代人会对此生起怀疑,就是佛在世的那个时代,亦不免有人存有这个疑念。为此,《利益存亡品》中,有位久证无生的大辩长者,特代表大众向地藏菩萨提出这样的问题:“大士!这个世界的南阎浮提众生,尤其是众生中的人类,不论是属哪个阶级的,在他的生命结束后,其家的小大眷属为他修诸功德,乃至设斋供养,造作种种善事,能不能使这命终人得大利益?进一步说,能不能使这命终人获得解脱?”这实是个有着代表性的请问,因这不但当时闻法大众想要知道,就是末法时代的我们,亦望有个清楚的了解!

地藏大士回答大辩长者说:“你所问的这个问题,确很重要而有意义,在我本不够资格答复这问题,但为未来、现在的一切众生,仰承佛陀慈悲威德给予我的有力加被,今略为你解答:不论现在或未来的一切众生,在他临命终的那个时候,纵他自己已经不能称念佛菩萨的圣号,但若得到其他的人为他称念,使他听得清清楚楚的,无论他是有罪的或是无罪的,无论他是业轻的或是业重的,都能因此而得生死的解脱,最低限度亦可使他生到人天中来,享受人天中的快乐,不致堕落到恶趣中,受到极重的痛苦。”证知诵经念佛的确是能有益于亡者的。

在此不免有人要问:“平时自己称念圣号的人,尚不一定会有这样的效果,临命终时的人,只闻佛菩萨的圣号,怎么会有这样的效果?”问题在于诚恳不诚恳。一般平时念佛的人,大都散心地称念,看来口头在念佛,而心从来没有放在佛号上,更谈不上有什么诚恳,其效果自然很微。还有最大错误的,就是有些不明佛理的老太婆,念佛不求生净土,而将佛号当钱看,说念一声佛,可当一钱用,佛念得越多,将来在阴曹地府越富有。这不但亵渎佛,且是贪心表露,怎得念佛的感应?又怎得念佛的利益?无怪念佛的人多,而得念佛效果的百不得一。

至临终听闻圣号的人,时间虽然不多,念的又是别人,由于当时心念专一,又是一片恳切至诚,所以所得效果不同平时念佛。如人在路上行走,突遇凶悍的盗贼从后面追赶上来,或要抢劫自己的财物,或要解决自己的生命,是时求救的心自然非常恳切,而所得的感应当然亦必迅速。中国有句俗语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一个人在生时,说话尽管不怎样可靠,可是到生命快要结束时,感到自己的来日无多,不能再对人说欺骗话,所以所言也就出于真诚。是以人在临终时得闻圣号,内心感到清凉,至诚接受,当然会得解脱或上升!

死后得孝子贤孙的超荐,固会使亡者得益,但七分中只得一分,其余的六分还是生者自得的,所以佛法虽不忘于亡者的救拔,但更重要的还是希望我们自己来修。《利益存亡品》说:“未来现在善男女等,闻健自修,分分己获。”是以在世做人,特别是做个佛弟子,应自己不断地修诸福业,不要等死后由眷属来超荐。如以为我的子孙很孝顺,在我死后,他们会来超度我的,我亦可以得解脱的,何必要我现在辛辛苦苦地修,现在得享受时且享受,死后自有儿孙来处理。假定这样想的话,那是极大的错误,对自己是绝对不利的。

地藏经全文诵读篇六

地藏经作为佛教中重要的经典之一,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修行的指南,也对于教师这一职业有着深远的影响。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体会到了地藏经对于教育工作者的意义与价值。从我的角度出发,本文将从“慈悲心”、“真实感”、“智慧与启迪”、“责任与奉献”和“修身养德”五个方面来探讨教师的地藏经心得体会。

首先,教师的地藏经心得体会是慈悲心。慈悲心对于一名教师来说至关重要。地藏经中提到的救度一切众生的精神,正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应有的态度。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体察学生的需求和困扰,不仅关心他们的学业进步,更要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只有通过真诚的关怀和激励,我们才能帮助每一个学生找到自己的潜能,并成为有意义的人。

其次,教师的地藏经心得体会是真实感。地藏经所强调的忠信之心,是指教师应该坦诚真实地对待学生。这种真实感不仅体现在言语上,更体现在行为和态度上。我们要以身作则,以真实的生活经验去引导学生。通过与学生之间的真实互动,我们才能建立起信任和友谊,让学生真正认同我们的观点和价值。

第三,教师的地藏经心得体会是智慧与启迪。地藏经中强调的智慧之心,要求教师有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我们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以更好地开启学生的智慧和潜力。我们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引导他们通过思考和探索来获得知识。通过启发式教育,我们可以让学生真正体验到知识的乐趣,并培养他们的终身学习能力。

第四,教师的地藏经心得体会是责任与奉献。地藏经中所强调的无染业德,正是教师在工作中应该具备的品德。教育是一项光荣而伟大的事业,教师肩负着培养未来的责任。我们要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用心去帮助他们发展潜能,让他们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即使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也要坚持不懈地去追求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最后,教师的地藏经心得体会是修身养德。地藏经所倡导的正直之心,要求教师在做人做事中要具备高尚的品格和道德修养。我们要坚守教育的底线和原则,远离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只有以真诚和善良的心态面对学生,我们才能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影响。同时,我们也要加强自我修养,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工作态度,从而成为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

总之,教师的地藏经心得体会在激励着教育者为了学生成长和社会发展不断努力。慈悲心、真实感、智慧与启迪、责任与奉献以及修身养德这五个方面构成了教育工作者的核心素养和职业追求。通过对地藏经的深入理解和实践,我相信我将成为一名更加出色的教师,纵使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我也会坚持不懈地为学生的成长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努力。

地藏经全文诵读篇七

在这个日新月异、信息爆炸、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人们往往忽略了生命中最为珍贵的财富——内心的宁静和与世界和谐相处的能力。而《分钟地藏经》对于修心养性、塑造良好人格的影响已经长久被广泛认可和证明。在不断浸淫于这本经典的阅读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真谛,也用心感悟着它所带来的生命力和美好的人生体验。

第二段:经文的启示

分钟地藏经中弥陀菩萨致信文的内容,是弥陀菩萨对人类的爱和慈悲之心所化现的形态,也是弥陀菩萨要求人类努力自我超越、显化本性的教导。读《分钟地藏经》能够使我们深刻体悟到,弥陀菩萨所讲究的不仅仅是在形式上唱念经文,更重要的是要在心灵上真正领悟、践行当中。它要求我们时刻明白"清净心是菩提心",净化自己的内心世界,使得我们的心灵具有完整、健康的状态,这样能够把握住每一个当下的时间,铸造美好的未来。

第三段:经文给予心灵的安慰

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个人面对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困扰,而《分钟地藏经》对一珍惜生命、心地善良,且出现不济的幸存者来说,无疑是一份来自宇宙的最美的礼物,给他们心灵上的安慰和力量。经文中,弥陀菩萨用简洁而又思意深长的语言,让人感受到来自于菩萨的慈悲和膜拜,让人明确了生命之贵重,激发了人对于自身生命的热爱和感悟。

第四段:经文对个人修养的影响

在阅读《分钟地藏经》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仅能够参透慈悲的真谛,而且还能够对自我修养产生极大的影响。通过与经典内在的震撼对话,我们能够得到的不仅仅是对人生主题的启发,还有对人类心理和哲学领域的洞察,对修身、解忧、抚儿学等方面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第五段:结语

总之,《分钟地藏经》作为一部全面地揭示和阐明慈悲的精神、透彻探究人之本心、对于人类向善、修身、拓展思维的影响不仅仅是一部经典之作。不仅帮助我们重塑道德和处事能力,更能引领人们回归最最本质和真实的自我,让人们懂得如何感恩生命、珍视生命,并在生命中绽放自己最美好的光芒。希望大家都能秉承弥陀菩萨的慈悲智慧,修持慈悲心、发扬慈悲精神、缘修佛道,享受生命之美好,践行人类之真善美。

地藏经全文诵读篇八

1.那些偷偷溜走的时光,催老了我们的容颜,却丰盈了我们的人生。

2.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3.我们放下尊严,放下个性,放下固执,都只是因为放不下一个人。

4.我不需要太多复杂的剧情,只想确定你会在我故事里。

5.为你的难过而快乐的是敌人,为你的快乐而快乐的是朋友,为你的难过而难过的才是你的知己。

6.开始认真的去写诗,用心的去审视每个文字,正因那里都是你的影子。

7.两个人走总不会寂寞,孤独的时候还有个你。

8.得到了再失去,总是比从来就没有得到更伤人

9.别试图站在高楼往下跳,一旦跳下,要么是摔死自我,要么是砸死别人,死相都不好看。

10.为什么会这样。一切不是美好的像童话故事一样么。根本就不是童话故事。根本就没有童话故事。每个女生都以为穿上了玻璃鞋就是灰姑娘,被吻醒的就是睡美人。其实都错了。因为王子不是童话里的王子。那么梦醒后,还是做回自己吧。

11.曾经的岁月不在翻转,曾经的我们年少轻狂。

12.不管你爱过多少人,不管你爱的多么痛苦或快乐。最后,你不是学会了怎样去恋爱,而是学会了怎样去爱自己。

13.失望到极致是想说一长串证明自己的话,可是话到嘴边却又变成了苦笑,觉得再没有任何必要,说一个字都觉得多余。

14.生活总是这样,不能叫人处处都满意。但我们还要热情地活下去。

15.在还没有人疼你的时候,你必须活得像个爷们

16.有时候,你需要出去走一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然后提醒自己,你是谁,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18.有些人在想一个人,有些人在等一个人,有些人敏感的心拒绝任何人,或者说,习惯了一个人,我已经分不清,你是友情,还是错过的爱情。

19.人生就是一场旅行,不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

20.人不能太方,也不能太圆,一个会伤人,一个会让人远离你,因此人要椭圆。

22.如果不曾拥有又怎么会失去呢拥有就是失去的开始。

23.心中开始发现,生命只是一句无缘,爱走了,梦散了,还有一种孤独,还有一种无奈,藏着太多的孤独,把自由一分钟包围。分开的凋零,爱情的`憔悴,一朵花,一个世界,一份思念,一片无缘,只是手中的画面,人生的再也不见。

25.积极的人在机会面前看到希望,消极的人在机会面前看到忧患

26.其实没有什么能伤害你,能伤害你的,是你的在意。

27.这世界根本没有绝对的公平,车走车路,马走马路,凭真本事是竞争的砝码,长袖善舞,懂得敷衍,也是竞争的手段,无可厚非,就看你要什么,坚守什么。

28.不是每一次努力都会有收获,但是,每一次收获都必须努力,这是一个不公平的不可逆转的命题。

29.愿孤独过后,你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30.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风景;伤得最深的,也总是那些最真的感情。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