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秋手抄报内容文字 中秋手抄报内容中秋节手抄报(模板17篇)

2023年中秋手抄报内容文字 中秋手抄报内容中秋节手抄报(模板17篇)

ID:4552254

时间:2023-10-12 12:52:10

上传者:念青松 2023年中秋手抄报内容文字 中秋手抄报内容中秋节手抄报(模板17篇)

在工作中,岗位职责是规范和界定一个人在岗位上的职责范围,是实现工作目标的基础。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开始自我介绍,不妨看看下面这些范文,或许能给你些许帮助。

中秋手抄报内容文字篇一

每一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仅次于春节的中秋佳节。这时恰好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就被人们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常常被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通常要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秋手抄报内容文字篇二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手抄报内容文字篇三

当初聚散。便唤作、无由再逢伊面。

近日来、不期而会重欢宴。

向尊前、闲暇里,敛著眉儿长叹。

惹起旧愁无限。

秋蕊香引

留不得。

光阴催促,奈芳兰歇,好花谢,惟顷刻。

彩云易散琉璃脆,验前事端的。

风月夜,几处前踪旧迹。

忍思忆。

这回望断,永作终天隔。

向仙岛,归冥路,两无消息。

中秋手抄报内容文字篇四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左风右占)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上将下虫)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中秋手抄报内容文字篇五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手抄报内容文字篇六

(2) 嫦娥下凡(打一花名) ——月季

(3) 华夏共赏中秋月(打一旅游用语) ——观光

(4) 中秋度蜜月(打一成语) ——花好月圆

(5) 举头望明月(打一中药名) ——当归

(6) 中秋过后又重阳(打一郑板桥诗句)——一节复一节

(7)不弄明白不罢休 (打一昆虫) ——知了

中秋手抄报内容文字篇七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

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

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玉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

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

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中秋手抄报内容文字篇八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左车右并)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中秋手抄报内容文字篇九

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

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

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

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

记得去年今夕,酾酒溪亭,淡月云来去。

千里江山昨梦非,转眼秋光如许。

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近矣。

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

中秋手抄报内容文字篇十

画鼓喧街,兰灯满市,皎月初照严城。

清都绛阙夜景,风传银箭,露叆金茎。

巷陌纵横。过平康款辔,缓听歌声。

凤烛荧荧。那人家、未掩香屏。

向罗绮丛中,认得依稀旧日,雅态轻盈。

娇波艳冶,巧笑依然,有意相迎。

墙头马上,漫迟留、难写深诚。

又岂知、名宦拘检,年来减尽风情。

中秋手抄报内容文字篇十一

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2.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3.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4.中秋云尽出沧海,半夜露寒当碧天。——许浑《鹤林寺中秋夜玩月》

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6.中秋素月偏离毕,九日黄花未散金。——曾几《重阳》

7.七夕星河,中秋院落,上元灯火。——朱彝尊《红娘子·袖薄吹香过》

8.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9.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阳关曲/中秋月》

10.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11.一月可曾闲几日,百年难得闰中秋。——慧霖《闰中秋玩月》

12.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晏殊《中秋月》

13.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14.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苏轼《念奴娇·中秋》

15.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16.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17.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高适《送魏八》

18.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19.遇着中秋时节近,剪绒花勣斗鹌鹑。——朱有燉《元宫词·金风苑树日光晨》

20.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21.中秋月满尽相寻,独入非烟宿禁林。——吴融《八月十五夜禁直寄同僚》

22.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23.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24.千家门闭中秋月,只有愁人独自看。——杨慎《中秋》

中秋手抄报内容文字篇十二

1.新婚度蜜月,中秋游异邦(成语一)——喜出望外

2.寂寞嫦娥舒广袖(打一舞蹈术语)———单人舞

3.华夏共赏中秋月(打一旅游用语)———观光

4.清风拂面中秋夜(四字常用语一)——发扬光大

5.举头望明月(打一中药名)——当归

6.中秋月饼(打一电脑名词)——软盘

7.中秋月饼(电脑名词一)——节点

8.八月望洞庭,千帆过眼帘(宋诗目三)——中秋湖上泛舟

9.中秋度蜜月(打一成语)———花好月圆

10.清风拂面中秋夜(打一四字常用语)———明月清风

11.八月十五共清辉(五代诗目一)——中秋月

12.一轮明月挂中天(打一四字股市术语)——日涨盈亏

13.中秋别后重团圆(影目一)——火种

14.中秋别后重团圆(打一影片名)——第二次握手

15.中秋朗月,宾主共赏(成语二)——正大光明

16.时逢中秋产于沪(五言唐诗句一)——海上生明月

17.一轮明月挂中天(打一四字股市术语)———日涨盈亏

18.外圆正割垂直线,积分开方斜角边(节日一)——中秋

19.十里空山外,千行雁阵南(节日一)——中秋

20.中秋别后重团圆(打一影片名)———第二次握手

中秋手抄报内容文字篇十三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八月十五夜月】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南斋玩月】

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秋月】

齐已

空碧无云露湿衣,众星光外涌清规。

东林莫碍渐高势,四海正看当路时。

还许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

中秋手抄报内容文字篇十四

游子思乡 他乡苦 本乡甜

2. 月照纱窗 个个孔明诸葛亮;

风送幽香 郁郁畹华梅兰芳

3. 三五良宵开玉宇;

大千世界涌冰轮。

4. 玉轮光满大千界;

银汉秋澄三五宵。

5. 中天一轮满;

秋野万里香。

中秋手抄报内容文字篇十五

以真诚为半径,用尊重为圆心,送您一个中秋圆圆的祝福……愿:爱您的人更爱您,您爱的人更懂您!好事圆圆!好梦连连!预祝中秋快乐,月圆人更圆!

我要给你一个最难忘的中秋节,让你在每个月圆之夜,都会想起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

洁明皓月逢佳期,挚手共享两相依,爱深情浓甜似蜜,翱之清风何求兮。誓与君相伴月缺至月圆共度此时至此生!

那一场风花雪月的事。中秋的月亮,在窗外静静地悬着。我楞楞地看着它,仿佛它是一面明镜,你我在互相注视。

中秋,思念的时节,我将真诚与祝福浓缩至短信,带着关怀与思,随电波飞向你。

金秋圆月挂天边,浪子心中思念添;寂寞嫦娥空际舞,八戒被贬为那般;我予汝心天可表,千里也能共婵娟。

有月的夜晚,有你和我的夜晚,只想轻轻的向你道声,我的佳人祝你节日快乐!

月到中秋,分外想你。看到那空中圆圆的月亮吗?那就是我想你念你牵挂你的心!爱你吻你!晚安!

中秋月儿圆圆,故乡远在天边,亲人梦绕魂牵,爱人关爱绵绵,朋友情谊万千,祝愿此情此景,心底温暖无限!

秋意撩人,愿在初秋的夜晚你我共享,皓月当空,思意正浓!祝中秋快乐,记得留块月饼给我哦!

无论天南海北,不论相聚与离别,有份祝福永远挂在我心中,祝你一切圆满美好!

一年中秋又来到,远在他乡的我,心中只有一个信念--祝家中的亲人们永远幸福安康!

每逢佳节倍思亲,我想说,无论我身在何处,无论我人在何方,我的心永远和你们在一起!

中天皓月明世界,遍地笙歌乐团圆。祝您的事业更加成功,从本次月圆时开始,好事不断!

 

中秋手抄报内容文字篇十六

由古代祭月慢慢演变而来,我国古代历法,把每个季节分为三个月,分别是孟月、仲月、季月。

农历八月份正好是秋季的第二个月,所以被称为“仲秋”,而且农历八月十五正好是秋季的一半,所以被称为“中秋”。先开始这一天被定为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日,慢慢的演变称为“中秋节”。

中秋节来历二

嫦娥奔月的故事演变而来,这个我们最熟悉了,先是后裔射掉了多余的九个太阳,然后上天赏赐他一个成仙的药,他不舍得自己的妻子(嫦娥),把药交给嫦娥保管,在八月十五这天嫦娥吃了仙药,然后奔月亮去了。

至于嫦娥为什么吃药,还有几种说法,这里不表,后裔对嫦娥思念,所以每年这一天,都会在园子里摆上嫦娥最爱吃的东西,后来演变成习俗,也有说人们听说嫦娥成仙之后,纷纷在月下设香案,向成仙的嫦娥祈求平安。

之后,年年如此,代代相传,就演变成了节日,由于这天时值中秋,所以,人们称“中秋节”。

中秋节来历三

由祭祀土地神演变而来,在农耕社会,农作物的收获对于农民至关重要,所以人们经常有祭祀土地的活动。

以前有春播、夏收、秋获、冬藏之说,在秋季收获时,农民会祭祀土地神,农历八月十五正好是农作物收获的时节,所以可能是由这延续下来的习俗。

中秋手抄报内容文字篇十七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关于节日起源有很多种传说和传统。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中秋节手抄报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一、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至今已历史悠久。“中秋”这一词最早记载于《周礼》。因我国古时的历法,农历8月15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而且是八月中旬,故称为“中秋”。另外,在一年四季中,每季分为“孟、仲、季”三部分,故秋季的第二个月名为“仲秋”。直到唐朝的初年,中秋节才成了固定的节日。民间尚有“吴刚伐桂、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

总之,根据史籍的记载,古代的帝王,多有祭月活动,日期定于农历8月15日。因为此时正是三秋之半,故名为“中秋节”。汉辞网认为,这就是中秋节的由来。

二、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节到了,各地都有自己的习俗。但中秋节的习俗共同之处不外乎:祭月、赏月、观花灯、吃月饼。

除此之外,各地还有:民间拜月、月光马儿、兔儿爷、中秋宴俗、舞火龙、燃宝塔灯、偷菜求郎、窃瓜祈子、中秋博饼、祭月烧香斗、乞月照月爬月、走月亮走三桥等等。

中秋节习俗代代流传。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中秋节文化的多样性。我们都有责任继承和发扬这种优秀传统,让亲情永恒,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中秋节传说故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去。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 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嫦娥奔月的故事以鲜明的态度和绚丽的色彩歌颂、赞美了娥娥,与古文献有关嫦娥的记载相比较,可见人们对嫦娥奔月的故事做了很多加工,修饰,使娥娥的形象与月同美,使之符合人们对美的追求。 与现代流传甚广的'“嫦娥奔月”相左,《全上古文》辑《灵宪》则记载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窃王母不死药服之,奔月。将往,枚占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嫦娥变成癞蛤蟆后,在月宫中终日被罚捣不死药,过着寂寞清苦的生活,李商隐曾有诗感叹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中秋节传说故事二:吴刚伐桂

传说月中有桂树,《淮南子》已言“月中有桂树”,后来的传说更加具体,桂树旁又添了一个伐桂之人吴刚。月中之桂树与吴刚的传说,以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一《天咫》所载最为具体,其云:“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意思是说吴刚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发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树--月桂。月桂高达五百丈,随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为对吴刚的惩罚。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节传说故事三:玉兔捣药

此传说最早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玉兔长跪捣药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盘,服此药可得神仙。”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玉兔恐怕是嫦娥在广寒宫中最早的玩伴吧。

小结:前三大中秋故事处处带有神话传说的影子,关于三者之间的联系,有一说是这样的:相传羿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了不死药,交给姮娥保管。逢蒙听说后前去偷窃,偷窃不成就要加害姮娥。情急之下,姮娥吞下不死药飞到了天上。由于不忍心离开羿,姮娥滞留在月亮广寒宫。广寒宫里寂寥难耐,于是就催促吴刚砍伐桂树,让玉兔捣药,想配成飞升之药,好早日回到人间与羿团聚。

以下三大传说,则有着一定的历史原型,与知名历史人物和史料记载紧密联系。让我们继续细品吧!

中秋节传说故事四:玄宗游月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中秋节传说故事五:貂蝉拜月

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传说貂蝉降生人世,三年间当地桃杏花开即凋;貂蝉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隐入云中;貂蝉身姿俏美,细耳碧环,行时风摆杨柳,静时文雅有余,貂蝉之美,蔚为大观。正是因了这种美貌,让弄权作威的董卓、勇而无谋的吕布反目成仇,使得动乱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宁之象。

中秋节传说故事六:月下独酌

诗人李白写自己在花间月下独酌的情景。“对影成三人”句构思奇妙,表现了他孤独而豪放的情怀。《李诗直解》:“此对月独饮,放怀达观以自乐也。”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

中秋节传说故事七:月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