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调研报告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实用8篇)

农业科技调研报告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实用8篇)

ID:4552315

时间:2023-10-12 12:52:37

上传者:紫薇儿 农业科技调研报告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实用8篇)

在辞职报告中,可以对自己的工作成绩和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和回顾,展示个人的成长和进步。想要更好地撰写整改报告吗?不妨看看以下小编为你推荐的范例。

农业科技调研报告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篇一

第四,创建品牌、树立品牌有利于维护农业科技工作者的知识产权,使农业科技人员的智力劳动得到承认,从而进一步发挥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贡献力。

(一)品牌农业发展现状:

××县位于江西省中部、鄱阳湖南岸,是省会南昌市的东大门,面积xx71平方公里,人口79万,辖21个乡镇,具有文化底蕴深厚、区位交通优越、资源生态一流、特色产业蓬勃的鲜明特点。境内有59.84万亩山,91万亩水,82.62万亩耕地,号称“三山三水三份田,一份道路和庄园”,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境内湖山壮美秀丽,气候四季宜人,森林覆盖率25.6%,具有一流的青山、一流的绿水、一流的空气、一流的生态。尤其是面积达32万亩的全国最大县域内湖——军山湖,更是××得天独厚的资源财富,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被誉为××的北部明珠和绿色聚宝盆。我县现有绿色食品a标志一个:雨飞牌纯天然饮用矿泉水;有机产品aa标志十四个:永湖牌黑芝麻、军山湖牌翘嘴、鳊鱼、鲤鱼、鲫鱼、中华绒螯蟹、鳙鱼、草鱼、鳜鱼、黄颡鱼、银鱼、河蚌、清虾、甲鱼;十二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中粮江西米业有限公司蒸谷米生产基地、江西省鄱湖实业有限公司藜蒿基地、军山湖清水大闸蟹养殖基地、江西省××县皖赣特种水产开发有限公司军山湖东港湖汊鱼蟹养殖基地、江西省××县青岚湖水产养殖基地、××县衙前菌菇基地、××县南台蔬菜基地、××县淑萍大棚蔬菜基地、南昌市马兰农业生态发展有限公司生猪基地、××县新辉煌养殖场生猪基地、江西省国恩宾馆生猪基地、××县茅岗春风良种场基地;三个无公害产品认证:清水大闸蟹、黄颡鱼、鳙鱼:五个典型的“一品”村:温圳镇湖南朱家村养鸡专业村、衙前乡贯坑村菌菇种植专业村、泉岭乡仓头村甲鱼养殖专业村、前坊镇茅岗焦家养猪专业村、三里乡爱国村网箱养鳝专业村;九个农副产品基地:生态畜牧小区、河蟹养殖基地、珍珠养殖基地、食用菌生产基地、双低油菜生产基地、黑芝麻生产基地、果业生产基地、油茶生产基地、药材生产基地;三个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米加工—中粮江西米业、粮食加工—××县粮友绿色食品有限公司、食用菌加工—××县食用菌开发责任有限公司。

目前,中粮江西米业有限公司大米生产能力居亚洲之首,公司已获得“省级龙头企业”、“优秀农业龙头企业”证书,并被iso9001haccp管理体系认证,生产的“金地牌”蒸谷米远销国内外;“军山湖清水大闸蟹”取得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证书和“著名商标”、“江西名牌产品”等称号;“香庐峰”牌菌菇是“江西省知名品牌”,取得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证书;“贤湖牌”大米、黑芝麻也是闻名遐迩、响誉中外的绿色食品。××已成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全国淡水渔业重点县”、“国家河蟹生产出口基地”、“特色农业国家绿色食品(黑芝麻)标准化生产基地”、“江西省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南昌市都市型农业绿色环保生物食品生产基地”、“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通过包装和品牌宣传,我县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一些历史悠远、具有传统特色的传统农业品牌产品已被越来越多的经销商和消费者所熟知和了解,农业品牌效益逐步显现,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县发展品牌农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农业创牌工作缺乏统一规划和指导,农产品品牌较为混杂,存在“小、散、弱”现象,管理难度大。

二是农民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品牌意识淡薄,求精求高意识不强。不少农副产品尚停留在出售原成品或初级加工品阶段,加工精度和开发深度不够,科技含量不高。一些传统食品守旧有余,创新不足,影响了产品和品牌的生命力。

三是农业标准化工作滞后,产品附加值不高,科技含量较低。即使是获得注册的品牌农产品,其生产、加工等各环节仍是常规生产、传统做法。

四是对名牌产品广告宣传力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使得名牌不名,品牌作用难以发挥。

五是农民营销观念与方式陈旧,产品流通渠道单一。

(一)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引导和服务、完善创牌体系。

1、转变政府职能,为品牌农业创造良好环境。县里要成立专门机构,认真制定××县农业品牌发展规划,督促有关部门、社会中介组织、各类经纪人和生产基地共同把培植名牌、发展名牌、保护名牌工作落到实处。各类农村投资项目的安排、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和推广、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退耕还林还草等,都要与品牌农业发展有机地结合,并加大扶持力度。要安排专项经费,对获得省级以上名牌农产品称号的有关企(事)业单位、人员给予适当奖励。对申报使用绿色食品成功的企业,应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给予企业适当的奖励。对农产品注册商标及农产品质量监测认证的费用均应给予适当补助或扶持。

2、加快引导步伐,推进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尤其要尊重农户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在自愿、有偿、依法、规范的原则下,正确引导,加强管理,适应产业化发展的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

3、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发展品牌农业的合力,为名牌农产品企业发展提供宽松环境。发改委、农业、财政、税务、工商、技术质量监督、环保、卫生防疫、金融等相关部门,要及时有效地提供政策服务、技术服务、信息服务。尤其在税收、信贷、商标注册及各种管理费用收取上给予农业龙头企业一定的倾斜,为企业提供宽松环境,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二)围绕资源优势,打造特色品牌。

1、突出区域布局。根据我县农业经济布局,要优化调整区域产业布局,不搞“小而全”,不搞重复布局,该调整的立即调整,该优化的。马上优化,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要求,把优势主导产业做大做强,以科学布局来实现产业开发的规模效应。

2、发展特色农业名牌产品。发展农业特色名牌产品必须紧紧围绕全县农业结构调整的总体目标,立足资源、区域优势,培育特色基地,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综合运用经济、行政等手段,着力提高农产品的产品质量、市场占有率、科技水平、品牌知名度,集中力量扶持、发展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名牌产品。

3、要切实加强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基地建设要充分调动农户、龙头企业、区域性合作组织和各方面的积极性,高起点规划,多渠道筹资,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农户家庭经营的基础上,走“小规模,大群体”的路子,加强粮食、水果、畜牧水产等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相关部门要将生产基地建立与各类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农业综合开发、生态农业、扶贫开发、农业产业化项目、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技术推广和技术改造等项目资金捆绑起来使用,并予以重点支持。

(三)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加大名牌产品宣传塑造力度。

我县著名的农产品种类很多,且多具有悠久的历史,很有地方特色,但就是生产形不成规模,市场形不成影响,其原因就是品牌不响,名气不大。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重视对名牌农产品的“包装”,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名牌农产品的知名度。一是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扩大名牌农产品的社会影响。二是积极参与各种农产品展销会,开展节假日促销宣传;三是举办名牌农产品文化节活动等,把名牌农产品的名声做大、做响、做强。在宣传工作中注重品牌文化、品牌形象的宣传,从注册商标,到产品包装全过程都要注重品位、档次和预期效果,不断扩大××名牌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四)加强培训引导,抓好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

1、加大对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的宣传引导和培训教育力度,促使其充分认识到农业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尽快提高素质、转变观念、掌握技术,改变原有粗放管理和生产方式,自觉地走农业创品牌之路。

2、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起一套规范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使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都有技术标准作为技术依据,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要加快建立农产品检测监督网络,使产品品种标准、质量分级、专用标准,生产技术规程、药物残留等符合安全卫生标准;大力开发好绿色资源,建好绿色基地,积极组织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面积。

(五)加快流通体系建设,开拓营销市场。

进一步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和网络,通过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营销活动,搞活农产品流通,不断扩大我县名牌农产品的影响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充分发挥名牌产品对全县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一是加强营销管理,积极开展市场调研,进行科学的市场预测和决策,确定企业的营销策略和发展规划;二是抓好农产品交易市场体系建设;三是引导和鼓励农民发展专业协会、产销服务队等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大力发展和规范农民经纪人队伍;四是要加强农业信息网络建设,为农民提供产品、技术、价格信息服务。

农业科技调研报告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篇二

我国目前的农业科技发展情况是怎样的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篇“新农业科技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为促进转型跨越发展,全面落实全省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提升我市农业科技发展的层次和水平, 按照xx市农业局要求,于xx月xx日对我市农业科技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坚持以“抓产业,建基地、上龙头、求高效、重生态、保安全”的发展理念,实施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全力推进科技兴农战略,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粮食生产能力持续增强,特色产品规模化生产趋势凸显。

我们活用国家惠农政策,加大良种推广力度,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强化机械作业等关键技术措施,使全市粮食总产稳步增长。同时,加快推进了农业种植业优势区域发展,现基本形成了西部水稻、东部玉米、中部水稻、玉米、杂粮混合种植的粮食生产优势板块,连续三年实施了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和粮油高产创建示范田建设,提升了全市粮食生产能力和水平。

特色农业也呈现出规模化发展态势,“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以上营、新安等为主的食用菌种植;以平安镇为主的绿色水稻种植;以溪河、白旗为主的肉鸡养殖;以法特、亮甲山为主的生猪养殖;以朝阳、舒郊、二道等为主的绿色蔬菜种植等等一批特色农业专业村、示范村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

截至现在,我市本着早认识、早部署、早准备、早安排、早行动、早落实、早出成果七个方面,在行动上坚持认识到位、组织到位、宣传到位、培训到位、服务到位、督导到位、落实到位,坚持农业科技攻关不动摇、坚持农业技术推广能力不动摇、坚持大力培养农业科技人不动摇、坚持扎实农民科技培训不动摇、坚持农业农村经济持续不动摇、坚持千方百计推动农民增收不动摇、坚持惠农政策农民致富不动摇。在工作上重点完成七项工作:完成农村沼气池建设工程、“双通”工程、安全饮水工程、环境整治工程、农村文化建设工程、农村科技创新工程。

(三)农业科技推广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示范辐射效应正在逐步扩大。

近年来,我市农业新技术推广步伐不断加快,立体间作套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玉米良种推广,优质玉米地膜覆盖,玉米新品种种植示范,土地深松旱作农业技术等一大批新技术、新品种得到重点应用,农业产出效益明显增加,特别是我市今年取得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辉煌成绩:被国务院评为国家级产粮大县。

我市农业科技发展已经迈开了可喜一步,部分资源优势、人文优势、政策优势得到了发挥,但仍蕴藏的巨大可挖掘潜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理优势得天独厚

我市幅员辽阔,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适宜于水稻、玉米、小杂粮、药材等多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生长,发展特色农业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

(二)政府政策有力推动

市委政府“”期间提出实施“五大战略”的宏伟构想,其中在农业富民战略中对今后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特色农业提升提出了明确的思路和目标,为加快农业科技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了良好契机。

(三)特色农业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在科技为先导引领,政策为主导推动,利益为根本驱动的前提下,全市xx个乡镇都具有产业基础,且初具“一村一品”雏形的特色产业显露端倪,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农业新技术运用与推广势头强劲

到目前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已从体制上、规划上有了较好基础,开局良好,广大农民群众已经认知,产业发展中科技贡献份额逐年加大,为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一)政府对农业产业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着眼点和立足点没有完全找准,农业部门协调配合需要更加统一。

虽然近年来,政府对“三农”十分重视,每年投入逐步加大,但在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科技、兴农方面没有制定出完整的现代农业发展统一规划,投入只偏重基础建设开发,各乡镇对本区域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和目标不够清晰,涉农部门之间缺乏统一的协调和配合,资金难以整合,各自为战突出,因此在农业产业发展方面没有统一规划目标,形不成合力,限制了全市现代农业发展进程。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投入不足,举步维艰,基础脆弱,难以抵御市场风险。

我县农业项目长期以来重基础建设,轻产业发展,重传统产业生产,轻科技提升,使农业产业化规模层次不高,规模不大,基础薄弱,加之各类服务组织和服务体系不够健全。难以增收增效。全县万亩沟坝地,可谓旱涝保收,但种植单一,传统耕作方式占主导地位,产业发展滞后,难以产生经济效益,龙头企业只能维持现状,扩大再生产能力较弱,小型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技术设备落后,生存困难。

(三)农业生产组织经营程度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不尽人意。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层次较低,目前我老秘网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以生产资料的采购服务和组织农产品统一销售等初级合作为主,而入农产品加工、技术培训、市场信息等农民企盼的,对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作用更大的合作,开展的较少。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运作还很不规范,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合作社内部控制制度、建立民主管理制度、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的比例仍然偏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力度不够,各级财政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资金较少,有关部门对合作社的扶持没有完全形成合力。

(四)农技推广体系与服务水平不高,农业科技人才严重缺乏。

在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农技推广部门,被“转、并、撤”,乡级农技推广“网破线断”状态,农业科技人才流失严重,没有形成新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影响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和普及,不能充分发挥科技对农业的贡献作用,县直涉农部门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短缺乏、老化、青黄不接,政治生活待遇不高,缺乏激励机制,其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五)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不完善,门槛高,农业企业和农民融资困难。

一是小额贷款公司少,农民创业缺乏启动资金,商业贷款程序繁,利息高,担保困难,不能适应农业季节性所需的企业资金需求。二是门槛高,贷款数额少,由于农业企业多数为民营企业,土地使用权证、房产证等不完善。企业经营管理条件不能满足贷款要求。

农业科技调研报告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篇三

为进一步弄清我市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情况,找出其存在的问题,探索出符合我市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科学管理机制,为全市有效利用农业科技成果,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当好参谋,由市政协副主席金德钧牵头,组织部分政协委员深入到龙凤镇、白杨坪镇、白果乡等地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几年,我市按照国家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化农业的要求,在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方面,重点推广农业“三新”技术和机械化作业技术,共推广应用30多个新品种、20多项新技术、10多项新模式、4项农业机械化作业技术。“三新”技术和机械化作业技术涵盖了土肥、粮油、植保、蔬菜和生态能源等方面,涉及水稻、玉米、马铃薯、大豆、油菜、番茄、辣椒、茄子、甘蓝、白菜等主要作物,并将一些适用技术按作物集成配套建示范样板加以综合推广,使样板建设区域内的农户比非样板区域内的农户亩平增收400元左右。

(一)主要成绩

一是农产品产量在提升。通过“三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我市农产品产量有所提升。、、全市粮油作物产量分别达22.3万吨、23.1万吨、25.2万吨。增幅分别为3.6%、9.0%。

二是农产品品质在增强。通过推广优良品种、规范种植技术、合理指导农民施肥和用药,使农产品品质有所加强。如我市水稻推广种植符合部颁二级米标准的优良品种,优质双低油菜种植基本实现普及,全市通过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产品达16个。

三是种植结构在优化。通过选种、试验优化了种植结构,立体高效种植模式得到了有效推广,高产优质高效水稻种植稳中有升,低海拔地区油菜+甜玉米等一年两熟,新建茶园套种大豆的种植模式,玉米+马铃薯+大豆混作模式,烟叶+秋马铃薯轮作模式等较普遍。

四是生态环境在改善。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土壤培肥(绿肥)、绿色防控等技术,合理施用化肥,禁限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等新技术和措施,在培肥地力的同时使农业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日益好转。

(二)主要做法

201x年我市粮棉油种植面积在109万亩,农业科技服务范围涉及到千家万户,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优化措施,促进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转化

近年来,我市以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实施为依托,建成了市直农技推广部门+乡镇办农业服务中心+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全市农技推广网络体系。通过良种示范推广,提高良种覆盖率,使全市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新技术、适用技术的应用,提高了集成配套推广能力。随着规模种植的发展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实施,农业机械化应用越来越广泛。科技进村入户,提高了科技普及率。大户的.示范带动作用十分显著,30个农作物示范基地覆盖了全市所有乡镇,已成为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的先行者。

2、创新服务,提高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时效性

恩施市农业局定期通过电视视频、手机报、宣传信息等方式服务农民,推行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辐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合作社联系群众、推广技术的优势,促进社员和农民增收。同时长期深入种植大户、农机大户进行定点帮扶,全程进行技术服务。

3、着力培训,提高农业成果科技推广应用广泛性

近两年,依托部级高产创建、阳光工程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资金等项目,对我市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和职业农民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全市每年共培训基层农技人员300人左右、农民3万余人,发放技术资料5万余份、发表专业知识宣传报道100余篇。

4、狠抓项目,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提供资金保障

xx年,共承担项目21个,项目资金合计1269.5万元。项目的实施提高了农民的种植水平,粮油作物的产量逐年递增,促进了部分专业合作社和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保障了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存在问题

我市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和亟需解决的问题。

1.队伍不稳、机制不活,影响着我市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效率

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经过多次管理体制的改革与调整,已经造成了人心不稳、队伍老化,农技推广“空壳”的现象。目前,全市乡镇农技服务中心总人数为270人,其中有80人在乡镇政府从事行政工作,剩余的190人,象征性的分布在全市17个乡镇办事处,172个村;而市直从事农业工作的72人,平均年龄也在45.5岁;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后,在我省农村推行“以钱养事”管理机制,基层农技人员由事业单位变成了社会人,许多骨干转行,人才进不来,管理运行机制不畅,“钱少、兼业、年龄断层、知识匮乏”是我市基层农技推广人员队伍和网络建设的基本写照。

2.经费不足、设备滞后,阻碍着我市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力度

据相关资料报道,发达国家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经费一般占农业总产值的0.6%--1%,发展中国家也在0.5%左右,湖北省不足0.2%,我市人均经费就更少,乡镇农技站以钱养事到参照事业单位管理时间不长,农技推广经费不足,工作经费几乎为零。同时,经费不足使大部分基层农技中心办公设施设备建设严重滞后,多人共用一台电脑,没有交通工具,更缺乏照相机、摄像机等一些必备办公设备。最新的农业技术、最好的科技成果无法或不能及时送达到乡村,推广到农户。最原始的“一张嘴、一张纸、两条腿、两个轮子”的培训方式与推广手段与现代农业的现代科技、现代装备的要求相差甚远。

3.壮年务工、老人种田,增加了我市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难度

目前我市农村文化程度较高、体力较强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打工,居家的农业生产经营者整体素质较低,创新意识薄弱,对农业科技的接纳能力较差,对新的品种、新的种苗栽培技术和农药、肥料的基本性能弄不懂,新型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另一方面,农户更加懂得科技成果投入的成本和预期收益,只有预期收益高入预期成本时才会选择新的生产技术,这就增加了新科技、新成果、新技术的农村推广难度。同时,农民居住分散,组织化程度低,小规模经营与采用现代化技术也存在着一些矛盾,一些机械技术、工程技术、组织配套技术等新型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采用受到限制。

4、体系不畅、力量分散,影响着我市农业成果推广应用整体水平

目前,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体系仍主要是对上级负责,自上而下运行。政府、部门、企业与农民之间没有有效地结合在一起,缺乏共同的目标和科学的组织。在我市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活动中,企业成了活动的主体,企业与农民及农民专业合作社都有着合作的紧密性和依赖性。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企业做得多,政府做得少,基层政府在此项工作中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基层农技人员只是起到了辅助作用。制度保障与效益评价机制缺失,可研与推广、服务与市场之间没有完全按市场规律运行。行政计划占有较大比例,再加上农业本身的效益比较低,农民缺乏追求科技创新的原动力,普及新技术、推广新成果在一些地方难以成为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三、几点建议

农业科技调研报告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篇四

组建一定数量的农业技术及农业科技成果技术应用培训中心,建立科技成果技术推广绿色证书。通过市、乡、村三级网络,加强对领导干部、科技人员、农民等进行多层次培训,采取办培训班、邀请专家教授讲课、广播电视讲座等多种形式,实现农业科技成果技术推广应用“绿色证书”培训制度。通过培训取得农民科技成果技术推广员职称,使这些通过农民培训后的成果技术推广员成为我市农业生产的技术骨干和转化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新技术、培育和选用良种、防治病虫害及技术咨询的带头人。

4、加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平台建设

一是建立“一主多元”的农业科技成果技术推广体系。即以乡镇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为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科研教学单位、涉农企业等多方力量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的多元化推广体系。

二是疏通科技成果技术推广的渠道。建立组织机构。形成以市为重点,以乡为骨干,以村为基础,以民间科技组织为补充的农业科技成果技术推广网络和以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为主体农技推广组织体系。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搞好农业科技成果技术推广的全程服务,提高成果技术转化的有效性,促进科技成果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抓科技情报信息系统建设,举办科技成果展示会、技术转化交流会,把科技信息尽快送到农民手中。建立农业专业研究会和农民技术协会。

三是整合科技成果技术推广力量。一方面要组建好能切实履行公益职能的农业科技成果技术推广应用队伍。另一方面要整合力量,鼓励企业、农民等参与农业技术成果技术推广应用,加大对农业企业、农民技术协会、种养大户参与农业科技成果技术推广应用工作的支持力度。

四是培养具备创新思维的新型农民。要结合我市农村现有劳动力现状,鼓励大学生和青年农民工到农村创业,通过信贷等一系列措施,保证其创业资金的来源;同时对他们进行技术和经营方面的培训,让其尽快掌握农业科技成果技术推广应用的相关知识及生产技能;同时要营造良好的舆论导向,树立支持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就是支持“三农”发展的观念。

农业科技调研报告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篇五

休闲农业是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经营、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体验三农的新型农业经营形态。发展休闲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手段,有利于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业增收、农民富裕和农村进步。近些年来我县加大了对休闲农业投入开发、社会宣传、民间资本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等力度,使全县休闲农业有手长足的发展,促进了三农建设的步伐。

一、我县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不少差距和问题

由于我县休闲农业的发展虽已初具规模,但仍处于起步阶段,起点低、基础差,还存在不少差距和问题。

一是规划布局不优。现阶段我县休闲农业在开发建设上缺乏科学的论证和合理的规划布局,存在着一定的无序性和盲目性,有些休闲项目没有认真分析本地的资源优势和客源市场,没有突出自己的特色,设计雷同,布局不尽合理,功能不配套,简单低效,粗放经营,市场定位不明。

二是规模小。大部分休闲农业项目只有50-200亩地,一般是几十亩水稻,几十亩果(菜)园和一家饭店,普通存在松散性、随意性,各自为战等不规模的现象。

三是结构单一,档次低。大部分休闲农业以农家乐为主,摘摘果(菜)、钓钓鱼、(2016最新招商引资情况调研报告)划划船、吃吃饭、打打牌等,经营水平低,管理不够规范,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科技含量少,内容不够丰富,社会影响力不大,知名度不高,一般只满足于低层次的享受乐趣,缺乏现代精神生活品味,缺乏生命力、吸引力。有少部分为观光农业。

四是扶持力度不大。休闲农业的发展涉及到一、二、三产业等多个领域,管理也涉及农、林、畜、旅以及工商、卫生、环保等众多政府部门。目前我县在休闲农业发展方面相关政府引导工作不够,政策和制度构建滞后,缺乏专门的政策体系和扶持手段。加上投资者自身缺乏发展规划能力,导致投资决策缺乏通盘规划和全局考虑,不利于休闲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宣传力度不够,发展休闲农业的社会认知度不高,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休闲农业的氛围不浓。

二、我县发展休闲农业具有的优势

发展休闲农业是促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前是发展休闲农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一是田园特色。营造好的湘水、津工、九塘江、东泉水、长塘水串联交多湖、塘、池、井、渠、泉组成的城市绿脉,建设好的龙王庙湿地公园、掘政公园、濂溪公园、烈士公园、云头公园等十座城市公园组成城市绿肺,完善好的道路绿荫,休闲绿道组成的城市绿网,构建一座会呼吸的城市。二是温泉特色。建设好的一批温泉度假酒店、温泉休闲农庄,使**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温泉之城,湖南省首个挂牌中国温泉之乡县。三是文化底蕴丰厚。古祠堂、古民居等文物古迹得到有效保护开发和修复,精心打造好的金山、土桥、外沙、石泉、先锋、沙洲等历史文化名村正在做大、做响、做亮。四是政策资源丰富,上级支持力度大。我县已列为国家罗霄片区扶贫开发县和苏区县,中央对农业扶持政策含金量高、项目多。五是农业特色鲜明。**是农业大县,有全县绿色食品(朝天椒)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东岗岭万亩生态有机茶园,田庄5000亩绿色蔬菜基地,土桥20xx亩湘米优化工程基地,龙峰米粉、旱塘硒山茶、东岗岭板栗、乌春山金银花等特色农业资源,为发展休闲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能有效提高农产品的商品转化率,把农业的`生态效益和民俗文化等无形产品转化为合理的经济收入,从而提高农业产品的附加值和农业的经济效益。六是自然资源丰富,发展条件好。我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夏无酷暑,冬少严寒,无霜期长,境内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无大型工业污染,是发展休闲农业的风水宝地。

三、抢抓机遇,发挥优势,促进我县休闲农业健康快速发展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发展我县休闲农业的紧迫感

对发展我县休闲农业的认识,要从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的全局和战略高度来把握。具体讲应从五个有利于来充分提高认识。

1、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缩小城乡差别

休闲农业对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需要掌握农业科技的工程技术人员,更需要高层次、复合型的管理人才。通过这些高素质人才的传播、带动及与都市游客的交流、学习,可以提高劳动者素质,造就一代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同时,通过其示范和推广作用,能够带动整个县域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别。

2、有利于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我县农业目前仍然以种植业为主,农业结构不合理,农村第三产业比例太小,农业经济效益低下。休闲农业打破了一、二、三产业的界限,不仅直接对第三产业中的商业、饮食服务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而且能带动一、二产业的发展,有助于形成供产销、旅工农、科工贸产业化生产体系,从而带动整个地区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3、有利于实现农业生产的高附加值

休闲农业是农业和旅游业、生产和消费、流通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交叉产业,是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通过对农业资源的旅游开发为旅游者提供了观赏、品尝、购买、习作、娱乐、疗养、度假等系列服务,可获得高额经济收入。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的高附加值。传统农业是一种弱质产业,其比较利益相对偏低。我县农业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时期,旅游观光农业为这种转变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它不仅能提高农产品的商品转化率,而且能把农业的生态效益和民俗文化等无形产品转化为合理的经济收入,从而大大提高农业生产的附加值和农业的经济效益。

4、有利于吸纳、接收和传播科学技术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以农业为基础,以旅游为媒介绍来八方宾朋不仅为本县带来大量服务收入,而且会带来经济科技信息的交流与合作机会,有利于科学技术的传播和接收。现代农业是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现代化的高科技农业不断应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使生产要素的配置日益得到改善。在现代农业中,技术变革已成为生产要素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由技术变革所产生的新的生产要素已成为农业增产增收的主要源泉。休闲观光农业广泛地采用各种高新技术,可以大规模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大幅度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5、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休闲农业的兴起展示了生态革命的一个方面,其产品除一般的有形产品外,还包括无形产品即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休闲农业中的生态农业是我县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建设现代农业的方向。它既弥补了传统农业生产目标单一、生产技术落后以及投入少、产出低的自然经济型农业的不足,又避免了以高投入追求高产出、高经济效益所带来的生态破坏和农业环境恶化等弊病,有利于实现我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抓住关键,努力提升我县休闲农业的发展水平

我县休闲农业要实现健康快速发展,必须把握关键,做到四个坚持。

1、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先导。发展休闲农业受文化和地理因素的影响比较大,而且与农业区域布局紧密相关。要按照点线面相结合、大中小相配套的原则,做到相对集中,规模经营,有序发展。绝不能一哄而上,无序开发。要我县休闲农业要健康快速发展,首要的工作是要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并与全县土地利用、农业发展、城镇发展规划、城市旅游等规划相衔接,确保规划的整体性、前瞻性和延续性。休闲农业园区和建设点单体设计起点要高,特色要鲜明,功能定位要准确,要充分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等资源,开发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将现代农业、科普教育、环保、农事体验等进行有机融合。同时,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将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理念贯穿于规划始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坚持以特色产业为依托。休闲农业的生命力在于其特色,一定要围绕特色农业资源做文章。我县休闲农业项目的确定,要根据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综合考虑地理特点、人文景观等因素,针对不同的消费人群,开发个性化的休闲旅游项目,打造我县的休闲农业品牌。

3、坚持以创新机制为动力。一要创新投入机制。要着力构建休闲农业发展的动力机制,积极探索,逐步建立政府投入为主企业为主体、市场化动作的发展机制。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鼓励和引导广大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通过股份合作方式,参与休闲农业的发展。要高度重视农业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工商企业、旅游企业等投资开发休闲农业项目,发展一批主题突出、科技含量高、功能配套的品牌休闲农业项目和配套产业。二要创新投融资机制。要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通过股权转让、冠名权出让、经营权拍卖等方式,广泛向社会各界筹集资金,带动我县休闲农业向集约型、规模化方向发展。

4、坚持以优质服务为保障。发展休闲农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我县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一定要形成工作合力,自觉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县、乡两级都要成立专门的休闲农业开发领导机构,负责休闲农业发展的组织、指导和协调,围绕政策、资金、项目、信息等方面开展协调和服务工作。农业、乡镇企业、旅游等部门要明确各自职责,建立紧密型的工作联动机制,共同承担组织推动、工作指导、服务协调、政策研究、标准制定、典型推广等工作,确保政府的引导和扶持政策落实到位。要十分重视休闲农业和经营人才的培养,有关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要根据社会需要开设休闲农业专业,培养专门人才。相关部门要通过成人教育、绿色证书培训、科技示范等多种形式,培养一批休闲农业管理和服务专业人才,扶持休闲农业发展。此外,要加强乡村环境整治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营造整洁的村容村貌,良好的文明风尚,舒适、安全的旅游环境。

总之,我们需要突破思维,去更广的理解休闲农业的发展,应多元化多样化的发展休闲农业。休闲农业的发展不光是解决城市居民精神追求和享受的最好途径,更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手段,休闲农业的经济、政治、社会价值将远超现在。休闲农业的发展最关键在于政府部门的引导宣传、推动和支持,更要群众的主动,企业的带动,干部的发动,更多的县有实力的企业投身休闲农业的平台上,因为土地与自然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应该限定无发展潜力的投入,提升整个行业的规格和品质,逐渐将休闲农业往创意、文化、科技、产业、低碳、生态的道路推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农业科技调研报告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篇六

关于农业科技推广与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 调研报告 x书记、各位领导: 当前农业现代化的特出问题之一是农业和农村的快速发展与人才队伍的相对滞后。基层和农业部门反应很大,进一步强化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刻不容缓。根据这次主任会议议题,我局进行了专题调研,召集部分乡镇分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分管领导和基层农业服务单位同志进行座谈,并赴浙江学习先进经验,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经过多年摸索、多年努力,逐步形成了公益性、经营性和帮扶性三种推广模式,较好地发挥了政府的主导作用,强化了农技推广的针对性,也兼顾了新技术应用的导向作用。通过积极开展宣传发动、技术培训、试验示范等活动,推广了适用于我市的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在水稻新品种及其机插高产载培技术、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蔬菜新品种及其无公害优质栽培技术、穴盘育苗技术、设施蔬菜连作障碍综合防治技术,在畜禽、水产新品种及其集约化饲养技术、健康生态养殖技术等方面收到良好成效,奠定了我市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础。这其中,农业部门和农业科技推广人员付出了辛勤劳动,通过包村联户、“一村一品”,技术培训等扎实工作,有效推进了农业技术进步,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存在问题 应该看到,农业人才队伍建设仍然是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一项薄弱之处,从市、镇、村,农技人员呈倒金字塔形,基层农技人员严重缺乏。一是镇(街道)农技人员编制偏少,同时,非农专业人员占编超编情况较为普遍。二是基层农技人员队伍不稳,存在随意抽调农技人员从事其它工作,事实上忽视了农技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专业性。三是基层农技人员逐步老化,年龄老化,知识老化,结构老化,约**%农技人员超过45岁。四是农技推广经费得不到保障,基层农技单位要兼顾经营创收,人心不稳,精力不够集中。五是农技推广机制也不够完善和灵活,难以适应实际需要。

三、几点建议 i.定编,定岗,定责,职责到位,贯彻执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从人员落实开始,人员不落实,一切都是空谈。一是人员落实,定编定岗。疏理一下各镇(街道)农技人员编制情况,尽快恢复和落实到位,做到定编定岗、在编在岗,落实到位后,人员岗位上墙公示。做到这一点,首先市里要有明确意见,明确要求,其次各镇(街道)要有明确态度,明确观念。人员落实是检验各级政府是否真正重视农业的一杆标尺。二是明确职责,职责到位。农技人员岗位职责一定要明确,岗位的技能要求一定要明确,做到人员精干,服务优质,运行规范,有效履行职能。三是明确服务内容,强化绩效考核。明确岗位农技员的服务责任区域、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和服务时间,并量化考核指标,将考核结果与奖金分配、职务晋升、职称评聘、岗位续聘等挂钩,有效激发农技人员积极性。

2.特点、特色、特出,统筹服务。由于农业的多样性,基层农技服务机构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因此可以实行各镇(街道)特出重点,彰显特色,统筹服务。一是各镇(街道)根据自有农技人才专业特长和本地农业产业特点,特出一至两个农业技术重点,强化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形成农技服务特色。二是统筹农技服务资源,实现跨区域农技服务。市级统筹协调,各镇(街道)农技服务面向全市,提高服务能力,综合服务资源,提高服务效能。三是形成政府主导的农技推广体系。按照“提高市一级、强化镇一级、发展村一级、延伸户一级”的总体思路,通过理顺管理体制、优化服务条件、完善运行机制、畅通技术渠道、强化队伍建设等措施,建立起市级主导、镇级主体,村级配合,户级参与的“四级联动”农技推广体系。

3.政府主导与市场化相结合,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坚持以政府构建为主体,以强化公益职能为主导,以开展多元化服务为宗旨的新型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一是不断提高和完善上述“四级联动”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能力与水平,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二是充分发挥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生产大户和农业龙头企业的农业技术优势,通过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专业生产组织进行农业技术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倡导成立合作联社、产业联盟、公司+农户等联合联营的生产组织方式,实现专业生产组织的社会化技术服务,可以极大完善、覆盖和提高农业技术服务水平,促进农业技术进步。第三是推进示范园区和标准化建设。通过科技示范园区以点带面,推进农业技术进步,通过农业标准化,推进农业创新和实现高品质、高效益、生态循环和可持续农业发展。

4.强化人才政策保障,为农业科技进步奠定坚实基础。拓宽思路,完善政策,营造良好氛围,让农业人才引得进,留得住一是镇(街道)农技推广部门运行经费全部纳入当地财政预算,保证农技人员工资、福利和办公设施,实现基层农技人贝留得住。用得上,稳得住,做到爱岗敬业,经费落实是检验各统政府是否真心重视农业的块试金石。

二是实行农业科技学培养农技人才,人才定向养策略。通过高考体制规范操作,邦优录取,吸引一本优秀人才进入农技推广领城,收到极好效果。三是强化农业技术和技能培训工作。即加强农技推广 人员的再教育培训,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加强农业新技术、新工艺、新品种推广,关健是因地制宜,务求实效。

5.务实创新,以信息化促进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点很多,科技创新是重要一环,其中,互联网+时代的农业信息化对于农业技术推广尤为重要。充分利用各级政府和农业组织的互联网信息平台、各种服务于农业农村的电子商务平台,对于提高农业的组织化、专业化、集约化水平十分重要,对于全面推广农业技术、提升农业发展水平、扩大农产品销售和增强 农业核心竞争能力都十分重要。要善于开发新技术、应用新技术,实现新型经营主体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有机结合,形成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理想格局,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伟大目标。

关于农业调研报告

政法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信用社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法院队伍建设专题调研报告

农业科技调研报告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篇七

i. 定编, 定岗,定责,职责到位,贯彻执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从人员落实开始,人员不落实,一切都是空谈。一是人员落实,定编定岗。疏理一下各镇(街道)农技人员编制情况,尽快恢复和落实到位,做到定编定岗、在编在岗,落实到位后,人员岗位上墙公示。做到这一点,首先市里要有明确意见,明确要求,其次各镇(街道)要有明确态度,明确观念。人员落实是检验各级政府是否真正重视农业的一杆标尺。二是明确职责,职责到位。农技人员岗位职责一定要明确,岗位的技能要求一定要明确,做到人员精干,服务优质,运行规范,有效履行职能。三是明确服务内容,强化绩效考核。明确岗位农技员的服务责任区域、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和服务时间,并量化考核指标,将考核结果与奖金分配、职务晋升、职称评聘、岗位续聘等挂钩,有效激发农技人员积极性。

2. 特点、特色、特出,统筹服务。由于农业的多样性,基层农技服务机构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因此可以实行各镇(街道)特出重点,彰显特色,统筹服务。一是各镇(街道)根据自有农技人才专业特长和本地农业产业特点,特出一至两个农业技术重点,强化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形成农技服务特色。二是统筹农技服务资源,实现跨区域农技服务。市级统筹协调,各镇(街道)农技服务面向全市,提高服务能力,综合服务资源,提高服务效能。三是形成政府主导的农技推广体系。按照“提高市一级、强化镇一级、发展村一级、延伸户一级”的总体思路,通过理顺管理体制、优化服务条件、完善运行机制、畅通技术渠道、强化队伍建设等措施,建立起市级主导、镇级主体,村级配合,户级参与的“四级联动”农技推广体系。

3.政府主导与市场化相结合,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坚持以政府构建为主体,以强化公益职能为主导,以开展多元化服务为宗旨的新型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一是不断提高和完善上述“四级联动”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能力与水平,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二是充分发挥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生产大户和农业龙头企业的农业技术优势,通过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专业生产组织进行农业技术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倡导成立合作联社、产业联盟、公司+农户等联合联营的生产组织方式,实现专业生产组织的社会化技术服务,可以极大完善、覆盖和提高农业技术服务水平,促进农业技术进步。第三是推进示范园区和标准化建设。通过科技示范园区以点带面,推进农业技术进步,通过农业标准化,推进农业创新和实现高品质、高效益、生态循环和可持续农业发展。

二是实行农业科技学培养农技人才,人才定向养策略。通过高考体制规范操作,邦优录取,吸引一本优秀人才进入农技推广领城,收到极好效果。三是强化农业技术和技能培训工作。即加强农技推广 人员的再教育培训,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加强农业新技术、新工艺、新品种推广,关健是因地制宜,务求实效。

农业核心竞争能力都十分重要。要善于开发新技术、应用新技术,实现新型经营主体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有机结合,形成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理想格局,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伟大目标。

 


农业科技调研报告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篇八

二00三年四月二十六日

附一:收入构成情况(共12项组成)

边远地区艰苦津贴              农林水一线浮动或浮转固

民族地区工作补贴              93年工改保留津补贴

技术津贴                      年终考核一次性奖金

有毒有害保健津贴              清凉费、烤火费

合同制工人10%工资性补贴       驾驶员5%津贴

附二:各地政府出台的津补贴文件

附三:农林牧渔行业收入分配在本地的水平(2002年底统计数据)

行业                   人均收入          名次

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业       13732元/人年均         1 

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业       10799元/人年均         4

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     10655元/人年均         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