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题道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优秀16篇)

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题道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优秀16篇)

ID:4554745

时间:2023-10-12 13:08:37

上传者:GZ才子 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题道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优秀16篇)

自我介绍是社交礼仪中的一部分,能够展示你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范文范本,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题道篇一

课本p11——p12例3

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3、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

实物投影

1、出示第8页主题图。问: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1、教学例3。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2、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

3、3、。今天学的内容有什么特点?你能给这种算式取个名字吗?板书课题:进位加法。

4、完成练习二第3题学生看图,了解题意,或是摆小棒帮助理解。再列竖式计算。学生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

5、算法。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引导学生: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也可以从十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理解算理。

1、完成p11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学生汇报并说明算法。

2、完成p12做一做交流观察到的信息。学生汇报。

3、完成p13第4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订正,指两道题说说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学生能更为熟练地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引导梳理。

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题道篇二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能正确地进行竖式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竖式的结构和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主题图、投影片

学具准备:小棒

学习过程:

教师出示参观博物馆的情景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中内容。

请学生说说图中有什么,告诉了我们什么事。

引导学生发现每班的人数和车辆的准乘人数。

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

如果学生提不出乘车问题,教师就提问: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

学生先小组讨论,再请代表发言。

请学生说明自己的想法,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为什么?

预计发生:

生1:二(1)班和二(2)班可以合乘一辆车

师:为什么?

生1:这两个班的人数合起来是66。

师:你是怎样算的?说说算式。

学生说,教师板书算式。由于学生能口算,教师板书得数。

1、请学生说说口算时是怎样算的,

说时边摆小棒边讲。

师:像这样的算式,我们还可以用竖式计算。谁会写竖式?

请学生写写看,师生对其写法进行评价。

2、教师教写,边讲解边板书:

先写“36”,在36的左下方写“+”,再写“30”,写30的时候要注意与36对齐数位,再写“――”。

计算时,把个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数写在十位下面。

3、请学生自己写竖式,

指名写在投影片上,集体订正。其他学生同位互查。

4、讨论:列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

用投影出示题目,

指名做在投影片上,其他学生写在书上。

全班学生看投影片,集体订正。

然后同位相互检查,相互评价。

教师投影出示练习题:

35+2= 26+30= 45+20= 86+3=

请学生任意选两道题,用竖式计算。

同位检查竖式的书写格式是否正确,书写、计算正确的可以画一颗星。

用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

板书: 3 6

+ 3 0

6 6

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题道篇三

(1)列竖式计算:小明家订牛奶,每月28元,定半年要用多少钱?

(2)口算:

11x3=24x2=43x20=13x30=

13x2=24x10=12x4=40x20=

2、(课间出示教材情境图)星期天,小丽和妈妈去逛书店,她们看中了一套图书,你了解到这套图书的哪些信息?(看图回答)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自由提问)要想求出“一共要付多少钱”怎样列算式?(板书算式:24x12)3、引导观察:24x12和以前学过的题目有什么不同?(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两位数乘两位数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研究这个问题。

2、展示交流:你是怎么算的?还有不同的算法吗?(板书不同的算法)

3、引导笔算:刚才同学们都是用口算的方法求出了24x12的结果。我们能不能像两位数乘一位数这样列竖式计算出结果来呢?(板书竖式)同学们看,老师在列竖式时注意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相同数位对齐)该怎样计算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动脑想一想,再以小组为单位,研究研究,讨论讨论。看哪个小组最先想出算法,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好。

4、展示交流:(请两个小组板演)有两个小组已经把他们的算法写到了黑板上,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算的。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同组的同学可以补充,其他小组的同学有听不懂的地方可以提问。

引导板演的'学生讲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5、探究简便写法:

引导观察:这两种算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明确:第二步积的书写方法不同,其他都一样。)

2、看来,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还是用竖式计算更清晰、方便。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它的优势会越来越明显。那么,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到底应该怎样算呢?你能根据24x12的计算过程,总结一下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吗?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小伙伴说一说,看谁说的最清楚。

3、教师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通常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计算时要注意,用十位上的数去乘时,积的末位要和十位对齐。

1、喜羊羊给我们出了4道题目,请你任选一道,列竖式计算。找两名同学到黑板上计算。

23x1333x3143x1211x25

集体订正,请板演同学讲算理。

2、喜羊羊、懒羊羊和灰太狼进行了一次计算比赛,村长请你当评委,看看他们算算对了,谁算错了,错在哪。

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题道篇四

课本p11——p12例3

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3、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

实物投影

1、出示第8页主题图。问: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1、教学例3。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2、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

3、今天学的内容有什么特点?你能给这种算式取个名字吗?板书课题:进位加法。

4、完成练习二第3题学生看图,了解题意,或是摆小棒帮助理解。再列竖式计算。学生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理解算理。

1、完成p11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学生汇报并说明算法。

2、完成p12做一做交流观察到的信息。学生汇报。

3、完成p13第4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订正,指两道题说说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学生能更为熟练地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引导梳理。

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题道篇五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时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具体的情景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在具体的情景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多媒体课件

一、情景导入

不过,老师有个要求,就是要做对我出的题目才可以去,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题(多媒体出示口算)

20×3040×5070×20xx×20

12×4013×7060×5080×40

师:同学们表现真棒,现在让我们一起去书店看看吧!

出示主题图(点击课件,进入书城。)

二、探索新知

1、理解图意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观察后回答:小红买故事书,一套12本、每本24元。一共要付多少钱?(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提出问题

师:要求:一共要付多少钱?该怎样列式?

3、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列式:24×12)

(2)提问:谁能帮小红算出应付的`钱呢?以4人为一小组讨论。

(3)展示做题情况,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做的?教师做出评价。

5、总结并揭示知识课题

师:刚才同学们在帮小红计算的时候也学习了新知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板书知识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师: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要注意哪些事情?

生总结回答:相同数位要对齐,要从个位乘起,一位一位地乘

三、巩固提高

1、师:同学们帮小红算好了价钱,她很高兴。为了感谢大家她给我们介绍了买一些好书,你喜欢买哪一种书?请就把价钱算出来吧:

(1)多媒体出示:

(学生可以小组内完成,小组长检查,选出最优秀的作业)

(2)展示汇报,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2、师:同学们真聪明!可是粗心的小明还没买到书哦!这是怎么回事?(多媒体出示"改错题")

四、拓展应用

师:大家都买到自己满意的书,开心吗?逛书城真开心,不但买到了好书,还可以抽奖。

(1)看图,介绍游戏规则。

(2)师生游戏。(得分最高者胜出)

师:你们中上了大奖了吗?我们也回家吧,今天的逛书城活动到此结束。再见!

五、课堂总结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这节课你表现怎么样?

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题道篇六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的口算方法,逐步提高口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

2、使学生认识简单估算的方法,逐步培养起估算的意识和习惯。

小黑板。

一、揭示课题。

二、练习口算方法。

1、口算下列各题。

48+3154+1225+44

48+3554+1825+45

口算后提问: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口算下列各题。

要求学生先说出口算过程,再说出得数。

问: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要怎样算?

3、做练习一第8题。

(1)做第一组题,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做在练习本上。

(2)第一题是怎样算的?最后一步为什么40加12?在什么情况下是进位加?

(3)用同样的方法练习第二组题,然后指出: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个十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减。

(4)学生练习第三、四组题,在作业本上完成后集体校对。

三、混合练习

1、做练习一第7题。

2、做练习一第9题。

先指导学生估算方法,再要求说出每题结果各是几十多,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指名学生口算得数,可以选择3~4题让学生说说方法。

3、做练习一第10题。

(1)提问:第一行两道题先算什么?第二行两道题先算什么?

(2)分两组练习,每组做一组(两道)题,做在练习本上,要求尽量用口算。

4、做练习一第11题。

(1)指名学生读题,独立做在练习本上。

(2)指名口答第13题算式,老师板书算式、答案。提问:为什么用乘法算?

5、先让学生在第12题()里填数,然后口答校对。

四、课堂。

五、课堂作业:练习一第8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题道篇七

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过程中,学生已经理解了笔算的算理,知道了乘的顺序及积的书写位置。因此,本节课主要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进行迁移,让学生自主建构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1.巧用教材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好的导入犹如乐师弹琴时奏出的第一个音符,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本教案把教材提供的春风小学为学生午餐配备酸奶的情境和营养午餐食谱一起呈现出来,把要解决的问题“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融于营养午餐、合理膳食的教育之中,使单纯的数学计算课具备了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注重搭建交流的平台,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

在教学时,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再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个性化的解题方法展示出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比较,让他们把自己的算法和别人的算法进行对比,从而认识到差距,产生修正自我的内需,最终“悟”出最佳的计算方法。

1.创设情境。

师:大家知道营养均衡是什么意思吗?

(课件呈现营养午餐)教师根据画面讲解营养午餐食谱,使学生体会到食物要合理搭配,并适时询问学生爱吃的蔬菜、水果,教育学生不挑食,按时进餐。

师:同学们,看完营养午餐的介绍,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吗?

生1:吃饭时不要挑食,要多吃新鲜的蔬菜。

生2:吃饭时不能贪玩,要细嚼慢咽。

……

师:是啊,只有科学进食,营养搭配,身体才能健康。

2.理解题意,列出算式。

(1)出示例2,引导学生读题,分析题意,找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条件。

(2)教师指导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48×37)

(3)鼓励学生说一说这样列式的理由。(生互相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

3.估算结果。

引导学生先根据算式估一估需要多少盒酸奶,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预设

生:因为48≈50,37≈40,50×40=2000(盒),所以大约需要2000盒酸奶,准确的结果比2000盒少。

设计意图:学生主动学习肯定来自内部需求,如果没有这个需求,学生不会主动参与。因此,上课伊始,先创设营养午餐这一情境吸引学生,然后从情境中引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使自主探究变成学生的一种需求,让他们全身心地走进数学的`“门槛”。

1.用竖式计算。

师:请同学们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试着算一算。

(1)小组讨论,试算48×37,交流在计算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

(2)引导学生迁移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3)汇报笔算过程。

(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7去乘第一个乘数,7乘8得56,在个位上写6,要向十位进5,7再乘第一个乘数十位上的4,得28个十,还要加上个位进上来的5个十,得33个十,即7乘48得336;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3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要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2.观察比较。

(课件出示教材46页例1中的竖式)

师:今天我们学的例2与上节课学习的例1有什么不同?

生:上节课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不用进位。

师小结:要正确解决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问题,应注意在笔算过程中要记得加进上来的数。

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题道篇八

教学目标: 

3.     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着重帮助学生理解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再哪一位上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问:24÷2时是怎样想的? 

1、  竖式计算 

二、新授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画面内容,并用自己的话口述,编一除法应用题。 

2、 出示板书例1,求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你会列式计算吗?

3、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如果用竖式计算你会吗?(教师巡视指导)

5.教师讲解竖式除法的步骤和关键。 

6、试一试(抽学生黑板上做) 

三.   巩固练习

第21页第2题。前两题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题道篇九

课本第94~95页。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继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于两位数加、减法的口算运算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进一步体会数学和生活的关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兴趣,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能熟练的计算两位数的加、减法。

练习十九第3题和第8题的主题。

(一)准备练习

1.引导学生完成口算题目,并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引导学生采用较简捷的方法计算。

2.引导学生完成“算一算”。

巡视、辅导。

帮助计算有困难的学生。

及时评价,表扬计算有进步的学生。

(二)学中做

1.组织活动1——买东西。

出示练习十九第3题主题图。

(1)观察练习十九第3题主题图。汇报看见的'东西和价钱。

(2)列式计算。

58+25=83

(3)提示: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4)要是你来到商店,你会想买些什么?提出要求:

小组讨论,选出一个记录员,算一算一共要花多少钱?

(5)组织学生进行汇报。

2.组织活动2——篮球比赛。

出示动画:2万以内练习19第8题

(1)你看了以后有什么问题吗?

自己独立提出问题,然后同桌交流,最后进行汇报。

(三)做中学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九第6题。

(1)说说意图。

(2)独立计算。

(3)集体订正

&nb

sp;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九第4题。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九第7题。

(1)用讲故事的形式说说图意。

(2)解决书上的问题。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能解决吗?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

58+25=83(元)

25+72=97(元)

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题道篇十

第6页例1

1.使学生在口算乘法的基础上,掌握乘法是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推理能力,掌握其数学学习方法。

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的计算方法。

理解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要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画面:

学校买了一些彩色笔要奖给数学竞赛获奖的同学,每盒彩色笔24支,学校买了3盒

让学生根据画面情景提出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几种问题:

(1)3盒一共多少支?(2)2盒一共多少支?(3)学校一共买了多少支彩笔?

问:如果买了13盒,怎样列式?2413(出示例1)

主动探索

1.教学例1。

(1)讨论2413的算法

(2)汇报交流

(3)讨论哪种方法最简便?

(4)统一认识,确定最简便的方法,引导学生试写成竖式。

(5)针对出现的情况讨论,关键处教师点拨,让学生领悟计算方法。

2.练习

(1)第7页做一做

(2)练习二第1题。

练习后,教师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反馈练习

练习二第2题

板书设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连续进位的)

24

13

72......243的积24......2410的积(个位的零不写)

312

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题道篇十一

教科书第35~36页的例1、例2.

目的

使学生学会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掌握书写格式.理解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重点

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掌握笔算除法的步骤和商的书写位置.

难点

理解每求出一位商后,如果有余数,应该与下一位上的数和在一起继续除的道理.

过程

一、复习沟通.

1.指名用竖式板演:8÷4,16÷5,其余的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做.

2. 口算:

42÷2              420÷2

指名任选一题说出口算过程.

刚才同学们用口算的方法计算出了得数,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笔算的方法.(课题)

二、动手操作、领悟算法

第一层:初步理解

1.出示例1:42÷2=

动手操作,重现口算过程.

要求:动手分小棒,说说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先用4个十除以2得2个十,再用2个一除以2得1个一,2个十加上1个一商是21.)

(2)明确笔算的过程和竖式的写法:

笔算除法的计算顺序和口算一样,要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被除数十位上的4表示4个十,4个十除以2商 2个十,要在商的十位(跟被除数的十位数对齐)上写2.用除数2去乘2个十,积是4个十,表示从被除数中已经分掉的数,写在42十位的下面.4 减4得0,表示十位上的数已分完了,个位上还有2,要落下来继续除.2除以2得1,要在商的个位(跟被除数的个位对齐)上写1,再用除数2去乘1,积是2,表示从被除数中又分掉的数,写在落下来的被除数的个位上的 2的下面.2减2得0,在余数的位置上写0,表示个位上的数也分完了,计算过程结束.

(3)师问:说一说,作笔算除法时,是从被除数的哪一位除起的?每次除得的商写在什么位置上?(小组讨论)

(4)初步练习,掌握其法.

指名板演,其余在练习本上做.说出笔算的过程.

2.把例1换数变为例2: 52÷2=

动手操作,理解算理.

问:52能不能平均分成两份呢?自己动手分一分.

学生汇报分的结果.

问:这道题在分小棍时与例1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独立试算52÷2,有困难的,可以提问.

学生可能问:十位除后余1该怎么办?

先请会的同学帮助解答.师再进一步明确:

笔算除法的计算时,要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被除数十位上的5表示5个十,5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最多能分2个十,也就表示商2个十,要在商的十位(跟被除数的十位数对齐)上写2.用除数2去乘2个十,积是4个十.把4写在十位的下面.5减4得1,表示十位上还剩1个十没有分.也就是5捆小棒分掉4捆,还剩1捆.就把剩下的1个十与个位上的2合并.即要把被除数个位上的2落下来,和十位上的余数1和在一起,表示12.12除以2得6,要在商的个位(跟被除数的个位对齐)上写6,再用除数2去乘6,积是12,表示从被除数中又分掉的数,写在落下来的被除数的12的下面.12减12得0,在余数的位置上写0,表示分完了,计算过程结束.

小组内讨论:说一说例2和例1比,计算过程有什么不同,应注意什么?

明确:如果除到被除数的十位以后还有余数,要把余数与被除数的下一位数和起来继续除.

练习:竖式计算

3. 小结算法: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今天所学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小组内互相说)

师生共同总结:笔算除法,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被除数的哪一位除后有余数(要注意余数必须比除数小),就把余数与被除数的下一位数合起来继续除.

师生共同编法则歌诀:除数一位看一位,除到哪位商哪位.

4.练习反馈: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庆国庆做纸花,要求每班做48朵,五年级每班分给2个同学完成,四年级每班分给3个同学完成,三年级每班分给4个同学完成,二年级每班分给6个同学完成,一年级每班分给8个同学完成.请你任选三个年级算一算每个同学做几朵.用竖式计算.

2.练习九的第1、2题.

(1)                  

(2)                  

独立完成,集体讲评,个别纠正.

四、看书质疑,总结全课

问:今天都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设计

点评:

笔算除法和口算除法的思路基本相同,但笔算除法与笔算加、减、乘法的书写格式完全不同,因而有一定的难度。时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重现口算过程,然后结合过程讲解竖式的写法。让学生自主探索,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进行总结。着重突出“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和“每次余下的数要与被除数的下一位数合并再继续除”的计算方法。通过练习,强化重点,使学生掌握书写格式和步骤。练习的设计侧重于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新知。

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题道篇十二

指导: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教研室 张爱玲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19、20页的例l、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掌握书写格式,理解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掌握笔算除法的步骤和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难点:

理解每求出一位商后,如果有余数,应该与下一位上的数合在一起继续除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沟通。

1.指名用竖式板演:8÷4,16÷5,其余的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做。

2.口算:

42÷2 420÷2

指名任选一题说出口算过程。

刚才同学们用口算的方法计算出了得数,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笔算的方法。(板书课题:笔算除法)

二、动手操作、领悟算法

第一层:初步理解

1.出示例1:42÷2=

(l)动手操作.重现口算过程。

要求:动手分小棒,说说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生说:先用4个十除以2得2个十,再用2个一除以2得1个2个十加上1个一商是2l。

(2)明确笔算的过程和竖式的写法:

笔算除法的计算顺序和口算一样,要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被除数十位上的4表示4个十,4个十除以2商2个十,要在商的十位(跟被除数的十位数对齐)上写2。用除数2去乘2个十,积是 4个十,表示从披除数中已经分掉的数,写在42十位的下面。4减4得0,裹示十位上的数已分完了,个位上还有2,要落下来继续除。2除以2得l,要在商的个位(跟被除数的个位对齐。上写l,再用除数2去乘1,积是2,表示从被除数中又分掉的数,写在落下来的被除数的个位上的2的下面。2减2得0,在余数的位置上写o,表示个位上的数也分完了,计算过程结束。

(3)师问:说一说,作笔算除法时,是从被除数的哪一位除起的?每次除得的商写在什么位置上?(小组讨论)

(4)初步练习,掌握其法。

完成第20页例1下面的“做一做”。(指名板演,其余在练习本上做)说出笔算的过程。

2.把例1换数变为例2:52÷2=

(1)动手操作,理解算理。

问:52能不能平均分成两份呢?自己动手分一分。

学生汇报分的结果。

问:这道题在分小棍时与例l有什么不同?

(2)让学生独立试算52÷2,有困难的,可以提问。

学生可能问:十位除后余l该怎么办?

先请会的同学帮助解答。师再进一步明确:

笔算除法的计算时,要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被除数十位上的5表示5个十,5个十平均分成2分,每份最多能分2个十,也就表示商2个十,要在商的十位(跟被除数的十位数对齐)上写2。用除数2去乘2个十,积是4个十。把4写在十位的下面。5减4得1,表示十位上还剩1个十没有分。也就是5捆小棒分掉4捆,还剩l捆,就把剩下的1个十与个位上的2合并。即要把被除教个位上的2落下来,和十位上的余数1和在一起,表示12。12除以2得6,要在商的个位(跟被除数的个位对齐)上写6,再用除数 2去乘6,积是12,表示从被除数中又分掉的数,写在落下来的被除数的12的下面。12减12得0,在余数的位置上写0,表示分完了,计算过程结束。

(3)小组内讨论:说一说例2和例1比,计算过程有什么不同,应注意什么?

明确:如果除到被除数的十位以后还有余数,要把余数与被除数的下一位数和起来继续除。

小练习:竖式计算。

3.小结算法: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今天所学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小组内互相说)

师生共同总结:笔算除法,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被除数的哪一位除后有余数(要注意余数必须比除数小),就把余数与被除数的下一位数合起来继续除。

师生共同编法则歌诀:除数一位看一位,除到哪位商哪位。

(4)练习反馈:第20页做一做。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练习四的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讲评,个别纠正)

第2题,判断对错。

3、4题。

四、看书质疑,总结全课

问:今天都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题道篇十三

(一)认识技能

1.通过学生的摆小棒活动中,自主探索发现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

让学生自主探索,总结出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在掌握不进位加的基础上利用知识的迁移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在讨论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指导法,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继续参观博物馆好吗?

教材第14页情境图。

师:求“二(1)班和二(3)班一共多少名学生?”,该怎样列式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5+37=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3:怎样计算35+37=

师:同学们能自己尝试计算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2.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

学生:(1)口算:35+30=65 65+7=72

(2)用小棒摆一摆。

(3)用竖式计算。

3.教师重点指导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教师说明:个位上5加7得12,向十位进1,个位写2。

强调:竖式书写时相同数位要对齐。计算时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字相加时,不要忘记加上进上来的1。

做一做

56+37= 46+24= 29+5=

三、巩固练习

教材15页4、5、6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知道了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五、布置作业

数学同步相关习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题道篇十四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8页的内容。

1.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借助课本上的情景图引出计算问题,并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等手段掌握计算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引探算法

(媒体出示课本第8页的主题图)

生:学校安排二(1)、二(2)、二(3)、二(4)班的同学去参观。

(想好后小组交流)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回答刚才的问题?

生1:我认为二(1)班和二(2)班的同学可以合乘一辆车。剩下的二(3)班和二 (4)班的同学再合乘一辆车。

师:还有不同的乘车办法吗?

生::我认为二(1)班和二(4)班的同学也可以合乘一辆车。剩下的二(2)班和二 (3)班再合乘一辆车。

生:把两个班的人数加起来看看是否超过 70人。

师:好,下面我们先来对第一种乘车方案的第一个问题进行验证。请你们动脑筋,想办法。算出结果来,当然了,也可以请小棒来帮忙,算好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师:好,谁愿意汇报一下验证的过程?

生2: 36+30我是用口算验证的,先算30+30=60,再算60+6=66,没有超过70,我想这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

生4:我是这样想的:40+30才等于70,36+30当然比70少了,二(1)班和二(2)班可以合坐一辆车。

生3:我是用小棒来帮忙的,先摆3捆6根,再摆3捆,和起来是6捆6根,就是66,比70少,可以合坐一辆车。

生4:我是用竖式计算的,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个位6+0=6,在个位下面写6;十位上3+3=6,在十位下面写6,所以也等于66。

师:大家想出了这么多验证的方法,究竟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准确呢?(学生讨论后反馈)

生1:我认为口算很简单。

生2:我认为摆小棒更简单。(很显然他不同意生1的说法)

生3:我觉得还是用竖式好,我妈妈在家教过我了。

师:大家各有道理,我们暂且保留大家的意见,用你喜欢的方法对第一个乘车方案的第2个问题进行验证。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做得又对又快的是用竖式计算的,直到好多学生做好了,摆小棒的学生还没数好小棒,口算的学生是先算30+30=60,60+5+65后面的65+4=69还没有写完。另一位口算的学生是这么做的:5+4=9,30+30=60, 9+60=96,得数算错了。)

师:看来学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还是挺好的。那么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应注意什么呢?(刚才用竖式计算的学生举起了手,教师请他到前面边写边介绍)

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题道篇十五

1. 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 探索不同的算法,继续培养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和探索发现能力。

3.让同学们体验到探索发现的乐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

多媒体课件、计数器。

学生独立完成后,抽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重点要求学生说出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加。

教师:我们在学习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时,就要求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加了,这节课我们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看我们原来掌握的计算方法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中适不适用。

板书课题。

多媒体课件出示第67页的情景图。

教师:从图中知道些什么?

学生:从图中知道班上男生有23人,女生有25人。

教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应该怎样列式?

学生:23+25。

教师: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

学生:因为这是求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和。

教师:怎样计算23+25呢?我们还是先用计数器来计算,同学们用计数器计算已经有经验了,老师就不再提示,同学们自己计算。

学生用计数器计算,教师作必要的指导,然后抽学生汇报。

学生用计数器边演示边汇报:我先在计数器上拨上第一个加数23,然后在这个数上加25,先在个位上加5,再在十位上加2,这样我就知道23+25=48了。学生汇报到这个地方时,教师追问:你为什么要把5加在个位上,2加在十位上呢?让学生意识到,这里的5是5个一,个位上的数就表示多少个一,所以应该对着个位加;25中的2表示2个十,十位上的数就表示多少个十,所以应该把2加在十位上。

学生:适用。

教师:所以我们知道在计算加法时要遵守的一个法则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

教师板书: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

指导学生说出口算23+25时,要先算20+20=40,再算3+5=8,最后把40和8加起来得48,所以23+25=48。

教师:看看第67页中这个小男孩是怎样算的,他应用的是什么计算方法?

学生:小男孩使用的就是口算方法。

教师:书上这位老师告诉我们还可以用竖式算。同学们以前学过竖式吗?

学生:没有。

教师:现在老师教你写竖式。

学生:要注意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

抽学生在黑板上写25,其他同学给他检查写得对不对,主要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是否对齐。

学生:会。

教师: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27+21。

学生计算时,教师来回巡视,做必要的指导。抽一个学生进行板演,全班同学检查是否按竖式的要求写的,相同数位上的数是否对齐,结果是否加正确了。也就是要求学生从格式、方法、结果三个方面进行检查。

多媒体课件出示第69页课堂活动第1题第一横排的题目。

教师:同学们看一看这两幅小棒图,你觉得这些小棒在摆放时注意了些什么?

学生:这些小棒都是整捆小棒对着整捆小棒,单根小棒对着单根小棒这样摆放的。

教师:也就是说,这些小棒在摆放的时候,就注意到一个什么问题?

学生:注意到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教师:这样一齐,我们很容易看出这两堆小棒的几个十和几个一。

教师:请同学们口算出它的结果,把算式填写完整。

学生口算后填算式。

教师: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43+42,51+33。

学生计算,抽一个学生进行板演,全班集体订正。

学生:这个游戏的做法是一个学生说出一个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式,另一个同学迅速地口算出结果。

学生:会。

教师:好,同桌的两个同学开展这个游戏。

学生游戏时,教师作必要的指导。

学生回答。

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题道篇十六

1、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掌握笔算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由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学习数学,让学生感悟学习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

比较熟练地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

课件、小棒、课本8页主题图,例3主题图

教法:谈话、指导相结合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出示第8页主题图)二年级四个班的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每辆车准成70人。

师:下面发生了一件事,你们能帮忙解决吗?仔细看!

(出示11 页例3的二(1)班和二(3)班的乘车图)

师:你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吗?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二(1)班和二(3)班想合乘一辆车,能坐下吗?

师:怎么算?

生独立思考并列式36+35= (板书算式)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境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1、先用小棒摆一摆。

师:在36根小棒下面放35根小棒怎么放?

生:上面10根一捆,3捆再有6根,下面10根一捆,3捆再有5根。(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摆好小棒)

师:将两组小棒加起来,应先加什么?

生:6根和5根先相加是11根。

师:11根小棒能捆成一捆吗?(能)怎么放?

(1)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并汇报结果。

生:把11根小棒其中的10根捆起来(边说边放),把这1捆放在整捆处。

师:结果怎样?

生:上面的3捆加下面的3捆是6捆,再加上刚才新捆的1捆就是7捆。和剩下的一捆合在一起是71根小棒。(多找几名同学边说边摆,说过程)

2、用竖式算一算。

师:把刚才的动作(放在整捆处的1捆)在竖式上该怎么写?

(1)学生根据摆小棒的过程,尝试列出竖式。

(2)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个位上6加5得11,如何向十位进1?个位上怎样写?(演示从小棒图过渡到下面的竖式图。)

3、讨论算法。

师:你发现今天我们学习的竖式计算与上节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巩固个位上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概念)(板书课题)

引导学生说出笔算两位数加法要注意哪三条。(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师:请大家翻到课本12页,看看你总结的和课本上的是否一样。(指导学生看课本)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摆小棒,形象地在脑中建构竖式的形成过程,以动作为出发点把小棒十根一捆放在整捆处内化到竖式中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概念更形象,便于理解掌握。)

1、完成课本11页下面的做一做。两名同学上台板演,集体订正时,要求说出想的过程。

2、完成练习二中的3~6题。

3、课本12页下面的做一做。

师 :小红跟爸爸去海洋馆玩。你们从图中能获得哪些信息?能解决提出的问题吗?

4、完成课本12页做一做下面的思考题。

教师要结合实例说明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关键是先找到一个两位数,使它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相加得9。然后再把这个两位数的十位、个位交换位置就得到另一个符合条件的两位数。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这一环节是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所学,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同时让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悟学习数学的价值,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情感。)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