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汇总8篇)

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汇总8篇)

ID:4556137

时间:2023-10-12 19:12:03

上传者:JQ文豪 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汇总8篇)

理想是灵魂的向往,是人生的目标和追求。要善于发现机遇和利用资源,为实现理想创造条件。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精心挑选的理想总结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写作提供一些灵感和思路。

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篇一

教材第10~12页圆柱的体积公式,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二第1~5题。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根据题里的条件正确地求出圆柱的体积。

2.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让学生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

圆柱体积演示教具。

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1.求下面各圆的面积(回答)。

(1)r=1厘米;(2)d=4分米;(3)c=6.28米。

要求说出解题思路。

2.想一想:学习计算圆的面积时,是怎样得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指出:把一个圆等分成若干等份,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的面积。

3.提问:什么叫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4.已知长方体的底面积s和高h,怎样计算长方体的体积?(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1.根据学过的体积概念,说说什么是圆柱的体积。(板书课题)

2.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呢?我们能不能根据圆柱的底面可以像上面说的转化成一个长方形,通过切、拼的方法,把圆柱转化为已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呢,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讨论。

3.公式推导。(可分小组进行)

(1)请同学指出圆柱体的底面积和高。

(2)回顾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切拼转化)

(3)探索求圆柱体积的公式。

根据圆面积剪、拼转化成长方形的思路,我们也可以运用切拼转化的方法把圆柱体变成学过的几何形体来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你能想出怎样切、拼转化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以下实验,边观察边思考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与拼成的几何形体之间的关系。教师演示圆柱体积公式推导演示教具: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数量一般为16个),然后把圆柱切开,照下图拼起来,(图见教材)就近似于一个长方体。可以想象,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

(4)讨论并得出结果。

你能根据这个实验得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吗?为什么?让学生再讨论:圆柱体通过切拼,圆柱体转化成近似的体。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圆柱体的底面积,这个长方体的高与圆柱体的高。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所以,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板书: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板书:v=sh)

(5)小结。

圆柱的体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计算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4.教学例1。

出示例1,审题。提问:你能独立完成这题吗?指名一同学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列式依据是什么?应注意哪些问题?(单位统一,最后结果用体积单位)

0.9米=90厘米2490=2160(立方厘米)

5.做练习二第1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指名口答,集体订正。追问:圆柱的体积是怎样算的?

6.教学试一试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2分米,高是8米,求它的体积。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评讲试一试小结:求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底面积和高。如果不知道底面积,只知道半径r,通过什么途径求出圆柱的体积?如果知道d呢?知道c呢?知道r、d、c,都要先求出底面积再求体积。

7.教学例2。

出示例2,审题。小组讨论计算方法,然后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列式依据是什么?应注意哪些问题?(单位统一,最后结果用体积单位,结果保留整数。)

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篇二

1、使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根据圆柱表面积和侧面积的关系,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目标1。

:目标2。

1、一个直径是100毫米的圆,求周长。

2、一个半径3厘米的圆,求周长和面积。

3、一个长为3米,宽为2米的长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

4、出示圆柱体的模型,说说它有什么特征?

1、做一个圆柱形纸盒,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纸板?(接口处不计)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求什么?

2、圆柱的表面积包括哪几部分?

3、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关键在哪一部分?

4、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1)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怎样的图形呢?用一张长方形的纸,可以卷成圆柱形。

2)圆柱侧面展开图的长和宽与这个圆柱有什么关系?怎样求圆柱的侧面积呢?

3)师;圆柱的侧面积就是求长方形的面积。用长乘宽。

4)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圆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5)请你来总结一下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6)圆柱的侧面积用2∏rh,求圆柱的表面积要用侧面积加两个底面积。

1、求底面半径是10厘米,高30厘米的圆柱的表面积。

2、教师板书:

侧面积:2╳3.14╳10╳30=1884(平方厘米)

底面积:3.14╳10╳10=314(平方厘米)

表面积:1884+314╳2=2512(平方厘米)

要求按步骤进行书写。

2、试一试。

做一个无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底面直径围分米,高为5分米,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铁皮?

求至少需要多少铁皮,就是求水桶的表面积。

这道题要注意什么?无盖就只算一个底面。这种题如果求整数,一般用进一法。

3、练一练。书第6页第1题。

3个小题:已知底面直径或底面周长和高,求圆柱的表面积。重点讨论:已知底面周长,求表面积。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4篇《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圆柱的体积》》,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

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5——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根据圆柱表面积和侧面积的关系,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过程:

活动一:复习旧知,巩固学过的公式。

1、一个直径是100毫米的圆,求周长。

2、一个半径3厘米的圆,求周长和面积。

3、一个长为3米,宽为2米的长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

4、出示圆柱体的模型,说说它有什么特征?

活动二;探究新知。

1、做一个圆柱形纸盒,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纸板?(接口处不计)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求什么?

2、圆柱的表面积包括哪几部分?

3、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关键在哪一部分?

4、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1)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怎样的图形呢?用一张长方形的纸,可以卷成圆柱形。

2)圆柱侧面展开图的长和宽与这个圆柱有什么关系?怎样求圆柱的侧面积呢?

3)师;圆柱的侧面积就是求长方形的面积。用长乘宽。

4)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圆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5)请你来总结一下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6)圆柱的侧面积用2∏rh,求圆柱的表面积要用侧面积加两个底面积。

活动三:新知识的运用。

1、求底面半径是10厘米,高30厘米的圆柱的表面积。

2、教师板书:

侧面积:2╳3.14╳10╳30=1884(平方厘米)

底面积:3.14╳10╳10=314(平方厘米)

表面积:1884+314╳2=2512(平方厘米)

要求按步骤进行书写。

2、试一试。

求至少需要多少铁皮,就是求水桶的表面积。

这道题要注意什么?无盖就只算一个底面。这种题如果求整数,一般用进一法。

3、练一练。书第6页第1题。

3个小题:已知底面直径或底面周长和高,求圆柱的表面积。重点讨论:已知底面周长,求表面积。

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篇四

教材第12页例3、练一练,练习二第6~11题。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不同的条件求圆柱的体积,学会计算套管体积的计算方法,井能应用于实际求出物体的重量。

计算套管体积的计算方法。

根据不同的条件求圆柱的体积。

一、铺垫孕伏:

1.求下列圆柱的体积(口答列式)。

(1)底面积3平方分米,高4分米;

(2)底面半径2厘米,高2厘米;

(3)底面直径2分米,高3分米。

追问:圆柱的体积是怎样计算的?(板书:v=sh)

2.复习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提问:怎样计算环形面积?你能举例和同学们说一说吗?小组交流。

3.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过圆柱的体积计算。这节课,就在计算圆柱体积的`基础上,学习套管体积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3。

出示例3,读题。提问:这道题求什么?要求钢管的质量先要求什么?怎样求钢管的体积?小组讨论。解答这道题还要注意些什么?(单位,取近似数)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说明每一步求的什么,怎样求的。

2.新课小结。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题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2.做练习二第6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指名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结合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四、布置作业

练习二第7、8题及数训。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为大家带来的7篇《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体积》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

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篇五

我认为这节课的设计与教学具有下面的特点:

一、在教学新课时,没有像传统教学那样,直接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容器的教具,让学生观察倒水实验,而是通过师生交流、问答、猜想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渴望。学生迫切希望通过实验来证实自己的猜想,所以做起实验就兴趣盎然。

二、在实验时,让学生小组合作亲自动手实验,以实验要求为主线,既动手操作,又动脑思考,努力探索圆锥体制的计算方法。这样的学习,学生学得活,记得牢,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并获得了富有成效的学习体验。

但是,这节课学生是在教师预设引导中探究。为什么要学的疑念,怎样学的策略,可能还不够突显,与学生生活联系还不是很紧密的。学生的问题意识不强,都有待探究。

【2】

六年级的学生对立体图形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中,我借助圆锥体和圆柱体的联系和区别,引出圆锥体的特征,进而分散了难点。在讲授体积公式时,我设计的实验环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就可以既动手又动脑,通过自己的努力总结出圆锥体的体积公式,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的单向知识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一个主动探究、发现知识的研究者。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很注重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动手制作圆锥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自主探究圆锥体的计算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节课为学生提供了具体的实践活动,创设了引导学生探索、操作和思考的情境,把教师变成“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这节课把学生推到探究新知的“第一线”,让他们自己动手、动口、动脑,主动思考问题,并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暴露感知的矛盾和差异,把他们弄不懂的地方、错误的地方都摆在桌面上,再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摒弃错误,发现真理,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这样,通过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要学习的东西,能够积极地被同化,因而容易得到更深刻的理解。整节课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在操作,有独立的思考,有小组的合作学习,有猜想,有验证,有观察,有分析,有想像,使学生在尽可能大的活动空间中切实体验到数学对解决实际问题是有用的,让学生在探究的氛围中自主地学习知识,发现规律,实际应用,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篇六

课题no.3-5

班级姓名小组小组评价

学习目标:

1、掌握用方程和算术方法解决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学会运用线段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

2、在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极度热情,全力以赴,精彩展示,做最好的自己。

重点:掌握解决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难点:学会分析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先由学生自学课本,经历自主探索总结的过程,并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通过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能够掌握用方程和算术方法解决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学会运用线段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

并独立完成导学案,然后学习小组讨论交流,让同学们进行展示,小组间互相点评,补充之后由老师进行点拨,最后巩固知识。

一、自主学习:

1、自学课本p39-p40页

2、直接写出得数。

3、画线段图表示下面各数量关系,并写出等量关系式。

1)、杨树比柳树少。

2)、柳树比杨树多。

二、合作探究:

例1、美术小组有25人,美术小组的人比航模小组多,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要求:1)、画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

2)、用方程和算术方法两种方法解答。

小结:解决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的解题关键是:

要点提示:解答分数应用题,在找准单位“1”的同时,还要看清所要求的问题与单位“1”的关系。

三、学以致用:

1、想一想,填一填。

商店运来彩电150台,(),运来空调多少台?

1)、空调比彩电少,列式是()。

2)、150除以(1-),条件是()。

3)、空调比彩电多,列式是()。

4)、彩电比空调多,列式是()。

2、列式计算

1)、一个数的是的,求这个数。

2)、与的积再除以,商是多少?

3)、的倒数的3倍减去,差是多少?

四、解决问题:新课标第一网

3)、一筐苹果的是16千克,吃去这筐苹果的,还剩多少千克?

文档为doc格式

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篇七

教材简析:教材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一步和两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呈现了中国的世界遗产这一情景。通过介绍中国的世界遗产情况,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入对乘加应用题的探索。知识点是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借助一、二单元的知识基础,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探索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规律,并能灵活的运用这个规律解决问题。重点是将四则混合运算规律正确地迁移到分数中。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能正确描述数量关系,画线段图,并根据数量关系和线段图列出算式并正确解答乘加、乘减分数应用题,在不断探索中领悟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律。

2、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3、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设计意图]这一单元是围绕“中国的世界遗产”这个大的情境串进行的,而本课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第1个信息窗,情境内容将中国放入世界这一大环境中,因此由奥运会的话题引出了本课情境,这样设计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本课,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课件出示教科书73页情境:

(1)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大约是多少公顷?

(2)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一共有多少处?

(3)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比自然遗产多多少处?

………

2、根据以往的解题经验,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帮助你解决这一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己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动脑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梳理已有的数学思想方法,为新问题的解决做好铺垫。

3、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试着独立解决这一问题好吗?

4、学生汇报交流。

让学生到前面展示不同的方法,分别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1)272×1/4=68(公顷)68+4=72(公顷)

(2)272×1/4+4

=68+4

=72(公顷)

学生在多次交流解题步骤中,教师板书数量关系:

天坛公园的面积×1/4+比天坛公园多的面积=故宫的面积

并展示学生画的线段图。让学生分析线段图。

[设计意图]学生是探究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在这里把让学生说解题思路放在首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学生独立解决。(根据学生情况,如果画图有困难,可让学生小组内讨论一下,在这里把谁看作单位“1”?)

全班交流,展示做题方法。

(1)30×7/10+30×2/15(2)30×(7/10+2/15)

=21+4=30×25/30

=25(处)=25(处)

6、让学生展示线段图的画法,说清解题思路。

7、点题并板书:分数应用题。

8、单看这两个算式的计算,你能想到什么运算律?有什么启发?

9、小结:乘法的分配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借助两种解题方法,将分数与整数的运算率沟通,为后面的练习搭建了平台。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独立完成(第75页第2、3题。)

指生回答,并说出解题思路。

(重点说出数量关系。)

[设计意图]这两道题是针对性练习,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数量关系要让学生反复说,目的是让学生从理论上加以理解。

四、回归实践,拓展运用。

课件再次出示本课信息窗情境图。

谈话:现在你能自己解决“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比自然遗产多多少处?”吗?

现在让我们走进民族文化遗产--青藏高原,检验一下这节课你的学习情况。

课本76页第9题。学生读题,指生列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归课题情景,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灵活掌握解题方法。

五、谈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新课标把“过程与方法”作为三维目标之一,提倡重视学生充分地经历问题的产生、发现、探索的过程,在本课教学中,我就充分注意这一点,注重让学生参与到解题思路的分析中,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让学生掌握画线段图这种基本解题方法,在充分经历中感悟,在充分感悟中提炼,初步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一些中国的世界遗产,说一说你学会了那些数学知识?

(学生回忆并交流上节课所学知识。)

今天我们利用所学知识继续来解决一些问题,好吗?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复习旧知识,引发对新知识的学习。

二、实际运用,整理提升

1、自主练习第1题。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自己探究出了一些分数计算的规律,现在我们分组来计算自主练习第1题,看看我们的发现是不是在分数混合运算中都可以运用。按组每人计算3道,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先交流答案,再说说你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

2、自主练习第4题。

先在小组内讨论:4道计算题各应该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再独立计算。

全班交流。

3、想一想:整数的运算律适用于分数吗?

4、自主练习第14题。

全班交流后,学生自主练习。

[设计意图]把计算题放到课堂上进行,反复的练习让学生自然而然的领悟到整数的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分数。另外,这种专项练习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大有帮助。

三、专项练习,巩固加深。

1、自主练习第8、13题。

要求:先画线段图,再列综合算式解答。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借助线段图,让学生对乘加、乘减的分数应用题加深理解,达到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的目的。

2、自主练习第15题。

口头解答,说出列式的理由。

[设计意图]为学生独立完成16题扫清障碍。

四、综合练习,拓展提高。

聪明小屋

出示题目让学生讨论:要求上层原来有数多少本?根据已知信息得先求出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尝试着把问题先转化成简单的问题进行解答,再找最后的答案。掌握解题方法与技巧。

五、课堂作业

自主练习11、12、16题。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这是一堂复习课,教师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起到引领作用。不同形式的计算练习让学生加深并总结出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律。不同形式的内容和练习从易到难逐步递进,即对基础知识进行了复习,又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把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有效结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平度市蓼兰小学王秀霞)

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篇八

(1)出示例题:下面这个杯子能不能装下这袋牛奶?

并让学生思考:要知道杯子能不能装下这袋牛奶,得先知道什么?(应先知道杯子的容积)

(2)学生尝试完成例题。

5、比较一下例题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的是都要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不同的是第一例题已给出底面积,可直接应用公式计算;第二例题只知道底面直径,要先求底面积,再求体积.)

三、巩固练习

1、做第21页练习三的第1~2题.

这两道题分别是已知底面半径(或直径)和高,求圆柱体积的习题.要求学生审题后,知道要先求出底面积,再求圆柱的体积。

四、布置作业

练习三第3、4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