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汇总11篇)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汇总11篇)

ID:4560155

时间:2023-10-12 20:34:41

上传者:雅蕊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汇总11篇)

感恩是一种智慧的表达,它让我们能够从困境中寻找到希望和力量。感恩的文字要注意文字的流畅和条理性。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感恩的名人名言,一起来欣赏吧。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篇一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1、能大致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知道蝙蝠夜间飞行时不会碰到障碍物的原因。

3、明白蝙蝠和雷达在夜间探路的原理。

1、板书课题,提醒书写时注意的地方。

2、齐读课题,提出质疑。

1、带着问题,初读课文。

2、指名读生字词,齐读生字词。

3、抽听三个生字词:揭开、敏锐、障碍物

4、自改、点评(书写正确、美观)。

1、指名回答问题:

(1)蝙蝠和雷达是怎能么联系在一起的呢?

(2)蝙蝠到底是用什么来探路的呢?

2、刚才这位同学说得很具体。但科学家对蝙蝠的飞行产生的疑问:它怎么能在夜里飞行,但是却从来都不撞倒呢?科学家们对此进行了多次的试验。经过反复的研究,最后呀,根据蝙蝠的这一特点,发明了雷达!

(一)首先研究:蝙蝠在夜间飞行有什么特点呢?

1、指名读第3自然段。

2、比较句子:(引导体会:关联词,起强调作用。)

(1)蝙蝠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2)蝙蝠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它能灵巧地避开一根极细的电线。

3、指名读,全班齐读。

1、指名读,全班齐读。

2、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

3、快速地阅读课文的3——5自然段,然后完成实验报告单。

4、指名回答,得出结论。

(三)那怎能么配合的呢?这里的秘密是什么?请同学们自己来读一下课文的第7自然段。

1、指名回答。

2、看课件动画。

3、看课件动画,指名把这个科研成果正式地、完整地向大家解说一下到底是怎能么回事。

1、科学家提示出这个秘密容易吗?你从哪看出?(反复、终于)

2、科研成果的确不容易,关键是那些科学家们无论他们遇到了怎样的挫折和困难,但是他们从来都不放弃。

3、指名读句:科学家经过反复试验,终于揭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

4、大家都知道,科学研究是充满了艰辛,充满了艰苦的。但是科学研究又充满着乐趣,科学能带给我们惊喜,科学还能创造着奇迹。来,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5、那科学家又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哪些启示呢?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完成课后的填空。

6、其实呀,雷达在我们的生活中,作用可大了。它广泛运用在军事、航空、气象、探测等领域,为人们的生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现在,在茫茫的宇宙中呀,因为有了雷达,那么人类就犹如有了一双明亮的眼睛。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学生补充仿生学知识)

7、他的课外知道真丰富。他也向我们传递着一个观念。那就是:科学正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板书:科学创造奇迹)

8、课文学到这,你们是把蝙蝠与雷达的。关系彻底地弄明白了。由蝙蝠到雷达,由生物的器官的特点,给人们以启示,人们仿造这种生物的特点研制出一种新的高科技的产品,这其实是一门科学。它就是仿生学。(出示资料)

9、指名介绍有关仿生学知识,并说说是如何获得这些知识。

10、同学们,作为小小的科学家,同学们今天体验了一次科学研究的过程,一定会有许多感受,请把自己的感受简单地写一写。

1、课下进一步了解有关仿生学的知识,然后同学之间交流一下。

2、下课。

11、蝙蝠与雷达

疑问——研究——发明

反复终于

科学创造奇迹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篇二

1.出示“蝙蝠”图,认识它吗?关于它,你们知道些什么?板书:蝙蝠。

2.出示“雷达”图,这是什么?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板书:雷达。

3.板书,齐读课题。那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开启今天的学习。

(一)易错词语强化正音(课件出示第一组词语)

蝙蝠漆黑启示避开敏锐铃铛苍蝇证明揭开障碍物

(二)认识多音字(课件出示第二组词语)

系着塞上荧光屏

(三)写字指导“绳、蝇”

1、字源识字,了解字义

2、观察易错字,分析字形

3、总结书写规律:“绳”和“蝇”是左右结构,都属于左窄右宽的字,右下部位是“电”,竖弯钩要出头。

4、师范写生字。口诀:左窄右宽要明显,口字小小电要宽。

5、学生练写。

“三星”评价(正确、整洁、美观)对学生刚才书写情况进行点评反馈整改。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几句话直接写出了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

(提示:看看哪一句话既写了蝙蝠又写了雷达。)

2、交流后展示并齐读一遍。

师: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科学家摹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3、小结并质疑。

师: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围绕这个主要内容,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

(可能提出: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蝙蝠是怎样探路的?为什么装上雷达飞机就能安全飞行了呢?……)

1、师: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都是从课文内容出发的,为了解决大家所提出的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简单评价。

(2)文中提到的“一红一绿的两盏灯”的作用是什么?(资料解释)

(3)为何先看到灯光再听到隆隆声?(光速和音速的知识)

(4)课文题目既然是蝙蝠和雷达,那为什么开篇描写飞机夜航?(原来是为下边的疑问做铺垫)

3、作者由此得出的问题是什么?(指名回答)

师:是的,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

师:这个问题有答案吗?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4、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既然是从蝙蝠的身上得到启示的,那么两者有什么共同点?(都能在夜里飞行)

师:请你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描述蝙蝠飞行技巧的句子,并谈谈你的看法。

出示:

(1)蝙蝠无论怎么飞,从来没有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2)蝙蝠无论怎么飞,从来没有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

师:比较一下这两句句子,说说哪一句更好?(同桌讨论指名交流)

师:蝙蝠的飞行技巧这么好,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这是一个否疑问句,文章并没有直接写“启示”的内容,而是表述从观察蝙蝠的行为中如何提出假设性问题。(板书:提出问题)

5、学习4——7自然段

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做了实验。请大家默读4——7自然段,完成表格。

试验的条件()

第一次试验:蒙住蝙蝠(),结果()。

第二次试验:蒙住蝙蝠(),结果()。

第三次试验:蒙住蝙蝠(),结果()。

试验得出()

师:科学家们依靠几次试验得到证明,解决了问题。这是多么好的方法呀。(板书:解决问题)

师:这就是作者的写作技巧,详略结合,避免重复啰嗦。

师:经过反复研究,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蝙蝠在夜间是如何飞行的吗?

师: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吧。(出示第七自然段的语句)

6、学习第八自然段

师:让我们来看看雷达是如何工作,如何给飞机导航的。指名读第八自然段。

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师:无线电波和超声波是一样的吗?你能谈谈它们的共同点吗?

它们的共同点是:遇到障碍物会将无线电波反射回来。

1、教师:在我们和科学家一起探究的过程中,你发现这篇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吗?(指板书,提示学生归纳: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教师:我们在写这种文章的时候也可以按照这样的写作方法进叙述。

人类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为生活提供了方便。

阅读《有趣的仿生学》,思考:

1、读了本文,你知道哪些东西的发明是由动物得来的启示吗?

2、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篇三

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课生字,学习多音字“系”,联系课文理解“横七竖八”“反复研究”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通过对课文旁批和课后练习的学习,明确从“内容”“写法”和“启示”三个角度来提出问题,并尝试着运用这些策略来提出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对课文旁批和课后练习的学习,明确从“内容”“写法”和“启示”三个角度来提出问题,并尝试着运用这些策略来提出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

2.这是一个同学读了课题后提出的问题。(屏幕显示: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呢?)

二、初读课文

1.要求:认认真真读课文,读准读通,标好小节号。思考: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

2.检查词语。

横七竖八许多绳子系着铃铛(多音字)

没头苍蝇到处乱撞反复研究(怎样的研究,叫反复研究?)

超声波传到耳朵里

障碍物反射

无线电波显示在荧光屏

3.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默读课文,完成填空,或找出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屏幕显示:

科学家模仿()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所以飞机在漆黑的夜里飞行就个人更安全了。这是科学家反复研究,从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中得到的'()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阅读时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刚才这个问题,是针对课文的内容来提的。针对课文内容,不仅可以对题目提问,还可以对词语、句子、段落来进行提问。譬如,课文第六自然段左侧有这样一个问题:“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探路的”?这就是针对课文内容中的一个句子来提的。接下来我们也来试试.

三、学习提问

1.你会针对课文内容来提出问题吗?可以是一个词语,一句句子,一个段落。

(1)譬如,你读到课文第3自然段的时候,你有问题吗?屏幕显示文字。

(2)预设:

从来不跟什么东西相撞?有什么魔法吗?

黑灯瞎火的,为什么从来不会撞到?

细线都能避开,它是怎么做到的?为什么一根极细的电线也能灵巧地避开?

2.那么,其他角度呢?譬如从课文的写法来提问。

(2)作者写到这段最后一句时,用了反问句,你可以提什么问题?

一跟细线,举这个例子来说明,你有问题吗?

出示:针对写法来提问。可以从修辞手法、标点符号、文章结构等等去考虑。

3.为了弄清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科学家做了实验。读课文第四和第五自然段,填表格。

4.三次实验,表述不太一样。第一次写6行,第二次第三次合在一起写,加起来才写了4行,在写法上你有问题吗?这样写,清楚地得出了这一点。齐读(证明……探路的)。

5.第八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在写法上有相同之处吗?为什么要这样写?

6.我们可以针对内容、针对写法来提问。读读课后的练习,你还知道可以从什么角度来提问呢?(启示)

四、运用迁移

1.当堂练习。(5分钟)

屏幕显示:

马铃薯和藕不是植物的根,而是茎。它们躲在泥土里变了模样。你不要把它们认错了。这种变了模样的茎,有一个总的名称,叫作变态茎。

变态茎分好几种。马铃薯和洋姜长得肥肥胖胖,叫作块茎;茡荠、慈姑和芋头长得回得圆头圆脑,叫作球茎;洋葱和大蒜头,长得一瓣一瓣的,好像鳞片一样,叫作鳞茎;藕和生姜长得像根一样,就叫作根状茎。

——选自朱江的《它们是茎,还是根?》,有改动

2.反馈交流:

根据学情,学生一般对写法不太会提问,做好分享的准备。

写法:

(1)作者在写变态茎种类时,为什么要举出具体的例子呢?

(2)躲在泥土里,躲,用在这里合适吗?

(3)第二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3.总结:今天,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科普小品文,知道了蝙蝠和雷达的关系,尝试着从“内容”“写法”“启示”去提问。我们在平时要敢问,更要善问。因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五、布置作业

1.学习今天的提问方法,去阅读《人类的老师》这篇课文。

2.整理今天的三个角度的提问。

板书设计:

内容

蝙蝠和雷达提问写法敢问善问

启示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篇四

《蝙蝠和雷达》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下面就是应届毕业生考试网为大家准备的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蝙蝠和雷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三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文中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能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拓宽视野,并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做到对大自然有新的发现,在语文学习上有新收获。

结合本组课文训练重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蝙蝠夜间飞行的特点;

3、激发学生从小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的。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弄清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根据以上的依据,我进行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出示谜语:谜面是:会飞不是鸟,两翅没羽毛,白天休息晚活动,捕捉害虫本领高。(打一种动物)

谜底是:蝙蝠。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雷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蝙蝠和雷达》。通过猜谜语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并初步感知蝙蝠的情况,蝙蝠是一种哺乳动物,它的头部和躯干像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间有皮质的膜,没长羽毛。视力很弱却能在夜间飞翔、吃蚊、蛾等昆虫。打开语文书翻到11课,看文中的插图,这是一只正在夜里飞翔的蝙蝠。

主要完成以下的教学任务: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使学生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第一步:三次科学试验,蝙蝠、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及彼此间的`联系是这一节的教学要点,为达到要求,我先采用“独立思考、同桌讨论”的方式弄清三次不同试验的方法、结果及结论(表格形式出现)。接着让学生分别说说试验的经过。这样就使学生在多读、多说的基础上深入了解了三次科学试验的过程,明白了蝙蝠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从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和理解、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第二步:指导学生揭开蝙蝠探路的秘密。蝙蝠发出和接收超声波这一内容比较抽象,为了使学生易于接受,我采用了观察演示的方法来开展教学。教学中我提出:蝙蝠是怎样利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然后让学生边听边看有关蝙蝠飞行的课件演示并思考问题,并要求学生自己组织语言回答,弄清秘密。由于课件这一辅助手段的运用,使抽象的科学原理生动形象化,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这正体现了大纲提出的“阅读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

第三步:指导学生明白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什么启示,弄清雷达的工作原理及其跟蝙蝠之间的联系。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蝙蝠探路的秘密弄清雷达的探路原理。在明白了蝙蝠和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之后,让学生根据示意图讨论它们之间的联系,再让学生根据对话提示进行对话,使学生清楚地明白蝙蝠与雷达之间的联系,突破了教学重难点,且贯彻了大纲要求的“要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要求。我的具体做法是:把学生分成六个组讨论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什么启示,放手让学生自己弄清雷达的工作原理及其跟蝙蝠之间的联系。小组再派出代表回答课后练习及纠正问题。每组有7、8名学生,每一组有好、中、差学生穿插在其中,这样就可以带动其他学生参与学习。我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读完课文后、看完演示后,再自己讨论,就可以再次的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课标指出:“要注意课内和课外的联系。”因此,学完课文后提问:“雷达是仿照蝙蝠制造出来的,科学家还从哪些生物的身上得到启示,制造了哪些现代化设备?”以此扩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知识,把学习由课内引向课外,激发学生阅读关于仿生学的科普读物和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我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科学的道路是无止境的。大家想不想将来也利用仿生学制造出一些有用的设备?只要大家今后多学习知识、多留心生活,做到勤于观察、善于发现、积极探索研究,充分打开想象的翅膀就一定能够办得到。这样结束课文,给学生留下了一个思维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及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蝙蝠和雷达》课文三次试验结果

用简易表格明确地表示出:科学家通过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这个板书设计直观、简洁反映了蝙蝠、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体现了它们之间的联系。这样的板书,便于学生掌握课文内容。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篇五

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全文要说明的主要问题。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部分: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第三部分: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安全飞行。这项研究告诉人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

2、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1、知道蝙蝠夜间飞行时不会碰到障碍物的原因。

2、明白蝙蝠和雷达在夜间探路的原理。

1、布置学生查找有关仿生学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每一个学生都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抓住学生这一天性引导学生大胆的质疑问难,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做课堂真正的主人。

引导学生通过图示方法理解科学家对蝙蝠进行的三次试验,使学生在观察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内容:第二课时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11课《蝙蝠和雷达》,并理清了文章的条理。那你们还记得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关系吗?(科学家们经过反复试验,发现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得到启发,发明了雷达)

2、师:同学们,你们愿意代替科学们回答小蝙蝠的问题吗?(愿意),这节课,我们将要帮助小蝙蝠解决这样几个问题。

3、师相机出示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

(2)知道蝙蝠夜间飞行时不会碰到障碍物的.原因。

(3)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4、其实,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文中,我们要把问题回答准确、完整就要先认真读书,我们先来找一下,哪些自然段是写了科学家们的试验的?(4、5、6自然段)下面我们就先来一起学习4、5、6自然段。

(一)学习4、5、6自然段。

2、边默读4、5、6自然段,边用简洁、准确的话来填写表格。

试验顺序试验方式试验结果试验结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3、小组讨论填表。

4、指名讲所填写的表格。【课件出示:表格】

(二)学习第七自然段。

1、课文哪个自然段回答了小蝙蝠的问题?快速读第七自然段,动手画出有关句子,并把句子读一读。

2、汇报句子。

3、男女同学赛读。

4、默读句子,在表格背后的空白处画出蝙蝠的嘴和耳朵配合探路的示意图。

5、展示示意图,并复述蝙蝠探路的原理,完善学生的示意图,

并板书:

6、同桌看板书复述蝙蝠探路的原理。

8、齐读句子,说体会。

9、齐读第七自然段。

(三)学习第八自然段。

1、边读文段,边画出有关句子,并读一读。

2、模仿板书动手画雷达的探路方法示意图。

3、同桌交流示意图,并复述。

4、指名展示示意图,并复述,完善学生的示意图并板书:

5、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44页,完成课后练习三。

6、指名讲答案。

7、齐读。

(二)补充有关仿生学的资料。【课件出示】

(三)说一说:我从( )身上得到启发,想发明( )。【课件出示】

参考:我从变色龙身上得到启发,想发明变色纸尿裤,如果婴儿小便了,就显示蓝色,如果婴儿拉臭臭了,就显示红色,大大方便了家长。

四、作业超市。

1、阅读有关动、植物秘密的书籍,仿照《蝙蝠和雷达》的写法,写写自己从动、植物身上得到什么启示,设计出来的小发明。

2、推荐课外书籍:《开心小博士——奇妙的仿生学》。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篇六

1、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含有关联词的句子,如“即使??也??”,想想说明了什么;文中提出什么疑问?请读出疑问的语气。

2、默读四、五、六自然段,填写下表。(表中加黑部分为需要填写的内容,答案供参考,只要学生抓住要点即可,语言是否简洁不做重点强调),试验顺序试验方式试验结果试验结论。

第一次把蝙蝠眼睛蒙上,让它在拉有许多绳子系有铃铛的屋子里飞。铃铛一个也没响,绳子一根也没碰着。蝙蝠夜间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第二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蝙蝠到处乱撞,铃铛响个不停。

第三次把蝙蝠的嘴巴封住。蝙蝠到处乱撞,铃铛响个不停。

3、交流:先在小组,再在班上交流填写表格的情况。

4、读读课文,同桌互相看图表,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迷的。再指名上台介绍。

5、小结:

a)出示句子“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说说从

句子中体会到什么?(感悟“反复、终于”)

b)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雷达与蝙蝠有什么联系?下节课我们再来研究这些问题。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篇七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组织学生玩“蒙眼听声寻人”游戏。

2、引导学生谈发现和体会。

在眼睛无法发挥作用的情况下,用耳朵与其他东西配合起来,也可以发现目标。

3、导入新课。

为了发现目标,同学想出了办法,那么在漆黑的夜空中飞行觅食昆虫的蝙蝠是靠什么本领来去自如的呢?今天就让我们来继续有趣的发现之旅。(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听课文朗读,注意生字的读音,标出自然段。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同桌轮流读课文,互相评价,互相指导。

4、出示写有生字词的小黑板,指名开火车从读生字词,提示学生注意形声字和“蝙、荧”等字的读音。

三、默读课文,归纳大意。

1、课文主要讲什么?请大家默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同桌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3、指名讲,师生共同归纳。

4、课文哪个部分揭示了蝙蝠夜行的奥秘呢?科学家又是怎样揭开这一生物之谜呢?

你现在知道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了吧?

四、深入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师引导学生自学课文3??6自然段,谈谈自己的发现。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顺序:条件:经过:结果:证明:

3、师引导学生语言训练:

(1)第一次试验是在什么条件下做的?如何做的?结果怎样?证明了什么?(用一段连贯的话说一说)

(2)第二次、第三次科学家是怎样做试验的?

(3)根据表格说一段完整的话,说清楚科学家是如何进行三次试验的。

4、学生自由读第6节,并思考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探路飞行的?

5、教师演示蝙蝠是如何用嘴和耳朵的配合来探路飞行的。(用复合、抽动片演示,边演示边讲解)并指明三名同学表演,一生当“蝙蝠”,一生当“蝙蝠嘴里发出的超声波”,一生当“障碍物”

6、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蝙蝠是如何探路飞行的。出示文字片:

蝙蝠的嘴里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遇到_________就____________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板书)7、教师小结:

(出示雷达图片)蝙蝠的这一特异功能被成功揭秘后,经过研究开发,人类发明了雷达,它被广泛地用于军事,科考等各个领域。接下来就让我们来探究一下这个了不起的发明吧!

五、合作阅读,前后联系,突破重难点。

1、生自学课文最后一节,谈谈自己的发现。

2、教师出示雷达工作情况的图象资料,引导学生表述清以下的问题:

(1)雷达是怎样工作的?

(2)雷达的工作原理与蝙蝠夜行的秘密之间有什么具体联系?

教师相应板书:

天线

障碍物

无线电波

荧光屏

3、生根据两处内容的板书,理解“模仿”一词。

4、引导学生填写课后练习题,说清雷达和蝙蝠之间的联系。

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

六、小结全文,拓展延伸。

(1)给飞机装上雷达,飞机就能安全夜航了,而雷达的发明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所以我们的课题就叫:蝙蝠和雷达。(齐读课题)

(2)默读全文,说说你从本文中受到什么启示?适当交流“我也要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设计一个小发明。”

(3)阅读文后“资料袋”,教师出使有关仿生学的图片,补充相关文字资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与探究兴趣。

(4)布置学生课外搜集关于仿生学的资料,设计小发明并动手实验。

板书设计:

嘴巴

超声波障碍物

反射

耳朵

蝙蝠

雷达

天线

无线电波障碍物

反射

荧光屏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篇八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2、能力目标: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学习理解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怎样探索出来的。是如何发现了这个谜,又是如何解开这个谜的,科学家又如何仿生创造而为人类造福的。

2、教学难点:对蝙蝠利用超生波导飞,飞机的雷达导航的工作原理,只是文字表述,总是比较抽象,宜用电教手段,实施直观教学,使抽象的原理讲述变成直观的形象演示。

教学准备:蝙蝠、雷达的图片,仿生学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以图为媒,导入新课

1、(出示蝙蝠图片)认识它吗?关于它,你们知道些什么?

2、(出示雷达图片)这是什么?知道雷达有什么作用吗?

二、朗读课文,明确重点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几句话直接写出了蝙蝠的特点以及蝙蝠和和雷达之间的关系。(提示:看看哪一句话既写了蝙蝠又写了雷达。)

2、交流后展示并齐读一遍写蝙蝠的句子:

1)读了这些句子,你们对蝙蝠有什么认识?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引导学生找出重点词语“夜间”“还能”“无论”“从来没见过”“即使……也……”“极细”等来体会)。

2)读写蝙蝠和雷达关系的句子: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3)小结并质疑。

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围绕这个主要内容,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

4)教师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并板书上关问题。

四、自主阅读,全作学习,了解科学家探究蝙蝠探路的奥秘。

1、快速阅读4、5、6两个自然段,小组合作讨论科学家如何通过实验探究蝙蝠探路的奥秘。

2、学生读书、讨论、填写实验报告。

3、每组选代表上台介绍试验情况,同时展示试验报告所要填写的内容。

4、屏示、齐读,说说三次实验说明了什么?

过渡语:那么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七自然段,划出关键词句,四人小组合作说一说。

5、指名说说。

6、多媒体演示蝙蝠利用超声波探路。

7、读懂了吗?谁能把这四张卡片:嘴巴、耳朵、发出超声波、障碍物”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8、假如你是蝙蝠,你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本领。

9、让我们一起用赞赏的语气再读第七自然段。

过渡:雷达究竟是怎样工作的,它与蝙蝠之间又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五、理解飞机如何利用雷达探路

1、飞机是怎样用雷达探路的?请大家轻声读相关课文内容。划出关键词句。

2、指名说说飞机用雷达探路的方法。

3、多媒体演示飞机利用雷达探路的特点。

4、仿照前面把四张卡片“天线、荧光屏、发出无线电波、障碍物,”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5、假如你是雷达,请给向别人介绍一下自己的本领。

6、比较雷达的工作原理和蝙蝠探路的方法之间的联系。指名说后师生评议

7、多媒体显示:完成填空,

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六、拓展提高,升华情感。

拓展:同学们,人类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的,这就是仿生学:你知道还有哪些发明创造是从生物身上得到启示的?(多媒体展示如:蜻蜓——飞机、蛙眼——电子蛙眼、荧光屏——日光灯等)科学是多么神奇,一只平平常常的蝙蝠能使科学家们得到启示,创造发明了能使飞机安全夜航的雷达。同学们是不是也想运用科学知识进行发明创造呢?那么现在我们该怎样做呢?联系实际畅谈。(刻苦学习,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通过探索研究,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七、课后作业:

1、把这个仿生学的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课后阅读有关创造发明的读物。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篇九

1、自由朗读课文两遍,难读句子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两人一组轮流读课文,互相认读生字词。

3、出示写有生字词的小黑板,指名开火车认读生字词,提示学生注意形声字和“蝙、荧”等字的读音。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篇十

1.认识本课5个生字。理解“启示、证明”等词语的意思。正确区分近义词“敏锐、灵敏”。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说说蝙蝠和雷达之间的科学联系。

3.继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透过各种途径查阅有关资料。

4.了解飞机靠雷达在夜间飞行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受到的启示,明白事物之间有着普遍联系,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科学家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使飞机能够安全夜航。

【教学难点】

蝙蝠飞行与飞机夜航之间的内在联系。

【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从百科全书、词典辞海、互联网络等各种途径查阅、收集有关蝙蝠、雷达的信息资料。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揭示课题。

1.出示“蝙蝠”图,板书:蝙蝠

请学生介绍自己课前了解的有关蝙蝠资料。

2.出示“雷达”图,板书:雷达。

请学生介绍自己课前了解的有关雷达资料。

3.板书,齐读课题。

师:这两者毫不相干,课题却用“和”字连接。这是为什么呢?学习课文后,我们就明白了。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自学要求:

(1)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说一说:读了课文,你明白了些什么?

(3)想一想:你有什么问题?

2.小组交流学习。

3.群众汇报学习成果。

(1)字词学习

重点指导“辨析组词”:摹幕墓暮慕

(2)开火车分节朗读课文,注意字字音准,句句通顺。

(3)说说你明白了些什么。

(学生的回答是多方面的,师注意适当点评,引出重点;同时进行语言规范表达的训练。

(4)提出不懂的问题。

(可能有关于试验方面;关于研究方面;关于仿生学方面;关于语言文字方面等等。师对学生的问题归类,简单的问题当场予以解决,有的则留待深入学习课文时解决。)

三、深入学习,突破难点。

1.了解三次不同的试验,理解“证明”一词并运用说话。

(1)指读有关句子,理解“证明”一词意思。(用可靠的事实来证明结论的真实性。)

(2)三次试验怎样进行的?证明什么结论?轻读课文相关小节,完成表格。

试验次数试验方法试验结果试验结论

(3)根据三次试验资料,分别用“证明”一词说一句话。

2.学习科学家反复研究的资料,理解蝙蝠用嘴和耳朵探路的原理,并进行说话训练。

(1)读读课文有关资料,边读边思考,动手画画蝙蝠探路示意图。

(2)看着示意图,练习说话:蝙蝠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经过。

3.学习科学家发明雷达的资料,理解雷达在飞机夜航中的作用,并进行说话训练。

(1)读读课文,用文具摆摆雷达使飞机安全夜航的示意图。

(2)看着示意图,练习说话:雷达使飞机安全夜航的过程。

4.理解并说说蝙蝠和雷达之间的科学联系。

(1)小组讨论,给句式:

雷达的相当于蝙蝠的()。

雷达的()相当于蝙蝠的()。

雷达的()相当于蝙蝠的()。

(2)默读课文,思考: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科学关系?用“因为……又因为……所以”练习说说它们的科学联系及其依据。

小结:科学家从蝙蝠探路的试验和研究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这就是蝙蝠与雷达的联系,所以课题要用“和”来连接。

四、课后质疑,总结全文。

学了课文,你们还有什么问题?

五、课后拓展。

1.初了解“仿生学”。

2.语言直播厅:你还明白哪些东西是受到动物的一些特点的启发而发明的?查阅有关资料,然后向同学介绍。

(例如:鱼类和舰船;苍蝇和宇宙飞船;水母和风暴预测仪等。)

【参考书籍】

《妙趣横生的仿生学》(《高科技启蒙文库》第二辑)

【参考资料】

蝙蝠:哺乳动物,头部和躯干像老鼠,有黑褐色细毛,四肢和尾部之间有皮质的膜,夜间在空中飞翔,捕食蚊、蛾等昆虫。视力很弱,靠本身发出的超声波来引导飞行。休息时用爪倒挂在屋檐下或树上,冬季在隐蔽的地方冬眠。

蝙蝠飞行时,每秒钟发出20-30次超声信号,甚至可达60次。当这种超声发出之后,碰到前面的物体,会立即折回来,传进耳朵里。于是蝙蝠就明白前面是什么东西,如果是障碍物,它就迅速避开;如果是食物,它便扑过去。蝙蝠就凭这种回波,来决定要前进还是转弯。因此,即使在夜间它也能飞行自如。

雷达:利用无线电波进行探测的装置。用来测定目标的方向、距离、大小等,理解的电波映在指示器上能够得到探测目标的影象。雷达广泛应用于军事、天文、气象、航海、航空等各方面。

超声:超过人类能听见的最高频率的振动波,每秒钟振动两万次以上,这种声音沿直线传播,有方向性。(人能听到的声音,每秒钟振动16-次)

荧光屏:示波器和电视机上显示图像的部分。

仿生学:模仿生物系统的原理来建造技术系统,或者使人造系统具有或类似于生物系统特征的科学。

许多研究仿生学的科学工作者选取了一些生物原型,透过超多的观察、试验、分忻和研究,从中探索它们可资模仿或借鉴的原理,用来发展新的科学技术,取得了超多成果。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篇十一

教学要求:

1、弄清飞机夜里安全飞行与蝙蝠飞行的联系。

2、练习给课文分段。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终于”“清楚”造句。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弄清飞机夜晚安全飞行和蝙蝠飞行之间有什么联系。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蝙蝠是什么?你见过吗?你见过雷达吗?简介蝙蝠、雷达。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二、按要求读课文。

1、提出要求:

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想,看看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蝙蝠飞行的,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蝙蝠与雷达之间的联系的,分别做上记号。

2、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教师巡视。

三、根据提出的要求进行讨论。

(一)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蝙蝠飞行的?(三、四、五、六)

1、蝙蝠飞行有什么特点?课文有哪几个句子最能说明蝙蝠飞行的这个特点?

2、科学家为了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做了几次试验?每次试验是怎么做的?

3、这三次试验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4、这三次试验证明了什么?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三次试验为什么能证明这一点?

5、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二)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蝙蝠和雷达之间的联系的?(二、七)

1、指名读第七自然段。

2、为什么说给飞机装上雷达是“摹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如果把课文分成三段,应该怎么分?为什么这样分?

第二课时

一、多媒体出示蝙蝠图:

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根据回答板书:蝙蝠)

你从课外资料中知道蝙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学生介绍课外搜集的资料)

师述:无论何种蝙蝠,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夜间都能安全地飞行。(板书:夜间飞行)

二、接下来,请大家打开书本,自读第3节,看看你能读懂什么?不理解的地方,请在书上做个标记。

1、学生自学。

2、检查:多媒体出示第3节。

a、交流你读懂了什么?(相机板书:灵巧)

(飞行特点)

b、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根据学生回答圈出:还能、无论、即使也)

c、这段话该如何把它读好呢?谁来试试,这样吧,我们先练练,待会儿我们来比赛。

学生练习、指名两人比赛、学生评议、认为自己读得好的同学站起来朗读

3、同学们,读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怎样探路的)

师述:对呀,这时,我们都会想:老师指末句,生齐读。

请一、二组的学生自学第4节,三、四组的同学自学第5节。

(多媒体出示表格)

1、学生分小组学习。

2、检查:假如你就是意大利的著名科学家,现在请你来介绍一下你的实验过程。

学生代表交流学习情况。

(我是科学家--------,我在第---次实验中是这样做的-----------)

3、小结:三次试验证明-------(多媒体出示,学生读)

“蝙蝠探路的工具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

请大家把书上的这句话用双横线划出来,然后仔细地读读。边读边想想你还想知道什么?

4、学生自读后提问。

四、引导学生探究蝙蝠的嘴和耳朵到底是怎样探路的?

2、同桌自学第六节

3、检查:交流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是什么?

多媒体出示第六小节。

a、老师根据回答划出2、4两句。

b、请大家自读这两句话,看看你能自个儿读懂它吗?

c、学生介绍读懂的地方,板书:嘴超声波障碍物耳朵

d、老师操作课件示意图

e、请学生上黑板标出超声波传播方向。(生板演,生简评)

4、师生分读第6节。师1、3生2、4。

5、问:这一节告诉我们什么?

6、赏读:好,那我们再一起来当一回研究成功的科学家,向在座的老师介绍一下蝙蝠探路的秘密吧。(齐读第六节)

五、过渡:科学家揭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后,就模仿它来发明了雷达(板书:雷达)那么雷达是怎样探路的呢?请用同样的方法自读第7节,同时也帮老师设计一个雷达探路示意图的板书。

1、学生自学。

2、检查交流自学体会。

3、多媒体出示课后第三道填空。(口答)

4、出示设计示意图并介绍设计意图,生评并上黑板板书:天线无线电波荧光屏

5、集体朗读第7节。

六、总结:

同学们,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联系呀?(板书:和)

像这种人们通过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来创造发明东西,为人类造福,这门学科叫仿生学(卡片出示:“仿生学”)

人类仿生发明的东西很多很多,你能再举些例子来吗?

七、作业:

1、同桌练习,配以动作。

2、请一生上台表演。

八、板书设计:

11蝙蝠和雷达

(研究)蝙蝠,障碍物

耳朵

(启示)

天线

(发明)雷达,障碍物

荧光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