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精选8篇)

最新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精选8篇)

ID:4560564

时间:2023-10-12 20:41:06

上传者:曼珠 最新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精选8篇)

典礼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庆祝,更重要的是它背后的寓意和象征意义。典礼的后续处理包括资料整理、反馈收集和成果分享等环节,需要将典礼的价值延续和传递下去。希望这些典礼的经验和故事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篇一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出“青山不老”的含义。

4、领悟老人植树造林的精神,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与决心。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语言文字背后所蕴藏的含义。

2、领悟青山不老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资料、小黑板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提出疑问

1、师:上一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去感受一位老人对青山的一片深情。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提出疑问:青山不老什么意思?这也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弄明白的一个话题。在课题上加上一个醒目的问号。

(二)自读课文,初步理解青山不老

自读课文,思考问题:(出示阅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青山不老什么意思?

3、课文中哪些语句是写青山不老的?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青山不老。

1、课文中是写谁让这青山不老的?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15年在人生之中是长还是短?人生苦短能有几个15年,而在老人这15年中却干了多少事啊!)齐读此句话,引导同学想象。(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老人15年的枯燥岁月;这一连串的数字面前是满山遍野的绿。)此时你觉得这位老人在你面前是什么样的形象?让我们带着对老人无比崇敬的感情读读这句话。

2、绿色对于我们并不陌生,可对于生活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晋西北来说却是难得一见的,那么,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呢?大环境:自然条件恶劣;小环境:生活条件艰苦。

3、此时,你认为青山不老仅指树木苍翠,绿意盎然吗?还指什么?你是从哪些语句读出来的,默读课文,迅速在书中找一找。理解重点句“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老人要把一生奉献给山沟,要把生命奉献给青山)“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同在、与日月同辉了。(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造福人类的奉献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同在,与日月同辉。)让我们带着对老人的崇敬再读一读这句话吧!

5、回归课题,理解课题,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6、指导写法。

(四)畅谈感想,深化主题

(课件出示图片)巍巍青山常绿

白发老人沉思

1、面对这位老人,你想说些什么?

2、师总结:同学们,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让我们像晋西北的老农一样,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五)课堂作业

1、读记词语。

2、背诵自己最喜欢的语段。

板书设计:青山不老

山绿

和谐

人勤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篇二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在祖国的晋西北,有这样一位老人,他用自己的方式深深地珍爱着他生活的那方水土。你们想认识他吗?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青山不老》这篇课文来走近这位老人。(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初读,概括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

(1)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主要人物是谁,他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检查,反馈。

奇迹: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高照小学=25亩

几所高照小学=3700亩(148)

我们一起朗读,读出“了不起”。

三、紧扣青山,感悟精神。

(一)希望的青山

老人到底创造了一片怎样的青山?找出描写青山的地方,谈谈自己的体会。(生自读,勾画,做批注)

出示句子1: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美丽、充满生机、茂密……)

师:是啊,这是一片美丽、充满生机、绿意盎然的青山,让我们甜美的读一读。

师:这还是一片怎样的青山?

出示句子2: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坚强、勇敢、生命力顽强……)

男生齐读,读出勇敢、坚强的语气。

是啊,这不仅是一片美丽的青山,更是守住这方水土的青山,守住人们生存希望的青山!

(二)险恶的环境

为什么说老人创造的这片青山是一个奇迹?(生默读思考、自由发言)

在如此险恶的环境里创造出这一片青山,的确是一个奇迹!(板书环境险恶)

(三)伟大的品性

老人在创造青山的伟大奇迹中,你看到了老人身上的哪些品质和精神?(学生自由说)

文章是如何赞美老人的?

出示句子: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他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同在,与日月同辉了。

齐读。

学生质疑。

预设:1:另一种东西指的是什么?

2:与山川同在,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解答疑问。

让我们用赞美崇敬的语气再读读这几句话吧(板书山川共存日月同辉)

大家朗读文章结尾,“青山是不会老”的是什么意思?(学生自己说)

四、拓展练习

1、学习小练习笔。

摸着这块石碑,你想_________地对老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

看着这片绿意盎然的树林,你想___________对全世界人说________________。

2、交流,小结。

青山不老优质课教案设计

本文来源: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篇三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叙述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的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沙漠奇迹般的创造了一块绿洲的感人故事,由衷的赞美了老人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不朽的生命意义。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即经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

本课的教学目标一共有两个:

1、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能说出老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能说出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目?

这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从老人创造的奇迹到老人身上所体现的精神。经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明白了略读课文不像精读课文那样严格细致,但在阅读方法上,也不排斥精读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如:我记得文章有这样一句话: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高年级文章幅长,如何做到长文短教,找准重点句,引导学生品读是一种常见教法。如何避免学生在阅读重点句子时流于表面,避免学生眼中仅有棵树而忽略整片林呢?在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子时,引导学生一次次研读,一层层地推进,也是一种常见策路。这样的策略能让文章构成一个整体,让一个问题牽一发而动全身。例如: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学生的回答是:“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难道不是了不起的奇迹吗!"学生说出了他的理解:作者用列数字的方法,说明了老人创造出了奇迹。可是,我没有就此罢休,还继续“穷追猛,问:创造奇迹的是些什么人?那里的环境是怎样的?学生经过联系上文,结合生活实际,展开联想等方式读懂吧,明年过古稀之年的老人,在如此恶劣的晋西北地区植树造林的不容易,在反复朗读,中学生对于奇迹的理解就更加丰满了。他不再只是数字说明的问题,环境恶劣,参与绿化人员的势单力薄的反衬,更能让人体会到老人的了不起。从这个教学处理策略让我明白。

这节课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我紧紧抓住课文的三个问题: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样的奇迹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的,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整个课堂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并且层层深入,感受老人的精神教学过程清晰,流畅,重点突出。另外一个特点是课堂动静结合,学生实现了自主学习。

回顾这一节课,我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1、两个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比较好。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我先把阅读提示出示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先让学生理解老人所处的环境,明白老人所处的自然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辛。再结合学生搜集到的图片,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要想植树是非常不容易的。然后学习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通过前后对比,让学生明白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造福后代的崇高品质。从而有效地达成了目标一。在达成目标一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明白了,只要老人的精神不老,这青山不老,就永远不会老,又达成了目标二。

2、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留给学生,为何课本有精读课,有略读课,就是让学生先学会精读课,知道如何自己去理解,从哪些方面入手,然后将精读课所学到的方法用到略读课中,结合课文前面所给的提示,逐一进行攻破,给出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小组合作交流的时间,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锻炼了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课前让学生先自主进行预习,包括读课文、查找作者资料、查找文章背景、解决生字词等。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自主预习,提高他的学习能力。

当然这节课我的不足之处也有不少,我还有一些不好的地方需要再次改进。

第一,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过于单一,由于是公开课,上课时比较紧张,学生回答后,直接就让他们坐下了,没有对他们所回答的答案进行具体的评价,以后我会在这个方面进行改进。比如:“你的想象力真丰富”;“你想的真全面”;“你不仅回答正确,还对上一位孩子进行了正确的评价”;“你的普通话真标准”;“你的声音真好听”等。这其实不仅仅是老师课堂评价语丰富了,而且孩子们从老师的表扬中找到了自信,越来越敢回答问题,敢去思考问题,学习的能力也能逐步得到提升。

第二,提问面过于集中,我这节课总是叫那些举手的孩子,而忽略了那些腼腆的、不好意思的孩子,其实如果叫他们的名字,他们站起来也一定会回答的很出色,以后我会多在这方面注意,照顾到每一个孩子,争取在课上把每个想发言的孩子都提问到,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的机会。不仅如此,还从侧面要求了每位孩子都要认真听讲,因为老师随时都可能提问到你,你要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不能跑神,不能注意力不集中。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更要注重学生对知识本身的掌握情景,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让学生以更多的时间清理文本,与文本对话,是我必须要做的。有时候,还要向学生示弱,在我看来,示弱是一种智慧,省了我是事,帮助了他们的提升。今后还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上出一堂更好的课我也会更加努力,力求上好每一节课。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本文来源: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篇四

这片课文主要是要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描写的山林景象,院子里的绿意浓浓,山沟的绿意盎然,山野的绿树成荫描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习品读。然后引导学生去理解老农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去创造奇迹的,从而去理解老农开辟山林、绿化家园、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和情怀,在此基础上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

。引导学生交流的时候我注意把握重点,引导孩子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我让孩子们进行了一个小练笔,把自己想对老农说的话写下来。

孩子们写的很有特色,注意了各自的侧重,有的赞扬老农坚持不懈地改造山林,有的敬佩老农抛弃个人的利益甘愿在清苦的环境中改造山林,有的惊诧老农所创造的奇迹……总之,这次的小练笔孩子们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山野老农只是一位普通的人物,但是他的所作所为却不能让人为之感动,为之敬佩,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含辛茹苦的坚持;老农的身上没有熠熠生辉的光环,但是他那种造福人类,造福子孙的精神却能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一名普普通通的老人,但是带给我们的感动是真实的,是无穷的……不知道在教学中我有没有把这份感动带给学生,但是我想,读他的故事,对孩子们却是一种真实的心灵的涤荡!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篇五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相信今天我们认识的一位老人对青山的一片深情也能让大家感动不已。

2、今天我们学习:16青山不老(板书课题)

3、让同学们谈谈对课题的理解。(如:青山永远不会衰老;青山会永远年轻;青山会永远长存,绝不会枯竭等。那为什么青山会不老呢?难道文中就只是说青山不老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看看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

1、读一读。

治理、归宿、荡漾、领悟、肆虐、盘踞、绿洲、三番五次、风雨同舟

理解“风雨同舟”并找近义词。

2、文中的山野老农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也就是通过15年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将原来狂风肆虐、沙尘暴盘踞的山沟改造成了绿意荡漾的青山。)可用教室相比形象教学3700亩林网,约70300间教室。让生感受到:这些根本就让人意想不到的甚至觉得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偏偏就是事实,这确实是个奇迹。

三、精读课文,领悟情感

1、思考:老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这一奇迹的?并朗读体会。

(主要包括两方面:险峻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简陋艰辛的生活条件。另外包括老农年老、瘦小;同伴相继过世;老伴去世;女儿三番五次来接他。可他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决心毫不动摇,他宁愿吃苦也要坚守在山沟里植树造林,改造山沟,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从而让生觉得这确实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3、所以,在作者告别老人时,作者不由得想到: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让生谈谈对这些话的理解。带着对老人的无限敬佩读一读。

教师点拨:老人的生命不仅仅是指转化为他所创造的一片绿洲,还包含了老人开辟山林、绿化家园、保护环境和造福后代的精神。老人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种精神将永垂不朽,老人的生命价值无限。)也就是老人有限的生命得到了无限的延长。

4、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以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们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或:因为青山饱含了种树人(山野老农)绿化环境、保护家园、为民造福的精神,这种精神将永垂不朽,子子孙孙将会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保护好家园,青山就会长得更加茂盛,所以青山是不会老的。

四、交流感悟。

如:

1.你想对山野老农说些什么?对山林改造者的敬佩。

2、想对自己或同学说什么?

3、讲一讲自己身边保护环境的事例。

4、学习篇末点题的写作方法。

五、板书设计:

16青山不老

大环境(自然环境):险恶

奇迹(创造绿洲)老人精神永垂不朽

小环境(生活条件):艰辛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篇六

1.知识目标: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多媒体课件

沙尘暴时风沙肆虐,如果我们不能及时治理就会导致更大的灾难。《青山不老》这篇课文就向我们讲述了一位老人将荒山变成青山的故事。

1.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

2.通读课文,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语可以。

3.思考下列问题:

(1)这片土地上都有些什么景色?

(2)这片土地在美改造之前是什么样子?改造之后又是什么样子?

(3)老人为什么绿化这片山地,如果不绿化行不行?

(4)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后果会怎样?

4.提出不懂的问题。

5.全班汇报,检查学习情况

1.老人既然这么辛苦为什么不去城里的女儿家享福?

3.“青山是不会老的。”/article/你是如何看待这句话的?

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1.会写本课的4个生字

2.写一写你对青山的感受。

16、青山不老

大环境——恶劣险峻

创造奇迹

小环境——简陋艰苦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篇七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谈话法讲读法小组交流法

一、初探课文,认识老人

1出示“老”字:大家看看这是个什么字?谁来说说你对“老”的理解。

2师:与大家理解得一样。《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的:“七十曰老,言须发变白”。

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板书:16青山不老)齐读课题。

二、自学课文。

1.下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找看,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老人确实年岁大了、老了?请用铅笔把相关句子画出来。(巡视)画好的同学请举手。

2.出示多媒体课件:(品读)65岁那年,……

(品读)老人拄着拐杖,……

3.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句子,在读中体会老人的老。

三、再读课文,品味“奇迹”。

1.古稀老人,在年迈之时却创造了一个奇迹。这是一个怎样的奇迹?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

2.学生交流找到的句子。

出示:(品读)15年啊,绿化了8条沟……

继续交流了不起的奇迹……

出示: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

出示: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

3.让我们再读读这些句子,品味奇迹。

四、自读课文,体会环境之险恶。

1.你觉得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能让我们感到这是了不起的奇迹吗?请看——

老人所处的环境。

出示多媒体课件:请读一读这段话,说说你从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从哪些词中你体会到了环境的恶劣?抓关键词。(品读)

2.齐读,在读中再次体会环境的险恶。

3.在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老人15年如一日地上山植树造林,创造出这座青山,这确实是“了不起的奇迹”啊!

五、深究课文,领悟“青山不老”的精神。

1.一位平凡的山野老农,放弃与女儿欢聚、颐养天年的幸福,每日耕耘在荒山野岭中,是什么在支撑着他选择青山作为生命的归宿呢?(生答:植树精神)

2.出示文章结尾:(品读)请读一读文章结尾,思考以下问题。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

齐读句子,领悟“青山不老”的精神。

3.理解“另一种东西”的深刻含义。

4.师:老人执著地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是不会随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老人的年迈、离开而消失。它将永远根植在我们心中,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5.请同学们拿起课本,再次深情地读读文章结尾,体会老人“不老”的精神。

六、课后作业:

1.出示多媒体课件:

2.课后收集有关人们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的先进事迹,并交流。

3.赏读课文,摘抄自己欣赏的词句。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篇八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在祖国的晋西北,有这样一位老人,他用自己的方式深深地珍爱着他生活的那方水土。你们想认识他吗?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青山不老》这篇课文来走近这位老人。(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初读,概括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

(1)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主要人物是谁,他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检查,反馈。

奇迹: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高照小学=25亩

几所高照小学=3700亩(148)

我们一起朗读,读出“了不起”。

三、紧扣青山,感悟精神。

(一)希望的青山

老人到底创造了一片怎样的青山?找出描写青山的地方,谈谈自己的体会。(生自读,勾画,做批注)

出示句子1: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美丽、充满生机、茂密……)

师:是啊,这是一片美丽、充满生机、绿意盎然的青山,让我们甜美的读一读。

师:这还是一片怎样的青山?

出示句子2: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坚强、勇敢、生命力顽强……)

男生齐读,读出勇敢、坚强的语气。

是啊,这不仅是一片美丽的青山,更是守住这方水土的青山,守住人们生存希望的青山!

(二)险恶的环境

为什么说老人创造的这片青山是一个奇迹?(生默读思考、自由发言)

在如此险恶的环境里创造出这一片青山,的确是一个奇迹!(板书环境险恶)

(三)伟大的品性

老人在创造青山的伟大奇迹中,你看到了老人身上的哪些品质和精神?(学生自由说)

文章是如何赞美老人的?

出示句子: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他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同在,与日月同辉了。

齐读。

学生质疑。

预设:1:另一种东西指的是什么?

2:与山川同在,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解答疑问。

让我们用赞美崇敬的语气再读读这几句话吧(板书山川共存日月同辉)

大家朗读文章结尾,“青山是不会老”的是什么意思?(学生自己说)

四、拓展练习

1、学习小练习笔。

摸着这块石碑,你想_________地对老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

看着这片绿意盎然的树林,你想___________对全世界人说________________。

2、交流,小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