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标准学术论文格式(优质8篇)

最新标准学术论文格式(优质8篇)

ID:4566420

时间:2023-10-12 22:48:01

上传者:琉璃 最新标准学术论文格式(优质8篇)

运动会是学校举办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展示学生体育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的盛会,让我们一起加油为学校争光吧!运动会的公众形象与品牌塑造,如何让运动会成为学校的一张名片?运动会宣传范文:筑起友谊桥梁,点燃争先激情。

标准学术论文格式篇一

1.论文用a4纸打印;

2.论文标题居中,小二号黑体(加粗),一般中文标题在二十字以内;

4.副标题四号,宋体,不加粗,居中

6.页码统一打在右下角,格式为“第×页共×页”;

7.全文行间距为1倍行距

8.序号编排如下:

一、(前空二格)――――――――――――此标题栏请加粗

(一)(前空二格)

1.(前空二格)

(1)(前空二格)

内容摘要是对论文内容准确概括而不加注释或者评论的。简短陈述,应尽量反映论文的主要信息。内容摘要篇幅以15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名词,一般选用3-4个,每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关键词排在摘要下方。“内容摘要”和“关键词”本身要求用[关键词][内容摘要](综括号、四号、宋体、加粗)。

正文是论文的核心,要实事求是,准确无误,层次分明,合乎逻辑,简练可读。字数不少于3000字。

文字要求规范;所有文字字面清晰,不得涂改。

数字用法: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各种计数与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不能简写,如2015年不能写成15年。

参考文献其他部分统一使用四号宋体不加粗。“参考文献”本身要求用参考文献:(四号、宋体,加粗)。

致谢

两字本身用四号,宋体,加粗,居中。内容为四号宋体,不加粗。

标准学术论文格式篇二

这些研究运用组织社会学、比较政治学和公共管理学等学科的分析方法,静态地分析了这些国家的大学的权力关系,把大学作为一个政治系统来分析,描述大学的权力模式。并且,这些研究是从整个高等教育系统来谈权力问题,对政府与大学之间的权力关系着墨较多,只是偶尔谈到基于个人利益的权力运行现象,研究的出发点不是探寻高等院校中内部的组织运行问题,所以,这些文献基本上没有回答组织政治学所关心的大学内部权力运行状况。

国内文献综述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制度改革也逐渐向纵深方向发展,国家逐步下放办学自主权,拓展大学的生存空间。但是,大学内部制度改革相对滞后,体现大学根本使命的学术权力在结构和运行中存在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大学的发展与提升,大学学术权力研究成为学界近年来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

国内外文献综合评价

综观国内外的研究,尤其是我国在本领域的研究状况,有这样几个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需要在后续研究中予以关注。

研究视角一元化。国外学者对学术权力的研究,立足于政治学、组织社会学、经济学、公共管理学等多学科视角,以不同的学科之眼探视大学的学术权力,对学术权力的研究呈现多学科多维度的特点。而我国开展学术权力研究的学者主要集中在两个学科门类,即教育学和政治学,这导致在研究过程中会不自觉地依存于本学科的研究视角和框架,对学术权力的研究呈现出扁平化和高度一致性的特点。在后续研究中,要引入其他社会科学的研究视角,多维度探究学术权力问题。

研究方法简单化。我国关于大学学术权力的大多数研究是基于对学术权力的感性认识,结合已有研究和相关理论,进行思辨性的研究,研究方法多以文献法、比较法、历史法为主。由于缺少一手资料的支持,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和可信性欠缺。

研究边界狭窄。目前的很多研究,忽视了学术权力的复杂性与整体性,有关大学学术权力的研究过多地集中在“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关系问题的论述上,忽略了对大学学术权力总体结构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关注。也由于对学术权力内涵的界定相对狭窄,学术权力的研究场域局限于大学内部,缺乏对于大学外部学术权力系统的研究与关注。同时,对于大学内部学术权力的研究过于笼统,停留在宽泛的大学和高校范畴内,缺少对于不同层次类型大学的学术权力细化研究。

研究起点模糊导致研究结论的理论性与思辨性欠缺。学界对学术权力概念进行了大量研究和界说,但却忽视对权力理论与权力实质的考察,缺乏对权力理论的溯源研究,致使研究成果缺乏应有的理论深度和思辨性。学术权力是权力的下位概念,要深刻把握学术权力的内涵,首先需要对权力理论与权力实质有所了解,借鉴权力理论漫长的研究历程与丰硕的研究成果,在全面阐述权力的内涵基础上,才能科学地把握学术权力的内涵,夯实研究的逻辑起点,保证研究成果保持基本的学术水准。(作者单位:东北大学文法学院)

标准学术论文格式篇三

论文题目:

学生姓名:学号:

专业:

指导教师:

年月日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按成教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4.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xx年9月26日"或"xx-09-26".

1.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中国互联网经过10年的持续发展。目前在普及应用上正步入崭新的多元化应用阶段。有关数据显示,中国宽带用户、网络国际出口带宽、上网方式和途径、网络应用服务更趋多样化。人们对互联网的使用广度、信用度、依赖度正在逐步提高。随着网络提供的功能和服务的进一步完善,网络应用化、生活化服务正逐步成熟。互联网的影响正逐步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工作、学习的各个角落。中国互联网整体呈现较快的增长态势。但中国地区之间互联网发展水平、普及水平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呈现"东快、西慢,城快、村慢"的特点,因此,加大对于互联网应用和发展的研究力度,借鉴国外互联网应用的成功范例引入和普及互联网应用的先进经验是当务之急。

2.本课题的重点和难点

第一,从全国人口来看,互联网普及率还很低,仅有7.9%,与世界平均水平约14%还有较大差距。因此要普及互联网,让更多人来使用互联网是任重道远的事情。

第二,网上信息资源还不够丰富,质量比较好的、能反映我国优秀文化的、对广大网民有真正用处的信息还不够多。根据国信办的调查,截至xx年底,我国共有6.5亿中文网页,比xx年底差不多翻了一番,但是仅占全世界网页数量(300多亿)的2%,比例很低。因此我们需要网上有更多丰富的内容,特别是健康的、有质量的、有针对性的内容。第三,目前,互联网产业虽然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方面进行了不少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从整体上看网络应用水平和实效(即网民的用户体验)还比较初级。在技术驱动下产生的包括网络游戏、电子商务、无线宽带、voip、p2p等新的应用还没有形成成熟的盈利模式。

第四,新技术发展遭遇机遇和挑战。当前国外互联网新技术层出不穷,一直处于互联网发展的领先地位,而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比较薄弱,因此需要更加努力,迎头赶上。

第五,网络安全和网络文明面临严峻挑战。网络文明要靠政府法制、行业自律、网民的自觉来维护,而最关键的应该是网民素质的提高。就像交通管理一样,有交通法规的限制,也有警察的监管,但是最关键的还是司机素质的提高,否则交通事故还是无法避免的。同时,提供内容、服务的企业也应当承担其责任,实施行业自律。

标准学术论文格式篇四

“编辑学者化”曾引起了编辑界的广泛争论,编辑是否有必要成为一个学者,成了大家争论的焦点。目前,“编辑学者化”已基本得到学界的认同,但在当前编辑未必都是学者的情况下,学界又提出“编辑应引领学术研究”,对编辑学术水平的要求提出了新的高度。一方面,有学者把“引领学术”看作编辑的一项基本职能。依照传统认识,在学术研究事业发展的序列中,编辑的工作是处于从属地位的,编辑业务所涵盖的一系列工作完全是辅助的、被动的,人们对编辑工作的一贯评价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即文字裁缝而已。其实这是很片面的认识。无论从历史上还是现实上看,编辑都应该而且可以做到主动推进学术研究、主动引领学术研究”[1]。另一方面,吴承学先生提出:编辑不要妄议引领学术潮流[2]。两方面的观点都有道理,看似矛盾实则并不冲突,只是从不同角度去看问题而已。学术编辑是否应引领学术研究?编辑、学者、作者之间应是什么关系?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所谓“编辑学者化”,这涉及编辑与学者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编辑学者化”中的“编辑”应限定为学术编辑。编辑虽古已有之,但毕竟是一个现代新出现的概念。当今世界对“编辑”的定义有上百种之多,分歧亦大,而且现代分工越来越细致,编辑人员可细分为文字编辑、美术编辑、图案编辑等,细分后的编辑工作有时只需要具备一定技能就能从事,并不一定要编辑达到学者的要求。另外,不同的发行内容、发行对象和发行效果,也会对编辑工作产生影响,如儿童画报的编辑、大众杂志的编辑,就不一定要求他们有学者的高度。所以在“编辑学者化”这个命题中,泛谈编辑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应该把范围限定在编辑学术类出版物的编辑人员。

学术编辑的学者化,编辑学界已探讨得非常充分。在对学术编辑的认识过程中,学术编辑的身份发生了转型,除了编辑身份还要再加上学者身份。

首先,这种转型来自对编辑工作的重新理解,编辑工作由传统认识中单纯的技术工作转变成学者化的内涵深化工作,创造性的工作性质得到确认。人们对于编辑劳动的评估,一直存在两种认识:一种认为编辑的劳动是创造性的劳动,一种认为编辑的劳动不过是技术性的劳动。但从编辑的实践过程以及编辑劳动的整体看,创造性和技术性劳动两者应兼而有之,而且各有其重要性[3]。把编辑工作形容为“剪刀加糨糊”的传统偏见,是基于古代编辑活动的实际状况的客观评价,是对当时编辑活动表面的、局部的和片面的认识[4]。编辑对学术论著的再创造,体现在对原稿的提高、规范和优化上,有内容、形式方面的,也有专业、技术方面的。编辑对稿件观点的斟酌、事实的订正、结构的调整、文字的修饰,集中体现着编辑的创造性[1]。编辑加工是属于内容再创新的过程,是价值再创造的过程[5]。在对编辑创造性确认的基础上,编辑的主体性得到了大大的加强,编辑工作不仅仅是附属性工作,而是有了再创造的用武之地,因此对编辑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学者型的编辑才能使编辑工作有更好的效果。

其次,这种转型来自对学术刊物的学术性的认识。学术性是学术期刊的本质属性[6]。高等学校学报是由高等学校主办的、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人们在对学术期刊学术性认识的基础上,学术编辑的学者化要求当然在所难免。编辑必须有学问,有阅历,有见解,有独到之处[7]。学报编辑的工作任务概括起来主要有三项:策划作品、鉴定作品、提高作品。做好这几项工作主要不是依靠学报编辑的编辑业务水平,而是学术水平[8]。编辑学术思考凸显出学术编辑积极、主动的职业特征[1]。学术编辑的学者化水平不高,也招来诸多诟病。即使编辑们是正派的,甚至拥有一流的学术鉴赏能力,在这样一个学术高度专业化的时代,他也不可能完全了解学术的最新趋向,从而做出明智的取舍判断。许多学术期刊之所以大量刊发平庸的缺乏学术创新价值的成果,原因就是审稿者自身学术水平低下[9]。因此,学术性成为学术编辑的内在特质,学者化对学术编辑来说是一个基本的要求。

在明确学术编辑的学者化倾向后,一些有强烈进取心的编辑往往会意气风发地向更高目标前进,提出引领学术研究甚至引领学术潮流的口号,这成了学术编辑的“将军梦”。学术编辑是否有可能实现这个“将军梦”?答案是肯定的,古往今来的大手笔编辑作品都是明证。这些作品有两种类型,其一是大学者编辑的作品,如孔子编辑《诗经》等作品,引领中国学术数千年;其二是官修的编辑作品,如《四库全书》,官方的权威性和内容的正统性,引领中国学术风尚。当代中国的学术编辑,无论是对社会舆论还是报刊风格都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编辑用什么样的稿,约谁的稿,本身就有倾向性。具体地讲,编辑是通过组稿、改稿、言论、组织语言等编辑过程或编辑手段来体现这种倾向性的[10]。

学术编辑是一个群体概念,编辑的学术思考融合的是编辑群体的思想和智慧,它是学术编辑内在的编辑活动。编辑的学术思考应是办刊思想、办刊宗旨的体现,具体渗透在选题策划、审稿组稿、编排设计等编辑过程及联系作者、反馈作者等方面的编辑活动中[11]。在科学过程中,编辑既从宏观上,也从微观上发挥着学术作用。宏观上,编辑着眼整个社会,而不埋头于某一具体课题,身份超脱,视野开阔,在学科相互渗透、高度综合的形势下,能避免某一领域的专家因“专”而带来的局限。微观上,编辑从审读加工着手,其不满足于原稿值得发表这样笼统的评价,不迷信专家权威,不放过一字一符,能弥补作者的疏误[12]。编辑在文化出版业中,其积极主动的地位也越来越明晰。出版业已经转型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最核心、最根本的任务就是传播先进文化和建设先进文化,编辑不仅是文化的传播者,还是文化的建设者[13]。因此,当代的学术编辑,是完全有可能引领学术研究甚至学术潮流的。学术编辑可以拥有“将军梦”,但并不等于这个梦一定会实现。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真正能成长为将军的士兵却是少数。学术编辑有一定的导向性及影响力,这个可以做到,但其要达到引领学术的层次,恐非易事。我国的学术刊物有高、中、低三层次,不可能所有刊物的编辑都具备引领学术的能力。引领学术对于学术编辑来说,应该是一个较高的要求,而不应作为普遍性的要求。我们所称的编辑学家,是自立一言的编辑家,他们不仅有自己独到的学问,同时要以自己的学识铸造编辑工作的特色,以自己的学识培养一批作者,从而形成一个有影响的著作者群体[14]。学报编辑的学术水平应高于或略高于撰稿者的水平,起码也应具有相等的水平。

学术编辑“将军梦”的另一缺陷来自对学术潮流合理性及效果的判断。学术编辑即使引领或迎合了某种学术潮流,但这种潮流的研究就一定是正确的吗?即便像孔子这样的圣人在编辑删定《诗经》后,依然招来非议,他只是按儒家的思维去删定诗三百,号称“思无邪”,但那些被删掉的所谓“有邪”的诗篇,让后人难以再见其原真面目,在文献史料诗歌艺术研究方面是一种巨大损失。《四库全书》编辑定稿后,对文献保存有重大贡献,但其因各种原因未收录大量著作,并因政治思想因素大量删改原著,也是饱受后人诟病。当代学术编辑如果刻意去引领学术,这种学术潮流能影响一时,但未必都能在历史上会有好的效果。作为科技文化信息传播者的编辑,其承担的社会角色已经不仅仅是科技文化信息的修补匠,而是科技文化信息传播的规范者和控制者[4]。如果学术编辑对这种学术的自由性做出过多的人为干预,逼迫作者顺从自己所引领的学术潮流,则可能会导致权力暴力或学术腐败。吴承学先生的担心不无道理:“如果编辑把用不用稿作为一种个人权力和资源,那是很危险的。”[2]现行的急功近利、工具理性占据主导的“以刊评文”模式导致学术期刊尤其是核心期刊的编辑们由过去的学界“边缘人”成为学术舞台上的活跃角色,从“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幕后英雄”演变成号令“学界诸侯”的“无冕之王”,学术编辑的学术权力获得了空前的膨胀[15]。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片面强调编辑如何去引领学术,将编辑的权力凌驾于作者之上,让作者围着编辑的学术潮流指挥棒转,可能会产生不少负面效果。

编辑引领学术的'问题,引出的是编辑与作者的定位问题,即编辑与作者,谁真正引领学术?从表面上看,学术论文、著作原稿是否获社会准入,编辑是把关者[1]。这种模式是现代出版制度的传播方式决定的,没有编辑的采稿,作者的作品可能永不见天日。在古代,没有编辑的劳动,作者的作品很可能失传。从这个意义上讲,编辑如何挑选作者和作品,直接决定学术的方向,似乎编辑在引领学术。但具体情况并非如此简单。以古代为例,古代有总集和选集之分,总集是总括收集,尽量搜罗,编辑总集一般不会把关剔除,起到一个保存完整文献的作用,只有编辑选集时才会进行甄别选择,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编辑都在起把关者的作用。即使是编辑对论文进行选录时,某论文可能收于某作者文集中,也可能转抄于其他文集中,也可能收录于官方文库内,所以某个作者的某篇论文,可能面对多个编辑。这么多的编辑都在引领学术吗?实际上真正引领学术的还是作者,真正体现学术意义的是作者的学术作品,后世要研究的学术问题还是要探究到作者作品的具体内容。而且学术作品的传播方式也日趋多样化,不一定非要经过编辑审定,古代可能会是洛阳纸贵,今天可能会是网络花开,如何争取到作者的好稿反而成为焦点。因此,作者对学术的引领作用是非常明显而且是根本性的。

无论如何肯定编辑的劳动,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编辑的劳动必须建立在作者的劳动基础之上。这样一来,编辑的劳动就带有强烈的服务性、隐藏性、评估性等色彩[3]。其实不管怎样强调编辑的创造性,都不能否定作者的先前劳动,作者是第一性的,编辑是第二性的。如果编辑和作者的主从位置调换过来,编辑第一性,作者第二性,那编辑只能改称为策划了。当代的编辑虽然包含策划功能,但主体功能仍然是对作者作品的编校整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术编辑的学术能力再强,就算是一个钻研精深的学者,也不能一人包办学术期刊的所有篇幅,归根到底还是要依靠作者投稿,为作者服务。学术编辑在学术发展中的角色定位应是“五大员”:学术论著的审查员、学术事业的服务员、学术领域的研究员、学术作者的资料员、学术外交的联络员[16]。从这“五大员”角色去看,学术编辑在学术态度上更应甘当一个配角,为作者做好服务工作。

总的来说,学术编辑想引领学术研究或潮流,是学术编辑有责任心、上进心的表现,本无可厚非,虽然要求非常高,也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在表达编辑“引领”雄心之前,务必注意两点:一是,是否有足够的影响力和水平达到引领学术的层次;二是,是否对作者有充分的尊重和服务的态度。正如吴承学先生所强调,对于编辑引领学术问题,不是不议,而是不要妄谈。

[5]刘杲。我们是中国编辑[m].北京:海豚出版社,2011.

[6]陈正夫。高校学报学[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0.

[7]孙犁。孙犁文集[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

[8]杨焕章。再论学报编辑学者化的必要和可能――兼答“学报编辑学者化”口号的质疑者[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5):116.

[10]翟正荪。编辑不仅仅是编稿[j].新闻知识,1996(9):12.

[11]刘嘉秀。编辑的学术思考和创新思路――对学术期刊编辑而论[j].编辑之友,2011(6):82.

[12]赵蕴。刍议科技期刊编辑在审稿中的学术作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6(4):90.

[13]于殿利。对新形势下编辑定位的再思考[j].中国编辑,2012(3):22.

[14]蒋广学。编辑通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

[16]郑东。学术编辑在学术发展中的角色定位及职岗效能[j].中州学刊,2008(5):287.

标准学术论文格式篇五

论文题目

论文的引言部分(书写论文题目之后,空一行宋体小四号,不需写“引言”字样)

一、(正文)

二、(正文)

三、(正文)

…………

论文的结语部分(接上文另起段落,不需空行,不需写“结语”字样)

参考文献

2、字体字号

大标题(论文题目),宋体小三号加粗;一级标题,宋体四号加粗;二级标题,宋体小四号加粗;三级标题,宋体小四号;正文及参考文献,宋体小四号;注释内容,宋体五号。

3、标点符号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gb/t15834—1995)。

4、科学技术名词术语采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规范词或国家标准、部标准中规定的名称,尚未统一规定或叫法有争议的名词术语,可采用惯用的名称。

6、文中的数字,除部分结构层次序数、词组、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应使用阿拉伯数字。论文中数字表示方法应前后一致。

标准学术论文格式篇六

【摘要】“编辑学者化”是当今学术编辑发展的趋势,编辑身份加上学者身份是学术编辑工作创新性和学术性的内在要求。编辑劳动是建立在作者劳动之上的,作者是学术的真正引领者,编辑不要妄谈引领学术,应在尊重作者的前提下依靠作者去实现引领学术。

【关键词】“编辑学者化”;引领;学术

“编辑学者化”曾引起了编辑界的广泛争论,编辑是否有必要成为一个学者,成了大家争论的焦点。目前,“编辑学者化”已基本得到学界的认同,但在当前编辑未必都是学者的情况下,学界又提出“编辑应引领学术研究”,对编辑学术水平的要求提出了新的高度。一方面,有学者把“引领学术”看作编辑的一项基本职能。依照传统认识,在学术研究事业发展的序列中,编辑的工作是处于从属地位的,编辑业务所涵盖的一系列工作完全是辅助的、被动的,人们对编辑工作的一贯评价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即文字裁缝而已。其实这是很片面的认识。无论从历史上还是现实上看,编辑都应该而且可以做到主动推进学术研究、主动引领学术研究”[1]。另一方面,吴承学先生提出:编辑不要妄议引领学术潮流[2]。两方面的观点都有道理,看似矛盾实则并不冲突,只是从不同角度去看问题而已。学术编辑是否应引领学术研究?编辑、学者、作者之间应是什么关系?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所谓“编辑学者化”,这涉及编辑与学者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编辑学者化”中的“编辑”应限定为学术编辑。编辑虽古已有之,但毕竟是一个现代新出现的概念。当今世界对“编辑”的定义有上百种之多,分歧亦大,而且现代分工越来越细致,编辑人员可细分为文字编辑、美术编辑、图案编辑等,细分后的编辑工作有时只需要具备一定技能就能从事,并不一定要编辑达到学者的要求。另外,不同的发行内容、发行对象和发行效果,也会对编辑工作产生影响,如儿童画报的编辑、大众杂志的编辑,就不一定要求他们有学者的高度。所以在“编辑学者化”这个命题中,泛谈编辑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应该把范围限定在编辑学术类出版物的编辑人员。

学术编辑的学者化,编辑学界已探讨得非常充分。在对学术编辑的认识过程中,学术编辑的身份发生了转型,除了编辑身份还要再加上学者身份。

首先,这种转型来自对编辑工作的重新理解,编辑工作由传统认识中单纯的技术工作转变成学者化的内涵深化工作,创造性的工作性质得到确认。人们对于编辑劳动的评估,一直存在两种认识:一种认为编辑的劳动是创造性的劳动,一种认为编辑的劳动不过是技术性的劳动。但从编辑的实践过程以及编辑劳动的整体看,创造性和技术性劳动两者应兼而有之,而且各有其重要性[3]。把编辑工作形容为“剪刀加糨糊”的传统偏见,是基于古代编辑活动的实际状况的客观评价,是对当时编辑活动表面的、局部的和片面的认识[4]。编辑对学术论著的再创造,体现在对原稿的提高、规范和优化上,有内容、形式方面的,也有专业、技术方面的。编辑对稿件观点的斟酌、事实的订正、结构的调整、文字的修饰,集中体现着编辑的创造性[1]。编辑加工是属于内容再创新的过程,是价值再创造的过程[5]。在对编辑创造性确认的基础上,编辑的主体性得到了大大的加强,编辑工作不仅仅是附属性工作,而是有了再创造的用武之地,因此对编辑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学者型的编辑才能使编辑工作有更好的效果。

其次,这种转型来自对学术刊物的学术性的认识。学术性是学术期刊的本质属性[6]。高等学校学报是由高等学校主办的、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人们在对学术期刊学术性认识的基础上,学术编辑的学者化要求当然在所难免。编辑必须有学问,有阅历,有见解,有独到之处[7]。学报编辑的工作任务概括起来主要有三项:策划作品、鉴定作品、提高作品。做好这几项工作主要不是依靠学报编辑的编辑业务水平,而是学术水平[8]。编辑学术思考凸显出学术编辑积极、主动的职业特征[1]。学术编辑的学者化水平不高,也招来诸多诟病。即使编辑们是正派的,甚至拥有一流的学术鉴赏能力,在这样一个学术高度专业化的时代,他也不可能完全了解学术的最新趋向,从而做出明智的取舍判断。许多学术期刊之所以大量刊发平庸的缺乏学术创新价值的成果,原因就是审稿者自身学术水平低下[9]。因此,学术性成为学术编辑的内在特质,学者化对学术编辑来说是一个基本的要求。

在明确学术编辑的学者化倾向后,一些有强烈进取心的编辑往往会意气风发地向更高目标前进,提出引领学术研究甚至引领学术潮流的口号,这成了学术编辑的“将军梦”。学术编辑是否有可能实现这个“将军梦”?答案是肯定的,古往今来的大手笔编辑作品都是明证。这些作品有两种类型,其一是大学者编辑的作品,如孔子编辑《诗经》等作品,引领中国学术数千年;其二是官修的编辑作品,如《四库全书》,官方的权威性和内容的正统性,引领中国学术风尚。当代中国的学术编辑,无论是对社会舆论还是报刊风格都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编辑用什么样的稿,约谁的稿,本身就有倾向性。具体地讲,编辑是通过组稿、改稿、言论、组织语言等编辑过程或编辑手段来体现这种倾向性的[10]。

学术编辑是一个群体概念,编辑的学术思考融合的是编辑群体的思想和智慧,它是学术编辑内在的编辑活动。编辑的学术思考应是办刊思想、办刊宗旨的体现,具体渗透在选题策划、审稿组稿、编排设计等编辑过程及联系作者、反馈作者等方面的编辑活动中[11]。在科学过程中,编辑既从宏观上,也从微观上发挥着学术作用。宏观上,编辑着眼整个社会,而不埋头于某一具体课题,身份超脱,视野开阔,在学科相互渗透、高度综合的形势下,能避免某一领域的专家因“专”而带来的局限。微观上,编辑从审读加工着手,其不满足于原稿值得发表这样笼统的评价,不迷信专家权威,不放过一字一符,能弥补作者的疏误[12]。编辑在文化出版业中,其积极主动的地位也越来越明晰。出版业已经转型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最核心、最根本的任务就是传播先进文化和建设先进文化,编辑不仅是文化的传播者,还是文化的建设者[13]。因此,当代的学术编辑,是完全有可能引领学术研究甚至学术潮流的。 学术编辑可以拥有“将军梦”,但并不等于这个梦一定会实现。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真正能成长为将军的士兵却是少数。学术编辑有一定的导向性及影响力,这个可以做到,但其要达到引领学术的层次,恐非易事。我国的学术刊物有高、中、低三层次,不可能所有刊物的编辑都具备引领学术的能力。引领学术对于学术编辑来说,应该是一个较高的要求,而不应作为普遍性的要求。我们所称的编辑学家,是自立一言的编辑家,他们不仅有自己独到的学问,同时要以自己的学识铸造编辑工作的特色,以自己的学识培养一批作者,从而形成一个有影响的著作者群体[14]。学报编辑的学术水平应高于或略高于撰稿者的水平,起码也应具有相等的水平。

学术编辑“将军梦”的另一缺陷来自对学术潮流合理性及效果的判断。学术编辑即使引领或迎合了某种学术潮流,但这种潮流的研究就一定是正确的吗?即便像孔子这样的圣人在编辑删定《诗经》后,依然招来非议,他只是按儒家的思维去删定诗三百,号称“思无邪”,但那些被删掉的所谓“有邪”的诗篇,让后人难以再见其原真面目,在文献史料诗歌艺术研究方面是一种巨大损失。《四库全书》编辑定稿后,对文献保存有重大贡献,但其因各种原因未收录大量著作,并因政治思想因素大量删改原著,也是饱受后人诟病。当代学术编辑如果刻意去引领学术,这种学术潮流能影响一时,但未必都能在历史上会有好的效果。作为科技文化信息传播者的编辑,其承担的社会角色已经不仅仅是科技文化信息的修补匠,而是科技文化信息传播的规范者和控制者[4]。如果学术编辑对这种学术的自由性做出过多的人为干预,逼迫作者顺从自己所引领的学术潮流,则可能会导致权力暴力或学术腐败。吴承学先生的担心不无道理:“如果编辑把用不用稿作为一种个人权力和资源,那是很危险的。”[2]现行的急功近利、工具理性占据主导的“以刊评文”模式导致学术期刊尤其是核心期刊的编辑们由过去的学界“边缘人”成为学术舞台上的活跃角色,从“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幕后英雄”演变成号令“学界诸侯”的“无冕之王”,学术编辑的学术权力获得了空前的膨胀[15]。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片面强调编辑如何去引领学术,将编辑的权力凌驾于作者之上,让作者围着编辑的学术潮流指挥棒转,可能会产生不少负面效果。

编辑引领学术的问题,引出的是编辑与作者的定位问题,即编辑与作者,谁真正引领学术?从表面上看,学术论文、著作原稿是否获社会准入,编辑是把关者[1]。这种模式是现代出版制度的传播方式决定的,没有编辑的采稿,作者的作品可能永不见天日。在古代,没有编辑的劳动,作者的作品很可能失传。从这个意义上讲,编辑如何挑选作者和作品,直接决定学术的方向,似乎编辑在引领学术。但具体情况并非如此简单。以古代为例,古代有总集和选集之分,总集是总括收集,尽量搜罗,编辑总集一般不会把关剔除,起到一个保存完整文献的作用,只有编辑选集时才会进行甄别选择,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编辑都在起把关者的作用。即使是编辑对论文进行选录时,某论文可能收于某作者文集中,也可能转抄于其他文集中,也可能收录于官方文库内,所以某个作者的某篇论文,可能面对多个编辑。这么多的编辑都在引领学术吗?实际上真正引领学术的还是作者,真正体现学术意义的是作者的学术作品,后世要研究的学术问题还是要探究到作者作品的具体内容。而且学术作品的传播方式也日趋多样化,不一定非要经过编辑审定,古代可能会是洛阳纸贵,今天可能会是网络花开,如何争取到作者的好稿反而成为焦点。因此,作者对学术的引领作用是非常明显而且是根本性的。

无论如何肯定编辑的劳动,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编辑的劳动必须建立在作者的劳动基础之上。这样一来,编辑的劳动就带有强烈的服务性、隐藏性、评估性等色彩[3]。其实不管怎样强调编辑的创造性,都不能否定作者的先前劳动,作者是第一性的,编辑是第二性的。如果编辑和作者的主从位置调换过来,编辑第一性,作者第二性,那编辑只能改称为策划了。当代的编辑虽然包含策划功能,但主体功能仍然是对作者作品的编校整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术编辑的学术能力再强,就算是一个钻研精深的学者,也不能一人包办学术期刊的所有篇幅,归根到底还是要依靠作者投稿,为作者服务。学术编辑在学术发展中的角色定位应是“五大员”:学术论著的审查员、学术事业的服务员、学术领域的研究员、学术作者的资料员、学术外交的联络员[16]。从这“五大员”角色去看,学术编辑在学术态度上更应甘当一个配角,为作者做好服务工作。

总的来说,学术编辑想引领学术研究或潮流,是学术编辑有责任心、上进心的表现,本无可厚非,虽然要求非常高,也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在表达编辑“引领”雄心之前,务必注意两点:一是,是否有足够的影响力和水平达到引领学术的层次;二是,是否对作者有充分的尊重和服务的态度。正如吴承学先生所强调,对于编辑引领学术问题,不是不议,而是不要妄谈。

[5]刘杲。 我们是中国编辑[m]. 北京:海豚出版社,2011.

[6]陈正夫。 高校学报学[m].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0.

[7]孙犁。 孙犁文集[m].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

[8]杨焕章。 再论学报编辑学者化的必要和可能――兼答“学报编辑学者化”口号的质疑者[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5):116.

[10]翟正荪。 编辑不仅仅是编稿[j]. 新闻知识,1996(9):12.

[11]刘嘉秀。 编辑的学术思考和创新思路――对学术期刊编辑而论[j]. 编辑之友,2011(6):82.

[12]赵蕴。 刍议科技期刊编辑在审稿中的学术作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6(4):90.

[13]于殿利。 对新形势下编辑定位的再思考[j]. 中国编辑,2012(3):22.

[14]蒋广学。 编辑通论[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

[16]郑东。 学术编辑在学术发展中的角色定位及职岗效能[j]. 中州学刊,2008(5):287.

标准学术论文格式篇七

1、统一使用a4纸,单面打印、装订,必须用黑色墨打印。

2、毕业论文形式要完整,应当包括封面、目录、论文摘要、正文、注释、引用参考文献资料目录。

3、封面格式要求:封面左上角“开放教育试点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黑体,小四号;毕业论文题目,小二号黑体字;封面中间靠下:依次为——姓名、学号、学校(所在市级电大)、指导教师、写作时间,四号字、黑体,2倍行距。

开放教育试点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小四号字、黑体)

论文题目(小二号黑体字)

姓名:

学号:

学校:

指导教师:

写作时间:

(四号字、黑体,2倍行距,居中排列)

4、目录页:目录,宋体,小三号;目录的具体内容,宋体,小四号。

5、论文摘要页:论文摘要,宋体,小三号;论文摘要的内容,500字左右,宋体,小四号;关键词,宋体,小四号。

6、正文:论文题目,小二号黑体字;正文中的大标题,小三号黑体字;正文内容,小四号宋体字,正文字数不得少于6000字。

7、注释:注释,小三号黑体;注释内容,宋体五号字。

8、参考文献资料:参考文献资料,小三号黑体;参考文献资料内容,宋体五号字。

9、对所引用的他人的观点、参考的文献要注明出处(可用脚注、尾注的形式清楚地表现出来,注明作者、书籍名称或刊物、出版社、出版时间、页数等),引用其他参考资料也应注明资料来源。

10、正文段落的行间距:缩进,左:零字符,右:零字符;间距,段前:0行,段后,0行;1.5倍行距。

11、论文装订顺序

(1)封面

(2)目录

(3)摘要

(4)正文

(5)注释

(6)参考文献

标准学术论文格式篇八

1.封面采用学校统一的封面格式,封面上填写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学号、所在院(系)、专业名称、指导教师姓名及完成日期。

论文题目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25个字。

2.中文摘要摘要是论文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摘要中有数据、有结论,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和引用,论文摘要在写法上一般不分段落,常采用无人称句。摘要中一般不用图表、化学反应式、数学表达式等,不能出现非通用性的外文缩略语或代号,不得引用参考文献。写作论文摘要时应注意能反映出以下几方面的内容:论文所研究的问题及其目的和意义;论文的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问题研究的主要方法、内容、结果和结论。论文摘要一般200~400字。

3.英文摘要英文摘要内容应与中文摘要基本对应,要符合英语语法,语句通顺,文字流畅。

4.关键词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而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的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关键词。

5.目录目录是论文的大纲,反映论文的梗概。目录页每行由标题名称和页码组成,包括中英文摘要;前言;主要内容的章、条、款序号和标题;小结;参考文献;注释;附录;可供参考的文献题录、索引等。

6.前言前言是论文的第一章,是论文评阅人、答辩委员和读者了解论文研究背景和概况的主要篇章。主要目的是向论文评阅人、答辩委员和读者阐述论文中所要研究的问题以及与其有关的背景或对一些事项的说明。前言通常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论文所研究的目标、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目的和意义;论文使用的理论工具、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论文的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论文参考的文献资料、使用的符号、计算公式等需要说明的问题。前言在写法上不分章节,提倡无人称句。

7.论文正文论文正文是主体,一般由标题、文字叙述、图、表格和公式等五个部分构成。写作形式可因课题性质不同而变化,一般可包括理论分析、数据资料、计算方法、实验和测试方法,经过整理加工的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与理论计算结果的比较,个人的论点以及本研究方法与已有研究方法的比较。要求实事求是、理论正确、逻辑清楚、层次分明、文字流畅、数据真实、公式推导计算无误。文中若有与导师或他人共同研究的成果,必须明确指出;如果引用他人的结论,必须明确注明出处,并与参考文献一致。

8.参考文献只列作者直接阅读过、在正文中被引用过的文献资料。参考文献一律放在论文结论后,不得放在各章之后。每条文献的项目必须完整,诸项缺一不可。各类文献的书写格式均应符合国家标准《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论文中引用参考文献时,应在引出处的右上方用方括号标注阿拉伯数字编排的序号,按文中引用出现的顺序列在正文的末尾。特别在引用别人的科研成果时,应在引用处加以说明。文科论文可选用页脚注。

9.附录一般作为论文主体的补充项目。主要列入正文内过分冗长的公式推导;供查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或重复性数据表格;由于过分冗长而不宜放置在正文中的计算机程序清单;论文使用的缩写说明;调查、实验材料等。

10.致谢对于提供各类资助、指导和协助完成研究工作以及提供对论文写作各种工作有利条件的单位及个人表示感谢。致谢应实事求是,真诚客观。

1、论文题目

(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d.结论。

6、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2)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