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8篇)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8篇)

ID:4568357

时间:2023-10-12 23:37:29

上传者:琴心月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8篇)

考试总结是培养学习自觉性和责任感的有效途径。接下来是几篇学生的学习总结,他们从自己的学习经历出发,分享了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篇一

中考试题有80%以上的题目来自课本,优等生中考失分的往往不是难题,而是基础题,中差生丢更是比比皆是。有的同学拿起课本不知怎样读。我认为:阅读物理书可以分为两步。

第一步叫“通读”,所谓通读就是一字不差地将书中涉及的物理知识认真阅读一遍,不丢不落,识的来龙去脉搞清楚,在通读中加深理解。例如在读书时,复习到概念和规律时,就要给自己提出四个问题:(概念规律怎么来的;(2)这个概念规律在讲什么事;(3)这个概念、规律有什么应用,(4)这个概念规律与其他概之间有什么联系。

我们以密度为例:密度概念来自于自然现象,即“同体不同质,同质不同体”。相同体积的不同它们的质量不等,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它们的体积不同,这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学完密度,具体应用有鉴别物质;多种方法判断物体是否空心,特殊方法测量物体的质量、密度等;密度与重力、压强,浮力概念之间,能有机的联系起来。

第二步:精读,将公式、概念、定义、规律、重要实验,特别是课文中的想想议议、科学世界,易与社会生活联系出题。

必须二:抓住课堂复习,提高复习质量

要重视学校内的复习课,提高复习质量,有不少考生对学校课堂复习不重视,认为该学的知识已过了,听不听无所谓,其实本校教师对学生的情况最了解,教师的复习针对性很强,他们对重点难点的复习和学存在的问题把握更准确,复习课一要认真听课,二要手、脑、耳并用,边听边记边想,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并加快速度。课堂复习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查漏补缺,全面提高课堂的复习质量。

必须三:抓住网络建立,形成知识体系,联系生活实际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篇二

注意:物左像左,物右像右;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

5、探究电流电压与电阻的关系

试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控制电源电压不变,导体的电阻跟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同一个电阻,电阻两端的电压与电路中的电流成正比;

控制电流不变,电阻两端的电压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五、计算题

1、浮力与压强

首先要给物体做受力分析,然后判断浮力与重力的关系。

计算浮力的公式:

2、热量和功

3、电学题

解题思路:根据开关的不同状态或者滑动变阻器的不同状态,在草稿纸上画出对应的等效电路图,然后标上对应的物理量。找出两种不同状态下的不变量(定值电阻阻值不变,电源电压不变),列出等式,求出定值电阻阻值和电源电压,然后带公式计算所要求的物理量。计算电功率的变化范围时要注意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和小灯泡的额定电压、电流不能超。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篇三

一、抓基础(查漏补缺)。

一份高考试题中、低档题(主要是考查基础知识部分)占80%,难题只占20%,如果把最后冲刺阶段的宝贵时间去解难题,这是舍本求末。通过前一阶段的模拟训练,大都会发现自己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认真查缺补漏,才会事半功倍,如对基本概念,自己的理解是否准确,深刻。

仅以“功”的概念为例,功是能的转化的量度。各种形式的力做功,都对应着一定形式的能的转化。能否准确地认识这种关系,极大地制约着对某些物理状态、物理情境、物理过程的分析。高考试题往往通过特写的物理情境,考查对概念的理解,对一些物理定律、物理公式,往往有的同学只重视结论,而忽视该定律、公式的适用条件,这些都应在最后阶段,逐一解决。

另外,还应注意总结重要的物理问题研究方法,如理想模型的方法、类比的方法、等效方法、逆向思维等。通过对以往练习中的经验教训,使自己的思维方法提高一个档次。

二、抓核心。

核心就是对物理状态和物理过程的分析,在分析过程中一般应该注意两个线索:力和能。物体的运动由物体所受合外力决定。对物体受力进行分析,是十分重要的一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一些力往往又对物体做功,导致物体的能量不断发生变化。能及能的相互转化为物理的研究提供了另一个重要线索。分别从力和能入手,对过程进行全面分析,久而久之,就可能化为“能力。”

三、抓薄弱环节。

近两年高考试题加强了对论述能力的考查。目前主要体现为对推导论证的考查。如去年高考及今年北京地区春季高考都增加了推导证明题,但这几道题都源于课本。因此,复习中应注意课本中某些重要命题的论证过程。

还应该加强对物理问题的表述能力的训练。尤其是在求解计算题,不仅仅能够计算出结果,还应能够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和论述。即不仅会说出是这样,还要会说明为什么会这样。

四、抓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去年高考试题的特点之一是大量的题目紧密联系实际,物理理论原本来源于生产和生活实际,但结果是有不少同学反倒对这类题感到生疏,这是很不正常的。

在总复习阶段,应善于把物理基础理论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与物理有关的实际结合起来。可以说力、热、电、光各个分支,都有大量的事实能与高中物理结合,要学会用物理基础理论解释身边常见的物理现象。提高应用物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抓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在求解物理问题时,应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正确选择研究对象,正确进行受力分析,在对状态,过程分析时画出状态,过程的示意图,将抽象的文字条件形象化、具体化,在涉及势能计算时,应先确定零势能标准。在涉及同一直线上的矢量运算时,规定出正方向,以方便于用标量运算代替矢量运算化。在计算过程中,先统一单位,运算后认真对数字结果进行复核。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篇四

(1)测量原则:

a.为避免读数出错,三种测量器具(包括毫米刻度尺)均应以mm为单位读数。

b.用游标尺或螺旋测微器测长度时,均应注意从不同方位多测量几次,读平均值。

c.尺应紧贴测量物,使刻度线与测量面间无缝隙。

(2)实验原理:

游标卡尺

a.10分度的卡尺,游标总长度为9mm,分成10等份,每等份为0.9mm,每格与主尺最小分度差0.1mm;20分度的卡尺,游标总长度为19mm,分成20等份,每等份为19/20 mm,每格与主尺最小分度差0.05(即二十分子一)mm;50分度的卡尺,游标总长度为49mm,分成50等份,每等份为49/50mm,每格与主尺最小分度差0.02(即1/50)mm。

b.读数方法:以洲标尺的零刻线对就位置读出主尺上的整毫米数,再读出洲标尺上的第几条线一心尽的某条线重合,将对齐的洲标尺刻度线数乘以该卡尺的精确度(即总格的倒数),将主尺读数与游标读数相加即得测量值。

螺旋测微器

a.工作原理:每转一周,螺杆运动一个螺距0.5mm,将它等分为50等份,则每转一份即表示0.01mm,故它精确到0.01mm即千分之一厘米,故又叫千分尺。

b.读数方法:先从主尺上读出露出的刻度值,注意主尺上有整毫米和半毫米两行刻线,不要漏读半毫米值。再读可动刻度部分的读数,看第几条刻度线与主尺线重合(注意估读),乘以0.01mm即为可动读数,再将固定与可动读数相加即为测量值。注意:螺旋测微器读数如以mm为单位,小数点后一定要读够三位数字,如读不够,应以零来补齐。

注意事项:

a.游标卡尺读数时,主尺的读数应从游标的零刻度处读,而不能从游标的机械末端读。

b.游标尺使用时,不论多少分度都不用估读20分度的读数,末位数一定是0或5;50分度的卡尺,末位数字一定是偶数。

c.若游标尺上任何一格均与主尺线对齐,选择较近的'一条线读数。

d.螺旋测微器的主尺读数应注意半毫米线是否露出。

e.螺旋测微器的可动部分读数时,即使某一线完全对齐,也应估读零。

2、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

(1)实验目的:用单摆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2)实验原理:g=mg

(3)实验器材:长约1m的细线、小铁球、铁架台、米尺、游标卡尺、秒表。

(4)易错点:

a. 小球摆动时,最大偏角应小于50度到10度。

b. 小球应在竖直面内振动。

c. 计算单摆振动次数时,应从摆球通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

d. 摆长应为悬点到球心的距离。即:l=摆线长+摆球的半径。

3、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

(1)实验原理:油酸滴在水面上,可认为在水面上形成了单分子油膜,如把分子认为是球状,测出其厚度即为直径。

(2)实验器材:盛水方盘、注射器(或胶头滴管)、试剂瓶、坐标纸、玻璃、痱子粉(或石膏粉)、酒精油酸溶液、量筒。

(3)步骤:盘中倒水侍其静,胶头滴管吸液油,逐滴滴入量筒中,一滴体积应记清,痱粉均撒水面上,靠近水面一滴成,油膜面积稳定后,方盘上放玻璃稳,描出轮廓印(坐标)纸上,再把格数来数清,多于半格算一格,少于半格舍去无,数出方格求面积,体积应从浓度求。

(4)注意事项:

a.实验前应注意方盘是否干净,否则油膜难以形成。

b.方盘中的水应保持平衡,痱子粉应均匀浮在水面上。

c.向水面滴酒精溶液时应靠近水面,不能离水面太高,否则油膜难以形成。

d.向水面只能滴一滴油酸溶液。

e.计算分子直径时,注意滴加的不是纯油酸,而是酒精油酸溶液,应用一滴溶液的体积乘以溶液的体积百分比浓度。

4、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1)电路连接方式是安培表外接法,而不是内接法。

(2)测l时应测接入电路的电阻丝的有效长度。

(3)闭合开关前,应把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置于正确位置。

(4)多次测量u、i,先计算r,再求r平均值。

(5)电流不宜过大,否则电阻率要变化,安培表一般选0-0.6安挡。

5、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1)实验电路图:安培表和滑动变阻器串联后与伏特表并联。

(2)测量误差:?、r测量值均小于真实值。

(3)安培表一般选0-0.6a档,伏特表一般选0-3伏档。

(4)电流不能过大,一般小于0.5a。

6、电表改装(测内阻)

(1)实验注意:

a.半偏法测电流表内阻时,应满足电位器阻值远远大于待测表内阻(倍左右)的条件。

b.选用电动势高的电源有助于减少误差。

c.半偏法测得的内阻值偏小(读数时干路电流大于满度电流,通过电阻箱的电流大于半偏电流,由分流规律可得)。

d.改装后电表的偏转仍与总电流或总电压成正比,刻度或读数可由此来定且刻度线应均匀。

e.校准电路一般采用分压器接法。

f.绝对误差与相对(百分)误差相比,后者更能反应实验精确程度。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篇五

1、认真审题,注意看清题干,如要选择的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答案;

3、要按题号用2b铅笔填涂方框,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不留痕迹。

二、填空题

1、概念性的填空题要用特定的定理、定律和专用名词进行规范填写;

2、计算性的填空题的结果必须是最终结果,注意简洁性、精确度,有单位的量要带单位;

3、变化性的填空题要注意题中给出的是“变大”、“变小”还是“增大”、“减小”,不得随意更改。

三、实验探究题

1、认真读题,找出探究的目的

2、找出要研究的物理量,找出他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用什么探究方法?

4、结合现象、数据和目的得出结论

(1)对于用控制变量法的实验,做结论时一定要先写出前提条件。

(2)结论语言读起来要通顺、表达的意思要完整、用词要规范、符合物理实际。

四、简答和情景题

1、细致审题,找出题中提供的信息加以充分利用;

2、认真删选,找出其中最有把握的信息准确答题;

五、计算题

1、审题时,找出题中涉及到的物理情景,是一个还是几个情景;

2、读题时,在题中给出物理量的已知数据下面划出横线,便于解题时寻找;

3、配图的题目,审题时把题中所给出的已知条件图中相应元件的旁边;

7、重要的解题步骤要有简要的文字说明;

8、最后结果根据物理习惯不能用分数表示,最后结果一定要有单位。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篇六

(1)通过认真审题,确定研究对象。

(2)采用隔离体法,正确受力分析。

(3)建立坐标系,正交分解力。

(4)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

(5)统一单位,求出答案。

2、解决连接体问题的基本方法是:

(1)选取最佳的研究对象。选取研究对象时可采取“先整体,后隔离”或“分别隔离”等方法。一般当各部分加速度大小、方向相同时,可当作整体研究,当各部分的加速度大小、方向不相同时,要分别隔离研究。

(2)对选取的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式,求出答案。

3、解决临界问题的基本方法是:

(1)要详细分析物理过程,根据条件变化或随着过程进行引起的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变化,找到临界状态和临界条件。

(2)在某些物理过程比较复杂的情况下,用极限分析的方法可以尽快找到临界状态和临界条件。

易错现象:

(1)加速系统中,有些同学错误地认为用拉力f直接拉物体与用一重力为f的物体拉该物体所产生的加速度是一样的。

(2)在加速系统中,有些同学错误地认为两物体组成的系统在竖直方向上有加速度时支持力等于重力。

(3)在加速系统中,有些同学错误地认为两物体要产生相对滑动拉力必须克服它们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篇七

一、抓基础(查漏补缺)。

一份高考试题中、低档题(主要是考查基础知识部分())占80%,难题只占20%,如果把最后冲刺阶段的宝贵时间去解难题,这是舍本求末。通过前一阶段的模拟训练,大都会发现自己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认真查缺补漏,才会事半功倍,如对基本概念,自己的理解是否准确,深刻。

仅以“功”的概念为例,功是能的转化的量度。各种形式的力做功,都对应着一定形式的能的转化。能否准确地认识这种关系,极大地制约着对某些物理状态、物理情境、物理过程的分析。高考试题往往通过特写的物理情境,考查对概念的理解,对一些物理定律、物理公式,往往有的同学只重视结论,而忽视该定律、公式的适用条件,这些都应在最后阶段,逐一解决。

另外,还应注意总结重要的物理问题研究方法,如理想模型的方法、类比的方法、等效方法、逆向思维等。通过对以往练习中的经验教训,使自己的思维方法提高一个档次。

二、抓核心。

核心就是对物理状态和物理过程的分析,在分析过程中一般应该注意两个线索:力和能。物体的运动由物体所受合外力决定。对物体受力进行分析,是十分重要的一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一些力往往又对物体做功,导致物体的能量不断发生变化。能及能的相互转化为物理的研究提供了另一个重要线索。分别从力和能入手,对过程进行全面分析,久而久之,就可能化为“能力。”

三、抓薄弱环节。

近两年高考试题加强了对论述能力的考查。目前主要体现为对推导论证的考查。如去年高考及今年北京地区春季高考都增加了推导证明题,但这几道题都源于课本。因此,复习中应注意课本中某些重要命题的论证过程。

还应该加强对物理问题的表述能力的训练。尤其是在求解计算题,不仅仅能够计算出结果,还应能够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和论述。即不仅会说出是这样,还要会说明为什么会这样。

四、抓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去年高考试题的特点之一是大量的题目紧密联系实际,物理理论原本来源于生产和生活实际,但结果是有不少同学反倒对这类题感到生疏,这是很不正常的。

在总复习阶段,应善于把物理基础理论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与物理有关的实际结合起来。可以说力、热、电、光各个分支,都有大量的事实能与高中物理结合,要学会用物理基础理论解释身边常见的物理现象。提高应用物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抓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在求解物理问题时,应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正确选择研究对象,正确进行受力分析,在对状态,过程分析时画出状态,过程的示意图,将抽象的文字条件形象化、具体化,在涉及势能计算时,应先确定零势能标准。在涉及同一直线上的矢量运算时,规定出正方向,以方便于用标量运算代替矢量运算化。在计算过程中,先统一单位,运算后认真对数字结果进行复核。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篇八

1、注意看清高考物理题目,比如选择的是错误的、可能的、不正确的、或者一定的,这些关键字眼一定要仔细看清楚,以免丢了冤枉分。越是简单的题目,越要仔细看,选择你认为是100%的答案,不敢肯定的答案宁可不选也不要选错。

2、如果是高考物理填空题的话,尤其要注意好数值、单位、方向或正负号都应填全面,这是填空题最容易犯错的地方,千万要注意!

3、如果是作图题的话,对函数图像应注明纵、横轴表示的物理量、单位、标度及坐标原点。

4、审题中,要全面细致,特别重视高考物理题中的关键词和数据,如静止、匀速、恰好达到最大速度、匀加速、初速为零,一定、可能、刚好等,全面分析好情况,可以先在草稿上演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