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辛亥革命周年纪念日心得体会(模板5篇)

最新辛亥革命周年纪念日心得体会(模板5篇)

ID:4572473

时间:2023-10-13 01:27:30

上传者:雅蕊 最新辛亥革命周年纪念日心得体会(模板5篇)

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对自己的专业素养进行思考和提升,不断成长为更好的教育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军训心得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写好一篇较为完美的军训心得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辛亥革命周年纪念日心得体会篇一

在这里,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那个水深火热的年代,感受到了救国英雄对祖国的赤诚之心。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的枪声在武昌响起,全国各省纷纷响应,一个多月内,先后15个省市宣布独立。1912年元旦,清朝统治在革命烈火中土崩瓦解,中华民国宣告成立,这是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推翻封建统治、不设君主立宪、直接建立民主共和制的国家之一。

辛亥革命的最大功绩是,推翻了清朝政府,在中国大地上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这是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对于中国人民是一个空前解放,对于帝国主义是一次沉重打击。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的一次伟大觉醒,是民族危机意识、救亡图存意识、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意识的积聚和爆发,促进了爱国主义精神的空前高涨。由于中华民族曾经以灿烂的古代文明影响过整个人类,后又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遭受闻所未闻的灾难和屈辱,致使近代中国的爱国主义显得格外强烈悲壮。犹如江河跌入于深谷,睡狮惊醒于恶敌,咆哮奔腾、气势恢宏。这样一种与五千年的文明史、七十年的屈辱史、几万万中国人民源远流长的民族感情连在一起的爱国主义,是一种强大的震撼世界的精神力量。黄花岗72烈士高尚的革命气节和爱国赤子之心,是中华民族近代历史上爱国主义的奇葩。

辛亥革命已经有了九十多年的历史。辛亥革命的先辈们为之奋斗、为之献身的理想,今天已成为光辉现实。辛亥革命的先辈们开创的伟大事业,正由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继续推向前进。九十多年过去了。这是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九十年,是中华民族从黑暗走向光明,从屈辱走向富强的九十年。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的忠实继承者,始终把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视为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

我们不应该忘记过去,孙中山先生说过:"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今天我们瞻仰辛亥革命纪念馆,就是要在支部党员中继续发扬中华儿女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发扬中华民族一切革命先驱们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

回来的路上我们的心仍无法平静,那一幕幕历史仍然在我们心中激荡。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里,我们在党的关怀下成长。我们庆幸,我们感激,我们更要发愤图强!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们更要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我们要心怀祖国心怀人民,做好科研做好工作,来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辛亥革命周年纪念日心得体会篇二

_年,正值辛亥革命_周年。举国都在为了这个历史性的事件展开讨论。但无一例外,所有讨论都会提到,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开创了中国的新纪元,同时,三民主义深入人心。但有些问题却还是值得商榷。

在电影的开头,是秋瑾的英勇赴死。清朝官员在斩首秋瑾之前,曾经给她看了一张照片,"你可晓得这两个孩子将会失去母亲?",秋瑾望着远方,平静的回答,"可我的死却是为了天下所有的孩子。"无私伟大的母爱!赴死的前一刻,她还在想,到底自己的革命是为了什么?原来,"革命是为给天下人造一个风雨不侵的家,给孩子一个温和宁静的世界,纵使这些被奴役久了的人们早已麻木,不知宁静温和为何物。我此番赴死是为革命,死并非不足惧,亦并非不足惜,但牺牲之快,之烈,牺牲之价值,竟让我在这一刻自心底喜极而泣。"为了革命,为了天下,为了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为了新中国的美好,她,革命女子第一人,英勇赴死,不为其他,只为了自己的死可以唤醒麻木的群众,可以让革命的鲜血断裂清政府腐朽的统治,人民可以享受着幸福。敬佩之!最感动的一刻莫过于广州黄花岗起义。黄兴、林觉明、徐宗汉等义士们不惧自己生死,用最年轻的生命,最炽热的鲜血,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孙先生在国外演讲时,其中的内容大抵都忘了,只记得信仰这两个字深深的打动了我。 信仰,崇高的字眼,缺失的文明。当代的青年们,扪心自问,真正有信仰的又有几位?没有信仰,行尸走肉,或者没有目标,或者只为名利,或者麻木漠视生命。最近看报纸,关于中国对于缅甸影响的那一块很有感触。很多国家都认为,缅甸似乎再走中国之前的老路,但是其中却有一点,那是我们国人实在无法相比的,那就是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

前不久缅甸政府出台了一项政策,要求缅甸政府机关办事的国民,必须身着缅甸的传统服饰"笼基"才准进入。总统吴登盛说,"华人传统的习俗,你们丢了,但我们还保留着。"对于祖国传统文化的信仰,使得他们在祖国受屈辱的日子里,无论穷苦,依旧快乐开心的活着。即使现在可以过得更好,也没有跳入金钱的旋窝,知足常乐,人生足以。但是反观国人,多数人是活在金钱的牢笼里。导致的结果就是国人没了信仰,漠视生命,不懂生活,麻木的眼睛也捕捉不到美好。青年们没有激情,面对危难不公也只会瞎嚷嚷几句,却不会有实际行动来证明什么。大学学术之风低迷腐败,弄虚作假之风太多,跟风者比比皆是,这样的年轻团体,要是面对祖国的危难时期,我们是否还能有五四运动时学生们的激情,这怕是岌岌可危了吧。很多人都在问中国这是怎么了?国民这是怎么了?依我看来,还是经济发展太快的原因,几千年的封建制度怎么可能靠这几十年几百年可以完全改变的。

首先,当他们能够坐上那个位子,肯定自身的素质不会低,那为什么那么多有想法有胆识的人过了一两年,确会变成心里焦虑、人人唾弃的贪官?或许在这个环境中,人不得已都会变成这样的。那么,我们是否该换个角度来想想医治的办法呢?民主与自由,或者说是信仰与自由,一个青年人,应该是生机勃勃的,应该是激情洋溢的。五四精神,革命精神,我们都应该学习。革命的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了,历史的脚步是这样走着,即使有人挣扎,也无法挽回。影片其实拍的一般,但是人物有血有肉,振奋人心,关乎革命一词,也做了一些表述,却没有从革命本源出发。大抵就是这么些想法吧。

辛亥革命周年纪念日心得体会篇三

周末休息,想去外面散散心,就想到了武昌的`首义广场,从江夏出发,乘公交好不容易才来到了首义广场,看到很多人在排队领票,大家都是去参观辛亥革命博物馆的,还要凭身份证等有效证件才能领票,领到票,跟着参观的人群一起进入博物馆,刚进入第一展厅,就看到了墙上的投影及语音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中国在甲午战争的失败,列强加速入侵中国的步伐,竞相在中国划租借,派驻军等,从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上加强对中国的控制,偌大的中国几乎被瓜分了,当我看到谭嗣同写的一首诗,让我感动和震撼,后两句诗: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看到这两句诗,如同看到了祖国人民正处在水深火热,国家处在四分五裂的情形。接着看到的是中日甲午海战的场景,有视频在解说当时情形,再走过去就是辛丑条约签订的场景,这场面看起来感觉很真实,人物是蜡像做的,栩栩如生,放佛回到了当年丧权辱国签订条约的现场。大清王朝已垂暮,民生维艰。面对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觉醒的中国人 开始顽强地探索救国复兴之路。往前走几步,就看到了戊戌变法版面。第一展厅里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革命先驱者孙中山青少年展示,其中有一幅画面是,少年孙中山与他母亲一起站在船上,远渡重洋求学探索,画面上的海水在流动,放佛真的置身海上,感受到孙中山从小就志向远大,立志报国。

看完第一展厅,我随同参观人群步行上楼,来到二楼第二展厅,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受西方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走上革命的道路。觉醒的知识分子在孙中山的旗帜下由爱国走向革命。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看到当时名单,我还看到一个来自湖北大冶的同志参加了该会,足见大冶的革命还是很早就出现了的。随后,革命党人与保皇派展开论战,领导发动一系列武装反清起义,一场革命风暴即将来临。

武汉经张之洞发展工业,钢铁冶炼在当时十分发达,走在全国前列,更重要的是,在这里成长起来的革命党人具月有"敢为天下先 "的革命精神,经过艰苦不懈 的努力,于1911年10月10 夜晚,湖北革命党人临危发难,经过通宵血战,终于占领了武昌城,打响了武装起义的第一枪,11日,鄂军都督府成立,推举黎元洪为都督,号召各省响应,推翻清王朝。该展厅最精彩也是让我最难忘的地方应该是武昌古城的场景。步入里面,仿佛来到了真正的武昌古城,革命战士慷慨激昂,纷纷赶赴战场,时不时还有几个战士跳出来说几句话: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而且配合当时的灯光音响和狗吠的声音,恍如隔世,如同穿越。这种结合现代技术,配合珍贵文物和历史照片的手段,实在是太精彩和让人难忘了。

来到第四展厅,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黄兴的雕像,当时的黄兴身着军装,骑着战马,好是威风,好多参观者纷纷和他合影留念。武昌起义之后,全国景从,各地纷纷响应,成立军政府,宣布脱离清政府。我还认真看了下墙上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制订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政策和法令。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仪宣布退位,封建王朝退出历史舞台,民主共和国在中华大地诞生。

步入第五展厅,就看到了入口的写意画,世界潮流浩浩荡荡,揭示世界风云变化不定。百年辛亥,风云激荡。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伟业,彪炳千秋,为世人缅怀,人们以各种方式纪念这段历史,近来,有电影"辛亥革命",真实地反映和展现了这段历史。展望未来,首义之城武汉传承"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日益显现出生态武汉,科技武汉,人文武汉的特质。

抚今追昔,中国革命的先驱者们用献血和坚定的信念铸就了不朽功勋,我们要倍加珍惜,不忘历史,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为祖国和人民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辛亥革命周年纪念日心得体会篇四

一部近代史,常回顾辛亥革命。它一举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众志成城、发展中国开拓了奋进之路。

几代中国人,总缅怀中山先生。他站在时代前列,以“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的胸怀和眼界,“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开启了历史新程。

无论15世纪的郑和下西洋,还是19世纪末的洋务运动,都想顺应世界潮流,却都没抓住历史机遇。只有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才抓住、赢得了机遇。

机遇,常以偶然性的形式出现,稍纵即逝,但其中蕴含着必然性,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抓住和用好机遇,要善于从偶然性中发现必然性,善于抓住偶然性后面的必然性。如培根所说,“开始做事前要像千眼神那样察视时机,而在进行时要像千手神那样抓住时机。”

尽管鸦片战争后中国迅速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多数国人还是“当国者如醉卧覆舟之中,身已死而魂不悟;忧时者如马行画图之上,势欲往而形不前”。甲午战争之败刺痛国人,孙中山当机立断,“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亟亟切切,如何下手?进而点明要害:“满清政府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屋免于倾倒吗?”于是,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起义军一夜间占领武昌,3天内光复武汉三镇,一月内13省宣布起义,3月后成立民国,*满清。抓住机遇振臂一呼,振聋发聩;用好机遇乘势而上,摧枯拉朽!

放眼世界,无论是地理大发现之后的工业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科技革命,还是上世纪70年代的信息革命,一些国家抓住机遇走在前列,一些国家痛失机遇被动落后。地球越来越小,发展越来越快,慢走一步,差之千里;耽误一时,落后多年。尽管当今世界大局多变,但本世纪头20年我国发展的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仍然没有变。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应当大有作为。由此,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的“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的重要论断,“牢牢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我们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关键所在,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也是对我们民族自强能力的重大考验。”

重大机遇伴随重大考验,伴随着可以预见、不可预见的种种风险和挑战。今天,我们“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就要内审中国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科学发展之情势,外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之潮流,迎接考验、化解风险、战胜挑战,珍惜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继续大步赶上时代潮流,实现孙中山先生“后来者居上”、“与诸民族并驾于世界”的夙愿。

辛亥百年说机遇,机遇分量重千钧。此时不为何时为?看我中华要振兴!

我们伟大的祖国历史悠久,那些辉煌的历史事件和英雄的故事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得数不清,其中辛亥革命的那段辉煌,是一场前无古人的革命,无数英勇无畏的革命先烈们不畏艰辛、顽强勇敢的拼搏,前赴后继的铸就了那辛亥首义的辉煌,用生命照亮中国人民心中前进的方向,在中国近代留上了浓重、辉煌的一笔。

2021年是辛亥革命110周年,我和大家一起重温辛亥革命那段历史,读小区里的一些画报,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红楼,观看革命纪录片《辛亥革命》等。当我如此近距离的感知辛亥革命的那段光荣而艰辛的岁月,了解到了那些革命者的英勇事迹,那些感人肺腑的故事使我热血沸腾,特别是秋瑾、徐锡麟、邹容等人的英雄故事,他们的不屈不挠、死而后已的精神,深深的憾动了我。

英勇的徐锡麟,多么勇敢啊,可谓舍小义而取大义。他在官府假装为朝廷效力,安徽巡抚恩铭非常欣赏他,三个月就提拔他一次,半年就提拔他两次,对他有知遇之恩。可是,为了安徽的革命起义,在徐锡麟等仁人志士密谋的士官毕业典礼上,徐锡麟带头起事,用短枪击毙了他的“恩人”,尽管安徽巡抚恩铭对他有恩,并许诺他高管厚禄,但徐锡麟为了起义打败腐朽的满清政府,是何等的无私啊!后来,由于他们人少,弹药不足最终起义失败,陈伯平战死,徐锡麟、马汉宗被捕。当晚,徐锡麟被杀,临刑前,他神色自若的说:“功名富贵,非所快意,今日得此,死且不悔矣。”虽然起义失败,但是他们的辉煌永存!

世事沧桑,当今中国已不再是血与火的革命斗争年代。但秋瑾的精神,依然具有时代意义。

百年前旧中国,封建礼教思想的黑暗统治是那样顽固。秋瑾作为一个弱女子,敢于如此冲破思想牢笼,打碎封建精神枷锁,去崇仰真理,追求光明,主张共和,坚持男女平等。她面对腐朽没落的社会,满腔热血,一身正气,而且为了祖国独立富强,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用鲜血来唤醒民众,唤醒中国。

她的壮举像遍布中国大地的熊熊燃烧的革命之火,燃烧了自己,照亮了中国民众的光明前程。所以,她笑对死亡!

正是像徐锡麟、秋瑾这样的革命志士们前赴后继,为中国大地播下革命的火种,到19_年10月10日,孙中山带领着这样的中国同盟会在武汉打响了第一枪,其他各地区也响应革命的浪潮,*清朝了那个腐朽,堕落的封建满清政府,为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今天,我们去回顾它、铭记它,并把那“燃烧自己、铸就辉煌、点亮他人”的精神代代相传,不断激发我们艰苦奋斗、勤奋自强!

辛亥革命离开现在已110周年了。岁月更迭,历史远去。岁月可以改变沧海桑田,但是永远无法抹去历史在此间留下的烙印,那震耳发聩的枪声将永远定格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可以这样说,随着硝烟散去的那一刻起,人们就一直在探究这段历史以期从中吸取有益的借鉴。

1911年的10月10日这一天,古城武昌城头的枪声震撼了全中国,全世界。它敲响了两千多年封建统治覆灭的丧钟,引发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伟大变革。这枪炮声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光荣与骄傲,也不仅仅是丰厚的物质文化财富,更是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的卓越贡献和光辉的业绩,这场革命所产生的伟大而深远的影响,是永远不可磨灭的;它所留下来的宝贵的历史经验教训,也为后人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它推动历史前进的伟大意义,它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永载史册,彪炳千秋。

辛亥革命周年纪念日心得体会篇五

不是为一家一姓的权力争夺、改朝换代,而是为国体的新生,确立主权在民的共和政体。是树立自下而上、国家、政府由人民选举产生,元首、官员是人民公仆的新政治理念,改变王权天授、王土王民、杀伐随意的专制独裁政体。

这是中国历史的真正进化。

《辛亥革命》还未所有的革命者,为革命捐款、奉献生命的所有人进行了感人的辩护:从秋瑾、广州起义烈士(实际可考人名为89人)、武昌首义将士,以及旧体制内的同情者,清朝驻英大使的女儿唐曼柔,为孙中山游说西方财团停止对清廷贷款勇敢地站在旧体制及父亲的对立面,最后随父亲一起自杀的女性。

林觉民的《与妻书》代表了年轻的革命党人,为什么抛妻弃子、放弃富裕的家庭、个人的前途,去进行看不到前途的革命----因为革命代表了中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即使明知自己看不到胜利,也要为革命奉献的精神。

革命者不全是不得已的逼上梁山者。中国近现代历史最感人之处,就是很多富裕家庭、包括旧体制家庭的年轻人,甘愿抛弃优越幸福的生活,投身到理想、奉献给革命,这些人是先知先觉者,是中华民族新生的不灭的源泉,鲁迅所说的舍生取义的志士。

今天的人们,不应忘记这些民族的脊梁。也不应容许那些将自己的家庭、个人幸福奉为最高人生标准的人对革命者进行肆意及阴险的诽谤。

革命也许不能完成所有的历史使命,革命或许会留下历史的遗憾,但中国近代历史革命的进步意义,不容抹杀。智者如杨度、康有为赞成君主立宪,主张所谓理性地改良政治,历史已经给了这些有学问而无见识的学者以响亮的耳光。

在中国,只有彻底的共和、民主才能洗刷3000年君主专制的毒害,才能让人民有过上有尊严生活的机会。

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史册!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奋斗和壮烈牺牲的志士们永远值得中国人民尊敬和纪念!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光阴荏苒,_年转瞬即逝,今日之中华人民共和国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不可否认辛亥革命为我们今日的成就奠定的基矗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但我们也应适时回望,铭记历史,在历史经验教训中,把中国做大做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