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李白古诗词手抄报(实用8篇)

2023年李白古诗词手抄报(实用8篇)

ID:4574288

时间:2023-10-13 02:21:40

上传者:书香墨 2023年李白古诗词手抄报(实用8篇)

通过撰写发言稿,我们可以更好地组织思维,找到最恰当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借助一些修辞手法和感人的例子,我们可以为发言稿增添一些生动和鲜活的元素,从而吸引听众的注意力。范文中的语言运用和表达方式可以激发我们的灵感,让我们的发言更加生动有趣。

李白古诗词手抄报篇一

你,成长在文人墨客云集的盛唐时期,是中华诗歌天空中一颗璀璨的明星,光芒四射。你的诗作压倒了众诗人的艳丽,成为一枝独秀,风发了少年,鼓舞了中华。你就是跌落在世间的谪仙人李白。

从小到大,我读过不少你的诗,翻开你的诗篇,我又一次走近你,千百年前那个意气风发,永驻我心的才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24岁,离开家乡的你踏上征途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可对家乡你却仍是依依不舍。此时,我想对你说:“去吧,勇敢的追逐梦想吧。你乃天下奇才,才华横溢,大男儿志在四方,怎能为了恋乡之情而放弃梦想呢?”

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大明宫受诏,你迈出了追逐梦想的第一步,贺知章极力推荐,本以为通过诗歌获得有名之士的赏识,以实现自己的的政治抱负,可玄宗皇帝却从一开始就将你看成文人侍从。你只做了皇帝娱乐诗文的翰林待诏,供他与杨贵妃诗酒淫乐,无法实现你的政治抱负,你苦闷忧伤,不甘屈就,挥毫呐喊。你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乐观,自信的走出了长安城。此时我想对你说,好样的,加油吧!生活在总是会遇到种种坎坷,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空乏其身。这也许是上天委你重任前的考验。我相信你的才华,我永远挺你。

对酒不觉暝,落花盈我衣。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正在庐山隐居的你,怀着消灭叛乱恢复国家统一的志愿,加入永王幕府工作,正想大显身手时,却背上了莫须有的罪名而被流放。虽被贬无奈,可你依然开朗。我为你命运多舛而伤心,被你豁达胸怀感动。清者自清。不多时日,你流放被赦,我也长舒了一口气。我想对你说,不必艳慕他人,你就是那个胸怀坦荡,豪迈豁达的李白。我心中永远的才子。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此时的你得到了你应有的清白,喜上眉梢,快舟南下,轻松无比。我想对你说,这才是你应有的样子,不拘小节,自信大胆。你不愧是诗心永驻、诗耀中华的李白。

李白,我想对你说,千年前的你,初心不改、诗驻人心。今天的我,思考,搜寻,徘徊在你的诗界里,含英咀华,痴迷陶醉。

你是盛唐诗坛中一颗闪闪发光的巨星,你是颠簸在风尘中的一位谪仙,你是我心中永远的李白。

李白古诗词手抄报篇二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古人以凤凰为祥瑞,所以凤凰来止往往要造楼起台,为的是留住那份有关凤凰的辉煌记忆。后人登临凤凰台,每每会想象凤凰的风姿。先秦时,秦穆公为闻箫而来的凤凰筑台的传说,就屡屡见于古书。即便凤凰来去不定,甚至一去不返,凤凰台终究是长久流存的。不过凤凰流连之处想必太多了,以致凤凰台散落各地并无定所。南京的凤凰台,也得名于凤凰的亲临,但与别处不同,它更成名于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所写的金陵凤凰台,故址在今天的南京城西南。关于凤凰台的位置和它的名称来历古代说法不一。李白作诗的时候也未必搜求故实,或许只是诗人就凤凰台的名称进行想象和发挥罢了。随着李白诗流传得越来越广,他的诗句反倒成为金陵有过凤凰台的最有力证据了。元代诗人和评论家方回说过,李白这首诗虽以凤凰台为名,却不以此台为局限,他的心目游走于台上之景,更游走于台外的风光。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四两句虽然是互文见义,却因时代的循环往复,又带出了一点历史的悲凉。孙吴东晋以至后来的宋齐梁陈,总共六个朝代,先后建都于南京,故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称。六朝是史家的说法,也是诗人的说法。李白写金陵的诗,常常怀思古之幽情遥想六代,凭借昔日宫殿与当今荒草的并列,依靠曾经美人与眼前坟墓的转换,将朝代的变故更迭缀合成盛衰兴亡的哀愁。

三四两句却是虚实的糅合,由眼前想见不在眼前之景。“吴”“晋”指的是孙吴和东晋;“花草”“衣冠”一个代指美女,一个代指官员;“古丘”意即坟茔;“幽径”意指墓道,都是前代的遗迹。幽径与古丘可以说是眼前之景,花草与衣冠却早已不在眼前了。然而花草与幽径,衣冠与古丘本是一体,彼此可以说有前世与今生的联结,又有生存与死亡的转变。因缘于这样的转变,这样的联结。繁华虚妄如梦的故事,便在时空的交汇处和盘托出。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三山在今南京市西南长江边,是南北相连的三座山峰的合称。“三山半落青天外”,说的是从凤凰台望去,三山渺远只有一半在眼里,另一半则落在了天外。宋代大诗人陆游有一次经过南京的时候,也曾经登上凤凰台。远望三山,渺渺茫茫,若有若无,真的走到那个地方,陆游说距金陵才五十余里。这种观感似乎可与李白目中所见相互印证。水是长江水,有的说是“二水”,有的说是“一水”,“一水”是就江流的整体而言,而“二水”则就江水环洲流过的部分而论。称谓虽有不同,视角亦有分别,但意思却是一贯。“二水中分白鹭洲”,说的就是白鹭洲将长江水一分为二,与“一水中分白鹭洲”的描述其实是一样的景致。

白鹭洲位于南京西南江水中,得名于白鹭来聚,与凤凰相比,白鹭虽然也是天上之物,却算不得神鸟。白鹭的来去大抵是时令变化的缘故。凤凰则不然,它乘兴而游,尽兴而返,并不遵循物候更不眷恋台阁。如果说凤凰是人的想象,那么凤凰台就是人对想象的不舍。有了台的守候,凤凰似乎也有了皈依,这是筑台人的痴念。诗人则有凤去台空江自流的惆怅,纵有台的守望,凤凰依旧一去不返了。登台而望,有时看到一片实景,有时看到一片虚景,所谓实与虚,不过是眼前与不在眼前的分别。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看似写登台所见,其实是在写不见,不见的凤凰、不见的王朝,不见的半山、不见的江水,不见的白日还有不见的长安,这一连串的视而不见,便是这首诗全部忧愁的凝聚。而忧愁的缘故,李白说得似乎很直白。即所谓“长安不见”。七八两句有两个典故,浮云蔽日为其一,长安不见为其二。浮云蔽日是一个传统的譬喻,汉末古诗十九首中有句云:“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这大约是李白诗句的`字面出处。

汉初陆贾在《新语》中说过:“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明也”。浮云比喻小人,白日比喻贤主,这才是真正的出处。长安不见,说的是晋明帝的故事。据《世说新语》记载,晋明帝小时候,有人从长安来,其父元帝以长安与太阳哪个更远问他,明帝答曰,日远,因为没有听说有人从日边来。次日元帝重问明帝,则答曰,日近,因为举目见日,不见长安。这个故事充满了智慧,也充满了忧虑。日远终究是看得见的距离,而长安却远得连距离都看不见了。长安不见与浮云蔽日两个典故相衘接,贯穿叠合,才构成这两句诗意义的圆满。从长安不见的本事回看第七句,白日为浮云所蔽,诗人举目而不见日,亦即看不见贤主。从浮云蔽日的比喻看第八句,长安代表的自然就是皇帝。奸臣媚主,忠良放逐,皇帝与诗人之间有着重重的阻碍,隔着凤凰也飞不到遥远距离。

李白这首诗表达的是什么?

李白这首诗,有人说是他遭受高力士等陷害排挤,离开长安以后所作。有人说是诗人流放夜郎遇赦返回,重游金陵时所作,并无定论。这两个说法的共同之处,在于诗人的逐客身份,不同之处,则在于放逐的时间和原因。李白一生寻求仕途功名,不过从未成功。与其说是不得赏识,毋宁说是不得作为。所以李白对东晋建功立业的谢安青眼相看,在其诗中多有表露。

他跟随永王璘顺江东下的时候就写过“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的名言,大有自比谢安之意。他对金陵的情感,对六代尤其东晋的情结,可能也与谢安相关。这种情感归根到底是一种抱负未能施展的寄托。《登金陵凤凰台》这首诗,固然可以解读为诗人某个生命节点之中突发的怨艾,也可以当作贯穿其一生的纠结。即求仕不遇,求隐不安,百般挣扎,始终徒劳。此诗之好或许并非在它背后的寓意,而在诗人将寓意转化成了可见的景观。台阁、古迹、山水还有历史,仿佛一一收获了李白的心事,而后又将他的心事埋藏起来,彼此像是有了默契。诗人的忧郁也因此变成了凤凰台的哀愁。

李白古诗词手抄报篇三

《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是一首送别诗。孟浩然从湖北到广陵去,李白在黄鹤楼给他送行,作了这首诗时间应当在李白出蜀漫游以后。李白从27岁到35岁的将近十年之间,虽然也到处漫游,但却比较固定的居住在今湖北安陆境外,这时,他认识了当时的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比他大11岁,本是襄阳(今属湖北省)人,隐居鹿山门,常在吴、越、湘、闽等地漫游。这时他正想出游吴、越一带,两位大诗人在黄鹤楼分别,留下诗篇。诗题中“之广陵”的“之”就是至的意思。

诗中的第一句“故人西辞黄鹤楼”意思是老朋友要告别黄鹤楼向东远行了。因为黄鹤楼在广陵之西,所以说西辞那么去的地方也就必然是在东面了,接着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扬州既广陵,由武汉乘船到扬州是由长江下行所以说“下扬州”。这句说孟浩然在阳春三月的时节去,那景如烟花的扬州。扬州本来就以风景美丽而著称,特别是春天花木繁盛,景色艳丽,所以李白用烟花来形容孟浩然即将去到的地方,也多少透露了孟浩然对此行的羡慕之意。以上两句写送别情况,还没有写离别之情。

第三四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留。“,写作者送走了好友,独自在黄鹤楼遥望风帆远去的情景,江面上一只载着过人东去的船,渐行渐远,终于在水天相接的碧空中消失,能够看到的只剩下滔滔不绝的长江流水作者的感情随着视线远去,直望到船儿都已经在碧空中消失。他还伫立着凝望天边的长江流水,可见他对好友的惜别之情了。这种离别之情,倘不是在文字知音之间,是不会如此深刻的。而写离别之情的手法,也只取离别之地的眼前的景物。把感情藏在景物之中;并不直接抒写感情,却越发使人体会到真味情切。

李白古诗词手抄报篇四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送友人入蜀》

唐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唐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哭晁卿衡》

唐李白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沙丘城下寄杜甫》

唐李白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李白古诗词手抄报篇五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xxx……大家都知道这些永垂不朽的万古名句是谁写的吗?对就是诗仙李白,李白在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种,有伟大的,有博学多才的李白,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心中的李白。

豪放的李白:

李白一生中作出的诗词近万篇,有悲伤的、有感恩的但是李白写过最多的诗是豪放的,如将进酒:xxx。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些诗跟他的性格有关,他人很豪放,游遍大江南北,结实了许多朋友,并且还很不把官府放在眼里,这就导致它丧失了一次次时机,一次次机会。洞庭烟波,赤壁风云,蜀道猿啼,浩荡山河,曾有无数骚人墨客歌咏吟唱过,而它们却在李白洒脱的笔下飞扬起来,成为千古绝唱!

心怀大志的李白:

李白心中一直有一个政治梦想,想做宰相(给皇上出谋划策的人)李白自己认为很聪明,可是等不到机会。常常把自己比作:姜太公……很多有名的人物。最后李白进言了,可是不是政坛上的人物,而是陪皇上娱乐的待诏,李白没有得到机会十分惭愧。最后退出皇言。又当了一名游侠,但是没有放弃自己的政治梦想,还想被国家,被唐玄宗(当时的皇帝)重用。

才华横溢的李白:

李白才华横溢,被很多人赞扬,贺知章说李白是:“谪仙人”杜甫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现代人诗人余光中说:“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秀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还有许许多多人赞扬过李白,李白是当时诗坛界的顶峰人物,李白进皇言等很多机会都他的文采吸引人才有的。李白之所以被我们现代人传来传去就是因为他文章写得好,诗文写的好。

李白古诗词手抄报篇六

本报讯 再过一个月,就要高考了。本次高考的到来,使社会各界都把注意力转向了天才诗人李白的身上。在这之前,李白已经成功地收集了自己前九次高考的准考证。当我们记者与李白谈到是否为收集了如此多的高考准考证而感到骄傲与自豪时,一向豪放,自大的李白竟谦虚的说:“这还不算什么,王维兄已经打破了由贺知章前辈保持的连续十二年高考落榜记录,估计今年还要将此记录刷新。唉,我还要继续努力啊”。(5月1日)

《高考进行时》:直面高考期间的李白

时间:6月7日晚7点

地点:李白同学所住的“龙门宾馆”

人物:李白,记者一人,摄像师一人,闲杂人等若干

记者(面对镜头):“各位观众,我们是《高考进行时》的特别行动小组。今天是高考第一天,虽然我们很想知道天才诗人李白发挥的如何,但考虑到明天还有考试,我们不便打扰他,只能通过摄像机远距离看着李白在房间如何复习功课。

(镜头转向李白房间的窗口)

只见李白歪靠在椅子上,右腿不停的抖动着,极富规律的那种。此外,李白在思考的同时,将手中的那支钢笔转得飞快。

记者:“观众朋友们,这就是天才诗人的思考姿势,他不同于罗丹手下的思考者,更炯异于常人。今天,我们真是大开眼界”。

《娱乐夜新闻》:废品收购站惊现大量李白的复习资料

李白古诗词手抄报篇七

灯下沏一杯茶,香气清幽,氤氲在整个屋子里。

我坐在桌前,翻开诗集,走进千年前的你,你的一喜一怒、一颦一笑、一悲一叹,无不从书页中一一跃出,出现在我的面前。

我喜欢豪迈的你。你如清风朗月,衣袂飘飘,你像云中仙,不知从何处而来,但你却明白水的来处与归处,你高呼: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便是孤独与愁绪,也被你的神来之笔点化得豪迈无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我喜欢率真的你。率真的你,酷爱美酒,凡是有酒香之处,必有你留驻的身影,在小亭,在驿道,或小酌,或豪饮,尽兴了,斗酒诗百篇;寂寞了,化牡丹为美丽的少女,让清风素月为你吹奏,踏歌起舞,好不痛快!睡眼惺忪的你,写下的却是不朽的诗篇:“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没有惺惺作态,完全的一派天真。

我喜欢与江山美景为友的你。清晨,你乘船游乐,茫茫江水,轻舟一叶,再加上一个锦心绣口的你,说不尽地潇洒,道不完地倜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万山游遍,好诗百篇——登庐山,你咏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上蜀道,你慨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我喜欢这样的你,喜欢饱览过大好河山的你,开朗、自信,随口所吟,气象万千,如光风霁月,成为美山美水美好天下最合拍的代言人。

在朝廷,你又是另一个样子,唐玄宗李隆基让你为他写诗作乐,你却装成一副疯癫模样,让皇上的爱妃为你磨墨,让皇上的重臣为你脱靴。最后,你付之一笑,挥手一笔,醉卧梦乡……曾经地开元盛世如何,曾经地大唐气象又怎样?俱往矣,只剩下诗意盎然的你,定格为永恒,在我的眼中,在我的心里。

夜很静,没有风,唯有“滴答”的钟声陪伴,杯中茶香仍在,我却在读着、看着,如醉如痴,我喜欢你,开朗豪迈的性格,对朋友的真情,渊博的知识,令人喜爱,令人敬佩。

我喜欢你,喜欢千年前的那个你……

李白古诗词手抄报篇八

夕阳下李白凄迷的向长安投去最后一瞥,心头在哀怨、悲泣、滴血。此时的他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正是这无情的放逐成就了历史中永恒的辉煌。

――题记

盛世大唐以她的包容与灿烂滋养着诗人李白,以大唐雍容典雅的色晕作渲染,锦绣山河为壮阔背景,给他的生命注入灵动与鲜活,孕育出一个具有癫狂、浪漫、豪放气质的不羁灵魂。然而,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的李白也有着“凡心”――出仕。命运也在几经周折后迎来了转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诗人李白“高升”为御用文人李白,连玄宗也为他的才华所倾倒。侍驾、游历、赏月、赋诗,附庸风雅,极尽权势。文人李白又成了宠臣李白。

迷失于繁华,他愈发体会到繁华中的苍凉,宫廷的泥淖让他想到抗争。低吟“云想衣裳花想容”并不是他,他是高呼“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豪放傲岸才高八斗气冲霄汉的谪仙人。身处温柔富贵之乡,仍不失其本色:力士脱靴,贵妃捧墨,敢叫天子久等,李白将他的洒脱书写到了极致。美到极致往往是虚幻的。他郁郁不得志,愤慨道“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志”,被天子赐金放还。这一次,他却走对了。

从此,御用文人不少他一个,日后成就了他千古绝唱的诗圣地位;

从此,理想抱负化为泡影,却著成最响彻山河的历史回音!

――这是宠臣李白的不幸,却是诗人李白的大幸。君不见――

神州大地到处流淌着他注入的血液,遗留着他的风韵:

月光下,游子低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心中编织美丽的乡愁;

行路者低头跋涉,汗泪中融进“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慨,继续披荆斩棘的征途;

文人墨客畅饮“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将如鲠在喉的般般滋味化进清酒,饮进愁肠;

意难平者高吟“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愤然作色,回归本色......

李白已成为一缕情结,一种象征,一个文化符号,他的精神气质已经深深根植于古老文明国度的山川、田野、江河、大地之中,永无销蚀,永无褪色,却熠熠生辉。

官场上失意潦倒的李白,生活上困顿不堪的李白,精神上纵横驰骋的李白,以他不朽的诗篇,厚重了历史,绚烂了山河。

遥想李白当年,他比朝阳更辉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