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历史工业革命讲课 高中历史工业革命教案(汇总8篇)

最新高中历史工业革命讲课 高中历史工业革命教案(汇总8篇)

ID:4576080

时间:2023-10-13 03:13:45

上传者:翰墨 最新高中历史工业革命讲课 高中历史工业革命教案(汇总8篇)

标语具有浓缩信息、言简意赅的特点,能够迅速传递主题和理念。不同场合下的标语需要符合当地文化、传统和法律法规。在这里,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优秀的标语范文,与大家分享交流。

高中历史工业革命讲课篇一

第二次工业革命,也称第二次科技革命,是指18至19的工业革命。其中西欧(包括英国、德国、法国、低地国家和丹麦)和美国以及1870年后的日本,工业得到飞速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紧跟着18世纪末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并且从英国向西欧和北美蔓延。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大规模应用为代表,电灯的发明为标志。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1.中心:美国和德国。

2.主要成就:1866年德国西门子发明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开始的标志)

电动机、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问世,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内燃机驱动)。

3.特点(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比)

(1)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2)速度快,范围广,规模大,多国同时进行。

(3)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4)经济结构:从重工业开始。

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促进生产力发展: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垄断组织(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的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5.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行业: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行业:电力工业、电气产品制造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

6.世界一体化趋势(19世纪末20世纪初)根本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高中历史工业革命教案

高中历史工业革命讲课篇二

1、讲述发明珍妮机的故事,了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一系列工作机的发明;

2、知道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

3、简述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认识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4、掌握工业革命的影响和后果。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工业革命首先开始的国家及标志;记住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进蒸汽机,富尔敦建造第一艘汽船和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的基本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和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理解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以及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

二、能力与方法

1、通过对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工业革命中一系列工作机相互作用以及各部门间相互促进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判断、联系历史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通过了解工业革命中的一系列发明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观;

4、通过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让学生认识到社会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重点难点】

一、重点:英国最早进行丁业革命的原因;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创造及工业革命的影响。

二、难点:工业革命的进程和影响。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准备】

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述为主,辅以讨论法、列表法、图示法、问题探究法。

【教具媒体】计算机和多媒体课件、图表。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设问引导)同学们,你们当中谁乘坐过火车和轮船吗?请举手。你们知道火车和汽船发明于什么时候?是谁发明的?(学生回答后教师过渡)这两种重要交通工具诞生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那么,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哪个国家?其间有哪些重要发明创造?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影响?本节课同学们一起探讨。(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二)学生自主学习:

1、看图说史

(2)、除了珍妮机之外,你还能找出其它的纺纱机和织布机的名称吗?(动手写一写)

(3)看了瓦特和他改良的蒸汽机后,你知道瓦特发明蒸汽机的历史意义吗?

(4)、看了史蒂芬孙和他发明的火车机车后,你知道火车发明的时间以及影响吗?

(5)、你还知道谁发明了汽船?发明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2、畅想天地

想一想,工业革命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间的关系如何?

一、工业革命的兴起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围绕下列问题自主学习)

1.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是什么?(要求学生回答原因)

2.工业革命何时最先发生在哪个国家?(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找到英国)

3.工业革命最先发生于哪个部门?(找学生回答哪个部门)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并形成如下要点)

1.兴起原因:工场手工业生产不能满足不断扩大的国内外市场市场需要。

2.时间国家:18世纪60年代,英国。

3.最先部门:新兴的棉纺织业。

二、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创造

1.系列纺织机械的发明(珍妮纺纱机)。

(指导学生看书,了解一系列系列纺织机械的发明情况,并理解纺纱与织布是如何相互促进的)

2.瓦特改良蒸汽机。

(教师强调瓦特制成的是改良蒸汽机;改良蒸汽机是动力之源;改良蒸汽机是工业革命中的最重要的一项发明,并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3.火车和轮船的发明

(指导学生看书,举出火车、轮船的发明者和第一辆火车(汽船)的名称,认识火车、轮船的发明重大意义)

美国人,富尔敦,世界上第一艘汽船“克莱蒙号”;

英国,史蒂芬孙,世界上第一辆火车“旅行者”号。

三、工业革命的完成

(引导学生知道工业革命完成的时间和过程。)

高中历史工业革命讲课篇三

了解维也纳会议的主要内容,评价维也纳体系;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维也纳体系下的矛盾;1848年欧洲革命的原因、进程和影响。

通过对维也纳体系建立、破坏、瓦解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维也纳体系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任意践踏弱小民族的利益,是历史的反动和倒退;19世纪二、三十年代改革和革命中资产阶级发挥重要作用,沉重打击封建势力;1848年欧洲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彻底瓦解了维也纳体系,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19世纪前期是资本主义和封建势力大决战时期,最终资本主义在斗争中占据上风,这说明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源,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教学建议

教材地位分析

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巩固了资产阶级专政,使资本主义发展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

但与此同时,欧洲的封建势力仍然非常强大,并在19世纪前期居于主导地位。

继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之后,欧洲革命运动处于低潮,拿破仑帝国被镇压,欧洲恢复“正统秩序”,建立起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维也纳体系”,这一时期欧洲政治上表现为逆流横行。

但伴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生产力的发展,这股逆流很快被遏制,欧洲爆发了19世纪二、三十年代革命和1848年革命,彻底瓦解了维也纳体系,推动资本主义发展和历史车轮的前进。

教学总体建议

阅读课以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探究为主,可以先布置学习任务,学生根据阅读提纲进行阅读分析,再分组研究,最后得出结论。

教师从中要起到引导作用。

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可以先点明教材三个目录的内在联系(也可放在后面总结处):第一目:维也纳会议(维也纳体系确立);第二目:维也纳体系下的矛盾冲突(维也纳体系受到冲击);第三目:1848年欧洲革命(维也纳体系的瓦解)

关于导入的教学建议

可由复习旧知识入手,回忆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消亡的内容,说明在此之后,欧洲大国重划欧洲政治版图。

另外可以直接点题:题目是“19世纪前期的欧洲和1848年革命”,本节课讲述的是关于19世纪前期欧洲的情况,1848年革命是其中重要内容。

让学生对比19世纪前期欧洲经济和政治状况,得出结论:19世纪前期的欧洲总体仍是封建势力占上风,因此,在拿破仑帝国失败后,出现了封建势力的复辟。

重点分析

维也纳会议和1848年欧洲革命是本课重点。

19世纪前期的欧洲是资本主义和封建势力大决战时期,一开始封建势力占上风,制定反动的维也纳体系,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而工业革命后壮大了的资产阶级凭借经济实力展开和封建势力的决战,经过反复斗争,1848年革命彻底瓦解了维也纳体系,资产阶级最终在斗争中取胜。

资本主义和封建势力的矛盾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

维也纳会议和1848年欧洲革命是两件标志性的事件,正代表着当时欧洲的主要矛盾,突破这两个重点,就明白19世纪前期整个欧洲政治经济情况。

难点分析

对维也纳体系的评价是本课难点。

学生对“维也纳体系是一种历史的反动”这一提法容易接受,但对维也纳体系“促进近代国际关系的发展”这一结论不易理解。

解决了这一点,可以培养学生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重点、难点突破方案

分析维也纳会议。

教师先给出阅读提纲,让学生扫清知识上的障碍并对维也纳体系进行评价。

关于维也纳体系的评价,指导学生评价历史进步和反动的标准:第一,是否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第二,是否推动人类思想、文化、意识形态的进步;第三,评价历史事件要置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背景中。

由学生分组讨论完成。

1848年欧洲革命。

先由学生自己解决基础知识的问题,再在教师指导下分析1848年欧洲革命的影响。

这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浪潮,各国革命的总目标是一致的,即消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重点是法国的两次革命。

第二节19世纪前期的欧洲和1848年革命

高中历史工业革命讲课篇四

知识与能力

1.电力方面的重大发明、汽车和飞机的发明等基础知识

2.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认识“电气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巨大影响。

3.对比第一次工业革命,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4.通过对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的分析,使学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信息的多种功能搜集二次工业革命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概括、归纳,以加深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认识。

2.分析有关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的资料,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一系列科学家、发明家贡献的介绍,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

教学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视频图片导入新课

1、火车、轮船是在什么时期发明的?最初的火车、轮船是用什么做动力的?

2、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

3、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讨论后点拔: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一百多年后,世界再次经历了一次翻天覆地的变革——第二次工业革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

哪什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文档为doc格式

高中历史工业革命讲课篇五

(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这些工匠并不具备科学理论知识,因此,这一时期的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比如,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是个织工,水力纺纱机的发明者阿克莱特是个钟表匠。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使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科学和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2)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在英国的带动下,其他国家也开始了工业革命,但发展进程相对缓慢。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几乎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一时期,英国虽然仍有一些重要发明,但是,新的技术和发明已超出一国的范围,其中有不少出现于德国、美国,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从发生的国家数量而言)。

(3)第一次工业革命揭开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序幕,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将工业化推进到一个新阶段。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工业化的重点是发展轻工业,主要任务是在以纺织工业为代表的轻工业部门中,用机器代替手工生产,实现了手工工场制度向工厂制的过渡。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工业化已经发展到以重工业为重点的新阶段,其主要任务是改造、扩大和创新重工业的各个部门。(轻工业与重工业)

(4)在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它开始于多数国家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之时,形成了两次工业革命时间上的交叉,如德国、日本就属于这种状况。因此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既可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经济发展的速度就比较快。

高中历史工业革命讲课篇六

(一)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

记住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知道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和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理解工业革命的概念和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以及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读图、阅读,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工业革命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系,培养学生比较、判断推理能力和初步使用唯物主义历史观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对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进蒸汽机,美国人建造第一艘汽船,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等机器发明的学习,体会社会发展需要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需要创新,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等观点。

通过学习工业革命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环境污染等问题,体会发展经济要与环境保护相一致,深刻理解“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要性。

通过本课学习,启发学生认识:伟大的发明创造来源于亲身实验、刻苦专研、虚心学习、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培养学生从历史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与意义

本课时是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讲述了珍妮纺纱机的发明、瓦特对蒸汽机的改良、使用蒸汽为动力的火车机车的发明制造等史实。本课给学生展示了一幅具有时代特点的工业革命的进程场景。

作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重要一环,本课看似简单,其实内容非常重要,在世界历史中的作用之重更是不言而喻。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时期由工场手工业阶段到大机器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它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次革命。工业革命在世界历史中地位很重要,它不仅使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巨大飞跃,而且使社会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影响到一个时代,此后一系列历史事件的发生如果追溯历史根源,都要归根到工业革命。

2.教材的编排特点、重点和难点

教材内容由“珍妮机的故事”、“瓦特与蒸汽机”和“火车的诞生”三部分组成,看似杂乱无章,实则始终贯穿了工业革命发展历程这一主线。从珍妮机的发明带动了机器的发明创造,成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引发了对带动机器的动力探索瓦特对蒸汽机的改良,使得人们改变了传统的以来自然动力转化到了蒸汽动力,成为工业革命的标志。蒸汽机的使用领域快速扩展开来,从生产部门扩展到生活部门的广泛使用,交通领域诞生了蒸汽轮船和火车机车。

重点:瓦特与蒸汽机;工业革命的影响。

瓦特与蒸汽机是工业革命的标志,这是一个时代的印记。如何阐释“蒸汽机”能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呢?这是需要突破的地方。工业革命的影响,课本阐释的只有一段话,看起来非常简单,但是这段话的理解却并不容易。尤其“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这段话非常重要,但是学生很难吃透,这也是一个教学设计的重点。

(三)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

九年级学生已养成了一定的历史学习习惯,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如果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较好的设计教学活动和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一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2.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

本课主要的学习方法是情景假设法和材料分析法。通过情景假设,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1851年的第一届世博会,引出对工业革命代表机器的分析,从而了解工业革命的进程。

材料取材广泛包括图片材料、音像材料和文字材料。学生通过分析图片资料得出有效信息,通过音像材料搜集有关的内容,通过文字材料总结归纳。学会从细节分析历史,从细节中体会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影响。

3.学生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

本课在环节的设计上和材料的选材上充分照顾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习过程具有层次性和独创性。教学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知识,加深认识,提高其学习历史的兴趣。材料设计的难度层次学生更容易把握课程重点,更容易参与到课堂过程中。设问具有拓展性和启迪性,能够照顾学生的个性发展,而具有基础性的设问则能顾及全体水平的提高。

(四)教学策略

1.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内容工业革命,如何设计出新出彩,为学生展现一个生动的工业革命过程,让学生明确工业革命产生的背景,体会工业革命给英国、给世界甚至给中国带来的影响,这就是这节课的主要设计意图。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思考了各种活动形式,搜集阅读了大量材料,从中选取有效的信息,加以修改整理排序,形成了一个基于课本,又能调动学生积极性,而且能够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设想。

从教学视频的选择到教学活动的设计,再到教学材料的选取,让学生仿若身临其境的参与了工业革命一般,学完这节课,基本能对本课的重难点有所理解和突破,实现教学目的。

2.教学方法

教师教的方法(教授法)有讲授法、直观演示法等方法。学生学的方法(学习方法)有情景假设法、小组讨论法、自主探究学习法、材料分析法等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3.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

本课使用多媒体教学,使用视频《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工业革命》一段,视频比较新颖,而且文艺水平高,可以迅速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加深对工业革命的理解。在课程中,使用ppt课件,用生动的图片和形象有效的教学方法来贯穿课堂,使整节课的节奏紧凑,学生很好的参与课程活动。最后,运用思维导图加以总结,改变学生的传统学习方法,可以实现对学习内容的一个总结和巩固。

4.板书设计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好,老师先和大家分享我的回家故事,我家在陕西西安,考虑到经济实惠和安全便捷的因素,我每次都坐火车回家,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火车这种大众化的交通工具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吗?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自主学习

1、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国家,行业及标志?

2、工业革命中的交通运输发明是什么

3工业革命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自学检测

提问学生完成知识表格

发明者国家时间成果

新课讲述

第一环节:探源工业革命的背景条件

填一填:回忆所学,填写英国发生工业革命前的重大事件

事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与工业革命关系

教师总结:英国通过光荣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教学

环节教学过程教学目的与效果联系实际,以身说法,增加真实性,激发同学们学习兴趣生:(回答)

师:

新航路开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师:找一找:根据材料,找出材料中还提到了哪些英国发生工业革命的条件?

(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17世纪,英国人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和力学三大定律,奠定了物理学基础,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

生:……市场,……资本,……商业利润,说明英国具备了资本和市场基础。

生:……流动劳动力,说明具备了劳动力基础

师:总结,为什么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英国,是因为英国具备了政治基础、资本和市场基础(或者说经济基础)、思想基础、人力基础和理论基础。

生:专制主义、闭关自守、盲目自大、农业发展为主、重农抑商……

师:同学们概括的非常好,我们整理一下

师:这样的对比之下,我们得出,中国虽然处于康乾盛世,但是仍然不具备发生工业革命的条件。给出背景和奠定的基础,让学生复习旧知,写出英国工业革命前发生的重大事件。这样设计,其实是对原因的弱化处理,降低了学生写原因的难度。

再通过一段材料分析,给学生点出一些工业革命发生的比较重要但是书上没有提及的条件作为补充,方便学生透彻的了解工业革命的背景。

。在阐述了英国发生工业革命的背景之后,我就想在同样的条件下,拿中国和英国对比。在政治上、在经济上、在思想上、在对外上,各个方面,中国都走上了和英国不同的道路,与之一对比,学生就能明白为什么中国没有发生工业革命,是因为中国不具备各种条件。任务三:

剖析影响师:议一议:英国作家狄更斯这样评价工业革命:“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我们拥有一切,我们一无所有”。请你根据材料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

师:五分钟阅读材料,从材料中归纳工业革命的影响。

材料二:“以机器取代手工工具,以蒸汽机取代人力、兽力、水力、风力……把大量的机器和人力集中在厂房里,实现劳动分工的高度专业化,把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机器合理地组成机器系统,形成生产的流水线,科学计算每道工序需要的时间,合理安排劳动力。这样,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诞生了……”

——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

材料三: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工业资本家大量增加并逐渐形成了工业资产阶级。到19世纪代,英国已有200万工厂工人和运输工人,无产阶级正式形成。掌握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为了获取利润,无情地剥削无产阶级,尤其是对童工和女工的残酷压榨,成为工厂初期的普遍现象。

生:生产力快速发展,出现了工厂和两大对立阶级……

材料四:工业革命让我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变化。我的爷爷他们年轻的时候都不穿袜子,只有几套手工做的衣服,现在我有各种各样的袜子和衣服。以前他们住在农村,周围都是田地,每天都要干农活,可是现在我住在城市,周围都是工厂,我的父母每天要去工厂上班。以往一年才能去一次的亲戚家,现在坐火车直接就可以过去,非常方便。

材料五:日不落帝国

“大洋洲是我们的牧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高中历史工业革命讲课篇七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条件、成就

教师通过启发学生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著名论断的正确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探究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和两次工业革命的差异性,掌握归纳历史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师通过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的讲述,引导学生深刻体验科技改变生活和世界的过程,学习发明家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坚强的意志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师通过启发学生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增强学生以自己的努力提升国家科技实力的历史责任感;从对世界市场的分析中,培养学生作为“世界人”应有的全局观念。

2.教学重点/难点

高中历史工业革命讲课篇八

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3.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4.标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师:先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展示学校办公楼前的停车场)这个地方大家熟悉吗?

生:熟悉。

生:第二次。

师:除了汽车之外,电灯,飞机,随处可见的塑料,以及用来制作我们校服的化纤,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也就是说,直到1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还在广泛享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由此可见,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之深远,第二次工业革命仅仅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吗?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开始今天的学习。

师:首先请同学们明确我们今天的学习任务。

概念阐释

第二次工业革命: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