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草原教学设计 草原教学设计(精选14篇)

六年级草原教学设计 草原教学设计(精选14篇)

ID:4581845

时间:2023-10-13 05:53:37

上传者:文锋 六年级草原教学设计 草原教学设计(精选14篇)

导游词是导游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的讲解词汇,它既要有足够的知识内容,又要注重口才和语言表达的艺术。导游词的撰写还需要不断积累经验,通过实际的导览实践来提高自身的导游能力。我们的每一步都踩在历史的足迹上,让我们一同回到过去,感受那段历史的震撼。

六年级草原教学设计篇一

《草原》优质课设计

一、课前播放音乐《天堂》师:知道咱们今天要上哪一课吗?齐读课题“草原”。谁能讲讲,你想像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草原是牛羊们的天堂;原来草原也是那么的富有情趣;草原还是诗意)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走进那高原辽阔的大草原。

二、现在大家打开书,根据自己的节奏自由朗读,注意把读通顺,边读边思考: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草原的? 三、作为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学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丽风光展现出来呢?现在我们一哦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一段文字,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了。请大家用心地读读这一段,把自己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那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这些句子美美地多读几遍。读读你感受最喜欢的句子。(听出来了你喜欢高原辽阔的草原,你喜欢一碧千里的草原,你喜欢诗意的草原,你喜欢柔美、生动活泼、带给人们的奇妙心境。(你找的这个句子很有意思)大家读出了这么多的草原,太好了!他读的时候,大家拿出一支笔来,一边听,一边看,一边想,手里还要一边画。画什么呢?看看作者除去写风光美以外,还写没写别的东西?把你认为不是直接写草原风光的部分勾出来,看谁勾得准,你开始读吧。生:我勾了两句,“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还有,“这种境界……奇丽的小诗”。

师:还有没有勾出别的来? 生:我勾了“在这境界里……无限乐趣。” 生:我只勾了“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师:骏马和牛羊是草原上本来就有的东西,我们一会儿随课文去研究它,现在咱们就按第一位同学的发言来讨论。第一句话,他说他总想高歌一曲,以表示他的愉快,这是一句话,他要高歌。(板书“高歌”)师:什么叫高歌? 生:就是放开声音,不拘束地唱歌。第二句话,和它相对应的,他想干什么呀?能不能概括一下? 生:他想吟诗。师:怎么样吟诗? 生:低吟。就是声音很小地吟诗。

师:这是作者的两次抒情,一次要高歌,一次要低吟,两种不同的情感,不同的心境。我们如果把这两个抒情的句子调换一下顺序,先让他低吟,再让他高歌,行不行?(挺有意思的,谁还有看法?)师不要急着举手,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你们一边思考这个问题,一边好好默读课文。怎么读呢,我告诉你们一个。大家可以这样考虑:一开始,作者看到了什么样的景物,使他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所以他要高歌;后来他又看到什么样的景色,产生了什么情感,而要低吟。要想通这个问题,咱们必须把前后文对照起来,把景和情联系起来体会。

1、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1)作者究竟看到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使他情不自禁想高歌一曲?(2)没错,这是老舍先生生平第一次看到草原,草原一直是他很向往的地方,踏上这块神圣的土地,他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很激动、很兴奋)人在激动的时候,就想跳起来、喊起来,唱起来,你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很好,真情实感(3)因为是第一次,所以他还会对周围的一切充满新奇,面对这样的美景,他会发出怎样的感叹呢!出示图片(草原好大、天蓝、天高、晴朗真想不到世界上竟还有如此美丽的地方)(4)是啊,这里没有了林立的工厂、没有密集的楼群,没有废气浓烟的污染,空气像溪水一样清澈。像泉水一样纯净,不带任何杂质)置身在这样的空气中,你会怎么做呢?(大口大口地呼吸,贪婪地吸气,让每个毛孔都张开,让清新的空气浸润到身体的每一个细胞。这就是清鲜的空气。

一个清字带给我们如此美妙的感觉,让我们一起把这种感觉读出来。(但感觉还不够不够新鲜,不够明朗;情感变弱了;离极点还差一点;)(5)初到草原,心胸为之开阔,视野为之大开,一股豪情放之情油然而生,不禁使人引吭高歌,一吐为快。(再激昂,再有力些)

过渡:那么作者低吟又是因为什么呢?(被草原美景陶醉了,后来作者平静下来了,细细的看,静静地看,他觉得已经陶醉了,像入了神,看不够,走进了这幅画圈中。)谁能把他接下去看到的景色读给大家听听。哪一句让你陶醉了?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1)、师:(板书:一碧千里并不茫茫)你读得太好了。你能不能给大家说一说,“一碧千里”在你脑海中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你能把你这个到处具体展开吗?)(2)、生:在小丘是绿的,平地也是绿的。眼前是绿色,远一点的是绿色,再远一点的也还是绿色!草原非常辽阔,放眼望去,草原如同一张巨幅的绿色绒毯,一直铺到天地相接的地方。放眼处处皆绿色。

(3)、师:我们都要像他这样读书,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4)这一派绿色使人忘掉了疲劳和愁苦、带给人们舒展与宁静,大家能用什么词形容作者此时的感受?生:心情开朗。生:心旷神怡。生:神清气爽。舒服(好一个一碧千里啊)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1)、同学们,课文中还有一个形容绿色的,赶紧找一找。“翠色欲流”(2)这个词在哪句话中出现的,请你把这句话找出来,读一读。

(3)这句话写的是什么?谁能用自己的手来表现小丘柔

《草原》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主要讲述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进入内蒙古大草原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内蒙同胞热情款待的情景。课文语言清新优美,线索清晰分明,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体现了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子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通过抓住重点词句,品读、积累优美的语言,体会如诗如画的草原风光。

3、在草原自然美的熏陶下,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和对祖国风光的热爱。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通过抓住重点词句,品读、积累优美的语言,体会如诗如画的草原风光。教学难点:

感情朗读课文,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3、导入:去过草原的人曾这样说:(课件出示:草原,那是一个童话的世界。一眼望去,羊群,像天空的白云掉在嶙峋的山岩旁;马群,像天使的指尖飘在参差的草丛间;牛群,像仙子的彩娟镶在晶亮的溪水边。)学生齐读。

4、是不是有一种迫不及待想去看看的冲动?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草原”。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交流眼中的草原,观看草原美景图及诵读描绘草原的优美语句,初步感受草原的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交流预习,检查字词。

1、通过昨天的预习,你们都有哪些收获?相机简介作者老舍。 2、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3、指导书写生字。(如:涩)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和预习方法。】 三、小组合作,理清文章脉络。

1、词语我们已经掌握了,接下来请同学们先快速浏览课文,然后小组合作探究:课文写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给课文划分段落。 2、组织交流、教师点拨。

四、品读感悟,体会草原美。

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美在哪里?画出相关的句子,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出示自学提示,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让学生成为课堂正真的主人。】

2、交流、点拨,相机指导朗读。

句子一: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1)引导学生体会草原的空气新鲜,作者高兴。(2)指导读出愉悦的心情来。

句子二: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1)抓住“一碧千里”体会草原的碧绿和辽阔。(2)联系上文体会“并不茫茫”。

(3)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边读边想象画面。句子三: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白色的大花。(1)比喻的修辞、动静结合。

(2)这么美的语言,这么美的草原,怎么不值得我们一读再读。齐读。

句子四: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

(1)理解两个关于中国画的专业术语。(“渲染”就是用颜色来涂抹画面,而勾勒就是我们用笔进行描边,勾画一层轮廓。)(2)出示“渲染”“勾勒”两幅中国画进行对比,加深理解。

【设计意图:“渲染”和“勾勒”两个词语比较抽象,通过直观的图像学生更易理解。】

(3)老舍为什么会用“渲染”这个词来描写草原?(“勾勒”指划出轮廓,用于描写草原的话说明草原很局限,而草原是无边无际的,辽阔的,所以用“渲染”这个词更恰当。)

【设计意图:通过进一步比较“渲染”和“勾勒”两个词,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巧妙。】

(4)老舍先生非常善于观察,他把这美丽的大草原比作一幅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真是惟妙惟肖,美极了,也让我们来体会着读一读吧!

句子六: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1)老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2)假如你置身于这广袤的草原上,(播放音乐,出示草原风光画面)你最想做什么呢?请把你最想做的事情写到这个句子中。这种境界,既,又。

4、美好的画面值得我们用眼睛珍藏,更值得我们用心灵珍藏,就让我们把这幅草原风光图永远刻在我们的记忆深处。齐读第一自然段。【设计意图:交流过程中教师引导点拨,让学生钻进文字里,去想象感悟草原的美,交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同时相机指导朗读,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朗读中积累语言,提升对文本的理解。】 五、总结课堂,布置作业。

2、同学们,是谁写下了这诗意般的草原童话?是勤劳的草原人民写下的,下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近草原人民。 3、作业:背诵第一段。

景色美丽如画

人民热情好客

2、小组合作学习3、展示、交流。

每一小组选一位发言人,带领全班同学一起去草原游玩,介绍那里的风土民情。班上其他同学作文游客可在导游介绍时随时提问,当导游有无法回答的问题时,小组内的其他同学可以帮忙回答。若有大家都无法回答的问题,老师将把它记录下来。等待全班同学和老师一起解决。

(三)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升华主题。

师小结过渡:好一个能干的小导游呀,给我们展示了蒙古草原的美,让我们体会到了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

那我们再来体会一下“梦汉情深”四个字,你们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到的,请找出来,好好读读。1、根据提示自学。2、汇报,朗读。

(生:对草原的喜欢,对蒙古族人民的赞美)

生1:直抒胸臆,课文中很多地方都在直接描写草原的美,从中很容易感受出作者对草原的喜爱之情。

生3:对事情的记叙,很自然,不做作,让读者在其中感受到蒙古人民的好客、热情、大方,蒙汉情深。

师:是呀,归纳得很好。让我们在轻松快乐的学习中有所收获。(五)结束

这篇课文,用优美的文字我们介绍了草原的美丽,草原人民与众不同民俗风情,给我们展示了一顿西部文化的大餐。学生通过课前收集资料,课中入情入境的学习,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教学,突破了山村孩子眼界狭窄的瓶颈,教学中学生学习积极性高,确实有收货。同时激起了学生了解探索西部文化的兴趣,为本单元其他课文的学习打下了极好的基础。

六年级草原教学设计篇二

1、布置同学搜集老舍先生的简历和他的作品。2、搜集有关草原的文字资料、图片、歌曲等。

3、学会本课9个一类生字,积累词语,运用关联词语造句。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5、找出文中描写草原美丽景色的词句。

1、学会本课9个一类生字,积累词语,运用关联词语造句。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厚情谊,培养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思想感情。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1、检测预习内容,组内交流所收集到的资料

思考: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看看在作者心目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

2、速读课文,思考:作者写了草原哪些方面的情况?板:风景美人情美

过度:草原的风光和人情都这么美好,那么就构成了一幅草原风情画。

板:草原风情画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草原风景美”

1、自由读,边读边划抒发了自己的感情的句子。

2、学生汇报。

3、找出句子,抓对比。

“……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1)指导朗读。

(2)理解草原的整体给人什么感受?(出示草原图)板书:开阔

(3)作者当时的心情怎样?(激动、兴奋)

(4)理解“清鲜”、“明朗”。指导朗读,读出草原的柔美。

4、接下来分了两部分来写,先写了(草原的颜色),再写了(小丘的线条)。

指导朗读:(1)先读这两部分,然后选你喜欢的读给大家听。

句1:“四面都有小丘,……绣上了白色的大花。”指导朗读。

这里把_____比作________,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句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指导朗读。

5、自由读第二次写景的部分,读出柔美的感觉,把自己读沉醉。

自主合作学习后三部分内容

1、课文又是怎样写我们的亲切相见、主人热情款待及蒙汉同胞联欢的呢?同学们,书要自己读,以下几部分内容让大家自主学习。怎么学?让我们看看刚才是怎么学的呢?(总结学法:看画面读课文画句子谈体会)

2、同学们可选你最感兴趣的部分内容学习,喜欢一个人静静看的就自个儿学,喜欢跟同学共同研究的同学可几个人商量好学习内容,自主组合一个小组。自己先看,有了一点心得以后,就互相讨论,学完一部分内容弄懂后再去学习另一部分。

3、说学习收获(从主客见面时热烈欢腾的场面;用富有草原特色的食物奶茶奶豆腐手抓羊肉奶酒等饮料食品和待客佳肴招待我们,干部老翁这些有地位的人给我们敬酒,鄂温克姑娘给我们唱歌,小伙子给我们表演赛马踤跤等,饭后进行一系列的联欢活动可见主人的热情好客豪爽)

4、播放《草原迎宾曲》---听了这首歌,你心里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幻灯出示指导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在夕阳下,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教师总结

1、今天的草原是什么样的?(出示收集到的图片资料)看后你想说些什么?

2、为内蒙古草原设计一段精彩的导游词(广告词),喜欢哪一部分就设计哪一部分。

总结再现草原美,聆听一首草原的赞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说学习收获

(从主客见面时热烈欢腾的场面;用富有草原特色的食物奶茶奶豆腐手抓羊肉奶酒等饮料食品和待客佳肴招待我们,干部老翁这些有地位的人给我们敬酒,鄂温克姑娘给我们唱歌,小伙子给我们表演赛马踤跤等,饭后进行一系列的联欢活动可见主人的热情好客豪爽)

六年级草原教学设计篇三

1、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自然风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学会积累语言。

3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大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自然风光,和蒙古同胞的热情豪客,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大团结的教育。会品味积累语言。

1。播放歌唱草原的歌曲,(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蒙古人》等能体现草原辽阔风光或民族特色的歌曲。)

(学生尽情说一说,可以描绘草原的一碧千里,也可以描绘草原绿毯如毡,还可以说一说这里牛羊成群盛景、民族风俗等等。)

3。作家老舍是一位人民艺术家,也是一位文学产量较高的作家,深受人们的爱戴,那么当我们的作家老舍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他看到的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现在我们就随着老舍先生一起到美丽的草原看一看。(板书课题:草原。)

4。即将来到草原的你,见了这个题目,最想了解草原的什么?

(1)草原的景色如何?

(2)草原的人们怎么样?

(3)作者第一次来到草原有何感受?

(学生自学课文内容,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也可以和同座交流)

4。检查学生的自学结果:

a。理解以下几个词语:

境界:事物所达到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况。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新,一碧千里,翠色*滴的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

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是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害。

迂回:回旋,盘绕。文中指河向带子,弯弯曲曲的样子。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不自然。

1。认真读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草原这篇文章的,教案《《草原》教案》。读书时,一定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和同学们交流一下,作者是怎样安排这篇文章的行文线索的。

3。汇报交流结果,教师及时引导,概括内容如下:

这篇文章作者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的。首先描述了一望无际的草原美景,使作者感到一种境界的美。(板书:风景之美)接着又展示了一幅人们欢迎远方客人的隆重场面,最后把酒话别,直至用"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收束全文。

1。作者老舍初到草原的感受是独特的,你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看看课文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草原之美的?划出你认为描写优美的词句,印象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并批注。

3。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归纳出草原的"可爱之美,自然之美,意境之美"。重点导读并理解以下语句: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然。

a。能不能说一说"一碧千里"在你脑海中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向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流,轻轻流入云际。

a。翠色"欲"流,为什么后面又说"轻轻流入云际",这不是很矛盾吗?

c。轻声读读这句话,看看这"翠色*流,轻轻流入云际"在你眼前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3)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来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a。是什么使人惊叹?是什么使人舒服?还能用别的词语来形容这样的境界吗?

b。"奇丽"是什么意思?如果要你来吟诵一首奇丽的小诗,你会吟诵什么呢?

(4)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a。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样的情景。

b。你认为有那些草原的乐趣?

1。通过刚才的交流,同学们感受到的草原之美,那么真实的草原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们想看一看吗?(播放草原的有关录像资料)

2。谈一谈,看完录像的感受。

3。指名再来读读课文,要求学生边读边结合文中的语句,想象画面的内容。

1、我们已经感受了草原的美景,其实最让人感动的不仅是草原的景美,这里的人们还非常的热情,现在就让我们再一次来到草原,感受那里的另一番景象。

2、自学课文的第二—五自然段,然后互相交流一下自己读后的感受。

(1)、你认为蒙古族同胞热情好客吗?你是丛哪里看出来的?

(2)、通过读文,你了解了多少蒙古族同胞的风俗习惯?

3、学生自学批注,汇报。

1。多么美丽的草原之景!多热情的草原人民呀!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感受他们把酒话别的激动场面。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3。全班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1)主客见面时热烈欢腾的场面。引导想象:如果你是其中一员,你会说什么,做什么?

(2)主人用富有草原特色的食物招待宾客。客人会怎样感谢?

(3)干部和老翁这些有身份的人给客人敬酒。说说你的祝酒辞。

(4)鄂温克姑娘给客人唱歌,小伙子表演赛马摔跤等。用自己的话去赞美他们。

4。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场面。要求读出自己的体验和个性的理解。师生评议朗读。

1。直抒胸臆:

2。精描细写:

3。写实质朴不加雕琢:

如果你就是随从老舍先生一同进入蒙古草原的其中一位,那么,步入此情此景的你,当时会有怎样的心情呢?拿出你心中的彩笔,尽情释放,写出你的感受,好吗?请课后认真完成。

六年级草原教学设计篇四

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纯朴、简洁、深情、睿智、哲理性的语言风格

2、通过对比和人的感受来写草原特点的'写法

3、学习欲扬先抑、层层递进、卒章显志的手法

技能目标:

1、训练学生正确流利的有感情的诵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培养学生能抓住文眼,梳理文章的层次结构、情感思路的能力

3、赏析蕴涵深意的句子的方法技巧

情感目标:

1、品味作者笔下草原的独特魅力以及作者对草原对家乡的深厚情感

2、让学生在对草原景色的独特感知中丰富情感体验。

3、学习作者“善忘”与“静默”的人生态度,陶冶性情。

1、通过对比和人的感受来写草原特点的写法

2、欲扬先抑、层层递进、卒章显志的手法

3、体会简洁纯朴语句中所蕴含的深厚情感及人生哲理

1、用草原歌曲创设意境,背诵《敕勒歌》导入新课,走进作者(提问练习一)

2、用“纠错法”分组分段读课文,锻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读书的能力(练习二)

3、用“小组互测法”强化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结合练习三)

4、用“小组讨论法”梳理文章的层次结构、情感思路(结合练习四)

5、用“启发式”研讨探究解决文章的重点难点(结合练习五、六)

6、“小组交流式”完成本节写作训练题。(练习七)

文章为何以“静默草原”为题?

1、草原不可看,只可感受。

2、“置身于这样阔大无边的环境中,觉得所有的拐杖都被收去了,所有的人文背景都隐退了,只剩下天地人,而人竟然如此渺小与微不足道。”

3、我愿意像母牛一样,俯首以口唇触到清浅流水…..也想如长鬃披散的烈马那样用面颊摩挲草尖。

4、“草原与我一样,也是善忘者,只在静默中观望未来。”

展开联想和想象,写写你心目中的草原印象,一百字左右。

参考题目:《梦中,我来到草原》、《假如我是草原人》

蒙古民族素有“马背民族”、“草原雄鹰”的称誉,马和诗歌是蒙古人的两只翅膀。当我们想到蒙古人,当们想到蒙古人,给我们的第一个感觉?(豪放爽朗粗犷……)然而在这篇散文中让我们感觉到了蒙古人的另一特征:细腻柔情。

在我国当今文艺界就有三个人以他们的细腻柔情征服了很多人。他们就是草原三剑客:歌手腾格尔画家朝戈以及我们今天要认识的鲍吉尔原野。他们三人在创作中都充满了细腻与柔情,他们对自己的故乡和民族念念不忘,他们的个性谦逊低调,本色质朴。

六年级草原教学设计篇五

1、通过对文本的学习,领略散文优美的文字魅力,积累对散文这一文体的审美体验。

2、体会作者文字下的草原之美,感受作者对草原的深切情感。

3、鼓励同学亲近大自然,体悟自然景物的美感,丰富情感体验,净化心灵世界。

1、对没有真正体会过草原的同学,仅从字面上感受草原之美是困难的。

2、对初二学生而言,散文是记叙文中比较新的文体,鉴赏比较有难度。

1、理解文中蕴含深义的语句,理解作者对草原的深情,掌握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审美能力,从中获取美好的情感体验。

图片展示法——师生交流互动法——提问法——课文分析法——讲授法。

1课时

1、通过,掌握生字词的读音、意义。

2、通读课文,在各段落之前标上序号,并背诵第十一自然段。

3、有条件的情况下,课前通过查找一些图片图像,从而对草原这一自然景观有更直观的印象。

1、以上节课学过的《刺勒歌》导入,全班齐声背诵。

2、导入课文后,抽查预习情况,请同学到讲台上为生字词注音,解释文中的生词意义。

3、进入课文讲解环节,提问同学对文章的阅读体验,鼓励同学自主发言。

4、同学发言完毕后,老师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师生相互交流对课文及作者情感的初步理解。

5、分析课文,选取重点句段讲解。

a.从辽远、苍茫困惑这几个词语归纳出看不到这个特点,第七段归纳出看不尽这个特点。

b.看不到看不尽——单一,但是单一中的丰富体现在哪里呢?在与海的对比中,看出包容性(接触,抚摸,打滚儿,过夜等)。

c.重点段,第11自然段,结合第12自然段,一起分析。自由感和不自由感是否矛盾?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因为壮阔,感到很自由,不受拘束;但是完全没有拘束,也就没有指引,人突然感到局促,无措——引导学生体会这种感觉。另外,人被突然放置在大自然面前,显得那样渺小,由此感受大自然的博大。

d.为什么作者要说愿意像母牛和烈马一样,温柔和刚烈的对比——作者陶醉在草原的怀抱中。草原可以给人感受到宽容温柔的一面,也可以体会残酷坚硬的一面——丰富人的性情。

e.最后两段,作者冥想。由草原到人,由外在景物升华至内心情感。

f.总结,作者对草原怀有什么样情感呢?深沉厚重的热爱,像儿女对母亲的那种热爱和仰慕。

找出文中运用对比手法的地方。——都市景色和草原的不同的欣赏感觉;牧人和城里人看草原的不同感觉;草原和大海的对比;自由感和不自由感的对比;母牛和烈马的对比;草原与人的对比。

6、理解完课文,请同学分组分段把整篇课文朗读一遍。之后,检查同学背诵情况,请两位同学背诵第11自然段。

7.结束课文,布置课后作业和下节课预习任务。

六年级草原教学设计篇六

《草原的早晨》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的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通过早晨牧民在草原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繁荣兴旺的新气象。本堂课的思想是如何渗透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实现语文素养、音乐素养、审美情趣等多种能力的整合,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欢乐。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涌”“醒来了”“回荡”等生词,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突破重难点

(1)以读为本,创设情境,感悟朗读,体现语文课上的书声朗朗。

(2)以鼓励性评价作为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手段,体现课堂评价的激励作用。

(3)体现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多媒体教学

根据信息时代的特点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本课的设计思路是:

(1)以基于多媒体条件下的学习环境为依托;

(2)以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大语文观为基本理念;

(3)以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为主要学习方法;

(4)以提高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和语文素养为归宿;

(5)以培养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欢乐为情感目标。

(一)、欣赏草原风光,初步感知

对多数学生来说,草原是陌生的。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们设计了“欣赏草原风光录像”,让学生对草原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在此基础上顺势导入课题:草原的早晨更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美美的来读课题,进入学习情境,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二)、品读课文,体会感悟

我们在设计这一课时,紧紧围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突破重难点”这一主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全文以一个大问题“从哪里体会出草原的美丽和欢乐”贯穿始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读书感悟、交流体会,然后在全班范围内交流。基于一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情感体验较贫乏,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所以当学生谈到“铺满新绿的草原醒来了”时,学生对草原醒来了,难以理解,教师借助演示:图上先出现宁静的、铺满新绿的草原,接着出现牧民的鞭子,最后出现马牛羊人在活动的情景,随着太阳的升起,画面由暗到亮,与之相配的是舒缓低沉的音乐,接着是“啪!啪!”的鞭声,最后是各种动物的叫声和人的吆喝声,草原现出一片热闹的景象,在播放的过程中,教师配上画外音,草原的夜静悄悄的,随着黎明的临近,牧民的鞭声啪啪地响起,宁静的草原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了。通过这些形象的画面,帮助学生感受草原的“宁静”,体会“草原醒来了”的情景。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用朗读唤醒同学们的耳朵,让大家感受到草原醒来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巧妙的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轻而易举的理解了“草原醒来了”的含义,把观察、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加强了词语与事物表象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会,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突破了教学难点。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写牧民们赶着羊群奔向草原的欢乐场面,在学习这一段时,学生对“涌”的理解可能会很不到位,因为从没有到过草原的小学生,头脑中对羊儿争先恐后像潮水一般涌出圈门这一景象可以说是一片空白,教师通过演示,化抽象为形象,生动的再现了很多羊儿欢快的“涌”出圈门的景象,让学生感受到一幅鲜活、跳动的画面。在此基础上,教师又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去读课文,学生自然就能把羊儿的多、羊儿的欢乐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三自然段写了远处的羊群和牧羊人的歌声。通过欣赏蓝天上白云飘,蓝天下羊群散布在大草原上,慢慢的移动吃草,牧羊人悠闲的躺在草地上的动画,学生再一次感受到了草原的美丽和牧羊人的快乐。申老师讲解“回荡”一词时,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她没有照搬词典里的解释,而是通过读书,通过欣赏音乐,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境,去“意会”。学生在老师创设的音乐情境中,自主地表达自己的感受,理解了词语,丰富了情感,拓宽了词汇。

总之,通过多媒体的运用,我们成功的创设了情境,让学生理解了一些难懂的词语,深刻的感受到了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

(三)作业设计: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内化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设计了比较开放的作业,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画出草原的美,喜欢唱歌的同学可以用你的歌声表达出草原的美,也可以朗诵一首关于草原的古诗,也可以写一段话,不但拓展延伸了所学知识,同时也体现了学生对知识选择的权利。

六年级草原教学设计篇七

1、理清文章的段落层次

2、读懂第一自然段,领会草原的自然美,体会句中含着的意思、

3、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领会草原的自然美,品味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

一、交流,拓展

1、同学们,你们游览过祖国的大好河山吗?说说这些风景名胜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是啊,我们的祖国山河秀丽,江南妩媚,塞北雄奇,就像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这节课,就让我们到内蒙古大草原上去潇洒走一回。

3、板书课题,齐读。

4、老师来变一个小魔术(草原后加上?号)现在你再读读看,意思改变了吗?你又读出了哪些新意思?(师加上!)请你再读读看,有没有什么新感觉?(生自由谈)

二、整体感知,理清作者叙述顺序

2、生充分自读思考。

3、读后交流,师相机概括板书:风光美、人情美。

三、品读,感悟第一自然段,体会草原的美

2、师配乐范读课文。

3、说说你好像看到了什么?生自由说。

4、过渡:草原的美是如此与众不同,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用波浪线画出文中描写的最让你心动的景色,美美地读一读,并在学习小组内交流。

5、生自读交流,说说文中最让你心动的景色。

6、全班交流,师点拨引导,相机出示课件画面,图文结合理解“一碧千里”“小丘柔美”“翠xx流”等词的意思。

结合简笔画理解“勾勒”“渲染”等词的意思。

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配乐赛读,师生评议。

8、面对如此美丽宽广的大草原,假如你置身其中最想做的是什么?

9、那么,我们来看看作者来到大草原的感受吧!用横线画出第一自然段中描写作者感受的句子。

10、交流读后感受,相机指导学生理解“高歌”“低吟”两词的区别。

这两种情调一样吗?如果把文中的两个词颠倒一下位置,好不好?

11、是啊,作者陶醉了,你们陶醉了吗?让我们带着赞叹,带着兴奋,带着陶醉来朗读第一自然段。

12、读了这么多,大家会背了吗?把你最心动的句子背下来。

13、拓展。假如你是一位来草原寻找灵感的诗人,你会低吟一首怎样奇丽的小诗呢?假如你是一位带团游览的导游,你又会怎样向游客来宣传草原的美景呢?想一想,你是当诗人还是导游?赶快写下你们的赞美吧!

14、生练笔。试写小诗或导游词。

15、指名生上台读自己写的小诗或导游词,师给予热情评价。

四、欣赏歌曲,升华情感

同学们,虽然这节课我们没有真正去美丽的大草原,但我们已经用心感受到了那儿的风景之美。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首献给草原的赞歌,来结束今天愉快的学习。至于草原的人性之美,下节课我们再去细细品味。(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六年级草原教学设计篇八

积累品味优美句,体会其含义,理解课文:草原人美、景美。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体会句子的含义

师生互动、生生交流、自主探究、体验触情

录音机vcd

留言卡

自制心形卡熟读课文收集草原资料

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和大家比试一下预习作业(展示草原资料)你们的诗你们的佳句、老师的vcd都展现辽阔壮美,我相信也很想亲自到草原去看看吧!今天就跟随老舍先生一起走进那令人向往而又神秘的土地吧!

(一)师生互动学习第一段(草原美景)

1、指名读段

2、出示学习提示:找出能体现草原美的词、句,谈谈你的理解;理清层次。

3、老师走进学生中倾听和诱导提炼理解精华,学生汇报,

4、自由读文体会景物的美

(二)生生交流学习第二段(迎客)

1、自由读文小组合作学习并汇报

2、教师相机点拨:结合“洒脱”“怎么走都可以”体会作者的心情变化;结合“彩虹”“欢呼”体会主人的好客;结合汽车“飞”“走”不同的描写,动静结合把作者的激动心情灵活的展现出来。

(三)自主学习第三、四段(相见款待)

1、默读自学质疑汇报

2、解疑点拨:如何体会蒙汗两族人民的深情厚意

你们看此情此景你想怎么表达你的心情呢?用歌、用诗、用画......

1、把你的话写在你的心形卡上贴在黑板,进行爱国教育。

2、尝试片段做导游。

六年级草原教学设计篇九

知识目标:

1、识记生字词的音、形、义。

2、学习本文运用对比和想象手法描写草原辽阔的特点

情感目标:

理解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和本文包含的深刻哲理。

能力目标:

迅速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运用对比和想象手法描写草原辽阔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蕴含的深刻哲理。

教学方法:

“兵教兵、将教将”的洋思教学法。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无边无际的大草原是内蒙古作家鲍尔吉·原野的家乡,他对草原充满了热爱。今天让我们和他一起走进草原,领略草原美丽的风光吧。

朗读课文,每位学生读一段,教师进行评点。

一、出示学习目标(一)(时间10分钟)

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解决以下问题。

1、交流鲍尔吉·原野的主要作品。

2、查工具书,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划线词语。

迥然不同咆哮云杉长鬃摩挲

瞭望辽远冥想

二、划分课文段落层次,总结段落大意。

1—6自然段将都市人与草原人观察景物的特点与方法作对比,得出草原的景物特点:景随步移,辽阔得让人眯起眼睛。

7—10自然段写草原的草给人的感受。

13—15自然段写作者的感受。)

三、出示学习目标(二)(时间10分钟)

阅读课文1—10自然段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解决以下问题。

1、最能体现草原特点的句子。

(都是一样的风景:辽远而苍茫。)

2、草原的草有什么特点?

(单一色的绿,在阳光下幻化出多种色调。)

3、与航海者相比,草原与海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相同点:壮阔,单一中呈现丰富。不同点:可以接触)

4、为什么“在草原上,辽阔首先给人自由感,第二个感觉不自由

(自由主要突出草原的辽阔与伟大,不自由是指感觉到自己的渺小)

四、出示目标(三)(5分钟)

读课文13—15自然段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解决以下问题。

1、作者为什么把自己比作母牛和烈马?

(表现作者对草原对家乡深深的热爱。)

2、你怎样理解“草原也与我一样,也是善忘者,只在静默中观望未来”?

(是一种洒脱的心态,对金钱荣誉和地位毫不计较;对人生坦然自若,毫不张扬,永远保持一颗纯净的心。)

小结:作者从小在草原上长大,草原辽远苍茫的美景陶冶了他的性情,使他的人生态度非常洒脱,在他的作品中洋溢着对家乡深深的热爱。

五、当堂检测(15分钟)

1、給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迥然不同咆哮摩挲摩挲冥想

2、作者为什么把自己比作母牛和烈马?

3、你怎样理解“草原也与我一样,也是善忘者,只在静默中观望未来”?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本课目标设置明确,在朗读中感悟草原与城市、大海的不同,学生领悟到了作者对草原对家乡的感情。课堂气氛很活跃,书声琅琅,当堂检测效果很好,但学生对本文的哲理不容易理解,需要老师结合草原的环境加以点拨。

六年级草原教学设计篇十

着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亲身的经历和感受写下了《草原》这篇访问记。文章记叙了他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作者通过对草原景色美和人情美的不断认识这条明线,以及自己情感发展的暗线,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充分体现出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点:一是从文章的思想内容出发考虑,让学生感受草原景色美、人情美,受到民族团结友爱情感的熏陶。作者笔下的草原风情图如诗如画令人陶醉,是感情朗读的极好素材。通过感情朗读的训练可以深化对文章表达情感的体会。因此,第二个教学目标确定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反复地、有感情的朗读,也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通过突出重点借以突破教学难点,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深刻含义。

在确定了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之后,我将此文教学课时安排为两课时。在第一课时中,师生一起解决了为数不少的生字,读熟了课文,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是着力表现草原的“景色美、人情美”。此次,我向大家汇报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教法与学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说过:人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我通过抓住明线、紧扣暗线的做法,牢牢掣住“情”字这个关键,把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感情,升华民族精神的教育融为一体。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现美景,动听音乐想象情境,有感情地朗读再现场景等多种形式,唤起了学生对美的向往和求知的渴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拓展思维,更深层次地体味美的意境,最终“水到渠成”,轻松地突破了难点,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深刻含义,并大胆鼓励学生质疑,巧妙引导,资料铺垫,将“蒙汉情”升华为“民族情”,进行民族大团结的教育,实现整个教学目标。

1、激趣揭题,牵出明线

学的课文充满了期待,为心的继续飞翔鼓足了劲、加足了油。学生在第一课时理清文章线索和快速浏览课文的基础上,很快牵出文章表现草原景色美、人情美的这条明线,并迅速开始了认识草原景色的学习。

2、“读占鳌头”、突出重点

新的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学语文,首先要把握好语言的工具性。多读、多背,是古今中外公认的学习语言的基本规律。引导学生从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读上升到饱含深情、充满激情的诵,也是衡量学生是否突破难点理解“蒙汉情深”的关键。因此,接下来的课文教学,我采取的“读占鳌头”的学习方法。

首先是精读草原景色一段,品味意境美,掣起“暗线”,品味“动情”。

启发想象,体味文章的意境美。审美教育能有效地培养和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发达的想象、联想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多种多样的艺术形象,发展学生感受美的能力。《草原》中写羊群在小山丘上“上上下下”,真象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我让学生展开想象,向老舍先生学习,用自己的比喻句重新描述这样的美景,使学生不仅理解了原文描写的羊群的静态和动态的美,而且拓展了自己的思维,更深层次地体味了美的意境。

巧设活动,增强美的趣味。完成美育和智育融合的最重要手段,是把死板的课堂教学转变成具有美学趣味的活动。《草原》中在写小丘的绿色和线条的柔美时有这样一句话:“……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渲染”和“勾勒”都是美术上专用名词,讲起来抽象难懂,我让两名学生用美术描绘的方法分别为同学们解释这两个词语,学生寥寥几笔,大家便轻松理解了“翠欲流、一碧千里”的美的精髓。

多媒体展现草原风光。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再现草原美景,牵起了作者初步动情想高歌一曲、低吟小诗这条暗线,并引导学生拓宽视野,会低吟一首怎样的小诗?课内外结合在“敕勒歌”、“赋得古原草送别”深情吟颂中结束了此段的教学。

接下来,我设计了一段融合“赛马、迎宾、热情会面、盛情款待”内容的音乐,组织学生在音乐声中放飞自己的想象,模仿主客双方的动作,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萌发出学习草原人情美的浓厚兴趣,再因势利导,组织学生细读品味作者又动情到更动情的感情变化。具体作法是:

默读二到五自然段,找出能体现“蒙汉情深”的句子,同桌交流体会。这一设计便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较好的发挥。

着力于语言文字训练。抓关键词“襟飘带舞”,比较“飞”与前文中“走”的异同,在作者感悟“又动情”的基础上再读课文。

充满激情的煽情读。反复吟颂结尾诗句,体会作者愈加强烈的感情,用饱含深情的颂读,体现学生对“蒙汉情深”的深刻理解。

3、总结迁移、形成积淀

在夕阳的余晖洒在一碧千里的草原的课件展示中,在悲凉、沧桑的音乐声中,在学生深情的吟颂中,我本想结束课程的学习,但王主任的话给了我启示:为何不把平时鼓励孩子大胆质疑的作法大胆展示一下呢?引导学生质疑、思考,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才是创新型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反复考虑后,我接受了王主任的建议,大胆放手让学生质疑,并很快理清学生提出的主要问题。“蒙汉为何情深?仅仅是蒙汉才情深吗?”并顺势引导学生将“蒙汉情”升华为“民族情”,在“56个兄弟姐妹一家”的动人旋律下,课件展示“青藏铁路”、“西气东输”等动人画面,继而鼓励学生心儿继续飞翔,在学生专注的沙沙记录声中,我似乎看到一扇扇知识之门在他们面前打开,孩子们从这扇门出发,带着更多的思考走向未来的人生。

《草原》这节课孩子们声情并茂的朗读和精美的课件给听课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也留下了一些遗憾。因为我的设计不周,学生对草原景色的认识还有些浮于表面,对人物情感的理解谈的还不够深刻。但是,我坚信,在有色小学的这方沃土上,下次,我一定能够更精彩。

六年级草原教学设计篇十一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课《草原》。我的说课准备从七个方面进行。

《草原》是一篇图文并茂,情景交融的精读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进入内蒙古大草原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和受到内蒙同胞热情款待的情景。作者用极其清新,优美的语言,把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渲染得淋漓尽致,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团结。文章在表达上颇具特色。一是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这样安排使全文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二是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三是情景交融,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根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点:

1、会认"渲、勒"等6个生字;会写"毯、渲"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并理解"渲染、绿毯"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3、揣摩优美语言,体会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书法情感的方法。

根据本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是:品味优美语言,体会表达方法,通过学习此文,引起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课标还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准备采用自主探究,点拨引导,自读自悟,大量实践的教法和学法。

本课我打算用2教时完成。

为了体现说课的完整性,我将本文教学的全过程陈述如下:

同学们,今天老师把吉祥三宝一家带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吉祥三宝他们想带大家一起去神游他们美丽的家乡。"此时,我将会播放《吉祥三宝》的视频声像,让学生对吉祥三宝的家乡内蒙古大草原充满了期待和幻想,这时我会在黑板上板书课题"草原"。

这一环节,我准备采用"四步法"教学,即"读文、探究、积累、练习"、(在黑板上写出"四步法")

(1)自由读(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

(2)检查读(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

(3)指名读

学生再次自由读文,完成以下任务(可以自主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

(1)给文章的每个自然段拟一个四个字的小标题

(小标题是:景色优美、欢迎远客、亲切相见、热情款待、联欢话别)

(2)在第一段中找出,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草原景色优美

如:哪里的天比别处更可爱,空气……,愉快。

那些小丘的线条……流入云际。引导学生抓住"渲染、勾勒"进行理解。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

板书:空气清鲜,天空晴朗,一碧千里,翠流

(3)认真读文,说说草原上的人是些什么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

(4)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理解并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这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让读者体会到蒙汉两族人民深厚的情谊。

【设计意图】

1、倡导自主学习不等于随意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等于把教师逐出课堂。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中学生学什么,很需要教师居高临下的"引导"、因此,设置高价值的学习问题就是教师作用的一个重要体现。

2、浙江特级教师纪育华说:"教材内容是教学的原始材料,它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对教材作一番剪裁。该取则取,该舍则舍,择其精华实施教学。"

3、积累

在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就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积累。学生再次读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原因。选择两个背诵下来。

六年级草原教学设计篇十二

一、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二、聆听《万马奔腾》,感受体验蒙古族歌曲的风格;能够辨别马头琴的音色。

一、聆听《万马奔腾》

1、初听时完整地聆听作品,并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判断乐器的音色。

2、要引导学生抓住音乐要素的.特点,感受体验音乐的情感,及其鲜明的民族风格。

3、向学生介绍一些必要的背景材料。

4、聆听《万马奔腾》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课本上的旋律线图谱,也可鼓励学生用他们喜爱的方式记录、表现自己聆听的现象。

二、观看蒙古舞蹈录象——筷子舞

三、简介:

筷子舞是流行在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的一种民族舞蹈。这种舞蹈多在喜庆的节日里由男艺人做单人表演。表演时,演员右手拿一把筷子,用半蹲的姿势边唱边跳舞。舞动时,用筷子敲击手掌、肩部、腰部、腿部,有时还旋转着敲击地面。通常,舞蹈的节奏会由慢到快。总之,这种舞蹈具有节奏性强、情绪热烈欢快的特点。

四、跟着音乐,学动作。

五、随音乐舞蹈。

六、分组展示。

七、小结。

六年级草原教学设计篇十三

【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的渲、勒等生字,明确文章分为风光和人情这两个部分,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提高学生感悟理解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草原风光的美丽,感悟草原民族的真情。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两个主要描写方面,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草原风光的美丽,感悟草原民族的真情。

小组合作探究法、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

视频导入,播放关于草原风光的视频,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眼中所看到景象,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就在这样的大草原上,可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顺势导入本课,跟随作者老舍一起走进美丽的草原。

通读全文,提问引导:

1.通过课题我们知道了本文主要是描写草原的,那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对草原进行具体描写的呢?梳理文章大意,标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明确:本文从风光和人情两个方面展开描写。讲解生字“渲”字。板书:风光,人情,渲。

2.朗读感悟:在学生了解本文是围绕两个部分展开描写的之后,我会把全班分为两个小组,分别去朗读相应的段落,体会散文的语言美。

3.赛读感悟:男女生比赛从文中选取一些自己喜欢的句子,看看那组读得更有感情。

明确:文中描写草原的句子,“四面都有小丘……轻轻流入云际。”

2.这一句中说的“白色的大花”指的是什么?

明确: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羊群比喻为白色的大花。板书:比喻。

3.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渲染”“勾勒”体会画面感。

明确:草原风光的总特点是洋洋洒洒的,风过草原给我们呈现了一幅绿色的中国画,而不是一幅描绘细致的工笔画,这里从侧面写出了草原的意境美。

4.设置承上启下的问题,在这样的草原上生活着一个可爱的民族,他们对待客人是怎样的呢?请你找到关于“人情”描写的相关段落,勾画出草原人们待客的句子和客人的表现。

明确:草原民族的热情,迎客、吃饭、饭后载歌载舞。

5.客人与草原民族的语言是不相通的,我们为什么能如一家人一般其乐融融呢?

明确:草原人们的热情,民族团结深入人心。

6.全班朗诵文中最后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明确:体会作者分别时的心情,总结全文。

搜集与蒙古族相关的资料,思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画出你心目中的草原,并且为你的画配上相应的文字。

六年级草原教学设计篇十四

《草原的早晨》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的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通过早晨牧民在草原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繁荣兴旺的新气象。本堂课的教学设计思想是如何渗透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实现语文素养、音乐素养、审美情趣等多种能力的整合,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欢乐。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涌”“醒来了”“回荡”等生词,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突破重难点

(1)以读为本,创设情境,感悟朗读,体现语文课上的书声朗朗。

(2)以鼓励性评价作为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手段,体现课堂评价的激励作用。

(3)体现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多媒体教学

根据信息时代的特点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本课的设计思路是:

(1)以基于多媒体条件下的学习环境为依托;

(2)以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大语文观为基本理念;

(3)以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为主要学习方法;

(4)以提高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和语文素养为归宿;

(5)以培养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欢乐为情感目标。

对多数学生来说,草原是陌生的。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们设计了“欣赏草原风光录像”,让学生对草原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在此基础上顺势导入课题:草原的早晨更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美美的来读课题,进入学习情境,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我们在设计这一课时,紧紧围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突破重难点”这一主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全文以一个大问题“从哪里体会出草原的美丽和欢乐”贯穿始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读书感悟、交流体会,然后在全班范围内交流。基于一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情感体验较贫乏,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所以当学生谈到“铺满新绿的草原醒来了”时,学生对草原醒来了,难以理解,教师借助演示:图上先出现宁静的、铺满新绿的草原,接着出现牧民的鞭子,最后出现马牛羊人在活动的情景,随着太阳的升起,画面由暗到亮,与之相配的是舒缓低沉的音乐,接着是“啪!啪!”的鞭声,最后是各种动物的叫声和人的吆喝声,草原现出一片热闹的景象,在播放的过程中,教师配上画外音,草原的夜静悄悄的,随着黎明的临近,牧民的鞭声啪啪地响起,宁静的草原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了。通过这些形象的画面,帮助学生感受草原的“宁静”,体会“草原醒来了”的情景。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用朗读唤醒同学们的耳朵,让大家感受到草原醒来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巧妙的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轻而易举的理解了“草原醒来了”的含义,把观察、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加强了词语与事物表象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会,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突破了教学难点。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写牧民们赶着羊群奔向草原的欢乐场面,在学习这一段时,学生对“涌”的理解可能会很不到位,因为从没有到过草原的小学生,头脑中对羊儿争先恐后像潮水一般涌出圈门这一景象可以说是一片空白,教师通过演示,化抽象为形象,生动的再现了很多羊儿欢快的“涌”出圈门的景象,让学生感受到一幅鲜活、跳动的画面。在此基础上,教师又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去读课文,学生自然就能把羊儿的多、羊儿的欢乐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三自然段写了远处的羊群和牧羊人的歌声。通过欣赏蓝天上白云飘,蓝天下羊群散布在大草原上,慢慢的移动吃草,牧羊人悠闲的躺在草地上的动画,学生再一次感受到了草原的美丽和牧羊人的快乐。申老师讲解“回荡”一词时,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她没有照搬词典里的解释,而是通过读书,通过欣赏音乐,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境,去“意会”。学生在老师创设的音乐情境中,自主地表达自己的感受,理解了词语,丰富了情感,拓宽了词汇。

总之,通过多媒体的运用,我们成功的创设了情境,让学生理解了一些难懂的词语,深刻的感受到了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内化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设计了比较开放的作业,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画出草原的美,喜欢唱歌的同学可以用你的歌声表达出草原的美,也可以朗诵一首关于草原的古诗,也可以写一段话,不但拓展延伸了所学知识,同时也体现了学生对知识选择的权利。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