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色彩的调和教学反思简短(六篇)

2023年色彩的调和教学反思简短(六篇)

ID:45852

时间:2023-03-20 15:45:02

上传者:曹czj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色彩的调和教学反思简短篇一

一、做好认知前的准备。

升和毫升的初步认识中,容积的计量工具是量筒和量杯。教师在课前准备好演示的教具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教师还准备了标有刻度线的饮水杯、脸盆、墨水瓶等。同时给学生一两天准备的时间,要求学生在家里或是去超市时寻找、观察哪些商品标签上使用的是升和毫升,并带一些标有升和毫升的包装盒、饮料瓶、标签等,在思想上做好认知的准备。

二、创设体验式学习情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由于升和毫升的认知本身就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时会感到比较枯燥,产生一定的困难。为了能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升和毫升的容量单位,积累较多的直观经验,我创设了以下的教学情境,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1、问题引入,你们在观察中发现生活中哪里用到了升和毫升?学生除了举起自己的小手,还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瓶瓶罐罐和包装盒。等学生交流完毕,我选择了一些学生剪下来的标有升和毫升的包装,放在实物投影上给学生看,请学生介绍从哪里剪下的?用的是哪个单位,怎样用字母表示?解决了升和毫升的符号认识。同时通过交流,学生有了直观认识,生和毫升多用于液体的计量,比如生活中的油、酱油、醋、药水、汽油等。除了这些,一些乳液,比如护手霜等,有时会用克做单位,有时也会用毫升做单位

2、直观演示,建立1毫升和1升的概念。用量筒取毫升的水,倒入盆中,学生感知毫升的水是两三滴,反复几次。估测墨水瓶中有多少墨水,并进行验证,观察一盒学生奶有多少。在量杯中分别取100毫升、500毫升、1000毫升的水倒入升的容器中,感知升和毫升的进率。教学重点的解决、难点的突破都请学生介绍说明或用一个一个的小实验解决。从课堂气氛来看,学生人人参与,思维非常活跃,学习积极性非常高。

三、结合生活实际,渗透一些科学知识。

结合实际,渗透一些科学知识。比如,一个成人的血液量约为4升800毫升,一次献血量为200毫升,适量献血对人体没有影响等。

色彩的调和教学反思简短篇二

《隆中对》虽然是一篇自读课文,可是课文长,难度大,重点多。要想让学生轻松地掌握也绝非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一直以来,初中文言文教学,都是采取“教师讲、学生背”的注入式教学。这种把原本鲜美的食物嚼得稀粑烂,然后再灌给学生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造成了学生对文言文的厌学心理。在教陈寿的《隆中对》时,我一直在考虑怎么避免这个问题。我尝试进行了“问题——活动”文言文教学模式。

我首先抓住了一些兴奋点来设计教案,并在授课的适当时机恰如其分地制造兴奋点。如“激趣导入”部分“三国地图”,都极大地激活了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跨越了时空的阻隔,仿佛置身于古三国时期,目睹诸葛亮笑谈“天下三分”的策略。在“角色演读”的环节中,要想成功扮演好你的角色,就必须认真研读课文,揣摩人物心理、琢磨人物表情,当然,这少不了他人的帮助。这一环节使学生感受到了“团队精神”的重要,这和诸葛亮“隆中对策”中所提倡的“用贤”有很多相似之处。“我评‘对策’”环节再次调动了学生的热情,使学生更好地发挥了其“主角”的作用,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补缺者,学生思维的活跃远远超出了老师预先的估计,这其中也少不了课前广泛阅读所起的作用。

这种方式的学习,降低了文言文学习的难度,增加了文言文学习的乐趣。其要义是进入文本所描述的具体情境,因知世、论世而评人,又因评人而反观课文的用语,咀嚼语句中的真实内涵——最终实现对文言文的有效学习。文言文的理解应该是和阅读始终结合在一起的。通过朗读来增进理解,在理解中推动朗读,二者就会形成解读的合力。

“问题——活动”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一种新型学习文言文的方式。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正视当前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的方法。

通过教学实践,我进一步体会到,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重要,如果能让他们的思维真正活跃起来,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就会随之大大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事半功倍。

当然,教无定法,学无止境。同所有上过的课一样,这一课还是有不足之处,比如学生概括诸葛亮对策的要点时,表现为语言不够简练,要点不够全面,意识不到对话所涉及到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问题,需要老师再认真设计富有启发性的引导语。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尽量弥补这一缺失,力争把每一课都上到最好。

色彩的调和教学反思简短篇三

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既能独立、又能相互合作获取知识;同时尊重学生,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学习掌握数学知识,是这节课力求体现的设计思想。因此,我的设计思路如下:

一、主动探索,合作交流: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强调:“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现'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再创造出来。”因此,在知识探究的过程中,我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学生在交流中对别人的思考方法或质疑,或欣赏;对自己的思考方法或陈述,或反思。学生在交流中,思维发生着互相碰撞,互相启迪,最终澄清辨明,总结出大、小月,决定平、闰年的方法等。让他们品尝到探索带来的成功喜悦。

二、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本课从课题的引人到课后的练习,以及课中关于年、月、日小知识的补充,都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齐,体现“小课堂、大社会”,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悟学习数学的好处,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学以致用,深化新知:

学生的数学潜力不仅仅在于其掌握数学知识的多少。而是看他能否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以及构成学习新知识的潜力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设计练习时,注重联系实际,练习具搞笑味性、发展性、灵活性、开放性,进一步深化新知,到达学以致用的目的。使学生思维更灵活、深刻。

色彩的调和教学反思简短篇四

我课前浏览了课文。本课阅读的重点是小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难点是透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学完本课我反思了:

一、阅读课文的教学重在“放”。还课堂给学生,还时间给学生。本课语言朴实,人物的内心和性格是从人物的对话和动作中体现出来的。因为在学习本组课文的第一篇课文《灰雀》时,对本组的四大名人之一的宋庆龄作过一些解释。所以这环节,让学生去搜集有关宋庆龄的故事。通过自己所搜集的故事去感受名人,伟人独特的人格魅力!我巧妙地出示了两个词“失信”与“守信”。并串句形式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守信胜过有名气,一次不经意的失信,可能毁了你一生的名誉。”“一个可爱的人不仅要有漂亮的外表,更要有美丽的心灵。

这个环节,我并没有出示与课文有关的阅读要求。而讲述的是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诚实守信是心灵最圣洁的鲜花。它是人与人之间友谊的桥梁。我讲述自己生活中的故事,因为我的讲述学生颇感兴趣。教室里争着讲故事的场面活跃了课堂。有个男孩讲到:星期天,他和小伙伴约好一起回家,结果小伙伴先放学走了。可自己又不知道,就在校园里等呀,找呀,更生气的是那小伙伴回到家状告自己在学校里玩,妈妈拿着条子来接他回家,回到家还着打了。因为这他和小伙伴不一起玩了。我追问了学生,听了这个故事想明白什么?(一个女孩说:“诚实守信是友谊的桥梁,它需要耐心呵护。)说的真好。板书课题《我不能失信》。孩子们非常愿意去读,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圈、点、画、批、写”等阅读方法。我出示小黑板,有关课文中的词语串联:高风亮节、心明眼亮、飞蛾扑火、扑朔迷离、信口开河、信誓旦旦、通风报信(拓宽学生阅读面。)

班上大部分学生能通过“朗读,默读、选读、跳读”等方式,在读后写体会。(有个小个子女孩,她写到:读完本课,我知道了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宋奶奶小时候“吕行”(履行)自己诺言的故事。这个故事赞扬了宋奶奶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读完这课,我想到了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因为不讲信用而伤感情,伤友谊。那是……)还有孩子这么写到:难怪宋庆龄之所以能成为……是因为她小时候就懂得怎样做一个让人尊重的人,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得讲信用,尊重自己。比如文中讲到……(这孩子用中心直面开头,真的很不错的。)

二、阅读课文的教学不能忽视“读”“悟”“写”。每个单元都安排了阅读课文。也正是老师在前几篇课文阅读感悟中有了方法怎样去体会文字与故事的快乐。本单元都是通过动作描写体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点。在阅读与写作的引导中,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文本模式达到妙笔生花。为此,人物之间细节的动作神态往往是文章的亮点,也正是作者文笔妙用的技巧。

比如,本文人物的动作描写不是很深,却能让读者透过这仅有的几个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还是有难度的。在这里我出示了文本内容,“当父亲拉起庆龄的手就要走、时庆龄、把手抽回来。”这个动作弥补了人物语言所未能达到的效果,更直截了当地表明了庆龄的态度。还有文章结尾处对人物的动作描写“庆龄点点头,甜甜地笑了,”这是对自己选择留下来的肯定,同时也突出了人物的品质。出示文本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写作中,怎样通过动作描写体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点呢?

下面安排了学生口述“自己最熟悉的人”。为了学生不受概念所压,我出示了说话题目“我的班主任老 师”“我喜欢的人”“我的同桌”“妈妈失言了”“老师笑了”等。(这个环节学生表现不错的。班上有个成绩差的孩子,他说的文题是“老师笑了”他说到:那是读一年级时,我是一个连降两级的学生,没有哪个老师喜欢我,更没有哪个老师对我笑。自从来到了王老师的班上,王老师常常把笑容送给我。那是放学了,老师把没写好字的同学留下来重写,我也是其中的一个。这时,老师来到我身边,伸手握住我的手写字,这时老师像被什么东西吓坏了,说:“孩子,你的手……?”我的手,听外婆讲,我的右手,是有5个拇指,但是我的大拇指长在十指的骨节上,医生说,必须剪掉,就这样被剪掉了。从此我就只有四个手指写字,总是握不住笔,所以写的字很丑。我望着老师,连忙来擦掉这些字,老师一手抓住了我的小手说:“孩子,别擦掉这些字,你的这些字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字!”然后,老师摸着我的头,甜甜地笑了。(这孩子说的是千真万确,我在不了解时,没少让他重写,还撕过他的本子,现在,这孩子的字是班上较为漂亮的字了。)

让孩子们相互交换习作,画出小习作中表动作的句子,并学着旁批。(这是体现阅读与写作的意义。)

揭示简单的写作技巧,要把握好文章的主要内容及所要表现的主题。在写作的过程中,要选择能表现主题的动作进行描写,与表现是题关系不大的动作可以少写,甚至不写。在具体的动作描写时,还要注意用词准确,而且要符合实际。比如,体现一个同学在发本子的过程中的自私心理时,引导学生可以对人物展开适当的动作描写:小红发现自己的本子有一页很脏时,她瞥了一眼同桌,眼珠一转,故意把同桌的橡皮碰到地上。当同桌弯下腰去捡橡皮时,她连忙把自己的脏本子换给了同桌。同桌捡完橡皮,她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冲同桌微微一笑。(例文中人物的心理与性格特点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为了更进一步的训练学生能这样的表达人物动作描写的技巧。

安排学生写一写“我的同桌”(学生表现好,有的学生边写边笑,小孩儿之间的事有趣又可爱,他们怎么想就会怎么做,只要鼓励学生怎么做就怎么写一定会生动的。)

三、阅读课文的教学抓关键词与“习作模式”。本文最生动的是人物对话,这给学生习作引领的是一种模式。怎样理解人物的对话?本文的问话和答语较多,充分体现了宋庆龄和父母当时的所思所想,引导学生在理解人物的对话时,要抓关键性的词语及提示语来理解。如,出示例句“父亲见庆龄停住了脚步,奇怪地问:‘庆龄,你怎么不走啦?’”“奇怪”和“怎么”可以看出父亲的疑惑和慈爱。又如,“‘不行!不行!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两个“不行”说明宋庆龄已经认识到尽管明天教小珍叠花篮不是不可以,但是让她来了扑空会使自己对不住小珍。学生还可以进行互相交流,来理解人物的对话,从而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在这过程中,结合学生习作片断说明,读书更不放一难,要懂得关键词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总之,阅读课文的教学,首先的教学思想得“放”“围”“总”“评”“写”等让阅读课真正落到实处。

色彩的调和教学反思简短篇五

作为教师不讲公开课是不完美的,作为青年教师不讲公开课是不成熟的。

自从接受这次公开课任务以来,我的生活是充实的,是忙碌的。我要讲的课题是《兰亭集序》,首先我专研教材,把课文和课下注释反反复复地看了又看,然后把教参反复研究,接着利用电脑查找所有和本课有关的资料,最后形成自己的教学方案,并结合学生实际操作,让同教研组的有经验的老教师提意见,再进一步修改,如此反复几次,才确定下来。回首这个过程真累,但心中很坦然,因为我对这课的内容已了然于心。

新课标要求《兰亭集序》一课时搞定,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任务,我认真地做了分析。文章的第一、二自然段交代盛会的时间、地点、原由,与会人物、周围环境,以及流觞的情景,天气好,视野广,人心乐,盛会难得。课文中没有生僻的字词,学生根据课下注释能理解文章,所以我把这部分的重点设置为朗读、背诵。语文课堂应该是书声琅琅,齐读、齐背、单独背诵,加强学生的集中注意力,同时也训练学生的记忆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在短时间内紧张起来,高效率地完成教学目标。遗憾的是,由于学生预习时间有限,仅仅把课文内容结合课下注释通了一遍,甚至还有一些个别字词还不大明白,课堂上给的时间不多,达到大面积背诵的目标完成的不好。在作者欣赏者诗情画意的良辰美景时,笔锋一收,转向对乐与忧,生与死的感慨,产生“痛”和“悲”的感情。对于沉浸在幸福之中的高中生来说,这种感情来的有点突兀,甚至有点不可思议。所以我会放慢速度,先让学生领悟课文的具体语句,真正理解作者因何而痛。让学生从课文的具体语句说起,再用自己的话概括。这样反复,学生自然就理解文章内容了,所谓的难点也水到渠成的解决了。回归文本,理解文本,再分析感慨,才能层层递进的如剥笋般理解文章。真不愧是河师大附中的同学,在老师的点拨下,同学们的回答很精彩,一个又一个的回答把问题讲解的很透彻,真正明白作者为什么借用古人的话感慨“死生亦大矣”。

作者已感慨人生短暂,死生无常,为何还要进一步“悲”呢?在这里很容易理解到“悲观”,所以在此插进时代背景的介绍,让学生明白当时士大夫的人生观,崇尚老庄思想,大谈玄理,不务实际,思想虚无,寄情山水,笑傲山野,思想消极,行动无为,如海上浮萍随波逐流。此时再问“悲”什么就有来由了。通过和古人的沟通产生共鸣,都深知人生短暂,世事无常。而对当时士大夫“一死生,齐彭殇”的思想给予批判,同时暗示自己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悲叹人生短暂,努力大有作为。且不必说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也不必说“人生易老,天难老”,就是雷锋也说过“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在当时王羲之能发出如此的感慨,不应看做是消极思想,而是积极的,难能可贵的。同时也给学生上了一课,怎样把握有限的青春,让生活更精彩。这其中渗透着思想教育,情感教育。

在充分备教材,备学生的基础上,我这样进行教学,满满四十分钟也算是有张有弛。仔细思考,这课还需改进。本文是一篇序言,在理清文章思路、情感的基础上,再把能体现“序”这种文体的语句从文中找一下,学生就更清楚文章的思路,以及这种文体的表达方式。就不会让学生死记硬背去掌握“序”这种文体的定义了。

既然是作公开课,不免想秀的完美些,精彩点,但对于一些细节可能会考虑不周,欢迎各位专家和同行多提宝贵意见,让我成长的更高、更快、更强壮。谢谢大家!

色彩的调和教学反思简短篇六

本课时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大多数都能快速、准确回答每一个知识点后面的问题,还有一些学生能上台准确指出三级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主要是因为做到了如下几方面:

(一)知识系统性、逻辑性强,环环相扣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我是这样组织的:相关基础知识(地形、地势的概念,三类地形图、五种地形)——我国地势总特征——各级阶梯概况(界线、主要地形区、主要地形类型)。对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我也设置环环相扣的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直至得出结论。

(二)围绕重要知识点多角度强化讲解

例如:“我国地势总特征”的学习,从四个角度分析:1、分层设色地形图的阅读;2、示意图的判断; 3、地形剖面图的验证;4、对应的选择题练习。通过四次强化,学生在课堂上就对我国的地势总特征掌握牢固了。

(三)讲究教学技巧,激发学生兴趣

1、由近及远

例如:本课导入,我以镇江的地形地势为材料背景,用语文题目的形式让学生思考回答,从而让学生悟出了地势、地形的概念区别。

2、化难为易

例如,“地形剖面图”的阅读,我首先利用多媒体介绍了剖面图的绘制,其次教学生在分层设色图上绘制32°纬线,然后让学生对照分层设色图填上剖面图中括号里的地理事物名称,并判读海拔高度,最后才得出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这一结论。

又如:“我国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类型”的学习,我先让学生分阶梯找出这一阶梯的主要地形区,再让学 生归纳主要地形类型;在找主要地形区时,又利用标字母的方式让学生一一对应着找。这样,学生就很快找出来了,也就很容易归纳出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类型。

3、细化知识点

例如:“我国地势总特征”的学习,我细化为2点: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又如:“我国各级阶梯的概况”的学习,我细化为3个知识点:界线(位于阶梯分界线的主要山脉名称)、平均海拔、主要地形类型和地形区。

(四)注重学生参与,指导到位

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思考,我采用了“学案”的授课方式。在启发引导的过程中,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动笔写下答案,便于形成连贯的思维,得出结论。采用“学案”,也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得到的启示

教学要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紧扣重点,落实知识点,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和探究问题的兴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