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去年的树课堂实录教案 去年的树教学实录之二(优质8篇)

最新去年的树课堂实录教案 去年的树教学实录之二(优质8篇)

ID:4586624

时间:2023-10-13 08:18:40

上传者:紫衣梦 最新去年的树课堂实录教案 去年的树教学实录之二(优质8篇)

六年级教案的编写要注意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接下来是一些获得过奖项的初二教案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去年的树课堂实录教案篇一

出示课件(一棵大树上停着一只小鸟)

师:什么声音?

生:鸟叫声

师:一只小鸟坐在一棵大树上,正动情地为大树唱歌,大树也正动情地听着,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的啊!

围绕一棵大树和一只小鸟,今天我们来读一个美丽的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一个人读,可以几个人读,也可以把小凳子搬到讲台边上读。

(生自由读,师巡回指导)

师:读着读着,你想说点什么吗?你的感受,你的收获,你的疑问都可以说。

生:这是一篇童话故事。

生:题目为什么是《去年的树》,而不是《明年的树》?

生:去年的树是怎样的?

师:这个问题你能答吗?

(生答)

生:去年的'树到今年怎样了?

师:你说呢?

生:被伐木工人砍去,做成火柴了。

师:再然后呢?

生:被小姑娘点着了。

师:你姓什么,真了不起,你们知道他有什么本领吗?他有能把书读薄的本领。

还有吗?

生:这是一只候鸟。

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生:书上告诉我们:“日子一天天过去,寒冷的冬天就要来了,鸟儿要离开树,飞到南方去。”

师:还有从哪儿看出来。

生:书上还说:“春天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鸟儿又回来找她的好朋友了。”

生:我有一个问题:树是植物,为什么用“他”?

(略一思考,说:这是童话故事)

生:我还知道树和鸟是好朋友?

师:你怎么知道的?读一读

生:一只鸟儿和一棵树是好朋友。

师:还从哪里看出来?

生: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

师:这就是盛老师课前给大家描述的画面。

大家读一读这和谐的画面。

(生齐读第一节)

师:读得真好,让人觉得他们真是好朋友,再读一遍。

(生再读)

师:还有吗?

生:树被伐木工人砍去了,小鸟就找不到家了。

生:这树很可怜。

生:这只小鸟是一只说到做到的小鸟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从书上读到的,还没找出来。

生:去年的树与今年的树有什么变化?

师:我相信你会说

(刚才的学生回答:化为了灯火)

师:你来读一读

(生读)

师:你读得那么动情,老师读上读着也很感动,仿佛有种情感在心中萌动,一齐读。

(生齐读)

师:那你读这句话有什么感受?树砍下来变成火柴,化为灯火--

生:感动可怜

生:树的生命很短暂。

生:树变成了灯火,感到可惜。

师:同样一句话,咱们感受不一样,读着读着,感受会越来越多。咱们继续读书。

(生自由读)

生:文章语言上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用拟人写法。

师:把它娄作人来写,人是通过对话交流的,所以是对话。来,我们找找共几组对话。

生:共四组。

鸟儿与树的对话,鸟儿与树根的对话,鸟儿与大门的对话,鸟儿与女孩的对话。

师:我们先看第一组。

生齐读:再见了,小鸟!明年你再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师:鸟儿说--------

生齐读:好。我明年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师:鸟儿就飞走了。依依惜别,这话应该怎么说?大家自个儿练练。

(生练读,再指名读)

师:你要走了,你的心情怎样?

生:难过。

师:为什么?

生:要失去朋友,离开朋友了。

生:舍不得

(生读)

师:你的声音真好,像小鸟唱歌一样。但这个保证要再坚定些。

(生再读)(生齐读)(分组对读)

师:鸟儿说完就向南方飞去。第二年春天,小鸟满怀深情地去找大树,可是大树却不见

了,小鸟关键地问了又问,找了又找。这些同学们能不能通过读来读出来?

(大家各自小组练读对话部分)

师:老师想请四组同学演示一下

(生分角色读)

师:你觉得他们读得怎么样?如果你是导演,就用指导的语气来说,如果是观众,就直接跟他们说。

---------------------------

生:xx读得很好。

生:xx的声音很响亮,很好听。

生:xx读书的声音像小鸟。

师:意见没有吗?刚才主角是谁?

生:小鸟

师:最成功的是什么?因为他表现出小鸟的焦急。我们再来读一读小鸟的话,大家自由读。

(生自由读)

师:咱们再来练练

(指名读)

师:真着急啊!找到小姑娘时那种急迫的心情,一齐读一读。

(生齐读)

师:从刚才的读,我们感受到小鸟与大树感情多深厚啊!

师:你们喜欢电视吗?

生:喜欢

师:喜欢哪些?

(生纷纷抢答)

师:咱们今天当一回赏,作一个电视剧,让我们到--星星剧场。

(课件出示:星星剧场的美丽画面)

师:老师要挑一个主角,小鸟演好了,电视就成功了。那当赏必须把台词背熟。等会儿小鸟在教室里飞来飞去,飞到谁的面前,谁就跟它对话。也就是说,每个同学都要做好当演员的准备。

那小鸟谁当呢?

(两个学生争着要当)

师:那你们两人都准备吧!

(大家认真紧张地准备着)

师:主角先来,每个同学都要作好演成功的准备。

(选一个读叙述的部分)

(“小鸟”在教室里飞来飞去,大家演得很认真,演得很好)

师:刚才,我们作了一其《星星剧场》的节目。

小鸟飞走了,但是他们找到树的时候,是在村子的煤油灯下,

去年的树课堂实录教案篇二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生(齐声回答):绿色奥运!

师:是的。在我们的生活里,每天都弥漫着绿意。绿色是地球的基本颜色,孕育着生命和未来。如果没有绿色,我们这个世界将是不可思议的。然而,就在三十年前,在西藏阿里,人们却亲手毁灭了他们生活里唯一的绿树。当代国家一级作家毕淑敏的《离太阳最近的树》,以平静而深沉的笔调为我们唱了一曲颂歌,但更是一曲悲歌。(教师板书:颂歌、悲歌)

(师生齐读,约十分钟)

师:离太阳最近的树是什么树?

生(齐声回答):红柳树。

师:那么这种树是什么样子,作者是怎么描写的?

生c1:他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枝干,凤羽般纷披的碎叶,偶尔会开出谷穗样细密的花,对着酷寒和缺氧微笑。

师:很好!请坐!这是属于什么表达方式,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生b1:“微笑”,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生c2:是叙述。

生b2:是描写。

师:叙述是记叙人物的行为、经历或事情的经过;描写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形态、动作或景物的状态、特征等具体细致地描绘出来。

生b3:属于描写。

师:很正确。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红柳树,那么他要歌颂什么呢?

生c3:歌颂红柳树顽强的生命力。

师:它顽强的生命力什么地方体现了?

,冰峰林立,雪原廖寂”。

生a1:还有,“对着高原和酷寒微笑”。

生a2:“它们如盘卷的金属,坚挺而硬韧,与沙砾粘结的如同钢筋混凝土。”

生b5:“每一块红柳根,都弥久地维持着盘根错节的形状,好像一棵傲然不屈的英魂。”

生c4:“最健硕有力的小伙子,也折不断红柳苍老的手臂了。”

生a3:这些都是歌颂红柳顽强精神的,文章是不是还歌颂了它的别的精神?

师:问得好!红柳还有哪些精神?

生b6:奉献精神,它可以固住泥沙,保护生态环境。

生c5:当人们用它烧饭时,它“持续而稳定地吐出熊熊的热量”,燃烧了自己,造福了人类。

生a4:“我骑马穿行于略带苍蓝色调的红柳丛中,曾以为它必与雪域永在。”

生c6:红柳树惨痛的悲剧。

(同学讨论2分钟)

生b7:更可悲的是人们亲手毁灭了这离太阳最近的树,破坏了生态环境。

生a5:而且人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可悲。

师:你怎么知道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可悲?

生c7:司务长连说了四个“对不对”。

生b8:人们宁愿花费很大的力气去挖掘红柳强大的根系。

生c8:为了挖掘红柳,人们使用的技术越来越高,最后采用火药。

生c9:文章开头那个30年前的故事。

生b9:人们挖掘红柳的过程。

生b10:人们使用炸药的过程。

师:很好。本文一个写作特色就是寓丰富而深刻的思想于平静的叙述、细致的描写和大胆的比喻之中。下面同学们开始讨论,c组的同学讨论找出本文的比喻句5个,b组的同学找出文中的描写5句,a组的同学负责评价,但前提是你们必须都找出来。时间为5分钟。

(学生热烈讨论5分钟)

生b11:本文的描写有:1.“这世界的第三极,平均海拔

5000米

,……”2.“它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枝干……”3.“我大惊,说红柳挖了,高原上仅有的树不就绝了吗?司务长回答……”4.红柳通常都是长在沙丘上,……”5.“它们如盘卷的金属,……”

生c10:文中的比喻句有:1.“它的根像一柄巨大章鱼的无数脚爪,……”2.“红柳如同冰山。露在沙上的部分只有十分之一,伟大的力量埋在地下。”3.“它们如盘卷的金属,……”4.“红柳就枝桠遒劲地腾越在旷野之上,好似一副镂空的恐龙骨架。”5.“……好似做了眼球摘除术的伤员……”

(学生共同思考讨论)

生b12:两者的相似点是,伟大的力量都埋在地下。这个比喻赞美了红柳的伟大力量和它对固定流沙所做出的贡献。

师:答的很好。作者赞颂其精神,悲叹其命运,但我们所做的仅仅是赞颂,是悲叹吗?

生(齐答):不是!

师:我们应怎么做?

生c11: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热爱自然,珍惜生命,保护生态环境,做环境小卫士。

师:很好,文中的红柳不只指红柳,而是指所有生命。本文的思想很深刻,标题也很有特色,请同学们联系全文内容说说标题有什么含义?这个问题上作业。下课!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去年的树课堂实录教案篇三

这是一个优美动人的童话故事。在通俗易懂的语言中蕴涵着“信守诺言,珍惜友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深厚的人文精神。文中那一个个人性化的角色,一定会感动孩子们纯真、善良的心。

本设计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了“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读文、角色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去年的树课堂实录教案篇四

生:(眉头皱起)“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里吗?”

师:老师看到你眉头都皱起来了,语速也加快了,我感受到你心中的焦急了。

师:咱们一块分组读,请一组读第一句,二组读第二句,三四组读第三句。

生:“站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师:老师感受到,大伙儿都焦急起来了。再读一次。

生:“站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师:二组读下去。

生:“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师:他多么想知道呀。再来一次。

生:“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师:三四组一起来!

生:“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里吗?”

师:同学们,你们读得真好呀,一次比一次焦急。那一声声急切的询问,流露出小鸟对大树的无限深情。

师:现在我们加上树根、大门、小姑娘的话,来分角色读。(在小鸟的问话下显示树根、大门、小姑娘回答的话)老师想让同学们在四人组里合作练读好吗?四人各选定一个角色练一练。开始吧。

(学生在四人小组里练读,教师巡视聆听、指导)

师:请一个小组来读。

(四人小组成员站起来,对话)

师:你们觉得他们读得怎么样?

生:很好!

师:好在哪里?

生:×××同学读出了小鸟的焦急。

生:其他三个同学回答得很流利。

师:(指着树根的简笔画)树根是大树的一部分,大树被砍了,树根是怎样的心情呢?

生:伤心。

师:一起读,读出树根的伤心。

生:“伐木工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师:我也感到非常的伤心。

师:老师和你们一起分角色读,你们读小鸟的问话,我读回答的话。

生:(拍手)好!

生:“站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师:“伐木工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生:“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师:“树么,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运到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

生:“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师:“火柴已经用光了。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

师:小鸟在寻找大树的过程中是那样焦急、担心、急切呀!

四、引导想象,补充留白

师:(出示课文中的图片,声音低沉地)村子里,煤油灯旁,一对好朋友相聚了。让我们一起读最后三个自然段。(出示最后三个自然段的文字)

生: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

去年的树课堂实录教案篇五

师:让我们走进这个动人的故事。请大家翻开书本51页,放声朗读课文,尽情地和课文交流、对话,看看你有哪些收获。开始。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也有感情朗读课文。)

师:听到你们琅琅的读书声,老师真高兴,相信你们一定有所收获。你读懂了什么,感受到什么,都可以说。

生:我体会到树和小鸟是好朋友,他们的感情很好。

师:你很会读书。

生:我发现了鸟儿是一只十分守信的鸟。

师:你用心在读书。

生:我觉得小鸟和树很友谊。

师:你是想说小鸟和树有真挚的友谊吧?

生:是的。

师:你会感受,但是要注意把意思表达清楚。

师: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啊,初读课文就有这么大的收获了。让我们继续与课文交流,

三、研读课文,倾心对话

师:刚才很多同学都从课文中体会到鸟儿和树是——

生:好朋友。

生: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生:他们的感情好到不想分开。

生:他们在一起很快乐。

师:你能读出他们的快乐来吗?

生: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生:(摇头晃脑地)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幸福。可惜,寒冷的冬天就要来临,小鸟要飞到南方去。我们来看看他们分别的情景。

师:(出示树和小鸟分别时的对话)自由读读他们说的话,体会他们此时的心情。

生:(自由读)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鸟儿说:“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师:你们听出鸟儿和树的心情了吗?

生:难舍难分。

生:依依不舍。

师:让我们读出他们的依依不舍。请你找一下你的好朋友,来读这组对话。哪对朋友先来?

(一组学生走上讲台对话,教师读旁白)

师:同学们觉得他们读得怎么样?

生:很好!

师:好在哪里?

生:他们读出了舍不得分开。

生:这是小鸟向树许下了一个承诺。

师:真好,他是在向朋友许下明年春天一定会回来的诺言呀!应该怎么读呢?

生:要坚定!

师:请再读一次小鸟说的话,好吗?

生:(认真地)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师:非常坚定,读得好!掌声欢迎他们上位!哪两位好朋友再来试试?

(又一组学生走上讲台对话,教师读旁白)

师:从他们的对话当中,我们感觉到了,这对好朋友之间的感情是多么的深厚。

师:让我们的男孩子来读大树说的话,女孩子读小鸟说的话,我们一起来对对话,好吗?

生:好!

师:准备。

(学生男女分角色读,学生模仿语气)

师:你们这是在向朋友保证呀,坚定些,再坚定些!读!

(学生再次分角色读,女孩子语气非常坚定)

生: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

师:(简笔画下树根)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小鸟开始寻找。想象一下,她是怎样在寻找?

生:小鸟可能问了一个又一个人。

师:是啊,她想着一定要找到树。

生:小鸟冒着被小孩的弹弓打中的危险。

师:小鸟冒着生命危险在寻找啊!

生:小鸟可能很累了,也不停下来休息。

师:小鸟不顾疲惫在寻找。在寻找的过程中,小鸟有三次询问的话语。

师:(出示小鸟的三次问话)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体会此时小鸟的心情。

(学生自由地练读)

师:想读了是吧,谁先读第一句?

生:“站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师:你们从这位同学的朗读中听出了小鸟怎样的心情?

生:我听出焦急了。

生:我听出了担心。

师:你们很会体会。谁再来读读?

生:“站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师:小鸟多么焦急呀!谁来读第二句?

生:“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生:(异口同声)应该是更焦急了。

师:一起读!

生:“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师:那第三次问话呢?

生:更焦急了,也更担心了!

师:你真会说,就请你读读第三句。

去年的树课堂实录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并会写本课生字;

2.初步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读通课文,品味重点词句;

4.多层次品读课文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过程与方法:通过捕捉人物角色,想象串联画面的方法概括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和懂得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体会人、动物、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读悟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难点: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揭题

利用歌曲《朋友》引入课题

二.检查生字

让学生读生字,提醒注意的字,师范写

(cai融、剩、伐、煤及其生词)个别读一个后立刻齐读,四个生词;

三.自主读文,初步感知

1.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读懂;

2.概括课文内容(学生畅谈)

3.师指导捕捉人物角色,想象串联画面的方法概括课文内容:

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还答应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_______________。

她四处寻访,问了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最后找到__________________,唱起了__________。

三、研读对话,体会小鸟的真情

1.师:让我们走进第一幅图画——鸟与树的图片

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师相机引导生读出树与鸟形影不离的语气。

2.读出鸟与树分别时的话:

“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师相机引导读出难分难舍的感情

3.师过渡:正因为难分难舍所以鸟许下诺言,鸟儿等呀盼呀春天来了,可是树不见了!

默读5—14自然段,找出有关鸟儿对话的部分,在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

4.出示对话生交流体会,通过个别读、师生互读互议等方法来感悟角色,体验心情。

5.师相机引导鸟指导树师灯火时,小鸟师怎么做的的呢?

生读出语句谈体会

四、延伸拓展,自主发展

1.师引导体会本课所要懂得的道理:

2.有感情地回读大树与小鸟的对话,再次体验大树与小鸟的情意。

3.小练笔;学生交流所写内容;

五.书目推荐:新美南吉的其他作品

板书:去年的树

守诺言重情谊

整堂课在读的过程中给了孩子大量的想象的空间,想象鸟和树的样子,想象鸟在什么时候给树唱歌,树什么时候听鸟唱歌,鸟儿在一次次寻访树的过程中的焦急,心痛......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担心如果孩子们会不会体会不到他们友情之深厚,故事中透出的无奈,孩子们会不会不明白,那些不写友谊之深厚,不写树之茂盛,鸟可爱,不写鸟儿寻访之急切.......浅显的表达,深厚的友谊,浓浓的悲伤......其实一切都是多余的,在学的过程中孩子们在情境中加上想象的读,感受到了。

成功之处:

1.以情导读,以读促悟,以悟激情。这篇文章中的对话较多,比较适宜学生分角色朗读,我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深入童话中的角色,体会角色的情感世界,把学生真正带入文本的情境中。如我逐步引导学生揣摩课文中小鸟的三次问话的语气,用多次换角色的方法来朗读,让学生们体会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小鸟寻找时的焦急与艰辛。渐渐地,学生们走进了这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之中,把握了读的感情基调,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一步一步地深化情感。看着学生的表情变得着急、担心、难过时,我知道故事已进入他们的内心深处。

2.“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文章略去了鸟儿在寻找朋友过程中和面对灯火时的心理描写,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间。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想象,进行了补白。既然是想象,就没有标准答案。我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积极地肯定,鼓励他们。如最后的小练笔,我想学生一定有很多话想说(想对谁说),就让他们把自己想说的写下来并进行了交流。学生们有赞美、安慰小鸟的,有对伐木人提建议的,还有对作者说希望有圆满结局的……我想这是学生对文本的解读。

不足之处:要关注课堂的生成。在课堂上,随时会有学生灵光的闪现,如何抓住学生的这些语言,将它们与理解文本很好地结合,这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仔细研究和学习的。

去年的树课堂实录教案篇七

生:于老师。

师:真有礼貌。你们是三年级几班的?

生:(1)班。

师:都是1班的,有没有混进来的?(众笑)于老师从老远的江苏过来。欢迎我吗?

生:欢迎。

师:谁说一句欢迎的话,代表大家说一句欢迎我的话?(无人发言)既然欢迎了就说一句欢迎的话,不举手我就着急了。(稍等片刻后)就一个举手的,两个,三个,太少了。如果不欢迎,于老师就要走了,bye-bye。欢迎不欢迎?欢迎就说一句欢迎的话。

(指名其中一个举手的学生说,学生也是支支吾吾的,难于言表)

生:于老师,欢迎您。

师:欢迎我什么呀?

生:为我们上课。

师:这句话连起来说。

生:于老师,欢迎您为我们上课。(台下响起一片掌声)

师:嗳,这句话好多了。要大胆,不要怕,不会就向别人学习。

生:欢迎您,于老师,您为我们上课。

生:热烈欢迎于老师为我们上课。

师:听见没有,热烈欢迎,欢迎的程度表达出来了。高兴不高兴?掌声送给他。(一片掌声)

师:于老师从老远的江苏来的,这句话再加个什么词,于老师听了最高兴?

生:热烈欢迎于老师从江苏远道而来为我们上课。

(台下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老师与学生握手。)

师:于老师的手是不是有力,有力表示什么?

生:友好。

师:表示感谢,对你的夸奖,对你的肯定。我看谁最有精神,坐得最端正。

一、检查预习情况。

师:告诉老师今天学哪篇课文?

生:给予树。

师:不要那么大声,像说话那么自然。再说。

生:给予树。(一连读了几遍。)

师:右手抬起来,跟老师写课题—给予树。(生举起右手书空)齐读。

师:(待学生读后)自然点,轻点。并带读两遍。看谁注意听,坐得最好。这篇课文预习了吧?那于老师检查一遍。看黑板,看于老师检查哪些词语(师板书,生看。)

生:(齐读)并不宽裕。

师:这个词在那句话里?谁能记得?

生:可是家里并不宽裕。

师:真棒,一字不差,可是家里并不宽裕,我只攒了一百美元。“并不宽裕”是什么意思?

生:他们家并不有钱。

师:并不有钱,生活不富裕。这是你的理解,理解得不错,但是书上怎么写的?谁能记得?

生:家里并不宽裕,我只攒了100美元,可是要五个孩子分享。

师:攒了多少?生:一百美元。(师板书)

师:每人得到多少?生:每人只能得到二十美元。(师随手板书二十美元)

师:你预习得非常棒,请坐。小朋友请看黑板,好多词语不要查字典,查词典,只要认真读书,就能理解了。书上说她家里并不宽裕生活一般,不太富裕,但是怎么不富裕了呢?这位妈妈只攒了一百美元,却要分给五个孩子,每人只得到二十美元,这就叫我家里并不宽裕。

[如何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于老师的教学中便可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

生: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师: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告诉老师“如愿以偿”是什么意思?

生:愿意。

师:看到一个“愿”就说愿意,为什么不说愿望呢?

生:愿望已经“尝”(偿)试了。

师:“尝试”了是这个“偿”吗?愿望怎么样了?生:愿望实现了。

生:有一个小女孩把自己的愿望写在卡片里,她想得到布娃娃。

师:往下说,很好,她的愿望怎么实现的?谁帮助她的?

生:在金吉娅的帮助下,她得到了布娃娃,她的愿望实现了。

生:有一个陌生的小女孩,她想得到一个穿着裙子的布娃娃,金吉娅,她的妈妈给她了二十美元,本来是想让她买一些礼物的。可是她看到卡片,她就给小女孩买了一个布娃娃,小女孩的愿望实现了。

生:有一个小女孩,把她的愿望写到卡片上,她的愿望是得到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金吉娅看到了那张卡片,就买了一个洋娃娃放在卡片旁边,一起送到援助中心的礼品区,一个小女孩的愿望就实现了。

师:嗯,真好。听清楚没有,刚才于老师说了好多词语,它的意思就在课文里边,“如愿以偿”的意思在这篇课文里,就是说:一个小女孩想要得到她的布娃娃,金吉娅用二十美元给她买了布娃娃,她的愿望实现了,就叫“如愿以偿”。所以,小朋友要好好读书,当你把这个词语的意思说出来以后,就说明你书读懂了,就说明这个词语你理解了。

二、读好课文。

师:预习的不错,下面,于老师想知道课文读了几遍?生:五遍。

师:有多读的吧?没有,那么听话。谁站起来把课文第一段读给同学听?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当学生读完第一段时,着重指导读问句: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这个学生连读了三遍。)

师:谁接着往下读?(一名学生接着读第二自然段)

师:读得比较流畅。谁接着往下读?(生接着读)

师:(在学生读第四自然段后)我听了替你着急,上气不接下气,好像有人追赶你似的,读得很正确,语气要自然些。(读第四段时,及时纠错,不厌其烦地让学生读好“显然在为没能给我们买到像样的礼物而难过。”这一句,并带读,直到学生读对读好为止。)

师:齐读最后一段。

(学生读完后,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用耳听,眼睛看到书。范读完毕,全场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生1:她很善良。生2:她很伤心。生3:她很有爱心。

师:是的,当你把课文读好的时候,一切都在朗读之中,不用讲了,听老师这么一读,就感觉金吉娅太懂事了,太有爱心了,太仁爱了,太同情人了。你看,一看到这张卡片,她要求不高,只要得到一个布娃娃,但是买不起,金吉娅就毫不犹豫地给她买了布娃娃。但是她没有按照妈妈的要求去做,没买些像样的礼物,只买了棒棒糖,害怕不害怕?怎么对妈妈说呢?小朋友,好好体会她的心情,请你们像于老师那样好好地读读一遍课文,先想想于老师怎么读的,你就怎么练,好吗?个人练个人的。

(学生练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侧耳倾听,课堂上书声琅琅。)

(一段时间后,师带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指名读最后一自然段。)

师:读得比较好。带读最后一自然段,读第一句话后强调:听于老师的语气,看于老师的表情,要学好。

三、小练笔。

生:谢谢你,金吉娅,要不是你,我就得不到穿着裙子的布娃娃了。

师:你说得真好,前头再加一句话,第一句话要告诉金吉娅:你送我的礼物对我……你是不是高兴,你是不是感动,你送我的礼物收到了。第一句话告诉金吉娅,你送我的礼物收到了,再说她的话,在这封信里注意这四句一定要记住。1、并不宽裕。2、一百美元,五个孩子,二十美元,四份礼物,8岁。为什么作者一定要把这些数字交代得那么清楚,为什么一定要告诉我们金吉娅才8岁?当你在写信的时候,把这些词用上去,就可以体会到作者为什么要写得那么具体了。(手指着如愿以偿)这个词,如果能用上,最好,用不上就不要用。谁要用上了,用得恰当,我给他加分,表扬他。有点难度,可用可不用,但是“并不宽裕,一百美元,五个孩子,二十美元,四份礼物,8岁”必须用上,怎么用上去呢?动动脑筋。金吉娅,你送给我的礼物我收到了,我非常高兴。下面靠你们了,看谁把这些词语用上去。只要动脑筋,都会用的。想好没有?拿出本子和笔,开头对着照抄,第一行顶格写“金吉娅:”另起一行写你们的话。写完后,看这(手指着大屏幕)“一个想得到布娃娃的小女孩于圣诞节”。

师:看谁能把黑板上的词都用上去,看谁写得又快又好,不会写的字写拼音。

(生开始写信,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头正,身直。)

师:(一段时间后)刚才有三个小朋友,我在他的信上打了五角星,(指名上台)看他们谁写得好,谁写得符合老师的要求。

生1:(上台念自己的信)金吉娅姐姐:你买的礼物我已经收到了。我知道你家里并不宽裕,而且每人只有二十美元,你本来是要买礼物的,而你却给我买了一个洋娃娃。要不是你,我就得不到这个惹人喜爱的洋娃娃了。所以我要谢谢你给我买了一个洋娃娃。一个想得到布娃娃的小女孩于圣诞节。

师:嗯,比较通顺,表达了自己的感谢之情,字写得比较工整,但是黑板上词语没用完。你听听其他同学怎么写的。

生2:金吉娅:你买的洋娃娃我收到了。要不是你,我不能得到洋娃娃。虽然你妈妈只攒了一百美元,家里有五个孩子,每人只能得到二十美元,你的哥哥姐姐都买了四个礼物,你只买了一些棒棒糖。你只有8岁,却用二十美元给我买了布娃娃,我非常感谢你。一个想得到布娃娃的小女孩于圣诞节。

师:她用的词语比较多,但是“一百美元”没用上。有了吗?有了,于老师刚才没听好。她的信符合要求。

生:金吉娅:谢谢你。你家并不宽裕,你妈妈只有一百美元,可是要分给你们五个孩子,每人二十美元,并要求你们每人买4份礼物。可是你8岁就用你妈妈给你的钱买了一个布娃娃给我,你多么善良,多么有同情心。我长大以后要向你学习。一个想得到布娃娃的小女孩于圣诞节。

师:她写得更好一些,但是“如愿以偿”用上了吗?

生:金吉娅:你送我的礼物我收到了,谢谢你。我知道你家并不宽裕,你妈妈只攒了一百美元,却由五个孩子来分享,每个孩子只有二十美元,还要准备四份礼物,而你却用那些钱给我买了一个洋娃娃。别看你只有8岁,却懂得关心别人,你真是爱的天使。如果没有你,我怎么能如愿以偿呢?祝你圣诞节快乐!一个想得到布娃娃的小女孩于圣诞节。(顿时,掌声如雷)

师:这是一封非常好的信,可是她读得不好,上气不接下气。(师重新朗读了这封信)

师:于老师希望小朋友第一要好好练习朗读,第二一定要好好练习写作文。多读书,写好文是于老师对你们的希望,今后要像那个小朋友一样,她写得真的很快,而且也比较通顺,老师的要求她都达到了。当你用上8岁,用上这些词语的时候,你可以体会到金吉娅真的是非常了不起,虽然她只有8岁,虽然她只分得二十美元,但是她却毫不犹豫地把爱心献给了一个陌生的小女孩。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当你听了她的信以后,你就懂了,真的不容易。如果她家很宽裕,一个人分得一百美元,拿出十来美元买布娃娃,好像没什么了不起,但是她只有二十美元。下课。

(当老师喊下课时,学生似乎意犹未尽,久久不肯离开。)

[感受]

听完于老师执教《给予树》一文的录音,一种朴实而生动的真、善、美留于心间。对于课文的理解,在于老师的课堂中,除了读,还是读,读出了对词语的理解,读出了对课文的感受,读出了学生自己的情感。语文教学唯有简单才是真呀!

整堂课,无论是教师漂亮的板书,还是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以及对学生轻柔呵护的话语,不厌其烦地细心指导,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感慨和自我的反思。

正如于老自己所言:心中藏着爱意和善意,有着民主和尊重,它一定会自然地流露。这种流露,便是一种非常简洁的教学风格,一种令人陶醉的教学艺术。

采芹人的话

这个班的学生整体水平是不尽如意的,于老师根据学情及时调整教学思路,真正做到了以学定教,真正做到了“一切为了学生”的教学理念。有的老师在借班上课时总是抱怨说“这个班的孩子怎样怎样”,听了这节课应该会新的启发。于老师是真正的“大师”!

去年的树课堂实录教案篇八

教材版本:人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上册

主讲人:吴琳

课堂记录:

一、看板书上的课题,齐读。

课件出示作者照片,教师介绍作者——新美南吉。

师:在《去年的树》这篇课文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远大理想呢?

二、学生自读课文,自己借助拼音解决课文中的生字。

课件出示生字“伐”,拼音,组词。

分析字形,教师范写甲骨文“戈”,引出伐的本意是“砍杀”,此刻引申为砍伐树木。

出示要求会写的“融、剩、煤”。

剩——剩下,煤——煤油灯。师板书示范书写字的笔顺,结构。

打开课文纸,在下面的田字格里每字写一遍,注意写字姿势,教师巡视,纠正姿势。

出示课文中词语,齐读。

三、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能不能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

教师评价,就应把感情融进去。

指名复述课文。

师:鸟儿都向谁询问了树的下落,找到之后,鸟儿是怎样做的?

和学生结合问题一齐回顾课文资料。

1、师: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里写到几次鸟儿为树唱歌,把相关语句画下来。

学生读出相关句子。

师:去年和今年鸟儿两次给树唱歌,读这两次唱歌时,你的情绪一样吗?

学生回答。

读到第一次唱歌时情绪怎样样——快乐。

读到第二次唱歌时情绪怎样样——悲伤。

2、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师:让我们跟着鸟儿的歌声先回到去年,读课文,你从哪些语句中读出了快乐,哪句话,哪个词?(天天)

齐读,读出其中的快乐。

课件出示“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鸟儿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教师补充想像部分,学生读后两句。(记:这个环节很棒,多种形式训练了学生的读。)

体会后,再次齐读。(配乐)

一边想像画面一边读。(教师范读)

师小结:一边想像画面一边读是十分好的阅读方法。

3、出示鸟儿与树分别时的对话。指名读。

师:这中小鸟你传呼是离开树吗?(不舍得)那你会怎样回答小鸟?

用这个问题来引,点儿不同的学生来回答,最后齐答。

打开课文,把描述今年的句子再通读一遍,体会感情。

4、师:第二年,鸟儿回来了,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学生读描述第二年段落的部分。学生自由读。

师:读完这部分你的情绪怎样样?(忧伤、悲伤)哪些文字让你越读越悲伤,找出来。

学生找出文字读出,说出自己的体会。

师:第二部分主要以什么形式写的?(对话)三次对话中鸟儿是含着怎样的情绪去问的?

课件出示:“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鸟儿()问树根。

鸟儿()问大门:“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明白吗?”

鸟儿()问女孩:“小姑娘,请告诉我,你明白火柴在哪儿吗?”

学生填词语并读出问话。

老师示引导、示范,引领学生读出感情。(记:吴老师的示范读在学生读的训练上起了很大的作用,在讲课的过程中,吴老师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了课文里,那带有磁性充满感情的声音,让在场听课的老师几次湿了眼睛,孩子们更是如此,从开始直白的读,随着吴老师越读越动人。)

带着体会出的感情问树根、门先生、小女孩。

5、课件出示句子: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师:“看,普普通通的一个眼神,你明白此时鸟儿的情绪吗?”

学生答。(记:学生的表达潜力很强。)

师:透过看的眼神,你看到了什么?

出示最后两段,配乐读(老师引领)

师:双是一个看字,你透过这个看,觉得鸟儿会对灯火说什么?

学生答,老师适时评价引导。(其中一个孩子答出了“一丝丝悲凉”,能够看出她真的感悟到文章中的感情。)

师:在平凡的文字里能读出这么深的感情,这就是大家手笔。

齐读最后三自然段。

6、师:鸟儿为什么必须要找树,要唱歌给灯火听?

学生回答,说出自己的体会,老师适时引导,评价,总结出:人世间最完美的东西,是对友情的真爱,对诺言的遵守。

7、师:理解了这篇课文,读懂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呢?对谁说?说什么?把要说的话写在课文纸上。

课件出示:我想对()说:

鸟儿

大门

新美南吉

自己

……

学生写完后,进行交流。(记:这个时候,学生已经融入了课文的情感里,这段练笔写的个性好,读的也很棒,其中一个孩子对新美南吉说的话迎得了听课老师阵阵的掌声。)

四、教师介绍新美南吉作品,推荐童话作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