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学课型有哪些(精选8篇)

最新教学课型有哪些(精选8篇)

ID:4590411

时间:2023-10-13 10:11:51

上传者:雅蕊

读经典是一种修身养性的重要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拓宽思维,增长知识。在评析经典作品时,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尊重他人对作品的不同观点和感受。那些经典之作深深地影响了世界各地的读者和观众,它们是文学艺术的瑰宝。

教学课型有哪些篇一

(一)实验教学课1、演示实验所谓演示实验是指教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为配合教学内容而演示给学生看的实验.因此主要是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引起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对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起一定的示范作用.为了确保演示实验成功,并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课堂演示实验要首先做好准备,力求演示的现象清楚,并配合必要的说明和讲解.

2、探究实验探究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掌握实验技能,使学生受到物理学研究的实验方法的初步训练的主要措施.

3、课外实验这种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的补充形式,可作为实验作业布置给学生,也可作为建议,由有兴趣的学生自愿进行.

(二)知识教学课

物理基础知识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是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教好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并使学生的认识能力在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

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教学,一般要经过以下四个环节:1、引入物理概念和规律这一环节的核心是创设物理环境,提供感性认识.概念和规律的基础是感性认识,只有对具体的物理现象及其特性进行概括,才能形成物理概念;对物理现象运动变化规律及概念之间的本质联系进行研究归纳,就形成了物理规律.因此教师必须在一开始就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常用的方法有:运用实验来展示有关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利用直观教具、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等.

2、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物理概念和规律是人脑对物理现象和过程等感性材料进行科学抽象的产物.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排除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找出一系列所观察到的现象的共性、本质属性,才能使学生正确地形成概念、掌握规律.例如,在进行“牛顿第一定律”教学时,其关键是通过对由演示实验和列举大量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现象的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使学生认识“物体不受其它物体作用,将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这一本质.

3、讨论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牢固地掌握它.因此,在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以后,还必须引导学生对概念和规律进行讨论,以深化认识.

4、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学习物理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在这一环节中,一方面要用典型的问题,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师生共同讨论,深化活化对所学的概念和规律的理解,逐步领会分析、处理和解决物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组织学生进行2运用知识的练习,要帮助和引导学生在练习的基础上,逐步总结出在解决问题时的一些带有规律性的思路和方法.

(三)习题教学课习题教学,也是物理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在讲述若干重要概念和规律,或者在重要的教学单元之后,一般要安排以解题指导为中心的习题课,及时而有重点地进行复习和解题训练.要上好一堂习题课,重要的是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程度,选编好例题和习题,认真研究教学方法,把复习讲评、示范解题和学生练习等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教学课型有哪些篇二

一、知能式课型

所谓知能式课型,是基于直接教学策略而形成的授课形式。这一课型,用于语文教学,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固化教学(学语文就是教学生“掌握足够的字和词,掌握句子的构造和用法”的过程),而是有两大明确的教学任务,一是掌握系统的知识,注重语言输入,崇尚对经典的记诵;二是掌握技能,能够在不同语境中合理使用。

这一课型,以教学目标的实现为取向,可以清晰地解释、示范,并且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能够充分实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任务,对提高学生成绩最为有效。这也恰是问题所在——“在任何领域,新手和专家的主要区别都在于他们掌握所属领域基本技能的程度”——缺乏足够专业素养的教师,在知能式课型的教学中容易迷失,转变为对语文知识、技能的机械灌输,强调死记硬背,容易隔绝语文与学生生活、心灵以及外在世界的联系等,从而引发对这种课型的诟病。

这一课型的操作程序,依据巴甫洛夫、桑代克和斯金纳等为代表性人物的行为主义理论以及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等,强调教学一般通过以下六个基本步骤实现:

1、明示目标,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引发注意;

3、引明策略,组织基本练习;

4、教师检查学生理解程度,引导交流,自主建构,并提供反馈;

6、有意义的课外作业,巩固知识或技能。当然,优秀的教师会根据不同的课堂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譬如,笔者上《怀古诗的主题分类及赏析示例》一课的教学设计如下:

1、创设情境导入:

2、怀古诗的主题分类、鉴赏层面分析(各有细析);

3、典型怀古诗的赏析范例:

4、总结这一类型诗歌赏析要点等;

5、当堂变式练习《江南》《姑苏台》鉴赏。

二、讲授式课型

近年来,讲授式课型引发了很多争论。所谓讲授式,其实就是讲座,是一种较为笼统的课型,也是一种普遍使用的教学方式。立足于教学内容结构的吸引力,和学生尊师爱学的习惯,是讲授式课型的核心内涵。这一课型期待教师能够以专业的水准设计灵活生动的教学结构将新的知识与已有经验联系起来,期待教师具备经验支持和材料引导,期待教师教学的清晰度和激情。具体到一节课的讲授上,需要教师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确定的教学内容,了解这节课的进度和学生的已有经验,选择合适的引导材料,进而有序地安排好课堂进程。

布鲁纳认为,讲授式课型重在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围绕特定的主题领域,让学生记住并透彻的理解,学会应用。一般来说,好的讲授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目标要点清晰,始终关注主要教学内容,不跑题,不模糊表达;二是逐步讲授;三是讲解具体并提供或详细或具体或生动或直观(比如图片、模型)的例子;四是及时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确定学生明白一个要点后再往下讲,提问,让学生总结并解释要点,让学生重复知识点或者技能要领等)。

这是一种教师中心的课型——作为教师,你必须研究透彻才能真正讲得好。能够用最简洁生动最清晰明了的形式来组织教学过程,是多么地重要!而且,如果教师不能保证良好的课堂秩序或者不懂得适时激励学生,那么效果会相当糟糕!有些教师在滔滔不绝中找到了乐趣,于是热衷“讲授”,喜欢在课堂上讲啊讲啊,从此踏上歧途,却一直以为自己掌握着教学的金科玉律——然而,那也许只是讲话,不是讲授:除了极个别人,一位教师站在一个班级的学生面前讲话20-3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都是很容易的。

要求的确不少,但是别急。这一课型还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三个方面的能力准备:

一是习得,二是拓展概念结构,三是培养倾听习惯和思考习惯——当然,这种课型也因为它对学生的多样要求而招致批评。不过,这种授课方式,尤其是经过周密组织的、单调的讲授课,对知识、技能的掌握非常有效——这一点,对高考指挥棒下的毕业班教学颇有吸引力。知识爆炸的时代,传统的知识教学已经无法容纳海量知识,我们需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这一课型要着眼于对知识的获取、利用、加工和创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注重实际运用,必然会得到持续的运用。因此,讲授式课型应被视为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这种策略稳定、有序,能够踏实推动教育目标任务的实现。

譬如,笔者在区域暑期培训过程中所做的《语言描写》讲座,课堂框架结构简单,但是讲授中使用的引导材料和具体例子,都能够从不同角度吸引听课者,于是就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整体设计如下:

1、语言和语言描写的基本内涵;

2、语言描写的一般要求:

(1)准确得体(2)清晰流畅(3)生动形象;

3、具体语言风格呈现(部分个例比较);

4、写作过程中,提升语言描写能力的常规做法举隅:

(1)如何写好开篇?(2)如何提升文采?

三、抛锚式课型

抛锚式课型,又叫“基于问题的学习”,它以学生为中心,以明确的研究问题为目标,期待学生开放地探究,并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一课型的本质是呈现真实而有意义的情境,作为学生学习探究的起点和基础;基于问题的高中语文课堂,期待学生通过交流,在口语交际能力的锻炼、阅读和写作策略的提高,以及自主学习意识的增强等方面实现明显的进步。立足高中语文教学,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已经开始渗透“基于问题”的观念,比如诸多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抛锚式课型具有多样化的、深厚的理论依据。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自主解决问题,成为一个独立的学习者,这是各种教育流派都有的教育目标。杜威“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提出,学校应该像镜子一样反映全社会,教室是探究现实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实验室。而不同时期的建构主义理论研究者为抛锚式课型提供了更多理论支撑。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教育观点认为,学习发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或者同伴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进入最近发展区(学生实际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区域),新的学习于是发生了。布鲁纳的“支架”理论也认为,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帮助(也即“支架”),发现观点,建构意义,来解决一个超出自身能力水平的问题。

这一课型的特征:

一是精心设计研究问题,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

二是引导学生围绕真实生活情境面对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多样化思路;

三是让学生学会收集、分析和运用资料;

四是帮助学生通过探究、对话,形成他自己期待形成的学习成果,发展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学生具有亲自探究有意义情境的天生愿望。教师的任务是提出真实的问题;然后由学生针对具体问题,从不同视角,力求得出有现实意义的观点、认识以及实践方法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衔接与引导非常重要,对教师的教学专业功底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天,当我们深深浅浅地实践这一课型时,实际上,这非常考验教师的体力——毋庸讳言,大部分老师面对基于问题的学习信心不足,突出表现在个人学识见解并不能真正引领学生讨论的深入。这种教学的窘迫处处可见,但不仅仅是教师个体的缘故,而是教育的痼疾。

值得期待的思维碰撞与意义生成,荡漾在抛锚式课型的构建中——这符合目前新课改对教学的期望。譬如下面的教学片断实录,就具备抛锚式课型的某些特质,可以较为充分地体现语文教育的语用功能思考。

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朗读能培养语感

不管任何语言文字的学习,都很注重语感,语文也是如此,而培养语感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朗读。

当学生一遍遍的朗读,文中的字、词、句的韵律就会一遍遍在学生脑海中加深印象,形成条件反射。

例如朗读古诗,读的多了,当学生看到古诗的上一句是,下意识的的下一句就在脑海中出现了,这是无意识的反应,在下一句古诗出现在学生脑海中时,这瞬间他是没有概念的,他不知道这首诗的诗名是什么,不知道这首诗出自何人何处,只是根据语感,自然而然的接了下一句。

然后再经过信息处理,才整理出这首诗的诗名是什么,出自哪里,作者是谁,这个过程说起来很复杂,但是在脑海中的处理就是一瞬间。

对写作造句也是如此,低年级学生写作造句总会出现语句不通顺的情况,这种情况,就是语感不够的表现,朗读的多了,学生就会改正这个毛病。

解读后再朗读

学生会有更深的理解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吟咏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

朗读不是漫无目的,毫无思想的读,单纯的练嘴皮子是没有意义的,总是能看到在早读课上,老师要求大家大声读书的时候,就有学生拿着书,大声的读着课文,表面上看起来很认真,实际上完全是在念经,课文光在嘴皮上过,根本没有过脑子。

这样的朗读,即使读一百遍,也未必能在学生脑子里留下痕迹,正确的朗读方法应该是像《朗读者》中的做法,先解读,再朗读。

先将学生朗读的诗歌散文讲解一遍,分析课文的内容,了解课文的意义和风格,解读作者的思想和创作背景。

有了这些前提,朗读才能富有感情,学生朗读的兴趣才能大大提升。

教学课型有哪些篇三

摘要:体育已经不单纯是锻炼身体,它还可以作为很好的社交手段,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运动技能的同时,更要激发学生对运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性;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拓宽体育知识,使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在人生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兴趣;运动损伤;以人为本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认识的不断进化,加之多年教改不断深入探索,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更加关注体育课。体育课就是锻炼身体的时代已经过去,当今我们应赋予体育课程更多精华,提高其生命活力,才能使其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认识水平的提高。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的学生,在需要投入很大精力、体力的体育课中,一定缺乏热情。如何提高学生的热情和兴趣?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增强学生对运动的兴奋程度和自信心。只有学生对某种运动感兴趣了,才能在运动中得到心理的满足,才能投入更多的热情思考。

增加学生对不熟悉的运动或动作尝试的勇气。通常在课堂中教师不管是上理论课还是做动作示范,都习惯性地引导学生“怎么做”,却忽略了为学生讲明“为什么这么做”。其带来的结果是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忽略了自己的感受,也忘了问“为什么”,形成了一种机械填鸭式的教学习惯,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无法增加学生在运动中感受到的兴奋及成就感。所以,授课时教师要通过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参与到课程的互动中来,不仅仅教师要讲授“做什么”,更要让学生主动提出“为什么”。这样的课程才会生动、深刻。教师要注意在学生做练习或动作示范时,及时给予肯定,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勇于展示自己的积极性。通过游戏潜移默化地达到热身和锻炼目标,也可以采取游戏的方式导入课程。只有调动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

二、拓宽体育课学习的知识面,使学生真正地认识到体育锻炼在人生中的重要意义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运动的重要性,也投身到运动的队伍中来。其实,很多想运动的人都不知道怎样运动,而不正确的运动方式、强度,不但会影响到锻炼效果,甚至会损害身体健康。我们体育教师要做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学到某种技能,更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运动观念,从而受益一生。

响;了解各种运动的起源及演变;了解对竞技运动的影响;了解体育在世界上的位置……教会学生宏观地了解体育,用体育这双眼睛来看世界。比起学习某种技能,更重要的是教授学生正确的运动观念和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激情。

三、运动损伤的预防及治疗

运动中各种因素都可能引发运动损伤。教师在教授运动技能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一旦学生肌肉力量或柔韧灵敏发展不平衡,很容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学生在做练习时,教师要时刻提醒,引导学生注意力集中。除了思想上重视之外,还应教授学生损伤预防及治疗的正确方法,帮助学生在学习运动技能的同时也学会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学会保护好自己,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教师把这个题目当做一项技能来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走出课堂也可以具有安全有效运动的能力。改变传统的只有在课堂上,只有在教师的提醒和督促中才可以做到安全的被动式教学运动方式。安全是运动的前提,我们的每一节体育课都要为学生今后独立、自主完成运动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学生留下正确和深远的影响。

四、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学生的身体健康不仅关系到自身的生活和未来,更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健康和未来。体育教学不管是在课堂中还是在考核中,都要做到以学生的发展、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兴趣为标准。教师和学生都要适应角色的转变,课堂再不是教师的舞台,而是学生展示自我、发展个性、表现才能的天地。尽量多鼓励学生讨论、练习,让每位学生都看到自己的进步,都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成为体育课堂中的主角。

同时,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被教材拴住腿脚,仅仅讲授书本知识而脱离实际,要敢于尝试不同的授课方法,体会和学生的密切配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感觉每节课都新鲜有趣,记忆深刻。

参考文献:

教学课型有哪些篇四

摘要:体育已经不单纯是锻炼身体,它还可以作为很好的社交手段,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运动技能的同时,更要激发学生对运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性;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拓宽体育知识,使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在人生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兴趣;运动损伤;以人为本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认识的不断进化,加之多年教改不断深入探索,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更加关注体育课。体育课就是锻炼身体的时代已经过去,当今我们应赋予体育课程更多精华,提高其生命活力,才能使其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认识水平的提高。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的学生,在需要投入很大精力、体力的体育课中,一定缺乏热情。如何提高学生的热情和兴趣?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增强学生对运动的兴奋程度和自信心。只有学生对某种运动感兴趣了,才能在运动中得到心理的满足,才能投入更多的热情思考。

增加学生对不熟悉的运动或动作尝试的勇气。通常在课堂中教师不管是上理论课还是做动作示范,都习惯性地引导学生“怎么做”,却忽略了为学生讲明“为什么这么做”。其带来的结果是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忽略了自己的感受,也忘了问“为什么”,形成了一种机械填鸭式的教学习惯,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无法增加学生在运动中感受到的兴奋及成就感。所以,授课时教师要通过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参与到课程的互动中来,不仅仅教师要讲授“做什么”,更要让学生主动提出“为什么”。这样的课程才会生动、深刻。教师要注意在学生做练习或动作示范时,及时给予肯定,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勇于展示自己的积极性。通过游戏潜移默化地达到热身和锻炼目标,也可以采取游戏的方式导入课程。只有调动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

二、拓宽体育课学习的知识面,使学生真正地认识到体育锻炼在人生中的重要意义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运动的重要性,也投身到运动的队伍中来。其实,很多想运动的人都不知道怎样运动,而不正确的运动方式、强度,不但会影响到锻炼效果,甚至会损害身体健康。我们体育教师要做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学到某种技能,更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运动观念,从而受益一生。

响;了解各种运动的起源及演变;了解对竞技运动的影响;了解体育在世界上的位置……教会学生宏观地了解体育,用体育这双眼睛来看世界。比起学习某种技能,更重要的是教授学生正确的运动观念和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激情。

三、运动损伤的预防及治疗

运动中各种因素都可能引发运动损伤。教师在教授运动技能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一旦学生肌肉力量或柔韧灵敏发展不平衡,很容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学生在做练习时,教师要时刻提醒,引导学生注意力集中。除了思想上重视之外,还应教授学生损伤预防及治疗的正确方法,帮助学生在学习运动技能的同时也学会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学会保护好自己,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教师把这个题目当做一项技能来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走出课堂也可以具有安全有效运动的能力。改变传统的只有在课堂上,只有在教师的提醒和督促中才可以做到安全的被动式教学运动方式。安全是运动的前提,我们的每一节体育课都要为学生今后独立、自主完成运动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学生留下正确和深远的影响。

四、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学生的身体健康不仅关系到自身的生活和未来,更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健康和未来。体育教学不管是在课堂中还是在考核中,都要做到以学生的发展、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兴趣为标准。教师和学生都要适应角色的转变,课堂再不是教师的舞台,而是学生展示自我、发展个性、表现才能的天地。尽量多鼓励学生讨论、练习,让每位学生都看到自己的进步,都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成为体育课堂中的主角。

同时,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被教材拴住腿脚,仅仅讲授书本知识而脱离实际,要敢于尝试不同的授课方法,体会和学生的密切配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感觉每节课都新鲜有趣,记忆深刻。

参考文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教学课型有哪些篇五

多年来,我国一大批教育研究专家以及诸多一线优秀教师对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的定位问题等,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这一方面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研究盛景,譬如提出了苏派教育、生命语文等。另一方面,这也体现了课堂教学研究的一种无序,甚至不同特点的教学实践之间也互相矛盾。尽管如此,开放性的教育教学研究氛围,依然极大促进了高中语文课型构建以及语文教育定位的研究。

课型,指课堂教学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有所侧重的指导下,以一定的标准、内容、方法等精心设计并有效组织的授课形式。不久前,某市组织编写了《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丛书,编者依据课型“规范性”和“课无定型”的特点,声称总结、开发了190多种有效课型。有教育研究者表达了不同观点,认为过于细致的分类,并不利于教育教学的明确定位,甚至可能会成为课堂教学僵化的一种标志。笔者也认为,教学需要在宏观层面推行适量的课型,以实现有效性。

美国教育研究专家理查德•i•阿兰兹认为,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基于把课堂建设成学习共同体的目标,可以塑造课堂体系范畴下的具体课型,达成“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的终极目标。构建高中语文课型,重在厘清高中语文教育的的价值取向和目标任务,重新强调教师的专业职责,实现多元化学习的有效引领。本文立足之前研究的先进成果,认为展现语文教育定位的高中语文课型构建,可以主要结合以下五种课型展开探讨。

一、知能式课型

所谓知能式课型,是基于直接教学策略而形成的授课形式。这一课型,用于语文教学,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固化教学(学语文就是教学生“掌握足够的字和词,掌握句子的构造和用法”的过程),而是有两大明确的教学任务,一是掌握系统的知识,注重语言输入,崇尚对经典的记诵;二是掌握技能,能够在不同语境中合理使用。

这一课型,以教学目标的实现为取向,可以清晰地解释、示范,并且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能够充分实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任务,对提高学生成绩最为有效。这也恰是问题所在——“在任何领域,新手和专家的主要区别都在于他们掌握所属领域基本技能的程度”——缺乏足够专业素养的教师,在知能式课型的教学中容易迷失,转变为对语文知识、技能的机械灌输,强调死记硬背,容易隔绝语文与学生生活、心灵以及外在世界的联系等,从而引发对这种课型的诟病。

这一课型的操作程序,依据巴甫洛夫、桑代克和斯金纳等为代表性人物的行为主义理论以及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等,强调教学一般通过以下六个基本步骤实现:

1、明示目标,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引发注意;

3、引明策略,组织基本练习;

4、教师检查学生理解程度,引导交流,自主建构,并提供反馈;

6、有意义的课外作业,巩固知识或技能。当然,优秀的教师会根据不同的课堂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譬如,笔者上《怀古诗的主题分类及赏析示例》一课的教学设计如下:

1、创设情境导入:

2、怀古诗的主题分类、鉴赏层面分析(各有细析);

3、典型怀古诗的赏析范例:

4、总结这一类型诗歌赏析要点等;

5、当堂变式练习《江南》《姑苏台》鉴赏。

二、讲授式课型

近年来,讲授式课型引发了很多争论。所谓讲授式,其实就是讲座,是一种较为笼统的课型,也是一种普遍使用的教学方式。立足于教学内容结构的吸引力,和学生尊师爱学的习惯,是讲授式课型的核心内涵。这一课型期待教师能够以专业的水准设计灵活生动的教学结构将新的知识与已有经验联系起来,期待教师具备经验支持和材料引导,期待教师教学的清晰度和激情。具体到一节课的讲授上,需要教师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确定的教学内容,了解这节课的进度和学生的已有经验,选择合适的引导材料,进而有序地安排好课堂进程。

布鲁纳认为,讲授式课型重在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围绕特定的主题领域,让学生记住并透彻的理解,学会应用。一般来说,好的讲授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目标要点清晰,始终关注主要教学内容,不跑题,不模糊表达;二是逐步讲授;三是讲解具体并提供或详细或具体或生动或直观(比如图片、模型)的例子;四是及时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确定学生明白一个要点后再往下讲,提问,让学生总结并解释要点,让学生重复知识点或者技能要领等)。

这是一种教师中心的课型——作为教师,你必须研究透彻才能真正讲得好。能够用最简洁生动最清晰明了的形式来组织教学过程,是多么地重要!而且,如果教师不能保证良好的课堂秩序或者不懂得适时激励学生,那么效果会相当糟糕!有些教师在滔滔不绝中找到了乐趣,于是热衷“讲授”,喜欢在课堂上讲啊讲啊,从此踏上歧途,却一直以为自己掌握着教学的金科玉律——然而,那也许只是讲话,不是讲授:除了极个别人,一位教师站在一个班级的学生面前讲话20-3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都是很容易的。

要求的确不少,但是别急。这一课型还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三个方面的能力准备:

一是习得,二是拓展概念结构,三是培养倾听习惯和思考习惯——当然,这种课型也因为它对学生的多样要求而招致批评。不过,这种授课方式,尤其是经过周密组织的、单调的讲授课,对知识、技能的掌握非常有效——这一点,对高考指挥棒下的毕业班教学颇有吸引力。知识爆炸的时代,传统的知识教学已经无法容纳海量知识,我们需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这一课型要着眼于对知识的获取、利用、加工和创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注重实际运用,必然会得到持续的运用。因此,讲授式课型应被视为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这种策略稳定、有序,能够踏实推动教育目标任务的实现。

譬如,笔者在区域暑期培训过程中所做的《语言描写》讲座,课堂框架结构简单,但是讲授中使用的引导材料和具体例子,都能够从不同角度吸引听课者,于是就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整体设计如下:

1、语言和语言描写的基本内涵;

2、语言描写的一般要求:

(1)准确得体(2)清晰流畅(3)生动形象;

3、具体语言风格呈现(部分个例比较);

4、写作过程中,提升语言描写能力的常规做法举隅:

(1)如何写好开篇?(2)如何提升文采?

三、抛锚式课型

抛锚式课型,又叫“基于问题的学习”,它以学生为中心,以明确的研究问题为目标,期待学生开放地探究,并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一课型的本质是呈现真实而有意义的情境,作为学生学习探究的起点和基础;基于问题的高中语文课堂,期待学生通过交流,在口语交际能力的锻炼、阅读和写作策略的提高,以及自主学习意识的增强等方面实现明显的进步。立足高中语文教学,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已经开始渗透“基于问题”的观念,比如诸多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抛锚式课型具有多样化的、深厚的理论依据。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自主解决问题,成为一个独立的学习者,这是各种教育流派都有的教育目标。杜威“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提出,学校应该像镜子一样反映全社会,教室是探究现实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实验室。而不同时期的建构主义理论研究者为抛锚式课型提供了更多理论支撑。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教育观点认为,学习发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或者同伴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进入最近发展区(学生实际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区域),新的学习于是发生了。布鲁纳的“支架”理论也认为,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帮助(也即“支架”),发现观点,建构意义,来解决一个超出自身能力水平的问题。

这一课型的特征:

一是精心设计研究问题,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

二是引导学生围绕真实生活情境面对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多样化思路;

三是让学生学会收集、分析和运用资料;

四是帮助学生通过探究、对话,形成他自己期待形成的学习成果,发展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学生具有亲自探究有意义情境的天生愿望。教师的任务是提出真实的问题;然后由学生针对具体问题,从不同视角,力求得出有现实意义的观点、认识以及实践方法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衔接与引导非常重要,对教师的教学专业功底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天,当我们深深浅浅地实践这一课型时,实际上,这非常考验教师的体力——毋庸讳言,大部分老师面对基于问题的学习信心不足,突出表现在个人学识见解并不能真正引领学生讨论的深入。这种教学的窘迫处处可见,但不仅仅是教师个体的缘故,而是教育的痼疾。

值得期待的思维碰撞与意义生成,荡漾在抛锚式课型的构建中——这符合目前新课改对教学的期望。譬如下面的教学片断实录,就具备抛锚式课型的某些特质,可以较为充分地体现语文教育的语用功能思考。

四、合作式课型

合作式课型的特点是要求学生必须通过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而且他们必须掌握一定的合作技巧才能做好互相协调,实现教学目标。这一课型下,因为合作双方的无法“透视”,因而教学充满了生成和意外。但是我们可以透过思维的延长线,得以聚焦到一点(也即一个问题的消失点),这就昭示着问题的解决。立足消失点,将建立新的问题中心。

这一课型操作模式多样,并且具有较高的教学成效。我们探讨一种合作式课型的结构,可分为五个阶段,如下:

第一阶段(课前准备):

步骤一,了解教学内容相关知识;

步骤二,选择方法,进行分组及职责分配等;

步骤三,初步交流。这一阶段的意义在于,精心选择适合学生兴趣和已有经验的学习内容,以更广的时间、更多的知识帮助师生打开更广阔的视野。

第二阶段(课堂讨论):

步骤一,精心安排教学流程(设置问题串),全班初步讨论;

步骤二:各小组充分交流;

步骤三,各小组就教学主要内容(也应该是最吸引学生的内容)达成初步共识;

步骤四,各组深层反思。这一阶段,从全班教学到各小组活动的过度必须精心设计,要让学生都明确自己的任务、目标等。

第三阶段(课堂反思及课后拓展讨论):

步骤一,个体开展深度反思;

步骤二,拓展延伸,探索相应理论知识及具体案例分析;

步骤三,集体归纳并形成学习结果。这一阶段,教师不要过多介入,但在必要的时候要能够提供帮助。

第四、五阶段(课后改进及运用):

步骤一,继续验证讨论结果;

步骤二,综合评价本次学习效果;

步骤三,运用。这两个阶段,需要学生保持勇气,善于思考,从最普通的讨论中获得较为明确的成长意义。合作学习中,最具价值的并非具体的学习结果,而是个体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个性化思维魅力。

高中语文合作式课型的构建,强化了合作学习环境和合作技能的学习,将语文知识和课堂教学主要内容的学习压力传递到了学生身上,学生需要集中大量精力,在有效的学习组织的基础上,针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开展一系列的合作、分工、探索和深思,从而形成“滚雪球式”或者“履带推进式”的学习成果。当然,这种探索目前流于形式的较多,比如曾经在一个阶段普遍推行的小组讨论,很多都被认为缺乏细致、严谨或者客观的态度,反而伤害了课堂的效度。这也是这一课型下一阶段的研究重点——这种模式给课堂设置了一种模板,并敦促每一个师生朝着这个理想图景努力。

这一课型更加适合高中语文的专题学习,包括同一主题下的不同文本的学习、同一作家不同作品的研究等,譬如“月是故乡明”专题教学、李白诗专题学习、迟子建作品(小说、散文)研究等。

五、综合式课型

严格地说,综合式课型并非一种课型,而是一种综合体现各种教学策略的课堂。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强调多元融合,注重学生中心,这其实可以较充分地体现在笔者所谓的综合式课型中。专业突出、成熟、高明的教师已经不屑于在教学模式或者课型之下探求上课的途径,那不过是在别人的故事里体味未曾经历的人生。他们习惯于从自身灵魂和学生成行的过程中寻找一个视角,来完成一次和谐的沟通。

我们所谓的课堂结构,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等共同构成的一节课,通过具体教学情境,协作、对话,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知识建构。最好的课堂,必有被褐怀玉之美,看似简单朴素,挥洒自如,实则殚精竭虑、思考精密,机关多多。我们说,要让一个人成长,就要远远地牵引着他,而牵引的目的是让他获得自由。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应该致力于学生成长的各种需要;检验教学效率的标准不应该是成绩、升学率等量化指标,而应该是学生的进步维度和幅度。

要想将综合式课型应用好,一个强有力的观点是,要想教得好,不是必须要透彻讲解语言要素,往往,有天赋、智慧和知识就好,要调动学生迫切的内在需求。综合式课型的一般结构如下图: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综合式课型呈现不同的具体教学任务。

譬如,综合式课型实施于现代文阅读教学时,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基本活动和心理变化,要注重整体感知、分析品味两个主要教学环节,对应“感知文本内容——形成基本概念——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产生联想、想象和评价”的基本阅读流程。

综合式课型实施于文言文教学时,要强调文言知识的诵读与积累,重视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在加强语言学习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教学课型有哪些篇六

1.序列设问,于关键处质疑

钱梦龙先生曾说过,“每堂教读课,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读中的所惑之处,精心设计问题,或以一个大问题领起诸多小问题,或按教读顺序层层设问。问题提得好,犹如一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如他教授《愚公移山》一文,在落实字词、疏通文义后,列出下面四个问题:(1)请计算一下,这次参加移山的一共有多少人?(2)移山这件事做起来难吗?(3)愚公究竟笨不笨?(4)愚公到底是无能的,你们同意吗?从移山人数入手提问,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既落实了“且”“更”“龄”“遗男”“荷担者三夫”“遂率”,以及“遂率”句的主语省略等知识,又为后文分析理清头绪。由人到事,第二个问题把学生引向“移山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能显示出人们的不同精神面貌”这个方面;第三个问题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新的深度,深入挖掘愚公的伟大之处;最后一个问题,扣住神话式结尾,突出了愚公精神感人至深。四个问题处处问到点子上,个个都能激起思维的波澜,引起学生热烈的讨论其至争论,这些问题研究透了,学生对全文就理解透了。不仅如此,钱先生的提问语言生动,问题也贴近学生。如此建构式的问题设计使学生有话可说,且说得精彩,不时体验知识生成的幸福。

2.对立统一,于矛盾处提问

比如,笔者在执教《社戏》时设计了下面几个问题:第一,“课文题为社戏,但并非从一开头就写社戏,那真正写看戏的是文章的哪些段落?”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发现:文章以“看戏”为分水岭,层次明了地分为两大部分。接着笔者抛出第二问题,“这戏好看吗?”大部分学生都说不好看。不过也有学生列出课文中“在这一夜里,我以为这实在要算是最好的一折”,以及“回望”“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来说明那晚的戏对“我”还是有吸引力的。紧接着我提出第三个问题:“其实在文章中作者本人已经对社戏进行了评价,是哪句呢?”学生再次回到文章认真阅读,找到了最后一段。这次我先让学生齐读这一段。刚读完,学生就把我即将问的问题提了出来:“老师,既然戏不尽好看,文章结尾为什么又说‘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呢?”矛盾出现了!同学们议论纷纷,我趁机因势利导“:大家想想,是好在戏内,还是戏外?”经这一点拨,学生的思想像开闸的洪水,教室里读书声、讨论声,顿时大作。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争着回答,不时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幸福感溢满课堂。

3.有的放矢,于兴趣点上设问

常言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提问则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于兴趣点设问是诱发学生思维的发动机,能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师生情感的交流,从而优化课堂教学。在语文课堂上如果只有工具性的知识灌输,可能就如一个只有理性头脑却感情淡漠的人一样没有生活情趣。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准确的角色定位、融洽的师生关系、适度的激励性评价、轻松的课堂氛围是营造语文幸福课堂的前提。不仅如此,教师高超的提问艺术也将为幸福课堂增光添彩,而所有这一切都将直接服务于学生的接受法则,因为他们具有最敏锐地感受幸福的能力。感受语文,感受幸福。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还将为此而不悔、不懈、不断前行。

教学课型有哪些篇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出,“教学是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交流是加强师生、生生情感沟通的最主要方式,它对于开放学生心灵、彰显学生个性,帮助教师更好地实施教学活动等都有很大的帮助。互动型教学方式以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活动为基础,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这对于培养他们的数学学科素养有积极作用。加强师生交流可以帮助学生探究数学知识,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加强生生交流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虚心请教的好习惯,树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价值观,扬长避短,掌握必要的交际能力。下面,笔者从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两个方面,讨论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实现互动型教学的具体做法。

一、加强师生互动

我国古代就一直有“尊师重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教育观念,这就使得在我国的课堂上,老师一直处于绝对的权威地位。学生的任务就是听取教师的教导、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等,这几乎是二者唯一的互动。这种类型的师生互动无法让教师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无法为学生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活动,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师生互动是彼此影响、共同作用的过程。《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我们必须建立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促进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在教学活动中,师生要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见解与思路,通过讨论,达成共识。然而,现在很多老师即使设计了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也会出现“师动生不动”的局面,这主要是因为老师没有考虑活动的难度,使其超出了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此,老师必须设计能够引起学生探究兴趣,符合他们学习能力水平的数学教学活动。要想实现师生互动,首先,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具备基本的探究能力;其次,教师要创设轻松的学习情境,使小学生处于浓郁的数学学习环境之中,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再次,教师必须有组织、有计划地优化数学教学计划,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认识人民币”一课中,我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学生需要到商店买文具,一个书包15元,一个笔记本3元,一支铅笔5角,每位同学都需要购买书包、笔记本、铅笔各一个,请学生分别说出几种结算方案。由于这个情境是学生实际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情,因此他们在学习的时候,感到十分轻松。学生开始七嘴八舌地讲起了他们的结算方式。有的学生说:“我可以直接给一张20元的,然后让他找零钱。”有的学生说:“我可以分别给他一张10元的,一张5元的,4张1元的。”等。然后,我再出示真实的人民币,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结算方案,依次选取不同面额的人民币。

二、生生互动

生生互动指的是学生之间以任何形式受到任何程度影响的活动。心理学家约翰逊认为:“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学习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更强有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同学是他们在学校中最熟悉的人,他们之间彼此信任,也最容易达成共识。然而,数学的逻辑性非常强、抽象度十分高,它对于小学生来说,似乎是一座难以跨越的高山。很多小学生对于数学学习感到十分自卑,他们认为学好数学简直是无法完成的任务。在小学数学课堂展开良好的生生互动,可以帮助小学生消除对数学学科的陌生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生生互动是集体活动的一种形式,它对于提高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培养合作精神等都有积极影响。在“圆面积”一课中,我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成员都会有擅长的部分,如一个小组内要有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也会有思维水平高的学生。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负责制作或找到圆形模型,思维水平高的学生负责带领本组学生探索出圆形的面积公式。小组内的学生只有相互帮助,共同合作才能够完成探究活动,这可以使小学生树立团队意识。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应用互动型教学方式是促进小学生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综合发展,实现个性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推动小学数学的良性发展。

教学课型有哪些篇八

晴空万里,正是出游的`好天气,爸爸带我们去大寺基玩,山路弯弯曲曲,像一条巨大的蛇缠绕在大山之中,我们沿着山路缓缓而上。

到了大寺基,远远地看到一群小孩子跟在一位叔叔后面,走近一看,叔叔在钓鱼,小朋友们想要叔叔钓的红鲤鱼,我也很想要,就问叔叔:“叔叔,你能送给我一条鱼吗?”叔叔说:“好的。”可是,小朋友们都抢着,我和弟弟一条也没有,有点伤心。

这时,爸爸走过来说:“我给你们钓很多的鱼。”我和弟弟心花怒放地笑了,非常开心。爸爸也非常爱钓鱼,就去酒店租了一根鱼竿,开始给我们钓鱼,我和弟弟紧紧地跟在爸爸身旁,不一会儿,爸爸就钓上来一条小小的红鲤鱼,我欢呼地叫起来,太开心了,我把鱼装在饮料瓶里,我和弟弟都有很多条小红鲤鱼了,瓶子也装不下了,爸爸就钓大鱼,爸爸刚放下鱼竿,还没做好准备,就有一条大红鲤鱼上钩了,我又兴奋地跳起来,太爽了,接着,舅舅、姨夫也都在钓鱼,这一上午,我们都在看钓鱼,寸步不离。

中午了,我们带着战利品,高兴地去外婆家吃午饭了。

小学语文的基本课型有哪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