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设计(汇总10篇)

2023年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设计(汇总10篇)

ID:4601677

时间:2023-10-13 15:12:35

上传者:XY字客 2023年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设计(汇总10篇)

通过教案模板,教师可以清晰地了解教学进程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经典的一年级教案范例,看看其中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设计篇一

在设计这堂课时,我努力让学生在游戏中、在参与活动中,感悟并提高一定的道德认知,通过活动化教学力求改变过去我讲你听的方式。在活动化教学中,注意了活动的层次性、目标性。我设计了四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猜猜他(她)是谁?”,通过每个学生各具特色的自画像,介绍自己、理解自我,并通过与他人比较,初步意识人与人存在着差异。第二个活动是“圆圈变变变”,通过大家在圆上作画,让学生知道,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情会有不同的想象。第三个活动是“说说你发现的不同”,在这个环节让学生通过比赛,了解各地方,各国家,各民族之间人与人是不一样的,正因为不同才有了我们多彩的世界。第四个活动是“寻找小星星”,围绕学生的学校生活,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班里有哪些“多彩的小星星”,让学生意识到:正因为每个同学的不同,我们的班级生活才会丰富多彩。让学生明白只有大家共同努力,各自发挥不同的优势,才能使我们的班级更加丰富多彩,思想在此受到了震撼,得到了升华,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明白道理,学到知识。这几个活动的设计都是有目的的,贯穿着逻辑性,可以说是逐步提升。

首先我将教材中的活动一:我的自画像内容改在了课前完成,一开课我就将他们上交的自画像拿出来让他们猜,引入第一个游戏,在猜测中对人与人之间的不同,能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新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构建的课程生活,要了解儿童是不容易的,所以教师要变“备教材”为“备儿童”。由于新课程强调师生互动,课堂上就会不断生成新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具备更好的教学艺术和智慧去面对学生生成的问题。尽管这次课也给我留下了不少遗憾,但在遗憾中我也收获了许多。我想,在今后的实践中我将不断的探索、前进!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程,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逐渐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设计篇二

1、课标要求:本单元从学生日常生活的家庭、学校、社区三个生活场景切入,以儿童所熟悉的生活为教学基本内容,引导学生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理解中,学会做人和做事。

3、教材地位与逻辑联系:承上启下;从前一课体会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增进对家庭爱的情感,到本课了解学校的发展变化,感受校园的文化和历史,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到后一课了解都市型社区和乡村型社区的不同特色,体验社区公共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懂得要爱护公用设施,尊敬社区中为人们服务的人,逐步体现本单元主题引导学生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理解中,学会做人和做事。

4、核心功能与价值:对三年级的儿童来说,学校是他们重要的生活空间。学校应该是一个充满温情,具有文化氛围,学生喜欢在这里生活,能够体验到爱和尊严的地方,而不应该让他们觉得只是受教育、受约束的地方。因此,让学生了解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学校的环境,学校的文化氛围、发展变化和取得的成绩,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兴趣,丰富他们的感受,体会学校生活的快乐,以及学校与自己成长的关系,同时,让学生充分感受校园文化的丰富内涵,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要工族劳动的艰辛,感受他们的辛勤付出和家乡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2尊重家乡以及我们身边的打工者。

3引发学生对家乡美好未来的向往,激发他们建设家乡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点:

1了解家乡要工族劳动的艰辛,感受他们的辛勤付出和家乡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2尊重家乡以及我们身边的打工者。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后记: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设计篇四

设计理念:

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与社会化发展的综合课程。三年级是该课程的起始,它前承“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学习内容,并开启“品德与社会”课程全部的学习内容。这一阶段是学生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因此,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社会生活,充分发挥“小课堂、大社会”的作用。

心理学表明,学生品德的形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因此,现实生活对学生品德的形成具有特殊的价值。本课设计我以学生的家庭生活为中心,从学生的出生、成长切入,以学生能听到的故事、能反映自己成长的照片、幼儿用品等内容为载体展开活动,通过测量身高、体重等各种体验活动,启发学生思考和理解长大的含义,形成对于个人和家庭的责任感。

教学目标:

1.知道长大的含义,了解自己的特点,感悟长大是一个丰富的过程。

2.积极参与与体验活动,提高体验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的能力,能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

长辈的感激。

学生实态:

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能否感受到家庭的温暧,感受到亲情,意识到自己是家庭成员之一,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自我意识和社会行为的发展。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总是把爱化作无微不至的关怀,而这些独生子女由于年龄较小,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能力不高,所以他们很少(包括父母也很少引导他们)感知自己身体的变化,实际上,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成长,更不知道自己愉快的成长和父母是分不开的。因此,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自己,认识自己,理解成长既是身体的变化也是心灵的成长,体会长大的快乐和感恩父母尤为重要。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自己幼时的出生证、儿时穿过的小衣服、小鞋子等资料,记录自己刚刚出生时的身高、体重,测量并记录自己现在的身高、体重。

2、整理反映自己成长的照片、儿时用品等。

3、向家长调查自己的成长趣事。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情引趣。

1.游戏:猜一猜。

让孩子们观察班上几位学生幼儿时期的照片,请大家猜猜他是谁。

2.引言揭题:

1)他们就是咱们班上的同学,大家为什么猜不着?

2)观察对比,畅谈发现:拿出自己小时候的照片,仔细观察,说说有什么不一样?

3)引导孩子发现小朋友的变化后引入课题。

二、体验活动,感悟成长。

1、出示一张出生证:请小主人说说有关情况。

2、根据学生回答,输入相关数据:体重:3千克;身高:50厘米。

3.体验活动。

1)3千克有多重?

2)捧出一个西瓜:你小时候就跟它一样重。

3)让小主人请出好朋友来抱抱西瓜和现在的他,。

4)称出小主人现时的体重,输入电脑。

5)谈感想,体会长大其中的一个方面:体重增加。

4.对比体会:高度增加。

1)用手比划50厘米的长度。

2)拿出一个50厘米的娃娃,立在小主人旁边。

4)量出小主人现时的身高,输入电脑。

3)谈感想,体会长大的加一个方面:长高了。

5.体验活动:我来试穿。

请学生拿出自己幼年时的用品,如小衣服、鞋、帽等,自己试着穿一穿,看还能不能穿上。

(学生纷纷拿出自己幼年时的用品往身上穿,但怎么也穿不上。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觉得很好玩。通过这些情景体验,将身体长大了的主题形象化和具体化。)

6.小组交流:除了身高和体重,想一想,还有哪些方面说明你们长大了?

7.引导学生概括出长大的其他方面:增长知识、有特长、懂事等。

三、故事引路,深化认识。

1、听故事:妈妈夸我长大了。

3、还原生活,畅谈感受。

让学生说说自己体贴他人的事。

4、深化认识:同学们,当你们变得懂事的那一刻起,你真的长大了。

四、学会感恩。

1.播放有关动物世界“亲情无敌篇”的录像,唤起学生的回忆:自身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爱。

2.请学生将自己调查到的成长中难忘的事讲给大家听。

3.采访互动。我们的变化父母看得最清楚。今天我们请来了几位家长,现在请他们说说自己孩子成长中难忘的事。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设计篇五

1.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体会是父母给了自己生命,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养育恩情,懂得个人的健康平安是家长呵护的结果。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体验能力及收集资料的能力,进而发现和理解生活中蕴涵的道理。

3.感受父母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所付出的心血,萌发对父母、长辈的感激、尊重和孝敬之情,形成热爱家庭的态度和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设计篇六

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与社会化发展的综合课程。三年级是该课程的起始,它前承“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学习内容,并开启“品德与社会”课程全部的学习内容。这一阶段是学生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因此,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社会生活,充分发挥“小课堂、大社会”的作用。

心理学表明,学生品德的形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因此,现实生活对学生品德的形成具有特殊的价值。本课设计我以学生的家庭生活为中心,从学生的出生、成长切入,以学生能听到的故事、能反映自己成长的照片、幼儿用品等内容为载体展开活动,通过测量身高、体重等各种体验活动,启发学生思考和理解长大的含义,形成对于个人和家庭的责任感。

1.知道长大的含义,了解自己的特点,感悟长大是一个丰富的过程。

2.积极参与与体验活动,提高体验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的能力,能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

长辈的感激。

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能否感受到家庭的温暧,感受到亲情,意识到自己是家庭成员之一,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自我意识和社会行为的发展。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总是把爱化作无微不至的关怀,而这些独生子女由于年龄较小,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能力不高,所以他们很少(包括父母也很少引导他们)感知自己身体的变化,实际上,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成长,更不知道自己愉快的成长和父母是分不开的。因此,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自己,认识自己,理解成长既是身体的变化也是心灵的成长,体会长大的快乐和感恩父母尤为重要。

1、学生收集自己幼时的出生证、儿时穿过的小衣服、小鞋子等资料,记录自己刚刚出生时的身高、体重,测量并记录自己现在的身高、体重。

2、整理反映自己成长的照片、儿时用品等。

3、向家长调查自己的成长趣事。

1.游戏:猜一猜。

让孩子们观察班上几位学生幼儿时期的照片,请大家猜猜他是谁。

2.引言揭题:

1)他们就是咱们班上的同学,大家为什么猜不着?

2)观察对比,畅谈发现:拿出自己小时候的照片,仔细观察,说说有什么不一样?

3)引导孩子发现小朋友的变化后引入课题。

1、出示一张出生证:请小主人说说有关情况。

2、根据学生回答,输入相关数据:体重:3千克;身高:50厘米。

3.体验活动。

1)3千克有多重?

2)捧出一个西瓜:你小时候就跟它一样重。

3)让小主人请出好朋友来抱抱西瓜和现在的他,。

4)称出小主人现时的体重,输入电脑。

5)谈感想,体会长大其中的一个方面:体重增加。

4.对比体会:高度增加。

1)用手比划50厘米的长度。

2)拿出一个50厘米的娃娃,立在小主人旁边。

4)量出小主人现时的身高,输入电脑。

3)谈感想,体会长大的加一个方面:长高了。

5.体验活动:我来试穿。

请学生拿出自己幼年时的用品,如小衣服、鞋、帽等,自己试着穿一穿,看还能不能穿上。

(学生纷纷拿出自己幼年时的用品往身上穿,但怎么也穿不上。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觉得很好玩。通过这些情景体验,将身体长大了的主题形象化和具体化。)

6.小组交流:除了身高和体重,想一想,还有哪些方面说明你们长大了?

7.引导学生概括出长大的其他方面:增长知识、有特长、懂事等。

1、听故事:妈妈夸我长大了。

3、还原生活,畅谈感受。

让学生说说自己体贴他人的事。

4、深化认识:同学们,当你们变得懂事的那一刻起,你真的长大了。

1.播放有关动物世界“亲情无敌篇”的录像,唤起学生的回忆:自身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爱。

2. 请学生将自己调查到的成长中难忘的事讲给大家听。

3. 采访互动。我们的变化父母看得最清楚。今天我们请来了几位家长,现在请他们说说自己孩子成长中难忘的事。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设计篇七

1、通过结合自己的学校,认识学校的主要设施及其作用。

2、初步了解一些不同类型的学校,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进对学校的认识和对未来学校的憧憬。

3、结合自己的学校,了解学校的发展变化,增强对学校的亲切感。

4、通过口述学校的情况,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5、通过设计、绘制校园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绘画能力、创新意识和丰富的想象力。

了解学校的发展变化,增强对学校的亲切感。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如何更好的让学生热爱自己的学校。

同学们,课前让大家对有关学校的喜欢的`话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调查访问,深入了解我们学校的情况,大家能不能把学校的情况向同学们介绍明白?好,今天就请各小组的同学全力合作,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了解到的情况。板书课题:说说我们的学校。

1、大家深入调查,取得了关于学校的第一手材料。现在请各小组认真梳理材料,准备发言内容,安排好材料展示次序。并推选一人作代表发言,其它同学补充完善。

2、小组交流、梳理材料。

(一)小组汇报活动内容,教师做到心中有数。

同学们,你们小组主要进行了什么样的活动?愿意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吗?

小结:大家从各方面对自己的学校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我相信,各小组的同学一定能够把学校的情况向同学们介绍明白。

(二)小组汇报,说说我们自己的学校。

我们的学校到底是什么样的?哪个组的同学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具体的介绍?我们参观小组用“导游”的形式,结合观看“学校平面图”来引导大家参观我们的学校,总之,我们学校规模大,教学设施齐全,是一所规范化的学校。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听取了各小组的汇报,你们有什么想法。

同学们,假如你是这一所学校的校长,你将怎样建设完善自己的学校,请同学们或绘图,或制定计划,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拟定自己的打算。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设计篇八

全册共分五个单元、17个主题。每个主题都不在是单一的学科知识内容,而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个个话,引导他们学会解决各种现实问题,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儿童的发展是整体性,学生的学习也是整体性的。从开放的特点讲,教科书不再是传统意义的教学之本或罗列知识的清单,而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资源之一,在某种意义上它要成为引发学生学习的‘引子’。从情感角度说。为加强德育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本教材重视实际生活中现实性的、情境性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形式活泼服从于内容的需要。

体例特点是教科书每单元下设3-5个主题,各主题下分设三级主题(或称为活动内容)。各单元体列结构又分主题文字、提示语、旁边、情境对话、照片、图标、学生作品、空白框等。

面对三年级第二学期学生的特点,针对学生的基础特点,对学生实施不同层次的教育,教育方法要灵活运用。

1、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懂得家庭责任感,之间应相互沟通、平等相待、正化解矛盾。

3、引导学生感受同学之间真实的友谊,学会理解他人、尊重。关心他人。

4、感受身边的劳动者带给自己的方便,尊重并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5、了解各民族的生活习惯与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增进民族团结,共建祖国大业。

让学生通过实际体验、学会如何做人、如何生活。

1、以教科书为内容适当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2、以社会生活为背景映衬学生的心灵世界。

3、侧重学生的社会调查、社会观察、社会实录等教学环节。

每周一个主题,穿插复习。每周大约三课时。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设计篇九

1.让学生认识学校各类工作人员为自己的成长付出的心血,使学生感受到他们对自己的爱,并明白自己应该怎样尊敬他们。

2.通过学生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感受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友爱,进而增强热爱学校生活的感情。

3.让学生知道社会各界对少年儿童的关心和爱护。

4.通过资料搜集,使学生了解国家所制定的一些保护少年儿童权益的法律条款,从中体会到这也是国家对自己的爱。

教材中安排了四个具体活动:

1.调查采访 根据教师教学用书的活动安排,首先要通过调查采访学校的老师,或者学校的一两名工作人员,使学生了解被采访人员的工作中的喜怒哀乐,知道他们工作中的辛苦,从而深深体会到自己每时每刻都受到许多人的关爱。

2.畅谈交流 学生根据自己的调查结果听听老师的心理话,汇报情况交流感受,从而开阔学生思维,使其更全面的去体会学校生活中的各种爱,激发他们热爱学校生活的感情,教师搜集社会上常见的一些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而设立的警示语、标志牌和一些保护少年儿童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使学生了解到社会各方面对他们的关爱。

3.观察了解 学生自由观察、搜集一些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而设立的警示语、标志牌,了解它们的具体作用,同时可以用照片、图画的形式将警示语、标志牌记录下来;搜集一些社会各界对我们儿童关心、爱护的事例;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社会各方面对他们的关爱。

4.总结体验 学生汇报学习体会,教师总结全课,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用自己的行动来汇报学校,社会和国家对我们的爱,从而深化本课内容,渗透思想教育。

第一次给他们上课,根据我的了解,平时学生很少开展调查采访活动,而且学校也没有树上图片上的医务室,食堂等所设施,所以我对一些内容稍做了调整,以符合学生实际情况。

让爱贯穿始终,沿着爱的足迹,追寻爱的脚步,以旅途见闻的形式,吸引学生,让学生畅游在爱的世界,感受爱的熏陶,激发学习斗志。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实际教学环境,我充分分析了教材,在教学设计方面主要突出爱的主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受到爱的熏陶,受到应有的思想教育,了解社会的一些知识。

我以故事情节引入,发起爱的呼唤,通过真是感人的故事,使学生深深体会到自己每时每刻都受到许多人的关爱,并讲出自己心中的故事,首先感受到学校中各种爱以不同的形式包围着自己,然后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去发现社会上关爱自己的人和事,主要发动学生深入思考,畅谈自己的感受,然后再出示一些相关的图片和资料,通过真实感人的故事,让学生感受爱的伟大,产生爱的共鸣,从而了解社会各界对少年儿童的关心和爱护。并通过瞭望台让学生了解一些保护少年儿童合法权益的法律条文,从而懂得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在总结体验环节,在学生已经了解了社会上许多人在关爱自己的时候,激发学生学习斗志,用自己的行动来回报学校,回报社会和国家对我们的关爱,从而深化本课主题,渗透思想教育,达到爱的升华。

(一)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爱的呼唤)故事----我的老师 以故事引入,唤起学生爱的记忆。

(二)学生畅谈 学校的爱(爱的记忆)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讲述自己的故事,可以讲老师的爱,同学的爱,学校其他工作人员的爱等,教师适时引导总结。

(三)感受了解 全社会的爱(爱的共鸣)

1.首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来自社会的关爱。

2.然后通过学生描述的,适时引导,并补充出示更多的图片和相关的资料,实例引导体验真情,比如社会各界救助失学儿童,救助白血病患儿的倡议等,通过插入歌曲引起学生爱的共鸣,感受爱的无私和伟大。

歌曲:《爱的奉献》,启发引起爱的共鸣。

3.最后通过瞭望台,让学生了解一些保护少年儿童合法权益的法律条文,从而懂得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四)总结体验 回报社会(爱的升华)

1.教师总结 使学生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播放歌曲《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同学们手拉手,感受社会集体大家庭的温暖。

2.感谢有你 回报社会 感恩行动

背景音乐:《感恩的心》

学生以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心意,回报社会,感谢那些曾经关爱着我们的人们,激发学生学习斗志,用自己的行动来回报学校,回报社会和国家对我们的关爱,从而深化本课主题,渗透思想教育,达到爱的升华。

3.总结并布置作业:搜集并讲述自己身边爱的故事。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设计篇十

1、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都会有自己的不足。

2、懂得取长补短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3、主动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并学会辨别什么是真正值得学习的。

重点:

1、知道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的道理。

2、懂得取长补短的重要意义。

难点:真正地学会取长补短。

1、教师准备反映几种小动物优势和不足的图片。

2、学生课前观察自己身边的小伙伴的长处。

教师出示课题,解释“取长补短”的含义。

1、学生讲述“骆驼和羊”的故事。

2、师:羊和骆驼谁的本领大?学生讨论交流,允许学生脱离图画的意思,根据自己所知道的知识来回答。

3、教师小结:羊和骆驼都有自己的优势,其实其他的动物也是这样。

4、小组交流:老虎、乌龟和兔子的长处和短处各是什么?

5、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还知道哪些动物的长处和短处。

2、学生思考:填写“我的长处和短处”

3、全班交流,教师注意评价。

1、每个人都难免有自己的短处,认识到了自己的短处后应该怎么办呢?有一个叫项雷的同学,也许会告诉我们答案。

2、学生读故事,小组讨论故事的主题、。

3、教师小结:

4、像项雷一样,你发现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吗?教师鼓励学生发现自己品德、行为方面的短处。学生交流。

5、发现了问题,我们也要像项雷一样,勇于改正。那么,项雷是怎发现自己的问题的?学生讨论。

6、用别人的长处和自己作比较,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的短处,以他人为榜样,向比自己更好的同学学习,是改正的一个好方法,这就是取长补短。让我们去寻找身边同学的长处。

7、学生完成“活动角”的内容。

1、根据“评议角“的内容进行辨析学习。

2、学生拓展讨论哪些行为作为取长补短是可取或不可取的,在取长补短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现的问题。

3、教师拓展小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