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支出绩效评价小论文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和管理的探索与实践论文(优质5篇)

政府支出绩效评价小论文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和管理的探索与实践论文(优质5篇)

ID:4603649

时间:2023-10-13 15:52:41

上传者:纸韵 政府支出绩效评价小论文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和管理的探索与实践论文(优质5篇)

征文能够提高我们的文采和修辞能力,使我们的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写一篇较为完美的征文需要明确论文的主题和观点。接下来是一些充满感情和真情实感的征文片段,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共鸣和思考。

政府支出绩效评价小论文篇一

中学阶段是形成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知识的高素质的人,是时代赋予的要求;也是广大家长对学校的嘱托。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赫尔巴特说:“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育都是不可能的。”这话道出了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和策划者,如何实现魏书生所说“班级管理的重要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品质”呢?笔者依托我校全方位推进精细化管理工程的实施,在进行班级管理方面大胆改革,围绕着“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这一指导思想,研究和探索有利于学生自我教育、自主发展、符合学生年龄段特征的班级文化目标,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提高学生个体和群体的自我教育能力,进行了一系列实践与探索。就此谈谈我的一些看法和做法,陋文浅知,旨在抛砖引玉,期望更多的指导使班级管理更臻完善。

一、以情感教育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感化学生的心灵。

作为教育过程重要组成环节的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和学生“心理需要”相互印照的过程,是师生“心理交流”的过程。教师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尊重学生,关心、体贴学生,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因此,整个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我始终身体力行,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做到,用自己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言行一致、光明磊落的品质,对工作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态度去感染学生;同时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无论品学兼优,还是品学均差,从不偏信偏爱。在我的感染和倡导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成为我班文化氛围中最响亮的口号;“不论成绩多高,只要比上一次有进步,就是英雄!”成为班级管理评价的标准,为班级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以及“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的班级管理平台创建提供了宽厚的空间。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班规法典,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持之以恒地落实过程中把重视个性、发展个性与形成班级良好的班风协调起来,使班级管理定量化、精细化、科学化。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此,我指导学生依托《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精细化管理有关规章制度,制定了一整套科学系统的、全面可行的《班级法典》,从班级管理目标、活动、评价、反馈等方面实现了班级事务的组织、管理、教育和控制功能的动态体例,使班级工作做到有章可循,避免了班级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首先,细化班级管理制度,制定《班级法典》,实施班级量化管理。定量化、精细化、科学化的班级管理是在规范化管理基础上的深化,是班级管理的一种内在需求,也是班级文化建设层次更新的必然之路。为避免班级精细化管理变为走过场、搞形式、随波逐流,将“精细”二字真正落到行动上,我先和班、团干部制定出讨论稿,印发给学生,组织大家反复讨论,收集、整理大家的建议和意见,反复修改,使《班规法典》能反映绝大多数同学的意志,并涵盖了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了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表现情况及综合素质。在全班讨论基础上,我们拟定了我班内部执行的《级五班量化管理细则》、《出版《班级日报》的规定》、《文明用语公司职责》、《值日班长的职责》、《自来水公司职责》、《黑板公司职责》、《吉尼斯纪录规定》、《学习组长职责》、《作业公司职责》、《室外环保公司职责》、《值勤组长职责》、《特别行动旅职责》、《自行车公司职责》、《室内环保公司职责》等无损学生自尊心、体罚学生等与教育规律、教育法规相违背的内容,又具体而有可操作性的包容班级管理目标、奖分原则、扣分细则等内容的精细化管理制度,对相应管理工作和学生常规以分数量化,专人考核纪录,每两周一次综合,进行相应奖惩。这样形成了立体、交错式的班级管理网络,调动了全体同学的积极性,凝聚了班级集体意识和团体荣誉感,确保了精细化管理实施的力度及针对性。与此同时,完善了检查反馈制度,不仅常务班长、值日班长、值勤组长随时监督,作为班主任的我按照学校精细化管理要求到位,及时将检查、指导情况以《班级日报》形式反馈到责任人手中,进行整改。实践证明,这个管理办法行之有效,能很快杜绝学生违纪现象,对规范学生的行为、建立良好的班风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收到良好的效果。

其次,扩展班委会作用平台,营造精细化管理环境。在学生民主选举和推荐基础上扩展班委会作用平台,细化分工指责,强化监督力度,为班级精细化管理营造“自主、开放、立体”的管理环境。应对学校“学生会管理细则”的实施,我班的班委会进行了扩大选举,确立了常务班长负责制下的值日班长班务管理制度:设常务班长一人代表班委会对外参与学生会工作和代表班级参加学校组织、安排的其他事务,直接向班主任负责;其他班委成员如纪律委员、卫生委员等同时兼任班级常务副班长,由原先向班主任负责改为直接向值日班长负责;值日班长由全体同学轮流担任,任期内(一天)行使一切班级管理职权,如监督班委会、科代表日常工作、记载当日的出勤情况、维护自习课的纪律、监督并制止课间大声喧哗以及在走廊打闹的行为等,同时负责出版、编辑次日《班级日报》,对任期内发现的好人好事加以表扬,对违反学生会管理细则的人和事进行登报批评,并写出任职心得,使班务管理透明化;取消学习委员建制,拓展科代表的`工作平台,由科代表兼理学习委员的职责,负责处理、应对本科学习方面的一切事物。

本着“不求人人升学,但愿个个成才”的育人原则而进行的如上班级管理体制改革,扩展了班委会的作用,更突出了班委会的服务理念,为班级精细化管理奠定了学生自主管理的原则和基础。同时值日班长体制的运作,减除了班主任琐碎事物的制约,使班主任更高层次的运作班级管理和班级文化导向;也消除了班级管理的局限性,人人参与班级的管理凸现了学生主人翁意识,有利于班级凝聚力的形成巩固,使班级管理更加开放,为精细化管理的正常运作组建了立体式操作平台。

再次,创建公司制奖惩制度,凸出学业管理。依托班级精细化量化管理体系,我们废除了沿袭已久的值日生制度,根据班级日常工作的性质和劳动量,创建了“室内环保公司”和“室外环保公司”,负责日常室内外的卫生清扫、保持;“自行车公司”负责每天自行车的摆放、监督上锁等工作;“黑板公司”负责任期内课后的黑板清擦;“文明用语公司”专事于学校“文明中学生”的班级内部宣传、监督事宜;“自来水公司”保证同学们日常纯净水的引用和饮水机的保洁;“特别行动旅”应对突发事件和学校安排的临时劳动性事务等等,将各种工作分配到个人,奖勤罚懒,天天检查反馈,将精细化管理落到实处。

第四,学生以学业为重,为解决困扰已久的部分学生不按时按量完成作业和我班课堂气氛沉闷而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突出学习重心,学生们自愿推选、组建了“作业公司”配合科代表检查、监督作业的完成和上交;印发了“家、校作业联系反馈卡”及时把作业情况反馈至学生法定监护人手中,密切了学校、任课教师、班主任、班委会和学生监护人之间的联系,建立了校、师、班、监护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及帮助的精细化立体运作机制;为活跃课堂、丰富学生文化生活,升华班级文化层次,学生自发设立“2000级5班级尼斯纪录”,以学业为核心,营造充满活力的、动态的班级文化氛围。同时,引入竞争机制,创建了七个学习小组(第七小组由部分学业困难学生组成,我兼任组长),在作业完成、课堂检测等所有于学习有关方面展开竞赛,即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为民主化的班级管理增添了活力。

随着这一系列措施的运作,班级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教室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干净整洁了,学生之间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团结了,学习的劲头更足了,上进、超越自我为理念的班级文化在学生展示个性风采的进程中,为了明天,我们用心在努力!

政府支出绩效评价小论文篇二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对财政支出运行过程及其效果进行的衡量比较和综合评判。推进财政绩效评价不仅是缓解收支矛盾的现实需要,更是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的内在要求。近年来,随着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怀化市财政收入实现了持续增长,但财政收支矛盾依然十分突出,出现了财政支出规模比财政收入规模扩大更快的矛盾,政府财力十分吃紧。推进财政支出项目资金绩效评价,强化绩效观念,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就成了财政支出管理的客观必然。

一、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实践。

20xx年以来,怀化市先后开展了动物防御体系建设、缓解县乡财政困难、计划生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等多个项目的绩效评价,既维护了支出资金的使用效益,又为政府更合理、更富有成效地安排预算资金提供了重要参考。

1、建立健全组织体系。

绩效评价是一项创新性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操作难度大,因此必须强化领导、完善组织体系。

在市财政局成立绩效评价科后,各县(市、区)财政部门也都相继成立了绩效评价机构。,市财政局内部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局党组副职任副组长,各支出科室、纪检室、人事科为成员单位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专门办公室,具体负责绩效评价的日常工作。同时,建立健全联络员制度,每个支出科室确定一名联络员,配合开展绩效评价工作。

2、积极完善相应制度。

20xx——20xx年,先后制定和草拟了《绩效评价工作科室配合制度》、《怀化市市级预算单位项目绩效预算工作方案》、《怀化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等,进一步明确了绩效评价的基本原则、组织管理、工作程序及结果运用,增强了财政内部各科室开展绩效评价的工作责任感。

3、扩大绩效评价主体。

针对财政专项资金数目多且分类复杂的特点,力争把财政监督、审计、各支出科室及各预算主管部门都纳入到绩效评价的主体范围,努力构建“大绩效”工作模式。具体操作:

一是邀请财政监督或审计部门直接参与,以提高绩效评价结果的公正性、权威性。

二是把财政监督、审计的.当年监督检查结果运用于绩效评价之中,以减少对项目的重复检查,减轻项目单位的工作负担。

三是各支出科室、各预算主管部门在编制预算时对大额、重点的专项资金,要求各项目实施单位编制项目绩效预算、申报项目绩效目标,以增强单位绩效意识,形成各部门密切配合的良好局面。

4、推行自我绩效评价。

根据《湖南省绩效评价管理办法》及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相关要求,怀化市制定了《怀化市本级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方案》,每年对100万元以上的市本级配套项目都要进行筛选,并从中选出6个项目先由单位自评,经市财政局财务主管科室审核后交绩效科把关,进行事中评价。在项目实施完成后,再选出1——2个项目开展绩效评价,进而达到“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目的。通过自我评价制度的推行,逐步建立部门(单位)、项目自我评价和财政部门重点评价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增强部门(单位)效率意识和效益责任,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和效能。

5、狠抓专项资金管理。

以“省直管县”为契机,进一步强化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在预算安排上,安排的专项支出原则上要求细化到项目、落实到单位。在预算下达上,安排的专项资金一律留财政待下达,既不下达到市直单位也不下达到财政专户。在项目运作上,安排的专项资金,属于政府采购范畴的,纳入政府采购管理;属于财政投资评审范畴的,纳入财政投资评审管理;既属于政府采购又属于财政投资评审范畴的,先投资评审后政府采购。在资金使用上,专项资金必须逐项编制“专项资金使用计划”,经审核批准后才能使用。在财务核算上,专项资金与市直单位的公用支出分开预算、分开使用、分开报账、分开核算。

二、当前绩效评价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源头”绩效评价不够。

目前,虽已逐步推行自我绩效评价制度,但都处于事后评价,更多地注重了事后“结果”评价,而忽视了事前的“源头”把关。财政支出尚未真正形成“以结果为导向、以项目成本为衡量标准、以绩效评价为核心”的预算管理体制。

2、绩效评价意识不强。

一些部门和单位对绩效评价工作认识不够,在财政资金分配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着“重安排、轻监督,重争取、轻管理,重使用、轻绩效”等问题。部分单位还习惯于“会哭的孩子有奶喝”的定势思维,致使很多项目未能按照时间进度组织实施,部分项目资金没有严格按规定用途使用。

3、评价主体权威不足。

长期以来,尽管在构建“大绩效”模式上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受机制、传统等因素影响,在具体的绩效评价实践中往往只有财政一家。财政绩效部门人员由于自身水平、能力、学识的局限,往往难以做出科学、公正、让人信服的评价结论。县市区绩效评价工作因开展不多,大多是需要时才随机抽取、联系专家,而专家本身又与被评单位或项目(评价客体)有说不清的关联。因此整个评价主体都难有权威性。

4、评价结果运用不够。

当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仍停留在“为评价而评价”的阶段,未真正发挥绩效评价保障资金安全、提高资金效益的作用。绩效评价报告未向人大、政协报送,使得人大、政协监督考核公共管理部门绩效缺乏依据。

绩效评价结果未与预算安排挂钩,政府相关单位(部门)也对绩效评价结果了解不够,使财政资金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形成广泛约束力。

三、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对策建议。

1、前移绩效评价关口。

根据我国预算编制一经批复即成定局的特点,坚持把项目绩效评价关口前移到项目预算申报和审核过程之中,着力从“源头”上把好关。

一是结合本年度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总体目标和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划进行评审。

二是借鉴发达国家做法,结合项目对社会、经济的实际影响及项目的可持续性等,合理确定项目的预期目标,再将这些预期目标作为项目安排的参照标准。

三是建立跨部门的项目评价体系,不仅要对同一部门的不同项目进行评价,还要对各部门之间的项目进行横向比较,根据轻、重、缓、急来确定预算优先安排的项目。

2、营造绩效评价氛围。

通过新闻媒体、网络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广泛宣传绩效评价工作的意义、原则、程序及结果运用等,使各主管部门及项目单位牢固树立起“要钱不能再随意,花钱必须讲效益”的绩效理念。

3、实现专家资源共享。

绩效评价业务性强,必须加大相关人员培训力度,提高业务水平。建议充分发挥省厅绩效评价的专家资源优势,每年组织一次绩效评价知识学习培训,以增强市县工作人员实施绩效评价的能力。为提高绩效评价的权威性,建议由省厅组建专家库,各市、州开展绩效评价工作时邀请专家库相关专家进行评价,杜绝专家牵扯到其中利益联系,确保评价结果公平、公正。

4、有效应用评价结果。

只有充分运用绩效评价结果,才能对财政资金使用部门和单位有实质性约束,才能真正发挥绩效评价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作用。有关制度和办法虽已明确规定,将评价结果作为编制和安排部门预算的重要依据,但由于缺乏法律规范,绩效预算尚未建立,以及思想认识不到位等,影响了结果的有效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绩效评价的深入开展。对此,建议:

一是主管部门(或单位)将专项资金支出项目评价结果作为编报部门预算的依据,并根据项目评价结果进行认真分析,对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不断提高专项资金支出绩效和管理水平。

二是督促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加强资金绩效管理,凡项目单位逾期不报项目绩效自评报告的,视同该项目没有达到预期绩效目标。

三是财政局把绩效评价结果运用于加强财政专项资金支出预算管理和专项资金拨付工作中,不断提高专项资金支出项目决策管理和资金使用效益,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以后年度安排部门预算的重要依据。

四是绩效评价结果有选择地通过适当途径,在一定范围内公布,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透明度,加强社会舆论监督。

政府支出绩效评价小论文篇三

一、政府部门预算会计出现的各种问题

(1)目标和定位不符合绩效评价。目前,财务预算会计,收集整理政府的年度财政资金使用和收入状况,然后做出科学合理的预算会计,从而对政府的财政监督提供信息。在会计目标核算中,并没有全面涉及到政府实际的资源状况等。

(2)政府的负债反映缺乏全面性。在反映政府的负债中,可能无法真实全面地反映财政风险,比如:没有付清的国债利息、社会保障基金未来负债等,在预算会计体系无法完整地反映存在的各项债务,导致各种贝才政风险的产生。

(3)缺乏绩效评价基本的费用信息。在我国的政府预算中,主要是记录当前的预算支出,由于政府部门有很多连续性投入项目,没有绩效评价的费用信息就使得这些项目的成本和费用难以体现出来,降低了考查公共产品的产出情况的时效性,最终无法正确衡量政府绩效的高低。

(4)缺乏全面真实的预算会计报告内容。目前,预算会计报告主要反映的是预算收支的现金流情况,而没能体现出政府对资金的使用率以及对其所持有的净资产的使用情况。

二、预算会计改革的主要途径

在预算会计改革中,需要结合我国的经济体制规律,才能顺应预算改革的趋势,遵循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标准,促进我国预算会计中会计信息的整合。同时,管理者要想做好管理工作,必须重视财务管理的运行情况,并掌握单位的财务运行情况,然后结合相应的收支标准,发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努力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提高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从而在计体系当中更好地体现出真实全面的财政绩效评价以及财务信息等。

(一)不断完善预算会计体系

在目前预算会计双重导向的改革的背景下,最关键是发现预算会计体系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完善预算会计体系,重视预算编制。首先分离出之前预算会计承担的财务会计职能,加强对政府财务会计的建立。同时,为了更好地反映政府成本,应该不断建立政府成本会计制度,各施会计的重要职能。因此,在预算会计改革中,可以采取不同的记账基础,收集全面的信息,制定不同的报表,为宏观管理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提供全面的预算信息,实现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时效性。

1、加强对预算会计的重新规划

预算会计的主要任务是遵循《预算法》规定,反映政府的实际工作情况,在预算计划所规定的范围内,运用财政资金,以实现运用目的。目前,最重要保持政府财务报告与对应的政府预算的一致性,不断完善反馈机制。政府财务报告需要收集真实的信息,进行预算与实际执行情况的补充,使信息使用者可以明确政府的受托责任,提高政府的工作执行能力。

2、完善政府财务会计

政府是财务会计的的工作主体,可以全面收集资产、负债管理、筹集资金、政府绩效等多种信息。为了实现以上各个信息的收集整理,政府财务会计可以指定一定的责任制,严禁资金的混乱使用,实现转款专用,提高政府资金的安全性。针对那些可以确认的税收项目,应该在预计期间就尽快确认;在政府的日常运营支出中,可以采取实耗法确认当期的运营性物资支出;不断完善跨期摊配会计程序等。在此期间,应该不断确认各个会计期间的服务消耗;遵循权责关系,在会计期间不断确认各项款项。

3、完善政府会计管理系统

健全的政府会计系统可以有效提高政府的财务管理水平,提高政府的综合管理水平,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将会计信息贯彻于政府经济管理的各个工作环节中,从而采取科学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预测决策、规划设计、责任考核等工作。政府在进行全面的管理改革时,必须对公共部门的成本、项目管理、责任会计、绩效评价等方面的问题作出合理的分析,从而采取积极有效的`解决方法。

4、非财务信息类型

财务信息不能完整地体现政府承担的受托责任履行状况,因此,政府财务报告应该提供全面的财务信息以及非财务信息,以协助信息使用者全面了解政府业绩,对政府工作效率作出合理的评价等。多方面的影响信息,将会协助信息使用者掌握政府与社会、经济、政治之间存在的相关性,充分理解政府活动性质等。现政府财务报告与传统预算会计报告存在的最大区别是:增设业绩成本信息和影响信息,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公共绩效管理的绩效导向。

(二)建立符合绩效评价需要的财务报告制度

1、政府财务报告

在政府财务报告中,首先需要完整反映政府受托责任的财务信息。第一是提供预算情况信息,公共财政资金管理的关键工作是要求,政府遵循《预算法》的有关规定,逐步提高财政预算的规范性,提高政府资金的安全性。第二,提供国有资产产权构成、保值增值、收益权等方面的采取信息。第三,政府要不断完善采购制度,完善采购中的财务信息,提高采购工作的规范性,有效促进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第四,社会保障基金财务信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保障水平将会逐步提高,而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则关系到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社会保障基金同时又是主要的政府基金,在政府财务报告中应该充分体现在此基金相关资产运行情况。

2、政府财务报告附注

政府财务报告体现出了政府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所以说,在撰写财务报告时,必须将预算与执行情况结合起来,让有关人员一眼就能看出预算的执行情况。因此在财务报告附注以及财务报表项中应该不断补充预算执行情况,具体说明对财务状况有影响的重要因素。政府财务报告应该提供系统性的财务信息,还需要通过统计报表以及其它形式提供反映社会治安、公民素质等非财务信息。

三、小结

综上所述,在预算会计改革中,应该不断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方法与内容,针对政府部门预算会计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不断采取完善预算会计体系、建立符合绩效评价需要的财务报告制度等有效的预算会计改革途径,以促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为导向的政府会计改革进程。

政府支出绩效评价小论文篇四

论文摘要: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间接管理的重要方式,是提高高等教育财政支出效率、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资源、保障高等教育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本文以3e原则为基础,针对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论文关键词: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3e原则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从政府支出绩效评价实践中总结出了3e原则,即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有效性(effectiveness)。经济性是指在财政支出管理中建立有效的支出决策机制和支出优先安排机制,克服财政支出活动中严重浪费和分配不均的问题;效率性是政府及民众对财政支出在项目决策机制、实施进度、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要求的具体体现;有效性是财政支出所取得的最终成果的具体体现,需要结合当前效益与长远效益来衡量。高等教育财政支出作为公共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原则也同样适应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的评价工作。即要依据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三原则,对高等教育资金使用状况进行科学、客观的绩效评价。

一、基于3e原则的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从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三原则的角度看,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缺少合理的高等教育财政支出评价的法制保障

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建设和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法制建设却近乎空白,这极大影响了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整体成效。目前我国对高等教育财政支出审查的内容仍只注重于合法性和合规性的审核,未转向效率性和有效性的评价,审查的目标仍仅限于鉴证,而未转变为找出原因,提出建议,审查方式仍是提供审计式的鉴证形式和财务报告的事后审查,没有形成事前确定目标、事中监督和事后评价制度。因此,要积极制定绩效评价的有关政策、制度、办法,组织、协调绩效评价工作开展,建立相应的报告制度和评价结果监督制度以确保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

(二)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缺乏系统化

高等教育财政支出预算的编制、执行和绩效评价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整体。目前许多高校在预算资金的分配上只是着眼于把钱花出去而忽视了预算资金能够取得的绩效,更没有从源头上控制没有绩效和低绩效的教育投入项目,导致高等教育财政资金困难与损失浪费并存,效益低下;同时对高等教育投资责任和支出绩效不够重视,未能将绩效评价纳入高校预算执行和管理的整个过程中。

(三)未建立科学、规范的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

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科学、规范和合理的评价体系。在如何对高等教育财政支出进行科学分类,如何解决评价指标的通用性,如何制定合理的标准值等三个方面需要进行更为深化的研究。

二、基于3e原则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改进

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法制化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中至关重要。首先要加快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的.法制化建设步伐,在《预算法》、《审计法》、《高等教育法》等法律中增加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的要求,加强对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管理的约束力,强化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手段,为开展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奠定必要的法制基础。其次,要统一制定有关高等教育财政支出评价规章和制度,明确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规则、工作程序、组织方式及结果应用等,并对相关行为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进行界定等。

(二)营造氛围,深化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配套改革

首先,教育主管部门应建立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信息资源库,搭建会计核算信息的网络平台,以监测高校预算支出的完成过程,收集高校预算支出信息,反馈绩效评价结果。其次,教育主管部门以及高校要科学合理地对高等教育财政支出进行分类,夯实财政支出绩效价的基础。另外,要加强培训和宣传工作,逐步形成讲绩效、高绩效的良好氛围。

(三)建立多层次学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

财政部门要判断出同样实现教育目标的学校,哪所高效,应向哪投资,若能有效的利用现有的资源,解决资源配置中的瓶颈问题,实现过程的优化,就说明其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教育绩效水平较高,反之,在过度使用教育资源或教育资源配置不当的情况下,即使有基本相当的教育结果,其教育绩效也属于低级水平其财政支出绩效也是低效的。建立多层次学校财政支出监管与评价体系,可以为政府的财政拨款提供理性依据,为各级学校找到自己进步的目标,为弱势学校增加改革的动力,为学校提高有限教育经费的利用效率增加适度压力。

总之,以3e原则为基点评价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鼓励用同样的资源产生最大的办学效益,提高学校财政支出的效率,实现学校有效资源和无形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生存于效率经济体制下的学校的必要选择,也是解决政府面临的财政资源有限性和公共服务需求增长的瓶颈之困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廖楚晖.政府教育支出效益的有限性分析及模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3).

[2]李玲.我国教育经费支出效益的实证分析.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

[3]许盛.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问题初探.教育财会研究,(2).

[4]殷雅竹.论教育绩效评价.电化教育研究,(9).

政府支出绩效评价小论文篇五

一、国外高等教育财政支出预算管理模式评析

(一)国外绩效拨款在高等教育中的实践

1.绩效拨款产生的背景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世界范围内的高等教育开始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高校招生规模的迅速增长、生均教育成本的不断提高与各国高等教育公共拨款支出的增长缓慢、高等教育财政相对萎缩的矛盾日渐突出。在有限的财政资源情况下如何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成为各国教育、财政部门重点关注和要解决的问题。绩效拨款,是指政府部门根据高校在办学、科研等方面取得的绩效指标的表现,包括质量、效率和成本等,分配指定的财政经费。其主要思路就是将市场规则引入高等教育市场,使得资源配置更有效率和公平,同时也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公平竞争,有助于提高高等院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

2.国外绩效拨款的实践

(1)美国的绩效拨款模式——以田纳西州和南卡罗来那州为例

田纳西州是目前仍在实行绩效拨款的州中最早制定和实施绩效拨款的州,被各界人士视为比较成功的案例。1979年,田纳西州高等教育委员会与高校协商制定了绩效拨款政策,并建立了10项绩效指标。对于绩效表现出色的公立高校,政府将给予超出该校财政拨款总额一定比例的“奖金”。1980-1981学年,田纳西州的公立高校可以凭借绩效指标的优异表现获得高校总财政拨款2%的最高奖金。目前,其额度已经提高到高校总财政拨款的5.45%。田纳西州绩效拨款占高等教育拨款总额的比例在所有将一部分财政经费按绩效表现分配的州中是最高的。从1982-1983学年开始,田纳西州的绩效拨款每5年进行一次,在5年内根据年度的绩效表现进行微调。经过几次重大调整,10大绩效指标被赋予不同的权重,产出指标占大多数,所占比重也最大;其次是过程和投入指标。田纳西州绩效拨款方式体现出纯奖励性和非竞争性这两大特征,绩效表现出色的高校将获得经常性财政拨款一定比例的奖金,绩效表现不佳的高校却不会受到拨款削减的惩罚,而且高校是否获得奖金和其他高校没有关系。

与田纳西州不同的是,南卡罗来那州是美国唯一将所有高等教育财政经常性经费根据绩效指标分配的州,该州以州议会批准的《绩效拨款法案》为依据,对绩效拨款政策进行了规定。南卡罗来那州的绩效拨款方式注重惩罚机制,只有达到“明显超出标准”等级的高校才能获得全额的经常性经费,其他等级的高校都将承受一定程度的经费削减。而且,由于州财政拨款总额是固定的,南卡罗来那州的绩效拨款在高校之间的分配竞争程度较高。

(2)英国的绩效拨款模式

由英格兰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以下简称hefce)对科研拨款的分配是一种典型的绩效或产出导向型拨款方式,只有达到一定科研质量标准的高等教育机构才能获得拨款。对科研质量的评价由rae做出,分配的经费主要用于科研的基础建设。这一分配具体体现在质量相关的主流拨款中。拨款公式以科研活动的人数作为计算科研拨款数额的基础,对那些达到一定科研质量标准(4分以上)的学科,通过两种因素确定各高校的拨款额度:其一是成本权重系数,即将68个学科领域按其成本分为a、b、c三大类,每一类赋予不同的权重系数;其二是依据rae的评价等级作为权重。某高校某学科获得的科研拨款额度就是学科拨款额度标准乘以费用权重系数与科研人员数量,再乘以科研质量权重系数。为了贯彻英国政府《高等教育的未来——政府白皮书》中提出的要求,hefce还对那些科研评估达到5以上的学科提供额外的科研拨款。

(二)国外绩效预算在高等教育中的实践

美国总统预算办公室对绩效预算的定义是:“绩效预算是这样一种预算,它阐述请求拨款是为了达到目标,为实现这些目标而拟定的计划需要花费多少钱,以及用哪些量化的指标来衡量其在实施每项计划的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完成工作的情况”。世界银行专家沙利文认为:绩效预算是一种以目标为导向、以项目成本为衡量、以业绩评估为核心的一种预算体制。具体来说,就是把资源分配的增加与绩效的提高紧密结合的预算系统。

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将高等教育绩效经费政策分为三大类:绩效预算、绩效拨款和绩效报告,并给出了明确的定义。绩效预算是指州政府将高校绩效指标的表现作为影响高校财政预算的综合因素之一;绩效拨款是指州政府直接根据高校绩效指标的表现分配指定的财政经费;绩效报告是对州高等教育或高校绩效指标的表现的定期报道。绩效报告对高等教育经费的分配没有正式的影响,本质上不属于绩效经费分配方式,但是作为政策杠杆,它仍然被视为绩效政策之一。绩效拨款中,财政经费的分配与高校的绩效表现之间的联系是直接的、自动的和公式化的.。绩效预算中,高校由于绩效表现出色获得额外经费的可能性取决于州政府的主观决定。绩效报告主要依靠信息的公开性刺激高校提高绩效表现,它采用的绩效指标的数量要远远大于绩效拨款或预算中使用的绩效指标的数量。从美国的情况看,采用“绩效预算+绩效报告”和“绩效拨款+绩效预算+绩效报告”形式的州略多一点,仅采用绩效拨款形式和仅采用绩效拨款和绩效预算形式的州明显较少。

二、国外高等教育财政支出预算管理改革对广东省的启示

(一)预算管理模式应以目标或结果为导向,强调有效性和效率性

由于高校长期以来忽视办学成本效益分析,造成不少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规划不周、管理不善、重复建设、盲目投资的现象,有些学校脱离实际,讲排场、讲形式、搞形象工程,超标准、超规模建设,以致存在一方面经费紧张,另一方面又资金和资产闲置浪费、效率低下、流失严重等现象。根据2007年广东省教育厅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全省高校20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共有1718台(套),总价值为9.72亿元,其中处于闲置状态即零机时的有189台,占11.43%,总值达10409万元。也就是说,一年约有1亿元的设备未产生任何使用效益。还有382台(套)未能达到400机时以上,有33%的大型设备使用机时不达标,说明政府投入的每100元中有33元是无效投入,40万元台(套)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有81台为零机时。预算模式以目标或结果为导向,强调有效性和效率性,有助于将结果导向和顾客中心的市场理念导入高等院校,把资金分配与教育生产联系起来,以使那些培养更多学生和质量更高的学校得到更多的资源,使高等教育财政资源的分配机制更加简单、公平、透明和自主,促进大学之间的质量竞争。

(二)改革目前的拨款制度,适当考虑绩效因素

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后,高等教育经费使用的效率和责任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世界各国开始进行的财政拨款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把产出或绩效拨款机制引入高等教育资源的分配中。但是,绩效拨款模式对相关绩效指标的定性标准不易把握,也难以量化,从而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和程度。所以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还是以投入拨款为主,只是其中引入了绩效因素,如澳大利亚和英国、美国的一些州等。鉴于我国目前的现状,完全实行教育经费绩效拨款不太可能,绩效拨款模式只是作为公式拨款法等模式的辅助方法。

(三)建立系统、科学和合适的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绩效拨款机制的核心部分是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绩效指标的选择关系到绩效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因此,如何设计和选择指标成为指标体系的关键。总结以美国为代表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思路应该包括以下几点:

1.绩效指标的系统性。指标不仅考虑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办学成果的各个方面,博士、硕士、本专科等不同层次,而且要关注高等教育资金的投入、使用(过程)和产出这三个不同阶段。

2.绩效指标的合适性。指标的选择必须结合高等学校的共同情况和特殊情况,通过收集大量的基础数据,经过多次测算获取。既要包括通用指标,也要包括个性指标。

3.绩效指标的发展性。随着外部环境和时间的变化,各个指标本身及其对应的权重也会改变。因此,为了保证指标体系的客观性,必须及时根据客观环境进行调整和修正。

4.预算管理模式的改革应循序渐近

从国外推行绩效拨款或绩效预算的发展过程来看,都历经了法律、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阻力,而且还继续在实践中探索和检验。因此,广东高等教育财政支出预算模式改革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循序渐进。

借鉴绩效拨款制度和绩效预算在各国高等教育中的实践经验,笔者对于目前广东省高等教育财政支出预算管理改革的主要建议是:首先,修正和完善目前的生均定额拨款公式,公式中要考虑实际生均培养成本、通货膨胀、成本上升等因素;其次,委托中介机构对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进行评价,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最后,结合绩效评价结果,将绩效因子纳入拨款公式,根据绩效分配的资源比重可逐步增加。

【参考文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