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倒数的认识教案(实用8篇)

六年级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倒数的认识教案(实用8篇)

ID:4608471

时间:2023-10-13 19:31:44

上传者:笔尘 六年级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倒数的认识教案(实用8篇)

竞聘需要我们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为之而奋斗,并通过竞争获得成功。在竞聘中,我们还需要展示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证明自己可以在各种工作场景中与他人有效合作。接下来是一些关于如何写好竞聘申请书的文章,希望能对您的撰写有所指导。

六年级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篇一

使学生感知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学会对倒数的正确表述。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发现规律的能力等。

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教学光盘

:自学课本p50:

什么是倒数?倒数的概念中哪几个字比较重要?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观察互为倒数的两个数,说说他们分子、分母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

0有倒数吗?为什么?

出示例7

学生在自备本上完成,指名核对。

教师板书:×=1×=1×=1

你能模仿着再举几个例子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观察板书,揭示倒数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板书)

和互为倒数,也可以说的倒数是,的倒数是。

让学生模仿着说另外两个算式,谁和谁互为倒数?谁是谁的倒数?

你能分别找出和的倒数吗?

学生同桌讨论找法,指名交流。

观察上面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学生讨论怎样求一个分数的倒数?

指名交流方法:求一个分数的倒数时,只要把它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就可以了。

合作练习:同桌两位同学一位说出一个分数,请另一位同学说这个分数的倒数,并交换练习。

电脑出示:5的倒数是多少?1的倒数呢?

学生跟自己的同桌说一说,再指名交流。

方法一:求5的倒数时,可以先把5看作,所以它的倒数是;

方法二:想5×()=1,再得出结果。

六年级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篇二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倒数的认识。

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2、提高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3、感悟“变通”的数学思想。

:倒数的意义与求法。

:理解“互为”的意义,明确倒数只是表示两个数间的关系。

(生:上下两部分调换了位置,变成了另一个字)

师:对了,上下两部分倒过来了,变成了另一个字,这个现象很有趣很奇妙吧!

再出示“吴”,让学生得出“吞”。

1、引导质疑。

生:什么是倒数?

生:倒数是指一个数吗?

生:倒数应该怎样表述?

生:怎样求倒数?

生:倒数是不是一定是分数?

生:倒数有什么用?

生:是不是每个数都有倒数?

2、游戏比赛,理解倒数的意义。

师:同学们想探究的知识还真不少,在研究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一项比赛,好不好?

好,请大家准备好课堂练习本,请你写出乘积是1的乘法算式,同样的算式不能重复,而且还要书写规范,写得字迹潦草的不算数。时间1分钟。

准备好了吗?开始……

师:时间到,停!举手的方式比一比谁写得最多。让他把写的算式念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

(生读,师有选择的板书在黑板上。)

师: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写出这么多乘积是1的两个数,不错。

师:如果给你们充足的时间,你们还能写多少个这样的乘法算式?

生:无数个

师:为什么能写这么多呢?你们有什么窍门吗?

生:因为我们所写的这两个数的乘积都是1。将其中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颠倒就能写出另一个数。

3、揭示倒数的意义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些算式,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可能回答:乘积都是1;两个因数的分子分母颠倒了位置。

师归纳总结:同学们,在以前我们看来非常简单的乘积是1的两个数,研究起来竟有如此重大的发现,平凡之中见伟大,像符合这种规律的两个数叫做什么数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24页例1,并找出倒数的意义。

师板书: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你认为哪个词非常重要?你是如何理解“互为”的?生回答

(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倒数的意义,知道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而且倒数不能单独存在,是相互依存的。)

强调:(1)乘积必须是1。

(2)只能是两个数。

(3)倒数是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它不是一个数。

4、小组探究求一个倒数的方法

师:同学们知道了什么是倒数,你能求出一个数的倒数?

请大家打开课本第24页,自学例题2。可以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一下自学的感想和遇到的困惑。

小结:如何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把这个数的分子和分母调换位置。如果这个数是带分数或者是小数,先把这个数化成分数再求倒数。

1、判断题。

2、真分数的倒数、假分数的倒数、分数单位、整数的倒数的特殊现象。

师:出示一组真分数。请大家拿出练习纸,先找出下面每组数的倒数,再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交流发现:

师:第一组数的倒数各是多少,你们有怎样的发现?谁愿意上来展示一下。

(的倒数是,的倒数是,的倒数是,这组分数都是真分数,它们的倒数都是假分数。)

师:是不是所有真分数的倒数都是假分数?

(出示结论:所有真分数的倒数都是假分数)

师:第二组(这组分数都是假分数,它们的倒数都是真分数。)

师:是不是说所有假分数的倒数都是真分数?(不是所有的假分数的倒数都是真分数,如果假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相同,它的倒数就仍然是假分数。)

师:你说的就是等于1的假分数。而第二组中的分数都是什么样的假分数?

(都是大于1的假分数。)

所以——(卡片结论:大于1的假分数的倒数都是真分数。)

师:第3组呢?(这组分数的倒数都是整数。)

这组分数有什么特点?(分子都是1,即分数单位)而它们的倒数都是(整数)(出示结论:分数单位的倒数都是整数)

师:第四组呢?(……这组都是整数,整数的倒数都是分子为1的真分数。)

师:是不是所有整数的倒数都是分数单位?

(出示:非零整数的`倒数都是分数单位)

师:通过大家的研究,我们发现倒数有这样的规律——(齐读)。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倒数的有关知识,请同学回忆一下你们是怎样学习的?

师:你能用“我学会了--”来描述今天学到的知识吗?

生:。.。.。.。

接下来请同学们欣赏一幅对联的上联:“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这幅对联出自乾隆皇帝之手。清代的北京有个酒楼叫“天然居”,一次,乾隆到那儿吃饭,触景生情,以酒楼为题写了对联,上联就是这句: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后来民间有人对出了绝妙的下联:“僧游云隐寺,寺隐云游僧”。你看对得多好。这幅对联无论顺读、倒读皆能成联,贴切而不混乱,从而产生了引人注目的效果。

六年级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篇三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的例1。

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什么叫做倒数,倒数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它是不能孤立存在的;掌握求倒数的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0”没有倒数,“1”的倒数还是“1”。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发现求倒数的方法,知道不仅可以用乘法求一个数的倒数,还可以用调换分子和分母位置的方法求一个数的倒数。

在知识获取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推理和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理解倒数的意义,学会求倒数的方法。

熟练正确的求小数、带分数的倒数,发现倒数的一些特征。

多媒体课件。

上课之前,老师来考考同学们的语文学得如何。“吞”这个字读什么,如果把上下部分颠倒后是什么字?(“吞”——吴),“士”这个字读什么,如果把上下部分颠倒后是什么字?(“士”——干)。中国汉字有不少字有这样的关系,在数学中也存在这种关系。

如:(板书:3/8)如果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位置调换,是哪个分数?(8/3)。

师:谁还能说出这样的数?(课件出示)

象这样把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上下颠倒之后就成另一个数,你能给这种特性给这些上下颠倒的数起个名字吗?(倒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倒数(板书:倒数的认识,并让学生读一读。)

理解倒数的意义。

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能熟练准确地写出一个数的倒数。

探究讨论,理解倒数的意义。

(课件出示教材例1的四个算式。)

开展小组活动:算一算,找一找,这组算式有什么特点?

小组汇报交流。(通过计算,发现每组算式的乘积都是1。通过观察发现相乘的两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位置是颠倒的。)

生:我发现了每组算式两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所以我们把这样的两个分数叫做“倒数”。

出示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学生齐读三次)。

深化理解。

乘积是1的两个数存在着怎样的倒数关系呢?

举例:3/8×8/3=1,那么我们就说8/3是3/8的倒数,反过来(引导学生说)3/8是8/3的倒数,也就是说3/8和8/3互为倒数。(谁还想举例说说。)

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两个数的分子、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

例如:(2/5的倒数是5/2,5/2的倒数是2/5,……不能说5/2是倒数,要说它是谁的倒数。)

想一想:1的倒数是多少?0有倒数吗?为什么?怎么理解?因为1×1=1,根据“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所以1的倒数是1。

又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不等于1,所以0没有倒数。)

运用概念。

讨论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所以3/5的倒数是5/3,7/2的倒数是2/7。(能不能写成3/5=5/3,为什么?)

小结: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怎样求小数和带分数的倒数呢?(课件演示,学生观察。)

师强调:带分数先化成假分再把分子和分母调换位置;小数要先把它化成分数再把分子和分母调换位置。

怎样求整数(除外)的倒数?请求示6的倒数是几?(出示课件)

填一填。(出示课件)

乘积是()的()个数()倒数。

a和b互为倒数,那a的倒数是(),b的倒数是()。

只有当假分数为()时,它与它的倒数相等;而()是没有倒数。

一个真分数的倒数一定是()。

判断题。(演示课件)

5/3是倒数。()

因为3/4×4/3=,所以4/3是倒数。()

真分数的倒数大于1,假分数的倒数小于1。()

因为1/4+3/4=1,所以1/4和/4互为倒数。()

说一说。(课本的第3题)

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倒数的哪些新知识?什么叫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还有什么的问题吗?板书设计:

倒数的认识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0没有倒数,1的倒数是它本身。例2:写出其中2/5、7/2两个分数的倒数。

2/5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5/27/2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2/76的倒数是1/6求带分数的倒数先把带分数化成与假分数,再把分子和分母调换位置。

求小数的倒数的先把小数化成分数,再把分子和分母调换位置。

六年级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篇四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倒数的认识。

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提高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感悟“变通”的数学思想。

:倒数的意义与求法。

:理解“互为”的意义,明确倒数只是表示两个数间的关系。

(生:上下两部分调换了位置,变成了另一个字)

师:对了,上下两部分倒过来了,变成了另一个字,这个现象很有趣很奇妙吧!

再出示“吴”,让学生得出“吞”。

引导质疑。

生:什么是倒数?

生:倒数是指一个数吗?

生:倒数应该怎样表述?

生:怎样求倒数?

生:倒数是不是一定是分数?

生:倒数有什么用?

生:是不是每个数都有倒数?

游戏比赛,理解倒数的意义。

师:同学们想探究的知识还真不少,在研究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一项比赛,好不好?

好,请大家准备好课堂练习本,请你写出乘积是1的乘法算式,同样的算式不能重复,而且还要书写规范,写得字迹潦草的不算数。时间1分钟。

准备好了吗?开始……

师:时间到,停!举手的方式比一比谁写得最多。让他把写的算式念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

(生读,师有选择的板书在黑板上。)

师: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写出这么多乘积是1的两个数,不错。

师:如果给你们充足的时间,你们还能写多少个这样的乘法算式?

生:无数个

师:为什么能写这么多呢?你们有什么窍门吗?

生:因为我们所写的这两个数的乘积都是1。将其中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颠倒就能写出另一个数。

揭示倒数的意义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些算式,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可能回答:乘积都是1;两个因数的分子分母颠倒了位置。

师归纳总结:同学们,在以前我们看来非常简单的乘积是1的两个数,研究起来竟有如此重大的发现,平凡之中见伟大,像符合这种规律的两个数叫做什么数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例1,并找出倒数的意义。

师板书: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你认为哪个词非常重要?你是如何理解“互为”的?生回答

(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倒数的意义,知道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而且倒数不能单独存在,是相互依存的。)

强调:(1)乘积必须是1。

只能是两个数。

倒数是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它不是一个数。

小组探究求一个倒数的方法

师:同学们知道了什么是倒数,你能求出一个数的倒数?

请大家打开课本,自学例题2。可以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一下自学的感想和遇到的困惑。

小结:如何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把这个数的分子和分母调换位置。如果这个数是带分数或者是小数,先把这个数化成分数再求倒数。

,内化提高。反思,发展能力。

接下来请同学们欣赏一幅对联的上联:“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这幅对联出自乾隆皇帝之手。清代的北京有个酒楼叫“天然居”,一次,乾隆到那儿吃饭,触景生情,以酒楼为题写了对联,上联就是这句: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后来民间有人对出了绝妙的下联:“僧游云隐寺,寺隐云游僧”。你看对得多好。这幅对联无论顺读、倒读皆能成联,贴切而不混乱,从而产生了引人注目的效果。

六年级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篇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

4、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9只小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1—5数字卡片;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一)认读1—5各数。

(二)排序。

教师在黑板上摆上3、1、5、2、4。让学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要求:看图听故事。

教师讲故事:有几只猴子到山上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地上吃。同学们,你们能猜出猴子他们采了什么水果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出示主题图。师:“同学们,你们猜对了吗?”“你们再仔细看一下,猴子采了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用哪一个数字表示?”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在黑板上贴出水果图,并标上数字。

(二)引导学生学习“”“”和“=”。

1、教学“=”(猴和桃比)。

(1)师:“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够不够?”教师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板书:“=”),等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3)师:“同学们看看,等号两边的数有什么有趣的地方?你们还能举出其它例子吗?”

2、教学“”(猴和香蕉比)。

(1)师:“如果每只猴子吃1根香蕉,够不够?”教师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学生观察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3)请学生观察“”,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开口大,朝大数。

(4)师:“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吗?”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

“尖头小,对小数。”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相同数间用等于;开口大,朝大数;尖头小,对小数。

5、发散思维。

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三、运用知识

(一)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第1题。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1、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2、右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巡视,再拿几个学生的上投影仪上长方体讲评。

(二)游戏:比一比

1、师:“刚才我们学习了比大小,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看一看哪些东西和哪些东西可以比的?谁和谁比?几大于几?”

2、小组游戏:同桌间拿出学具,摆一摆,比一比,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六年级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篇六

今年教学倒数的认识后,我的感触很多。以往教学这部分内容,我是直接让学生写出结果是1的算式,再从学生说的算式中把乘积是1的算式板演在黑板上,再让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然后再让学生理解互为的意思,最后总结出倒数的意义。现在想起来有一种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感觉。

通过看杂志和其他教学刊物,我重新设计了教案。我觉得这样设计才是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总结出倒数的意义,是学生自己通过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后有了真正的收获。特别是通过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发现了算式的特点,并让学生举例后发现,有这样特点的算式是写不完的。然后让学生仿照老师的样子,通过例子说倒数的意义,并强调说倒数的关键字词。这对学生掌握概念是非常必要的。当学生很高兴的自认为是掌握了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时,我有给学生设计了障碍:怎样求带分数、小数和整数的倒数。虽然教材新授内容没有这些知识,但在以后的练习中出现了。我把它提到前面来,大家一起研究。我觉得很有必要。这样,使学生避免把带分数的倒数也用把分子分母颠倒位置的方法来求。这样就不会给学生的认知造成误导。学生在知道了分数、带分数、整数、小数的求倒数的方法以后,我又提出是不是所有的数都有倒数?使学生想到0的倒数问题。以前我是直接问学生“0“有倒数吗?好像暗示学生”0“没有倒数。改换成今天这样问,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得出两种答案,”0“有倒数,另一种是”0“没有倒数。有了分歧意见,又一次把学生带入了问题王国。学生分别发表自己的见解。

最后,大家一致认为”0“没有倒数。因为“0”不能做除数,也就是0不能作分母。我觉得这节课的教学比以往教学有了本质的转变,就是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六年级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篇七

学情预设反思:

本课所学内容相对于学生来说,确实简单易懂,难度较低,大部分学生都基本掌握了相关知识,并能较好地完成各项习题。

课前学生掌握情况预知不够准确,所设计的教学课件与教学预案相对落后,较低地估计了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重难点突破反思:

本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教学难点为:熟练地写出一个数的倒数。在本次课堂教学过程中,都一一解决,达到了教学预设目标。

教学过程总体反思:

虽说对学生掌握情况的预设不足,但课前的随机应变,使得本课的教学又出了“新彩”,将一堂新授课,变为预习成果汇报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引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并在热烈的讨论中,识记知识点,强调重点,攻破难点。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感受到数学的学习是如此的轻松、有趣,课前的预习是如此的有成就,进而引得学生以更大的积极性,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来。我个人认为课堂教学做得比较成功。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有得也有失,最大的失就是没有十分准确地预知学生的情况,此失很有可能成为以后教学的重大失误,所以,我一定吸取教训,避免此类事情再次发生。

六年级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篇八

在年级研究课里,我选择了《倒数的认识》一课来执教,教学倒数的认识后,我的感触很多。教材里这部分内容,是直接让学生计算结果是1的算式,再让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然后再让学生理解互为的意思,最后总结出倒数的意义。我感到有一种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感觉。通过参考他人的教学,我重新设计了教案。我觉得这样设计才是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总结出倒数的意义,是学生自己通过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后有了真正的收获。特别是通过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发现了算式的特点,并让学生举例后发现,有这样特点的算式是写不完的。然后让学生仿照老师的样子,通过例子说倒数的意义,并强调说倒数的关键字词。这对学生掌握概念是非常必要的。当学生很高兴的自认为是掌握了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时,我有给学生设计了障碍:怎样求带分数、小数和整数的倒数。虽然教材新授内容没有这些知识,但在以后的练习中出现了。我把它提到前面来,大家一起研究。我觉得很有必要。这样,使学生避免把带分数的倒数也用把分子分母颠倒位置的方法来求。这样就不会给学生的认知造成误导。学生在知道了分数、带分数、整数、小数的求倒数的方法以后,我又提出是不是所有的数都有倒数?使学生想到0的倒数问题。以前我是直接问学生0有倒数吗?好像暗示学生0没有倒数。改换成今天这样问,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得出两种答案,0有倒数,另一种是0没有倒数。有了分歧意见,又一次把学生带入了问题王国。学生分别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大家一致认为0没有倒数。因0不能做除数,也就是0不能作分母。我觉得这节课的教学比以往教学有了本质的转变,就是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这节课最大的缺点是时间分配得不够合理,有些环节用时太多,使后面的教学流于形式,匆忙结束,以后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尽量把一节课上得更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