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与口算题 三年级数学估算与口算教案(模板8篇)

三年级数学与口算题 三年级数学估算与口算教案(模板8篇)

ID:4612881

时间:2023-10-13 20:35:45

上传者:雨中梧 三年级数学与口算题 三年级数学估算与口算教案(模板8篇)

发言稿是在公众场合用于表达观点和宣传信息的一种书面材料。如何撰写一篇出色的发言稿是每个演讲者都需要思考和努力的问题。不同的场合需要不同的发言稿,下面是一些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选择。

三年级数学与口算题篇一

教学内容:教材第17、18页练习三第5至8题。

教学目标:

1.经过反复练习和思考,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熟练掌握除法口算的基本法。

2.熟练掌握除法口算后,能在生活中熟练地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注意发现学生难以明白的一些典型例题给学生讲解。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听算练习

6÷260÷2600÷26000÷2

8÷480÷4800÷48000÷4

10÷22×560÷320×3

24÷3240÷32400÷3120÷3

70÷710×754÷648÷8

2、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估一估:

125÷2378÷5435÷7297÷4469÷8194÷6

3、笔算比赛:

8÷280÷2800÷28000÷218÷3

180÷31800÷390÷35×840÷5

54÷96×981÷97×98×9

7×927÷36×745÷521÷3

用一定时间算出以上题目,师生评价,表扬发奖。

二、指导练习

1、练习三第5题。

学生独立做后全班交流。

2、练习三第6题。

学生读题,然后在书上填写,全班评价交流。

3、练习三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第(1)小题,然后再提问题。

4、完成练习三后的思考题。

三、课堂小结:

1、说说自己在除法口算中自己有些什么体会,你有什么发现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2、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积累了那些经验?

四、课堂作业

练习三第7题。

【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与口算题篇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的数(商是一位数)的口算估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和估算。

2.使学生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交流、讨论理解算理。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学情分析:

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估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循序渐进的学习。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重点难点:

掌握口算除法的算法;经历探索口算除法算法的过程。

【测试】

复习旧知识

1.口算,说出口算过程。

8÷2=15÷3=

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可以想乘法算除法。

2.估算,说出估算过程。

83÷2≈118÷6≈

()()

除数是一位数的估算方法:根据“四舍五入”法,把被除数看做与它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整十的数,再口算出结果。

【导入】

口算除法

前面,我们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通过检验,老师发现同学们对于学过的知识,都还有一定的记忆,这非常棒!老师也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经常把学过的知识,进行不断的整理和复习,这样不仅能把知识加深印象,而且会更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

【讲授】

讲授新知

1.猜一猜。6月1日是什么节日?(儿童节)

2.学习例1.(1)

师:瞧,老师手里拿着什么?(彩旗)学校有80面彩旗,每班分20面。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可以分给几个班?)

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呢?(用除法计算,算式是80÷20)

怎样口算80÷20呢?请大家分组交流、讨论,再互相说说口算方法。

a.由20×4=80,得出80÷20=4,(想乘法算除法)

b.8÷2=4,得出80÷20=4(想表内除法算除法)

学生讨论,你喜欢哪种方法?说说你的理由。

将单位及答补充完整。

3、想一想。83÷20≈80÷19≈

4、练习。(我会算)

60÷20=80÷40=

62÷30≈80÷38≈

(1)过渡:同学们,我们在口算除法的时候,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刚才我们顺利解决了分气球的问题,大家表现得非常棒。瞧,学校又买来了彩带,(出示情景图)你从图上了解到什么信息?请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

(学校买来120面彩旗,每班分3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

师:同学们,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在练习本上把算式写出来。

(用除法计算,算式是120÷30)

师:怎样口算120÷30呢?同桌间互相交流,说一说。

a.12÷3=4则120÷30=4(把120看成12个10,30看成3个10.这里强调让学生进行说一说他的算法过程是怎么想的,揭示本课的的教学目标)

b.30×4=120,则120÷30=4

(2)将单位和答补充完整。

6、练习。

7、想一想。122÷20≈120÷28≈

8、小结。

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可以想乘法算除法;也可以先不看数中个位上的0,想表内除法算除法。

除数是整十数的估算方法:

把两位数或三位数看作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数或整百整十的数再口算出结果。

【练习】

巩固新知

1、我会填。

(1)口算420÷60,想42÷6=(),所以420÷60=()。

(2)183÷20≈(),241里面大约有()个40。

(3)一个数的40倍是160,这个数是

2、我会做。

3、生活中的数学。

四年级255人去春游,每辆车限坐50人。要派几辆车呢?

【活动】

课堂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还想说点什么?

【活动】

板书设计

口算除法

80÷20=4(个)

(1)20×4=8080÷20=4

(2)8÷2=4

想乘法算除法想表内除法算除法

三年级数学与口算题篇三

(二)培养学生认真口算和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理解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算理.

(一)复习准备

1.口算.(口算卡片)

30÷320÷236÷3

60÷3600÷684÷4

80÷248÷4900÷3

360÷3240÷2440÷4

请一个同学说一说36÷3的口算过程.(30÷3=10,6÷3=2,10+2=12)

2.填空.(投影出示)读题、口答.

(1)2是由()个1组成的.

(2)40是由()个10组成的.

(3)42是由()个10和()个1组成的.

(4)420是由()个100和()个10组成的.

(二)学习新课

一位数除两位数

例1:口算42÷3.(板书)

指名读算式:(42除以3)(3除42)

提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把42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

老师逐行巡视,个别指导,做到心中有数,一会儿请同学到投影仪给大家摆.

师:请发表不同意见,可以请不同分法的同学,也到投影仪上给大家演示.

同学们根据不同的分法,进行争论,各抒己见,最后统一到第一种为最佳分法.

师:哪位同学能把这种分法简单地用语言概括一下?

(把42根分两次,先分30根,再分12根)

师:现在我们来看口算42÷3,想一想,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

请同学回答,老师写在黑板上:

42÷3=14想:30÷3=10

12÷3=4

10+4=14

(三)巩固反馈

做一做:(投影出示)

32÷2=48÷3=60÷5=

学生独立完成,(给几个小黑板或投影胶片,订正时用)老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订正时,让学生说出口算过程,再说得数.

32÷2=1648÷3=1660÷5=12

请检查一下口算是否正确,用什么方法?

(可以用乘法进行验算)

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

例2:口算:420÷3=

请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做这道题,怎样想?可以和例1(42÷3)联系起来思考.(被除数420,也就是42个十,除以3,商是14个十,也就是140)

(板书:例2:口算420÷3=140)

想:420是42个十

42÷3=14

14个十是140

做一做:

450÷3=150560÷4=140900÷6=150

说出口算过程,再说结果.

巩固练习:

1.直接写出得数,说一说口算过程.

38÷2=1975÷5=1554÷3=18

380÷2=190750÷5=150540÷3=180

2.投影出示,课本练习八,第2题.

请同学在书上填写,然后集体订正.

3.口算抢答:

81÷3840÷7780÷338÷296÷8

68÷465÷564÷487÷3650÷5

640÷4920÷296÷470÷5960÷4

4.读题、列式、口答.(投影出示)

(1)被除数是84,除数是6,商是多少?

84÷6=14

(2)7除910等于多少?

910÷7=130

(3)把75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

75÷5=15

(4)810里面有几个3?

810÷3=270

(5)一个数的4倍是520,这个数是多少?

520÷4=130

作业:看书第36页.练习八第4,5题.

三年级数学与口算题篇四

教学内容:

第36页例1、2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用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的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口算,通过操作和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用一位数除的算理,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沟通

口算:

二、操作交流,探讨算法

1.创设情景,研究例1。

(1)全班有42位同学平均分成3组做游戏,每组有几位同学?怎样列式?

(3)小组互相交流分的方法。

(4)教师评价分的情况。

(5)教师演示分的过程。

(6)小组交流怎样口算。并汇报。

(7)教师小结方法。

(8)做一做。

2.运用迁移,学习例2。

(1)出示例2,指名列式。

(2)小组合作运用旧知识研究4203的口算方法。

(3)小组汇报。

(4)教师小结口算方法。

(5)做一做。

三、巩固与思考

1.练习八第1题,先说再做。

2.第2提,先做再说。

3.第3、4、5题。

板书:

口算除法(一)

423=144203=140

想:303=10423=14

123=44203=10

10+4=14

三年级数学与口算题篇五

第34、35页例1、例2,“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七第1-5题。

理解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和一位数除几十几和几百几十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和类推等思维能力。

小黑板、投影片。

一、复习。

1.口算。

8÷44÷26÷3

1.填空。

60里面有()个十,

800里面有()个百。

36里有()个十和()个一。

420里有()个百和()个十。

二、教学新课。

1.教学60÷3。

(1)学生摆出6捆小棒。把6捆小棒平均分成3份。

(2)把6捆小棒平均分成3份,算式怎么写?

(3)说一说60÷3你是怎样想的?

指名说一说。

(4)除法算式有两种读法。再告诉学生另一种读法。

要求学生用两种方法齐读。(学生先读一读。再跟着读一读。)

(5)小结。

口算几十除以几,可以想几个十除以几等于几个十,是几十。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600÷3。

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读一遍。

学生按照上面一题的方法。可以怎样想得数呢?

指名口答。

把书上想的过程填写完整。

同桌互相说一说,600÷3要怎样想?

(2)出示6000÷3。

想一想6000÷3要怎样想?

学生算出得数。

指名口答是怎样想的?

(3)说一说600÷3要怎样想?6000÷3呢?

(4)口算,并说一说想的过程。

4.教学例2。

(1)出示24÷2

提问:24÷2表示什么意思?

(2)用小棒把24平均分成2份,先怎样分,再怎样分,最后怎样得出是12?

(3)口算24÷2先怎样算,再怎样算,最后怎样算?

(4)指名说一说想的过程。

(5)学生口算。

5.教学试一试。

240÷2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做“练一练”第2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做“练一练”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课堂作业。

练习七第3、4、5题。

三年级数学与口算题篇六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新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58页的《乘法口算》。

2.教材分析

《乘法口算》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58页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以往的口算教学过多的强调口算技能、正确率的训练,简单、重复、机械的训练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甚至于对数学失去兴趣。本节课教材把口算教学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创设了邮递员送报纸和信件的生活情景,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学习兴趣,同时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对于学生来讲,有了前面已有的知识,在一定情境创设的探究过程中来研究本节课的内容,学习新知识会感到轻松愉快、兴趣盎然。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从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方面拟订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积极参与和合作学习中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

(2)技能目标:通过各种数学活动使学生能运用乘法口算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3)情感目标: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周围的世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乘法口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明确口算算理。

二、说教学理念

《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明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

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习口算方法

2、学法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是《课标》倡导的重要改革理念之一。本节在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熟悉生活知识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探索乘法口算的具体问题情境,学生在轻松、开放的课堂气氛中,积极参与到创设的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索适合自己的口算方法,开展组员间的合作学习和交流,实现智慧的碰撞,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能够在思考和探究中学习到口算的不同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互相交流中共同进步。

四、说教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中年级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所以,一开课我就创设了聪聪和明明两位小精灵邀请同学们参加思维大本营活动的情境。

(一)复习铺垫、激情导入

通过抢答、开小车的形式进行复习铺垫,让学生在已有的一位数乘整十数的知识基础上,为学生学习整十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学习做好铺垫。

(二)创设计清、探究新知

根据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选择符合儿童心理特征、并熟悉的实际生活的情境素材,我在教材的主题图中创设了邮递员王叔叔这一角色以学生所熟悉的邮递员送报纸和信件为教学情境,创设熟悉的具体的问题情境,在这样的生活情境中探索口算方法、不仅解决所提出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从而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三)实现教学目标

新授中,第一个问题“王叔叔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多少封信?”算是300×10=3000,60×10=600,教师根据儿童心理特征,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在轻松、开放的课堂气氛中,积极参与到创设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学习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口算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索过程中,经历口算乘法的过程,倡导算法的多样化。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第二个问题“工作一个月,又要送多少份报纸、多少封信?”300×30=9000,60×30=1800时,由刚才的“扶”到现在的“放”,比一比,看谁算得快,并且说说自己的想法,自己是怎么样,怎样才能说明结果是正确地。使学生能够学习到口算的不同方法,让学生经历从“多样化”到“优化”的过程,提升学生思维的抽象度和灵活度,实现智慧的碰撞,体验成功的喜悦。进而引导学生发现、总结规律: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口算时只要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四)练习巩固

练习内容设计上寓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联系北京奥运信息,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生的爱国情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练习当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说教学反思

优点:

(一)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创设学习情境,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中年级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在问题情景的设计中,开始通过聪聪和明明两位小精灵邀请同学们参加思维大本营活动,我把本节课的知识和已学的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应用,也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我创设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本节课的主题图联系起来,创设了邮递员送报纸和信件的生活情景,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学习兴趣;把练习的内容寓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联系2008北京奥运信息,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练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较好地实现了计算教学的目标

教学中我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算理算法,会正确进行口算。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索过程中,经历口算乘法的过程,倡导算法的多样化。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首先自主探究适合自己的口算方法,接着通过开展合作学习和交流活动,使学生能够学习到口算的不同方法,让学生经历从“多样化”到“优化”的过程,提升学生思维的抽象度和灵活度,实现智慧的碰撞,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注重对学生的评价,让每位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在这节课中,我力争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如从口算速度、动脑程度、学习态度以及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等方面,都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了恰当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充分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保证了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不足之处:

应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提高互动的质量,使学生在互动中提高认知水平。

三年级数学与口算题篇七

1、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理解掌握一位数除法(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在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与反思。

通过分木棍的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掌握几十几除以以位数的口算方法。

一、教学例1

1、出示60个小木棍。

观察:这里有几个小木棍?(学生数,并口答。)

2、如果要把这些小木块平均分成3份,你打算怎样分?怎样列式?每份有多少?(学生实践操作,得出结论。)

3、分好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分的方法合解雇。

4、如果不分小木块棍,我们又怎样口算60÷3能?

结合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这样算6÷3=2

60÷3=20

6、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

80÷460÷2

(1)口算写出结果。

(2)说说口算方法。

二、教学例1第二个问题

1、出示第二个(2)问题

60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6÷3=2600÷3=200

3、试一试。

360÷6640÷8

三、教学例1第三个问题

1、出示第三个问题

24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24÷3=8240÷3=80

四、巩固练习

1、口算下列各题,并说说口算的方法。

40÷5640÷8

2、课堂小结

在这堂课上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17页1、2

三年级数学与口算题篇八

1.理解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算理,掌握口算和估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和估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探索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及应用能力。

3.体会口算方法的多样化,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

掌握口算和估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和估算。

理解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算理。

课件

1.力求每一个活动都具有其明确的.目的性。

本节课,始终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去思考、去感悟,发现知识的真谛。用丰富的活动去激发他们参与和学习的热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让学生在快乐中不知不觉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2.力争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收获。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最容易掌握,在教学中,教师既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见解,在与人交流中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复习数的组成

导入:我们天天与数字打交道,看看这些老朋友,你知道它的组成吗?

80里面有()个十。

80里面有()个二十。

120里面有()个三十。

200里面有()个十。

2.创设情境,复习除法的意义和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

预设:2元、5元、10元、20元

如果都换成5元的纸币,可以换多少张?

如果都换成2元、10元、20元的纸币呢?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活动一:整十数除整十数的口算除法

1.出示:书包40元笔8元文具盒20元格尺4元

老师一共有80元。

2.提数学问题,并列示。

80÷8=80÷20=

80÷4=80÷40=

3.观察两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4.板书课题。

5.小组合作探究算法。

预设:

(1)因为4个20是80,所以80÷20=4。

(2)8个十里面有4个2个十,所以80÷20=4.

(3)因为4乘20等于80,所以80÷20=4……

6.小反馈

80÷40=60÷30=90÷30=40÷20=

活动二:探究整十数除几百几十的数

情境:老师现在有160元钱,可以买几个书包?

方式:独立解决,汇报方法。

活动三:估算

60÷20=120÷40=420÷60=

62÷20≈123÷40≈421÷60≈

60÷18≈120÷38≈420÷63≈

方式:独立解决,总结估算方法。

三、多层训练,巩固练习

1.请你当小老师

300÷50=60(为什么错?)

600÷20=3(为什么错?)

349÷50=7(怎样改正?)

2.口算挑战赛:每组派1人点将(在其他组里指名1人),各出题考对方,答对又难倒对方者得红旗2面。(可多进行几轮)

3.拓展练习:

在横线上添0使算式成立

8_÷4_=23_÷5_=6

四、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设计

【设计意图:作业设计有针对性,与本节课主题密切相关。】

板书设计:

口算除法

80÷20=4

(1)20×4=80(2)8÷2=4

所以80÷20=4所以80÷20=4

83÷20≈4

83≈8080÷20=4

教学效果预测:本节课学习内容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创设学生身边的学习素材,学生会根据实际需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