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柳树的散文题目(通用8篇)

最新柳树的散文题目(通用8篇)

ID:4629083

时间:2023-10-14 03:07:00

上传者:翰墨 最新柳树的散文题目(通用8篇)

运动会的举办离不开每个人的付出与参与,让我们一起回顾、总结这一次团结合作的时刻吧。如何策划一场精彩绝伦的运动会开幕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运动会宣传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宣传工作有所帮助。

柳树的散文题目篇一

每年,一到初春,便会给春天写一封情意绵绵的信。

“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

想起了苏东坡的这首词,让我感受到了他乍觉乍现春意的那份惊喜。还是春光姗姗来迟呢,即使东风有信也无人看见,她只隐匿在柳际花边。

好一个柳际花边!

想必第一个读到信的就是春柳了,其次才是春花、百草。是春了,“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春来柳先知,她轻盈的倩影,俏皮地躲在那一抹鹅黄新绿的柳枝间,那柔顺的枝条上,爬满了一个个嫩黄的芽孢。像一只只破壳而出的小鸡苗,张开惊奇的眼睛,抖动着鹅黄的绒毛,可爱极了。“色浅微含露,丝轻未惹尘”,在细细的风里,舒展着曼妙的身姿,婀娜柔美,翩跹而舞。

在北方,柳树是最寻常最普通的,也是生命力最顽强的一种树,第一个报春的便是她了。所有树木当中,柳是激动的最早的了,料峭春寒,当别的树木还迟迟没有醒来,她已经抽绿吐芽,相约春风,摆出千姿百态的倩影,撩人心魄,勾人心弦。

我总觉得,春风与春柳是一对相亲相爱的情人,柳无风不美,风无柳不柔,郎心妾意,你情我浓,相得益彰。他们时而缠绵缱倦,时而柔肠百转,时而窃窃私语,时而衣袂翩跹。风摆杨柳,含烟吐翠,起舞弄清影,妙趣横生!

没有风,就显不出柳的妩媚与韵味,没有柳,就失去了风的潇洒与飘逸,有风即情,风情万种。

聊赠一枝春,她用无限风情,提前把春天的喜悦和清新带到了人间,送给你一个春光无限。此时此景,总让我联想起古诗中那些描写春柳的诗篇来。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的这首《早春》写的真是曼妙之极了,一年最好的时光,莫过于这柳色如烟的浅春季节。烟柳,真是绝妙之笔,是谁最先用“烟”来形容春柳的呢?恐怕再也找不出一个词比它更恰当的了。初春新绿,点点鹅黄,远看似烟,近看却无,浅浅淡淡,轻盈如翼,飘渺若云,袅袅娜娜,若有若无。这春色撩人的浅黄嫩绿,十里春风,杨柳堆积成烟,排列成阵,氤氲缭绕,不厚重,不笨拙,轻描淡写。这景致,这诗意,这雅韵,不用看,单单想想,就让人不饮而自醉啦!

古时,春柳牵绊上了人间情思,多为离别之意,古人送别时也要折柳相赠。如《诗经》里的“昔我往昔,杨柳依依”,还有王昌龄的《闺怨》,“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杨柳年年青,却不见离人归,功名利禄有何用,及时的陪伴才是最美的时光。多愁善感的林妹妹,一见了春柳春花便会悲从中来,《红豆曲》里的那句“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便是最好的写照。她的愁思,便如这开不完的春柳春花,伤春感怀,愁杀了这位葬花人。

当然,我最喜欢的还是清代高鼎写的那首《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初春二月,草长莺飞,醉柳笼堤,一群放学归来的儿童,在春来陌上欢快地放飞纸鸢。诗人用一颗欢喜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乡村画面,读来如临其境,亲切感人。

想起了我儿时的乡下,每到这个时节,便会疯了我们这些贪玩的孩子们。纷纷猴子一样的爬上树,折一枝翠绿的柳条,然后做成笛子,那单调的笛声吹出来却是那么的美妙动听。有时也编成一个绿色的头环戴在头上,然后扯起自己做成的风筝,在绿绿的麦田上飞跑、欢笑。

等到柳芽长成了新绿,杨花褪去,又生出了鲜嫩的小叶子,这时候会出现一种昆虫。大小如黄豆般,黑色的居多,也有褐色的,浑身长着平绒似的非常细腻的羽毛,极其可爱。我们这里叫它“黑萝卜虫”,每到黄昏向晚的时候,它们就会飞到那些鲜绿的杨柳枝上,多的时候一排一排的。我们每人拿着一个小瓶子,将它们一个个捉下来装进去,然后拿回家,喂那些贪吃的鸡。我们笑着看那些鸡争先恐后地吃,姥姥则笑着看我们,说,明天又可以多下几个鸡蛋了。幼小的心,又多了一份期待的欢喜。

春柳,给了我童年无数的快乐,也成了我人生美好的回忆。她是春天最美的韵脚,带着希翼,带着美好,伴我走过一个又一个柳暗花明的季节。

又是一年春好处,吹面不寒杨柳风。陌上柳色新,薄如轻纱,淡若云烟,用不了几日,风中便会挂起一帘帘翠玉。杏花开了,桃花红了,梨花笑了,杏眼柳眉桃花面,绿袂飘飘,一似美人春睡起,绛唇翠袖舞东风。

柳树的散文题目篇二

生在北京,长在北京。

打儿时记事儿起,家,就总在搬来搬去,爸妈还总不在身边。

我不是全托就是住校,甚至几年里都见不到爸妈的影子。那时全托、住校的概念和现在完全不同。

在长达4年的幼儿园生涯里,我从没见过爸,也只见过一次妈。直到升小学,也还是爸单位的叔叔拉着我的小手走进学校大门的,结果依然是住校。

回想起来,幸亏那时有着设施条件优越完备,老师、阿姨慈爱善良的幼儿园和小学,是她们倾心的爱和奉献,为我们这些军人的后代,托起了现在回想起来依然无比幸福的童年。

记忆中,那些年,我家住过很多地方,香山八大处、通信兵兵部大院、炮司大院、左家庄12号大院、北小街甲21号院。

北小街甲21号院,有很多军人家庭都是从那里离开北京,正式入住了“里边”。

拨开历史的迷雾,究其“里边”的渊源,那“里边”的概念,竟然是从北小街甲21号院开始启蒙的。

记得那时刚搬完家,在北小街甲21号院,陌生的'孩子们初次见面,用的很多的一个疑问句就是:“你爸爸在哪儿工作呢?”

一句“里边”的回答,就会在我们心中彼此之间立刻产生亲近的感觉。

那时,孩子们高兴地奔走相告的好消息多是“我爸要从“里边”回家了。”

那时,如果一个天天一起玩的孩子突然不怎么露面了,那八九不离十的原因一定就是:他爸爸从“里边”回来了。

也有非常不幸的时候。一个好多天不见的孩子突然露面时,挂着满脸的鼻涕眼泪抽泣地告诉我们,我爸爸在“里面”死了。

我们就会悲悲戚戚好多天,那心儿也已经飞到自己在“里边”的爸爸身边。

岁月好无情,几十年的光阴,怎么就可以如同流水般地只能流去不能流回了呢?

闲暇之余,在梦里、在心中,我依然时常思念着“里边”。

“里边”,我真的很爱你!

因为我们全家人的亲亲爱爱大团圆,是从“里边”开始也是在“里边”终结。

“里边”,我衷心地问候你!

因为你曾经承载了我们全家那十几年最美好的幸福时光。

“里边”,我向你致敬!

因为在那里献身的父辈已为自己的祖国献出了生命;因为在那里成人的后代已在广阔的蓝天、无际的海洋、博大的土地上生根、开花、结果。

在我的意识里,你不仅是一个地方,也不仅是一种辉煌,你以漫长的历史、广褒的空间,承载了几代人的奉献,矗立了我们精神乐园的天堂。

我相信,如今的你一定会比昔日的你声名远震、光彩夺目、灿烂辉煌。

我期待着:终会有那么一个无比美妙的时刻降临,我们全家余下的人能够重新返回我们心中幸福的圣地——昔日的“里边”。

我期待着:终会有那么一出叫“里边”的电视连续剧在热播,在感动着许许多多的人们、在激励着千千万万的孩子们。

我期待着:终会有那么一部叫“里边”的小说,让曾经是“里边”的孩子们热泪盈眶、争相传诵。

那时,我们心中的“里边”,就是那时我们“里边”所有孩子们心中的秘密、心中的向往、心中的自豪、心中的家。

那时我们心中的“里边”,就是现在声名远震的酒泉东风“中国航天城”!(《大漠铸忠魂》胡惠军)

柳树的散文题目篇三

来城里十年了,母亲的梦里却依然只有老家的模样。又一年春回大地,邻家的婶子来电话说怕我家院子今年荒掉,想用来种一点油葵,让我们去看看。

当年离开老家,我们走得仓促,父亲突然生病,一家人顾不得望一眼苦心经营二十余年的院落,就来到城里的医院苦苦留守等待,然后在城里的家里照料父亲。父亲走后,母亲就一直住在城里,只有老家有大事情才回去。

车行驶在故乡的河堤上,远远望见我家的香椿树挺拔地伸展着枝丫,两个主杈之间还绑着父亲当年攀树采香椿留下的梯子。每年的这个时候,父亲手里举着一根绑着铁钩的竹竿敏捷地采下一把把嫩嫩的香椿叶子,我们在树下仰头接着,用这些香椿拌豆腐、烙馅饼、炒鸡蛋。

香椿树下就是我家的院子,最初分得宅基时,房前是一处低洼的大坑,父亲利用工作之余和母亲用一辆小推车,不知用了多少个白天黑夜,用一车车的土填平大坑,平整出这片院子,不大的院子从此就成为我家的菜园。

每年谷雨前后,冬天冻结的土地微微返浆,踩上去有一些松动,父母在院子里翻挖、整地、做垄、下肥,把小院布置成一块块整齐的菜畦。韭菜是宿根的,每年都生长在这里,这时开始抽出嫩嫩的绿芽,旁边栽上绿油油的小葱,点上菠菜、豆角、黄瓜、西红柿、茄子的种子,等它们慢慢发芽。黄瓜和豆角长出了长长的丝蔓,我买来了竹竿给它们搭上架子,这可是技术活,由父母来干,我只负责清除菜畦里的杂草。秋天的水萝卜,冬天的白菜,院子里始终满目葱绿。

院子中间的水井,水井前面是一条纵贯东西的“干渠”。我和姐姐一下一下地压动水井的长柄,凉丝丝的净水流进前面的水池,顺着干渠缓缓前进,需要为哪畦蔬菜浇水,就在畦头挖一个口子,顺便把挖下的泥土挡住住水流向前的脚步,使水折向菜畦,滋养着那些秧苗的幼芽。后来用上了机井,压水井始终没有拆掉,立在院子中间。

院子的东边墙角一座高高水箱默默地站着,那是邻家的二叔把一个被人废弃的水箱运回家里,打好基础,注满井水,留作几家人共用浇灌菜园。记得安装的时候,邻居及家人共同动手,像一个大家庭,这座水箱也使得邻里关系更为紧密。挨着菜畦的地方是一座地窖。小时候的冬天,父亲在这里挖一座一人多高的深坑,上面摆上横木,铺上玉米结,盖好土,就成了一座菜窖,下面储藏着供应整个冬天的白菜,我和小伙伴们在上面蹦蹦跳跳,模仿着一出出“地道战”。后来用砖垒砌固定的地窖,不仅仅是白菜,许多过冬的蔬菜都放到里面。地窖四周几株挺拔的果树,春天的时候满树的.梨花,大串的樱桃花;夏天的时候,葱茏的果树遮出一地阴凉,我们拽着树枝忙不迭地往嘴里捡拾桑葚,拽得两手发青,吃得满嘴乌黑,红彤彤的柿子害得我们踮起脚尖也够不到,硕大的石榴压得枝条一颤一颤的。菜园的四周,高大的苜蓿树上粉色的花挤挤挨挨,盛开的月季引得蜂飞蝶舞。晚上,拿一把椅子,坐在阳台上听单田芳说着评书,或者静静地听院子里嘶嘶的虫鸣,美妙极了。

老家的院子承载着我们的欢乐,幼时姐姐在院边划出一块空地,用树枝做成一圈栅栏,里边栽上一些花草,归她自己管理,不允许我靠近半步。我在干渠的末梢挖出一个水坑,妄想給它蓄上水,放进几条小鱼,没想到转眼之间水干鱼亡。

那时的母亲拖着病躯,从院子里割一些韭菜,收一筐小葱,推着到集市上去卖,贴补一家的生计,后来条件好些了,菜园的收获也年年丰收,除了自家享用,也经常有邻家临时来客,摘一把豆角,割一捆韭菜,母亲总是亲手帮忙。父亲退休了,每天约老友在家里吹拉弹唱,母亲烧几壶开水,泡一壶清茶,大家唱累了,到院子里摘一个黄瓜豪放地嚼着,那时的院子里没有寂寞,充满着浓浓的亲情、乡情。

婶子还是那么热情,这么多年,也亏得她帮我们照看老宅,我们走后,给她留下钥匙,有人租住时帮忙联系,没人住的时候在锄锄园子里的草。我们打开院门,已经犁好的垄沟平行地排列着,即将撒下种子,尽管那时的菜园已经不在眼前了,但听着婶子的介绍,我看到了母亲脸上的笑容。

老家的院子,我们洒下过汗水,拥有过收获,留下过记忆。母亲说,它始终是我们一家人回来落脚的地方。

柳树的散文题目篇四

学校操场西边,就在食堂门口,并排着两棵老柳树。

柳树学名其实叫“枫杨树”,俗称“麻柳”,是我们这里乡下最寻常的一种树。不知为什么,这里人却都叫它“柳树”。

老柳树粗壮的躯身盘根错节深植于大地,庞大的枝干像两只巨手伸向三十米的高空。树干一个成年人站着合抱,双手根本不能合拢,只能抱住大半个树身。

老柳树有四、五十个年头了。但具体是哪一年栽的?或者是野生的?没有人说得上来。反正,有这所学校时,这两棵柳树就在这儿了。

记得三十多年前,我在这所学校读书的时候,两棵柳树只有大腿那么粗。北边的柳树上悬着一口“铁钟”。所谓“铁钟”,实际上就是犁上的一块废铁片,上课下课的时候,老师就拿着锤子,敲出悠远的“铛铛”声。

“铛铛……铛铛……”,这缓慢的钟声是宣布下课。各班教室的门相继打开,涌出一张张活泼的笑脸,校园里一下子热闹起来。孩子们在柳树下踢毽子,跳绳,打羽毛球。还有的同学围着柳树跑着、跳着,相互追逐、嬉戏,尽情地享受着课间十分钟的乐趣。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当年的柳树日渐苍老。日复一日,两棵老柳就像两位老人,默默地呵护着孩子们茁壮成长。年复一年,他们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孩子,又迎来了一张张稚气的面孔。

春天,校园的迎春花吹响春天的号角,池塘边的垂柳早已随风起舞,老柳树才不紧不慢地抽芽放叶。不久,鹅黄嫩绿的树叶间便缀满毛毛虫似的柳絮。这时,校园便满目葱茏,生机盎然起来。孩子们在树下捡柳絮,玩游戏,你追我赶,好不热闹!

春天好像才在枝头打了个晃,转眼便进入了夏天。老柳树默默撑起两把巨伞,将整个食堂门口和大半个篮球场都罩在自己的浓荫下。

在炎炎的夏日,两棵柳树成了全校避暑的好去处。学生在操场做运动,热了,便到树下凉快凉快;忙碌的工友,累了,坐在老柳树下歇息片刻,便精神抖擞;黄昏的时候,老师们习惯于聚在老柳树下神侃,疲惫的身心得到片刻的放松。

即使秋风吹尽繁华,老柳树仍倔强地坚守着脚下的土地。

隆冬时节,白雪皑皑,老柳树挺着光秃秃的枝桠,承受着寒风的肆虐,守卫着寂静的校园,笑看孩子们如花的笑靥。

岁月如一把刻刀,在老柳身上留下了密密麻麻的沟痕。树干上残留的青苔,是老柳树风风雨雨日子的印记。

记得那年夏天,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闪电似一把利剑乱劈,响雷一个接着一个,像要摧毁整个世界。第二天清晨,老柳树下一片狼藉,断掉的树枝,夹杂着数百只麻雀的尸体,散落一地。以为遭受电闪雷劈的老柳树会从此日渐凋零,没想到它们却依然精神矍铄,绽放着慈祥的笑容,伫立成校园的一道风景。

黄昏时分,一对教师夫妇在校园里散步。他们在这所学校执教三十多年了,粉笔染白了他们的鬓发,但没有浇灭他们的激情。教室里,有他们热情洋溢的讲课声;操场上,有他们如影随形锻炼的身影。

这对教师夫妻经过操场上那两棵老柳树的时候,似乎有些累了,他们站在树下歇息。

我凝望着他们,恍惚间,他们也变成了两棵老柳树——静静地,守候在校园;默默地,站成校园一道最美的风景!

柳树的散文题目篇五

昨天,回农村老家看望年迈的父母,又见20多年前建造的一间灶房土屋,仿佛是一头负重奋进的巨牛还在那里静静地站立着。

它,外观看:深深的砖砌屋基已被青绿色的苔萱所笼罩,厚厚的泥坯土墙略显斑斑驳驳,方正的大红瓦覆盖在人字形的屋顶上,结结实实的屋脊山瓦像牛背脊骨般的突兀着。从屋内看,长年的烟熏火燎已使内墙面近乎漆黑,与镶嵌在灶台上的白色瓷片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连体的一大一小的铁锅被秫秸密织而成的锅盖严严实实地覆盖着,灶膛是漆黑的,案板是粉白的罩面,像是很长时间没有洗刷过,砖铺的地板因为常年的脚踏已不见纵横砖形。整体看,作为西厢房,和混砖瓦房的正堂屋相比,无论是高度还是建筑质量,都是不般配的。但是,同样凝聚着父母一辈子建房造屋的辛勤汗水和心血,他们不舍得拆换新的,抱着怀旧的心理,觉得只要还能住,就保留着,让后代好不忘那住土屋的艰难岁月。

是的,我对老家的土屋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不管我走到哪里,我都忘不了老家的土屋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在老家的土屋住了整整!

我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末,我家1962年所建的两间土屋,那是年轻的父母第一次建房造屋。在那个贫困的年代,父母勒紧腰带,硬是从牙缝里省出钱来,从县城木材公司买了三根檩,没钱付运费,父亲分三趟,来回180华里,把它扛回家,把肩膀都磨破流血,半个多月才痊愈。一根房梁和门窗是赊销别人的,3年后才还完账。没钱买竹竿做椽木,就完全用秫秸捆成把代替。土墙是父母脱坯打墙干成的',只是到了砌屋山上梁檩缮草才找几个人帮忙,两间土屋他们用了一个月才盖好住上,当一家4口人住进新屋时,父亲也累垮躺倒了,休息半个月才缓过气来。后来3个弟弟3个妹妹十多年来都相继出生在这两间土屋里,当时没有单独灶房,此房既是卧室、储藏室,又是灶房、客室,真是一房四用啊!

随着年景的好转,人口的不断增加,父亲又先后依托两间主房的东西山墙各衔接盖一间,最东间为我和奶奶居住兼部分储藏室,最西间为灶房,这样才算主房不再烟熏火燎,客人来到也体面些。到了1973年,那时我正上高中,父母省吃俭用,还是鼓足最大的勇气和力气,像邻居们学习,又在西侧盖起了两间厢房,一间用于石磨房,一间用于养牛羊室兼储藏室和临时客房,还用土草泥打墙拉成院墙,建成简易大门过道。为此,每逢星期天和寒暑假,我作为家中长子,也抽闲拉土和泥打墙,拔草养猪放牛喂鸡喂鸭,参与家庭建设和家务劳动,俨然成为弟妹们的榜样。这时,勤劳的母亲年年养一大群鸡鸭,育几头肥猪母猪,加之一群年幼的弟弟妹妹们嬉笑打闹,十口人在这个大院子里生活,房前种菜栽果树,屋后杨柳依依,真可谓人畜兴旺、鸡鸭成群,满院春意盎然、其乐融融啊!

这样土屋大院子的热闹生活好景不长,一场“75.8”特大洪水把我家辛辛苦苦建设起来的6间土屋残酷无情地给冲跑了,家中几乎又变成前的模样——一贫如洗。可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党和政府的大力关怀支持下,洪水过后,我家先是盖起土墙约大半人高的简易房4间,后又经过排房规划,正式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第一座三间土坯东厢房小土瓦接檐于1977年建成,第二座东侧三间堂屋于1978年建成,质量提高,为砖砌13层根基,砖包后墙,其余为土坯垒成,上面同样是水泥瓦接檐,高大亮堂。1983年所建第三座房为西侧三间正堂屋,为全砖混结构水泥瓦房,也就是目前父母正居住的房屋,在当时全村质量最好的房屋之一。现在的西侧灶房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所盖最晚的一间土坯房,而三间东厢房是6年前才扒掉的。因为,东侧主堂屋在上世纪90年代初国家救济,凡老灾区主房还是土屋的,国家出钱,统一翻盖成三间砖混结构的红瓦房,后被三弟成家结婚做了新房。另外,我和二弟生产队都分给了宅基地,分别于1987年、1988年建成了砖混结构的大瓦房,另立门户,自成一院,土屋谁也不建了,因为它已经落伍了。

现在,再看老家土屋的四周,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农村经济越来越富裕,特别是我村外出打工的一大群青壮年人,有一批人在天津等大城市务工已成为包工头,甚至个别人开公司,这些年腰包鼓起来后,首先是在所在大中小城市买车买房安家,其次还有叶落归根的思想,近几年来纷纷推倒瓦房建楼房。我家的土屋已被严严实实的楼房所包围,显得很低矮,很落伍,很不协调。但是,对于我来说,老家的土屋就是一段时代发展过程的历史记载,是我的家庭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真实见证,是我思念家乡回忆往昔艰苦岁月的最好睹物,是我们一大家人及到过我家亲朋好友的精神寄托。

老家的土屋,就像一座微型博物馆,每当想起它,就像想起了自己儿时的天真无邪、懵懂无知和酸甜苦辣的童年生活场景;每当看到它,就像放飞于蔚蓝天空的风筝,思绪如驰骋疆场的战马,追忆豆蔻年华的田野放牛、青葱岁月的教书生涯画面......

老家的土屋,就像一坛子陈年佳酿,它给我留下了太多太多的记忆,我会慢慢地品尝和回味。

柳树的散文题目篇六

在未搬进城之前,我家在乡间有一处庭院。前院、后院、中间是红砖砌的砖木结构的房屋,正房的旁边是牛栏和猪圈。老牛站在栏中悠闲地嚼着草料,时而反刍打一个嗝,好像提醒人们它还在栏中,是否让它去寻找草场,饱食一顿。猪圈里的猪,哼哼着,拱拱猪糟,做出急欲进食的样子。牛栏和猪圈旁边有堆草垛,宝塔形的,下边的稻草已经拉出了一个大缺口,地下落了许多谷子,大鸡、小鸡用爪子拨拉着地皮,低着头啄食。院门口有只大黄狗,懒散地睡在那里,等待主人的号令,时刻警惕着,守卫着这扇大门。大花猫咪咪叫着,跑进跑出。此时,孩子们在门前次弟出现,他们揉着刚睡醒的眼睛,鼻涕还吊在嘴上,显得懒散,龌龊,妻子从屋内走出来,提起这个胳膊,拎起那个耳朵,让他们到厨下去洗脸梳头打扫卫生。灶下已燃起熊熊柴火,锅里的热水在翻滚着,屋顶上的烟囱里飘出了袅袅炊烟,这烟随风飘进了河边的竹林。农家生活的一天,如此揭开了序幕。

乡居生活是有趣的。庭院内栽有柿子、柑桔、香橙、枣子、石榴等果树,每年春上开花,夏秋收获果实,全家人可以一年四季尝到果鲜。后院还有块小菜园,每次回家我读书写作累了,总爱踱到菜园内看那些正在生长的瓜菜。当我轻轻地移开园门,一股特有的藤香就扑鼻而来。我在青绿的瓜藤旁边,东摸一下,西摸一下,在瓜藤林里,我一边穿行,一边吟咏,得意时还免不了揣摩瓜藤的'弯曲、盘旋……于是,一篇篇抒情散文,便从这时候自然地展开,遥遥中仿佛真有生命不老的天堂,从那里不停地传来又绿又亮的歌声。

早年,妻子在乡村还包了几亩责任田,我逢年过节回家总得帮衬帮衬,当我扛着锄头从院门走出,走进前方的田野时,心胸感到格外的开阔。田野是没有范围的,我的眼光没有阻挡地望去,水稻在微风中摇曳,麦子波浪起伏,油菜花金灿灿地开着,把大地染成一片金黄,多么浩荡的原野啊!它盛满了红、绿、黄、紫等各种颜色,就像画家笔下一幅斑斓的画展。这种感觉只有住在农家小院里的人才能真正地感觉到。

乡居生活是丰富的、多情的,黄昏时刻,夕阳洒在西边的墙壁上,好像抹上了一层橘红色。这时,人归家,鸟归巢,家禽家畜也先后回到了它们的圈内。小院内,当人的身影在动物中间交错相映时,才真正显示出这家庭院的丰足。其实,所谓人丁兴旺并非是一张换一张人的面孔,还有动物,那些家禽家畜也是家的成员。他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家,把个小小庭院搅得鸡飞狗叫,人语喧哗,一派勃勃生机。

累了一天,妻子还是不能偷闲,她还要生火做饭,侍候孩子吃饭、洗澡、睡觉。还有我这个老小孩,她更是厚爱有加,她看我累了,收工回来后,又是煎鸡蛋,又是买老酒,当我吃饱喝足之后,她还打来热水为我泡脚解乏。

夜深了,在菜园的一草丛中、石头下,传来了“纺织娘”的叫声,它伴和着那些远处田野的蛙鸣,组成了一曲大合唱,如行云流水,如水袖轻扬。置身其间,住在这小院里的全家人都醉了,大人小孩睡得很香。

柳树的散文题目篇七

椰林这个名字是我从一个小村子听来的,那时我念小学:记得一位须发皆白的阿公对我说:“阿宁,这一片椰林够你吃的。”于是,“椰林”这两个字便和甜凉的椰子水一样让我喜欢上了。如今,外出读书的我回到了小村子,隔着一条曲狭的小河,微微仰望那一片婆娑的绿,阿公说的椰林就在眼前了。

河是伴山长流的,站在高处或是爬上椰树准能看见漾漾的柔波走了好几个小弯儿,河水凝碧,看起来厚而不腻,就像藏了沉沉的梦一般。于是临岸的椰林便是守梦的人了,它们有的临风玉立,在矮矮的草灌间,显出几许逼人的英气;有的斜依着河岸,做婀娜之态;有的相触云里,每一阵风过都相互敬意;还有的干脆卧在河面上,再往高处长,一片片摇摇欲坠的`绿便悬在河的上空了——这种姿态是最具吸引力的,没事时,三五个赤条的小孩爬上树顶,双脚一蹬,“咚!”人便到了河里,这时树儿往往会轻轻的摇几摇,逗着可爱的小顽皮,更为绝的是小顽皮在空中努力摆出各式动作来,还美其名日:“花样跳水”。

河在平时是静谧的,细心的你会感觉到它的温柔和怡然。若是遇上阴雨天,河里便到处游漾着从上游漂下来的水浮莲,这些水上游客顺着水势,有绕圈的,有磕磕绊绊的,有翻滚沉浮的,但是,只要附上岸边半浸在水里的蓬蓬的椰树根,就一动也不能动了,那儿也许是它们的家了。只是它们那一般寻寻觅觅的样子,倒像是寻找久未实现的梦似的,有那么一丁儿神秘的意味。这令我想起了徐志摩的诗:“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蔓溯……”这是一种浪漫主义情调,在我却无福消受,一条小小的促狭的河,撑长篙已颇为不易,又岂能载着诗人寻梦呢?于是,心中不禁升起了一丝惆怅,但很快的又被沙沙刷刷作响的椰林吸引了。它们在我觉得是那么的亲切和自然,犹如沐浴着柔和的春风,在这样的地方独自呆上一会儿,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于是想和不想都无所谓了,那一刻你完全是你自己,孤独但不寂寞、平淡但不空虚,一切尽是那么实在和自然。这是在天上人间吗?白白的云衬着蓝蓝的天,是平展的布?皱叠的布?无从知道,远远近近密密疏疏的,有些疑是盖在椰林上,人便如天上游了。

缓缓地走在椰林的小径上,柔柔的椰风调皮地掀弄衣角,不算高的草灌打湿了衣服和皮鞋,这时你别擦,也许在这样的地方你才感受到远离尘嚣的原始的滋味。就这样走着,拂面的野花的香儿夹带着些泥土的滋味和潮湿的草丝的气息,偶尔有一二只蝗虫从脚边受惊飞起,但不会吓着你。

时候是金秋了,很多鸟都长途跋涉回到南方,这一片椰林里便能常常见着成群的白鹤。在夕阳渐渐隐去夜的帷幕悄悄降下来时,六十只七十只白鹤便又刷刷地没入林中,样子蔚为壮观。但也有饮水的,可是顽童的嬉戏却常常使之惊掠而起,这时,运气好的便可以看见一翅冲天了,不过它们沿着河面偶尔点着水的惊恐振翅也是耐看的。

末了,我要告诉诸位,小村子是离崖城镇有三公里远的坝头村,椰子便是种植在郎芒坝水库靠近坝头村的椰林。

柳树的散文题目篇八

杨柳树

你们可知道那里的杨柳树特别多。叫我说,可能是杭州西湖上的白堤和柳浪闻莺那里的杨柳树特别多。

杨柳树是一种绿色植物。它的绿色叶子可以保护我们的眼睛。

春天,嫩绿的杨柳树上的枝叶在空中轻轻飘荡。微风吹来,杨柳树跳起了舞蹈,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好看极了。它那优美的姿态简直可以和舞蹈演员比美。

秋天,杨柳树的叶子又像下雨一般坠落在地上,然后,杨柳的叶子便会渐渐发黄发黑,直到一点也没有。这样,它如果总是凋落,就会成为光秃秃的一棵树,就像一个可怜的小姑娘一样,头发全部脱落了,难看极了。

杨柳树是那么的可爱美丽,所以我们大家都要来保护这位可爱的姑娘,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生气和活力。

杨柳树杨柳

但假如我存心要和杨柳结缘,就不说上面的话,而可以附会种种理由上去。或者说我爱它是陶渊明宅边所种的。或者还可援引“客舍青青”的诗,“树犹如此”的话,以及“王恭之貌”,“张绪之神”等种种古典来,作为自己爱柳的理由。即使要找三百个冠冕堂皇、高雅深刻的理由,也是很容易的。天下事往往如此。也许我曾经对人说过“我爱杨柳”的话。但这话是随便的,是空洞的。仿佛我偶然买一双黑袜穿在脚上,有人问我“为什么穿黑袜”时,就对他说“我喜欢穿黑袜”一样。实际上,我向来对于花木无所爱好;即有之,亦无所执著。这是因为我生长在穷乡,只见桑麻、黍、烟片、棉花、小麦、大豆,不曾亲近过万花如绣的园林。只在几本旧书里看见过“紫薇”、“红杏”、“芍药”、“牡丹”等美丽的名称,但难得亲近这等名称所有者。并非完全未见过,只因见时它们往往使我失望,不相信这便是曾对紫薇郎的紫薇花,曾使尚书出句的红杏,曾傍美人醉卧的芍药,或者象征宝贵的牡丹。我觉得它们也是植物中的几种,不过少见而名贵一些,实在也没有什么特别可爱的地方。似乎不配在诗词中那样受人称赞,更不配在花木中占据那样高尚的地位。因此我似觉诗词中所赞的名花是另外一种,不是我现在所看见的这种植物。也曾偶游富丽的花园,但终于不曾见过十足的配称“万花如绣”的景象。假如我现在要赞美一种植物,我仍是要赞美杨柳。但这与前缘无关,只是我这几天的所感,一时兴到,随便谈谈,不会像信仰宗教或崇拜主义似的毕生皈归它。为的是昨天的天气佳,埋头写作到傍晚,不免走到西湖边的长椅子上去坐一会。看见湖边的杨柳树上,好像挂着几万串嫩绿的珠子,在温暖的春风中飘来飘去,飘出许多变度微微的s线来,觉得这一种植物实在美丽可爱,非赞它一下不可。听人说,这植物是最贱的。剪一根枝条插在地上,它也会活起来后来变成一株大杨柳树。它不需要高贵的肥料或工深的壅培,只要有阳光、泥土和水,便会生活,而且生得非常强健而美丽。牡丹要吃猪肚肠,葡萄要吃肉汤,许多花木要吃豆饼,杨柳树不要吃人的东西,因此人们说它是“贱”的。大概“贵”是吃的意思。越要吃得多,越要吃得好,就是越“贵”。吃得很多很好而没有用处,只供观赏的,似乎更贵。例如,牡丹比葡萄贵,是为了牡丹吃了猪肚肠一无是处,而葡萄吃了肉汤的结果的缘故。杨柳不要吃人的东西,且有木材供人用,因此被人看作“贱”的。我赞杨柳美丽,但其美与牡丹不同,与别的其他一切花林都不同。杨柳的主要的美点,是其下垂。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红杏能长到“出墙”,古木能长到“参天”。向上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觉得可恶!你们是靠它养活的,怎么只管贪图自己的光荣,而决不回顾处在泥土中的根呢,花木大都如此。甚至下面的根已经被斫,而上面的花叶还是欣欣向荣,在那里作最后一刻威福,真实可恶而又可怜!杨柳没有这般可恶而又可怜的样子;它不是不会向上生长。它长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长得高,越垂得低,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附着顾着下面,时时借着春风之力而向着泥土中的根本,或者和它亲吻。好像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而时时依傍在慈母的身旁去,或者扑进慈母的怀里去,使人见了觉得非常可爱。杨柳树也有高过墙头的,但我不嫌它高,为了它高而能下,为了它高而不忘本。自上以来,诗文常以杨柳为春的一种主要题材,写春景曰“万树垂杨”,写春*曰“陌头杨柳”,或竟称春天为“柳条春”。我心为这并非仅为杨柳当春抽条的缘故,实因其树的一种特殊的姿态,与和平美丽的春光十分调和的缘故。这种特殊的姿态便是“下垂”,不然,当春发芽的树木不知凡几,何以专让柳条做春的主人呢?只为别的树木都凭仗春的力量而拼命向上,一味求高,忘记自己的根本。其贪婪之相不合于春的精神。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杨。这是我昨天看了西湖边上的杨柳而一时兴起的感想。但我所赞美的不仅是西湖边上的杨柳。在这几天的'春光之下,乡村到处的杨柳都有这般可赞美的姿态。西湖似乎高贵了,反而不适天栽植这种“贱”的垂杨呢。

冬青树

冬青树

薄薄的蜡,摸上去滑溜溜的。树叶的背光面是翡翠色,淡淡的,有点儿毛茸茸的感觉。

冬青树的树干其貌不扬,它的新枝是灰绿色的,老的树干则是深褐色的,看上去黑不溜秋,而且树干上满是疙瘩,衣服饱经风霜的样子。虽说生物学家把冬青树化为乔木,可我们常见的冬青树不过一米高,一簇簇的,像灌木一样。

所以,我爱四季常绿的冬青树,更爱冬青树的精神。

塔山中心小学

六一班

马?婷

不知名的树

不知名的树

我生长在寒冷的东北,常见的树木就那么几种,杨树,柳树,还有那倔强的松树。杨柳的婀娜多姿早见惯了也早不觉其美丽,就连那凌霜傲雪的松树在我心里也变得傻里傻气的。

今年立夏时市医院门口引进的几株新树种却深深地吸引了我。我第一次看见他们的时候,他们正开放。

细看之下那枝干也是那样的与众不同。树枝上没有杨树或是柳树那种浓密而舒展的叶片,就只是棕灰色皮裹着,甚至很多的地方都是开裂的,就像是皲裂的皮肤,但没有杨树树干那样的粗重断裂感。树枝虽是没有叶子,却不是杨柳冬天落叶之时的样子,少了凄苦的坚强和坚持,在几枝干枯的树枝上竟生出了些许的嫩弱,几分娇羞的姿态。大概是他们不够粗大,不虬枝缠绕的原故,当然更是因为他们上面悄然开放的一朵朵小小的花。

扫地七九远山景

七九远山景

微风拂面,登山七九天。北方二月多风雪,今已堆积路边。

杨柳树,碧蓝天。路边小溪冰一尺,却有小水流,满生机流淌,好似要灌田。石林丽,亭台高。万物复苏春天到。

我爱我家乡

我的家乡在黔东南的一个小山村,那里有山有水又有田,是一个美丽的小山村。

我爱我的家乡那是我出生的地方!

在我家出来的一座小桥旁有一棵杨柳树,树上有许多的鸟儿,每天早晨都能听见鸟儿在树上唱歌,我也很喜欢听鸟儿清晨的啼鸣声!

这就是我的家乡,我爱我的家乡!

贵州省三穗县城关一小五

来源:/xxs/02/

,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