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乡愁教学设计(优秀8篇)

2023年乡愁教学设计(优秀8篇)

ID:4629449

时间:2023-10-14 03:12:55

上传者:笔砚 2023年乡愁教学设计(优秀8篇)

发言稿需要根据不同的场合和听众,采用相应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准确把握发言的目的和意图。发言稿的重点在于表达出我们的思想和观点,因此我们应该保持真实和原创的风格,避免模仿和抄袭。以下是一些备受赞誉的发言稿,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学习。

乡愁教学设计篇一

余光中的乡愁四韵主要是写了什么内容呢?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余光中--《乡愁四韵》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赏析】已白发盖黑土的余光中老先生,祖籍究竟是江苏常州还是福建永春已经无从查考,但余老先生是生于南京,九岁方离开当时的首都去四川,三年后返回南京读大学,对于祖国,少年时的印象是最深的,四九年余光中离开大陆赴台湾,此后飘泊于香港、欧洲、北美……半个世纪以后再次蹋上大陆的土地,余光中在南京说出了这样的一句话:“如果乡愁只有纯粹的距离而没有沧桑,这种乡愁是单薄的……”

作者:余光中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

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

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

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

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

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

让一颗心满足地睡去,满足地想

从前,一个中国的青年曾经

在冰冻的密西根向西瞭望

想望透黑夜看中国的黎明

用十七年未餍中国的眼睛

饕餮地图,从西湖到太湖

到多鹧鸪的重庆,代替回乡

评析:

乡愁教学设计篇二

余光中将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倾注在他的诗作之中,《乡愁》便是一首代表作。

《乡愁》

小时侯,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阅读此诗,首先呈现给读者的是四幅鲜明而又具体的生活画面。第一小节:幼年求学,母子分离,借书信以慰别情;第二小节:成年后,告别新婚妻子,离乡背井,天各一方;第三小节:生离死别,母子不得相见;第四小节:同胞难得相聚,国家不能统一。同时,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浓郁而又强烈的感情,诗人的乡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联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艺术形象,使之呈现在读者眼前。作者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

阅读此诗,使我们感到回味无穷。本诗集单纯美与丰富美于一体,物象集中明朗,如邮票、船票、坟墓等,不枝不蔓,意境幽远深邃,内容丰富含蓄,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

诗的结构:以时间为顺序(即小时候、长大后、后来,而现在),以感情为线索,以大体相同的诗句和格式,反复咏叹,使情感逐层加深,由思乡、思亲升华达到思念祖国。诗歌的结构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既有各小节的均衡、匀称,又有小节内长短句的变化,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

诗歌有回环往复,一唱一叹的旋律。在同一位置上,有重复,即我在这头……,有叠词:小小、窄窄、矮矮、浅浅;有变换的量词:枚、张、方、湾。作者采用这些艺术手段加强了此诗的音韵之美。

总之,本诗以朴素、简明、隽永的语言,高超的艺术技巧,表达了台湾人民盼望海峡两岸统一的愿望,抒发了作者浓郁的乡思之情。

乡愁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开发写作中的间接情感资源,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训练习惯。

2.培养学生用诗歌的形式表达非诗体作品的情意空间的能力。

教学设想:

1.课堂教学设计分为三块:谈诗、写诗、评诗。谈诗是写诗的准备,评诗是写诗的深化。写诗自然是课堂的核心。但是,从学情看,学生对的诗的理解基本上还停留在识记和理解的层面上,大都不曾写过诗。因此,在学生动手尝试写诗之前,有必要就诗歌特点和写作技巧作必要的铺垫。

2.自制多媒体课件,以增强教学的交互性。

3.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使用:

自制课件,《乡愁四韵》mp3及flash,长城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投影演示《诗歌写作》。

二.方法点拨首先,我们一起把课本翻开到133页,请大家花5分钟时间把课本上关于诗歌的写作指导看一看,看看有哪些方法和注意点。

二、运用意象;

三、运用比喻和象征;

四、运用诗的内在韵律强化感情的表达。三赏诗、评诗

1.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流沙河《就是那一只蟋蟀》中的一节。哪位同学来读一读?

(投影)就是那一只蟋蟀在你的记忆里唱歌在我的记忆里唱歌唱童年的惊喜唱中年的寂寞想起雕竹做笼想起呼灯篱落想起月饼想起桂花想起满腹珍珠的石榴果想起故园飞黄叶想起野塘剩残荷想起雁南飞想起田间一堆堆的草垛想起妈妈唤我们回去加衣裳想起岁月偷偷流去许多教师:读得很好。

请问,这一小节最有人情味的,引起你感触最深的,你认为是哪一句?(应该是回答想起妈妈唤我们回去加衣裳)

师:为什么认为是这一句?能结合自己的一些经历来谈谈吗?(我想起妈妈天冷的时候也会给我送衣服来,还有棉被。[应该是这一类的回答])

师:是啊!是谁在清晨为我们盛起第一碗早饭?又是谁在深夜时还等着我们回去?那是我们伟大而又慈祥的'母亲。现在,我们一起来把这一句有感情地缓慢地读一遍!

(师生齐读。)

师:不错,读出感情来了。

生:不好。

师:为什么?

生:表达的情感不对,这一首诗表达的是忧愁、感伤的情怀,而这两句的修改却用“绿叶”、“碧荷”两个有生机的事物表达的是一个快乐的情感。(引导学生从感情上来回答)师:很好。那我换成:“想起故园的黄叶/想起野塘的残荷”,用“的”字将句子的节奏舒缓下来,不就更切合这种情感吗?生:也不好。师:又为什么呢?生:一个“飞”,一个“剩”,把静景写活了,另外“剩”字还给人有苍凉之感。师:好极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师:同学们学了这一节,能不能据此说一说这首诗歌的特点呢?(学生讨论,回答)明确:

(1)表达的思想内容比较集中,情与景和谐统一,具有强烈感染力和启示力。

(2)这首诗感情很真挚。郭沫若说“诗的创作贵在自然流露。诗的生成如像自然物的生存一般,不当掺以丝毫的矫揉造作。我想新体诗的生命便在这里。”

(3)还有节奏感,诗人通过“想起”领起,形象地表现了自己独特的思想感情,巧妙地从特殊中显示一般,使自我的感觉世界和情感世界达到和谐与统一。

2.我们再一起来看另外一首诗踏雪而过同学们看一看你喜欢这首诗的哪一点,还有哪些不足?讲讲自己的理由。

(学生讨论,回答,众说纷纭,不要求观点一致)

这一首诗是我们学校一位老师在他高一时写的,这就告诉我们,只要努力我们也会写出诗来的。

四、写诗

1.补写《乡愁四韵》好了,关于这首诗歌的评价我们就先进行到这里。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把《乡愁四韵》给读一读。(投影,生齐读。)乡愁四韵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给我一掌海棠红啊海棠红血一样的海棠红沸血的烧痛是乡愁的烧痛给我一掌海棠红啊海棠红师:名为《乡愁四韵》,这里只给出两韵,还有两韵,请同学们补上。

最关键的是要根据情感选择好意象,每一韵内前面的意象要和后面的意象有相似和相关的关系,同时要注意句式的一致。(学生续写《乡愁四韵》)师:请同学们上来交流!(师生交流,教师作适当的评点)

师:同学们,对于乡愁,我们还很陌生,但随着我们年岁逐渐增大,随着故乡的渐去渐远,我们对乡愁的理解会逐渐深刻的。现在,大家来看一看余先生的《乡愁四韵》后两韵。

师:刚才好多同学的补写的诗和余先生的差不多了。可见,只要我们努力,我们也会象余先生那样成功的。我建议同学们把我们今天的作品集成一个集子,等十年二十年后我们再来读它,会倍感亲切、倍感激动的。

2.创作整诗现在,大家请看:(投影:长城图画)

师:同学们有没有到过长城?到过长城的同学请谈谈自己看到了什么?想到什么?

(学生谈长城)

师:不错,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伴随着我们这个民族走过了许多风风雨雨。请大家根据画面提供的图象,用合理的形式创作一首小诗,不超过十行。

(学生进行创作)

师:好!哪位同学先来。(学生展示)

(师生讨论,打打分)

师:同学们看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一致吗?两位作者说说。

(作者谈)

师:可见:同一个事物可以选择不同的感情方向去抒发。

同学们,请看这一首:(投影,师配乐朗读)遥远的东方/辽阔的边疆/一道绵延的老墙/前人的风光/后人的沧桑/万里千山牢牢接壤/雨后的霓虹/落寞的长龙/一道显赫的老墙/始终冲不开/始终抛不去/始终装英雄逞豪强师:同学们,诗不仅可读、可写、还可以唱。下面我们同唱《乡愁四韵》,前两韵我们跟着罗大佑唱余光中词,后两韵,个人唱个人写的,好吗?(师放录音,师生同唱。)

五、作业创作一首诗,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

乡愁教学设计篇四

乡愁四韵的梦乡

乡愁四韵的梦乡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愁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

赏析:

全诗采用直抒型的'抒情方式。作为一位生在大陆,成名于港台的著名诗人,亲情、乡情、爱国之情成为他诗歌创作的主要方向。严沧浪曾说过:“诗有别材,非关理也;诗有别趣,非关书也。”。

第一章,意以象言,情以象抒。诗人选取“长江水”作为第一意象,含义深刻。第二章,联想自然,环环相扣。诗人索取的是一张“海棠红”,是“血一样的海棠红”。是第一章意象的发展。第三章,音韵和谐,一唱三叹。诗人选取了“雪花白”这一富有民族特色的意象。是诗人的反思,一种新的追求。第四章,无理而妙,富于别趣。诗人选取的意象是“腊梅香”。“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是营造亮色。全诗,诗人炽热的思乡爱国之情犹如一根红线,将富有民族特色的“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四组意象有机地组织在一起。诗人选取象征现代文明的“长江水”为第一意象。(海棠红:特指民国时期中国版图,可对比民国中国地图与现版本中国地图)

乡愁教学设计篇五

(1)不行。诗人的匠心在于:用“一张海棠红”来强调“红”,以突出“红”的鲜艳灿烂.而这“红”又与后文的“血”自然相连:用“一朵雪花白”来强调“白”,白得晶莹剔透,纤尘不染,而这“白”字又与后面的“信”紧密相连;用“一朵腊梅香”来强调“香”,以突出腊梅的清香四溢.沁人心脾,而这“香”字又与下的“母亲”相连接。相反,如果说“给我一张红海棠”.“给我一片白雪花”,“给我一朵香腊梅”,后面随文就势的自然联想就无法展开。因此,从这反常离奇的搭配中我们是可以体会到诗人的诗心智慧的。量词小不代表所指事物就小,诗人所选取的四个意象内涵丰富,意义广阔.那么前面意象的宏大与后面修饰语的小巧相互对比.就更能体现出诗人对祖国的要求很少,而自己愿意为祖国奉献一切的崇高思想,读后,人们自然会被诗人真挚的热情所深深打动。

(2)示例:音乐美:《乡愁四韵》借鉴了中国民歌的回旋曲式的特点,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构思,音韵和谐,一唱三叹。《乡愁四韵》可以看作是一首用文字写成的乐曲.首行诗犹如乐曲的主题旋律,而且它在每一诗节的首尾呼应,使得每一个诗节都像是一个独立的“乐段”,四个乐段之间结构非常相似,这些相似的“乐段”反复演奏,形成了回环复踏、一唱三叹的音乐节奏,使主题思想得以不断深化.从而产生了荡气回肠的艺术效果。

更多热门阅读答案资料分享:

1.《理想的风筝》阅读答案

2.《竹子的“私密生活”》阅读答案

3.《父亲的游戏》阅读答案

4.余光中版乡愁阅读答案

5.《乡愁的滋味》阅读答案

6.乡愁余光中阅读答案

7.《舌尖上的乡愁》阅读答案

8.《苏珊的帽子》阅读答案

9.《巫峡赏雾》阅读答案

10.风筝阅读答案

乡愁教学设计篇六

《乡愁四韵》余光中先生的诗歌名篇,丰富了关于乡愁的情感内涵,成为人们广泛传诵的诗歌。

歌曲:乡愁四韵

作词:余光中

歌手:罗大佑

歌词: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赏析一】

全诗采用直抒型的抒情方式。作为一位生在大陆,成名于港台的著名诗人,亲情、乡情、爱国之情成为他诗歌创作的主要方向。严沧浪曾说过:“诗有别材,非关理也;诗有别趣,非关书也。”

第一章,意以象言,情以象抒。诗人选取“长江水”作为第一意象,含义深刻。

第二章,联想自然,环环相扣。诗人索取的是一张“海棠红”,是“血一样的海棠红”。是第一章意象的发展。

第三章,音韵和谐,一唱三叹。诗人选取了“雪花白”这一富有民族特色的意象。是诗人的反思,一种新的追求。

第四章,无理而妙,富于别趣。诗人选取的意象是“腊梅香”。“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是营造亮色。

全诗,诗人炽热的思乡爱国之情犹如一根红线,将富有民族特色的“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四组意象有机地组织在一起。诗人选取象征现代文明的“长江水”为第一意象。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赏析二】

已白发盖黑土的余光中老先生,祖籍究竟是江苏常州还是福建永春已经无从查考,但余老先生是生于南京,九岁方离开当时的首都去四川,三年后返回南京读大学,对于祖国,少年时的印象是最深的,四九年余光中离开大陆赴台湾,此后飘泊于香港、欧洲、北美……半个世纪以后再次踏上大陆的土地,余光中在南京说出了这样的一句话:“如果乡愁只有纯粹的距离而没有沧桑,这种乡愁是单薄的……”

(一)、意以象言,情以象抒。

诗言志,歌咏情,诗歌是情志抒发的艺术,可是这种感情心志的抒发最忌讳抽象说教,空洞无物,为此,诗人们往往选取一些“情感对等物”(意象)来抒情言志,从而使诗歌具有含蓄蕴藉,韵味悠长的表达效果。余光中的.《乡愁四韵》依次选用了四个极具中国特色和个性风格的意象来抒发诗人久积于心、耿耿难忘的乡愁情结。首节“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以呼告开篇,反复咏唱,“长江水”发人深思,耐人寻味。它是自然滋润万物的汩汩清泉,它是母亲哺育儿女的甜美乳汁,它是祖国抚慰游子的绵长柔情。诗人漂泊天涯的深情呼唤有如穿越沙漠、久旱干渴的旅人对于绿州和清泉的渴盼,焦灼而痛楚,执着而痴迷!第二节的“海棠红”和第四节的“腊梅香”极富古典韵味,很容易引发人们对于中国古典诗词的相似联想,也含蓄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留恋和热爱。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人在旅途,魂归故里。哪怕天涯海角,啊怕沧海桑田,文化的血脉永远亘古如斯,一脉相连。第三节的“雪花白”则摹色绘心,以雪花的晶莹剔透、洁白无瑕隐喻游子对祖**亲的赤子之心和挚爱之情。四个意象以相同的方式呈现,多侧面、多角度地抒写了诗人对祖**亲手足相连、血肉相依的深挚情怀。

(二)、联想自然,环环相扣。

《乡愁四韵》的高妙之处不仅仅在于精选意象,传情达意,更重要的是,它往往围绕中心意象展开层层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极大地丰富和充实了乡愁的情感内涵。第一节由“长江水”联想到“酒”,由“酒”联想到“醉酒的滋味”,再由“醉酒的滋味”联想到“乡愁的滋味”;其余三节分别由“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引发联想,思路扩展与第一节类似。这些联想,一环套一环,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充分揭示了乡愁的深沉厚重、悠远绵长的特点。第一节第一层联想把“长江水”比作“酒”,凸现乡愁孕大含深,至真至醇;第二层联想由“酒”到“醉酒的滋味”则顺理成事,自自然然,展示了乡愁撩人情思、令人心醉的特点;第三层联想把“乡愁的滋味”类比“醉酒的滋味”,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浅显,使人们特别是那些未曾离乡背井,游走天涯的人们对“乡愁”有一个具体而明确的感受。三层联想,从属于“乡愁”而又突现“乡愁”,明白有序地抒发了作者的情思。显然,这比单一的联想比喻更具艺术魅力,其余三节的联想扩展作用类似,兹不赘述。

(三)、音韵和谐,一唱三叹。

《乡愁四韵》可以看作是一首用文字写成的乐曲,首行诗犹如乐曲的主题旋律,而且它在每一诗节的首尾呼应,使得每一个诗节都像是一个独立的“乐段”,四个乐段之间结构非常相似,这些相似的“乐段”反复演奏,形成了回环复踏、一唱三叹的音乐节奏,使主题思想得以不断深化,从而产生了荡气回肠的艺术效果。这种重章叠句的构思,显然是借鉴了中国民歌的回旋曲式的特点。

(四)、无理而妙,富于别趣。

严沧浪曾说过:“诗有别材,非关理也;诗有别趣,非关书也。”此处“别材”、“别趣”指的就是“无理而妙”的特征,所谓“无理”是指因这种逆常悖理而带来的意想不到的诗美、诗味。《乡愁四韵》中,作者不说“一张红海棠”、“一片白雪花”、“一朵香腊梅”,而偏说“一张海棠红”、“一片雪花白”、“一朵腊梅香”,显然,按照生活逻辑和表达习惯,“红”不能用量词“张”来修饰,“白”不能用量词“片”来限定,“香”不能用量词“朵”来衡量。但是,诗人的匠心在于:用“一张红海棠”来强调“红”,以突出“红”的鲜艳灿烂,而这“红”又与后文的“血”自然相连;用“一朵雪花白”来强调“白”,白得晶莹剔透,纤尘不染,而这“白”字又与后面的“信”紧密相连;用“一朵腊梅香”来强调“香”,以突出腊梅的清香四溢,沁人心脾,而这“香”字又与下文的“母亲”相连接。相反,如果说“给我一张红海棠”,“给我一片白雪花”,“给我一朵香腊梅”,后面随文就势的自然联想就无法展开。因此,从这反常离奇的搭配中我们是可以体会到诗人的诗心智慧的。

乡愁教学设计篇七

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出去外面看一看,看看不一样的世界。考完高考曾放下豪言,分数上了一本就报外省的大学,去长长见识。可惜梦想就如一个玻璃球,你握在手中越紧,它越容易破碎。最后,我选择了一间离家说近不近,说远不远的大学。原本以为会很洒脱的我,却饱受思乡的痛苦,仿佛离开了家,灵魂就丢失了一半。

如果思家的感觉有味道,那它会是什么味道呢?是咸的吧。分明记得军训的时候,因为不适应新环境,常常在夜里啜泣的时候,因为水土不服,病倒在床的时候,一个人在宿舍孤单的想着家的时候,那眼泪的味道就是思家的味道。是酸的吧,分明记得打电话时候故作坚强告诉妈妈我很好,那在眼里打转的眼泪告诉我,思家的味道是酸的。是甜的吧,不善表达的父母却不时打来电话,电话那头关切的叮咛和嘱咐,让我感受到了真真切切的爱,那种像孩童渴望棒棒糖而又如愿以尝的快乐的甜。

如果有一种东西可以承载着思家的感觉,那它会是什么呢?是诗人笔下的长江水或海棠红?是那一条电话线,牵扯着两头的思念;是那一张车票,搭建了两头的牵挂。常常看着电话,想着电话那头可能会发生的遥远却又熟悉的事情,想要回去加入那看似沉闷却又承载着幸福的生活。那一条我时常梦到的回家之路,那条宽广的大道时常让我做着一个美丽的梦,那条记忆深刻的小道时常会召唤我回到她的身旁,她是如此的近而又如此的遥远,在眼前浮现又飘向远方。常常望着学校边的铁路,等待那一天它把我送回我的亲人身边。

思家,一种触摸不到却无处不在的感觉,很微妙却又难以形容。我把思家的味道装进记忆的瓶子里,偶尔打开呷一口,别样宜人:把对于家的思念珍藏在记忆的那个最柔软最纯净的角落,偶尔把它翻出来温习。有人说:乡愁未必真的是愁。对啊,有了那种对于家的牵挂,对于家的思念,才算是真的长大。

乡愁教学设计篇八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1)有人说余光中的`《乡愁四韵》“无理而妙,富于别趣”,如按照生活逻辑和表达习惯,“红”不能用量词“张”来修饰,“白”不能用量词“片”来限定.“香”不能用量词“朵”来衡量。请你谈谈自己的理解。此外,“瓢、张、片、朵”是四个单位很小的量词,如果说换成“湾、园、地、片”行不行?为什么?(6分)

(2)请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三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角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