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致橡树教学设计一等奖(实用8篇)

最新致橡树教学设计一等奖(实用8篇)

ID:4638792

时间:2023-10-14 06:31:37

上传者:雁落霞 最新致橡树教学设计一等奖(实用8篇)

一个好的企业标语可以让客户对公司产生信任和好感,增加市场竞争力。企业标语的创作应该紧密结合企业的品牌定位和核心竞争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优秀企业标语范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致橡树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一

电脑投影:诗歌《椰子树是什么?》

回答:易卜生的《娜拉》(即《玩偶之家》)

此外,“甚至日光、甚至春雨”结构完整吗?怎样补全?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归结并播放投影:

甚至也不止像日光,照亮你的前程,温暖你的心灵;

甚至也不止像春雨,播洒爱的甘霖,滋润你的心田;

……

总结:全诗行文至此,我们可以发现:诗人采取“破”的思维方式,目的是引出诗的下半部分,即——立:

并肩站立的树,根相握、叶相触;

展示投影:并肩的树。(配乐《友谊地久天长》)

问:有哪些诗句表现了这样的主题?

补充:投影

枝枝相覆盖,叶叶像交通。(《孔雀东南飞》)

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长恨歌》)

问:两棵并肩的树,其形象有什么不同?

铜枝铁干的树:枝干像刀、像剑、像戟。

投影刀、剑、戟树,(配狂风呼啸声)

问:树是如此,花又怎样呢?

答:花像叹息,又像火炬。

展示投影:红硕的花。(配乐《二泉映月》)

问:花怎能“叹息”?为什么用“沉重”一词?用了什么修辞?两个“像”作用并重吗?

答:这是通感修辞,“像”重在后一个。

补充投影:杜甫《春夜喜鱼》名句: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不仅如此,在诗人(木棉)的心中,橡树和木棉应当:

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它们分别表现了什么样的特点?——阳刚气概和阴柔气质。点击投影

诗人希望做什么?

电脑投影:《寒潮》、《霹雳》、《雾霭》、《虹霓》(均配乐)

由此,我们可以这样归结:

诗人崇尚的是:

心心相印、患难与共

共同进步、事业至上。

诗的最后说的“这”,指的就应该是这些。全诗至此,完成了由“破”而“立”的全过程。

投影配乐《梁山泊与祝英台--化蝶》,同学朗诵全诗。

(全班同学闭上眼睛,静听音乐,体味诗的情韵)

投影补充:艾青的诗《树》并作练习。

作文:根据《椰子树是什么》写一篇作文,700字左右。

附:板书设计

攀援、炫耀;痴情、单调;

送来、慰藉;增加、衬托;

依附、附庸、奴性、无骨气、趋炎附势……

即是攀附型

痴恋型

奉献型

并肩站立的树,根相握、叶相触;

枝干像刀、像剑、像戟。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心心相印、患难与共;

共同进步、事业至上。

致橡树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诗歌所表现的内容,感受含蓄朦胧的意象。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欣赏、感悟诗歌语言的能力;体会意象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积累学习的能力。

3、思想感情价值观目标:根据本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理解舒婷自主、平等的爱情观,树立健康的、向上的爱情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受诗歌蕴味;明确各意象所寄托的爱情观,深刻理解诗人所向往的爱情;总结归纳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理解含蓄朦胧的意象;诗歌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精巧导入——创造美,激情诵读——感受美,仔细品味——领悟美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深情导入(意在渲染氛围,在思维、情感、个性等方面唤起学生的美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有人说,没有诗歌的民族是悲哀的,我很庆幸,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我更庆幸的是诗歌伴随着我们成长。诗,不仅带给我们美的享受,还能够陶冶我们的性情,滋养我们的心智。古诗如此,新诗亦然。被称为“朦胧诗”派掌门人的舒婷就以一首《致橡树》深深打动了一代年轻人的心,这首现代诗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震撼力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舒婷,走进她的《致橡树》。

二、介绍作者有关情况(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意,把握诗歌主题)。

舒婷,当代有才华的女诗人之一。1952年生于福建省泉州市。她从小就喜欢朗读诗歌,可是少女时代刚刚结束,十年**就将她推进了风雨之中。她到福建西部山区插队落户,接受“再教育”。家庭的变故和她个人的遭遇使她倍受痛苦和磨练,也为她后来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素材。她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获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诗集《双桅船》获全国新诗优秀奖,而她的《致橡树》则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品。

《致橡树》写于1977年,一般把它看作是一首爱情诗,在诗中,诗人没有流于狭小的爱情圈子,而是以新颖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爱情观。为当时新诗中的爱情描写吹进了一股新风。

三、反复诵读,感悟诗情(读是学习诗歌的基础环节,也是主要环节。因此,形式多样的诵读是诗歌教学的重中之重)。

1、请一名能代表班上朗读水平的学生朗读(要求:其他学生注意诗中字、词的读音)。

2、聆听示范朗读(在音乐里寻找共鸣,在画面中领悟蕴味)。

3、学生自由朗读(模仿示范朗读中的感情)。

4、再请一名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要求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四、抓意象,悟感情,挖主题。

(一)、现代诗人吴晓认为,诗歌的本质是意象组合那么这首诗中是否也存在着意象呢?

1、列举诗中出现的意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明确:诗中出现了八个意象:凌霄花、痴情鸟、泉源、险峰、日光、春雨、橡树、木棉。

2、(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分析以上意象所寄托的爱情观,明确诗人对这些爱情观所持态度(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宽松的空间,让他们自由表达,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索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明确:1、凌霄花虽然鲜艳美观,凌空盛放,但那不是凭借自己的力量,而是借攀缘他人的“高枝”来炫耀自己的。这样的荣耀是不值得羡慕的。这不仅使我们想到了传统的“夫贵妻荣”的婚姻观念,今天仍有不少人想通过依附“高贵”的丈夫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真是可怜又可笑,诗人否定了这种图实惠的实用爱情,现代女性是不应该做依靠丈夫来发光的女人的。

2、痴情鸟儿的歌声虽美妙动听,但那只是为着自己所栖息的大树唱的赞歌。它只知在“绿荫”下低飞、栖息,却不知远处还有可以展翅高飞翔的自由天空。这不仅使我们想到了传统的女性总是陷在爱情的小天地里,夫唱妇随,没有独立的个性,没有远大的理想,麻木丧志。这样的爱情虽有温暖,有歌声,却缺少了内在的激情与活力。诗人否定了这种爱情至上的观点。现代女性要有自己的个性,要有更充实更丰富的生活内容。

3、泉源、险峰、日光、春雨又比喻怎样的爱情观?抓住关键词,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它们只是一味的奉献、牺牲自己,为他人“做嫁衣裳”。虽然富有牺牲精神,但如果这种给予是单方面的话,就会沦为爱情的奴婢,失去自我。当然,这样一味的奉献,就爱情主体的道德情感而言,可以说是高尚的.,但从人格价值的维护和爱情关系的保持上来看未必是明智的。这种给予与奉献时常令人惋惜和遗憾。

4、小结:至此,诗人用了一系列的比喻,否定、批判了依赖别人、攀附富贵、失去自我的爱情观,深刻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观、爱情观,即:凭借自己的力量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二)、过渡:有破就有立,诗人又借橡树和木棉寄托了自己的爱情理想。

1、她笔下的这两个意象具有什么特点?

明确:橡树木质坚硬沉重,高大挺拔,堪称树中的伟丈夫,具有男性最宝贵的气质:阳刚之气。诗人认为他像刀、像剑、也像戟。

2、木棉也是一种高大的树木。到了春天,它挺拔的枝上千万朵红花盛开,如火如霞,蔚为壮观。将它比喻成“女中豪杰”也是当之无愧的。

诗人认为木棉有“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这一句让你想到了什么?明确:诗人将人的品格移就于物。它使我们想到了女性柔韧兼备的品格。所以,诗人笔下的“木棉”形象柔静、深沉、充满了生活的激情,具有女性极富魅力的阴柔之美。

(1)“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明确:即要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形象,他们二者应该是并驾齐驱,不分高低的,男女之间的爱情、婚姻应该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的。

(2)“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明确:即有独立的人格,又有精神上的默契,灵犀相通,相敬如宾。

明确:“寒潮、风雨、霹雳”比喻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雾蔼、流岚、虹霓”则比喻生活中的快乐与成功。

教师归纳:总之,男女间的爱情、婚姻只有建立在互相平等,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并分担、共享生活中的一切,才会有真正的爱情,真正的女性独立。

4、鼓励学生大胆发表对上面几种爱情观的认识(深刻理解感情,深入挖掘内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善于表达情感的能力)。

男女同学分别来谈谈你对以上几种爱情观的看法。

明确创作动机:十年**,完全禁锢了人们的思想,**的结束,使舒婷开始自由释放思想,歌颂自主、平等。

6、有学生所谈认识牵引出本诗的主题。

总结主题:这是一种新型的爱情关系,它蕴涵着一种新的人生观。这种新的人生观就是确认个体的自主、自尊,是中国女性关于人格理想的宣言。它是爱情的歌咏,是个性的赞叹。

五、品艺术(学生结合诗句讨论,教师归纳)

可见,《致橡树》给了我们深刻的人生感悟。但,真正震撼人心的作品往往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致橡树》也不例外。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谈谈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点拨:可以从表现手法,所用修辞,语言特点等方面进行归纳,并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明确:(一)1、运用了比喻、对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和象征的手法。

2、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3、意象含蓄,意境朦胧。

4、语言优美形象。

(二)“朦胧诗”的概念

“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酝酿于文革期间,是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出现于文坛的一种文学思潮。因其在艺术形式上用总体象征手法,具有多义性和不透明性以及朦胧美,所以称“朦胧诗”。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人本主义对长期文化专制的反抗。

六、拓展延伸。

其实我们之前接触过“朦胧诗””,比如戴望舒的《雨巷》,但大家喜欢的可能还是朦胧爱情诗,老师也相信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你们积累了很多的爱情名言,今天不防把你喜欢的读出来,和我们一起分享。

1、学生谈喜欢的爱情格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并深化对诗歌主题的认识)。

2、为学生提供两句爱情格言,并要求大声朗读,然后与舒婷的爱情观作比较(营造氛围,深化主题)。

七、学生跟读配乐朗读(在诗情画意中加深对爱情的理解,在意犹未尽中感受美的真谛)。

伟大的爱情是不能用华丽的语言来形容的,就让我们回到这首诗,随着音乐再次高声歌颂伟大爱情的赞歌(深化对诗歌主题的理解,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八、小结

学习诗歌要反复诵读,要通过思想内涵和表现手法等方面去感受、品味、鉴赏诗歌的美。要走进诗人的心灵,触摸诗人的情感脉搏,与她对话。女诗人舒婷在《致橡树》中提出了自己所向往的真正的爱情,铿锵有力的发出了中国女性独立的宣言。具有现代意识的思想和优美形象的语言相结合,使这首诗具有了极大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九、布置作业:写一首健康的能表达自己观点的爱情诗,适当的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板书设计:

致橡树

舒婷

凌霄花——实用爱情依赖攀附

痴情鸟——爱情至上失去自我

泉源、险峰、日光、春雨——奉献者

橡树——铜枝铁干,刀、剑、戟(阳刚之气)平等独立

木棉——红硕的花朵,叹息、火炬(阴柔之美)—同甘共苦

致橡树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三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现代诗歌的一般特点,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

2、学习新诗借助鲜明生动的形象抒发感情的特点。

3、了解诗歌的象征手法,评判诗中表白的爱情观。

教学方法:

1、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加强直观效果,营造诗画合一的氛围和意境。

2、指导学生朗读,追求声情并茂。

3、指导学生把握同类诗歌的特点和写法,学会鉴赏比较。

课时安排:一课时

资料来源:电子声像材料(vcd光盘等)

教学过程:

提问导入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爱情主题的课文,视为禁区,可今天,我们要来学习著名女诗人舒婷的新诗《致橡树》。

展示课题:致橡树

问:本诗完整的标题应该是什么?

同学回答,老师展示动画投影:木棉致橡树

问:既然是木棉致橡树,那么,木棉又向橡树说了什么呢?

电脑投影,配乐朗诵全诗(《梁山泊与祝英台—共读》)

答:木棉不愿做: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电脑投影:痴情的鸟(配鸟鸣)-泉源(配流水声)-险峰

-日光–春雨

问:难道这些有什么不好吗?木棉为什么要否定它们呢?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答:攀援、炫耀;痴情、单调;

送来、慰藉;增加、衬托;

从这些词中,我们能看出诗人反对什么样的爱情观呢?有哪些词语可以表达?

“依附、附庸、奴性、无骨气、趋炎附势……”

即是攀附型痴恋型奉献型

因为这些是感情的单向奉献,而并非平等的心与心的交流,其思想根源是什么?

封建的男尊女卑、三从四德。

致橡树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四

教学目的:

1.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2.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3.掌握《致像树》的象征手法

教学重点:

1.理解诗的主题

2.理解诗人的爱情观

3.理解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课时:

1个课时

教学方法:

点拨法、讨论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课前播放钢琴曲《梁祝》,上课后停止)

同学们,刚才一曲《粱祝》奏响了爱的永恒,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可以看到多少热血的青年男女为了追求真正的爱情,为之而歌,为之而舞,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爱情诗,看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爱情图画。

二、读一读,感知课文

1.欣赏《致橡树》flash动画朗读,听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从诗中选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简单地说一下自己喜欢它的原因。

2.学生大声地朗读课文。

3.学生挑选自己喜爱的段落或句子朗读,并简要地说明自己喜欢这些段落或句子的原因。

4.分角色朗读课文(男生一句,女生一句,轮流朗读)

5.学生齐读课文

三、说一说,讨论分析诗的内容,主要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提示:

首先,攀援的凌霄花。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炫耀自己),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只知“攀援、依附”不独立。

其次,痴情的鸟儿,为绿阴重复单调歌曲的鸟儿。因为这种鸟儿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了用自己的歌喉为自己歌唱。她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不知道在爱对方的同时“我是我自己的”,只知依附在橡树的阴影之中,却不愿飞出橡树的庇护,不愿飞向属于自己的自由天空——单相思。

第三,泉源、险峰、日光和春雨。这些事物在其他文学作品中大多属被赞美的对象,诗人在这里虽然不象前两种全盘否定,但也表示了自己的不认同。因为泉源只知道“送去慰藉”,险峰只是做了“陪衬”,而“日光和春雨”却只知道爱抚。这是一种“一味奉献”的爱情,这样的爱情好像忽略了“被对方爱”的权力。

2.作者不作凌霄花,不作痴情的鸟儿,不作泉源、险峰,也不作日光和春雨,却要作

一株木棉树,这是为什么呢?请从诗中找出原句,然后再作简单的阐述。

提示: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前边的那些意象给人的感觉是不平等的,而只有作为一棵和橡树一样的木棉树,同它一样的站立,才能显示自己的地位和尊严。

3.喜欢、赞美的意象又是什么?其原因又是什么呢?

提示:

“根”紧握;“叶”相触——双方必须平等独立;每一阵风——互相致意,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相互成为知己;铜枝铁干——伟岸挺拔,刚强不屈,具有阳刚气概;红硕的花朵——坚韧不屈,具有柔韧气质;“分担寒潮、风雷、霹雳,共享雾霭、流岚、虹霓”——祸福与共,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至死不渝。

四、评一评,分析诗的写法

1.诗中的“橡树”和“木棉”只是现实中普通的树木吗?请简要分析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提示:

不是。作者把橡树当作了男子的象征,把木棉当作了女子的象征;橡树具有男子那种阳刚之气,木棉具有女子的柔韧气质。

2.诗人为什么没有直接表达那爱的宣言,而要借树来说呢?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提示:

可以把那种无形的.爱有形化、具体化、形象化;更便于表达内心的各种感觉,给人更大的想像空间;增加了一种含蓄的美,给人无尽的想像。

1.《两只蝴蝶》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爱情图画?

提示:

诗歌通过一只蝴蝶对另一只蝴蝶的劝慰为主,叙述了他(她)对他(她)的关心和呵护;通过叙述他们缠缠绵绵的飞舞、“陪你一起枯萎也无悔”的誓言,表达了那种对爱情忠贞不渝、相知相随的情怀。这是一幅美丽的、充满浪漫色彩的爱情图画。

2.简要分析《两只蝴蝶》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提示:

这首歌曲也采用了象征地手法,用蝴蝶的缠缠绵绵来象征两个人的爱情是互相厮守,常相依,影相随的坚贞。

六、作业

背诵《致橡树》这首诗歌。

致橡树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五

教学目标:

1、能流畅而有感情地诵读本诗;

2、通过诵读和品味,能说出诗中新颖丰富的意象内涵;

3、感悟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和品味,说出诗中新颖丰富的意象内涵。教学难点:

品味意象内涵,理解象征作用。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和过程:

一、导入:

二、作者介绍

三、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

2、学生朗读。

3、题目中“致”是什么意思?其主语是什么?可见本诗主要意象是什么?其中橡树象征什么?木棉象征什么?明确:“致”是给的意思。主语是木棉。题目应是,木棉致橡树的诗。本诗的主要意象是木棉、橡树。其中橡树象征着男性,木棉象征着女性。

4.如果说把这首诗分为两个部分,应该从哪里断开?各写了什么内容

四、研读诗歌第一部分

2、凌霄花有什么特点?诗人对他的态度怎么样?

明确:凌霄花是一味的攀附,完全的依靠橡树。诗人对他是鄙夷的,从“决不学”可以看出来,读的时候要重读。

3“痴情的鸟儿”有什么特点?诗人对她持什么态度?明确:单相思、一厢情愿、单方痴恋;“绝不学”----完全否定,瞧不起。

4、“泉源”和“险峰”有什么特点,诗人又怎么看?

明确:“泉源”“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是一味的奉献,不求索取;“险峰”增加“橡树”的高度,衬托“橡树”的威仪,是把自己作为“橡树”的陪衬,二者并不平等。

明确:“日光”慷慨地燃烧自己,献出无尽的光和热;“春雨”也用无声的甘露滋润橡树,她们甘愿牺牲自己而成就他人。诗人认为这种单向的奉献乃至牺牲都还不够好!

总结:诗人连用六个否定句,无论是“凌霄花”的攀援、“痴情鸟儿”的单向痴恋,还是“泉源”、“险峰”的无私奉献、甘愿陪衬,甚至“日光”、“春雨”的自我牺牲而成就他人,在情感的天平上,她们与“橡树”的关系怎样?(缺乏独立、平等、自强的精神)

五、那么,诗人心中真正的爱情又是怎样的呢?抓住意象,品读第二层:

1、指名朗读第二部分

作者对这部分的爱情是肯定的,所以要读出坚定。

2、找出有关诗句朗读,在诗人肯定的橡树木棉的爱情中,你最认同哪一点?说出理由。

3、学生交流

参考: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双方必须平等独立。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双方必须相知相依,心心相印,息息相通。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双方必须相互默契,心有灵犀。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象征男性伟岸挺拔,刚强不屈,锋芒锐利,具有阳刚气概。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象征女性健康活泼,深沉勇敢。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双方必须祸福与共,同甘共苦。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双方在独立平等的前提下,又相知相依,荣辱与共。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

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当把“土地”与外在身躯相比,我们可见到土地是内在的品质,是“根”,是心灵灵魂能够相握的地方,可见,“土地”可以理解为一切内在精神领域的东西。

——不仅爱你的容貌、气质、才华成就,更爱你今生坚定的信念,执着的追求和你灵魂深处动人的美丽。

总结:

在诗人眼中,这样的爱情才是伟大的爱情。这就是诗人的爱情宣言,人格的独立平等是爱情的前提,整首诗的核心。“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这是诗眼,前面的否定为诗眼的确立打下基础,后面则是对它的具体阐发。

4、让我们来再次朗读诗人的爱情宣言

5、总结诗人的爱情观

作者以橡树和木棉树两种高大的壮美的乔木象征男性美和女性美,用它们比另而居、并肩站立的形象来象征男女之间的理想爱情。诗人通过“木棉树”的自白,表达了一种独立平等、互依互助、坚贞热烈,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视自身价值的新时代暂新的爱情观。

六、拓展延伸

1、比较阅读《致橡树》和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说说他们的爱情观有何不同?

2、谈谈你对舒婷的爱情观的理解

也许有的同学会说,我们这个年纪谈爱情,是否太早了点?真的早了点吗?让我们来看这样一首诗:

不妙

他递过一张纸条还有一个

大胆而深情的微笑

匆匆地解开匆匆地扔掉

世界上仿佛没有了别的声响只觉得心在狂跳烦闷

欣喜

苦恼怎么办

不知道

我哪会知道

看完这首诗,大家都会心一笑,或许有的同学也有过诗中的经历。十六岁是花季,十七岁是雨季,大家正处于花季雨季,男女同学间往往会产生一种朦胧的情感,这是很正常的。那么,当爱情提前到来的时候,对照《致橡树》中提到的爱的条件,你会怎么办?讨论交流。

教师寄语:

面对你心仪的那一棵橡树或木棉,你应思考,这棵树是否已长成了大树,是否已拥有了铜枝铁干或红硕的花朵,是否已有足够的力量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是否已深深扎根于足下的土地?我希望大家努力完善自己,使自己茁壮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让自己的爱情之果充满生命的甘甜。在这里,我有一首诗送给大家:

十七岁的爱情是一抹迷朦的晨雾

不要碰,让它悄悄地飘着是一泓清亮的山泉

不要喝,让它轻轻地唱着是一朵羞涩的小花

不要采,让它静静地开着是一枚枝头的青果

不要摘,让它涩涩地挂着

将坠满甜蜜的硕果

致橡树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六

实验年级:初中二年级

师:这节训练课,是想象表达训练课。请同学们根据一则材料,按训练要求进行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

一、口头表达

1.假设你是某一特定身份的人物,听到这则消息,你是怎么想的。

2.根据你所假设的身份,简明、连贯、得体地给所属单位或有关人员描述事情发生之后的现场情况或想法。

二、书面表达

根据你所假设的特定职业,充分发挥想像,介绍你因这件事所引发的工作或研究的进展情况。

生:(注视视屏)议论、思考。

师:思维要灵活,想像要丰富,表意要清楚。先按口头表达的第一项要求,说说想法。

生:假如我是电视新闻制作中心的负责人,我会带领人员,以最快的速度赶赴现场,采写新闻,抢先向全世界报道这一消息。

师:争取第一时间,抢发第一报道。新闻责任感很强,很好。

生:假如我是影视制作人,我将组织人马开赴现场.从速拍摄(外星人历险记)。

生:假如我是一个作家,我要迅速前往现场采写纪实小说《外星人飞碟坠落记》,引发人们对外星人及飞碟的兴趣。

生:假如我是故事大王,我会马上前往现场,编写《外星人地球遇险的故事》。

师:文化思路宽广,影视、纪实小说、故事纷纷上马,不错。想像思维可再宽广些。

生:假如我是玩具制造商,我将带着工艺师赶边现场,现场制作飞碟模型,研制玩具飞碟,并批量生产。

生:假如我是电器大王,我会现场搜集、研究飞碟的技术资料,将飞碟技术应用到电器的设计上。

生:假如我是旅游资源开发商.我会带上工程设计人员到现场,研究在飞碟坠落现场建造飞碟旅游胜地的可行性。

师:多路商战英豪的市场意识很强,头脑灵活,有眼力,有气魄。

生:假如我是飞行器设计师,我要亲临现场考察,研究飞碟的技术优势,将其运用于飞行器的制造上,研制出更先进的飞行器。

生:假如我是飞行控制中心的'安全员,我会快速赶赴现场,调查飞碟坠落的原因,为航空安全防护提供更充实、更可靠、更有说服力的依据:

师:视野高远,思维层次很高,极富科学精神,祝你们成功。

生:假如我是一个生理学家,我将想方设法找到外星人,检查、研究外星人的肌体结构功能,了解外星人与地球人的肌体构造有何区别,由此探索外星人与地球人在性格、志趣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师:(惊喜地)这可是科学前沿的重大课题,一项前所未有的开拓性工作啊:

生:假如我是中学教师,我会带领我的学生到现场参观,引起学生到太空探秘的兴趣和志向,培养学生的科学动机。

师:很有意义,大家要不要去?

生:(兴奋地齐声)一定去。

生:想象灵活而丰富。

生:描述真实而具体。

生:描述要活灵活现,让人若亲临其境、感同身受。

生:要符合自己假设的身份,语言得体。

师:说得真好,把老师想说的都说了。那就开始。

生:新闻部吧?我是小梁,我已飞抵汕头,到达南澳飞碟坠落现场。现在,我把这里的情况介绍一下:外星人的飞碟是于今天早晨6点20分坠落在广东汕头南澳岛西部黄花山森林公园丛林深处的,飞碟外表只见些许撞损。当地有关部门人员于7点10分就赶赴事发地点,采取积极措施:第一,保护现场;第二、火速向上级有关方面汇报;第三,出动直升飞机搜索外星人去向;第四,沿环岛公路全线防范外星人向海上出逃;第五,做好安置、接待外星人的一切准备工作。截止到下午4时,国内有关方面的领导和专家46人先后赶抵现场,但尚未发现外星人的踪迹,外星人来地球的目的和飞碟坠落的原因未明。

师:想象丰富合理,表达恰切得体,挺有新闻味道,行!

生:生物工程研究室吗?我是肖剑。外星人已找到,有三人。他们身材高大,约为地球人的两倍,身穿灰色透明宇航服,手、脚粗而长,节骨、筋腱突出,肌肉丰满;上身圆而鼓,脏腑鲜明可见;脑大脸长,五官分明.但眼睛深陷,眼球红中带蓝.闪射白色的亮光;鼻子直而大,喷出烟状白气;嘴巴大而厚。露出尖短白齿;耳朵厚而长,似有双孔。整个长相与机器人颇为相像。有趣的是,外星人丝毫不畏惧地球人,我们吃的东西他们也吃得津津有味,只是他们吃得很快,食量很大。他们不时向人们招手说些什么,说话没有停顿,声音很高,语速很快,说话时,眼睛、鼻冀、耳朵与嘴巴一起抖动,逗死人了。我已从不同角度拍了好多照片,至于能否对他们进行肌体及生理上的检查:还有待于疏通多方面的关系,尤其是征得外星人同意。现在,现场人头攒动,四方仍有人群涌来,都想争相一览这些天外来客的尊容。

生:(笑得前俯后仰,拍手称好)

师:不愧是生理学家,描述逼真具体。给人心驰神往的诱惑,真想一睹为快。

生:顾工,这真是一块旅游宝地。飞碟坠落此处是黄花山森林公园。南澳距台湾仅近二百海里,太平洋主航道从这里通过,历史上是闽南、粤、台三省总兵府所在地,长山岛炮台、烽火台古战场和传说中的“宋并”“金银岛”等多处名胜古迹散布全岛。如果我们能取得地方政府的支持,并通过有关方面征得外星人的同意。买下飞碟.在南澳建起一座集自然、人文、科技景观为一体的现代化国际海岛旅游城是完全可以的。这样吧,顾工,你们全面实地勘查一下,搜集有关资料,拟出可行性报告,送交有关部门研究。

师:以事实为依据,以想像为佐证,想法描述得不无道理,相信你的可行性报告会获得批准的。

生:具体表现在能将实际上根本不会发生的事说得活灵活现,如“小梁”与新闻部的通话。

生:都能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发挥自己的思维进行想像,如假设各种身份的同学们所想像的。

生:更重要的是,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和生活体验,将经验中的事物加工改造成新事物,如“肖剑”对外星人的描述,就受到了“卡通”与“机器人”的影响。

生:还有,能运用生活的知识和经验加以想像,如“肖剑”想像的“当地有关部门采取的积极措施”,旅游资源开发商的“现代化国际海岛旅游城”的设想等等。

师:我真佩服同学们,你们说得太好了。

师:是啊,为了抒写某种情感,揭示某种意义、起到某种作用,我们既可以调动生活积累,发挥意识活力,把经验中的事物加工改造生成新事物,也可以将实际上根本不会发生的事,说得活灵活现,让人感同身受,这种思维活动是表达过程中最富创造性的活动。这些训练无不说明,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要善于运用语文能力,从生活实践中获得知识,获得经验,获得创造的话力。

生:(领悟地点头)

师:好,下面请同学们完成书面表达,注意把积累的知识经验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在此基础上大胆发挥想像。

生:(思考练习、作文练习至下次课。书面表达略。)

致橡树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七

一、教学要求。

1.认知目标:认识“怒、燥、暮”等8个生字,会写“艳、内、梦”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苏醒”等19个词语;结合语境理解词语;能用欣赏的语气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情感目标: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3.发展目标: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二、教学重点。

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花儿开放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难点是学习作者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个意思。

三、教学准备。

1、教师演示文稿。

2、学生课前观察的一天花儿开放时间的资料。

四、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激趣,存疑导入。

1、四人小组交流课前准备的资料,说说自己观察了哪些花,它们在什么时间开放?

比一比,看谁搜集的信息多。(可以得到观察小能手的称号)(板书:花)

2、教师播放课件:欣赏一些美丽的花。问:你知道这些花的名字吗?它们是在什么时间开

放的呢?(学生可以猜测。)有一位植物学家,他的做法真绝妙呀!连老师心里都痒痒的,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请我们一起走进文本。

二、熟读课文,初步释疑。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想一想怎样才算把课文读熟练?(遇到意思不明确的词,可以用自己已有的方法理解。)

2、交流自己读的过程。

3、请学生读1、2两段。

4、评议。

5、余下一段同桌读。(帮助伙伴纠正错误)

6、现在知道那位植物学家做了什么吗?(补充课题:钟)

7、你觉得他的做法如何?(讨论、交流)你喜欢用什么样的心情读一读这课题呢?

(自由读课题)教师有意识地进行表扬。

8、读了课文你还知道些什么?(交流)

出示填空:我知道

9、你认为课文哪部分让你很感兴趣?

三、探究课文,感情朗读。

(根据学生的兴趣读懂课文。)

如:学生选择第一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一段。

2、谁想用朗读来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请学生朗读)

师:你读出了自己的感情,老师都被你感动了。你为什么会如此钟情于这一段呢?

(说体会,谈感想)

3、用课件出示两段话,学生朗读进行比较。(一段是原文;一段是教师改编,描写花儿开放的句式单调、干巴。)为什么你喜欢原文?(说理由)

4、师生合作朗读本段课文。

5、交流自己的收获。

6、带着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再美美地朗读这段课文。

7、背诵喜欢部分,与同学交流。

8、课件出示课后第三题。

小结:大自然实在奇妙,这些美丽的花儿为什么不在一个时间开放呢?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同学们,你们想去探究一下吗?要知原因,下节课再见。

四、书写指导。

1、出示生字认读,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

2、书写生字。

(1)教师范写,学生学写。

(2)学生自己写,师生评议。

(3)学生练写,反馈结果。

五、课堂练习。

(1)课件出示练习题。

(2)抄写19个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巩固反馈。

(1)学生听写词语。

(2)同桌相互检查。

二、展开想象,推测原因。

1、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

2、学生自由推测。

三、研读课文,探究解惑。

1、默读课文第二段,画出表示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的句子。

2、讨论交流。

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学生朗读。

4、用自己的话说说昙花的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等有什么关系。

5、小组交流,说说其他植物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的关系。

7、全班交流。

四、总结全文,拓展能力。

1、朗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植物学家绝妙的做法。

2、继续观察搜集各种花不同时间开放的资料。然后把这些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给他人。(形式多样:如编科学小报、做资料卡、写观察日记等)

板书设计:(第一课时)(第二课时)

13花钟湿度

花温度花钟光照

不同开放昆虫活动

时间

(一天内)

[花钟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致橡树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八

时间:9月22日星期三班级:盐外高二、三班记录:铁皮鼓整理:摩西

教学过程:

师:上一个星期,一个同学跟我说过,她有一篇很好的文章要给我欣赏,我看了,我觉得有一些不足,但是的确不错,至少作者的阅读面和思考值得大家学习。

生:(他是我哥哥),

师:噢,你告诉他我很佩服他。他这篇文章,本来她读,他身体不适,我就代劳了

教师读学生哥哥的文章〈酒的遐想〉

酒的遐想

很偶然的灵感,想到了酒。

第一个闯进脑海的是“把酒问青天”的苏轼,那个当年在月光下起舞弄清影,感叹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苏轼酷爱饮酒,他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非凡的气概啊!是酒赠与他的吗?“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还是默默地与江水、明月抒情吧。

喝醉了,美也,愁也。

让我仔细想想,一定有人醉过……

慢慢咀嚼,细细推敲品味。

突然想到范仲淹,他说酒可以化作“相思泪”,为何?因为“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古人好象总醉在酒里,醉在梦里,醉在愁里……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看来醉里的人很容易醒来,但愁呢?“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的话道出了真理,就让咱们“今朝有酒今朝醉”、“酒不醉人人自醉”、“会须一饮三百杯”吧!

望着祖国大好山河容易醉,望着英雄当年“雄姿英发”容易醉,望着曹雪芹勾勒的儿女情长容易醉,醉得太多,醉得太美,醉得值得!又想起那句俗话:“酒逢知己饮!”就让我们为友人一醉方休吧!

思绪随意自然地来到那座小城----------布达佩思东北一百多公里的埃盖尔。在这块大地下藏着许多美酒,几百年……冷冷的静静地醉卧在地下,余秋雨说那是秘藏的醉意,连裴多菲和纳吉的热血都没能改变它的恒温,连两次大战都没能干扰它的美梦,埃盖尔醉得是何等的固执和执拗啊!

我也被深深地灌醉了,醉卧在酒的酣梦里………………

师:感谢曹薇的哥哥的文章!我想他的妹妹以后也会很厉害。其实这篇文章很敏感地把握住了一个很有趣的东西dd酒。他揭示了在不同人心目中酒的不同作用。咱们接触过的酒的文字不少,我们能不能提出一些酒的例子,学过的诗文里?可以互相讨论。

生:一壶浊酒喜相逢

师:唱一下?(笑)。

板书:酒是喜(笑)

师:还有?

同学二:红酥手,黄藤酒

这里陆游与妻子被母亲分开,他的感情是什么样的?

生:无奈,愤恨

教师板书

同学三:浊酒一杯家万里表达的是思乡

教师板书

同学四: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酒可以解忧

学生四:举杯明月,对影成三人

师:此时明明只有作者一个,他却说是“三人”之众。这正是表达了作者此时心情的孤单。刚才的文章里说“醉了的`人经常说自己没醉”,咱们也可以说“孤独的人往往说自己不孤单。”

师:还有没有?

学生五:琵琶美酒夜光杯dd表达的是豪情壮志,豪迈。

师:大家说得很好!

而古今无数的文人更用酒写出了无数美丽的诗篇,比如今天学的《短歌行》

我一直觉得这首诗的名字不好,因为如果用第一句仿佛更好--对酒当歌。喝酒的时候总喜欢唱歌,那么曹操究竟唱出了什么样的歌?大家齐读,开始!

学生齐读。

师:可能都没有预习吧。譬如的譬读错了。如果曹操泉下有知,恐怕也会被气死。(众笑)。我来给大家演示一下。

教师朗读。

再来读一遍。学生再读。

师:好多了,后面还会继续练习。

生:忧

师:忧什么?

生:人生之短。

师:而且短得就像dd

生:朝露。

师:而在提起酒杯的时候,照理应该高兴,可其实很忧,用什么来解忧,能不能解忧?

生:不能。

师: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明明忧从中来,还要用酒来解忧。那么这种忧,人生之短,每个人都有这种感觉。比如弃疾:在梦中了却君王天下事之后却突然降回无情的现实----可怜白发生。

师:再如苏轼?

生: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师:这里,作者也是觉得人生很短,觉得人生不够用。那干什么时候不够。

生:做大事。

师:曹操用不着我给大家来介绍,作为一个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是中国一个妇孺皆知的人物,其做的事情大家都很熟悉。

那么他觉得现在迫切需要做的是什么事?

生:招纳贤才。

师:那么从哪儿开始转入的?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dd

作品的风格突然在这儿转向了。大家刚才听我朗读,注意到我这里语气的变化没有?

生:注意到了。

师:为什么呢?大家可以参照注释,这首诗原来是情诗,作者把情诗化用过来,用男女之情表示求贤若渴。

那青青的衣领,我悠悠的心,因为你的原因,我一直沉默到现在,美丽的鹿鸣叫着,悠闲地吃草,我有很多朋友,能够在一起欢聚一堂,演奏着迷人的音乐。作者写得何等美丽!

作者由慷慨激昂转入柔情蜜意。

大家把这几句读一下。

(学生朗读)

师:我再给大家一分钟时间,把后面的迅速阅读一下。我请同学为我们解说一下后面八句。可以参照注释。

有没有同学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下这八句诗?

有没有?很简单的?

同学五:(学生实际上是在进行口译--铁皮注)。

师:他用自己的话给我们描述了一下。

下面几句话有些奇怪: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这么个老头,居然要去捉月。

生:他喝醉了。

生:不是,是说贤才很少。

师:这种观点我比较赞成,但是这仅仅是参考,在文中没有确切的资料证明。

师:绕树三匝句,鸟儿为什么找不到枝头?

生:没有贤主。

师:回答得很好!所以说最后作者发出了一个召唤:山不厌高,水不厌深。举周公的例子作结,气势是宏大的,意义上深远的。在五班有同学说是一种霸气。对,心里没有霸气的人,笔下便没有霸气。

好,再读一遍,开始!

(学生齐读)

同学一:提供有利条件。

师:哪些条件?

生:高薪,高职位

师:也就是说待遇。

板书“待遇”

生:好的工作环境。

师:还有?

生:尊重。

教师板书“尊重”

师:还有没有?

生:贤才与贤主

师:对,这样可以达到更大的目的,实现他的愿望。

前几天和几个朋友在聊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几年以后,十几年以后,哪个同学成为了一个团队的领导,应该注意怎么样才能吸纳人才--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

当然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你说曹操,对关羽也不错了,有事业有感情有待遇,可是关羽还是走了。

因为,对人来说,感情是很重要的。

生:人生苦短。

师:对,作者开篇之后便感叹人生几何,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我们每个人,无法避免的是死亡。我一直以为,中国缺少死的教育,但是,面对死亡,每一个人的想法与感情都不一样。也许有些人会觉得死亡迫在眉睫,而有些人觉得死在眼前,朝闻道,夕死可矣。有些人则觉得尘归尘,土归土。不同人对待死亡的作法是不一样的,那么曹操,他对待死亡,他看到的是自己的功业未就。陆游在死之前,放心不下的是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发下文章)

这篇文章是五六年前我写的,今天早晨在上课之前我突然想到,我们也许可以从曹操的短歌行和这篇文章中,获得一些关于生命的启示。我给大家读一下这篇文章。(读自己的文章。玩深沉啊,嘻嘻!--铁皮注)

教师朗读自己的文章〈等死〉

等死

很久以前,看过一篇散文,文章里说:每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排入了一个漫长的队列中,队列很长,人很多,所以移动得很缓慢,队列的那一头,是死亡。队列太长,移动得太慢,为了消磨时间,男人们开始抽烟,互相聊天;女人织起了毛衣,扯起了家常琐事,队列缓慢地,但却是一刻不停地移动着,队列的终点,是死亡。

已记不清第一次看见这篇文章时的感觉了。只记得很久以后,脑中萦绕的都是两个字:“等死”。死显然不是人生的目的,但从时间的推移上说,却是人生绝对的终点。虽然有人说后代是自己生命的延续,但是能象司马迁那样继承祖业勤奋修史以至标榜千秋的人其实并不多,这牵涉到太多的教育问题,万事都不一定能尽如人意,当自己告别这世界时,自己的学识,情感,内涵以及自己未能完成的事都不得不无奈地同自己的躯体一起同这世界告别,去体会一种真正的终点的来临。

队列很漫长,但仍在不停地前进,终点是死亡。终点似乎离我们很遥远,但当它一旦来临时,我们除了嗟叹时间的无情之外别无选择,就象一首曾经红遍大学校园的歌中所唱的一样:“你总说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就个奔东西。”死亡或远或近却毫无例外地摆在我们的面前,也许有的人会悲叹人生如梦,有的人会觉得世事无常,还有的人会看破红尘,及时行乐,也有的人,会因死亡就在眼前而认识到人生的短促,于是抓住现在,干好自己应该干好的事。

曾经看过一则资料,说有一老外,在十多岁时就将自己一生中应该干的事列了一张表,内容从娶妻生子到攀登珠穆郎玛峰,漂流尼罗河,读完莎士比亚的所有作品,共有一百多项。从这张表定下来之后,他就按照表中所列的去完成没一件事。应该说,这是一个拥有完整,健全的生命感的人,他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死亡,并且以死亡来激励自己,从整个生命的角度来认真看待每一天。一个人拥有生命并不容易,而拥有整体意义上的生命就更不易。我们每一个人都在等待死亡,但用什么方法等待,拥有完整人格的人和一般的人的区别无疑是巨大的。

队列很漫长,但却在一刻不停地前进,终点是死亡,对我们说来好象是遥不可及的死亡。很多人年轻时后悔自己少年时蹉跎了岁月;中年时嗟叹自己青年时虚耗了光阴;老年时回首自己一生几乎无法圈点,将别人世时更是遗憾有太多的夙愿未偿。因为他们都忘了,自己从出生那一天就在等待死亡,等待那场无法逆转的谢幕。人生有太多的明天,有太多的假设,但却没想到有那么一天,没有明天,没有假设,有的只是对自己生命和灵魂的反省。基督教常用最后的审判来警省世人,而生命却用死亡来警省我们每一个人:也许那最后的号角还很遥远,但他却在不可阻挡地逼近:没有明天的日子,会来临的。

面对自己未读完的藏书,面对自己未完成的夙愿,面对自己未兑现的诺言,死亡在逼近,但在我们等待死亡的时间里,我们还来得及坐下来读完我们没读完的书,学完应该学完的功课;我们还来得及干好应该干好的工作;在死亡来临之前,我们还来得及洗完堆了几天的衣服,在天晴时买一束鲜花,在劳累的妻子耳边说句体贴的话;我们还来得及给远方的父母写封信,告诉年幼的孩子你爱他(她);我们还来得及给受到无辜伤害的人一点同情,让要好的朋友分享一份快乐,如果我们从现在开始,面对死亡,因为我们还有一点时间。但时间也在慢慢地减少,因为我们一直就排在一个队列中,队列移动得很缓慢,但却在一直不停地移动,队列的终点,是死亡。

教师读完,学生掌声。

师:其实,说到死,中国人总是比较忌讳。实际上,忌讳可以理解,避讳就没有必要。大家是否想到一个问题。这些诗篇的作者很早就离开了我们,但是他们为我们留下了这么宝贵丰富的遗产,但是为中国历史下了篇章,他们为自己的生命涂沫的亮色,足以永生。

我曾经说过dd

做人要“胸无大志”,要“鼠目寸光”。在立下你的志向之后就别再去想太远的事情,不用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当你每天早上醒来的时候,告诉自己,我要过好这一天,晚上临睡的时候告诉自己,今天我过得很好。

人生只有一次,我们总觉得时间还很多,但有些人就觉得,死亡就在眼前,生命应该珍惜,而珍惜最好的方法是用行动去做事情,包括去亲近,享受生活。这样,至少咱们会少点遗憾。(铃响)

好了,今天的课就到这儿,下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