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探讨心得体会(大全12篇)

最新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探讨心得体会(大全12篇)

ID:4643119

时间:2023-10-14 08:06:55

上传者:温柔雨 最新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探讨心得体会(大全12篇)

工作心得是对工作过程中的成功和失败进行思考和总结的过程,能够帮助我们发现问题、改进工作方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实习心得分享,希望能对大家的实习经历和写作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探讨心得体会篇一

构建高效课堂是推进新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而且有利于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尽快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为数学课堂教学增添更多的活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一、转变教学观念,营造轻松、愉悦的数学课堂教学氛围

数学,是一个相对严谨的学科。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的地位,采取教师教、学生学的上课模式,往往是教师课堂硬性的知识灌输,学生被动的接受。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很难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课堂教学氛围多枯燥无味,学习效率低下。而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倾听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主动学习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这一内容时,可以先提出问题:“是不是任何长度的三个边都可以组成三角形呢?”,从而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与同桌、相邻的同学积极的讨论并验证,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在相互交流与沟通中不仅得出了最终的结论,而且创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相对于其他学科,小学数学的抽象性、理论性、逻辑性都比较强,对学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如果教师采取硬性灌输的教学方法,反而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因此,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知识的理解能力有限,贪玩是他们的天性,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特性,创新教学方式,采取多样化的教学,采用一些讲故事、做游戏、小组学习的教学方式,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生认识分数、百分数时,学生面临小数点、百分号的学习会感到枯燥难懂,教师可以采取情境教学模式,带学生去超市、商场等都会碰到商家促销打折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想要买某一样喜欢的东西,价格100元,对比如果商家打5折和打8折哪个更加便宜。学生在与导购员沟通的过程中得出结论,发现打五折只需要50元更加实惠些,这种情景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无处不在,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并运用于生活,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再如在教学生认识圆柱体这一课程时,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想象生活中的圆柱体物品,学生就会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联想到水杯、薯片筒、易拉罐等,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柱体的特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开放型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巧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丰富小学数学教学资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些知识比较抽象,而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认知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有限,容易导致遇到复杂的问题,如果不能够理解容易放弃,长此以往,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容易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和不好的学习态度。小学教师要巧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教材知识通过多媒体课件变得形象化、具体化,辅助数学课堂教学,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本知识,锻炼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多媒体教学技术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课件和资源,教师要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优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丰富学生的视野和眼界,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生认识时、分、秒这一知识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学生日常生活画面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眼前,比如起床时间、吃饭时间、上课时间、下课时间、睡觉时间等,并配上相应的时钟,看到时针、分针的跳动,学生看着熟悉的画面,感受着时钟的走动,真切的体会到一天有24个小时,时针在钟面上走了两圈;一个小时是60分钟,分针正好转了一圈;一分钟是60秒,秒针在钟面上走了一圈。这种将动态化的表针走动采取多媒体教学技术,生动的展现在学生眼前,便无声的传播了教学信息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四、优化设计课后练习,提高学习效率

数学是一门连贯性很强的学科,知识的前后章节之间紧密相关,且呈现一种上升的趋势,若能及时的归纳和掌握已学知识,将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因此,教师要有目的的设计有效的课后练习,引导学生尽快掌握知识和技能。首先,练习应贴近生活。设计的题目来至于生活,能够引起学生的联想,从而学以致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其次,练习应具有趣味性。有趣的课后练习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去钻研,去学习数学,从而在兴趣的引导下巩固所学知识。最后,练习应分层设计。可先给学生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熟悉知识的运用,熟能生巧,再逐渐练习有难度的题目,从而有效的复习之前所学知识,开发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智力。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是一门艺术,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教师要在不断地实践工作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和完善,创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蔡静宜.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探析[j].名师在线,2016(05).

[2]张欣.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5(10).

[3]许钢伟.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策略的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20).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探讨心得体会篇二

七年级数学高效课堂现状的探讨

陈强

蓬安县实验中学,四川蓬安637800

高效课堂被形象地描述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高效课堂既是方法,也是思想;既是理念,也是行动;既重知识,更重生成;真正实现了素质教育与升学的统一。实施高效课堂以后,课堂中学生的表现再也不是昏昏欲睡,兴味索然;再也不是死水一潭,波澜不惊。学生真正“动”了,课堂真正“活”了。特别在七年级数学高效课堂中,怎样指导学生的读、思、说、记、用,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会学习,应成为每位数学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和追求的目标。而在七年级数学高效课堂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获取知识,让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的每一个过程,存在着许多的困难。现在就七年级数学高效课堂的现状和在教学过程中的对策作一个探讨。

一、七年级数学高效课堂的现状

初中生学习数学的方法与过程大致可归纳为:“读、思、说、记、用”。从小学进入七年级的学生在数学高效课堂中这五个方面却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

1.很多学生在“自主学习”环节中不会阅读数学课本。阅读课本就是看看教材上的黑体字、背背教材上公式、定义、定理、法则、结论,然后把相关的内容抄写在“导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等误区,没有真正阅读理解教材,更谈不上去弄清结论的来龙去脉,严重地制约着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

2.七年级学生思考问题往往受到小学数学方法和思维的影响。不善于分析问题和转化问题,思路不开阔,容易受阻,总是希望依赖老师的讲和进行例题的模仿练习,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依赖性强。

3.口头表达能力差,表达不准确。在答问或解题时,问为什么是就不知道回答了;在问同学或老师的问题时表述不清;往往会做而不会说,交流时说话也词不达意。

4.理解记忆少,机械记忆多,满足于记教材上的.公式、定义、定理、法则、结论。导致知识掌握不完整,不系统,丢三落四,容易混淆,容易遗忘。

5.重结论,轻过程。这样导致学生不能进行问题的转化,不能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多善于模仿例题的方式解决问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

二、教学过程中采取的对策

对于上述存在的五个方面的问题我认为从以下五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读、思、说、记、用”的能力。

1.重视读的能力培养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探究学习的基础是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没有个体的自主学习,就不会有良好的小组学习和全班学习。自主学习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部分问题。自主学习的主要形式是阅读教材,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一是让学生读标题,让学生从中领会数学教材的主要学习的内容;二是读例题,从中学到解题的方法、技巧和解题的格式;三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突出探索性活动,使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以便更好的理解结论和掌握知识;四是初步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2.做好问题思考的指导

独立思考也合作探究学习的基础,自主学习必须进行独立思考。一是对数学问题的归纳与总结,教师不要一味地讲,而应该让学生去猜想,去尝试,去探究,去归纳,去总结。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将知识融会贯通。二是多进行变式思考,对于某一问题改变条件(结论),那么结论(条件)有什么变化?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三是多问为什么。四是帮助学生怎样把问题条件进行转化为有用结论,把已知和未知怎样联系起来,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

3.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要使高效课堂中学生真正“动”起来,课堂真正“活”起来,就必须在“展示――点评――质疑”环节中,让学生自由发言、自由提问、自由表现、自由讨论、自由交流,这样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一是说一个问题的已知和未知;二是说解题思路和过程;三是说解题的方法;四是说解题的依据;五是学生的问题学生能回答,老师的问题学生也能回答;六是要求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问题。但不管学生说得怎样,老师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都要进行鼓励,错误要及时分析并纠正。

4.注意对学生记的指导

怎样让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这就取决于学生记忆。在教学要教给学生两种记忆方法:一是理解记忆,二是分类比较记忆,先将知识分类,再看各类知识的区别与联系,使知识形成网络,记住了这一类,也记住了另一类,这样进行分类比较,学生不易混淆,掌握更牢固。

5.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问题解决被作为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其次问题解决被看着为一个分析、探索和创新的过程;另外问题解决是一项基本技能,它是提出问题、建构数学模型、设计求解方法、检验答案等的各类技能的整合。学习任何知识,都是为了解决问题。学习数学不仅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地进行问题解决的学习,有助于增进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创造性的精神。一是在“提出问题”阶段,教师的作用是创设问题的情景,而“问题”的设计关键要符合学生可接受、有障碍、易产生探索欲望的原则,激发起学生的探索兴趣。二是在“分析问题”阶段教师要从方法的层面去启发学生,鼓励学生探求思路,克服困难,进行独立探究,展开必要的讨论和交流。三是在“解决问题”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落实解答过程,把能力培养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并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四是在“反思归纳”阶段教师要求学生对问题的解答过程进行检验、评价、反馈、归纳、小结,教师结合问题解决的过程进行学法指导,这必将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我们要善于随时随地观察和研究高效课堂中学生的学习现状并加以分析,制定相应的方法和措施,因材施教,使学生学会学习。真正使高效课堂真正成为“知识的超市”。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探讨心得体会篇三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课堂可以归纳为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实行高效课堂是给学生一个自己的舞台,给老师一种新的希望,给学校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对自己的数学教学有以下几点反思:

一、高效课堂来自多姿多彩的情境创设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教学中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

二、学生的自主学习很重要

以学生的自习课时间和其他时间内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前预习,来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导学案起到非常明显的作用。我们的数学课堂正是通过:基础知识填空的完善、典型例题的学习、课堂同步练习的训练、帮助学生预习新课、解决新课中的大部分简单问题,把以往学生在课堂上的任务放在课下课前提前解决,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的推行,觉得效率还是不错得。

三、高效课堂来自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设置

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

四、课堂展示,展出自信和魅力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教师要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点拔者的作用,带动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高效。

1、课前展示:应该在上课之前安排某一个同学根据本节课的需要,有针对性的安排学生进行激情展示。若需要激趣,可安排学生介绍历史人物、故事等;若学生有能力可说突破难点,可安排学生有梯度的复习需要的知识等。

2、学生课堂激情研讨: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学案教学的重要环节,而问题设计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完成的状况。上课学生对问题的激烈讨论,更能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同学间互相帮助,增进学生间的感情,与此同时,在讲题中,学生更能找到自信。

3、课堂展示,让学生在有限的黑板空间,使学生能很好的表现出书写功底和概括能力。

4、激情点评,最好是脱稿,此环节让学生有了对题相应的知识点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在讲的过程中做到条理清晰,环节明确,达到对题的方法的总结和对知识点的归纳。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增强学生得自信心和勇气,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

五、高效课堂来自不断地教学反思。

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总之,对于高校课堂我虽然也抱有过怀疑的态度,也怕学生虽然上课讨论的很积极,不知道他们是否真正能融入到新课堂中,是否真正的讨论过导学案中的问题。但是经过实践,我如释重负,学生的整体水平不但没有下降,还稍有提高。另外,改革就难免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比如导学案的编写我自己还有很多困惑的地方;课堂上一些问题解决课、巩固练习课、回归复习课具体操作还有很多瑕疵和不足;一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没有提高上来;怎么能让那些爱学习的学生更加喜爱学习并帮助那些积极性不高的同学等等很多问题。但是我相信,既然有了好的开端,我就会一如既往的努力下去,只要有努力就有收获。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反思二: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反思(2088字)

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综观我们的课堂,不难发现,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也还有待于教师进一步反思,现结合我校正在开展的新教师岗位练兵课的有关案例谈一些自己的想法和体会。

在我看来,不同的教师演绎不同的风采,却展现同样的精彩。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设计思路,灵动的课堂,精彩的互动,智慧的语言,高超的调控能力,娴熟的教学技艺以及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知识视野,数学素养,创新思想,无不冲击着我的思想和心灵,给了我心灵深深的震撼。也让我学到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高效课堂教学方面的思考。

一、以生为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二、以问促思,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所以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例如,周礼老师在执教折线统计图这一课时,课前让学生猜一猜,张老师喜欢哪一个标点符号?为什么喜欢?号,周老师有许多地方不理解,你们愿意帮老师解答这些问题吗?接着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号,出示第一个问题让学生回答,然后又出示一个?号外面画有一个圆圈比前面要难一点的问题,接着又出示一个?号外面画有两个圆圈更难的问题,不断地揭示知识的新矛盾,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在质疑中思考,在思考中学到知识。

三、让学生在课堂上活动起来,参与到数学教学中去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让学生参与,让学生活动,特别是思维活动,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这就是说整个教学的课堂应成为学生活动的场所,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去动脑、动手,去创新。只有这样做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才会好。如惠林老师执教的二十四时记时法,选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各种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以及丰富的学习活动,如猜一猜,说一说,做游戏,表演动作,听故事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愉快,教学效果好。

四、找准难点,有效突破

一节成功的课,教学重点要突出,难点要得到突破,所以教学中,课前应深钻教材,找准本课时的重难点,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点选择恰当方法。周礼老师在执教折线统计图这一课时,整体把握教材,不但难点找得准,而且突破方法也非常恰当。如引导学生理解趋势和幅度这两个词时,先让学生用小棒比划,体会增加、减少、不变,然后让学生通过手势的比划,感受增加一点,增加很多,以及下降一点和下降很多。使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学生感到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

反思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反思总是指向教师自我的,教师既是研究的对象,又是研究的主体,教师反思的过程,是将学会教与学会学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行为的科学性。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想付诸于实践后,再不断的反思进行调整,在教学中应经常问一问自己,哪些教学行为及其观念是正确的,为什么;哪些是不正确的,问题在哪里,应该怎么办。通过反思,教师可以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进而对教学现象和问题形成独立的有创造性的见解,从而提升教学活动的自主性、目的性,克服被动性、盲目性。教学之后,我听取了老师们给我的意见,进行了教学反思。在备课时,光靠经验或一本教材、教参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深入钻研、领会教材,关注学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才能创造性地处理教材,驾驭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把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学习。

工作还在继续,努力不能停止,我们不仅要看到别人的长处,反思自己,而且要把所学的方法运用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反思三: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反思(960字)

第一、做好课前准备。

一堂课上得成功与否,除了教师对教材内容是否娴熟及是否自如、适当地运用教学艺术之外,自然还与教师是否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密切相关。我个人认为,这个课前准备我们不光是指教师的课前准备,还要讲究学生的课前准备。布置学生在课前进行适当的预习或一些活动的准备完全是有必要的。

第二、激起学生的兴趣。

我们的数学课和其他学科有着不同的特点,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应该教会学生一定的能力;应该通过数学课堂,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都离不开数学,要学会随时能用数学的相关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学生不可能完全自觉学习,他们往往只有喜欢数学老师、喜欢数学课才能更好的学好数学。相对其他学科而言,数学课略显枯燥,显示的更多的是逻辑推理。所以,抓住这一学科特点,让数学课上出“数学”味来,让数学课不再显得枯燥,从调动学生兴趣着手去实现课堂的高效。

第三、对全体学生的关注。

其实每个班都会有相对来说资质差点的学生,尤其是我们这样的学校,学生各方面能力从少缺乏一定的开发,导致不少学生起跑落速;由于父母整日忙于生计,早出晚归,导致学生在家里得不到应有的关注,有的孩子潜意识里就有一种自卑感和不自信。因此,给学生关注建立起他们的信心是关键,尤其是学困生。

我们可以用目光和微笑与学生交流,让所有的学生能从我们的目光和微笑中看到一种关注,感受一种温暖,获得一种支持。

第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的主人。应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对自己有自信心――营造能给学生自信的氛围。让学生感到轻松、活跃、精力充沛――营造让学生洋溢生命活力的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实施自我管理,都能感到要对自己负责――营造让学生自我管理的氛围。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反思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反思(1083字)

回顾创建高效课堂的学习,结合我校的课堂教学,我简单谈一下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一、教师以人为本,充分相信学生

学生只有在课堂上真正拥有了时间和空间,才能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才有可能是自主学习。“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教育就不会有多少问题”。由此,我联想到我们的课堂教学,尽管并不完全是老师“满堂灌”,但是学生并没有完全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只是被动地听。这样就大大地助长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心理和懒惰心理。因此,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应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大胆地讲,大胆地说,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在“动”中学。我们教师的任务并不仅仅为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们新课改的目的!

二、让赏识教育推动课堂的有效高效发展

课堂上鼓励每一位学生都要参与讨论,尽量给更多的孩子以表现的机会,特别是性格内向和学困生,为此课堂上,教师并没限制学生发言的机会,大家可以主动争取发言,目的是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的学习有了兴趣,就有了热情,有了热情学习成绩自然也就上来了。

我觉得今后我们的课堂要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形成亲切、和谐的氛围,给课堂创造一种群体的感情氛围,使师生产生共鸣。今后在课堂上,注意到用自己真诚的心,亲切的教态来组织课堂,来感染每一位同学,并且要潜移默化的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三、教师精心备课,使学生们的课堂真正达到了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的统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把课堂真正的还给了学生。老师真正轻松了吗?不是的。因为“功夫在课外”,老师的任务更重了。只有充分预习,才会有丰富多彩的课堂展示。要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有意义,一定要加强预习。学生的预习实际上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帮助学生明确目标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式方法,教师的精心备课准备,充分自觉地把学生带入了一种想学、能学、抢着学的氛围之中。使学生们不但能积极参与课堂并且能有效地参与课堂。

回想课堂,有时学生动起来了,大多数是形式上的花样翻新,我要立足本土,因地制宜,不搞形式,精心备课,让学生们的潜能在课堂上超常的释放出来,让学生们的思维在课堂上动起来,学生的灵感生发出来,课堂精彩起来!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反思]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探讨心得体会篇四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措施探讨论文(两篇)

教书育人楷模,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让我们一起到本站一起学习吧!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编辑的高效课堂论文文章,欢迎大家阅读!



新的数学思想要求我们注重课堂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我们的课堂笑声与轻松太少,压抑与压力太多,所以需要改,需要进步。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以权威者传授数学知识,忽略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剥夺了学生的数学思考,使数学学习十分枯燥无味。小学数学课堂是开展教学的载体,要构建高效的课堂就要从各个环节入手,进行总体的筹划和调节,其目的是为了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顺利完成教学的任务和目标,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类教学活动中,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主要有哪些呢?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此做如下几方面的探究。

一、充分了解学生实际,面向全体开展教学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因为小学生数学基础、思维特点、数学的综合能力等参差不齐,对学生进行统一化的教学,其有效性是难以保证的,因此,教师要全面地了解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在教学中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教师要结合数学课程的特点和小学生的思维规律、生活经验等进行数学教学的备课,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观察和了解小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导入,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结合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开展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印象。因此,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面向全体开展教学,就会为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发挥出积极意义。

二、合理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是根据自己事先的备课教案进行的,这种方式往往很容易忽视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对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生成的问题不能进行有效的解决,新课改理念要求,教师要根据小学生这个年龄段的认知规律和教材的知识,通过多种有效的方式来设计教学环节,这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恰当巧妙的教学环节的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对小学生的注意力产生强大的“磁性”。对于小学低年级的教学来说,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要注意让学生掌握好各个知识点,学好基础知识,引导学生首先自己解读课本,形成自己的理解,再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强化对知识的印象,对于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则注意听老师的讲解,使问题迎刃而解,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如何去看懂例题、插图、如何理解练习题的要求等,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则要引导学生不断增强问题意识,带着问题去学习和思考,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老师的课堂引导掌握数学知识的规律,由此提升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

三、培养学生自主意识,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新课改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就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意识。首先,对于一些问题教师在讲解的时候要做适当的点拨,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而不要面面俱到,使学生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下,失去自主性。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数学,在遇到实在难以克服的学习障碍时,再向教师和同学们请教,这样才能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做有效的引导,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发挥出主观能动性,更深入地探究数学知识,提升学习的效率;其次,教师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让学生真正拥有学习的自主权,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的内容和任务的设计中密切联系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问题的解答。

四、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训练学生发散思维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精心设计提问,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得到实际应用,提升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提问的设计要能够启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设计问题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水平,确立恰当的高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在设问后,要留给学生思维的时间,在学生思维遇到障碍时,还要进行恰当的引导,使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教师还要注意问题设计应该结合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呈现多层次性,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当有的学生提出了创新性的解题思路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训练。有效的课堂提问,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入思考,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总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很多,需要我们小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新课改理念和小学生的自身的认知特点、思维规律等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只有真正构建了高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才能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使学生获得牢固的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王晓梅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朱坊乡中心小学



探究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推进,以及素质教学的深入,当今我国教学部门优化了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学校改进了教学思路,过分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是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课堂的效率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基于此,本文将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教学效率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高效课堂;创造策略;分析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其具有一定的活跃性以及实践性,并且极其考验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想象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不断地对课堂进行优化,提升课堂效率,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当今多数小学中,教师为了提升自身的教学进度,都会使用师生授受的教学模式。该种教学模式不仅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会降低教师的教学效率。

一、教师应该积极研究教材内容,灵活运用教材知识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多数数学教师都会按照教材进行教学,这一方式并没有错误。但是多数教师都只注重教材中的正文内容,对于书中其他部分的知识,教师并没有注意。同时,小学生的年纪较小,对知识的敏感度较低,所以倘若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是无法自主观察到教材中的其他内容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进行备课工作,将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通读,包括其中的插画中的内容。其次,在小学数学教材的后面,通常都会含有一些与数学知识相关的游戏。但是多数教师认为其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故而不对其进行讲授。但是该种教学内容的存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

二、教师应该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法

(一)尝试信息化教学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师生授受,也就是教师站在讲台上进行讲授,学生只需要认真听讲即可。该种教学模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师维持教学进度以及课堂秩序,但是由于师生间缺少互动,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甚至部分学生会产生抵触心理。因此,教师可以尝试新型的教学方式。比如,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所以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的帮助开展教学活动。举例说明,当教师在讲解加减法的运算时,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可以事先通过计算机设备构建相关的模型[1]。比如当教师在讲解6+7=?时,可以先在屏幕上放上6只小狗的模型,随后放上7只小猫的模型,当教师完成准备工作后,就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现在图片上一共有几个小动物呀?”由于之前学习过与数数相关的知识,所以学生能够很轻易地给出答案。此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教学视频,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降低教学难度。再例如,在讲解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过程中,可以制作相关的课件。课件中包括多组小棒,每组包括三根。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一些小棒无法围成三角形?经过讨论得出,如果其中两根的长度和小于第三根,就会无法形成三角形。教师接着提问:如果想让它围成三角形,该怎么办?这时候引入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自由调整小棒的长度,进而最终围成三角形,这样的操作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关键知识,探索过程变得简单了。

(二)分层教学法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接受能力,所以在实施数学教学时,教师应该事先对学生进行分析,并按照接受知识的能力进行分组,然后实施分层教学。首先,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分组,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分成第一小组;将数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分成第二小组,将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分成第三小组。举例说明,当教师在讲解乘法表格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要求第一小组的学生分析出其中的等式以及其转换形式,并用笔进行记录;对于第二小组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其背诵乘法表格中的内容,并进行抽查;最后,对于第三小组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教学的形式提升其学习兴趣。针对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目标,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课堂效率,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首先,当教师在实施数学教学时,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都会过分注重自身的教学地位,忽视学生的感受,进而使得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分组教学的模式帮助学生培养自主意识。比如,当教师在讲解与统计学相关的知识时,可以事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并为其设立一定的课题:统计班级中学生的出生月份。随后教师可以将课堂交给学生,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提升学生的学习地位,并重视学生的发展。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就是说,教育学生解题的答案不如教会学生解题的方法。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适当地引导学生自行解答题目。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形式对其加以引导,使其能够自行分析出正确的答案,避免其出现依赖心理。当学生回答正确后,教师可以对其实施鼓励,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2]。例如,在讲解多边形的面积之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使用硬纸板剪出梯形、平行四边形以及三角形,而后提出问题:计算你们剪这些图形的总面积?这方面的内容就是今天的主要学习内容,接着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操作和拼接来思考计算方法,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学不断深入地当今时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同时也无法满足当今小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地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强化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自身的教学压力以及教学难度,最终推动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同时也能促进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作者:马克志 单位: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河西小学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探讨心得体会篇五

我们这一代人,几乎都是从应试教育中走出来的,我们很多数学老师,并非都能很好的把握数学的一些本质性的东西。很多时候,也只是停留在会做数学习题的层面上。比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时:认为构建一个三角形拉不动,构建一个平行四边形拉得动,于是把能否拉得动看成三角形稳定性的本质内容。(用钢筋焊接一个四边形,你也拉不动)其实三角形稳定性的本质并非如此,而是三角形的三条边长一旦确定,它的形状与大小就固定不变了。四边形的四条边长确定了,却可以围成形状和大小都不同的四边形。

1、查阅相关资料

新课程标准必看,因为它就像航海的指南,让我们不会迷失方向。其次极力推荐史宁中教授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这本书中谈到了很多小学数学的一些本质性问题。比如说,从书中我了解到了如何解释自然数的加法,一种是对应的方法,一种是定义的方法。知道了小学几何知识是基于欧几里得几何,它的本质是两点间的直线距离,几何学就是研究如何构建空间度量方法的学科。再次就是从网络中查阅资料,一定得把每个知识概念的来龙去脉弄清楚。

2、看名师课堂实录

观摩了现代与经典的名师课堂,听了名师的讲座,深感他们的课堂魅力所在。他们的智慧与付出,让我们见识了他们的教学功底。名师的课堂实录中,记载着他们对数学内容的本质性把握,但需要我们去钻研与揣摩,才能领悟到。我每次都是反复看过,思过之后而把握住的。

3、老师要做大量习题

曾看过吴正宪老师的成长经历,她会在教学前做大量数学练习的。老师在做过大量练习之后,既能促进对数学知识的把握,又能做到让自己设计的课堂练习典型而精炼。让课堂的巩固练习富有梯度和针对性,而不是茫无目的的练习。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探讨心得体会篇六

荷兰著名的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过程必须含有直接创作的侧面,即并非客观意义的创造而是主观意义上的创造,即从学生的观点看是创造。通过再创造获得的知识与能力要比以被动方式获得者,理解得更好也更容易保持。”因此被动式接受学习,虽然学生能听懂,但很快便会忘记。老师的思维虽高而严密,却代替不了学生的思维。课堂中应该让学生独立直面每一个数学问题,把思维权让给学生,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才会抓住数学内容的本质,使所学知识保持得更久。

2、话语权让给学生

学生一开始的表达或许远远达不到老师的要求,总是很凌乱、不准确、不完整,这时老师千万别急着想去纠正,一旦有此心态,便会不自觉地自己替学生表达了。课堂的每一个时刻,请把话语权让给学生。老师只需在学生思维终止、问题表达或争论休停时投一块激浪之石就足够了。所谓“激浪之石”就是老师的适时点拨与引导,重新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与问题表达。

3、给学生犯错的权利

真正魅力的课堂,应该有学生“美丽的错误”发生,没有学生犯错的课堂不是正真的课堂。或许很多老师只希望看到学生正确的解题思路,认为那才算课堂的精彩。但真正的好老师,恰恰喜欢学生课堂上的美丽错误,因为那是教学的生长点,学生在课堂上犯的错误会把大家引向更深入的思考中,孩子们会在别人的错误中反思着,在反思中获得对知识概念本质性的理解。所以老师们千万不要害怕学生的犯错,给学生犯错的权利和机会。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探讨心得体会篇七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课堂可以归纳为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

“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通过一些学习,我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展开了思索,在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高效课堂重视课前的备课

(1)认真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在备课前,应当认真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所拟定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如果目标过高或过低,都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而应当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2)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那么备课“备”什么?教师备课的重要指导思想不是备教师怎样“教”,而是备学生怎样“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们都认识到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其次是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高效课堂重视课中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课改思想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学生的这些学习方式都是在教师组织、指导等“教”的行为下发生的。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重在提高教师“教”的行为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具体行为都应当精心地思考、精巧地设计。如何提高教师高效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呢?我认为:

(1)教师要着力打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放下传统观念中“师道尊严”的架子,要“俯下身子”与学生交流。只有在和谐、平等、其乐融融的师生关系中,才有师生全身心的投入,教者神采飞扬,学者兴致高涨。这就需要教师树立以发展学生为本的观点,坚持教学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教师更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即自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此外,教师还要时刻铭记学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积极地建构知识。

(2)教师要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实际,从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引入数学新知,让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学情,结合教学内容,努力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动机,积极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

(3)高效课堂来自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设置。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

三、高效课堂重视课后的教学反思

“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通过一些学习,我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展开了思索,在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通过在课改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与反思,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尝试。

首先,重视课前的备课

(1)认真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在备课前,应当认真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所拟定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如果目标过高或过低,都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而应当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2)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那么备课“备”什么?教师备课的重要指导思想不是备教师怎样“教”,而是备学生怎样“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们都认识到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其次是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其次,重视课中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课改思想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学生的这些学习方式都是在教师组织、指导等“教”的行为下发生的。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重在提高教师“教”的行为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具体行为都应当精心地思考、精巧地设计。如何提高教师高效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呢?我认为:

(1)教师要着力打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放下传统观念中“师道尊严”的架子,要“俯下身子”与学生交流。只有在和谐、平等、其乐融融的师生关系中,才有师生全身心的投入,教者神采飞扬,学者兴致高涨。这就需要教师树立以发展学生为本的观点,坚持教学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教师更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即自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此外,教师还要时刻铭记学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积极地建构知识。

(2)教师要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实际,从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引入数学新知,让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学情,结合教学内容,努力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动机,积极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

(3)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倾听。我们经常要求学生上课专心听讲,致力培养学生倾听的良好习惯。其实,我们教师更需要有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李政涛先生在《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一文中写道:“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 要提高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教师更应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在课堂中善于倾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问题时,要善于倾听、关注学生涌现出来的各种各类信息,对信息进行筛选和组合,不断引导和激发学生去发现,去思考,推进教学过程。有了教师的倾听,才有师生、生生间有效的互动,才有学生新知识的建构、能力的提高。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课堂就是老师教学理念必须高效;学生所获必须高效;教学投入产出必须高效。高效课堂可以归纳为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为学生营造有利于自主学习的课堂环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谈到儿童教育时,提出“六个解放”:

(1)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能想;

(2)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

(3)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

(4)解放儿童的嘴使他们能说;

(5)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他们能扩大认识的眼界;

二、为学生创设真实具体、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其目的就是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数学素养。在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时,问题的选择非常重要,首先要做到有趣。因为创设问题情境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的情趣,若问题不能引起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这样的问题不可取。其次是问题有数学味。若问题中数学含量很少或根本不含数学问题,这样的问题也不可取。最后还要注意问题有挑战性。要有挑战学生思维的功能使学生在数学思维得到极大的开发与发展,但是在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中要注意,不能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更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所占时间不宜过长。

三、让学生在课堂上“活动”起来,参与到数学教学中去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让学生参与,让学生活动,特别是思维活动,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而给教师的定位与原来数学大纲相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是知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这就是说整个教学的课堂应成为学生活动的场所,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去动脑、动手,去创新。只有这样做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才会好。

总之,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探讨心得体会篇八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参与的教学活动的回顾、检验与认识,本质上是对教学的一种反省认知活动。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及时的反思,是一名老师快速成长的必要条件。

1、反思教学设计是否科学合理

一节课下来,应该立即进行回顾,回顾教学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科学性体现在:是否犯了知识性的错误,老师自己是否把握住数学的本质。比如说在教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时,课本有关体积概念的描述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要把握体积概念的本质,首先要知道空间的含义。学生能感受到两个物体谁占的空间大,谁占的空间小,却不能真正理解空间的含义,是否每个老师都真正理解了呢?至少在我查阅资料前是不清楚的。空间的含义:表现为长度、宽度、高度。也指数字空间、物理空间与宇宙空间。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由长度、宽度、高度表现出来。与“时间”相对。可见体积的本质:任何一个含有长宽高的物体都占空间,都有体积。

合理性体现在:是否掌控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一节设计再完美的教学,如果没有掌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终究是无效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哪些思考能力,对旧的知识是否忘记,又是否预知了新知。教学设计的反思就是对这些思考和预设是否与教学的实际进程具有适切性进行比较和反思,找出成功和不足之处及其原因,从而有效地改进教学。

2、反思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是老师教学成败的一面镜子,也是老师了解学生结果的有效途径。及时回忆捕捉学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应做到:首先反思学生是否会主动提出问题,学生是否具备提出问题能力,提的问题指向是否明确具体。其次反思学生之间的对话是否产生共鸣(学生的提问与分析是否激起了其他同学的思考,是否有其他同学的补充与质疑),再次反思学生是否会主动的运用一定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猜你感兴趣: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探讨心得体会篇九

小学数学内容对于爱玩、爱动的小学生来说是相对枯燥、乏味的,他们对理论性、抽象性知识的学习兴趣不大,有的甚至从小就认为数学学习很难,这就造成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不大。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以及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方式,选择生动有趣的方式来创设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以此为基础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教学活动,使其能够在活动中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1转变传统的数学教学理念

素质教育倡导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秉持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原则来开展各种活动。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一般将自己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人,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师绝对服从即可。在这种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教师将自己作为教学的权威,在课堂活动开展中有着不可挑战的权威,这就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受到各种束缚,教学积极性不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来构建多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与学生合作中探究数学知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实际情况和数学认知结构进行深入地观察与分析,对其个性差异予以充分的尊重,拉近师生关系,构建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以此为基础,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之感,“亲其师,信其道”,这样学生才能对该教师所讲授的科目产生浓厚的兴趣。

2转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将自己作为数学教学的权威,凭借着教材、粉笔、黑板来构建数学课堂。学生在这种数学教学模式下只需要坐在课堂上硬着皮头皮来听教师的高谈阔论就可以,不需要对教师的讲解发表过多的意见,接受内容和程度就可想而知了。再加之,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极具抽象的学科,对于爱玩、爱动且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数学是一门很难理解的科目。在教师枯燥、乏味的讲解和数学自身抽象难懂的双重作用下,小学生对数学学习很难产生兴趣,有的甚至会对此产生厌烦心理。针对这一点,教师就要积极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通过创新教学手段来构建丰富有趣的教学活动,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为了能够构建出具有趣味性的数学课堂,我会将课堂还给学生,根据数学应用性这一特点来为学生提供一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中解决数学问题,享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我在讲两位数除法这一内容的时候,会让学生利用小木棍来进行动手操作,辅助教学。比如,当我提出15÷3=?的时候,学生可以将手中的小木棍平均分成3堆,看每一堆有多少根小木棍。通过这种亲自动手操练的方式,学生不仅可以直观地得到正确的数学答案,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正如上文所提及的,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他们过分地依赖教师的教,将教师作为学习的拐杖,一旦离开教师的指导就无法自主进行数学学习。为了改变这一点,教师需要真正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基础知识传授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数学学习。只有这样,整个数学教学活动才能显得生动、有活力,学生才能在学到数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如何学数学,提高自身的数学能力。因此,我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一般会为学生创设一些探究情境,让他们在探究中进行数学自主学习。比如,在讲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这一内容的时候,我会让学生根据已经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物体的体积计算方式为基础,探究如何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在课上,我会为学生准备一些带有刻度的方形或者圆柱形容器、尺子、水等,让他们回忆以前讲过的知识,利用所准备的物品来测量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在我的问题提出之后,学生的探究积极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在小组里纷纷发言、讨论,并根据自己的讨论结果来进行测量。有的小组先将容器装些水,测出水的体积,然后将不规则物体放入水中再次进行测量,用这次的测量结果减去水的体积,以此获得最终的结果;有的小组直接将不规则物体进行分割,分割成长方体、正方体等,然后用尺子测量各个边的长度,利用已有的知识系统来进行计算……学生在实验操作中,自主探究到了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这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还培养起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数学思维意识,为之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创设具有趣味性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真正将学生作为数学学习的主体,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以此提高他们的数学探究能力和数学学习兴趣,最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仇广铖.如何有效增强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j].新课程导学,2016.

[2]孙悦.论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6.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探讨心得体会篇十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心得体会。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 "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通过一些学习,我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展开了思索,在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通过在课改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与反思,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尝试。

(1)认真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在备课前,应当认真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所拟定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如果目标过高或过低,都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而应当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2)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那么备课"备"什么?教师备课的重要指导思想不是备教师怎样"教",而是备学生怎样"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们都认识到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其次是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课改思想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学生的这些学习方式都是在教师组织、指导等"教"的行为下发生的。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重在提高教师"教"的行为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具体行为都应当精心地思考、精巧地设计。如何提高教师高效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呢?我认为:

(1)教师要着力打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放下传统观念中"师道尊严"的架子,要"俯下身子"与学生交流。只有在和谐、平等、其乐融融的师生关系中,才有师生全身心的投入,教者神采飞扬,学者兴致高涨。这就需要教师树立以发展学生为本的观点,坚持教学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教师更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即自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此外,教师还要时刻铭记学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积极地建构知识。

(2)教师要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实际,从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引入数学新知,让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学情,结合教学内容,努力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动机,积极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

(3)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倾听。我们经常要求学生上课专心听讲,致力培养学生倾听的良好习惯。其实,我们教师更需要有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李政涛先生在《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一文中写道:"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要提高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教师更应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在课堂中善于倾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问题时,要善于倾听、关注学生涌现出来的各种各类信息,对信息进行筛选和组合,不断引导和激发学生去发现,去思考,推进教学过程。有了教师的倾听,才有师生、生生间有效的互动,才有学生新知识的建构、能力的提高。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探讨心得体会篇十一

在我看来,不同的教师演绎不同的风采,却展现同样的精彩。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设计思路,灵动的课堂,精彩的互动,智慧的语言,高超的调控能力,娴熟的教学技艺以及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知识视野,数学素养,创新思想,无不冲击着我的思想和心灵,给了我心灵深深的震撼。也让我学到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高效课堂教学方面的思考。

一、以生为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二、以问促思,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所以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例如,周礼老师在执教折线统计图这一课时,课前让学生猜一猜,张老师喜欢哪一个标点符号?为什么喜欢?号,周老师有许多地方不理解,你们愿意帮老师解答这些问题吗?接着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号,出示第一个问题让学生回答,然后又出示一个?号外面画有一个圆圈比前面要难一点的问题,接着又出示一个?号外面画有两个圆圈更难的问题,不断地揭示知识的新矛盾,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在质疑中思考,在思考中学到知识。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探讨心得体会篇十二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的估测和测量的能力。

3、充分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间的密切联系。同时在矛盾冲突中感悟数学知识并增强同学间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会用实物测量,并体会测量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教学设想:

本节课的教学注重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获取知识。因此,在让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时,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量一量、说一说、细想一想等活动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及其对生活的重要意义。

一、学前导学

二、探究活动

(一)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量数学课本的宽:你想知道我们的数学课本有多宽吗?我们动手来量一量。

(1)4人一组,每人从四件物品(1角硬币、曲别针、三角形学具、方木块)中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2)量的时候,教师要注意量的方法的指导:开始测量时,应注意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3)量完后,让学生汇报量的结果,当然量的结果不同。

(4)思考:为什么都是量的数学课本的宽,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由此启发学生想到: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二)师生探究合作交流

1、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身边不同物体的长度。

(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小刀、铅笔、曲别针,等去量桌子、铅笔盒、椅子等物体的长度。

(2)作为标准的物体不够怎么办?(可以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量长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用一个物品进行测量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应注意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量的时候可以作上记号。

2、用同一物品(如方木块学具)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

都用方木块测量数学书的长、宽,还有铅笔的长度,看看结果如何

三、自我检测

课本第2页1——3题。注意引导学生说出估测的方法。

四、变式练习

五、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后反思: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