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月亮的抒情文章 月亮的抒情散文(优秀8篇)

写月亮的抒情文章 月亮的抒情散文(优秀8篇)

ID:4650733

时间:2023-10-14 10:26:03

上传者:曼珠 写月亮的抒情文章 月亮的抒情散文(优秀8篇)

标语是社会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文字形式,它可以用于商业广告、政治口号、社会公益等方面。如何在简洁中表达精髓?健康是最大的财富。

写月亮的抒情文章篇一

故乡的东边,有一个水塘,记忆里总是满满的清水。池塘周围,垂柳依依,那里是我们童年的乐园。

夏天,池塘边坐满了乘凉的人,笑声飞溅。夜晚,月亮升起来,水塘里倒映着月亮的影儿。大人们开始给我们讲故事。我们一会看看天上的月亮,一会看看水中的月亮。天上的月亮是安静的,那里藏着我们熟悉的美丽传说,飘香的桂花树,可爱的玉兔,寂寞的`嫦娥。而水里的月亮,是摇曳的。因为淘气的男孩子们,总是喜欢站在池塘边打水漂,水漂划过的地方,水月亮的影子也跟着晃动起来。细细碎碎的小波纹,一圈圈的荡漾开去。一池的银光,一池的蛙鸣,一池的快乐。水月亮成了我们童年快乐的摇篮。时隔多年以后,每每想起,心里总是有些许的遗憾,那种简单的快乐,在今天再也找不到了。

秋天的池塘,一池静谧。孩子们的欢笑声少了。垂柳上清脆的蝉鸣不见了。少男少女们,三三两两的在池塘边散步。偶有一些缠绵的情话,从柳树后面,传来。那些羞涩的情怀,化成了池塘的水月亮。风吹来,一池温柔,一池静谧。

当我背上行囊,离开故乡,开始自己的旅程,我也曾为繁华都市的灯红酒绿迷醉,也曾为都市林立的高楼而欣喜。可每当忙完繁琐的事务,疲惫不堪的时候,总会想起故乡的水月亮。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故乡永远是自己心中最美的风景。故乡是笛,总会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而水月亮是曲,总会在孤寂的日子里,将我安慰。那里储存着一些温暖和感动,存放着一些难以忘怀的印记。它就是我心灵休憩的港湾。

哦,水月亮,故乡的水月亮。

写月亮的抒情文章篇二

从觉醒到选择再到坚持走下去,这条追寻真我的道路并不好走,但我庆幸的是,自己还在坚持。

少女时代追寻爱情,脑海里把婚姻想象为——花开月正圆。

常常给自己当策划师:一定是在教堂,柔和的月光透过万花筒的窗格,斑斓白色婚纱。头上要有盖头,戴不戴戒指无所谓,月光吻着脸颊自己微微闭上眼睛,醉透每一个细胞。音乐响起,最好是《月光》,想着那是爱的宝宝降临母体,圣诞新的生命。直到童男童女抛撒香花细蕊轿车离去,像电影里那样从此幸福地生活。

师范毕业,父亲辞世,婚礼抛在脑后。

女儿的婚礼圆了自己的梦。两人在月光下做沙画,爱情的回味在掌心的每一个纹路里滑过。女儿为自己带上学士帽的那一刻,灿烂的笑在泪流中抢了镜头的柔光。

做母亲的就是泪儿多。回想自己当年,无家可归的绝望中好想结婚。男友骑了自行车,趁着月色去了姐姐家。着实让我吃了一惊。他说他想我了,很深情。被他感动,坐上后车架,半路换坐前梁,张开双臂扬起头,迎接暖风送来的月光,吻着。

80年代的婚礼不在教堂,也没有婚车。俩人骑着自行车回家吃顿饭,回来给同事发些喜糖,租间房子,把原来宿舍的铺盖放在一张床上,就是有家的人了。婚后有了女儿,懂得了爱不是婚礼,是奶牛。我的父亲养过一头奶牛,为了母亲。我的母亲生我那年住了院。父亲把刚生过仔儿的母牛牵来医院,挤出生奶喂我,我死活不喝。父亲抱我给婶婶喂养,牛奶给母亲每天喝。在我满周岁的时候,母亲回了家。襁褓中的我睁大眼睛望着母亲踉跄着迈过门槛,记忆依然清晰,感觉她眼中包含的痛并非来自肉体。记得女儿进产房那天,自己守在门口站不住,又不忍坐着,来回踱着脚步不能缓解紧张心急惦记担忧企盼五味杂陈的情绪,把“地藏经”诵了四个小时。现在想想,似乎和母亲当年的感觉相似。

一晃30年,当时的月亮优雅,恬淡,那份悉心经营出来的家的温馨,一句“原来你也在这里”涂在脸上。

顿悟,原来我一直活在故事中。这个故事是我的,也是母亲的,也是女儿的。

时代在变,故事在变,但无论如何,内心里是有一股“根法”,看似散漫,却实实在在地循着道儿在走。便想到了一个问题,一个很多人曾经询问过的问题:叙事有没有一个套路?从生活中来看,叙事是散文,散文自然是随意一些,洒脱一些。

以叙事的形式反思并改变自己的生活,从这个定义看,有一个灵魂的东西没有变——当时的月亮。

不是吗?!

写月亮的抒情文章篇三

月亮既是伟大的,也是悲伤的,更是温馨的。唐代诗人李白曾经写出过不朽的诗篇:“今人不识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正像李白所说,无论是今人还是古人,都对月亮产生了一份独特的感情。

晚霞消退,太阳渐渐褪去了明亮的光辉,留给大地的是暗红中的忧伤,也许是一份恐惧,把人间带进了黑暗之中。忽然一种莫名的银白洒在了大地上,我抬头一看,好不惊喜,啊,月亮,原来是月亮!月亮用她那皎洁的光辉抚摸着大地,大地更有了一些妩媚和神秘,我们也就少了一些恐惧,多了一些梦幻。

看一看,想一想,深感月亮是伟大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月亮反射着太阳的光辉,当一个二传手,把光明在人们最需要的时候奉献给人们。

有了夜晚的光明,人们就特别喜爱月亮,月亮代替了路灯,这黑暗里的光明啊,是多么的真贵呀,使人们的心里也亮了起来。夜空中的月亮,不仅照亮了天空和山川自然,照亮了大地,更照亮了人类的心灵。

月亮,心灵之夜的明灯。月亮又是悲伤的。她的苦楚只有她自己才知道。

寂静的夜里,她是孤单的,没有任何知己陪伴,也没有任何一点点人声的热闹,有的只是如水的空冥,无边的寂寥。她还有什么法子呢?也只好把自己微弱的光洒在了环宇,自己为自己解闷,制造一些阳阳的感觉,这也许就是她最殷实的欣慰了。

月亮更是温馨的。她陪伴了散步的人们,陪伴了旅途劳累的游子,更安抚了远在他乡的亲人。正如李白诗中写到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亮充满了人文关怀,他不嫌弃任何一个人,当你高兴的时候,忧伤的时候,不知所措的时候,她都是你的好朋友,与你娓娓道来。在中秋节,月亮是最圆的,那时,她才得意洋洋地放出她那明亮的光辉,也许这天晚上是月亮最得意的时光。

月亮并不总是顺心如意,有时瘦瘦的,可怜兮兮,弯弯的,像是有什么劳役累弯了她的腰,像一只孤零零的小船,怎经得起旷宇中的海啸巨浪呢,,也似一把总在劳作的镰刀,够累的。看到了弯月,宋朝词人就发出了“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的感慨。

月亮的美,在于她美若天仙的气质,更在于她幽幽怨怨的灵魂。

月亮,我们灵魂的家园。

写月亮的抒情文章篇四

晚饭后,带着快五岁的女儿出来散步,天色逐渐暗了下来。四月的微风吹着让人无比的舒服,时而路过的车辆带来的风吹起我的衣角,这一刻感觉白天工作绷紧的神经一下就放松了。

我拉着女儿沿着旁边的花坛一侧走着,她一路上蹦蹦跳跳,叽叽喳喳。一会问我路边的是什么树,一会问我远处大楼广告牌上的字怎么读,一会又问我路过的卡车上拉的是什么货物…我顺着她手指的方向一一给她解答。女儿的思维跳跃的很快,我也应接不暇。

我们走了不远,女儿撒娇不想走路了,我们就在不远处的石凳上坐下来休息。可能确实是走的累了,女儿坐下变得安静了,许久也不讲话,也不问我问题。女儿突然说;“爸爸,你快看今天的月亮好圆啊”。我抬起头,一轮明月高高的挂着,天已经完全黑了,因为白天天气很好万里无云,晚上才有这月朗星稀的夜景。

我思维一下拉回到大学的`时候,有一回夜里睡觉做梦,梦到了我的父亲。我醒了过来,就没再睡着了。想起了父亲的点点滴滴,像是突然间就理解了父亲。

父亲姊妹五个,他排行老二。父亲上学的时候学习很好,听爷爷说爸爸那时候经常得奖品,把得奖的钢笔、笔记本经常分给兄弟姐妹们用。父亲不负众望考上了镇里的重点高中,却没能去上。那个年代家里条件不好,再加上家里人又多,还有三个在上学的姊妹兄弟…因为这么多人口要吃饭,他又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家里的主要劳动力。父亲最终不得不留在家里干农活,挣工分。

家里慢慢的稍微好了一点,父亲娶了妈妈,有了我姐姐,随着我姐姐的出生,父亲意识到一家三口窝在一间房里太苦了,就不顾反对买了老家前面不远的两件旧平房,家里反对是因为父亲结婚之前一点积蓄都没有,之前一直挣的钱都贴补大家庭了,奶奶怕爸爸压力大还不起,因为九十年代的一千多块对农村人来说是天文数字了,后来父亲执意自己借钱买了旧房子,后来证明父亲当初执意借钱买房是对的。我也是在那两间平房出生的.,并在那里生活了八年。买了房之后,父亲,妈妈还有刚出生的姐姐就搬进“新房”。父亲就为我们一家能过上好生活而奋斗。

我还没出生的时候父亲在生产大队里做会计,妈妈说那个时候日子过的不好,但也不觉得苦。妈妈那时候还怀着我,父亲的工资够家里花,但几乎没有结余可以储蓄的,于是父亲就思索着改行,父亲就考虑学门技术,思前想后决定学习修理这手艺,后来父亲借钱去学手艺然后又借钱开店到现在做出了市场,在这期间心酸不言而喻。

我上大学的时候家里每一到两星期就会给我打电话,或者我主动打回去。通常跟妈妈能将几十分钟的电话,然后就是父亲把电话接过去说几分钟我们就结束通话了。他每次总是那几句话,叮嘱我学好专业知识、问我钱够不够花、要么就是变天的时候让我多穿衣服。

但是在那个醒来的晚上我非常想他。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跟父亲打了个电话,父亲显然很诧异,然后我们依旧是只说了几句话,想必是天下父子之间都是这种深沉的爱吧!不过我在要挂电话的时候叮嘱父亲平时少喝点酒,他先是沉默,然后干脆利落的应了一句“好嘞”。

远处广场上的人渐渐的散去,坐在我旁边的女儿迷迷糊糊快要睡着了,我拉着她准备往回走。

回去的路上我拨通了电话,女儿问我给在谁打电话。我说:“在给爷爷打电话…”

写月亮的抒情文章篇五

那一定是上帝的意思。它被小贩用独轮车千里迢迢从南国推到中原,在成千上百的蒲扇中,一眼被我的母亲相中:月白色的质地透出淡雅的韵味;圆圆的扇面,是月亮的复制品吧;那坚挺的扇柄,叫人想起稳固、牢靠、成熟。

那把蒲扇因此进了我们家中,成了母亲的专用物。这样,母亲和我们轻微的生命天平上,突然就增加了一个不小的砝码。

母亲把扇子用凉水浸泡一下,拿出来,上面盖上一块木板,木板上面再压一块石头。这是压压蒲扇的性子,蒲扇也要修身养性啊。一天以后,掀去石头和木板,蒲扇果然就变得平展温和。

这还不够,母亲又在蒲扇的周围,用粉红色的布条镶边,既结实又耐看,好像带着红晕的满月,却有着月亮没有的草木清香。父亲蘸着墨汁,用流畅的行书小楷,写下古人的诗句,然后放在煤油灯上熏烤,最后拭去着墨的地方,一首泛着古铜色底版的小诗,就呈现于扇面:昨夜圆非今夜圆,却疑圆处减婵娟。一年十二度圆缺,能得几多时少年。

这样,经过一番精心打造,母亲手里的蒲扇就有了深度和厚度,就有了理性和诗性。

每一个夏天的夜晚,母亲静坐于小院里葡萄藤下,摇着蒲扇,为没有睡着的儿女们讲天上神秘的故事,讲民间古老的'传说。母亲手里的蒲扇均匀地摇着,宛如日子,有条不紊。

月光透过葡萄架上的藤叶和一嘟噜一嘟噜酱紫色的葡萄,连续不断地洒在我们的身上,洒在母亲的手臂上,最后滑落在月白色的蒲扇上。

透过稀疏的枝叶,天上的月亮看到了母亲手里摇着一轮明月,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圆圆的、淡淡的月亮。天上的月亮和母亲手里月亮相视时,它看到母亲手里的月亮泛着银白色的光,和自己的光遥相呼应。它觉得,那应当是神的暗谕。

于是,天上的月亮和母亲手中的月亮相拥了。

这时候,夜已睡了,鼾声黝黑黝黑的。星星已睡了,呼吸一闪一闪的。孩子们也睡了,梦景香甜香甜的。

母亲没有睡。

她抬头看看天上,天上的月亮没有睡。蓝天一碧如洗,月亮浮在海洋般的天空里,轻轻摇荡。她看到,玉兔、吴刚在月宫里重复着亘古不变的动作;李白醉卧月宫,喃喃自语: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母亲读过私塾,颇有文化,李白爱酒、爱狂、也爱月,母亲当然是知道的。也是这样一个夜月中天,水波不兴时候吧,月亮映在江中,好像一轮白玉盘,一阵微风过处,又散作万点银光。多么美丽!多么光明!多么诱人!……醉倚在船舷上的李白,伸出了他的双手,向着一片银色的光辉扑去……船夫恍惚看见,刚才还邀他喝过三杯的李先生,跨在一条鲸鱼背上随波逐流去了,永远地去了。去了哪里呢?母亲此时明白,李白是去了天上,夜夜和月亮做伴了。

母亲没有睡。

她低头看看手中的月亮,手里的月亮也没有睡。母亲手里的月亮摇啊摇,它是在赶路呢。它来到每一个等待它的孩子们面前,它一眼就看见了那些汗津津的小脸,看见了蚊虫叮咬后起着红泡的小胳膊,看见了那些等待它送来清新、凉爽的心情,看见了一片荒漠的处女地。它在夏日里和母亲日夜相伴,当然就更懂得母亲那爱怜的目光。于是,它和天上赶路的月亮,联手制成一个温馨可人的摇篮,轻轻地摇啊摇,用世上最优美的摇篮曲,把童话美妙地摇进孩子们的梦境,摇进一天天的日子里。

我觉得,无论是天上的月亮,还是母亲手中的月亮,都是一个辽阔、神秘、清静的教堂。听听,人间天上,花草树木,飞禽走兽,都在祈祷着宁静、和平和安详。月亮摇啊摇,那是对我们,包括万事万物谆谆的教诲,我们的内心,被这清凉的月光打磨得得柔软、光洁、亮堂。

谁在摇动着天上的月亮?是浩渺无际的宇宙啊,是无所不能的神啊。神摇动了月亮,摇落了月光。神用这些月光,照亮漫漫长夜,照亮我们愚昧、昏暗的心灵。

由此看来,母亲也是神,她摇动手中的月亮,把母性的光辉,摇进我们狭窄、冷酷、脆弱的心胸,使我们的心变得宽阔、温暖、柔韧。

其实母亲不是神,她站在千千万万母亲中间,没有丝毫的特殊之处。她给予我们的爱和所有的母爱一样,不计成本,也不计报酬。但母亲是伟大的,她的一生贫穷而凄苦,却以多病的躯体,生养了我们兄妹六人。生活中的七灾八难没有压垮它,反而给她以坚强。母亲足不出户,但给了我们一个无垠的世界。

天上的月亮慢慢腾腾地摇着,神的光辉渗透到每一个角落。母亲手里的月亮也在慢慢腾腾地摇着,青丝转眼摇成白发。有时,母亲打了一个盹,手里的蒲扇停顿了一下,其实那只是行程中一个小小的驿站,稍作休息,行路又继续了。她知道,天上的月亮和手中的月亮只要还在摇着,日子就不会断接,就有希望,就有盼头。

响晴的夜晚,天上的月亮夜复一夜地摇曳生辉,而我的母亲,已经仙逝三十多年了。母亲手里的蒲扇,被现代汉语词典定性为干巴巴的九个字:用香蒲叶做成的扇子。而母亲摇动扇子――手中月亮的形象,也成了古老乡村最后一个完美造型。

写月亮的抒情文章篇六

生活将把我推向何处。逐日进逼的,是那越来越紧的桎梏。逐日消失的,是那苦苦挣扎的力量。即便遥远的清晨是一张着墨不多的素描,臃肿的脸庞再也无福消受。有时,对于不能接受也不能拒绝的命运已不再习惯提出任何苛刻的要求,什么也不带走,只留下孤独,作为款待自己,最后的那一杯清欢的美酒。只想带走一段无悔的青春。一个人走走停停,累时,望一望窗外的风景。伫立良久,漫溯曾经的过往,固执的让时光的河流淌过无数次的翻书声,汇聚成一种久违的感动,心灵的涤荡恰似雨过初霁的明净。不屈不饶的努力像个笑话,我却乐此不疲。青春究竟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我只好匆匆翻阅。那些零落的记忆碎片,无法一一拾起,而那些动人的情节需要更多的章节。也许会有残缺,但生命中残缺的部分从来就是一本完整的自传里,不可或缺的内容。只等多年之后,任由那些匆匆的行路者驻足留连,或者惊叹,或者扼腕。

那些爱我的人,如果你仍是一朵飞驰的云,正向山谷最深的暗影里,搜寻我的踪迹。还在等我,还在急切地向来处张望。那转瞬即逝的擦肩而过,是一个美丽的错误,我只是一个过客,并非归人。伊人无悔独憔悴,却一次次在我的心中泛起波澜。有的答案,我可以先告诉你,可是,有些答案恐怕要等很久,等到问题都已经被忘记。到那个时候,回不回答,或者回答什么都将不再那么重要,若是,若是你一定要知道,那么,请从我矜持的笑容里,领会我的无奈,领会其间的种种。毕竟生活不是明天才上演的戏剧,我无法找出原稿,然后将你,一笔抹去。让我们就如那秋日的草原,相约着一起枯黄萎去,我们也来相约,相约着把彼此忘记。

也许我坚持要筑起的.堤防,让你心伤。也许我不想去注意,阴影里你悲伤地迟疑,即或是你终于留下了眼泪,我也把它看作是,雪融之后,从高山上流下的泉水的决毅,让你在每一个梦醒时分感到一股莫名的心悸,请原谅我无法承受青涩中的一种单纯的喜欢,其中的含义,没有几个人明了。请原谅我过分的珍惜渐行渐短的自我放逐。也许在没有找到伴侣之前,注定要一个人走。我会一直等待,等待在千层万层的莲叶之前,与你相遇,当你一回眸,有很多事情,就从此决定。我会对你微笑,用你入怀,那时,每一个动作都有悦耳的韵脚,然后,与你别离,完成上帝所作的一首诗,再缓缓地老去,而让我再凄凉地独自行走一段,将你藏起,藏到最深最深的角落里,然后,悄然隐退。

当谎言已经习惯于自身优雅细致的形态,当生活已经变成了一处精心设计的舞台,无法释怀,旧时的你,但人真的变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想怎样才能在众人之前,向你举杯而不显得突兀,要怎样才能坚持自己的信仰不是错误。横亘的悲歌将引领我们迈向沧桑,今生将不再见你,只为再见的,已不是你,心中的你永不再现,再现的,只是些沧桑的日月和流年。也许有一天,我也会变得如此俗不可耐,那时,我们会再成为“朋友”。但那些岁月沉淀下来的挚友,将成为我一生牵挂。也许多年后,生命的邀约将你我又再一次紧紧系牢,那时的我们已无法回头,也无法向前走,我们今世无所有,也再无所求。

那时的我们面对岁月摆下的筵席,相互微笑,殷勤劝酒,再也没有比此刻,更该一饮而尽的理由了。那时候,我们不再错怪那韶光改人容颜,而感谢流年把彼此漂洗得如此真切。这半生的坎坷啊,在暮色中竟化为甜蜜的热泪,我们用温热的泪液将昔日层层包裹起来。是该告别的时候了,你轻轻地握住我的手,而我静默地俯首等待,等待着命运将我们再次分开。一去千里,在暮霭里向你深深俯首,请为我珍重。我将用我仅有的时间来不断,营造或者重温每一部分的细节。

写月亮的抒情文章篇七

连续了十几天的秋老虎,在中秋节临近时突然没了威风,气温突然降下来,窗外也渐渐沥沥地飘起雨来。天色明净,凉风怡人,中秋的明月就在这浓浓的秋韵中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月明星稀好景致,便引诗情到碧霄。脑中突然闪现出宋代词人辛弃疾的《太常引》一词——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恒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面对中秋的一轮满月,辛弃疾所抒之情,缠绵悱恻,伤怀念远,幽情寂寂者多,思与境谐,景与情会,“飘飘有凌云之气”者少。而像辛弃疾这样情思浩荡,神驰天外,异彩纷呈,爱国壮志隐含其中者,尤不多见。

一阵秋风拂过,挟带着明月的空灵和清澈,一股诗情又溢上心头——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的《霜月》叫我陶醉在他绵绵的诗情中,融化在这溶溶的`月光下。深秋季节,词人在一座临水高楼上观赏霜月交辉的夜景,秋色明朗单纯,月色清幽空灵,冷艳绝俗。李商隐为人们盈造了一个美妙想象的摇篮,唤起了人们脱俗离尘的意念。正是在这个摇蓝里,诗人的灵府飞进月地云阶的神话世界中去了。

中秋佳节,是诗人词人最爱抒怀创作的时间。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诗仙李白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诗圣杜甫的“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樊桂仰天高。”无不是借中秋的这轮明月来寄托情思,表达情感,而正是这些古色古香的诗词歌赋,唱咏感叹使得中秋这个传统佳节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音律的和谐美以及诗情画意的浪漫色彩。

我突然想起了一年让我悲恸万分的事。就是在很多年前的中秋节前夕,张爱玲女士在美国的寓所里被发现时,她的灵魂已早早地飞到了天堂上。

在中外文学史上,身前寂莫,身后热闹的故事很多,却很少有张爱玲那样,满世界在为她而热闹,她却躲着,躲着谁也找不着她。她这种自我放逐,自我埋没式的寂寞,并非外力所迫,而是一种深刻的故意。

这不得不让我联想到一位女诗人临终前的讣告,大意是:我有一空小木屋,仿佛是童话里的一朵鲜蘑菇,依附在百年老树上,撑着一把小伞,为我遮挡深冬的寒流仲夏的雨。我在小木屋里追忆,思考,假如人间的善恶爱憎无法分明,我宁愿飘浮在永恒冷寂的太空。

此间情景,很像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老渔夫,要么小木屋,要么大海,其他场所与他无缘。

女诗人的小木屋空了,不必在别处寻找,她们只会云了太空。

正这么想着,凉风阵阵袭来,雁阵惊寒,树叶飒飒作响。忽然从天边传来一阵嘹亮的吟咏,所咏之词竟是李白的《关山月》,接着却是另一个声音,后来,声音逐渐增多,耳边也嘈杂一片,不得辨认。后来,便是嫦娥的哭泣声,还有吴刚砍伐桂树的斧声。在这一年一度的时刻,月亮为他们献上最皎洁的光,让他们在宇宙之中团聚,赏人间风景,再抒心中之情。

我望着遥不可及的灿烂星河,醉意微醺。

写月亮的抒情文章篇八

风,不知飞哪里去了,云,蒸发得无影无踪,没有白拿的伞,遮挡了刺目的光芒,白茫茫的山丘高耸,深深的尘埃已然落定,庆幸的.是看不到裸露的白骨。

听不见鸟儿歌唱,掉不了自由的鱼儿,寂静似黑咕隆冬的地窖,压抑似呼吸在大海的深处,我怀疑我在穿过时间的隧道!

我茫然而走,脚下没有路,但仍可以通向四面八方。

月亮啊,身在之中,我才看清你的本来面目,你为什么不能像地球一样充满生机?

当我在遥远的地方观察你时,你闪亮在蓝蓝的夜空,清纯美丽智慧,当云要缠住你雨要淋湿你时,我是那样愤懑和着急,恨不得自己立刻变成一堆盐巴。

你高傲地独行在天空,仿佛对任何人或任何事情都无动于衷,我这个凡夫俗子只有望洋兴叹了,我只求在你东起西落的日子里,垂恋些诗作的灵感。

耳畔中,我仿佛又听到你动人的私语。

月亮啊,我不再爱恋的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