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婆婆先进事迹材料(通用8篇)

好婆婆先进事迹材料(通用8篇)

ID:4652710

时间:2023-10-14 11:08:37

上传者:琴心月 好婆婆先进事迹材料(通用8篇)

征文可以是一种对历史事件或文化现象的解读和分析,有助于丰富人们的知识和视野。在写征文时,需要充分挖掘自己的思考和观察力。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思想深刻的征文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拓宽思维和视野。

好婆婆先进事迹材料篇一

杜**,女,小学文化,1951年11月出生,汉族,肥东县桥头集镇桥青社区大田埠居民组人。与千千万万个天下母亲一样,她是一位勤劳、善良、朴实的农村妇女。虽然她文化程度不高,但识大体,顾大局,有着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她用“通情达理、爱护晚辈、团结邻里、家庭和睦”理念持家,在当地群众中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997年杜**的丈夫因车祸意外身亡,家里的顶梁柱倒了,她一度陷入了极度悲伤之中。但她明白,现在不是伤心的时候,家里里里外外的事落到了她的身上。她必须要坚强地挑起家里的重担,尽快让孩子们振作起来。老人鼓励两个孩子“人这辈子,少不了沟沟坎坎,有困难咬咬牙就过去了”。大儿子体谅母亲肩负重担,18岁那年便外出打工,和母亲一起供弟弟读书。弟弟也很懂事,勤奋好学,1998年考上了合肥工业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石家庄市一家央企工作。2006年、2009年杜**又先后为两个儿子操办完婚礼。一生操劳的她,本应该像其他的婆婆那样在家安享晚年。可是为了给儿子媳妇减轻负担,她仍然坚持起早贪黑的种地、卖菜。

在左邻右舍的眼中,杜**不仅是位好母亲,也是一位出了名的好婆婆。问起她对于如何做个好婆婆有什么窍门时,她说:“人们常说世上最难相处的关系就是婆媳关系,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都是一家人了,那会有那么多矛盾呢?和睦相处主要靠彼此宽容,平日里我不会强调下辈人非要按我的标准去做,他们有他们的思想,有他们做事的方法,我多支持他们就行”。在她看来,儿子、儿媳、孙子都是自己的孩子,同是一家人,手心手背都是肉,十个手指虽然不一样长,但咬咬哪个都会疼,婆婆和媳妇的.关系不好相处,就像锅碗瓢盆,难免有相碰撞的时候,只要真心实意对待儿媳,像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人心总是肉长的,以心换心,就没有什么相处不好的,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这些年,她一直全力地帮助他们,做好他们的坚强后盾,遇到困难时帮助出谋划策,洗衣做饭,照顾孩子,一刻也不得闲。

在孩子们心目当中,杜**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严、贤、慈、善就是她对子女言传声教的永恒教材。在教育子女上要求严,她要每个孩子必须走正道,求上进;在生活上要求崇尚节约,反对浪费,省吃俭用,勤俭持家;在工作事业上必须勤恳;待人要诚恳、亲善、尊老爱幼、团结邻里必须是子女们的必修课。在她的一片良苦用心之下,她的儿子、儿媳们都形成了良好的生活品行,她的儿子和儿媳们从来不和别人攀比,从不沾染社会不良习气。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她也很注重邻里关系的相处,处处与人友善。在农忙时节,她尽可能为村里人提供帮助,她还经常对儿媳说“远亲不如近邻,打开墙就是一家人”和邻居相处,要本着互帮互助的原则。邻家有困难,她总会主动地伸一把手帮助。

杜**一家人在她的影响下积极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遵纪守法,形成了健康的生活方式,互相关心爱护的家庭氛围。杜**的先进事迹在邻里之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促进团结和谐、互助友爱邻里关系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好婆婆先进事迹材料篇二

都说找个好婆婆难,找一个既善良又纯朴的婆婆难上加难,但在xx,xx中学退休教师,她的眼里,做个好婆婆并不难。用她自己的话说,儿子、媳妇、孙子、孙女都是自己的亲骨肉,都是一家人。十个指头不一般长但咬咬哪个都疼在心上。

好婆婆先进事迹材料篇三

xx,女,现年36岁,中共党员,20xx年以来任xx镇xx村计生专职主任、妇联主任。她不仅是公公和婆婆离不开的好儿媳,而且是让xx村由乱子村向“尊老敬老”模范村转变的示范者和推动者。20xx年以来,她每年都被评为xx村的“好媳妇”,20xx年、20xx年、20xx年均被评为xx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个人,20xx,20xx年荣获“山东省优秀计生专职主任”称号。

她1995年结婚,当时婆家的经济条件还比较差,家庭生活不太富裕,而且还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弟弟,xx决定婚事新办,一切从简。对此,她受到了婆家和邻里的好评。婚后,他们跟公婆一起住。丈夫从事建筑行业,经常是工程忙、工期紧,顾不上家,她便担当起照顾家庭的重任。工作之余,她总要挤时间为公婆洗衣、做饭,陪伴老人说话、娱乐,而公婆见她工作繁忙,也主动为她带孩子,做好饭菜等着她下班,大家你敬我爱,和睦相处。逢年过节或是公婆的生日,她总要为公婆准备礼物,虽不是贵重的东西,但却是十分适用。每次收到礼物,公公、婆婆都非常开心。婆婆总说:“儿媳比儿子强多了”。她对“孝顺”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儿女花钱为父母买好吃的,好喝的,好用的东西是“孝”,而不让老人生气、担心,则叫“顺”。一年四季春夏秋冬,xx总让公公和婆婆吃得开开心心,穿得干干净净。在xx村以及周边的十里八村,大家都知道xx的名字,婆媳如同母女,婆婆叫她从不叫大名,总是亲切地、甜甜地叫“小霞”。

xx村434户,2078人,其中妇女劳动力847人。原来,xx村还是远近闻名的乱子村,不仅计划外生育的多,而且婆媳打架闹别扭的也多。20xx年,xx市公开招聘村计生专职主任,xx在考试中脱颖而出被聘任为xx村计生专职主任,同年群众推选她为村妇联主任。为扭转落后局面,她结合自己的工作特点,加强宣传引导,大力推广文明和谐之风;哪家有矛盾哪里到,当起了村里的矛盾调解员;为育龄妇女提供随访服务,成为了xx村妇女的`公认的贴心人。她每天都在围着村里的“大娘、大婶、妇女姐妹”转,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村内的风气渐渐好转。对此,xx并没有就此满足,而是想着如何让更多的群众参与、评价每位群众的行为,让孝敬老人光荣,不孝敬老人可耻的思想深入人心。

从20xx年开始,xx征得村党支部、村民委会的支持,在村内开展了评选“五好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活动。xx村成立了由威望较高的“五老”人员为成员的评审委员会,制定了评选标准,由群众按生产组进行推选,再由评审委员会进行审核点评。每年年终,xx村召开由全体村民参加的表彰大会,对评选出的“好媳妇”、“好婆婆”、“文明家庭”进行表彰,受表彰者披红戴花上台领奖取荣誉证书和奖品,并把受表彰人员的照片张贴到光荣榜,让他们感到政治上光荣。连续三年受奖的,村里组织受表彰的先进个人赴日照市、南街村等地参观学习,帮助他们解放思想,开阔眼界,发家致富。俗话说“家和万事兴”,xx村群众参与村集体事业的积极性越来越高,xx村各项事业发展也进入了快速上升期。近几年来,群众义务开发荒山2280亩,累计栽植石榴、长红枣、柿子等林果已达260万株。xx村还实施了文明生态村建设,村内主要街巷全部进行硬化、绿化,建设了农家书屋、健身广场、供销超市、老年活动室、新农村建设俱乐部,群众生活迈向了城市化。

好婆婆先进事迹材料篇四

王xx,70岁,是长沙市天心区白沙井社区一名普通家庭妇女,也是一名老教师,她有一个三代同堂的8口之家,两个儿子两个儿媳两个孙女。她家住白沙路241号大院,邻居们都称赞王xx是一个通情达理、持家有道、爱护晚辈、婆媳关系相处融洽的好婆婆。

好婆婆先进事迹材料篇五

xx村434户,2078人,其中妇女劳动力847人。原来,xx村还是远近闻名的乱子村,不仅计划外生育的多,而且婆媳打架闹别扭的也多。20xx年,xx市公开招聘村计生专职主任,xx在考试中脱颖而出被聘任为xx村计生专职主任,同年群众推选她为村妇联主任。为扭转落后局面,她结合自己的工作特点,加强宣传引导,大力推广文明和谐之风;哪家有矛盾哪里到,当起了村里的矛盾调解员;为育龄妇女提供随访服务,成为了xx村妇女的`公认的贴心人。她每天都在围着村里的“大娘、大婶、妇女姐妹”转,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村内的风气渐渐好转。对此,xx并没有就此满足,而是想着如何让更多的群众参与、评价每位群众的行为,让孝敬老人光荣,不孝敬老人可耻的思想深入人心。

从20xx年开始,xx征得村党支部、村民委会的支持,在村内开展了评选“五好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活动。xx村成立了由威望较高的“五老”人员为成员的评审委员会,制定了评选标准,由群众按生产组进行推选,再由评审委员会进行审核点评。每年年终,xx村召开由全体村民参加的表彰大会,对评选出的“好媳妇”、“好婆婆”、“文明家庭”进行表彰,受表彰者披红戴花上台领奖取荣誉证书和奖品,并把受表彰人员的照片张贴到光荣榜,让他们感到政治上光荣。连续三年受奖的,村里组织受表彰的先进个人赴日照市、南街村等地参观学习,帮助他们解放思想,开阔眼界,发家致富。俗话说“家和万事兴”,xx村群众参与村集体事业的积极性越来越高,xx村各项事业发展也进入了快速上升期。近几年来,群众义务开发荒山2280亩,累计栽植石榴、长红枣、柿子等林果已达260万株。xx村还实施了文明生态村建设,村内主要街巷全部进行硬化、绿化,建设了农家书屋、健身广场、供销超市、老年活动室、新农村建设俱乐部,群众生活迈向了城市化。

好婆婆先进事迹材料篇六

胡小林,58岁,芜湖县陶辛镇保太村王村村民组村民。她通情达理、持家有道、孝敬老人、爱护晚辈、团结邻里、家庭和睦、婆媳关系相处融洽,成为村里公认的好婆婆。她用传统妇女的纯朴、用自己全身心的爱让这个家庭始终保持着一种祥和的气氛。

人们常说找个好媳妇难,其实找个好婆婆更难,找一个既善良又能干的婆婆难上加难,但胡小林认为做一个好婆婆并不难。婆婆和媳妇的关系不好处,就象锅和勺,没有不叮叮当当响的,但她觉得这种事只有两好才能搁一好,媳妇迈进门,就是咱家的人,她看的比闺女还珍贵。只要真心实意待儿媳,像亲闺女一样,人心都是肉长的,以心换心就没有处不好的。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用胡小林的话说,人这一辈子,少不了沟沟坎坎,有困难咬咬牙就过去了。她什么也不图,只要孩子健康,全家平安,和和睦睦过日子,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她也心甘情愿。儿子、儿媳、孙子、孙女都是自己的亲骨肉,同是一家人,十个指头不一般长但咬咬哪个都疼,有着割不断的亲缘,真心实意疼她们,是一个婆婆也是做长辈的基本道德标准。她对孩子们的付出也换来了儿子儿媳的孝心,特别是儿媳,知道婆婆一向是把自己当闺女看待,也都一直得到婆婆的关爱,都能理解婆婆的苦心。

胡小林不光持家有方,和邻里的关系也都处得十分融洽。村里的老人们说起胡小林,都竖大拇指:那真是个好人哪!老人说,这么些年没有见她和媳妇吵过一次架。邻里有难,她总是热心帮助,家里下来新鲜蔬菜就送给邻居尝鲜,村里有什么活动,更是积极参加。就是她不能参加,她也会鼓励孩子们参加,说参加集体活动不光是图个热闹和高兴,乡亲们聚在一起也是个交流的好机会。

好婆婆先进事迹材料篇七

自儿媳娶进家门,她们之间从没有红过脸,吵过一次嘴。她们之间互敬互爱,相互关怀,婆媳关系处得胜似亲娘。在大媳妇刚结婚进门的那段日子,有朋友就说“媳妇是外姓人,有些事要提防着点,现在的孩子都自私,好耍性子,对她再好也没用,一个不好就啥都不好了,面上过得去就行了。”她没有听信这些话,时刻鞭策自己:媳妇虽说不是亲骨肉,但她是陪儿子过一辈子的人,既已结成夫妻,就当成自家人去处,就当自己的亲姑娘去处。儿子又时常不在身边,儿媳妇又要上班、回来还帮着做点家务,她也不容易。因此,她和儿媳经常说说贴心话,在生活中,她总是身为长辈,率先垂范,无微不至地照顾儿媳,特别是儿媳在工作忙的时候外,总是想方设法的做点好吃的默默的支持她,遇到困难鼓励她。

好婆婆先进事迹材料篇八

她,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她,一个平凡的农家婆婆;她叫余华胜,1943年9月生,现生活在桥头集镇小韩村唐岗组。与千千万万个天下母亲一样,是一位勤劳、善良的农村妇女,她虽没有文化,但识大体、顾大局,有着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与丈夫生活几十年来,操持家务,任劳任怨,有一个三代同堂之家,她的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勤劳、善良、纯朴是她们一家做人的标准,是邻里们羡慕的家庭。人们常说,世上的关系最难相处的就是婆媳关系,但在她看来却不然,她常说:“我与媳妇之间的关系是很和谐融洽的。我们之间与其说是婆媳关系,不如说是母女关系。”因为她给予媳妇的关心与爱并不亚于一位母亲对女儿的爱,她常常对儿子说:“儿子呀,你得了个好妻子,我得了个好媳妇,你不准欺负她。
余华胜,是左邻右舍出了名的好婆婆。问起她对于如何做个好婆婆有些什么窍门时,她说:“人和人之间哪会没有什么矛盾呢?更何况老年人和年轻人在思想上又有着很大差异。因此,和睦相处主要靠彼此宽容,平时我也尽量不拿自己的标准去要求他们年轻人。”
其实,她算是跟得上时代步伐的老人,儿女们的穿戴时尚啊、发型时髦啊等等,她都能接受。和儿媳相处几十年从未红过脸。儿媳错了,她耐心说服,儿子错了他耐心批评。儿子和媳妇吵架时,她从不说儿媳妇不对,总是从儿子身上找缺点。前几年儿女们家庭不是很富裕,她总是帮了这家帮那家,哪家需要她她就去帮忙,2008年大儿媳带着刚满周岁的孙子回娘家吃饭,在路上被车撞成了植物人,孙子也不幸的骨折了。当时大儿子还在外地打工,一时间照顾媳妇和孙子的重担一下就落到了余华胜的肩上。
每天,不但要照顾年幼的孙子,还要给病床上生活不能自理的媳妇端茶倒水,送吃送喝的。起早贪黑,从没半句怨言。她媳妇常常眼含泪花的望着年迈的婆婆,每当这时,余华胜就安慰媳妇:“孩子,别难过,一切都会过去的.,你会慢慢好起来的妈妈有信心,我们都要有信心。”
她一面操持家务,一面照顾儿媳妇,在忙里忙外的同时,她抱着治好儿媳妇的希望,四外投医问药给她治病。媳妇住院期间她亲自护理,平时按时给儿媳妇服药,合理安排儿媳妇的生活,饮食起居精心照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亲自扶儿媳妇上厕所,亲自给儿媳妇穿衣服、梳头、洗脸、端荼送水,她千方百计让儿媳妇吃好、住好、使儿媳妇生活的开心,每周她定期给儿媳妇洗头、洗脚、剪指甲、洗衣服、被褥、勤洗勤换、即使遇到农忙时,她仍抽空推着儿媳妇出门散步谈心,就这样,她热心照顾儿媳妇,从没叫过一声苦,也没说过一声累。
为了能让儿媳妇早日康复,余华胜咨询了很多医务人员,掌握了不少护理知识,通过多年来的精心护理,目前儿媳妇的病情和精神状态大有好转。来探视儿媳妇的亲属都说:多亏了你婆婆的细心照顾,余华胜每次都腼腆的笑着说:“照顾她是我该做的事”,媳妇也时常激动地说:“很幸运有这样一个好婆婆照顾我、鼓励我、陪伴我、我感到生活得很幸福”。
生活中这样的细节还很多,不少人问她:“你为什么这样照顾儿媳妇”?余华胜回答说:“她是我儿媳妇,就是我的女儿,我的孩子.我们长辈谁不想孩子们好啊?他们过得好了,我们做长辈的心里才觉得踏实些,好受些”,这就是质朴、善良的余华胜。
人们常说找个好媳妇难,其实找个好婆婆更难,找一个既善良又能干的婆婆难上加难,余华胜认为做一个好婆婆并不难。用她自己的话说,儿子、儿媳、孙子、孙女都是自己的亲骨肉,同是一家人,十个指头不一般长但咬咬哪个都疼。婆婆和媳妇的关系不好处,就象锅和勺,没有不叮叮当当响的,但她觉得这种事只有两好才能搁一好,只要真心实意待儿媳,像亲闺女一样,人心都是肉长的,以心换心就没有处不好的。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余华胜不光持家有方,和邻里的关系也处得十分融洽。邻里的老人们说起余华胜一个劲的竖大拇指:“那可是个好人!”邻里有难她总是热心帮助。多年来,她通情达理,持家有方,爱护晚辈,团结邻里,家庭和睦的事迹广为邻里所称道。她用家庭妇女特有的勤劳、善良、纯朴,用她全身心的爱让她的家庭始终保持着一种祥和的气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