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内的退位减法 以内退位减法说课稿(精选20篇)

2023年以内的退位减法 以内退位减法说课稿(精选20篇)

ID:4660355

时间:2023-10-14 13:43:35

上传者:翰墨 2023年以内的退位减法 以内退位减法说课稿(精选20篇)

竞聘是对自己优势、经验和能力的全面展示和宣传,为个人实现职业目标提供了机会。竞聘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能够清晰地传达自己的观点和意图。接下来,小编将分享一些成功的竞聘申请范文,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以内的退位减法篇一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是在学生已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基础上进行的。计算教学,由于算式的枯燥,智障学生往往提不起兴致,导致学习效率较低。同时,由于在计算减法时是根据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关系,引导学生做减法想加法,这也给学生的计算带来一定的困难。但计算教学是培智学校数学教学非常重要的内容,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计算能力,这是教师重点要考虑的问题。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低年级儿童年龄小,好奇心强,求知欲旺,容易被符合他们年龄特征的活动,如做游戏、听故事、看动画等激起学习的兴趣。因此,本课教学本着上述思想,通过创设让学生点燃生日蜡烛、给小动物找家等情境,将学生带到了新奇的学习活动之中。并在活动中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培养了学习能力,体会学习的乐趣。

我在课上增加了让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每2人一组小棒,一个摆总数,另一个从总数中拿走一部分小棒,然后讨论列式计算。这样不仅使学生即时巩固了课上所学的新知识,也使他们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了减法的意义,初步渗透了减法应用题的结构和解答方法,为后继学习奠定了基础。

表象是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桥梁。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低年级儿童不易掌握,所以应在他们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发挥表象的桥梁作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利用表象有利于更好地使学生摆脱具体实物的束缚,顺利过渡到掌握数量和空间的抽象特征。

学生学习破十法时,通过摆小棍,在头脑中建立起有关的表象,然后利用表象,引导他们逐步掌握计算方法。我在13-9这道题的下面用连线把学生用小棍操作的过程表示出来,边画连线边让学生观察是分以下几步算的:

第一步:老师用红笔把个位上的3和9描出来,学生知道了是“看个位3减9不够减。”第二步:老师标出以下连线。

学生回答:算10-9=1。

第三步:老师写出数字3。

学生回答;算1+3=4。

这时,学生根据连线完整地叙述出13-9的计算过程是:个位3减9不够减,用10-9=1,1+3=4,所以13-9=4。

最后,我们把这三步过程概括为六个字:一看二减三加。思维是以知识作为中介的。这个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借助表象,充分理解了13-9这道题的算理。

1、过分的注重了课堂的时间,过多的夺取了学生自求知识的权利,这也是我平时最容易犯的错误。我也会让孩子有充足的时间去自己体验,去摆、去说、去交流、去感受,真正的把自己的思想和过程都表述出来,我想这才是学生内化的过程。

2、评价语言不够准确。

3、个别教学体现不够。应该多注重辅导学困生。

文档为doc格式

以内的退位减法篇二

新课程强调尊重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实现个性化的学习,这无异是正确的。但另一方面也不容忽视:学生由于自身知识、经验和思维的限制,他的个人思考、个性的理解并不是最佳的、正确的。教师应通过对话、比照、合作反馈等交往环节来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深层理解,引导学生的思维进一步聚合到最优的解决策略上来,获得一个比较正确的结论;将理解的个性化、独特性与理解的普遍有效性相统一。我们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求新求异,但什么样的思考最有价值,什么样的求异更有成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纷繁的感性经验中得出求同的科学真谛,这才是有效的学习。

有专家提出,由于孩子的智力背景、生活经历不同,适合他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如果因为教师的一个总结,使大部分学生的方法被归为另类,他们会为自己的失败而伤心,一颗幼小的心灵是经不起这等风霜的,这样的总结不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这种认识固然有一定道理,但究竟什么是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精神,深入思考的习惯,背诵记忆的能力,承受挫折的毅力,面对失败的勇气,同样是重要的情感与态度,这些品质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是不可缺少的。

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复杂和艰巨的任务,必须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在对立中寻找平衡。

《20以内退位减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以内的退位减法篇三

十几减9的练习课

十几减9的练习课

通过十几减9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熟练掌握“想加算减法”。

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

9+()=159+()=18

15减9=()18减9=()

9+()=149+()=17

14减9=()17减9=()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4题。

(1)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他们对号入座。

(3)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3题。

教师将l0、14、13、17……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一手拿着9的卡片在黑板上移动(不必按顺序),卡片对着十几就算十几减9。

3.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6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口头叙述画面内容。

(2)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

学生观察后汇报

第一组植树8棵,第二组植树9棵,两个小组一共植树多少棵?

(3)请学生列式,并复述口算过程。

4.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8题。

(1)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叙述画面内容。

(2)让学生通过画面内容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提什么问题?

(3)学生任意选择独立完成。

三、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二的第5题。

2.完成p12页练习二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练习二的第9题。

2、完成第12页思考题

通过本课的练习,使学生在有梯度的练习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了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在老师的鼓励下,运用想加算减法,学生计算的速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以内的退位减法篇四

一、课标的基本要求:

结合课标的要求,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如下:

1、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

2、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如何引导学生在研究探索中发现并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能够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二、教材的编写意图。

20以内退位减法是小学计算中最基础的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的重要基础。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教材一开始展现了学生十分熟悉而有趣的“卖气球”、“卖风车”、“猜字迷”、“套圈游戏”四个带有活动情节的画面,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学生学习十几减9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接着教材安排了例1,用“摆一摆,算一算”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摆弄学具、独立思考,展示多种计算方法和合作交流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通过系统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由于学生已具有了“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知识基础,在体现算法多样化方面重点呈现“想加算减”和“破十减”的方法。

借助“十几减9”的思维方法,运用知识迁移的办法,引导学生学习“十几减几”其他多道题目的口算方法。例2利用学生喜爱的“小猫观鱼图”,通过对话的方式引出13—8和13—5两道题目,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用不同思路思考,得到不同计算方法。由于学生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掌握的已比较熟练,有了“想加算减”的基础,再加上“想加算减”的方法比较快捷,又能同时计算出两道算式的结果,所以教材在保证学生自由选择计算方法的前提下,重视引导学生学习“想加算减”的方法。

教材中“用数学”的编排,除少量穿插在练习中编排外,还特意安排了一幅情节引人,“资源”丰富,题材多样的大情景图(例3),引导学生用学过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现实问题,同时巩固口算。

本单元在最后安排了“整理和复习”,意图是把本单元学过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和用数学进行一番回顾和整理,以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教材对这一单元教学内容的编排由浅入深,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这样的编排科学合理。

三、本单元的知识内容结构、

1、知识的编写体例。

这部分知识,教材主要是通过主题图创设具体的情景,由情景引出相应的知识点,之后配以对应的练习题加以巩固知识点,最后在整理与复习中有相应的检测和知识的拓展与提升。

2、知识结构。

“20以内退位减法这一板块”按其知识结构可归纳为四大分支:一是十几减9;二是十几减几;三是用数学;四是整理和复习。十几减9这部分内容包含了三个小分支,使学生对具体十几减9的算式进行研究、探索出计算方法并掌握计算方法,在交流中体验算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从众多的算法中感受到“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是算法多样化中较为简便的两种方法。十几减几这部分内容包含了三个小分支,分别为想加算减、破十减、连续减,使学生在计算中观察理解到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用数学这部分内容包含了一个小分支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在理解题意后很快列出算式,在计算过程中引导学生要能用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整理和复习这部分内容包含了三个小分支,依次是认识减法表、找减法表规律,自己重新排减法表。认识减法表时要有规律的观察。

知识链接:20以内退位减法是在一年级上册已经学习并掌握了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之上学习的,是学生接触退位减法计算的开始,为本学期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打下基础,更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的计算打基础。

四、教学建议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计算教学往往只重视算理和算法及技能训练,而忽视与具体情景的结合,使计算教学变成枯燥的训练。教师应努力改变这一状况。在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的例题时,可利用教材提供的许多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想得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这样一方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同时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如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等,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学会计算方法。学生凭借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在充分发挥潜能的情况下学会新知识,记得牢,形成技能也比较快,运用起来更自如。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一年级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而且有意注意时间短、爱说、爱动。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如教学例1,12—9。由具体情景引入后,先让学生想,想不出来,就拿出学具来摆,摆明白之后再互相交流,在比较、吸收的基础上完善自己的想法,学会计算方法。在练习的初始阶段,也要强调多摆、多圈、多说,以表象来支持学生的思维。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充分展示每个人的学习潜能。但是学习还有社会性的一面,就是要从与别人的交流中吸取好的“营养”,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师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同时,还要适时组织交流,引导学生在自觉比较、批判中建立起自己的计算方法。如在教学13—8,13—5的例题时,如果让学生展开思路,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经验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可能会出现“破十减”、“想加算减”,甚至还会有“连续减”、“点数”等方法出现,但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和争辩后,再加上在应用中的体验,学生会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掌握他自己认为好的计算方法。这一过程实际是把教师“教方法”转变为学生自觉构建方法,学生学得更深刻。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重要的计算技能,在运用中必须达到流畅、准确。但这个要求不是一下子达到,是到学期结束时逐步达到。到那时一般要求每分钟正确口算8~10道题。具体练习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根据一年级小孩特点,多用游戏方式、比赛方式,如“开火车”、“找朋友”、“摘苹果”、“对口令”等方法进行练习。练习的面要广,注意照顾到每一个同学。练习过程中,要不断了解情况,根据不同水平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调动积极性,提高练习效率。(2)练习一个阶段后,要筛选数目比较大和经常出错的题目,如17—9,15—8,14—6等,做成卡片或结合应用,细水常流的练习,稳步提高口算的水平。(3)对口算比较慢或计算有困难的同学,首先要弄清他们的问题出在哪里,是道理不清,还是记忆迟钝,针对问题想办法。再是对他们要耐心,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鼓励,教育周围的同学尊重他们,看到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也有成功感,树立信心,不断进步。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站在促进人的发展的高度,强调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重视应用意识的培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应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不断提高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例如,例3后面的“做一做”,教材中提供了一幅“美丽的大自然”的情景图,里面包含了大量的数学信息,而且可以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教师教学时,可启发学生独立观察发现,主动提出不同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自己搜集信息和数据,进行探索解答;最后交流成果,完善答案。从这一完整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作用,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五、教学评价

1、考查学生是否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

2、检测学生是否能熟练计算十几减几的口算,绝大多数学生达到第分钟做8道题,平均错误率10%以内。到期末达到每分钟做到10道题,平均错误率在7%以内。

3、考查学生根据情境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内的退位减法篇五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5课时十几减9用数学。

2、教材简析:用数学对于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很重要。看懂图意并根据给出的信息中哪些是解决问题需要的,哪些信息是多余的。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同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通过系统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

3、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看图理解图意,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初步学会分清给出的信息中哪些是解决问题需要的,哪些信息是多余的。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分析的良好习惯。

4、教学重点:学会看图理解图意,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5、教学难点:理解图意,哪些是解决问题需要的,哪些信息是多余的。

本节课属于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即用数学)。传统的教学往往只注重算理、算法及技能训练,比较枯燥。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学生展现一幅幅带有活动情节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学交流,亲身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多种方法中肯定有比较简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师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同时给他们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间,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应让他们在逐步的体验中自然而然的接受,从而选取更好的方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在具体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2、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通过比较、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学习方法。

3、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

4、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激趣定标。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选择话题,通过具体的情景与数学学科的联系,导入课题。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1、学习例5,课件出示主题图。

2、引导学生认真看图,然后,小组讨论,选取图中和问题有关的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根据图中的信息,分清给出的信息中哪些是解决问题需要的,哪些信息是多余的,多余的信息就去掉。

4、列式计算,理解算理和算法

5、适时点拨。

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动手实践,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在亲身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掌握自己认为好的计算方法,自觉地构建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

三测评训练。

课本20页“做一做”和22页第3、4题。

通过由浅入深,形式各异的练习,巩固基本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对学生在知识掌握、技能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与发展方面的情况作全面的总结;让学生结合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自评、互评,发扬优点,弥补不足,不断进步。

以内的退位减法篇六

教科书第13页例2的内容。

十几减8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二课时,是在学习了十几减9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初步掌握“破十法”,在计算时能够理解运用。本课是上节课的一次练习和延伸,也是学生学习对掌握方法必须经历“内化”的过程。教学时,根据学生思考角度不同,尊重学生的想法。既提倡算法多样化,还要引导学生在众多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计算、去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在掌握新知规律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学习减法,用“想加算减法”等方法提高运算速度做铺垫。本课时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一些有规律算式的整理和分析,发展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1.通过情境图了解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在掌握十几减9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迁移,探究学习十几减8的多种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其中的'算法和算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在具体情境中能利用旧知迁移,直观操作、独立思考,自我发现,合作交流等方式,在十几减8的多种方法中选择最喜欢的计算方法,并且在多种题型中,能够较熟练计算出来。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整理的能力,能够独立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具:主题图、课件、实物图片;学具:圆片或小棒。

掌握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

熟练掌握“破十法”,加强“想加算减法”这两种常用计算方法和算理。

一、复习旧知,新知孕伏

课件出示复习题:

(一)看图列算式。

8+()=1515减8=()

(二)填一填。

8+()=138+()=168+()=14()+8=11

二、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例2主题图。

根据学生完整的回答,板书出:一共有12个风车,小朋友要买8个。还剩几个?

三、自主探究,内化算法

(一)列出算式,大胆猜测

教师:要求“还剩多少个”怎样列式?

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12减8=比较算式,引入课题并板书。

教师追问:你觉得会剩下几个风车?

课件出示12个风车图:

(二)动手操作验证结果

学生活动,同伴交流。教师观察巡视。

(三)过程表征内化算理

课件预设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方法:

摆一摆:“破十法”。把12分成2和10,10去掉8个,剩下2个与2合起来是4个。“平十法连减”。从12(圆片)小棒先去掉2个再去掉6个,还剩46根,根据学生操作过程,教师列出算式,把8分成2和6,12减2减6=4。

想一想:想加算减法。要计算12减8=□,可以这样想,我知道“8+□=12,根据进位加法,8+4=12,那么4就是12减8的差,所以还剩4个”。

数一数:数出来的方法。让学生边说边演示:用小棒(圆片)摆出12根,拿走8个,还剩4个。

思考过程课件逐步演示,加深学生对操作过程中分解各步的理解。

(四)直观演示,重点理解“想加算减法”和熟练掌握“破十法”的算法和算理

1.借助操作,分析“想加算减法”思考过程

因为8+4=12,所以12减8=4,如图:

2.演示“破十法”思考过程

(1)摆出12个风车,分成左边10个,右边2个。

插入图片,课件出示

(2)把左边10个中圈出8个,还剩2个,如上左图。

(3)让学生利用手中学具试着摆一摆,边摆边说出整个过程。

(4)结合学生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师板书,如上右图。

四、运用新知,巩固算法

课件出示练习题。

1.圈一圈,算一算。(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1题。)

2.计算。(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自主练习,全班交流,请学生说说自己思考过程。

3.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3题。)

10减8=13减8=16减8=

11减8=14减8=17减8=

12减8=15减8=18减8=

教师: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师生小结:引导学生从算法上比较:如果用“破十法”计算,都是先算10减8=2,十几减8,就再算2加几;如果用“想加算减法”计算,被减数增加几(或减少几),减数不变,差也随着增加几(或减少几)。

结合算式中具体的数字来说明这样变化规律,纯数字概念对一年级来说较抽象难以理解。

五、全课总结

全班交流,你觉得哪种方法计算十几减8的比较熟练?

以内的退位减法篇七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5课时十几减9用数学。

2、教材简析:用数学对于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很重要。看懂图意并根据给出的信息中哪些是解决问题需要的,哪些信息是多余的。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同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通过系统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

3、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看图理解图意,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初步学会分清给出的信息中哪些是解决问题需要的,哪些信息是多余的。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分析的良好习惯。

4、教学重点:学会看图理解图意,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5、教学难点:理解图意,哪些是解决问题需要的,哪些信息是多余的。

二、说教法:

本节课属于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即用数学)。传统的教学往往只注重算理、算法及技能训练,比较枯燥。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学生展现一幅幅带有活动情节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学交流,亲身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多种方法中肯定有比较简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师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同时给他们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间,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应让他们在逐步的体验中自然而然的接受,从而选取更好的方法。

三、说学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在具体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2、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通过比较、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学习方法。

3、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

4、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说教学程序

一激趣定标。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选择话题,通过具体的情景与数学学科的联系,导入课题。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1、学习例5,课件出示主题图。

2、引导学生认真看图,然后,小组讨论,选取图中和问题有关的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根据图中的信息,分清给出的信息中哪些是解决问题需要的,哪些信息是多余的,多余的信息就去掉。

4、列式计算,理解算理和算法

5、适时点拨。

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动手实践,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在亲身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掌握自己认为好的计算方法,自觉地构建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

三测评训练。

课本20页“做一做”和22页第3、4题。

通过由浅入深,形式各异的练习,巩固基本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对学生在知识掌握、技能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与发展方面的情况作全面的总结;让学生结合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自评、互评,发扬优点,弥补不足,不断进步。

以内的退位减法篇八

在教学二十以内退位减法中,教材设计了三种计算方法:

第一种:想加法做减法。因为9+3=12,所以12—9=3。

第二种:用图圈一圈的方法。把9个用虚线圈起来,剩下3个。就等于3。

第三种:10—9=1,1+2=3。

对于这三种方法我的理解是这样的,最简单的就是第二种直观形象,这放在导入时比较好。但每次口算时不需要这样画图。而第一种的方法是最难的。因为学生要先计算出9+()=12,再转化到减法算式。而有许多的`学生很难一下子想出9+()=12。更何况于转换到退位减法。不过在这里要教给他们可以用这种想加法做减法的方法。

在我教学中学生最喜欢的方法就是第三种。12可以分为10和2。其中10—9=1,还剩下2。即2+1=3。13—9=3+1=4,14—9=4+1=5。以此类推学生马上发现十几减9,就是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加1。这时再次追问为什么要加1。就是因为用十来减9,个位是的数并没有用。所以要把给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加上1。那么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就是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加2;十几减7的退位减法就是被减数的个位的数加3;十几减6的退位减法就是被减数的个位的数加4。让学生很快总结出退位减法的规律以后。有许多学生猛然间发现这其实很简单。因此我认为第三种方法在口算时占优势。

以内的退位减法篇九

十几减8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二课时,是在学习了十几减9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初步掌握“破十法”,在计算时能够理解运用。本课是上节课的一次练习和延伸,也是学生学习对掌握方法必须经历“内化”的过程。教学时,根据学生思考角度不同,尊重学生的想法。既提倡算法多样化,还要引导学生在众多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计算、去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在掌握新知规律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学习减法,用“想加算减法”等方法提高运算速度做铺垫。本课时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一些有规律算式的整理和分析,发展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1.通过情境图了解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在掌握十几减9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迁移,探究学习十几减8的多种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其中的算法和算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在具体情境中能利用旧知迁移,直观操作、独立思考,自我发现,合作交流等方式,在十几减8的多种方法中选择最喜欢的计算方法,并且在多种题型中,能够较熟练计算出来。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整理的能力,能够独立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具:主题图、课件、实物图片;学具:圆片或小棒。

掌握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

熟练掌握“破十法”,加强“想加算减法”这两种常用计算方法和算理。

课件出示复习题:

(一)看图列算式。

8+()=1515-8=()

(二)填一填。

8+()=138+()=168+()=14()+8=11

课件出示例2主题图。

根据学生完整的回答,板书出:一共有12个风车,小朋友要买8个。还剩几个?

(一)列出算式,大胆猜测

教师:要求“还剩多少个”怎样列式?

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12-8=比较算式,引入课题并板书。

教师追问:你觉得会剩下几个风车?

课件出示12个风车图:

(二)动手操作验证结果

学生活动,同伴交流。教师观察巡视。

(三)过程表征内化算理

课件预设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方法:

摆一摆:“破十法”。把12分成2和10,10去掉8个,剩下2个与2合起来是4个。“平十法连减”。从12(圆片)小棒先去掉2个再去掉6个,还剩46根,根据学生操作过程,教师列出算式,把8分成2和6,12-2-6=4。

想一想:想加算减法。要计算12-8=□,可以这样想,我知道“8+□=12,根据进位加法,8+4=12,那么4就是12-8的.差,所以还剩4个”。

数一数:数出来的方法。让学生边说边演示:用小棒(圆片)摆出12根,拿走8个,还剩4个。

思考过程课件逐步演示,加深学生对操作过程中分解各步的理解。

(四)直观演示,重点理解“想加算减法”和熟练掌握“破十法”的算法和算理

1.借助操作,分析“想加算减法”思考过程

因为8+4=12,所以12-8=4,如图:

2.演示“破十法”思考过程

(1)摆出12个风车,分成左边10个,右边2个。

插入图片,课件出示

(2)把左边10个中圈出8个,还剩2个,如上左图。

(3)让学生利用手中学具试着摆一摆,边摆边说出整个过程。

(4)结合学生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师板书,如上右图。

课件出示练习题。

1.圈一圈,算一算。(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1题。)

2.计算。(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自主练习,全班交流,请学生说说自己思考过程。

3.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3题。)

10-8=13-8=16-8=

11-8=14-8=17-8=

12-8=15-8=18-8=

教师: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师生小结:引导学生从算法上比较:如果用“破十法”计算,都是先算10-8=2,十几减8,就再算2加几;如果用“想加算减法”计算,被减数增加几(或减少几),减数不变,差也随着增加几(或减少几)。

结合算式中具体的数字来说明这样变化规律,纯数字概念对一年级来说较抽象难以理解。

全班交流,你觉得哪种方法计算十几减8的比较熟练?

以内的退位减法篇十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教学例1

以故事形式导入:

小朋友们,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看看丰收的情景吧。

(1)出示主题图

下面这幅图片就是农民伯伯受西瓜的场景,观察一下从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观察图片了解信息。

二、授课

(2)出示表格

看到这些数字你能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根据表格了解信息并提出问题。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你想到的问题,并解答出来。

学生汇报所想到的问题。

如:第一组和第二组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

28+34=62(个)

第二组和第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

34+23=57(个)

学生汇报想出的问题:一共摘了读少个西瓜?

怎样解决?

列出算式:28+34+23=85(个)

用什么方法求出得数呢?

学生汇报,展示算法。

(1)直接口算得出

(2)笔算得出——列竖式(注意进位加法,以及数位对齐)

2862

+34+23

6285

(3)先笔算再口算

引出简便写法

62

+23

85

观察一下这种写法和前面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学生汇报想法

教师总结:我们发现这两种都是分步计算的.,不过第二种比第一种写起来更加的简便。

巩固练习:第26页做一做

学生汇报、板演,并说明计算方法。

2、教学例2

运走了26个,那么还剩下多少个呢?(结合图片进行讲解)

思考解决方法,列出算式:

怎样得出答案呢?

(1)口算

(2)先口算再笔算

大家能不能象前面学过的连加一样写出一个竖式

学生尝试列出竖式:85

(注意退位减法)-40

45

巩固练习:第27页做一做

学生汇报、板演,并说明计算方法。

1、完成29页练习五第1、2题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3题。算好后学生说说计算方法。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获得了哪些知识?

学生在知识、方法上做一个回顾。学生自由说说

这节课下来,发现课堂上存在有好多问题。首先,教学容没有讲透,学生基本上还没明确今天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呈现出“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特点;在讲解例题的过程中,没有给学生做好示范,以至于学生还不知道竖式连写;其次,没有把握好学生的学习心理,没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兴趣,因为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只有十几分钟,要让他们上课能够注意集中力的话,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本节课上教师的讲授贯穿始终,致使学生出现精神疲劳,忽视了学生的生理特征。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不是很规范,没有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内的退位减法篇十一

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教学的,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正确计算,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探索计算方法。

在本节课在教学中,我做到了以下四点:

1、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先复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因为它是学习10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础。以开火车的形式把全班同学都检查了一遍,发现孩子掌握得还不错,都能很快说出得数。那么本节课的关键就是理解算理了。

2、是比较适当的采用自主、合作等形式,强化重点、突破难点,本课的重点是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难点是它们的算理,即为什么要退位和怎么样退位,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教学中,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我首先给他们时间让同学们独立的想3-7够减怎么办?学生回答中,教师抓住“拿出一捆把它打开”这一句话,并让每人都知道后,再展开同学间的互说互摆环节,通过自想——反馈——互说——互摆——再反馈,学生已经弄清了本节课的`关键性内容的实质。

3、是加强算法多样,通过比较优化算法。我通过摆小棒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算法一:从10根小棒中去掉8根剩下2根,再和14根合起来是16根,即10-8=2,14+2=16算法二:把24根分成10根和14根,即14-8=6,10+6=16。算法三:从24根先拿出4根,是20根,再拿出4根还剩16根。算法四:从24减10等于14,14再加2等于16。正因为课堂上经常鼓励孩子独到的见解,所以,孩子们才有那么多种方法。我为孩子们能够大胆地畅所欲言而感到欣慰。

4、是算法升华。观察差十位上的数比被减数十位上的数少1,为什么?为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找技巧,同时也便于检查自己的计算。

5、是优化练习。克服了过去的题海战术,强调了少而精的练习。注重了练习设计中的生活性、典型性、层次性、多样性、人文性等。

6、注重情感教育,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我说:今天王老师教给你的方法,其他班学生都不知道,你们回去只准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孩子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

在教学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一是在练习中反复过多,有过去的应试教育时代的影子。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倾听不够。这些都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去改正。

以内的退位减法篇十二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一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的内容,分四个课时学习了十几减9、8、7、6、5、4、3、2。

学习十几减9时,本节课是起始课,重点是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难点是理解十几减9算理。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从中找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在计算时,因为假期已预习过,很多孩子都能准确说出得数,但提问怎么算的,有的孩子知道利用加法算式计算,有的孩子知道得数不会说算理,根据这节课的重难点我们利用摆小棒帮助学生理解。

这节课学生学习的整体效果可以,但主题图不太吸引学生,学生积极性不高,在下个内容学习时应注意;只注重算理的理解,没有让学生动手写过程,课后因让学生多练习。

学习十几减8、7时,十几减减9学生已经理解算理,课前先复习十几减9的练习,10名学生在黑板上写,其余同学写本子上(3道),然后一起检查,由于上节课练习较少,出现失误的地方比较多,一起发现问题、改正问题。在学习新课时,没有用书上的情境图,而是用了棒棒糖,12个棒棒糖,粘在黑板上,让学生去观察,找信息,提问题等等,学生的积极性立马提高,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到了课堂。练习时还是让学生在黑板上写,这样能直观看出学习程度差的孩子掌握的情况。

学习两节课后,写出几组算式,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理解方法,掌握方法,会用简便的方法快速计算。

在后面的'学习十几减几的教学过程中也是利用棒棒糖之类吸引孩子注意力的物品。前面的学习已经让学生可以独立计算,欠缺的仅仅是熟练度和准确度,所以设计多样化的练习题,不仅使学生巩固基础知识,而且把练习课激活了,学生也学的有兴趣。

通过这几节课的学习,发现学生喜欢与他们息息相关的事物,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注重课件应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 课堂上激发孩子积极性,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以内的退位减法篇十三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其实包括“多样化”和“优化”两方面的内涵。“多样化”是指“群体的多样”,即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思维个性,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并展示出来供大家探讨;“优化”是指“个体的优化”,即在多种方法呈现后,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充分感知方法,在比较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思维特点和个性特征的方法。简言之,“算法多样化”并不是指方法越多越好,“算法优化”也不是统一成一种方法,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准确把握。

算式多样化。

新课标提倡算法多样化,其实包括“多样化”和“优化”两方面的内涵。我认为,“十几减几”这一内容,从知识层面来说,是学生今后学习“百以内减法”、“多位数减法”的基础。但从技能层面来说,学生口算时所运用的几种算法(如“破十减”、“想加算减”、“连续减”“找规律减”等),没有优劣之分,因为当学生对“20以内”的退位减法熟悉以后,便如同“乘法口诀”一样,将成为一种“数字性事实”运用到今后的减法运算中,常常采用提取记忆的方式即可。因此,这节课在对算法的要求上,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我也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次关注用自己的方法,加深对自己原有口算的理解,最终强化根据算式的特点或自身经验选择得来的方法。

加强练习,增强运算技能。

在新课程背景下,运算技能的提高仍然是计算课的一个重要目标。只不过是教师要注意训练的形式,“应减少单纯和程式化的技能性训练”。这节课中,我设计了“你能做几题就做几题”、“同桌相互出题计算”、“游戏中计算”等形式的练习,既加强了训练,又不失趣味性。特别是最后一个练习“计算出结果,跟着相应的导游出游”,既能使全班学生参与,又使整堂课在一种活泼、生动的气氛中结束。

这节减法课,尽管有十几减9的计算学习作为基础,但十几减几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还说要达到熟练计算的要求,难度很大。这次联系情境问题操作,尝试计算,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源于问题的解决,而不是孤立存在的。这是《数学课程标准》中“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理念的体现。这次创设的操作情境,让学生经历了“13-5=8”的算理,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破十法”,“想加算减”,“连减”,“点数”的不同计算方法。学生在争当小老师的过程中,在操作实践中让学生有意识的对算法进行了对比和选择。在教学时,不仅提倡算法多样化,而且又引导学生在众多的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使之善于学习,乐于学习,乐于探索,进而通过教师带有鼓励性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赞赏,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设计本节内容时,对教材内容作了比较大的改动。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我们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比较成功,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从教学实践来看,“猴子爬树摘桃”的情景比教材“小猫观金鱼图”更具开放性,学习素材更为丰富,使问题呈现具有了现实意义。13只猴子在一起玩,一些猴子爬上了树,有些能够看到,有些钻入了树丛看不见,现在地面上还剩下6只猴子。那么“树上到底爬上了几只猴子”呢?问题的呈现显得比较自然,也是学生想知道的。于是例题13-6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

我们认为,“十几减几”这一块内容,从知识层面来说,是学生今后学习“百以内减法”、“多位数减法”的基础。但从技能层面来说,学生口算时所运用的几种算法(如“破十减”、“想加算减”、“连续减”等),没有孰优孰劣之分,因为当学生对“20以内”的32道退位减法熟练以后,便如同“乘法口诀”一样,将成为一种“数字性事实运用到今后的减法运算中,”常常采用提取记忆的方式即可。因此,本节课在对算法的要求上,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教师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次关注自己的方法,加深对自己原有口算方法的理解,最终强化根据算式特点或自身经验选择得来的方法。

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体现了“我要学”这一教学新理念。同时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学习计算教学,学生能从中感悟到学习计算教学的必要性,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由于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以下还有几点做得不足:

1、当揭示了想加算减和破十减两种方法之后,应该回过头把复习的内容和新授的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的印象更为深刻。

2、每上完一个环节应该给这个部分做个小结,最后还要给整节课做一个总结,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很清晰的思路。

3、个别学生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清晰地表达出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破十法”的算理还不能清晰地表达。在今后的练习中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关注学困生。

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克服不足,发扬优点。争取让学生掌握所学的内容。

以内的退位减法篇十四

1.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法,能正确迅速地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

2.通过复习结合加、减法含义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初步分析、综合概括等能力,发展他们初步的学习能力。

1.水果式题、应用题的相关课件。

2.20以内退位减法的`减法表挂图。

课件演示水果式题;

提问:20以内的退位减法,你是怎样计算的?

让生畅所欲言后,师肯定他们答案。

师让他们选择最易于接受的方法,再演示水果式题的其它题目。

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挂图.板书: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师随意指一道式题,让生熟练回答。(可采用开火车、举红旗、爬山比赛、信鸽投信等多样形式活跃气氛)

让生观察图形,尝试自己编题.根据生编题情况,师再出示课本第95页第6题:

1.蝴蝶和蜻蜒一共有24只,其中蝴蝶有8只,蜻蜒有多少只?

(1)读题,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

(2)想想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用减法算?(因为要求蜻蜒有多少只.必须从一共有24只里去掉蝴蝶的只数,所以用减法.)

(3)列式解答。

2.有蝴蝶8只,蜻蜒16只,蜻蜒比蝴蝶多几只?

(1)读题,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

(2)想想用什么方法解答,为什么用减法算?

提问;这道题还可以怎样提问题?(蝴蝶比蜻蜒少几只?)

为什么也用减法计算?

3.你还能提怎样的问题呢?

根据学生编的加法应用题,分析列式解答,并强调为什么用加法来解答。

以内的退位减法篇十五

1、该部分包括回顾整理和综合练习两项内容。回顾整理是借助图画引导学生对单元知识的回顾。

2、通过回顾整理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引导学生说出想到了加减法的哪些知识,引起学生的思考。

3、通过学生的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在操作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巩固20以内数的进位加和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通过学生的.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在操作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巩固20以内数的进位加和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教科书、学具。

小朋友,前面我们学习了20以内的数的进位加和退位减。你们学得不错。这节课老师准备领小朋友作一下回顾整理。相信你肯定能做得很好。

1、引导学生看图: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先进行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2、我们先来看蓝旗区:两位小朋友在做什么?我们也来做游戏好吗?

学生两人一组反复进行进位加法的练习。

3、黄旗区:他们在做什么?四位小朋友与老师在做抽读卡片游戏。由一位小朋友说得数,其他人抽取相应的算式卡片。请找出得数是11、1218的算式。

4、绿旗区:是找算是规律的练习。教学时要应加以扩展,扩大练习量和灵活性。

5、把减法算式按得数分组。每人一套算式卡片,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分组找规律记得数。

6、红旗区:整理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加法表,根据横着看第一行的书都是11,竖着看第一列都是9加几的提示,教会观察的方法。学习时,小组分工合作,按找规律、选卡片、填位置的程序进行。

7、紫旗区:整理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表。整理程序同红旗区。

以内的退位减法篇十六

这部分教材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习得的基本技能之一。我把这一部分教材进行整合,把教材中十几减9和十几减几这两节课的内容整合到第一节课,集中教学计算方法,再安排练习课进行巩固复习。我比较了苏教版和北师大教材,发现用14-9作为例题最为合适,先从实际问题引入14-9,再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境和生活经验,探索算法。

1、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和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学会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

多媒体课件、学生学具小棒等。

在寒假里,婷婷、明明和小兰三个好朋友参加了社区的游艺活动,拍了不少的照片,你们想看看吗?(课件出示教材主题图中的套圈游戏)

在这幅照片上,你们收集到哪些信息?

1、要知道“有几个圈没套中”,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指名回答并板书:14-9

2、14减9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借助你手边的学具验证一下你的想法是否正确,再跟你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你的想法。

(学生活动,讨论)

3、学生汇报,随机板书:

预设:

a、一个一个的减;

b、做减想加,9+(5)=14,14-9=5

c、14-4=10,10-5=5

提问:为什么要用14先减4?减去4后还要减几,你怎么知道的?

(课件演示拿走小棒的过程)

d、10-9=1,4+1=5

提问:10是哪来的?为什么要用10-9?

4、质疑:

仔细看一看,想一想,你对这些方法还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

5、练一练:

用你喜欢的办法计算13-8,并跟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课间休息)

1、口算(开火车)。(课件四)

13-6=14-8=15-7=

18-9=11-8=12-7=

2、小鸟找家。(课件五)

(1)观察图画,注意房子上面的数字。

(2)你想帮哪只小鸟找家?

(3)还有一只小鸟没有家,谁来想办法帮助它?

(4)一间房子只能住一只小鸟,那么我们大家就来给这只小鸟添一个家,好吗?

(学生齐答:15-9=6,课间添一个房子,小鸟回到了家)

(有条理的板书:11-9=2,12-9=3,13-9=4,14-9=5,15-9=6,16-9=7,17-9=8,18-9=9,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3、看图列式。(课件六)

详见教材p16。

以内的退位减法篇十七

9的计算方法,“破十法”的`算理还不能清晰地表达。在今后的练习中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关注学困生。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克服不足,发扬优点。争取让学生掌握所学的内容。

在拓展练习这一环节,我设计了-9=,填法多种,目的是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营造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最后再通过让学生寻找十几减9的秘密,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以内的退位减法篇十八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倡算法多样化”,其实包括“多样化”和“优化”两方面的内涵。“多样化”是指“群体的多样”,即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思维个性,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并展示出来供大家探讨;“优化”是指“个体的优化”,即在多种方法呈现后,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充分感知方法,在比较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思维特点和个性特征的方法。简言之,“算法多样化”并不是指方法越多越好,“算法优化”也不是统一成一种方法,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准确把握。

算式多样化

新课标提倡算法多样化,其实包括“多样化”和“优化”两方面的内涵。我认为,“十几减几”这一内容,从知识层面来说,是学生今后学习“百以内减法”、“多位数减法”的基础。但从技能层面来说,学生口算时所运用的几种算法(如“破十减”、“想加算减”、“连续减”“找规律减”等),没有优劣之分,因为当学生对“20以内”的退位减法熟悉以后,便如同“乘法口诀”一样,将成为一种“数字性事实”运用到今后的减法运算中,常常采用提取记忆的方式即可。因此,这节课在对算法的要求上,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我也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次关注用自己的方法,加深对自己原有口算的理解,最终强化根据算式的特点或自身经验选择得来的方法。

加强练习,增强运算技能。

在新课程背景下,运算技能的提高仍然是计算课的一个重要目标。只不过是教师要注意训练的形式,“应减少单纯和程式化的技能性训练”。这节课中,我设计了“你能做几题就做几题”、“同桌相互出题计算”、“游戏中计算”等形式的练习,既加强了训练,又不失趣味性。特别是最后一个练习“计算出结果,跟着相应的导游出游”,既能使全班学生参与,又使整堂课在一种活泼、生动的气氛中结束。

这节减法课,尽管有十几减9的计算学习作为基础,但十几减几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还说要达到熟练计算的要求,难度很大。这次联系情境问题操作,尝试计算,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源于问题的解决,而不是孤立存在的。这是《数学课程标准》中“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理念的体现。这次创设的操作情境,让学生经历了“13-5=8”的算理,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破十法”,“想加算减”,“连减”,“点数”的不同计算方法。学生在争当小老师的过程中,在操作实践中让学生有意识的对算法进行了对比和选择。在教学时,不仅提倡算法多样化,而且又引导学生在众多的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使之善于学习,乐于学习,乐于探索,进而通过教师带有鼓励性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赞赏,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设计本节内容时,对教材内容作了比较大的改动。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我们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比较成功,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从教学实践来看,“猴子爬树摘桃”的情景比教材“小猫观金鱼图”更具开放性,学习素材更为丰富,使问题呈现具有了现实意义。13只猴子在一起玩,一些猴子爬上了树,有些能够看到,有些钻入了树丛看不见,现在地面上还剩下6只猴子。那么“树上到底爬上了几只猴子”呢?问题的呈现显得比较自然,也是学生想知道的。于是例题13-6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

我们认为,“十几减几”这一块内容,从知识层面来说,是学生今后学习“百以内减法”、“多位数减法”的基础。但从技能层面来说,学生口算时所运用的几种算法(如“破十减”、“想加算减”、“连续减”等),没有孰优孰劣之分,因为当学生对“20以内”的32道退位减法熟练以后,便如同“乘法口诀”一样,将成为一种“数字性事实运用到今后的减法运算中,”常常采用提取记忆的方式即可。因此,本节课在对算法的要求上,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教师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次关注自己的方法,加深对自己原有口算方法的理解,最终强化根据算式特点或自身经验选择得来的方法。

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体现了“我要学”这一教学新理念。同时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学习计算教学,学生能从中感悟到学习计算教学的必要性,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由于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以下还有几点做得不足:

1、当揭示了想加算减和破十减两种方法之后,应该回过头把复习的内容和新授的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的印象更为深刻。

2、每上完一个环节应该给这个部分做个小结,最后还要给整节课做一个总结,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很清晰的思路。

3、个别学生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清晰地表达出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破十法”的算理还不能清晰地表达。在今后的练习中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关注学困生。

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克服不足,发扬优点。争取让学生掌握所学的内容。

以内的退位减法篇十九

本节课是十几减几内容,主要是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的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口算。开课,就是一组口算,大部分就是十几减9的口算,为十几减几做好铺垫,着重让学生复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然后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小猫吃鱼的图来让吸引学生的兴趣,来引出今天的内容十几减几,然后是让学生自己探索方法,教师总结方法,得出和十几减9的方法完全一样,学生学起来也是比较轻松掌握了十几减几的方法,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够进行十几减几的计算。

本节课是教学例三的内容,目标是进一步复习巩固掌握所学的十几减几的内容,难点是根据图意提出合理的数学问题,首先是给出了问题的信息和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解决,第二个部分是让学生根据信息自己提出问题,自由的提问,加减都是可以的,但本节课主要是要注意减法的练习多一些,在本节课中,我注重让学生大胆的说,让学生在说中体会有原来的看图列式向看信息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就这一节课肯定是远远不够的,在后面的练习中,还将有大量的训练,来巩固着题部分内容。

十几减9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第一次接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所以在课前让学生预习了10-11的主题图,12页的题目,这样让他们对十几减9的做法有个初步的认识,在教学时,先复习9加几的口算,对后面的十几减9的想加算减做个铺垫,新课开始时,让学生在情景图中找出生活中数学问题,气球图能够得出15-9=,然后让学生自己数得出多少,后汇报15-9的方法,老师介绍破十法,有学生说出想加算减的方法也进行了小结,本节课后,学生基本掌握了十几减9的两种方法,但对于困难学生还是不能有正确思考方法,在后面的练习课中,我将有针对性的加强辅导,争取每位学生都能学会十几减9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十几减9的练习课反思

本节课是对十几减9的内容的一节练习课,也是学生先完成了13页的题目,好在上课的时候有时间讲解,主要是对于破十法的再次巩固练习和掌握,对于想加算减的方法也是要进行必要的练习,达到孰能生巧的地步,一节课下来,学生对于十几减9的算理和算法基本上掌握的比较熟练。

当然还对提问的图和信息结合的题目进行了练习,重点是能够从图中找到有用的信息,解决自己的问题。

以内的退位减法篇二十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2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

[2、通过复习结合加减法的含义,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的进行解题。]

?教学重点】能用画图、转化等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能有加法对减法进行检验。

?教学过程】

一、口算检测

二、复习应用题

1.出示教科书p25的第4题。

[(1)让学生口头编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3)列式计算。结合图说明算式中各部分表示的含义以及算式的含义。]

2.独立练习教科书p25的第5题。

3.出示教科书p26的第8题。

[引导学生学会看懂统计表,并口头编题,列式计算,同时把表格填补完整。]

4.独立练习教科书p26的第7题。

[(提醒学生注意运算的顺序)培养学生灵活计算能力。]

三、课堂练习

[教科书p26的6题。用“想加算减法”计算很方便,用画图的方法分析问题很清楚。]

四、总结:

本单元学习结束了,你说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用到了什么好方法?

?教学反思】

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式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