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自立自强论文(通用8篇)

科技自立自强论文(通用8篇)

ID:4661067

时间:2023-10-14 14:07:02

上传者:XY字客 科技自立自强论文(通用8篇)

通过公司宣传语,可以让公众更好地了解公司的品牌形象和发展理念。公司宣传语的创作要注意哪些要素?让我们来学习一些技巧和方法。和大家分享一些具有启发性的公司宣传语,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些许灵感。

科技自立自强论文篇一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近年来,中国自主创新、攻坚克难,在许多重大科技领域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新的突破,不仅为全国人民美好生活奠定了基础,也为世界协同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与担当。立足新发展阶段,要继续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

牵住“牛鼻子”,攻坚关键核心技术。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随着外部环境变化,我国高科技领域仍面临“卡脖子”风险。要以国家大局为重,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瞄准重点领域,突出原创性,增强自主性,对于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关键核心技术,需高举旗帜,发挥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全力攻关突破相关领域的难题,牢牢掌握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要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支持创新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让科技成果快速落地,遍地开花。

打造“蓄水池”,培育人才创新沃土。人才兴则科技兴,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需要体制机制的支撑和保障,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重点抓好完善科技成果评价制度等基础改革,解决好“评什么”“谁来评”“怎么评”“怎么用”问题。一方面要以质量、贡献、绩效为核心的评价导向,打破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影响,给予科研单位更多自主权,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另一方面要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激励自主创新,为科研人员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引导科技人员探索创新,心无旁骛潜心研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给钻研者搭平台,给贡献者设“奖台”,从政治上关怀、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千里马竞相奔腾。

甘做“老黄牛”,弘扬科学家精神。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从李四光、钱学森到黄大年、袁隆平,他们秉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为祖国和人民作出彪炳史册的重大科技贡献。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不畏艰险、勇于攀登,开辟新领域、探寻新路径,在自立自强上展现新作为,在独创独有上实现新突破。科技创新的开拓者要甘做提携后学的铺路石和领路人,甘做科技领域的“老黄牛”,努力创造更多高水平科研成果,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站在“十四五”的开局之路上,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关键变量作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开拓创新、抢抓机遇,以自立自强的磅礴伟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科技自立自强论文篇二

同学们好!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科技的平衡发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很精辟,却道出全世界各国的发展方向,这说明,科技与一个国家的成长有着直接的联系。

居里夫人曾经说过,“我要把人生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人类发展到现在,是头脑开拓,思想进化的结果,这个过程十分缓慢,甚至中间有许多的弯路。但古往今来,却有多少人的思想穿越时空,到达过遥远的太空,深入过不可探测的海底,为人类创造出一个崭新的天地。创造,创造是人类成为自然的主宰者的一个原因,掌握科技,更是我们人类应该引以为豪的骄傲资本。

想象一下,如果时光倒流,我们回到了那个男耕女织的年代。是的,没有了电灯,电视,电脑,没有洗衣机,手机,发电机,我们会怎么样?我们会认为世界糟成了什么样子。其实也没有什么嘛,陶渊明一样育菊酿酒,补他的破篱笆,苏轼一样闲步前庭,赏他的白月光。古人什么都不知道,他们认识自然的能力和速度很有限。所以,我们要感谢牛顿,感谢瓦特,感谢爱迪生,爱因斯坦,哥伦布,麦哲伦,等等的`科学巨匠和那些勇于探索的人们。他们的贡献让我们偷了个大懒,有汽车代步,有电子e—mail,有自来的干净水……,我们的日子很舒适。但是,科技能够解除饥荒也能制造生化危机;科技能减少人的死亡,也能使战争留下的后遗症更巨大。一颗小小的纽扣电池可以污染60万升的水,一个5号电池可以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再没有农业价值。科技使我们的探索范围越来越大,却使我们的可用资源越来越少,有人预言,全球的石油资源在40年之内消耗殆尽,也许我们的下一代,在下一代,将没有资源可用。但社会已经发展到了这个阶段,无可挽回,我们不可能马上停止开采资源,也不可能抑制科技的进步,我们已经发现了世界,认识了世界,接下来,我们要靠科技来改变世界,靠科技拯救世界。

我们有太多的期待。期待强国能再生能源的科技无条件传播给发展中国家,期待我们能够使资源循环利用起来。我们有太多的抱负,我们要把世界连为一村,资源是地球的,不是你霸这我抢着就会多一些。我们相信这会成为现实,因为有你,有我。今天的演讲就到这里!谢谢!

科技自立自强论文篇三

网络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智能手机的推广运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越来越多的便利。“朴朴超市”小程序就给我们的购物提供了极大方便。

朴朴是近年推出的网上超市,别看它小,里面的商品琳琅满目,蔬菜、海鲜、肉类,应有尽有。

一个下着瓢泼大雨的休息天,我和妈妈正打算做一个蛋糕,发现少了一样核心食材——面粉。这可怎么办?面粉可是主要食材,家里没有替代品。可是天黑得吓人,猛兽般的大雨让人不敢出门。正准备放弃时,突然想起电梯海报里看见的朴朴小程序。我急忙让妈妈打开朴朴的小程序,里面的商品真是数不胜数,诱人的美食让人“口水直流三千尺”。根据索引,我很快找到了低筋面粉,下单。原以为要很久,结果不到半个小时,送货的哥哥就把面粉送到了我们手中,“你们送货的速度可真快。”我不禁赞叹。“现在的机器可真是高科技,自动下完单后,机器就会自动分拣好下单的物品,我们拿到物品后,智能手机还会帮我们找到一条最便捷的路线,只要跟着导航走,就能又快又准地找到地点,把东西送到顾客手中。”

还有一次,妈妈在朴朴买了些熟食,不到20分钟就送到了。让我感到惊讶的是,里面的汤汁一滴都没有洒出来,我问了朴朴小哥哥,他告诉我:“现在的高科技不仅快,还稳。熟食稳稳当当地放在车上,怎么会洒呢?”“可是放在车上会摇晃呀。”“虽然车身会晃动,但我们的车厢也蕴涵着高科技,箱子里装有固定器材,还有防撞功能,水果不会因碰撞而影响口感。箱子里还装有保温功能,让那些没有时间做饭的上班族也能吃到一份暖心菜。”我为高科技感到自豪,更为精心研制的科技人员感到骄傲!

如今,科技正在以不可预测的速度高速发展。科技,不仅给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更让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我相信,科技必将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挥有力的助推器作用!

科技自立自强论文篇四

两百公里有多遥远?那是列车奔行百年的距离。创新之路有多传奇?那是古今跨越时空的对话。

创新始于自强。“我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引以为耻”。1909年,在詹天佑的带领下,一群年轻人,在巍峨长城的见证下,四年奋战,于苍莾群山中建成了中国第一条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铁路——京张铁路。打破了西方对于铁路建设的垄断,也让“中国造此路之工程师尚未诞生”的讥讽完全沦为笑谈。

创新成于自信。筑路不易,面对着北京到张家口之间山高岩厚的恶劣地形,没有借鉴,亦无权威,可谓困难重重。但詹天佑一直坚信“中国人拥有自修铁路的能力”,他大胆创新,积极实践,“人”字形折返线攻坚山势,中部凿井法缩短工期,为中国铁路树立了第一座丰碑。

古往今来,伟大工程的建设,科技传奇的书写,从来离不开创新。中国作为一个传承千年的文明古国,勤劳的人民从来不缺少突破与创造的聪明才智。纵览中国近现代的发展历程,内忧外扰,积贫积弱的困局之下,是各方势力的资源掠夺、技术封锁、产业垄断。但中国人民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无数仁人志士怀揣着一颗民族自强之心,找寻着科技强国、实业救国的道路。冯如是中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制造家和飞行家,他设计研制的飞机,飞行高度、时速和航程均打破了当时的世界纪录,他希望中国有朝一日可以拥有上千架飞机,护佑国土,不再为外敌入侵;侯德榜是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世界制碱业的权威,他创立的制碱工艺,世界领先的“侯氏联合制碱法”,让洋碱不再鱼肉百姓,让中国的化学工业不再被列强打压。

如果说自强之心使仁人志士们开启了创新之路,那骨子里的民族自信,就是支撑他们克服不利条件、突破艰难险阻的强大动力。正是在那句“中国一定能,中国一定行”的号召下,众多科研人员夜以继日,用辛勤与汗水制造出了震惊世界的“两弹一星”。

一脉相承,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国的创新之路走上了“快车道”。神舟飞天、嫦娥奔月、鲲鹏破空、蛟龙潜海……各色“大国重器”相继问世。曾经穿行在京张铁路上的蒸汽机车也早已被智能化高铁所替代,精细化施工、声屏障降噪、景观式美化上演绿色生活,智能交互、无线充电、灯光智能调节感受完美服务,奥运涂装、媒体车厢、赛事直播服务冬奥盛会。今日之中国,自强未改,我们正焕发出愈发强烈的自信、迈出愈发坚定的步伐。

百年京张承载着中国人的复兴梦想、强国情怀,伫立在崇山峻岭间,默默托起百年风雨,守望着中国的创新发展和那份自强、自信。

科技自立自强论文篇五

____曾言:“新时代的青年要勇做时代的开拓者,锐意进取,奋发向上”纵使我们生来就不站在同一起点,但也要在青春的大好时光里努力拼搏,自立自强。

自立自强,就是尊重自己,永不放弃。

如果生命的灾难和挫折是废墟,那么心中不灭的希望就是盛开在废墟上的花海。或许有的同学认为自己出身寒门,如何努力都比不过家庭条件优越的同学,那你可听闻:舜发于畎亩之上,博悦举于版筑之间,胶隔举于鱼盐之间,相信在座的各位同学应该都应该没有如他们般苦,更莫须言朱元璋是如何由乞丐一路披荆斩棘坐上皇位,家境低下的人莫过如此,他们尚且能够成就一番大事业,更不用说我们了,“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筋骨,劳其心志,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只要自律,便坚信眼前的都不是困难,只要自强,纵使结果不甚美丽,也要仰无愧于天,俯无愧于地。

自立自强,是努力做到自我独立,靠自己的双手去打出一片属于一片属于你的天地。

诸葛亮,大智者也,半生尽数孝忠刘氏父子,其父刘备一手兴办国家,临终让诸葛孔明辅佐其子,希望儿子可以完成自己没有完成的大业,刘禅却不知父亲艰辛。竟说出:此间乐,不思蜀,这样如此令人哭笑不得的话,留下来扶不起来的阿斗的败名,诸葛亮累死在军账中也未能拯救国家的性命,反观我今年的奥运会,谷爱凌似乎像完美一般的存在,家境优越,高学历,高颜值,也没能成为她自立自强道路上的想要,休息一会,放松一下的借口,最终成为中国冰雪事业的金牌荣誉获得者,古今往来,无数人的事例都在告诉我们,不靠山,不靠水,自立自强,才是获得成功的秘诀。

没有自立自强的人生就,犹如划船失了桨,飞翔的鸟没有了翅膀。

不管是上文提到的刘阿斗还是现代社会触手可及的啃老族,都是失去了自立自强精神的反面教材,他们或成为“亡国奴”,或;离开父母只能浑浑噩噩,混吃等死,成为家庭的耻辱,社会的败类。

扬自信之帆,达成功彼岸,无论自己身处何境,都要坚信,只要自强,总会到达,只要自立,才能成功。

科技自立自强论文篇六

20__年,这是一个多么特殊的年份!它是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的第1年,也是这一年的开端,一场无声的“战疫”在我们神州大地上悄悄打响。

在这场“战疫”里,我看到了我们祖国作为一个大国的担当,我看到了我们祖国对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人民生命的担当,我看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我们祖国的“速度”担当。

为了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那个樱花常开的城市在做出了“封城”的决定,我想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像我的祖国这样,在护佑人民的生命面前,可以以如此快捷地速度封了一座有着千万人口的城市!然而,这就是我的祖国呀!生死面前,顽强刚毅!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疫情爆发后,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迅速集结,驰援湖北,速度之快,人数之多,再一次让世界各国惊讶不已。然而,这就是我的祖国呀!大爱面前,无私果敢!

从1月23日到2月2日,又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十天时间,我们建成了火神山医院,从紧急召开专题会议,到相关方案设计,再到病房安装……这样的速度,风驰电掣,举世震惊。然而,这就是我的祖国呀!大义面前,凛然无畏!

我眼中的“中国速度”,不仅仅是高科技时代下,祖国多项技术的领跑速度,更是这片广袤大地上,我的祖国有着伟大的制度,有着带领我们创造速度的中国共产党,还有一群伟大又可爱的人民,他们有着废寝忘食的执着追求、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大公无私的忘我精神,正是这样才成就了如此伟大的“中国速度”。

我的祖国呀!我为你自豪!

科技自立自强论文篇七

首先我们要有积极乐观的心态,相信国家,相信科学。然后我们还要正确的保护自己:尽量不去人员密集的地方,阻断接触传染源的通道;出门一定要正确地佩戴口罩,这能有效地防止空气中的病毒;在家要勤洗手、多通风,这样才能尽可能消除潜在的感染可能。

但是我们也不必感到过度的恐慌,在面对这么一场特殊“战争”,我想起了一句话:“伟大的中国人民是没有什么困难不能战胜的!”在这次抗疫行动中,全世界再一次看到了中国人不屈不挠的大无畏精神。病毒的爆发地武汉在第一时间采取措施用“壮士断腕”的魄力,采取了封城的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病毒传播的速度。除此之外全国除西藏和台湾地区的其余所有省份和自治区以及军队都在第一时间组织医疗救助人员驰援武汉、驰援湖北。全国上下乃至全世界的华人都向湖北运送了大量的救援物资以及医疗防护用品,用于保证疫区人民的救助和日常生活正常运转,世界各国也纷纷送来各种物资帮助我们。仅仅十天,我们举全国之力就建起了两所现代化、高科技化的医院——雷神山医院和火神山医院,“中国速度”再一次震惊世界!

虽然疫情还没有离我们远去,但是中国人是永远不会屈服的。我相信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共同努力下,在医护人员不惧生死的忘我工作下,在科研工作者紧锣密鼓地研制疫苗的实验中,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人类与病毒的“战疫”!

中国人民加油!中国加油!

科技自立自强论文篇八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要“造就更多国际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科技人才不断攀登科技高峰,国家才能走向发展高峰。要深耕科技人才成长沃土,营造敬才重才尚才爱才的浓厚氛围,大力培养、引进、用好科技人才,让科学技术造福人民、引领发展。

精心培育,锻造爱国奉献精神。中国的知识分子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爱国奉献精神在一代代科技工作者中不断传承发扬。新中国成立以来,以钱学森、邓稼先、于敏等为代表的无数优秀科技工作者们满怀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情厚爱,甘愿隐姓埋名数十载,挥洒青春热血,矢志不渝地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终生。培育、引进科技人才,最重要的是赋予他们“精神属性”。要在科技人才中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向科技要问题、要方法、要答案的品质,引导他们坚定科技报国、科技为民志向,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学技术成果用到提升社会发展水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实践中来。要做到精准识才、精准选才、精准育才,在各行业各领域发掘培养顶尖人才,提升科学素养和攻坚能力,练就“板凳甘坐十年冷”的毅力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无私奉献,切实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搭建舞台,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现科技创新,需要科技人才的智力支撑,也需要搭建起人才施展本领的舞台。要建立完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和使用体系,给科技人才描画一个德才表现的“全景像”,制定一张精准使用的“说明书”,切实把科技人才的创造活力“量”出来,把潜能挖掘出来,贴上“实用”标签,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要结合地方科技发展水平,为科技人才队伍提供科研攻关的技术保障,不断深化科研院所同地方政府、企业的“产学研创”合作模式,鼓励科研院所在地方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实践基地,推动地方建立科技人才“智库”,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和科技指导。要结合实际建设科研基地和产业园,优化科技人才工作环境,为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政策支持,推动科技人才把“金点子”转变为实实在在科研成果,实现更多从“0”到“1”、从弱到强的'突破,为科技自立自强打下坚实基础,让人民享受到科技创新带来的丰厚成果。

优化服务,涵养尚贤爱才风气。“君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崇尚科技、发展科技要从尊重科技人才开始。以诚相待、以礼相待、以心相待,科技工作者们自然会全心全意为国家为人民殚精竭虑付出。在2017年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看到当时已经年逾九旬的中船重工719研究所名誉所长黄旭华站在代表们中间时,挪椅子、扶老人、坐身边,一连串动作彰显出泱泱大国对科技人才的崇高礼遇。要大力营造敬才爱才、崇尚贤才的浓厚氛围,真诚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为科技人才“松绑解缚”,畅通申报审批“绿色通道”,不能让“繁文缛节”把科学家的手脚捆住,让科技人才把精力都用在事业上。要强化科技人才激励关怀、服务保障,针对科技人才开展精准服务,经常性开展科技人才交流、疗养、慰问,在全党全国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尊重人才的氛围,切实增强科技人才在心灵上的归属感、获得感、成就感。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在这“大变局”中把握机遇更进一步,创新创造是关键。要引导广大科技人才们继续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精神,把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融入奋斗历程,让科技之花绽放在祖国每一片土地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创新创造的磅礴伟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