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农业机械论文(汇总8篇)

2023年农业机械论文(汇总8篇)

ID:4671630

时间:2023-10-14 17:34:43

上传者:MJ笔神 2023年农业机械论文(汇总8篇)

文明礼仪是我们与他人互动的默契,它能够增进人们之间的交流与理解。文明礼仪的核心是尊重他人和关注他人的感受,请问我们如何做到?对于文明礼仪总结的撰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和思路,以下是一些专业人士的总结,希望能给你提供一些灵感。

农业机械论文篇一

1农业机械化科研对教学条件的影响

教师要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广泛参与科研实践,特别是农机化学科,必须深入到科研生产一线,才能获得最有价值的经验积累。农机化教学不同于其他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习知识,还要求能够灵活运用知识。因此,农机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不能仅仅局限于纸上谈兵。教师通过广泛地参加科研活动,亲自进行实践,可以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在科研实践中不断更新知识和技术,增加实践经验,提高综合素养,从而使业务知识更全面、教学经验更丰富和教学方法更独特,使教学具有更为坚实的基础[5-6]。根据笔者的询问,农机化工科学生对教材上最感兴趣的知识往往是一些实用性知识。许多教师按部就班,照本宣科,不注重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兴趣,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而如果教师能够多参加农机科研实践,在长期的农机科研实践中所获得的许多实例和感悟,可以藉由课堂传达至学生,为教学工作提供丰富的素材,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农机化科研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影响

2.1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前沿知识

教师所承担的科研项目一般都是反映农机领域科学前沿动态的课题,这些科研项目所涉及的研究内容,很多是从书本上难以找到的。学生通过参与课题,能够初步地掌握所研究领域的前沿知识,对于今后的工作、科研都大有裨益。对于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来说,有利于缩短毕业后的就业培训期,从而尽快投入工作,提高学生在工作中的竞争力。在社会服务过程中,也有利于农机化前沿技术的推广。对于进入科研院所或读研的学生来说,受到早期科研训练后,可以更快地投入研究团队的科研项目,缩短与团队人员之间专业知识的差距,增强研究生教育期间的科研能力和科研信心。东北农业大学多年来为企事业单位输送了大批农机科技和管理人才,各单位反馈意见良好,这与毕业生在校期间参加科研活动有密切的关系。约翰迪尔等著名农机企业主动将其先进农机具捐赠给学校,用于教学和科研工作。另外,一些企业还专门设立了奖学金,在宣传企业品牌和先进技术的同时,更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双赢的效果。

2.2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科技创新是提高高等农业院校综合实力的战略支撑,东北农业大学农机化专业教师科研工作热情较高,几乎全部具有科研工作经验。目前学院承担国家攻关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重点课题70余项,每年在国内外重要科技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得国家、省部级科研奖励多项。教师对科研和教学工作的正确处理,可以加速推动科技和本科生教学的深度融合。在学生参与科研工作的工程中,通过引导学生与指导教师相互讨论,鼓励学生多发言多提问,使学生了解科研成果的获得过程,进而参与到科研工作中。另外,学院不定期开展学术交流活动,邀请各界专家开办学术讲座,带来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听讲的学生随时质疑辩论,从而养成良好的科研思维和发散性思维。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达到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的目的,通过与导师的交流信息,明确自身的不足,从而激发自身创新思维的热情,潜移默化地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3讨论与建议

3.1农业机械化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的问题

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率普遍偏低,服务社会功能发挥不充分,农机化科技成果亦是如此。众所周知,农机化科技成果转化率受到资金、管理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风险性事业,即使是一项成熟的成果,还要有必要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和推广等一系列活动,需要强大的后盾和资助才能完成,在短期内难以实现。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东北农业大学科技园等单位,通过对接会、论坛等多种形式,搭建了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平台,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2教学与农业机械化科研的时间分配问题

农业院校的农机化教学既要符合农业院校的教学特点,又要体现出农机化教学的特色。面对农机化教学与科研任务均很繁重的局面,只有正确处理农机化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才能实现培养农机化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教师可以选择拔尖学生课余时间参加科研工作,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另一方面又缓解了科研压力。而如何挖掘农机化教学与科研的深层次关系,使其相互促进,是当前农机化教学与科研的一个课题。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既能提高大学教学的效果和大学生的素质,又可以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3.3科研经费的投入支持问题

对于高等农业院校来说,增加农业机械化科研投入会带来规模效率和规模收益的增加,显著提高学校的整体实力,因此,应当努力获取各方面的资金支持。对比世界发达国家,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的科学研究投入应达到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国家对基础研究投入的平均水平,提供能够满足研究需求的科研基地和基础设施。各职能部门,应当立足长远,加大对高等农业院校的资金支持力度。另外,科研承担者需要做好预算,调整科技活动的投入比例,把有限的科研经费合理地分配使用。

4结论

农业机械化科研促进教学,教学反哺科研。农机化人才的培养是时代赋予农业高校的使命,而农机化本身就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领域,学生只有经过深入的科研实践,不断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才能挖掘农机化知识蕴藏在深处的东西,锻炼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科研活动促进教师科研素质的提高,大量的科研案例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将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科研的主动性相结合,处理好科研活动与专业学习的关系,鼓励学生参与农机化科研活动,对于培养创新人才其重要的意义。

农业机械论文篇二

现代先进的信息与计算机技术提高了农业机械创新的速度和质量。我国目前的农业由过去的传统粗放式农业生产模式转变为高效高质生产模式。精准农业技术在新的农业生产模式下逐渐取代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这有利于科学合理地运用有限的土地资源进行高效的农业生产。通过运用科学技术手段,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农业生产收入。同时,全面引入信息与计算机技术,实现与传统农业技术的融合,能够最大程度的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2广泛采用机电液一体化与传感器监测技术设备

液压技术、农用机械设备以及电子设备的紧密结合是提高农业机械自动化程度的重要手段,传感技术的使用可以对农业生产的机械性能、实际操作环境进行实时监控,为操作者提供实时性数据,通过对数据结果的分析,与导航技术相结合,实现对作物生长全过程的精准把握,实现生产过程的全自动化,减少不必要的工序,节约人力成本,创造更大的经济收益。

2.3全面引入gps定位系统,实现精准管理

全面引入gps定位系统,实现gps定位系统与各种农业机械设备的结合,构建一个具有多样性的农业机械导航系统,实现对农业实际操作空间定位的准确性和实时性。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运作精度,实现精准的空间位置管理,通过计算机操作,精确实施重复性的农业操作。根据土壤实际性质和作物生长中对各种物质的需求程度,精准投放各种所需物质,减少浪费,降低生产成本。目前我国民用全球定位系统已经处于成熟时期,这使得将其与传统农业机械设备的融合成为了可能,为农业机械导航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3结束语

在农业精准化的进一步完善下,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程度将会越来越高。针对不同地区以及农业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新的导航研究中按照具体的作业环境选择不同的导航手段,从而更精准更高效地完成相应的作业任务。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导航技术的稳定性和抗干扰性,形成配套的技术融合方案,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新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吴延霞,赵博,毛恩荣.农业车辆自动导航系统综述[j].农机化研究,2015,31(3).

[2]庄新斌,宣传忠.喷播机自动转向系统设计及仿真[j].农机化研究,2015,37(11).

[3]魏少东.基于gps和惯性导航的果园机械导航系统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农业机械论文篇三

1.1当前我国农业机械的行业特征

近年来,国家对农业发展颇为重视,对农业机械研制的投入力度也在加大,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国农业机械的现代化水平。所谓现代化农业机械就是立足传统机械,融合计算机、网络、仪器与控制等技术进行完善的,同时结合我国农业特征的环境、气候等因素建立的多功能化、精确化、工厂化与成套化的机械系统设备。同时,受到现代农业发展特征的影响,农业涉及到机械、电子、农业、气象学等多个专业,其研制过程属于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多领域协作。受到我国农业环境的影响,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增加了农业机械制造业的难度。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多采用传统设计方法,重复机型较多,导致型号杂,标准程度较低,产品质量达不到标准。因此,在当前形势下药加强产品的研制、生产与存储、维护与销毁等各个环节,通过虚拟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与绿色评价技术,建立数字化的模型,进行具体生产阶段的模仿,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实现绿色设计制造的目标。

1.2农业机械绿色制造的关键技术

第一,以网络化为基础的协调设计技术受到传统因素的制约,我国的农业机械都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这就要求进行资源的重组,以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虚拟技术等为支撑,将其运用到现代化农业机械设计中,实现绿色经济效应,提高信息共享度。

第二,面向现代农业机械研制的虚拟样机建模仿真平台开发技术受到农业机械工作对象复杂性的影响,增加了农业机械研制难度,根据传统设计理念,要先设计,后绘图,根据图纸设计样机,试验,发现问题后改进,周而复始,直到满意。但这种设计方法却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尤其是样机生产过程中不仅费时而且费力,但如果运用虚拟样机生产技术,则有效的避免了这些问题。但虚拟样机的开发属于系统性的工程,这就要求支持多学科领域的知识共享,建立良好的网络化工作环境;同时要运用多学科领域的cax/dfx工具建模,建立虚拟样机的仿真组件模型;另外,要注意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第三,现代农业机械绿色制造评价方法与系统开发技术这是实现农业机械绿色制造发展的基础,是实现现代农业机械绿色行评价的前提。现代农业机械结构复杂、涉及行业较多,且周期较长,导致成本较高。对现代农业机械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绿色行评价,是典型的多层次、多约束、多目标群体决策问题。因此,必须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要完善算法,另外要完善专家协同工作的评价体系,便于农业机械权生命周期的绿色化。

第四,面向现代农业机械研制的数据库系统与实施方法不论是进行农业机械设计的原理计算,还是进行产品零部件的开发都需要设立一个专门的参考标准,建基础数据库,这就要求建立并完善材料工艺知识库、数据库、方针平台等,提升工作效率。

二、当前形势下,农业机械绿色制造的发展

从上文的分析来看,现代农业机械绿色设计与制造是立足当前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基础上出发的,采用现代化的技术实现三者间的平衡,降低成本,改善了质量,同时也创造了更高的附加值,甚至可以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绿色制造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发展潜力巨大。具体来说,我国的农业机械绿色制造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全球化的趋势随着市场全球化趋势的加剧,我国对进口产品的管理标准在提高,必须要有“绿色认证”的标志,尤其是部分国家以保护本国环境为理由,制定了严格的入口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绿色产品的市场竞争度,而且呈现出全球化的特征。

第二,社会化趋势从农机绿色化的生产情况来看,不仅生产环境复杂,而且技术也相当的复杂,这都亟待完善,需要社会参与其中,形成绿色制造需要的社会支撑体系。

第三,集成化的趋势从当前的发展形势来看,集成化是未来农机绿色化发展的主要趋势,从目标体系、产品与工艺设计与材料选择系统的集成,同时也涵盖绿色制造等相关技术及问题等研究。另外,绿色集成制造技术与制造系统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第四,并行化趋势并行化是农机绿色制造的主要方向,这是开发绿色产品的主要模式,但在这一并行工程中设计到协同组织模式、绿色设计数据库等现代化的技术,亟待完善。

第五,智能化趋势实现绿色制造的目标主要是改进现有目标的问题,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大人工智能在绿色产品评估体系中的投入力度。

第六,产业化趋势农业机械绿色化的进程中,衍生出了诸多新兴行业,尤其是对废弃物的回收与利用等行业,大大提升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力度。

三、结束语

近年来,现代化绿色农业机械化发展迅速,大大改进了我国农业生产水平,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我国农业化进程。

农业机械论文篇四

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创建农机推广示范基地,配套示范基地的软硬件建设工作,确保将最新的、最适用的农机具、农机技术推广给农户。同时,在农忙时节,利用示范基地做好现场操作示范,让民众认识到新农机具的益处,提升民众使用新农机具的积极性。

2.2不断规范农机推广,满足农户实际使用农机的需要

为满足农机推广实际需求,国家及地方相继出台各项政策法规条例,为保障农机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可靠的法律支撑。为此,作为基层农机推广的我们,要根据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切合实际地做好调研,围绕着农作实际问题出发,针对性做好推广工作,引导农户自发的去接受新机具。

2.3推广之前做好试验示范比较,确保推广农机的适用性

不断规范农机推广程序,本着试验、示范、推广的原则,早期应做好基地的实验比较,而后到现场示范,确保切实符合地方作业条件,满足节本增效的要求后,方可批量安排推广,尽可能避免盲目推广造成的经济损失。

2.4借助各项利好补贴政策,积极扶持农机大户的发展

借助国家对农机补贴政策的时机,尽可能扶持农机大户的'发展。国家对于农民购机方面给予了补贴,也使得农民提高了购买农机的欲望,并且要将技术信息、技术服务传送给农民,为其生产过程里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并支持农民进行跨区域作业,提高收入,令更多的农户发掘应用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形成的经济效益,进而能够大力扩大推广范围。

2.5做好农机推广宣传教育,增强民众使用农机的热情

宣传工作对于农机推广工作有着较强的意义,实际来讲,推广的过程就是一个宣传的过程。不仅要向领导报告增产状况以及获得的社会效益,来吸引领导的关注,还要让群众提高对新技术、新农机的认识,通过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宣传形式。

2.6做好推广人员技术培训,提升其综合业务水平

农机推广人员负责具体的农机推广工作,重视其业务培训,帮助其更准确地了解农机推广的程序、原则和方法,将大大提升农机推广的效率。

3总结

重视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加快普及农机使用的广度,是推进现代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但是,普遍存在的推广示范基地相对薄弱、农机推广经费无法保障、农机推广机构不健全等问题,大大影响到农机推广的实际效率。针对出现的这些问题,提升农机推广效率,我们必须要系统全面的思考这些问题。最先政府部门要做好引导工作,做好农机推广宣传教育,增强民众使用农机的热情。同时,颁布农机购置补贴,通过政策引导积极扶持农机大户的发展。其次,推广部门要做出样子,积极创建农机推广示范基地,做好现场示范工作,让民众认识到新农机具的益处,提升民众使用新农机具的积极性。同时,任何农机具的推广,要遵循试验、示范、推广的原则,早期应做好基地的实验比较,确保推广的农机具切实符合本地农作要求。最后,作为义务推广人员,要思进取、图发展,积极争取各项技术培训,提升其综合业务水平,确保农机推广工作的安全、高效运转。

参考文献

[1]李鑫,石桂平.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中的问题研究[j].江西农业,,(3s):126.

[2]赵互全,杨东川.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现状及开展办法[j].农业开发与装备,,(2):45.

[3]杜丽波.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现状及开展办法[j].南方农机,2017,(24):75.

农业机械论文篇五

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要从宣传、教育、引导、服务入手,从政策、资金、技术上给予扶持,开发引进具有市场需求的新型农业机械产品,在农业机械化生产关键环节、关键技术上不断取得新突破,提升农业机械化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

3.2加快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依据《农业技术推广法》、《农机化促进法》建立和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机服务体系,配齐配强专业技术人员,并在经费上予以保证。做好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信息搜集、整理、发布工作,积极为广大农民提供技术信息咨询服务。要适时引进、示范、推广适合本地特点的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要充分发挥农机大户、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纽带作用,在政策、服务上对其给予倾斜,帮助其优化机具配置,拓宽服务领域,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提高农机利用率和经营效益,促进农机化健康发展。

3.3引导农机区域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

各级政府应通过宏观调控,逐步引导农民改变一家一户的土地经营方式,可采取种粮大户集中连片承包土地或农民以土地入股交给种粮大户统一经营的方式,为种粮大户采用大型农业机械作业创造条件,为农机区域规模化生产奠定基础。

3.4继续加大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财政扶持力度

我国已经连续多年实施了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对改善农机装备结构、加快农机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由于我国农村基础薄弱,对农机化投入还需继续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一是要继续加大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力度,特别要加大对大型农业机械的补贴额度。二是要对土地平整、深松、高光效种植、机耕道修建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财政支持。三是要对农机作业油料给予财政补贴。四是加大对报废机具的补贴力度。

3.5加快农机装备结构调整步伐

应全面推进大型农机具的发展速度,提高农机装备水平。要加大新型农机具的研发力度,努力实现农机从低性能向高性能,单一作业向复式作业转变,从单纯发展主要作物农机具向兼顾其它经济作物农机具转变,使多功能机型整体推进,协调发展。只有科学发展农业机械化,才能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农业机械化能够切实改变“三农”落后的面貌,必将成为缩短城乡差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助推器。

农业机械论文篇六

一、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

第一,以队伍建设为重点,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首先,改革完善校长管理办法,制定校长上岗条件和岗位考评制度。提高校长专业化水平,采取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的办法选拔任用中小学校长,推举校长聘任制和任期制度改革。加强农村学校和城区薄弱学校校长队伍建设,建立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的校长定期交流制度,有计划地从城镇学校和优质学校选派管理干部充实到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领导班子,把优质学校成熟的管理经验传递到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提高农村学校与薄弱学校的管理水平,缩小干部能力差距。选派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到优质学校挂职锻炼,进行1年至2年实质培训,提高副校长的管理能力、科研能力,期满后回原校任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其次,注重提高教师素质。推进教师全面发展工程,建立和完善以教育为基础,以制度为核心,以评估为手段的教师职业道德和教师职业能力评价、考核、奖惩机制,规范教师行为,加强师德教育,树立师德典型,完善评价标准,提高教师队伍尤其是班主任教师师德水平和整体素质,构建灵活开放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创建农村学校与城区学校、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教师交流机制,让农村学校部分教师在城区学校代课培训1年至2年,薄弱学校教师在优质学校代课培训1年至2年,优质学校和城区学校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代课指导、引领帮扶,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提高,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第二,建立学校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探索建立优质学校与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联合办学、资源共享机制,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效率。以一校多区或集团管理方式,实现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的共建共享,实现教师统一调配,统一备课,统一考评。

第三,加强教育科研,使科研成果资源连锁,资源共享,使全区所有学校共同受益,共同提高全区教学质量。

第四,薄弱学校教师更应做到吃苦耐劳,敬业爱岗。面对教学设施差、生源质量差、学生管理难度大的现状,薄弱学校的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挥洒更多的汗水,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缩小与优质学校的差距。

第五,薄弱学校更要关注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关爱学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和学习习惯,以倡导优良的校风和学风,使学生能主动、愉快地学习,身心得到良好的发展。

第六,硬件设施建设标准化、均衡化,进一步加大对全区义务教育中小学教育装备建设力度,特别是对薄弱学校的'投入力度。统筹中央、省市、区各种渠道的项目资金,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把标准化学校建设与危房改造、强化薄弱学校等建设活动密切结合起来,分期分批进行学校标准化建设。

二、结语

实现硬件建设的均衡化,为推动樊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物质保障。教育均衡发展既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社会公平的有力抓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教育均衡发展的阳光雨露,健康快乐地成长。

农业机械论文篇七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为了从传统的农业转变成为现代农业,要做好农业机械化设备的运用工作。所以要将现代化农业发展与机械化物质技术等结合在一起,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来实现发展的目标。

1现代农业特征

1.1普及性

随着农业的改革与开放,农业机械化在农业劳作中的广泛性也在逐渐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也就促进了商品化与贸易化的发展。所以在农业发展中要运用好现代技术,做好投资工作,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在农业机械化的形成下,使得农民数量也在逐渐减少,借助先进的现代科技知识与管理经验,能够有效提升农业劳动的效果。工业装备已经成为了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提升,在各个劳动阶段中也逐渐实现了机械设备的推广,如借助高压疏水泵等来实现灌溉处理,代替传统的人工与手工设备等。随着农业机械的不断完成,新型生产技术与自动化机械也逐渐进入到了农业生产中,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1.2市场体系不断完善

在现代化生产下,使得劳动生产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同时也促进了贸易的发展。可以说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基础受到了市场化机械的监管与运行影响,且进行农产品的生产也不是为了自给自足,而是要为社会提供良好的商品,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保证资源的合理化配置,从而确保市场体系能够得到完善。

1.3先进技术的运用

在农业发展中使用先进技术能够促进农业产业实现快速的发展。现阶段中先进技术广泛运用到了养料供给以及杂交品种的研制等方面上。借助生物工程与信息科技的影响,不仅加深了人们对农业生产的认识,同时也使得其控制程度有了一定的提升,实现了精细化的发展目标。农业增产的基础就是提升科学技术,且农业工作者的能力与素质也得到了改善,通过将工作能力转变成为农业生产力,能够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2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经营规模的不足

就中国现阶段的一些地方来说,依然以精细耕作的小农经营模式为主,尤其是对于一些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慢的地区来说,这种现象极为常见。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受到世纪制定政策的影响,这样也就影响到了农业发展的效果。且在市场经济的逐渐深入下,中国加入到世界贸易组织后,这种经营模式出现了灵活性不足与低效性等问题,这样也就难以满足激烈的市场竞争发展要求。

2.2生产过程的不足

从农业产品的产量上来说,存在着稳定性不足的现象。由于农民只能靠天气以及气候来进行农业生产,这样也就使得产量上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当风调雨顺后,收入上也就有了一定的提升,反之不然。其次,从生产效率上来说,存在着效率低等问题,这样也就难以提升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甚至也难以形成规模化的效益。此外,从存储与保鲜技术上来说,由于难以满足市场发展的要求,所以也就影响到了市场的开拓与销售等环节。

3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措施

3.1做好政策与法规的建设工作

作为农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之一,农业机械化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建设现代农业与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想要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要坚持从科技发展出发,做好创新工作,以节约成本为目标,做好因地制宜工作,同时还要创造出标准化与专业化的品牌,最大限度的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通过完善法规与政策,要保证机制的合理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的影响下,政策法规建设能够促进农业的发展。所以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要从农业机械化入手,借助机械化立法,能够满足机械化的发展需求。所以要加大扶持力度,调动起各方的积极性,加大扶持力度。

3.2完善补贴制度,强化监督管理

对于农业机械化来说,有着一次性投入较大的特点,加之投资回收期相对较长,所以单纯依靠农户自行购买还是难以满足实际要求的。所以就可以从支农惠农政策入手,完善各个环节,同时还要促进农业机械化实现健康快速的发展。所以说在实际中要加大购置的补贴力度,增强农业机械在生产中的运用,从而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

3.3做好技术创新工作

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了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动力,所以要做好创新与完善工作,以此来满足农业生产对先进生产工具等方面的要求。在制定出积极引导政策时,还要找出完善的创新机制,加大科技的投入力度,从而提升创新能力,解决好农业生产中存在的不足。通过在一些关键技术上进行创新,讷讷个个解决好农机化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同时也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职称。所以各个地方也要积极参与到保护性耕作中,做好技术的科研,通过推广先进的技术,以此来促进农业的发展。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农业机械化已经成为了提升农业综合生产力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农业中的物质技术基础。进行农业机械化生产,不仅可以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同时也可以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支持,从而促进现代化农业建设。可以说现阶段中我国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与物质技术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在管理水平与经营等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所以要做好机械化研究工作,提升农业生产力,加快农业建设。

农业机械论文篇八

大中型农机具所占比例低,小型(微型)机具所占比例高,机具配套率低,农机化作业范围窄,作业质量不高,从而制约了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应发挥的作用。就目前看,我国在种植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中,已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生产,但是多数为小型农业机械,对农业提质增效作用不高,制约并影响了农业由粗放型向生产集约化生产的转变。

2.2农民对新科技接受程度和思想观念不利于农业机械化的普及提高

农民对科技含量高的新机具、新技术的接受程度取决于其文化水平和思想观念,不少农民对新机具只是好奇,等待观望思想普遍存在,不是自己先行先试,而是先看周围人是否有人使用,使用后的效果如何,再决定自己是否购买使用,这样做虽然比较稳妥,但往往是要比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更新慢上半拍甚至更多,这样就等于放缓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程。

2.3农民的收入水平制约购买使用先进农业机械

大中农业机械价值不菲,不是一般收入农民家庭所能承受的。多数农民不是不想更新机具,而是苦于缺少资金购买大型机具,所以将就使用老化的旧机具,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那就是旧机具大多是小型机具,由于机具老化,需要经常维修,既浪费时间又浪费资金,并且使用效率低下,作业成本过高,导致农民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不高。据统计,油料成本占农机作业本的45%以上,多年来油料价格居高不下,造成农机作业成本大幅增加,也是农民使用农机作业的积极性受挫的原因之一。

2.4由于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分散

不适宜使用大中型机械大规模作业以农户为单位的作业地块小,布局分散,农机作业所做的无用功多,机械作业效率低、成本高。如果实行土地集中连片规模化作业,可以使用大中型农业机械,能够提高机械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提高效益。经试验测算,以机耕地作业为例,土地集中连片规模化作业可降低作业成本28.6%。

2.5农机化基层服务体系薄弱

通过几次机构改革,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撤并,部分农机专业技术人员被其他部门借调从事其他工作,导致农机管理服务功能减弱,造成农机推广、农机安全监理服务体系出现断层,职能发挥不好。在农机作业过程中,服务水平与农机现代化水平不相适应,严重阻碍了农业机械化发展。另外,各级财政对农机服务体系投入的经费不足,造成无法正常开展农机服务工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