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经典游记散文短篇 经典游记散文精彩(优秀8篇)

最新经典游记散文短篇 经典游记散文精彩(优秀8篇)

ID:4680433

时间:2023-10-14 20:33:03

上传者:书香墨 最新经典游记散文短篇 经典游记散文精彩(优秀8篇)

人生是一幅画,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色彩勾勒出美丽的画面。如何处理人生的转折和选择,做出正确的决策?人生是一座山,我们需要攀登它并享受登顶的喜悦。在人生的旅途中,如何选择人生的方向和目标是至关重要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生经验,供大家参考。

经典游记散文短篇篇一

7月17日,爸爸和妈妈带我来到了安徽省马鞍山市的采石矶风景区游玩。爸爸先开车带我们来到合马汽渡,这可是我第一次坐汽渡,不要太兴奋哦!原来汽渡是人坐在车里,然后轮渡载着汽车过江,到江对岸的马鞍山。在汽渡上,我们全家走下车,站在船边,吹着阵阵江风,看着滚滚长江水,真有一种“惟见长江天际流”的感觉!

下了汽渡,爸爸把车开到采石矶门口。下车喽,现在,就由我来当一名小导游,带领大家去领略一下采石矶的秀丽景色吧!采石矶,又称牛渚矶,居我国著名的“长江三矶”之首。绝壁临江,水湍石奇,被誉为“天下第一矶”,采石山水甲江南。我们先来到了著名的太白楼,唐朝诗人李白,字太白,他曾多次在这儿吟咏诗歌,是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留下了许多不朽的篇章。其中《望天门山》就是他在登临采石矶时写下的优美诗句。我现在再背起这首诗来,真是身临其境,也能体会些诗中的意境了。唐代元和年间,这里就建起了太白楼,登楼远眺,千里长江尽收眼底,素有“风月江天贮一楼”之称。

参观完太白楼,我们顺着山路往上走,经过了燃犀亭,再沿着江边的台阶往上走,来到了三元洞。洞里有望江佛和石矶娘娘的塑像,以及有关他们的美丽传说和介绍。之后,我们又来到了传说中常遇春从长江纵身登矶的大脚印处,那里真的有一块巨石上印着一只大大的脚印哦!再往山上走,我们又参观了诗人李白的衣冠冢。

后来,我们还去了始建于东汉的广济寺,这也是座江南名刹,香火很旺的。最后,我们经过十几分钟的山路,终于登上了采石矶的顶峰。山风轻轻地吹着大汗淋漓的我们,透心凉!这时,我才真正能理解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句所包含的意思,感觉到当人登高望远时,心胸会更宽广,眼界会更开阔。

采石矶扼守长江天险,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愉快的采石矶之旅就要划上圆满的句号了。大家听了我这个小导游的介绍,有没有一种如入世外桃源的感觉呢!采石矶,真让我流连忘返啊!

经典游记散文短篇篇二

今天老百姓,真呀真高兴。我们一家人随团到南阳旅游,今天要去七星潭,我天生对水情有独钟,七星潭自然少不了水。不高兴才怪呢!

下了车,才发现七星潭原来是一座地质公园,为何名为“七星潭”呢?原来在山间有一条河道自巨石岩缝间奔流,飞瀑从天而降,形成连环七星深潭,故名七星潭。好了,话不多说,登山喽!

走了不多平坦的大道,就来到了第一个景点——摞石群,看到牌子上的名字,我有些迷茫:谁摞的石?盘古?夸父?愚公?望四周一看,天啊!一块块巨大的花岗石好像人工砌成一样,其实,这竟然是自然形成的。看!那一块一块的长方体石头一层摞一层,整整齐齐直入云端,使你不得不感叹地壳变动时大自然的神奇力量,自然面前,人类显得十分渺小。一块块巨石群在夕阳的映衬下似金饼重叠,一种原始的震撼力油然而生,历史的画笔在这里泼墨挥洒,岁月的沧桑在这里充分的体现。

不知走了多久,路过仙姑池、国舅池,又来到了彩虹潭,我走近一看,哇!池的中心像一块碧玉,而池水在阳光照耀下,显七种层层叠叠的颜色,宛如一座七彩虹桥,使人疑惑自己是否走进了瑶池。

终于登上了山顶峰——看着脚下的瀑布,这个潭流向那个潭,不知为什么,我真想让时间停留于此。

我们坐滑道下了山,我一个劲地猛滑,把前面的姐姐踢了个够呛。

七星潭真美啊!

经典游记散文短篇篇三

1.到苗哥家

十几年前,霖爸在云南认识了一个住在大山里的苗族朋友,我们叫他苗哥。回家后说起山里的贫穷,让我有点难以置信。在那几年里,我们每年都会给苗哥寄一点钱或者是东西。记得最清楚的是99年寄了一大包衣服去,结果就在收到的前两天家里小孩烤红薯吃把房子烧成灰烬,收到包裹后家里特别高兴,解了燃眉之急。这么多年过去了,霖爸念念不忘苗哥,虽然时时都有电话联系,但总想再亲自去看看。因我极不愿意坐车只好作罢。

随着霖儿的一天天长大,也该带他出去见见世面了。今年暑假,我们一家三口终于踏上了漫漫旅程。

从下关坐车到巍山再到牛街,花了四个多小时。在牛街见到了早已等候在那儿的苗哥兄弟俩。在街上吃过午饭,买了大包小包的东西,准备去叫车。谁知这里的路才修,极差,到江边二十公里,每人要100元。为了安全着想,霖爸决定走路。把东西装在苗哥的骡子上,我们出发了。

还没走呢,有一辆小货车要送货到公路边的一个小店,我们先坐一段路再说。在车的摇摆中,我们胆战心惊随着车辆摆动,路边就是悬崖绝壁呢,都不敢往下看。老乡们早就见惯不惊了,在车里说说笑笑,可惜说的话我听不懂。

从车上下来,我们开始了艰苦的跋涉。路程说起来不远,下山,过江,上山。天知道那是怎样的山,抬头望不见顶呢。土质和我们老家也不一样,地上全是小石子,走在上面,石子一滚一滑的,没走多远,我的脚上就起了几个大泡。所谓的路,就是下雨时冲出来的水沟。一边靠山,一边是悬崖。山里人太少,没有修路,几十年几百年,山民就走在这样的路上。霖儿很能干,一路兴致勃勃,根本没感觉到累,我真的佩服他了。在松树林里穿梭,霖捡了一根树枝做拄路棍。嘴里不停地问这问那,这一切,对他来说,太新奇了。

从午饭后的一点,我们像小蜗牛一样地爬行,省去沿途无数次的歇息,过江后霖就骑的骡子上山。快八点的时候,终于到达苗哥的家。

2.鸟枪换炮

因为有了霖爸十几年前的印象,咋一看到苗哥的家,有点恍然如梦。橘黄的门,橘黄的窗,雕花的窗棱,漂亮的瓷砖地板,虽然墙壁非常粗糙,但仍是一幢漂亮的房子。

3.苗哥苗嫂

早就听霖爸说苗族的女人特别能干,经过几天的相处,对苗嫂有了更深的了解。苗哥初中毕生,脑瓜特别灵,这在他们村并不多见。从长大成人起,苗哥就爱伺弄鸟。喂鸟,捉鸟,卖鸟一度成为他们家主要的经济来源。我们去的不时候,要不就可以和苗哥一起去捉野鸡了。苗嫂性格开朗,总能听到她那爽朗的笑声。山里农活多,除了做家务,饲养牲口外,农活苗嫂也是一把好手。外出干活或是打柴,苗哥负责赶牲口,苗嫂就背着一大背东西。苗族人的背篓和我们不一样,只在中部套一根绳子,然后把绳子挂在头上,看着重重的背篓,我真担心头是否能承受住。

4.经济来源

看着十来年苗哥家的变化,我和霖爸都惊叹不已。要知道从零开始到现在不错的生活,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这几年,政府大力发展烤烟,虽然以前也种,但没有形成规模,种,收,卖都没人管,现在统一规划,山民的收入大大增加了。保守的`计算,一亩烤烟有三千多元的收入,山里地多,只要人勤快,家家户户都可以种五六亩,多的可达十几亩。苗哥家的地很多,远的都荒芜了,就种了家门口的几块地,今年种了六亩,这是一笔不少的收入。山里核桃多,每家都有或多或少的树,一般也有几千元的收入。再加上种的红花,杂七杂八的果树,一片片的玉米,家里养的牛,猪,骡子,毛驴,山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了。

5.聪明肯干的骡子

山里路不好走,就苗哥他们村来说,无论到哪个场镇都得走四小时以上,买东西卖东西就特别困难。以前贫穷的时候,全靠肩挑背磨。有了一点积蓄后,有的人家就买了毛驴,条件更好一点的就买了骡子。苗哥和他哥哥家都有骡子。去的时候,霖就骑骡子上的山。平时出去打柴或者是重活,骡子就派上了大用场。从山里出来,过了江上山时,我和霖都骑的骡子。骡子非常聪明,当它感觉背上的东西歪了时,就自觉的停下来,等主人扶正。刚开始,骡子总是停,我还以为是它累了呢。苗哥说是人坐歪了,骡子害怕把人摔下来,就停了。果然,当我调整后,骡子又前进了。在陡峭的山路上,骡子稳步前行,一步一步的往上爬。坐在骡子的背上,心里有点不忍,害怕压着它。苗哥说骡子驮上二百五六十斤也没问题,掂量了一下自己的重量后,就心安理得地享受了。

6.烤烟

烤烟虽然能卖不少钱,但种烟是非常麻烦的。种的具体过程我不知道,但我亲眼见了采收。每株烟最下面的叶子不能要,有经验的烟民能一眼看出烤出来的烟是第几张叶子。从地里把烟采回来,用棍子和绳子把烟编好就进烤房。一轮烟要烤九到十天,温度要掌握好,白天晚上都不能离人。每年的烟要烤六到七轮,两个来月都不能好好睡觉,辛苦不言而喻。

7.热情好客的山民

听说苗哥家来了客人,村民们抽空就来看看。苗哥总是得意地介绍:“这是我重庆的小伴(就是朋友的意思),专门来看我的。”霖爸因不是第一次去,其中不乏老熟人,自然和他们热络起来,顺便给我当翻译。村民们热情的请我们去做客,我们也毫不客气地吃了他们的核桃,喝了采摘的绿茶。

山里人家,朴实无华;山里生活,如诗如画。

后记:

1.整理电脑时,看到2008年写的一篇文章。那次,我们在苗哥家玩了十来天,体会到了山里人的淳朴热情。听说这几年苗哥苗嫂到江苏女儿家带外孙去了,只留小来一人在家。路,经过无数次的绕道,终于修到了距苗哥家不远的山顶。不知啥时候我们再去看看。

2.那次出门,我最直接的反应是晕车瘦了七八斤,创下工作后的最新记录,霖父子俩笑称:“有神奇效果的减肥药。”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经典游记散文短篇篇四

湛蓝洁净的海水、优美的海岸风光,游憩在浪漫的七星潭,它的海滩、卵石、水景和独特月牙湾令我流连忘返。一直认为,台湾最美的地方是花莲,而花莲最迷人的地方是七星潭。

刚听到七星潭这个名字,你也许会问,这个“潭”在哪里?还是它是湖泊?因为可以看见北斗七星而取名吗?其实,如今的七星潭指的是那美丽的海湾,拥有着极为秀美温柔的月牙弧形海岸线。不过,“北斗七星”倒是说对,七星潭正是因为可以看见北斗七星而得名。它位于花莲县新城乡东北角,被称作是“东台湾最美的海湾”。

漫步、踏浪、捡石、骑铁马或吃海鲜,在七星潭享受悠闲惬意的午后时光。海滩上没有沙子,全是洁白、黑亮或者晶圆晶圆的美丽小石。充满着粗细不同的线条,或大或小,图案各异颇有特色。透着海水颜色的石头们紧密地挨挤着,绵延排向远方。

浪花很美。当浪花一朵一朵由远及近朝你热情奔来时,你的脸上也会笑成花儿。这时候,只管迎向她们,回应她们可爱的拥抱吧。只管勇敢地向前,和她们一起跳舞吧!不过,当海风不小时,你也会真切体会到海浪的速度和力量。

“小姑娘,七星潭的石子虽然漂亮好看,但是记得不可以带走喔。”一位正在海滩上散步的老人经过我身边对我这样说。——为什么不可以带走?七星潭有大片的'小石子,也不会少这几块吧!因为它们这么美……没有把老人的话放在心上,我手捧着细心挑选的小石头们开心地上了最后一辆返程的车。

还没坐稳,左边一位自由行大叔见我手中小石子立刻问:“你是在七星潭海滩上捡的吗?快点还回去吧!过海关时扫描出来,到时候还要罚你款呢!”“有这么严重吗?不要吓唬我!”我以为大叔在和我开玩笑。这时,前面一位戴眼镜当地男生告诉我说:“七星潭的石子真的不能捡拾带走,因为如果每个人都带走石子,那么海水会上涨得越来越高,对这里生活的居民来说很危险……”

原来是这样!恍然大悟后的我自责不已,赶紧将石子们放回七星潭。

傍晚时分,新城和崇德的灯火开始明晰可见了。七星潭是那般温柔迷人。大家或三五成群,或者独自一人在七星潭欣赏美丽星空,许下一个心愿,织一个美丽的好梦。

经典游记散文短篇篇五

初秋,我们一行三十多人,游毕红色圣地——延安,沿延壶公路蜿蜒盘旋行驶在茫茫黄土高原上,极目远眺,群峦迭嶂,黄土高原的雄姿一览无余,快到壶口时,导游介绍说:“驰名中外的壶口瀑布,现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四十佳旅游胜地和国际旅游三十五张王牌之一,不仅为国内亿万民众所向往,也为世界游客所期盼……”不等导游介绍完,大巴转过一个u字急弯,大家提起的心还未放下,黄河便扑面而来,只见车窗外东西两条峡谷将黄河水紧紧地揽在怀里。黄河水经晋陕峡谷,进入陕西宜川和山西吉县境内地段时,水面突然由三百多米收缩为三十多米,跌入六十多米深的圆形石谷中,仿佛一把巨大的水壶,将滔天大水收入壶中,形成了一幅天然奇景。故得名曰“壶口”。

进入壶口停车场,导游再三叮嘱,注意安全,导游的话在耳边响着,我们已争先恐后向壶口瀑布奔去,远远望去,但见壶口黄河水浊浪排天,声震峡谷,巨大瀑布飞流直下,与此形成巨大反差的是,瀑布上面的黄河水却如慈祥的母亲缓缓而来,也许是几千里长途奔流,母亲累了,要翻个身站起来,于是黄河水在此直直蹬着巨石挺直了腰,但是母亲没有站起来,却把自己甩成无数碎水珠,母亲也许疼痛难忍,怒吼着向下面的十里龙漕奔去。也许是母亲数千年的奔流要在此成仙了,于是母亲脱胎换骨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般义无反顾直泻而下。也许是母亲数千年的奔走,已习惯于平和,远远望着前面十里龙漕里的黄河水泻入“地下”,母亲犹如精卫填海般直冲下来,要将十里龙漕填满填平,于是在此发出雄浑的怒吼。瀑布下的黄河水直冲龙漕,咆哮着急速向前,如箭一般向十里外的孟门口飞去。

站在壶口岸边,照相机的机身和我们全身都被黄河瀑布溅起的水雾所覆盖,但大家全然不顾,无一躲闪,这是母亲河溅起的灵气,灵气附身,幸福一生,游客们久久伫立龙漕边,尽情让黄河母亲的灵气多在自己的身上沾附、覆盖。我轻轻抬起手,闻闻、再闻闻,仿佛闻到孩提时母亲身上的奶香。

伫立在壶口瀑布前,遥想九曲黄河如一盘巨龙,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北麓一路奔腾而来,游走于中华北国大地,流经九省、自治区,注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被中华儿女誉为中华魂、民族摇篮和母亲河。

目睹壶口瀑布的惊涛骇浪,真是滔天大水入深渊,声似雷鸣震破天,使人感慨万千。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发生在壶口,现在自己身临其境,于是,我便竭力要寻找大禹治水留下的历史痕迹。一位当地热心的大爷告诉我,大禹上马时所蹬的脚印现在还在,寻着大爷所指的西北方向,距瀑布百十米的石滩上,果然发现一个硕大的脚印,足有一尺多宽、二尺多长,周围散布着数十个大小不一的圆形石窝,传说这是大禹来回察看水情留下的马蹄印,更为神奇的是远远眺望的禹妇山,远望其形很像一个女人在那里睡觉,传说这就是大禹的媳妇,前来此地寻找大禹,但未见其人,她就睡在这里苦苦等待,最后化作巍巍大山永留人间,成为永久的、令人感动的.历史佳话。回头看,亚洲飞人柯绶良飞越壶口瀑布时堆砌的跑道遗迹还依稀可见,黄河母亲以她博大的胸怀笑迎她的儿女在她的身上跳跃飞舞。

凡是久远的历史名胜风景地,总有数个不同版本的传说,这既是历史文化的积淀,又使风景名胜地有了历史的厚重感和神秘感,壶口也不例外,据说,壶口瀑布和“龙漕”的形成,是因龙王发怒破石而造,大禹治水,将石山凿开,使黄河水位下降了一百多米,原来深居黄河底的龙王无处归宿,一时发怒,破石入地向下钻,用尾巴不断拍打着下游的岩石,于是造出了十里“龙漕”,玉帝赐壶锁住蛟龙。从此后,龙王便深居龙漕底,再不敢上岸危害百姓了。当然,这一美丽的神话不足为信,但当地百姓硬是信其有不信其无。依笔者理解,由于地壳的变动或地震等自然现象,壶口段原本平坦的黄河底某一天突然像“泰坦尼克号”断成两截,南头下沉,中间形成一段缺口,经数千年的黄河水冲淘,使缺口越来越深,越来越长,便形成了今天的十里“龙漕”,笔者想,再过几千年,十里龙漕也许会成为二十里龙漕,乃至二百里龙漕。我确信,这只是时间问题。

恋恋不舍离开壶口瀑布,坐着大巴沿黄河西岸向南蜿蜒前行,十里龙漕尽头的孟门山河心岛,远看似舟,近看是石。据说数千年来未被洪水淹没过一次,甚是神奇。其实这是两块三百多米长,四五十米宽的巨石,巨石两边,黄河水从孟门一分两股,向下流去。两块巨石据说是王母娘娘要填平龙漕,压死龙王从天庭送到人间的。车行到孟门山对正,大禹的塑像巍巍耸立在巨石之上,巨石被后人凿成巨大的石龟,石龟静卧在河心,大禹站在石龟上巡视着黄河水,保佑着两岸人民风调雨顺,永享太平岁月。

游毕壶口瀑布,心绪难平,对母亲河的感情愈发深厚,中华儿女就如这黄河之水,奔腾不息,源远流长。

经典游记散文短篇篇六

七星村简称七村。该村地处普定之北,乌蒙山边缘。因为由七个自然村寨组成,并且其分布如北半七星。故有此名。

一、春景风情

七村最远的自然村寨叫野狗寨,是一个背靠山脉的小村寨。这是一座织金与普定两县分界的绵延不断而又给人高耸入云之感的东西横跨的山脉。

说起来,七村的学校,离坪上乡政府所在地的直线距离不过两公里。但是,从进入七村地界开始,如果走路,一般的速度,也得一个多小时。路是七弯八拐的。自然村落在大山里,像初步布阵的围棋子。一路上,暮春的阳光,在春风的舞动下,在翠竹林中影影绰绰地闪灼。沟渠里,水流淙淙。黄黄的菜花谢了,紫白相间的豌豆花四处点缀在山间。时不时看到一丛丛的萝卜花,雪白亮丽。蜂蝶在花丛中忙碌;点水燕在新耕耙出来的水田野寻找美食;沟边的扇子叶敞开胸怀,让紫色的花尽情浪漫;四周的山野,林木林森,悦耳的鸟声此起彼伏,却很少影现;各种毛色的狗,三三两两,在寨前村后的田间地头自由地寻欢;野狗寨的北后,一条几十米宽的嫩绿之锦横披着,像一面世幅的旗帜;远远看去,绿境中闪动的红,让这春天凭添了几分生动;路上,扛犁吆看家的农夫不慌不忙地行走在希望之中。

二、神树村寨

我们的长安车扬起一路尘土,穿过学校所在的村寨,摇摇晃晃地向前。朋友说,前面的寨子中间有一棵老树,几百年的历史。我们朝穿外远看,很快就看到那棵叉枝叉桠的树,青枝绿叶地挺拔在寨子中间的山腰上。据说那是一棵杉棠榔,根部有数抱之大。是村寨中的神树。因为人们信奉它的神性,所以在“大炼钢铁”时代最终挺过了那场史无前列的动难。这寨子看上去有些古老,房屋多为瓦房、石板房。大树侧边两三百米的地方,有一个山丫口,丫口上下是一片新建的平房,这应该是打工经济和农村危房改造相结合的产物。

山丫口路边上的房前草堆旁,一子母黄牛躺着,并且慢条斯理地反刍着,对汽车的喇叭声置若罔闻。还是一个十岁左右的男孩扬起苞谷杆吆喝赶之,它们才慢慢起身,转到房子拐角去让开路。

三、山中矿区

过了山丫口,再往前,有一条小河沟。水很浅,浅得丢块石头也激不起一点浪花。沟里的石头几乎全是泛黄的。看得出,小河的上游有煤矿。抬眼西看,山间几间房子,那楼房可能就是煤矿的办公楼。而那成排的棚户房,也许就是工人的栖居之所了。

据说,煤矿老板不愿要当地人挖煤,因为一旦出事,惹不清。而外地人却相对好打发得多。只可惜那林木森森的山,因为开煤矿的需要,被活生生的截开,像人体被锯解似的。那本应绿意重重的林木,在那一片黑色的映衬下,越发显得沉郁。鸟们似乎也早已经逃离,在这片矿区很难听到欢快的啼啭声。虽然没有隆隆的机器声,也没有黑尘飞扬的装载,更没有人声鼎沸的宣嚣。但是,依然能看出煤矿曾经的“辉煌”,更能看得出“辉煌”之下的那一片忧患。

走过一座石拱桥,便是几户人家的小寨子。说是走过,因为我们的车子到了这里,看到一辆货车护卫了一车满满的木板,正停在路上下货。那不知多少吨的木板,才两个人在下。也不知要下到何时,所以,车子只到送我们到桥边。于是我们也只好步行前往目的地。

四、背粪老妪

转了一个s形的拐,我们就到了杜仲林。杜仲林这个寨子,算是七村座厂最好成绩的寨子了。寨子后的山,像一个大圆宝。左边是野狗寨背后高耸的大山脉。右边的山相对矮小得多,但矮而魁梧,像一个典是将军肚的汉子。寨前是一片田野。有一座南北向的山脉横堵在寨前四五百米处。虽然林木森森,却让整个村寨的视野大受限制。要是这寨子所在的山弯开阔些,房屋不是顺着两面的山势必而建,而是靠着远宝式的大山而建,那应该是一道很悦目的壮景。

我们注意到,杜仲林寨子周围,还真有不少成林的杜仲树。也许,这就是杜仲林名称之来源。

杜仲林寨前,从山上到田野,有一条蛇行似的水泥沟渠。光绪渠的两边,有树的地方,不时可看到堆成圆形草垛,还有成排的叶片宽大的芭樵树。路边的而所,麻布口袋悬挂为门。蹲位全是圆木,两根圆木对称,各挖一个半月形的口,便可组成一个圆形的洞,以为方便所用。

在寨子问及此事的马路上,我遇上一位背牛粪的妇女老人,她的身后有三个学生样的十多岁的孩子——一个男孩、两个女孩。我上前对老人说:“老人,这么大年纪还要背粪,这太辛苦了!”老人抬眼看了我一眼说:“我不做么不得人来做了。有个儿子杨xx在普定,不要说他很少来家,就是十逢难遇来一次,连吃的都不会自己做。我是趁几个在普定读书的孙孙放假来家帮忙,背点去放田”。我问老人多少岁,她说七十不到。我说背粪是中青年人干的事,她应该在家管管家务就行了。她说:“没这个福气!现在的年轻人,还有哪个会在家头老老实实的帮你做活路?要不做吗,丢荒了可惜,趁还能做,做得一年算一年,到做不到的时候再说”。我说打田的事咋做?她说开钱请人。我说:“你儿子在外能赚钱,亲脚亲手种庄稼太累了,到了这个年龄,也是小的赡养你的时候了,何必这样磨呢?”。她说田地丢荒了可惜!我说累坏了身体滑不着。她说她背的不算重,经常做活路身体才好。

也许,若干年后,作为农村的中青年人,家乡只是一种灵魂的归依。故土情结渐渐地被市场经济中的利益驱散、淡化。这是怎样的悲哀啊?我只能在心里黔向上苍祈祷。

五、春意满腹

从杜仲林到野狗寨,泥巴石公路七弯八拐,而且陡峭。路边高陡的“土保坎”,时常能看到水瓿的沟壑。我们沿着蛇行的山路盘旋而上,眼看着要到了,其实还有好几道弯拐。口渴的我们在路旁一户人家要水喝。一位年轻帅气的小伙从院坝前的石水缸里舀来一瓢水,第一个咕咚咕咚地喝了一气,脸上的汗水泛起了欢悦的光来,并情不自禁地说:“太安逸了!凉爽得很”!于是像喝转转酒似的,你递我,我转你地大喝起来。有人问咋这水为哪样这么好喝。那小伙说这是山上流下来的泉水。又有人说这离山顶不远了,还会有这样好的`水?那小伙子说,山有多高,水有多高。辞别道谢,我们再往前走。

进寨子的第一栋房子,是一座别墅式的建筑。院中的木料搭在墙上,露出头来。院内传来木工锯解的声音。

野狗寨子是一位朋友的老家,我们是听说他家有老酒可挖、有好茶可品而前往的。进寨子,他带着我们穿院过巷往上攀登,很快就到了一座两排长长的平房相对的大院落。院落的东边是封闭的,那里有一间厢房,这是朋友兄弟家的厨房。

朋友的父亲见我们到了院中,提出早已准备好的开水,并从我手中接过一提一次性的塑料杯,用最好的独芽茶泡给我们喝。茶叶在沸水冲泡的作用下在透明的杯中伸展开来,一叶叶的茶芽,芽尖朝上,在热气中,嫩绿的春意满杯。我把这些春意排成一排,拿起相机,咔嚓起来。看着暗淡干脆的茶中在沸水中慢慢伸展,我仿佛看到年轻人在火热的生活中锻炼成长,创造美好生活的过程。

朋友的父亲是手工制茶的老手。他说独芽的制作,因为叶嫩,杀青讲究火候。一不小心就会出问题。独芽茶的加工,不用提香,原汁原味,色稳汤淡味香,第二次冲水后味道才正。但三开之后,茶味就明显淡了下去。

我不懂得品茶。但我觉得,这片远离尘嚣的茶园,像深闺养女,纯洁有加。我们端起杯子,呷了一口独芽茶,仿佛这茶喝下去,五脏六腑都会被染绿,都会春意满怀。

我们准务到茶山上走一走,看一看。虽然时间还在中午,朋友在家的兄弟已宰杀了两只鸡,开始为我们准备晚餐。

六、寨情素描

绘画的晓峰先生看中一户古旧的茅屋,于是便拿出速写本,在屋前摆开架势,画了起来。胡洁兄弟也拿出相机,将晓峰先生与茅屋一起纳入他的镜头。我往上走,看到这茅屋侧边本边的石板房,用水泥与小路融为一体。一个三岁左右的小女孩,手中拿着一个空空的拳头大小的胶质的白色药瓶,安静地坐着。看着我们闪光的镜头,她没有一丝的笑。仿佛我们的到来,并不影响她什么。就连用木箱驮砂的马经过,吆牛扛犁的人经过,背粪放地的男男女妇经过,小女都安静地看着,静静地打发着属于她自己的岁月。

站在高坎上,看着茅屋的主人抬来板凳,请晓峰先生坐着慢慢画。茅屋素描画好后,晓峰先生看到茅屋的主人,那位脸色黑里透红的老农,体貌特别有些独特,于是就主动征询老人的意见,帮老人画起素描来。

见胡洁兄弟蹲着照相。老农的儿媳妇也找来一条板凳,让胡洁坐下。老农的孙子,一个两三岁的小男孩,手把着胡尖嘴的右腿,看着胡洁翻看相机里的照片。有时还把头伸近细看,一副专心致志的样子,没有一点生分。

我继续向上走。见一老妇坐在一栋独间的平房门口,看着院中五只母鸡和一只黑公鸡。我问老人这鸡卖不卖?她说不卖。我说我可以出高价,想买两只。她说出好多钱都不卖,她要留来下蛋孵小鸡儿和卖钱买盐巴的。我笑了笑,继续向上走。看鸡老人的心侧,还有一栋茅草房,房前横七竖八地堆满了木柴。茅草房的门虚掩着,看来还有人住。房上的草,有化着泥土的痕迹。

在一个茶园上的一个茶势喜人的山弯,几个挂着相机的男同胞,让两位美女同胞作模特,摆出各种姿势,从镜头上找感觉。

从茶园往回走,晓峰先生的素描还在进行。一群人又围着他观看。待画完,他们想上茶园看看的时候,天色已晚。

七、酒香情浓

回到朋友老家的院坝,一壶老酒已提上桌。倒上一杯,端起一品,醇香绵绵。朋友的兄弟带我到其后园去看窖酒的地方。那是一块种满兰花的园子。还有两窝发得春意浓浓的紫藤花。在园子的东边,挖开了一个足有半米深的坑。坑中有一个铝钵盖着一个土地陶缸口,这位兄弟说这就是他用野弥猴桃泡了多年的老酒。虽然在阴森的木中,酒香还是不容置疑地扑鼻而来,令人兴奋。

除了辣子鸡、回锅肉、土鸡蛋西红柿汤,那就是茴香伴折耳根、节菜素醮霉豆腐辣子汤等,一桌子农家菜端了上起,一圈围桌而坐的男男女妇都酌起了酒。喝酒吹牛,其乐融融。

朋友的父亲说到他们山有重达七八斤的何首乌,并送一个同去的志江兄弟。志江从老人手中接过,又从塑料袋中取出后,高高地提在手中,要我帮他闪一张照片。我咔只求几下,把志江激动的心情定格。

酒足饭饱,朋友的老父请提来一篮制好的独芽茶,见人一包。又吃又包的,大家都觉得过意不去,可又盛情难却,推辞退不了。

车子将我们接回县城。酒间飘然的我们,心还留在山上,留在朋友老家的院中。

经典游记散文短篇篇七

七星潭在台湾花莲机场的东侧。说它是潭,其实是一个海湾。它的形状像七字,故名七星潭。

七星潭的沙滩上布满了许许多多的碎石,一颗颗小黄石头像给沙滩披上了黄色的地毯。沙石的颜色非常鲜艳,有红的,有白的,有黄的,还有黑的。沙石的形状也千奇百怪,有高的,有矮的,有圆的,还有扁的。我捡起一个贝壳,仔细欣赏,欣赏完了,我又把它轻轻的送回了大海的怀抱。

我站起身子,眺望远方那湛蓝的大海,大海和天好像连接在了一起,分不清哪个是天哪处是海,海上抛起朵朵浪花,犹如蓝布上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我走到大海边,浪花拍打着我的小脚,突然一阵风吹了过来,大海掀起一米高的水墙,那水墙好似只饥肠辘辘的猛虎,朝我呼啸而来,一瞬间把我的裤子打湿了,我还没来得及下海,大海却已经迫不及待的送上了礼物——裤子湿了。

这次旅行,真让我回味无穷!

经典游记散文短篇篇八

早就听说山里泉的名字了。

记得那是20xx年的一天,晋城摄影名家刘效勉先生到太行摄影编辑部送来他的摄影作品,其中的几幅作品就是他拍摄的山里泉。据刘效勉先生讲,山里泉本不叫山里泉,这个只是后来的名字,起初叫拴驴泉,其实这个名字才好,更有文化味。从他的话语里,我能充分感受到它对这个名字的变化颇有些遗憾。我和他的看法是一致的,也认为“拴驴泉”这个名字好。不仅有文化内涵,更有民间的味道,能引起人的想象,更具魅力。

从他的图片中,我看到了山里泉的美,那是一种山与水相得益彰的美,和谐共生的美。看到如此美的景色,我的心为之一动。也就是从那时起,去山里泉旅游,便成了是我心底向往的一件事。旅游成行是在两年后的5月,当时是和几位同事一起去的,其中有两名摄影记者。一路上,我们走走停停,总是被沿途的美丽风景所吸引。

“这里的山不错,停下来拍几张吧。”一位摄影记者说。

我们都说,好,咱们也在这里照几张照片。是啊,山虽不高,但有的岩壁还是相当陡峭的,灰褐色岩石上点缀着一些绿色的植被,仿佛一幅幅错落有致的画。我们站在马路边,以青山作为背景,在摄影记者按下快门的几个瞬间,我们的笑容被定格在愉快的旅程中,定格在岁月的风雨中。

面包车一路奔驰,心情也有点飞扬的感觉。所过之处,看到的有青山绿水,也有山里人家。有的房屋连片,是一个人家相对集中的村庄,在这里能让人嗅到人间烟火的气味,看着一家一户的房屋和在村庄道路上行走的村民,我的心中产生了几分暖意。有的人家距离马路有一段距离,其房屋深陷在山沟沟里,仿佛一个被世人遗忘的角落,又好像是大山的孤儿,默默地存在着。看不到通往那里的路,哪怕很窄小的一条路,我也没有看到。但我相信,路是有的。退一步讲,即使没有,他们的坚韧和信念也会开辟出一条路,一条通往新生的路。

我对深陷在山沟里的人家很是好奇。其实当时我很想让司机停下车来,步行到那里了解一下他们的生活状况。但一想到是几个人一起去旅游,我的这个想法马上被我自己删除了。

我想,自己的'岁月还长,以后会有机会的。阳光是暖的,风儿是暖的,轻轻地抚摸着我们的眉,我们的发梢,在旅途中享受着五月的恩赐,真是一件惬意的事!思绪像天空的云彩,飘散着,移动着,越过一个个山头,拐过一个个弯道。

车突然停了下来,“哦,山里泉到了!”我在心中默念着一份惊喜。车停在了一个山洞口,洞口的左侧是售票处。景区一位工作人员看到我们的车,走上前来,司机将我们的来意告诉给他,并赠给他几本杂志,他很高兴地让我们进去,免收门票费。车穿过一段不太长的山洞,便进入了景区。我们把车停靠在一个空间大的地方。欢笑着下了车。映入眼帘的是山水相连的画面,眼前的山,郁郁葱葱;眼前的水,碧波荡漾。偶尔会看到一些游船从水面驶过,游船上的游客欢声笑语,和游船划开的水面一起荡漾。场面很温馨。水域的上方有一个长长的浮桥,一端连着水的岸边,一端连着山的脚下。山上有一个长长的台阶,山上正对着台阶有一个亭子。我们走上浮桥,扶着两侧的铁链,看对面是青山,看下面是悠悠流淌的碧水。我们在浮桥上走动,合影。看着对面山上高高的台阶,我们并没有上去,只是为了返回家不要太迟了。这对我来说,多少有些遗憾。

玩了大约10来分钟,我们走下浮桥,向工作人员借来了救生衣,准备划竹筏。刚上去竹筏时,我着急去拿一个什么东西,一只脚不小心掉进水中,把鞋弄了个全湿。同事都哈哈大笑起来。我也跟着乐呵了一阵。还好,五月的水不冷。

竹筏上有四只竹凳子和六根浆。我们有的坐着,有的划船。我们不停地划桨,把竹筏划向远方。谁知,风越来越大。可这时,我们离岸已经有些远了。我们担心风力越来越大,于是决定划回去。四个人分别站在竹筏的四个角的位置,用力划。起初的几分钟几乎无济于事。划了半天,竹筏移动的距离也不足5米。百余米的路程我们划了足足有四十多分钟。快靠近岸边时,我们个个都松了一口气。真是有惊无险的一次水上游。感觉很过瘾!

我们脱下救生衣,向工作人员讲述了我们的“惊历”,他笑笑说,一般没事的,你们穿这个,比较安全些。我们向他表示了应有的谢意。挥手告别。

返程中,看到山沟里有一些形状各异、颜色丰富的鹅软石,我们下车捡了一些,带回家以留作纪念。这些美丽的鹅软石,算是山里泉之旅的额外收获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