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幼儿园说课社会领域 幼儿园大班社会领域说课稿(汇总8篇)

2023年幼儿园说课社会领域 幼儿园大班社会领域说课稿(汇总8篇)

ID:4687494

时间:2023-10-14 23:12:00

上传者:飞雪 2023年幼儿园说课社会领域 幼儿园大班社会领域说课稿(汇总8篇)

在你的帮助和支持下,我想写一篇答谢词来表达我的谢意,现在应该是个好机会吧。那么,如何写一篇精彩而感人的答谢词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答谢词范文,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说课社会领域篇一

1、教材分析:

职业在生活中是到处可见的,与我们有着紧密的关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因此职业这个内容可以选择的活动内容很多,如:勤劳的人们、各种各样的职业等等,今天我选择了大班社会活动《长大了干什么》,主要通过交流、操作、表达的方法来了解生活中的职业。

2、教育价值:

这个活动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孩子常常会在他人面前说自己的爸爸妈妈是什么职业,这时教师可以抓住教育契机,为幼儿组织专门的活动,让幼儿深入了解爸爸妈妈的职业,从而意识到自己长大了要干什么。活动中幼儿结合已有的经验来讲述大人的职业,可以促进幼儿的表达能力及语言组织能力。

3、年龄判断:

本次活动需要充分的前期准备,需要丰富的经验,大班幼儿的丰富经验正好为本次活动提供了保障。而且活动中需要通过绘画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理想职业,大班幼儿的绘画能力逐渐形成,为本次活动奠定了基础,因此我将活动放在大班开展。

根据所选内容,也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纲要》精神的引领之下,我从情感、态度、认知、能力、技能五大方面制定了一下三维目标:

1、了解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职业,并表达自己的理想职业。

(知识目标:重点,教师引导幼儿讲述大人的职业,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也帮助幼儿回顾已有经验,为下面的环节做铺垫。在这里教师还提供了录像,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因此录像的播放能够很好的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2、懂得要努力学习,向往美好的生活,喜欢各种职业。

(能力、情感目标:难点,幼儿对于各种职业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通过教师的引导,幼儿都了解到自己长大后的理想职业,但是幼儿缺乏要“懂得努力学习,向往美好生活”的意识,所以在每一个环节后教师都有简单的小结,通过小结来帮助幼儿梳理知识,让幼儿懂得努力学习,才会有美好的生活的意识。

我遵循实效性、简约性、重复利用的理念,准备了一下材料:

1、课前初步了解大人的职业及工作内容。

2、了解社会上其他职业。

(活动前了解各类职业是做前期准备,在师幼交流中幼儿可以运用已有经验并用自己的语言来介绍各类职业。)

3、笔、白纸。(是为了让幼儿运用绘画的方式来记录自己的理想职业,为下面的介绍自己的理想职业做铺垫。)

4、大人介绍自己职业的录像。(充分的材料可以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欲望及表达欲望。)

每个活动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活动设计的很重要的体现和实现的过程。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幼儿的接受能力,我把本次活动的分为四部分来完成。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师:你知道你们的爸爸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吗?他们是怎样工作的呢?

(活动前以提问的方式来引题可以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另外,我相信大班幼儿有丰富的经验,他们都知道自己爸爸妈妈的职业,但是对于各类职业是怎样工作的,并不是所有幼儿都能了解的,因此通过第二环节让幼儿深入了解职业的工作内容。)

(二)观看录像,深入了解各类职业内容。

1、师:你们爸爸妈妈的职业有很多种,那你们知道他们是怎样工作的吗?

2、教师小结:你的爸爸是医生,为病人治病;你的妈妈是老师,交给学生知识;你的爸爸是警察,可以抓住坏人,你们的爸爸妈妈真能干。

(在这一环节中,通过直观教学让幼儿深入了解职业。这里能力较弱的幼儿可以自己组织语言来进行表达;能力较弱幼儿需要教师通过小结的方式来帮助其了解。)

(三)绘画理想职业,向往美好生活。

1、同伴交流、师幼交流、集体交流。

(利用多种形式的交流,帮助幼儿明确目的,引导幼儿绘画自己理想中的职业。)

2、幼儿绘画理想职业,教师巡回指导。(关注个体差异,帮助能力较弱幼儿。)

3、作品展示,再次交流理想。

(作品的展示可以激发幼儿的自豪感,在幼儿讲述中可以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这里教师会选择特别的职业,请这些幼儿进行介绍。)

4、教师小结。

(当幼儿介绍完自己理想的职业后,教师引导幼儿说说怎样才能完成理想,引导幼儿懂得要努力学习,听大人和老师的话,做一个好孩子,学习更多的本领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拥有自己的理想职业。)

(四)活动延伸。

将幼儿的理想职业张贴在区域角中,可以让幼儿在区角活动时向同伴介绍自己的职业,从而促进幼儿的交流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幼儿懂得要好好学习,向往美好的生活。

1、效果预测:通过这样的设计,我相信基本能完成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幼儿一定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发展。

2、亮点介绍:活动中我充分以幼儿为主体,而且从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观看录像,深入了解各类职业内容——绘画理想职业,向往美好生活——活动延伸四大环节来开展活动,其环节清晰、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能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

幼儿园说课社会领域篇二

我是应聘幼儿教师的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参观小学》。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活动方法、说活动准备、说活动过程、说活动延伸这六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教材内容分析

《参观小学》是苏教版幼儿园大班下册社会领域的内容。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对小学有着好奇和向往。《参观小学》这一主题活动很好的结合了幼儿的年龄段特点,活动对象具有专门的针对性。提前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助于大班幼儿将来迅速适应小学生活,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之一。正如《纲要》中所说:“幼儿阶段是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以及知识、能力和智慧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影响。”社会领域是幼儿园五大领域的轴心,本次活动设计了一个具体的活动,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其中,获取相关经验,非常必要。

(二)活动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本班幼儿实际情况,我将确定如下“三维”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小学学习、生活与幼儿生活的不同。

2.能力目标:通过认识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增强幼儿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情感。

(三)活动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目标的分析,我将活动的重难点确定如下:

1.活动重点:提高观察图片,认识小学学习、生活与幼儿园的不同。

2.活动难点:提高图片的观察,产生对小学生活的向往。

大班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比较好学、好问。同时,此时幼儿的自己的意识有了进一步发展,依赖于成人的评价,生活中带有主观情绪性。幼儿在活动中的独立性逐渐增强,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越来越多,需要教育者对幼儿做出正确的引导和启发。

基于以上对“幼儿特点”的分析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我将主要采用直观观察法和角色扮演法,并辅助以讲解法和讨论法等来开展教学活动。

观察讲解法主要是,幼儿观察小学的相关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认识图片内容

角色扮演法主要是,幼儿分组进行“我是小学生”的角色扮演游戏,从游戏中获取相关经验

《纲要》中指出:“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性的材料,让每位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形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说明了活动准备是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为了目标的实现以及过程的开展,我进行了如下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能够认识红领巾、乒乓球等物品,为本次活动进行了经验准备

2.物质准备:歌曲《上学歌》、四张小学生活的图片、红领巾若干

以上对教材、幼儿的分析,对方法和活动准备的设计,都是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做的铺垫。下面,我将详细地说一说活动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首先,借助歌曲《上学歌》导入,激发幼儿兴趣。轻松欢快的音乐,小学生之歌《上学歌》,为幼儿创设了情境,引发幼儿思考。歌曲完毕,我会用问题启发幼儿:歌曲写的是哪个班级呀?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引导幼儿:对,这首歌是写小学生的。那今天,我们来看一看小学跟幼儿园有什么不同呢?以此引入活动主题《参观小学》。

(二)观看图片,初步感知

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图片,第一张:校门口。引导幼儿思考:小学生的校门口跟幼儿园的有什么区别呢?幼儿观察图片后,我会请一些小朋友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引导幼儿说出:小学的校门更大一些,我们小学生都高高兴兴地跟父母说再见,因为他们长大了。

为了吸引幼儿注意,我拿出准备好的红领巾,问幼儿:小朋友们知道这是什么吗?通过直观感受,幼儿加深对小学生特点的感知。并播放图片:戴红领巾的小学生在升国旗,引发幼儿讨论:图片中的哥哥姐姐在做什么?红领巾代表什么?随后请一些小朋友试戴红领巾,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接下来,我请小朋友们猜一个谜语:有个小娃娃,两人跟它耍,跑到谁跟前,照头打一下(打一体育用品)。连续观看图片的幼儿已有一些疲劳,注意力开始转移,通过谜语激发幼儿兴趣,继续保持幼儿对图片的注意力。引导幼儿猜出“乒乓球”后,请大家观看图片:一群小学生打乒乓球。引出小学生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形式多样。

通过观察图片,幼儿可以直观形象地获取经验,初步感知“小学生的生活”。

(三)游戏体验,深入了解

上一环节,幼儿通过观看图片,已获取相关经验,对小学生的生活有初步的理解。这一环节,将开展角色扮演“我是小学生”的游戏。游戏内容是,我来扮演小学老师,每组5名幼儿自愿戴上红领巾成为小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幼儿主动感知小学生活与幼儿生活的不同。让幼儿“做中学”、“做中求发展”。游戏将尽力照顾到每一名幼儿,使每一位幼儿都能“寓学习于游戏中”。游戏结束后,请一些幼儿跟大家分享做小学生的感受。引导幼儿总结出:小学跟幼儿园一样,有好玩的游戏、能学到更多知识、交到更多朋友。从而加深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幼儿在游戏中进行探究学习,进一步巩固了本次活动的内容。通过角色游戏,幼儿体验到小学生的生活,加深感知。角色扮演游戏是一种完全体验型的学习,幼儿主动参与游戏,获取主题相关的经验,教师起引导和启发的作用。

(四)自由探索,迁移内化

通过前面的环节,幼儿已对小学生的生活有了一定思考。在这一环节,我将请大家进行小组讨论:你觉得小学学习、生活跟幼儿的还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小组讨论一方面可以帮助幼儿积极思考,发散思维;另一方面还可以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讨论完毕,我会询问幼儿的讨论成果,对合理的、正确的部分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自由探索的学习方式,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实现了相关经验的迁移。

(五)儿歌结束

最后,引导幼儿再听一遍“小学生之歌”——《上学歌》,在轻松愉快的歌声中结束本次活动。

以上就是我的活动过程。

好的教育活动不仅止于特定的某一次活动,而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因此,活动延伸不可缺少。针对本次活动的内容,我将采用“家园合作”的形式进行延伸,请幼儿回家请父母带自己去附近的小学参观一下。

以上是我全部的说课内容,感谢各位老师的耐心聆听,您们辛苦了。

幼儿园说课社会领域篇三

幼儿在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标志。而且会询问这个标志是什么意思?那个标志代表什么?幼儿的这种兴趣及好奇。正是我们向幼儿介绍社会,以及社会生活的一个突破口。常用的标志活动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形式,让幼儿通过找一找,认一认,画一画等了解标志的外形及含义,从而发展幼儿的想想力、创造力,本次活动综合了社会、艺术、语言等领域的内容,运用了多种手段,从而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难点是:认识常用标志,理解各种标志的含意。

通过教材内容和设计意图,吸取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为满足幼儿认知,能力,情感的需要,按照《纲要》涉及的五大领域教育目标,确定本次教学目标为:

1、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兴,认识常用的标志,引导幼儿用完整、流畅的语言讲述对各种标志理解的含义。

2、在认识常用标志的基础上,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合作创造,设计标志。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为顺利完成以上教学目标,在活动准备方面,特作如下安排:

1、幼儿知识经验准备;请家长带领幼儿到公共场所及其他地方找各种标志,并想办法通过查询、查资料等办法理解标志的'意图。(可通过照图片、图标、网上等办法收集各种图标)。

2、教具、学具准备:为体现学具、教具是幼儿学习的教科书,在本次活动中,要求幼儿,家长,教师共同收集常用标志的资料作补充。同时为幼儿提供各色彩纸、彩笔笔等制作用品等。

3、心理环境准备:为幼儿在自然的环境下学习,在幼儿园墙壁上设置一块展览版,把幼儿找到的标志拿到幼儿园放在展览版上进行展示。

本次活动,总体设计思路:以《新纲要》为指导,借鉴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及做中学思想。从“寻找标志――认识常用标志,理解各种标志的含意――标志小游戏――讨论设计图标――制作图标――”五大块,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感知到体验到创造,使原有的经验与新经验之间建立有机的联系。让幼儿在互动式、开放式、探究式的教育活动中,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从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感知力、想像力、创造力。

各环节的具体教法、学法及时间分配如下:

第一环节:带来幼儿观看展览版,“请小朋友看看展览版上都是什么”?将幼儿引到“标志的世界”。目的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该活动中来,此环节在1分钟以内。

第二环节:运用多种感官认识常用标志,理解各种标志的含义,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相互谈发现。这部分是重点,需8钟左右。

建构主义理论提示我们,在教学中,要帮助孩子利用情景、协商对话等环境要素,发挥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为此,我让孩子在“标志”情景中,与标志零距离接触,通过看、摸、听认识常用标志,理解各种标志的含义。“你认识哪些标志?它有什么含义?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好朋友”。教师、幼儿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形成合作学习机制。

第三个环节:标志小游戏,加强对标志认识的环节,需4左右分钟,教师准备各种标志的图片,让幼儿快速认出是什么标志?是什么意思,看看谁的反应快。这环节是难点。

第四个环节:过渡环节,需1分钟,讨论设计图标,请幼儿想一想,我们幼儿园什么地方需要挂上标志?设计什么样的标志?同时把幼儿引到坐位上。

(通用11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

幼儿园说课社会领域篇四

我是来应聘幼儿园教师的xx号考生,我今天抽到的说课题目是《一米线》。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活动方法、说活动准备、说活动过程以及说活动延伸这六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米线》选自于江苏教育出版社大班社会领域大家一起来主题活动当中的一个教学活动。本次活动通过儿童常见到的生活中的事物,贴近幼儿的生活。引起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对身边常见事物也能细致观察的意识,遵守社会规则。正如《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学习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尤其是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学习,往往不是教师直接“教”的结果,幼儿主要是通过在实际生活和活动中积累有关的经验和体验而学习的。教师要注意通过环境影响幼儿。

活动目标是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在《纲要》精神的指导下,我制定出如下三维目标:

1.情感目标:从自我做起,激发乐于参与集体活动的兴趣。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讨论、游戏等方法,提高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

3.认知目标:了解一米线的作用,并知道遵守规则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重要作用。

根据以上对教材及其目标的分析,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重点为:了解一米线的作用,并知道遵守规则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重要作用。

由于幼儿的认知水平不足,本次活动的难点为:通过观察、讨论、游戏等方法,提高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激发乐于参与集体活动的兴趣。

教师应该充分的把握幼儿的基本情况,以幼儿为主体,因此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大班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与知识储备,他们能够初步理解周围世界中比较隐蔽的因果关系,能生动、有表情地描述事物。但是在教学中,应将重点放在幼儿理解方面,充分尊重幼儿,以便他们将注意更多地投向学习过程的理解和思考,只有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才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内容。

在活动当中,我充分贯彻《纲要》与《指南》精神,以互动、开放、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因此,我将以电教法和提问法为主,同时辅以情景教学法,在相应的活动目标要求下,运用情景化教学既能满足幼儿的需要,又能达到提高表达能力和创造力的目标,同时,在多元化的活动方法中,充分的调动幼儿的活动积极性。

活动准备工作是完成活动设计以后,开始转向具体实施的过渡环节,那么教师是环境的创设者,必须为幼儿提供一个有准备的环境,因此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小狐狸到银行的视频、挂图、图片,在活动中为幼儿的配置充足的物质材料,随时满足幼儿求知欲的需要。

接下来就说到我说课的核心环节,说活动过程。我的过程一共分为三个部分。

首先是我的开始部分也就是我的导入,我将采用视频导入的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学生的老师”。孩子有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这是我将会引导幼儿跟着我预设的问题进去活动当中。

然后就是我的展开部分,在这一部分一共分为三个环节:出示挂图,引出内容——探讨交流,全面感知——迁移经验,融入生活。

(一)出示挂图,引出内容

在这一环节,我先会出示挂图,我会创设情境,图图和花花两个小朋友都要去银行,带领幼儿一起来帮助他们。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提出问题,说出百货商场、医院的作用。接着通过提问幼儿:现在图图和花花已经走到了医院,在怎么走就能到银行呀?引出银行,带领幼儿走进银行。

(二)探讨交流,全面感知

我会出示图片,带领幼儿对图片中的场景进行讨论,引导幼儿了解“一米线”的作用,在此过程中提出思考性的问题和假设性的问题“图片当中的人们都在干什么?”,“为什么这些人都要隔着这么远呢?”通过这样几个问题问题,带领幼儿一起感知一米线的作用,并且总结一米线的作用“在银行里面设置一米线是因为,一方面人们按照秩序进行排队,另一方面是尊重他人的隐私,还有防止坏人的偷盗。这样来提高幼儿的总结能力与表达能力。

(三)迁移经验,融入生活

(四)游戏结束

最后就是我的结束部分,正所谓“一个好的结束是下一个活动的开始”。精心设计一个适宜而有效的结束方式很有必要。因此我将采用创设情境,游戏体验的方式,通过引导幼儿在活动室的小超市里面进行角色扮演的游戏,以此来结束本次活动。

为了使幼儿通过真实而有意义的活动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获得完整的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我将采用领域拓展的方法进行我的活动延伸,将活动当中的掌握的一米线的作用,在绘画中展现出来,并且将孩子的作品贴在我们的主题墙上,开展一个小小文明家的主题教育活动。

以上是我全部的说课内容,感谢各位老师的耐心聆听,您们辛苦了。

幼儿园说课社会领域篇五

我是应聘幼儿园教师的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毕业啦》。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活动方法、说活动准备,说活动过程、说活动延伸和说活动反思这七个方面来陈述我的说课内容。

《毕业啦》是大班社会领域的一个活动。是幼儿园大班下学期毕业季主题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幼儿的自己的意识和社会意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纲要》明确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同时,还要注重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针对本次活动的特点,特制订如下三维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乐于表达自己对幼儿园、老师和伙伴之间的情感,体验共同生活中师生情、同伴情。

2.能力目标:口语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3.认知目标:回忆自己在幼儿园的生活经历,体会自己长大的过程。

其中,乐于表达自己对幼儿园、老师和伙伴之间的情感,体验共同生活中师生情、同伴情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回忆自己在幼儿园的生活经历,体会自己长大的过程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幼儿期的自己的意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表现在对自己性别的认识,可自己观察到身体特征、动作、能力、爱好、所有物。幼儿的自我评价进一步发展,幼儿自我评价的主要特点是:主要依赖于成人的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幼儿一般都过高地评价自己。幼儿活动的独立性逐渐增强。同时,幼儿期情感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儿童引起情绪反应的动因从主要为生理需要的满足逐渐过渡到主要为社会性需要的满足。以上将作为我活动设计的理论依据。

我将引入多种活动方法来丰富本次活动。以直观感受法、视听讲结合法、谈话法等方法为依托,力求以多样化的形式和内容给幼儿们创造一个宽松的活动环境,巩固活动成果。

为了配合活动目标的实现,我作出了如下准备:幼儿日常的生活和学习照片,纸、笔、颜料(小朋友课上制作爱的密码卡片所需),《献给爱丽丝》的背景音乐,毕业诗。

1.导入部分

以谈话的方式引出活动主题。导入语:小朋友们马上就要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了,三年愉快的幼儿园生活马上就要结束了,你们就要毕业了,你们知道什么叫毕业吗?大家都有什么样的想法呢?(幼儿讨论)

2.基本部分

激发幼儿自己回忆刚上幼儿园时的情景,“还记得你们刚来幼儿园时的情景吗?”(背景音乐《雨的印记》,出示小班孩子三年以来幼儿园生活经历的一些照片,帮助幼儿回忆讲述)

鼓励幼儿即兴演讲:“说一说现在的我”,然后由老师和小伙伴们表扬赞赏。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比较自己比起刚入园时有什么进步。

提问启发:小朋友们就要离开幼儿园了,大家最不舍得幼儿园的是什么呢?

幼儿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老师把这些话语汇在一起,请大家欣赏一首毕业诗。同时播放背景音乐《献给爱丽丝》,由老师向孩子们派发纸、笔、颜料,组织他们自己动手制作爱的密码卡片,可以画上自己最喜欢的小东西并写上简单的祝福话语。

请几个小朋友说说卡片上的内容,然后与其他小朋友交换卡片(儿歌《找朋友》音乐响起)。

3.结束部分

卡片交换完毕,老师引导大家合唱歌曲《老师再见了》,请摄影老师合影留念!

好的教育活动不是止于特定的某一次活动,而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特别是良好习惯的培养,因此活动延伸必不可少。活动结束后,我会让幼儿每人准备一本签名册,邀请同伴和老师签名。

以上是我全部的说课内容,感谢各位老师的耐心聆听,您们辛苦了。

幼儿园说课社会领域篇六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参观小学》。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活动方法、说活动准备、说活动过程、说活动延伸这六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教材内容分析

《参观小学》是苏教版幼儿园大班下册社会领域的内容。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对小学有着好奇和向往。《参观小学》这一主题活动很好的结合了幼儿的年龄段特点,活动对象具有专门的针对性。提前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助于大班幼儿将来迅速适应小学生活,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之一。正如《纲要》中所说:“幼儿阶段是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以及知识、能力和智慧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影响。”社会领域是幼儿园五大领域的轴心,本次活动设计了一个具体的活动,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其中,获取相关经验,非常必要。

(二)活动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本班幼儿实际情况,我将确定如下“三维”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小学学习、生活与幼儿生活的不同。

2.能力目标:通过认识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增强幼儿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情感。

(三)活动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目标的分析,我将活动的重难点确定如下:

1.活动重点:提高观察图片,认识小学学习、生活与幼儿园的不同。

2.活动难点:提高图片的观察,产生对小学生活的向往。

大班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比较好学、好问。同时,此时幼儿的自我意识有了进一步发展,依赖于成人的评价,生活中带有主观情绪性。幼儿在活动中的独立性逐渐增强,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越来越多,需要教育者对幼儿做出正确的引导和启发。

基于以上对“幼儿特点”的分析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我将主要采用直观观察法和角色扮演法,并辅助以讲解法和讨论法等来开展教学活动。

观察讲解法主要是,幼儿观察小学的相关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认识图片内容

角色扮演法主要是,幼儿分组进行“我是小学生”的角色扮演游戏,从游戏中获取相关经验

《纲要》中指出:“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性的材料,让每位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形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说明了活动准备是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为了目标的实现以及过程的开展,我进行了如下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能够认识红领巾、乒乓球等物品,为本次活动进行了经验准备

2.物质准备:歌曲《上学歌》、四张小学生活的图片、红领巾若干

以上对教材、幼儿的分析,对方法和活动准备的设计,都是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做的铺垫。下面,我将详细地说一说活动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首先,借助歌曲《上学歌》导入,激发幼儿兴趣。轻松欢快的音乐,小学生之歌《上学歌》,为幼儿创设了情境,引发幼儿思考。歌曲完毕,我会用问题启发幼儿:歌曲写的是哪个班级呀?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引导幼儿:对,这首歌是写小学生的。那今天,我们来看一看小学跟幼儿园有什么不同呢?以此引入活动主题《参观小学》。

(二)观看图片,初步感知

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图片,第一张:校门口。引导幼儿思考:小学生的校门口跟幼儿园的有什么区别呢?幼儿观察图片后,我会请一些小朋友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引导幼儿说出:小学的校门更大一些,我们小学生都高高兴兴地跟父母说再见,因为他们长大了。

为了吸引幼儿注意,我拿出准备好的红领巾,问幼儿:小朋友们知道这是什么吗?通过直观感受,幼儿加深对小学生特点的感知。并播放图片:戴红领巾的小学生在升国旗,引发幼儿讨论:图片中的哥哥姐姐在做什么?红领巾代表什么?随后请一些小朋友试戴红领巾,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接下来,我请小朋友们猜一个谜语:有个小娃娃,两人跟它耍,跑到谁跟前,照头打一下(打一体育用品)。连续观看图片的幼儿已有一些疲劳,注意力开始转移,通过谜语激发幼儿兴趣,继续保持幼儿对图片的注意力。引导幼儿猜出“乒乓球”后,请大家观看图片:一群小学生打乒乓球。引出小学生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形式多样。

通过观察图片,幼儿可以直观形象地获取经验,初步感知“小学生的生活”。

(三)游戏体验,深入了解

上一环节,幼儿通过观看图片,已获取相关经验,对小学生的生活有初步的理解。这一环节,将开展角色扮演“我是小学生”的游戏。游戏内容是,我来扮演小学老师,每组5名幼儿自愿戴上红领巾成为小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幼儿主动感知小学生活与幼儿生活的不同。让幼儿“做中学”、“做中求发展”。游戏将尽力照顾到每一名幼儿,使每一位幼儿都能“寓学习于游戏中”。游戏结束后,请一些幼儿跟大家分享做小学生的感受。引导幼儿总结出:小学跟幼儿园一样,有好玩的游戏、能学到更多知识、交到更多朋友。从而加深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幼儿在游戏中进行探究学习,进一步巩固了本次活动的内容。通过角色游戏,幼儿体验到小学生的生活,加深感知。角色扮演游戏是一种完全体验型的学习,幼儿主动参与游戏,获取主题相关的经验,教师起引导和启发的作用。

(四)自由探索,迁移内化

通过前面的环节,幼儿已对小学生的生活有了一定思考。在这一环节,我将请大家进行小组讨论:你觉得小学学习、生活跟幼儿的还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小组讨论一方面可以帮助幼儿积极思考,发散思维;另一方面还可以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讨论完毕,我会询问幼儿的讨论成果,对合理的、正确的部分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自由探索的学习方式,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实现了相关经验的迁移。

(五)儿歌结束

最后,引导幼儿再听一遍“小学生之歌”——《上学歌》,在轻松愉快的歌声中结束本次活动。

以上就是我的活动过程。

好的教育活动不仅止于特定的某一次活动,而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因此,活动延伸不可缺少。针对本次活动的内容,我将采用“家园合作”的形式进行延伸,请幼儿回家请父母带自己去附近的小学参观一下。

以上是我全部的说课内容,感谢各位老师的耐心聆听,您们辛苦了。

幼儿园说课社会领域篇七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应聘幼儿园教师的xx号考生,我今天抽到的说课题目是《一米线》。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活动方法、说活动准备、说活动过程以及说活动延伸这六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米线》选自于江苏教育出版社大班社会领域大家一起来主题活动当中的一个教学活动。本次活动通过儿童常见到的生活中的事物,贴近幼儿的生活。引起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对身边常见事物也能细致观察的意识,遵守社会规则。正如《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学习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尤其是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学习,往往不是教师直接“教”的结果,幼儿主要是通过在实际生活和活动中积累有关的经验和体验而学习的。教师要注意通过环境影响幼儿。

活动目标是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在《纲要》精神的指导下,我制定出如下三维目标:

1.情感目标:从自我做起,激发乐于参与集体活动的兴趣。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讨论、游戏等方法,提高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

3.认知目标:了解一米线的作用,并知道遵守规则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重要作用。

根据以上对教材及其目标的分析,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重点为:了解一米线的作用,并知道遵守规则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重要作用。

由于幼儿的认知水平不足,本次活动的难点为:通过观察、讨论、游戏等方法,提高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激发乐于参与集体活动的兴趣。

教师应该充分的把握幼儿的基本情况,以幼儿为主体,因此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大班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与知识储备,他们能够初步理解周围世界中比较隐蔽的因果关系,能生动、有表情地描述事物。但是在教学中,应将重点放在幼儿理解方面,充分尊重幼儿,以便他们将注意更多地投向学习过程的理解和思考,只有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才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内容。

在活动当中,我充分贯彻《纲要》与《指南》精神,以互动、开放、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因此,我将以电教法和提问法为主,同时辅以情景教学法,在相应的活动目标要求下,运用情景化教学既能满足幼儿的需要,又能达到提高表达能力和创造力的目标,同时,在多元化的活动方法中,充分的调动幼儿的活动积极性。

活动准备工作是完成活动设计以后,开始转向具体实施的过渡环节,那么教师是环境的创设者,必须为幼儿提供一个有准备的环境,因此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小狐狸到银行的视频、挂图、图片,在活动中为幼儿的配置充足的物质材料,随时满足幼儿求知欲的需要。

接下来就说到我说课的核心环节,说活动过程。我的过程一共分为三个部分。

首先是我的开始部分也就是我的导入,我将采用视频导入的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学生的老师”。孩子有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这是我将会引导幼儿跟着我预设的问题进去活动当中。

然后就是我的展开部分,在这一部分一共分为三个环节:出示挂图,引出内容——探讨交流,全面感知——迁移经验,融入生活。

(一)出示挂图,引出内容

在这一环节,我先会出示挂图,我会创设情境,图图和花花两个小朋友都要去银行,带领幼儿一起来帮助他们。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提出问题,说出百货商场、医院的作用。接着通过提问幼儿:现在图图和花花已经走到了医院,在怎么走就能到银行呀?引出银行,带领幼儿走进银行。

(二)探讨交流,全面感知

我会出示图片,带领幼儿对图片中的场景进行讨论,引导幼儿了解“一米线”的作用,在此过程中提出思考性的问题和假设性的问题“图片当中的人们都在干什么?”,“为什么这些人都要隔着这么远呢?”通过这样几个问题问题,带领幼儿一起感知一米线的作用,并且总结一米线的作用“在银行里面设置一米线是因为,一方面人们按照秩序进行排队,另一方面是尊重他人的隐私,还有防止坏人的偷盗。这样来提高幼儿的总结能力与表达能力。

(三)迁移经验,融入生活

(四)游戏结束

最后就是我的结束部分,正所谓“一个好的结束是下一个活动的开始”。精心设计一个适宜而有效的结束方式很有必要。因此我将采用创设情境,游戏体验的方式,通过引导幼儿在活动室的小超市里面进行角色扮演的游戏,以此来结束本次活动。

为了使幼儿通过真实而有意义的活动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获得完整的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我将采用领域拓展的方法进行我的活动延伸,将活动当中的掌握的一米线的作用,在绘画中展现出来,并且将孩子的作品贴在我们的主题墙上,开展一个小小文明家的主题教育活动。

以上是我全部的说课内容,感谢各位老师的耐心聆听,您们辛苦了。

幼儿园说课社会领域篇八

尊敬的评委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说说我家的人》。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本次活动来源于明天出版社《山东省孩子园活动教材》第二个主题第一个活动。

家是每个人生活的港湾,家庭的温暖和亲情关系会影响孩子对人和社会的态度,孩子对家庭的感受也将影响其人生的道路。孩子自己家里的人,孩子并不陌生,但是孩子对家庭成员的生日、职业、爱好等并不是很了解。“说说我家的人”是通过孩子熟悉的人物来激发孩子对调查的兴趣,并通过调查及记录增进孩子对家人和家庭的了解,帮助孩子树立对家人、家庭的爱。正如《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孩子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孩子的生活,选择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孩子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此活动来源于孩子生活,有服务于孩子生活。所以我选择了本次活动。鉴于对以上内容的分析,特制定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激发孩子调查的兴趣,增进对家人的了解。

2.技能目标:引导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调查结果,并能有条理地讲述。

3.情感目标:培养孩子对家人的爱。

根据《纲要》中教育目标及孩子的年龄特点,我将激发孩子调查的兴趣,增进对家人的了解和爱作为重点,引导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调查结果,并能有条理地讲述作为难点。

为了使活动呈现出综合性,寓教育于生活情境中,特做以下准备:

1.知识准备:事先让孩子调查家人的生日、职业、爱好等并于活动前和孩子讨论调查的结果。

2.教具准备:

(1)请孩子每人带一张家庭成员较全的全家福照片

(2)提供摆放照片的版面

(3)孩子人手一份彩笔、画纸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孩子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理念,让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本活动采用的教学法有:

(1)启发提问法:这种方法在各活动中是最常见的。通过启发提问激发孩子的调查兴趣。

(2)讨论法:通过师幼、幼幼之间的讨论,使孩子对家人有了一些了解,也让孩子在讨论中解决问题,达到教学目标。此外还有绘画法,通过绘画制作小册子,来增进孩子对家人的了解和爱家庭的情感。

孩子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孩子能主动积极的参与活动,根据孩子年龄特点,围绕目标,主要运用的方法有:

(1)调查法:通过对家人的调查,激发孩子了解家人的积极性。

(2)记录法:通过动手、动脑记录家人的生日、职业、爱好等更直观形象地加深印象。此外还有动手操作法,用画笔来记录家人并做成小册子,能进一步巩固对家人的了解。

1.导入。老师这里有一张我的全家福照片,上面有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我,小朋友有这样的照片吗?教师用一张自己的.全家福照片给孩子介绍,从而引出孩子自己的全家福,并让孩子分组交流。孩子的思维是直观形象的,孩子通过对照片上的人的了解,激发孩子主动调查的兴趣,孩子很快进入主题。

2.介绍家人。

(1)请部分孩子展示照片和调查表,教师通过提问照片上的人是谁、做什么的、喜欢什么、生日是什么时候启发孩子介绍对自己的家人的调查结果。此环节体现了孩子对家人的初步了解。

(2)请孩子说说自己的记录方式。教师引导孩子观察讨论并得出结果。如:爸爸可画男人的头像、妈妈可画女人的头像;生日可用数字,可以画上蛋糕或蜡烛;喜欢的衣服、食物可直接画出来;喜欢的颜色可用相应的彩色笔涂画出来;职业可以画相应的标志等。《纲要》中指出“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中”,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讨论增进孩子对家人的了解和爱以及记录的方式,既锻炼了孩子的思维能力,动脑筋积极思考记录的方法,又培养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一起交流经验、分享快乐,在说中学、听中学、思考中学,以孩子为主体,孩子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

3.制作家庭小档案

(1)请孩子通过绘画制作自己的家庭小档案,必要时补充对其他家人的调查结果。本环节通过孩子自己动手操作,进一步巩固了对家人的了解。

(2)在家庭小档案的首页画上自己的全家福,与补充的其他家人的调查结果装订成小册子。

4.课堂小结,对孩子制作的家庭小档案进行展评。

5.延伸活动

(1)将全家福照片布置在墙面上,供孩子自由欣赏、介绍和交流。

(2)家庭小档案可根据孩子需要随时添画内容。

延伸活动不是一个活动是结束,而是另一个活动的开始。因此,通过延伸活动可增进孩子对家人的了解和爱,又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及新知识新经验的获得。

以上活动过程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既关注了孩子原有的生活经验,又有新经验的获得。

我说课的内容到此结束,其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指教,谢谢!

注:在说课时要声音洪亮,要有起伏,要与评委进行眼神交流,要在半脱稿的情况下完成说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