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唐山大地震有感 看电影唐山大地震有感(大全16篇)

最新唐山大地震有感 看电影唐山大地震有感(大全16篇)

ID:4689893

时间:2023-10-14 23:54:45

上传者:纸韵 最新唐山大地震有感 看电影唐山大地震有感(大全16篇)

青春是探索的阶段,我们要勇于尝试新事物,拓宽自己的视野。如何在青春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实现个人价值,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以下是一些青春励志的故事,希望能给你带来一些鼓舞和动力。

唐山大地震有感篇一

今天我去中山影城看了《唐山大地震》,我与同学有幸观看了此片,感觉震撼颇大。我是唐山人,经历过那场地震灾难(当时我八周岁,刚上小学二年级)。下面就以唐山一个普通百姓的角度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首先最让人感动的是大灾大难面前的亲情!徐帆饰演的母亲和张国强实验的父亲(以下省略简称母亲、父亲)在灾难发生的一刻,首先想到的是孩子!看到孩子无助的呼喊和求救,父母那种撕心裂肺的情感被二位演员演绎得丝丝入扣,丝毫看不出他们是在表演!在父亲抢救孩子无果遇难后,面对“救姐姐还是救弟弟”,母亲最后做出的痛苦抉择过程,被徐帆演绎得真实、感人!那是多么痛苦的选择啊,手心手背都是肉,作为母亲,任何一个人都很难抉择,那可是真真切切的生死抉择啊!震后奶奶、姑姑来唐山要带方达回济南,面临骨肉分离,母亲的无奈何大度,奶奶的思想矛盾和对母亲的理解,反映了感人的母爱之情!

二是真实反映了人民军队的抗震救灾中的巨大贡献和牺牲。无论是唐山还是汶川,解放军永远冲在救灾最前线,从分体现出人民军队战争时期是人民和平的保护神,灾难面前是人民生命的保护神!

三是养父母给予方凳真实真挚的爱。陈道明、陈瑾饰演的养父、养母给了小方登第二次,应该说是第三次生命,对待方凳视如己出,培养她长大成人考入大学,特别是陈道明将养父对养女的爱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爱同样很感人!

四是电影中对爱情的表现处理恰到好处,非常到位。父亲舍生忘死推开母亲闯入摇摇欲坠的楼房,在充分体现父爱的同时也表现出父亲对母亲的爱;母亲三十多年孤守所表达的对父亲的挚爱!

除了以上感受以外,也对这部电影的拍摄谈点个人观点。这部电影属于大制作、大手笔,拍的非常震撼,陈道明、徐帆等演员表演非常真实,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来上这么一部电影,希望能让同胞们有些心灵上的震撼,也希望对年轻人的观念有所改变。美中不足的是该部电影有植入广告的嫌疑,可能是剑南春酒厂和工商银行赞助的缘故吧!另外在历史背景细节上把握不太准确,比如字幕提示1986年,陈道明实验的养父佩戴上校军衔就不符合实际,我军是在1988年菜实行军衔制的。当然这只是这部电影的美玉之瑕,总的来说电影很震撼、真实。

再者唐山大地震时当时交通不发达,只有军队能进去,基本是唐山人自己扒自己,最后死了24万人。在汶川地震的时候,全国都动员起来了,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直升机飞进来了,挖掘机进来了,全国各地的志愿者都来了。时代不同了!唐山的观众看完以后是感动,甚至感恩!所以人有一颗感恩的心是非常重要的,用感恩的心回报社会,回报恩人!

唐山大地震有感篇二

说实话,看这部电影之前,心里是有一点点抵触情结的。铺天盖地的宣传中,无一不提到一点,这是一部催人泪下的影片,自带纸巾等等语句。好似看完电影不滴上几滴泪、不用上几张纸巾便是没有人性似的。好吧,我承认我是眼泪比较浅的一类,每每看韩剧都能看的稀里哗啦。如果自带纸巾的提醒是善意的,我不是不能欣然接受。但是如果拿它来作为一种宣传的筹码、炒作的卖点,那就有点做作了。为了流泪而流泪,为了不是自己看起来不是那么没有人性而流泪,为了显示自己的博大胸怀而流泪,那我不得不说,同志们,你们被冯导涮了,就是你们的所谓的"人性"的眼泪,拿来被制片方用作下一次宣传的卖点。

抛开一切附加内容不说,但就这部影片来说,从一个并不十分专业、甚至谈不上业余影迷的视角来看,确是值得一看。

内容上,亲情贯穿影片始终,元妮对一双儿女的亲情,丈夫对元妮的亲情,方登对方达的亲情,养父母对方登的亲情,方登对女儿点点的亲情,唯一与通篇主题相悖的只有陆毅饰演的学长在面对自己的爱人、孩子时所表现出来的冷漠、无情。这一道冷漠的色彩在全片温情的大背景下虽然无足轻重,但给人的感觉总归有那么一点点遗憾,也许这就是所谓的缺憾美吧。

手法上,时间的流逝可谓飞速,一眨眼,三年过去了;再一眨眼,五年过去了;这时间过的,我都来不及眨眼的。可是话又说回来,在时间的安排和断点的衔接上,一点都看不出做作的痕迹,顺其自然就过度了下去,好像三年过后就是五年,五年过后就该演完。名字是叫唐山大地震,可相当大的篇幅都在说余震,地震过后的余震,对家园的余震,对人心的余震,这一震就是一生。

细节上,个人认为有几处把握的非常到位,细腻、真实。

镜头一:地震来临后,余震不断,面对丈夫的离去,一双儿女的取舍,元妮撕心裂肺的一声惨叫:老天爷!你这个王八蛋!这是一个女人竭尽所有的气力发出的对上天的控诉。一双儿女她无力保护,丈夫她无力挽救,面对灾害更显出女人的软弱。于是,满腔的悲痛化作对这灾害源头的愤怒与憎恨,化作对老天爷极度的控诉。可是,在自然面前,这样的控诉是多么的苍白和无力。这让我想起了祥林嫂,同样是面对人世间最惨痛的事,同样是女人,不同的只是表现方式的差异,但是,对一个女人来说,性质都是相同的,那是纠其一生的灾难。

镜头二:时隔数年后,与本以为已死去多年的女儿方登相见,在厨房忙碌的元妮透过窗户看着推开门走进院子的方登,没有奔出去迎接、然后拥抱,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进来吧。我曾设想过元妮情感的流露会是以怎样的方式表达,就像许多影视剧中所表现的那样,飞奔、拥抱、喜极而泣?都没有。那是我忽视了一个细节,32年,元妮一直在赎罪。想起方登,第一时间涌上心头的,不是想念,而是愧疚,那是一种犯罪的心理,这32年,她觉得自己在偷生,苟且偷生的活着本不该属于她的生命,为了她,丈夫生死相隔;因为她,女儿生生"死"在自己面前。所以,她才会说,只有自己过的越不好,心理才会越安心,如果她花红柳绿的活着,只会更对不起丈夫和女儿。基于这样的心理,元妮才会在第一次与方登见面时,不是拥抱,不是欢喜,她跪下了,跪在自己的女儿面前,这一跪,是纠结32年的赎罪;这一跪,是一个女人、一个母亲灵魂深处的涤荡。(真没用,写到这儿,我又忍不住流泪了。)

影片中,元妮有一句台词曾反复出现: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这是一种欲罢不能的伤痛,"因想说而没有说的话想做而没有做的事所留下的泪,是洒在墓碑上最悲痛的眼泪"(深山如是说)。有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是有;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这样的伤痛,像插在心上的刀子,拔不出来又忍不下去。

也有一些小的地方让人感觉如同鸡肋:陈道明饰演的方登的养父去学校看望两年未回家的女儿,敲开宿舍门,看到的却是衣冠不整的方登和陆毅饰演的学长。个人感觉这一情节带的太过牵强了,如果说是为了突出方登在经历重大灾难后造成心理上的阴影,从而导致行为的变异,那这一情节显得太过突兀,因为张静初的表演实在是太过机械,在这里我们不做那种无谓的假设,如果换成周迅或范冰冰会怎样,单就张静初的表现而言,确实整部戏里演技单薄从而显得表现过于机械,不圆润。

唐山大地震有感篇三

看完《唐山大地震》,我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一颗颗从脸颊划过,一家人都哭了。此时此刻,我心里赞叹着:《唐山大地震》震得并不是地面,而是人们的心!

“只能救一个。”这句看似普通的话让元妮不知怎么办,手心手背都是肉啊!“救弟弟”无奈之下,元妮只好选择儿子。这句简简单单的话刻在了姐姐王登的心里。王登后来被解放军所救,但心灵受到了无比大的创伤,父亲死了,母亲为了弟弟放弃了她,她长大后不愿意去找自己的亲生母亲,她恨她的亲生母亲。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王登不顾生命危险,跟随医疗队来到汶川,偶然听见弟弟王达跟别人讲述母亲这三十二年怎么过的:原来母亲一直住在老房子里,不肯搬离,她总是念叨着:“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我对不起你爸和你姐啊!”她跟弟弟王达回了家,才知道,弟弟每年上学要买书,母亲都买了两份。王登跪在了母亲面前,“对……对不起!”王登哭得泣不成声,她的亲生母亲也失声痛哭起来,“32——32……年啊!”王登的母亲说道。看到这是我早已泪流满面,是呀,整整32年。我相信,王登的亲生父亲一定很高兴,过了32年,王登恨了32年,她的母亲忏悔了32年!母女的心结终于解开了!

我心里想:她的母亲当初也是迫不得已,一块水泥板压着两孩子,翘着头就压到姐姐那,翘着头就压到弟弟那,手心手背都是肉,也是没办法呀!王登的感受我也明白,她恨她的母亲,觉得母亲偏爱弟弟。我觉得元妮是无奈的,当母亲的有什么办法?我觉得王登有些过分了点,再怎么样,也是母亲啊!再怎么样,亲人永远是亲人啊!

唐山大地震有感篇四

秒的惊天大地震,天地陷之后,心灵的泪缝,也不及城市的伤疤那么快愈合……近期,我观看了冯小刚的感人之作——《唐山大地震》让我的心灵震撼了。

唐山,在1976年遭遇了7.8级大地震,在一处废墟,一位母亲看着一块预制板压在她的两个孩子身上,却只能选择一个,她,选则了弟弟,就在那一刻,姐姐绝望了。母亲带了孩子来到唐山机场接受救助,而姐姐醒了过来被解放军收养了。弟弟的手截肢了,到了杭州打工,姐姐总是在梦里梦到那地震的`阴影,考上了杭州的医学院……,弟弟已是一家旅游公司的老板,姐姐在加拿大过着富裕的生活,当他们知道了汶川的事情以后,闻讯赶来,就来这时,姐弟相遇了。

这是个真实的故事。唐山,给我们留下太多的阴影,但现在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惊喜。爱,一直都在我们身边紧紧地围绕着。无情的地震虽毁灭多少万个家庭,却也让我们这个大家庭互相了解、互相帮助,组成一个温暖可靠的大家庭。这部电影让每一个观众都想起了家,想起了这么多年来一直陪着自己的父母。请对你身边每一个爱你与你爱的人说“我爱着你们”,珍惜与身边亲友相伴相惜的岁月,你要相信在他们的心间,是永远都会为你留下一段写满爱的箴言。

爱是永恒,地震无情人有情;爱是永恒,血浓于水的亲情;爱是永恒,华夏民族的大爱!

唐山大地震有感篇五

夏天是炎热的,交织着辛勤的汗水。汗水是咸的,掺和着我的泪水。我的泪水源自于一部反映人间大爱的电影——《唐山大地震》。

已经看完有一阵子了,电影中的情节还在我的脑子里回放,那一幕幕震撼人心的场面,一阵阵动人心弦的声响。电影写实的手法表现出了一家人在唐山大地震中,在人类极端情况下所表现出的善良和豁达。影片中一对龙凤胎被压在同一块水泥板的两头!母亲在撬开姐姐这头,弟弟得压死,撬弟弟这头,姐姐就会压死的两难局面上,痛苦的选择了弟弟方达,放弃了姐姐方登。然而,方登并没有死,被一对善良的解放军夫妇收养后,因认为生母偏心再也没有回过唐山,成年后移民到了加拿大。转眼30年过去了,唐山的那场噩梦早已被很多人遗忘的时候,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县再次爆发了8级大地震。地震无情人间有爱,方达和方登这对分离了30多年的亲姐弟,在抢险救灾中重聚。一直不肯原谅自己母亲的方登,在再次目睹地震中众多生离死别的残酷后,在弟弟的劝说下终于理解了自己的母亲当时抉择的痛苦,最终她重新回到了唐山见到了生养自己的亲生母亲,一家团圆。

比起美国大片《2012》一个多小时的天崩地裂场面来,《唐山大地震》则是用近两个小时的时间描述那些用朴实无华的电影语言再现的灾后心灵重建故事。让人们在感受强大的地震面前,一切都变得是那么的脆弱,朴实的亲情在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候也无法两全。从影片了在体验地震的残酷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明白的是亲情的可贵,更懂得了如何去珍惜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份爱。

亲情是平凡的,却真挚,正如茉莉花的清香;荷花的清白……

唐山大地震有感篇六

寒假里,按计划,我观看了影片《唐山大地震》。这部影片真实生动地记述了发生唐山大地震时惊心动魄的瞬间,震后房屋倒塌、人们家破人亡以及解放军的救援行动,一对姐弟因地震而分离的不同生活,还有汶川地震时这对姐弟因救援而再次相遇的传奇故事。

本是平静和谐的一家人,父亲和母亲辛勤劳作、赚钱养家,两个孩子也是快乐、茁壮的成长,可因为一场地震把这美好的生活打破。那就是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震前几个小时内,这对父母哄睡了俩孩子,他们便出外干活了。灾难来临!霎时,大地剧烈晃动,瓦砾掉落,接着房屋开始倒塌。父母意识到发生了地震,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年幼的孩子。此刻姐姐感觉到不对劲,她呼唤弟弟赶快逃,可是却来不及了。待父母赶到家门口时,房屋支离破碎,想要冲进屋中救孩子的母亲被父亲拦住,他冲了进去。就在冲进屋中的一刹那间,房屋倒塌了。震后,唐山成了废墟,到处是悲惨的哭泣声、绝望的求救声、呼唤亲人的声音和其他各种各样的声音。唐山民众自发展开救援。一块钢筋水泥板压着两个孩子,这正是之前故事中的那对姐弟。姐姐方登,弟弟方达。母亲在水泥板上方哭泣,一旁的民众正在想办法救援。母亲绝望了,只能救一个孩子!救左边的孩子,水泥板的重量就往右积压,救右边亦是相反。手心手背都是肉,悲痛欲绝的母亲没办法了,“弟弟——”,这轻微的一句话给姐姐内心留下了阴影,她眼角的泪珠顺着黑黑的小脸流落。母亲带着弟弟方达随民众转移,解放军前来救灾。奇迹般地是姐姐方登没死,她活了下来。一对解放军夫妇领养了方登,方登随着他们生活,在开学报名时,方登改名王登。方达因地震失去了左胳膊,奶奶曾来唐山接他去济南生活,但最终他还是随母亲生活。王登一直念书到大学,学医,上了杭州医学院。装上假肢的方达不愿读书,他随一群年轻人去杭州打拼,母亲则在新家里做些针线活糊口。几年后,养母病重,王登赶到医院陪养母说了说话。不久后,养母去世。王登继续回校念书,因为种种原因,她退学了。养父着急地寻找女儿,此时的王登靠给别人家当保姆糊口。1997年,王登带着自己的女儿回家看望养父,短短的相聚,她便带着女儿去加拿大生活了。方达靠打拼发了财,他开车带着妻儿回家过年,母亲不愿过好生活,也不愿让儿子花钱买房。2008年,汶川大地震,王登和方达因救援而相遇了。王登见到了自己的生母!他们去看望了远在天堂的父亲。

依据《唐山大地震》的多方位视角,我仿佛真的看到了发震时恐怖的灾难瞬间,震中的人们有求生的欲望,幸免于难的人们自发组成救援队,努力搜救顽强存活的生命。祖国各地的人们也牵挂着灾区的同胞们,他们自主捐款,向灾区运输物资,正所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还有解放军叔叔、消防战士、公安民警和自发前往灾区救灾的人民,他们奋战在第一线,绝不轻易放弃生的希望。就像电影里的那对父母一样,发震时,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孩子,父亲为此不惜牺牲性命,这也是浓浓的爱。我们的祖国各界人民团结一心,他人有难时,人民定会伸出援助之手,这就是人民群众抗震救灾的意志与决心!

愿天下再无灾难,沉痛悼念唐山大地震罹难的二十四万同胞。

唐山大地震有感篇七

每个人都看过许许多多精彩的书本,理所当然也看过许许多多生动的电影。那么现在就让我在这个精彩的故事道路上为大家提取一轮最闪亮的光环吧!

唐山的大地震相信大家也应该十分的熟悉吧。它是讲述了一个在唐山发生的一场令人震惊的大地震,虽然有点夸张,但这认的:在这场地震中让有些孩子变得无家可归,变成了孤儿;有些人甚至被夺走了最为宝贵的生命;而有些人失去了他们最亲的亲人……这种。种的事情让我不由得觉得,他们实在是太可怜了。

可是,最让人伤心的是原因根本无从查寻,因为人控制不了这飞来的横祸,所以后果有的只是触目惊心:一切都天地变幻了,母亲失去了孩子,原本平静的人却变得疯狂,像是在用生命证明另一个人其实依旧存在,像是用血液去煮沸另一个人的意识,像是让天地都记得那些受着苦难的人群。

其实,我很欣赏里面的一句台词:“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是啊,没有人想自己去亲自实践这话的真正含义,因为当你真正体会到的时候,已经失去了他们。我想,这也是这部影片的意义所在吧!看完这部电影,我觉得母爱真的是非常的伟大,虽然当时妈妈有些对弟弟的偏心,但是她也深爱着姐姐。看到那些很惨的画面,我不禁泪流满,因为,我突然想到我以前因为一些小事就对爸爸妈妈发脾气,可现在我明白了,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

唐山大地震有感篇八

看完冯小刚的电影《唐山大地震》,震撼、忍耐、亲情、责任、拼搏,用这几个字可以概括整部影片。

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震撼了全世界。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没有接受任何国际组织的援助,全凭中国军队、各地政府派遣的救援队以及国人自发组织的志愿者参与抢险、救灾。没有先进的机械设备,有的只是人的一双肉手,救援的速度和质量以及艰难程度可想而知。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当时的政治精神激励唐山人战胜了灾难。

余震和震后的建设中,忍耐、亲情和责任又促使唐山人默默地投入到重建家园的热潮中。他们忍受失去亲人的痛苦,忍受孤独寂寞,忍受灾难带来的副影响以及自卑的心理,强迫自己忘却灾难的阴影去救险,去工作。可是灾难的阴影不是轻易可以抹掉的,需要长时间的慢慢磨砺。就像影片中母女的心结在灾后的32年才得以化解。

当然,唐山的今天,离不开唐山人的拼搏。没有拼搏就没有现在的唐山;没有拼搏,唐山有可能在国人乃至世界人的心中只是一个瞬间而已。

很佩服冯小刚导演的天才,抓住了人的心理,把一个灾难片用亲情串起来,没有刻意描写灾难的残墙瓦砾,而是渲染了人的本性,赚足了观众的眼泪,不愧为新一代的导演大师。

看了唐山大地震,不能不提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影片中冯导巧妙地把唐山大地震中失散的姐弟俩放在汶川大地震的救援中相见相认,让观众再次进入灾难的残酷中,使得观众在冯导蒙太奇手法的调动下,心灵再次得以震撼,泪水再一次控制不住。汶川震后的抢险,唐山的救援队无疑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唐山和汶川联系在一起,同样再次引起世人的瞩目。

唐山,不仅仅只代表一座美丽的城市。在当今金钱、利益高于一切的社会,唐山更是代表了一种精神,一种支柱。

唐山大地震有感篇九

今天,我和我的家人一起去电影院观看了《唐山大地震》这个电影。听说这个电影很感人,我怀着激动地心情去观看这部影片,一走进播放大厅,眼前惊呆了,居然座无虚席。

电影结束了,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们要珍惜眼前的美好生活,善待每一位亲朋好友,同时也要保护好我们身边的环境。

唐山大地震有感篇十

前几天,看唐山大地震泪眼朦胧,百感交集。这是一部非常震撼人心灵的好电影。好似一道灵魂的清洗剂,让人懂得什么是精神,人应是什么样的。

智慧大师刘一秒曾说过,人和动物有区别在于人有精神而动物没有;人有梦想,人懂得爱,人知感恩,人会负责任,人会互相帮助。从这个角度讲,有很多人都没有进化成人,还活在动物的层面。所以冯小刚大师用艺术诠释了什么是大写的人。

故事中元妮为自己的选择承担了32年的责任。房子震倒了,又建起来,而她的心中仍然是废墟。她一直活在女儿和丈夫的世界里。32年没有忘记对女儿的愧疚,对丈夫的爱。她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而不是活在物欲横流的物质世界。她是爱和责任的代表和化身。方达是一个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有为青年。天助自助者,他在地震中活了下来,他身上延续着父亲和姐姐的生命。从这个角度来讲,他一个人为三个人活,要活出个人的样子。所以他身上有着强烈的梦想和使命。他要去闯一下证明自己行不行,从出外打工踩三轮车到开旅游公司当老板,成为一个成功人士。在杭州有公司、有房子、有漂亮太太,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从这个角度讲他又是梦想和责任的代表。方登是一个悲剧的角色,她认为母亲选择了弟弟,放弃了她。她认为被这个世界遗弃了,她的心中一直充满了对这个世界的怨恨,所以她的心态一直不好,性格也不够绽放,后来她自己不愿遗弃她的女儿,未婚先育并退学。她自己成为一个母亲,带着孩子给别人当家庭老师坚强的活了下来。她给养父买的羽绒服和围巾,从这可以看到她的感恩,她懂得感恩。汶川大地震中,她看到一个母亲为自己女儿选择了截肢腿,她承受的痛苦,她明白了母亲的不容易,原谅了母亲。后来母亲对她的下跪和看到在墓地里母亲为她准备的课本,她的心震憾了,她的心打开了,她折磨了母亲32年,也折磨了自己32年。心打开了,重新找到了幸福和快乐。

电影中养父、养母所代表的是人类相互的帮助和爱。养父母是一对很优秀的素质很高的军人,他们把爱无私的给了方登,培养她、教育她、爱她。他们是军人,也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他们是人类的楷模和美好的化身。

所以这部电影中说是地震,而真正的震撼在人的心中,冯小刚大师用艺术的手法在人们的心中掀起了一次地震。让生活在现代纷繁暄嚣的世界的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自己的精神世界。使很多人都触及到了心灵深处最柔软的地方,使很多人都揭下了虚伪的面具,像一个孩子般地发泄自己的情绪,有的默默流泪,有的甚至嚎啕大哭。所以这是一部难得的好电影,是找回自己精神家园的好电影,是一部倡导爱、责任、梦想和感恩的好电影,是教导一个人如何做人的好电影。鼓励各位经理都去看,带着业务员去看,看过后分享,让大家都懂得人的含义,懂得梦想、责任、爱、感恩和相互帮助的力量。

唐山大地震有感篇十一

《唐山大地震》就是这样一个地震中的家庭:

一家四口,爸爸、妈妈、姐姐和弟弟,地震之后,爸爸去世了,而姐姐和弟弟被压到了一个水泥板下。现在只能翘一头,结果是弟弟这边呢,就压迫姐姐。如果是姐姐这边就压着弟弟。绝望的母亲选择了弟弟。而姐姐,却没有被压死,而是在停尸车上醒了过来,被一家解放军抚养。

一转眼就是32年,弟弟读完高中后十分顽劣,独自到了杭州闯荡,后来成为了一个大旅游公司的董事长,有了自己的家庭(又一次还闹出了一个大笑话:一个十分轻微的地震,大家都仓皇而逃。而他呢,却说:“回来回来,都回来上班,这是小震打针你也跑不了!”)。而姐姐却在杭州读医科大学,但后来却意外的怀孕了。他坚定地生下了这个孩子,后来又到了加拿大嫁给了一个外国律师。

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他们二人在一起抗震救灾,弟弟的货物在汽车和直升机上,一时无法到达,于是他就率领人员一起去前线抗震救灾。意外的和姐姐重逢,他们抱在一起喜极而泣。

命运就是这样,看似艰苦,却不是没有温暖。

唐山大地震有感篇十二

《唐山大地震》影片描述了地震发生时天崩地裂,建筑物倒塌,市民被埋的场景。唐山大地震是新中国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大地震,震级7。8级,损失惨重,有24。2万人丧生。如今反思起来,我们会找到一些原因和教训。

一是当时我们对地震预测的科学水平有限,党和人民政府对地震的应对能力不高,导致地震来临时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应对行动。在房屋倒塌时没有及时撤离危险区,被房屋倒塌时,打压造成严重伤亡。

二是组织逃生经验不足,没有应急逃生预案,当灾难来临时,人们惊慌失措,束手无策。

三是救援经验不足,医疗救生水平低,对72小时黄金时间的救援采取突级抢救产意识不强。

影视在另一方面描述了灾难发生过程出现了市民舍生忘死,舍已救人的动人场面。一位中年母亲李元妮冒着生命危险要冲向处于极度险境救儿女方登、方达。突然,被丈夫方大强拉住了。在这千钧一发的紧急关头,丈夫又突然推了妻子一把。“轰”的一声巨响,房倒了方大强被压死。

在大地震发生中,体现市民舍生忘死舍已救人的大无畏精神的场面到处可见,充分体现了中华儿女深厚的民族情感。方大强就是其中一例。在危难时刻能挺身而,舍已为人的民族精神是我党和人民政府历来所倡导的崇高品德。舍已为人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遗产中的魂宝。我们要代代传承,时时发扬。

前几天,我观看了《天堂的颜色》这部电影,里面的每一个镜头,无不时使我感动,里面的主人公一穆罕默徳,是个盲童,在盲童刻苦地学习,看到这么多孩子失明,看不见,我不由地心酸。

穆罕默徳放假时,别的孩子早早地被亲人接会了家,唯有他一个人还在等,在等的过程,他有他超凡的听力,听见一只小鸟悲惨的叫声,他好像听得懂动物的语言,知道小鸟正在求助谁来帮它他立刻跑到先所在的一片小树林里,去一块满是落叶的地方寻找小鸟,他正在做一件正常人都有可能做不到的事,何况他是个盲人,这就是在大海捞针,他又听见一只正在寻找小鸟的猫,想要把小鸟吃掉,穆罕默徳拿起一块石头,极其精准地扔到猫的面前,猫吓得落荒而逃。

最终他找到了小鸟,摸着它那还没成熟的羽毛,他拿起小鸟,抱住树,往上爬,他要把小鸟放回鸟巢!有几次他差点摔下来,我屏息凝神地看着他,穆罕默徳经过一番努力,终于爬上了树,他用手寻找着鸟巢,去感受着鸟巢的位置,最终不子小鸟送回了家。

这盲童是多么坚强的生活着,虽然他看不见,但他可以用耳朵与倾听世界,用脚去跑遍世界,用手去创造世界!

今天我和妈妈姐姐一起去东星购物时代广场的六楼电影院观看电影,电影的名字叫做:唐山大地震。

看完唐山大地震这个影片后,我深深的被这部影片中的场景所打动了。这个场景描述了:唐山发生了一场破坏性极大的地震,刹那间,唐山的.一切发生了惨不忍睹的变化,房屋倒塌,一切都化为乌有。

对我印象最深的场景是:姐姐和弟弟两个人同时被压在水泥板下的时候那些救援人员说只能就一个孩子,母亲真的是在那种情况下无法选择,最好她忍痛选择了弟弟。对此,姐姐对妈妈有了成见,32年都没有跟母亲联系。看完了这个片段:我觉得姐姐不应该对母亲有成见。因为当时母亲选择弟弟也是迫不得已的。

唐山曾经倒下,但是唐山人民没有倒下,他们坚强不屈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我今后在班级里一定要团结同学,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应该学习唐山人民不屈不挠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早就看到报纸上对《唐山大地震》的报道,说这是一部催泪片,看的人都要带几包面巾纸。当时我就深信不疑,就算是催泪片,也不必带几包面巾纸吧。于是我决定与妈妈去金鹰国际影城,一睹这部影片,当时买票的时候,我就发现定位机上显示已定的位置,已快要满座了!看来这部影片蛮受欢迎的。

买过票后,我与妈妈赶忙进入会场内,当时已经开播。我与妈妈找到座位后立即观看,这部影片讲述了1976年7月28日的夜晚,正当人们熟睡之时,一个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唐山突发7.8级特大地震。

唐山大地震有感篇十三

今天晚上,我们全家坐在电脑前观看最新出来震撼大家的《唐山大地震》的电影。这部电影震撼了许多观众。1976年7月28日,上帝给唐山一次严重的惩罚,发生了7.8级地震。影片开始很震撼人心,我们知道,连动物都知道要逃命了,当主人公在车上聊天时,一对龙凤胎还在屋里睡觉。突然,天空发紫,接着就发生一场巨大的地震。因此,弟弟和妹妹都被压在了同一个石板上面。

主人公一直说着:“两个都救!”可是,人类之前对上帝犯下太过于严重的错误,救一个孩子是应得的。可能是因为,那个时候,重男轻女。在救人的时候,母亲毅然选择了弟弟。在奶奶要把他抱回去的时候,为什么不在之前活生生的时候?之后发生的情节令人感动至极,亲人的相认,怨恨的解除,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我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觉得我们要珍惜好身边的亲人,珍惜爱我们和我们爱的人,所以人有一颗感恩的心是非常重要的,用感恩的心回报社会,回报恩人!

唐山大地震有感篇十四

今天,我和妈妈去看电影《唐山大地震》,电影内容是这样的:唐山大地震改变了一对姐妹俩的生活。有一天晚上,姐弟俩在屋子里睡觉,爸妈在外面工作,突然间,地晃起来了,房子倒了,整个唐山地震了。爸爸方大强不顾一切地冲进房子里去救儿子和女儿,只可惜葬身在倒塌的房子里。

地震过后,唐山的人民开始自救,妈妈在一片废墟中,找到了她的儿子和女儿,叫了几个人来救她的`儿子和女儿。可是那几个人说她的女儿和儿子共压在一块木板下面,他们扳不动,只是救一个,不能全救。妈妈犹豫了一会儿,无奈地说:救弟弟。人们就把弟弟从那块木板下救了出来。但是幸运的是,姐姐也没有死,这句话深刻地印在了她的心中。后来她知道姐姐当时也是无奈的。

后来姐姐考到了大学,弟弟因为在地震中失去了一条胳膊,所以得戴一个假胳膊。姐姐和弟弟在后来的生活中也会遇到,但是认不出是对方。

看了电影后,我觉得那些地震中的灾民很可怜,要是他们那里有一个地动仪,就可以预测地震了。

唐山大地震有感篇十五

前几天,看唐山大地震泪眼朦胧,百感交集。这是一部非常震撼人心灵的好电影。好似一www.道灵魂的清洗剂,让人懂得什么是精神,人应是什么样的。

智慧大师刘一秒曾说过,人和动物有区别在于人有精神而动物没有;人有梦想,人懂得爱,人知感恩,人会负责任,人会互相帮助。从这个角度讲,有很多人都没有进化成人,还活在动物的层面。所以冯小刚大师用艺术诠释了什么是大写的人。

故事中元妮为自己的选择承担了32年的责任。房子震倒了,又建起来,而她的心中仍然是废墟。她一直活在女儿和丈夫的世界里。32年没有忘记对女儿的愧疚,对丈夫的爱。她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而不是活在物欲横流的物质世界。她是爱和责任的代表和化身。方达是一个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有为青年。天助自助者,他在地震中活了下来,他身上延续着父亲和姐姐的生命。从这个角度来讲,他一个人为三个人活,要活出个人的样子。所以他身上有着强烈的梦想和使命。他要去闯一下证明自己行不行,从出外打工踩三轮车到开旅游公司当老板,成为一个成功人士。在杭州有公司、有房子、有漂亮太太,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从这个角度讲他又是梦想和责任的代表。方登是一个悲剧的角色,她认为母亲选择了弟弟,放弃了她。她认为被这个世界遗弃了,她的心中一直充满了对这个世界的怨恨,所以她的心态一直不好,性格也不够绽放,后来她自己不愿遗弃她的女儿,未婚先育并退学。她自己成为一个母亲,带着孩子给别人当家庭老师坚强的活了下来。她给养父买的羽绒服和围巾,从这可以看到她的感恩,她懂得感恩。汶川大地震中,她看到一个母亲为自己女儿选择了截肢腿,她承受的痛苦,她明白了母亲的不容易,原谅了母亲。后来母亲对她的下跪和看到在墓地里母亲为她准备的课本,她的心震憾了,她的心打开了,她折磨了母亲32年,也折磨了自己32年。心打开了,重新找到了幸福和快乐。

电影中养父、养母所代表的是人类相互的帮助和爱。养父母是一对很优秀的素质很高的军人,他们把爱无私的给了方登,培养她、教育她、爱她。他们是军人,也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他们是人类的楷模和美好的化身。

所以这部电影中说是地震,而真正的震撼在人的心中,冯小刚大师用艺术的手法在人们的心中掀起了一次地震。让生活在现代纷繁暄嚣的世界的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自己的精神世界。使很多人都触及到了心灵深处最柔软的地方,使很多人都揭下了虚伪的面具,像一个孩子般地发泄自己的情绪,有的默默流泪,有的甚至嚎啕大哭。所以这是一部难得的好电影,是找回自己精神家园的好电影,是一部倡导爱、责任、梦想和感恩的好电影,是教导一个人如何做人的好电影。鼓励各位经理都去看,带着业务员去看,看过后分享,让大家都懂得人的含义,懂得梦想、责任、爱、感恩和相互帮助的力量。

唐山大地震有感篇十六

昨天是国庆节放假的第四天,我们全家一起观看了冯小刚导演的电影-----《唐山大地震》。

这部电影记录的是1976年7月28日的晚上,突然发生了一场7。8级大地震,爸爸为了救妈妈被脚手架压死了,就在妈妈抱着爸爸几乎崩溃的时候,妈妈惊讶地发现了自己的一双儿女还活着,但是他们被同时压在了一块水泥板底下,妈妈在没有任何可以选择的余地下伤心欲绝地说:“救弟弟”。这时在水泥板下的姐姐方登听到这三个字后难过极了,也对求生彻底的失望了。弟弟被救出来了,但是胳膊由于长时间的挤压被截肢了。妈妈以为姐姐死了,便伤心的将姐姐放在了爸爸身边,怀着痛不欲生的心情的背着弟弟向到医疗区治疗走去。谁知,一场瓢泼大雨将姐姐方登浇醒,姐姐奇迹般的生还了并被一对善良的解放军夫妇所收养。

三十二年来姐姐方登一直无法释怀母亲的当年做法,一直没有回唐山认母亲,因为当时妈妈选择救弟弟让姐姐方登觉得妈妈不爱她,只爱弟弟方达,所以她恨她母亲。

5月12日汶川发生了震惊寰宇的大地震,在国外定居的姐姐只身赶往汶川参加了救援医疗队,在一次救援中她亲眼目睹了一个孩子妈妈为了不让救援人员被随时可能会倒塌的房屋压倒,同时能够挽救孩子奄奄一息的生命,忍痛决定锯断女儿压在石板下的一条腿。随着那位女孩妈妈撕心裂肺的哭声,唤醒了姐姐方登的沉埋已久的情感,理解了妈妈当时的抉择。

在吃晚饭时,姐姐方登偶然发现了也参与此次救援的弟弟方达,并和弟弟一起回到了母亲的身边。当看她到母亲也被“救弟弟”这三个字忍受了32年的痛苦与折磨的时候,当她目睹母亲就当年自己的决定给自己下跪认错的时候,当她听到这32年母亲如何无时无刻不想念折她的时候,姐姐方登忍不住流下悔恨的泪水。我也无法控制早已湿润的眼睛,泪水夺眶而出。

看完过这部影片让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让我感到思绪万千。

是啊,灾难面前,我们该如何防御?如何保护自己和家人不受到伤害?

如果地震发生在我们这个城市,我们会怎样?我们是否会逃过大自然魔抓呢?不管怎样,我都要感谢我的爸爸妈妈,是他们赐予了我生命,抚育我长大。

这部影片让我知道了人世间最可贵的是亲情,有了家人的爱以及人类的爱,才能与一切抗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