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案设计的整体感知(大全16篇)

古诗教案设计的整体感知(大全16篇)

ID:4692061

时间:2023-10-15 00:51:38

上传者:纸韵 古诗教案设计的整体感知(大全16篇)

中班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以下是一些小学教案的精选,希望对大家的课堂教学有所帮助。

古诗教案设计的整体感知篇一

《英英学古诗》是一篇“文包诗”课文,写了英英和奶奶的一段对话,对话中英英生动而自然地介绍了古诗《静夜思》诗句的意思及作者。

《静夜思》这首古诗孩子们在一年级时就已经能背诵了,但“古诗”的诗意及蕴含的道理学生还不明白。因此在教学时,我把重点放在了理解古诗上。

首先,我出示了月圆图,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孩子们,你看到了什么?…什么时候的月亮是这样圆圆的、亮亮的?…是的,中秋节、元宵节的月儿就是这样圆这样亮,回忆一下中秋节晚上你们全家是怎么庆祝的?…月圆之夜正是家人团圆的时候,所以,每当这时候,我们相聚在一起玩一玩,乐一乐,多幸福啊!假如,这时,你独自一人,父母都不在身边,看着别人都团圆在一起,而你却孤单一人,无人相伴,你会怎么想呢?……以此引出诗人李白写这首诗的背景,图上的诗人此时正孤独一人望着明月,那思念之情溢于言表,学生都能感同深受。在此基础上再来体会诗人的孤独心境就不难了。

接着我让小朋友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关于这首诗意思的句子,并用波浪线划下来,读一读。再诗文对照,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就简单多了。

这样引导学生看图想像,转换角色,把教材内容中的静态知识转变为学生思维活动中的动态作用对象,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古诗教案设计的整体感知篇二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注释]

1.竹枝词:巴渝(今四川省重庆市)一带的民歌。歌词杂咏当地风物和男女爱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这一优美的民间文学形式,曾引起一些诗人爱好并仿制。刘禹锡仿作的《竹枝词》现存十一首。

2.晴:与“情”同音,诗人用谐音双关的手法,表面上说天气,实际上是说这歌声好像“无情”,又好像“有情”,难以捉摸。

[简析]

这首诗摹拟民间情歌的手法,写一位初恋少女听到情人的歌声时乍疑乍喜的`复杂心情。

首句“杨柳青青江水平”即景起兴。这是一个春风和煦的日子,江边杨柳依依,柳条轻拂着水面;江中流水平缓,水平如镜。

次句“闻郎江上唱歌声”叙事。在这动人情思的环境中,这位少女忽然听到了江面上飘来的声声小伙子的歌声。这歌声就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江水,溅起一圈圈涟漪一般,牵动了姑娘的感情波澜。

三、四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写姑娘听到歌声后的心理活动。她心中早就爱上了这个小伙子,但对方还没有明确表态。今天从他的歌声中多少听出了点情意,于是她觉得:这个人的心就像捉摸不定的天气一样,说它是晴天吧,西边却下着雨;说它是雨天吧,东边却又出着太阳。“道是无晴却有晴”一句,诗人用谐音双关的手法,把天“晴”和爱“情”这两件不相关的事物巧妙地联系起来,表现出初恋少女忐忑不安的微妙感情。

这首诗语言平易,诗意清新,情调淳朴,历来受到读者喜爱。

语言的魅力就在于它能真实反映作者的心声,希望这篇小学课本古诗词大全之竹枝词可以对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有所帮助!

古诗教案设计的整体感知篇三

1、认识8个字。会写七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感受月亮的美妙与神奇。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鹳雀楼的图片,问:你们看这是什么?你们觉得怎样?

教师简介鹳雀楼。

2、学生读题,理解登鹳雀楼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认真听老师读,

2、自己再读一读,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3、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引导学生认读,要求学生说说自己认识了哪些生字词,是怎样识记的,并给会写字组词。

全班交流,指名汇报。

4、采用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朗读古诗,让学生动手标出停顿处。

三、学习古诗,理解感悟。

(一)、学习第一句。

1、板书第一句

2、看图:图上画了些什么?诗中哪个字是太阳的意思?

3、比较黑板上画的.太阳和图片上的太阳有什么不同。

4、理解“依”是什么意思?(做动作)

5、连起来说说第一句话的意思

6、指导读第一句,指名读、齐读。

(二)、学习第二句

1、出示第二句

2、看图片上的黄河,说说你在电视里看到的黄河是怎样的3、说说第二句的诗意。

4、指导读出黄河奔流的气势。

5、齐读第一、第二句并连起来说这两句的意思。

(三)、学习第三、第四句

1、出示诗句。

2、看图理解:诗人站在哪层楼?他想要看到更远的地方必须怎么样。

4、学生讨论诗意。

5、指导朗读第三、第四句

四、巩固。

1、齐读古诗

2、前两句所写的是诗人在鹳雀楼上看到的,后两句是诗人的想法。

3、猜一猜。(游戏)

4、朗读古诗。

古诗教案设计的整体感知篇四

牧童

1、认识古诗生字,指导书写“蓑”,准确,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2、通过注释,边读边想象的方法,感知诗歌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诗歌大意。

3、通过对诗歌的感受、体验诗歌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感悟诗人的心。

二、教学重点:

能通过读、想象,体验诗歌的境界。

三、教学难点:

根据注释,弄懂三首诗的意思,想想诗句描绘的情景,并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诗人导入,整体感知

1、导入: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诗人(板书:吕岩)。吕岩,我们对他很陌生;但是老师要说,看似陌生的诗人,其实我们早已耳闻他的大名;相信吗?不信,等我们认真学完他的古诗,你一定会恍然大悟。

2、你们说,怎么学?(读准-〉读懂-〉读出感受)。请同学们慢慢地,认真、仔细地将这两首诗读三遍以上。(老师板书课题)

3、谁有勇气单独为大家朗读这首诗。

(评价、正音。指导书写“蓑”字:手和老师一起书空,默记5秒钟)

4、古诗读正确,读通了,我们还应该争取把诗歌——(读懂)。请大家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同学们可以单独思考,也可以前后左右相互提醒学习,还可以询问老师。

5、学生说古诗大意,老师纠正。

6、从刚才同学对古诗的理解,你能发现这两首诗有很多共同点吗?

(1)、都是些孩童的故事。

(2)、都是海蜇一种愉快的心情。

(3)、都表达了诗人向往孩童生活的闲适。

(二)、从形象入手,教学《牧童》

2、让我们认真地读,慢慢地读,细细体会,你一定会从诗句中找到牧童的形象。

3、大家说你从古诗的.哪些字句中看到了牧童?

[预设一]:归来报贩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牧童?

(你看他,正撑着小肚皮,一路归来,吃饱了,喝足了。困了,就往草地上一趟,有清风明月为伴)

(2)这样的生活真是——?(板书:悠闲、自在、无拘无束)

(3)请同学们想象一下,牧童会是怎样归来呢?(展开丰富的联想)

(4)如此悠闲、自在、轻松的牧童,谁能将他读出来?(指导朗读,范读)

[预设二]: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1)你能给我们描述一下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在一片葱茏的广阔原野上,牧童正在都摆弄着他的短笛,偶尔吹出几声清脆的笛声,好不悠闲呀!)

(2)那是一片怎样的原野?

(“铺”:这一“铺”字,让我们想起眼前绿草葱茏,一片生机。

“六七里”:眼前似乎浮现宽阔的原野。随身一躺,都似乎躺进了大自然的怀抱。

(3)你能读出这样的原野吗?

(4)眼前绿草茵茵,我们耳畔似乎又听到什么?

(清脆悦耳欢快牧童的笛声。你是从哪个字中,听到了这样的笛声。)

“弄”:逗弄的意思。快乐的牧童是在逗弄那个抖动的笛子。同学们,张开我们想象的翅膀,听着晚风中传来的牧笛声(音乐《牧童短笛》)或许,他刚一吹气,老牛便仰起头看着牧童;或许,不远处传来了更悠远的牧笛声,或许老牛一听着笛声,或许......

(板书:童乐)你能读出这样的快乐吗?

5、你向往这样的生活吗?读出你的向往。

6、吕岩又为何要写这样的牧童呢?(展开吕岩小传)你知道了些什么?

7、拓展:诗人杨万里,还写过其他描写孩童的诗篇呢。请同学们读读这几首诗,再看看我们今天学的诗歌(轻音乐起),结合起来,你能见到诗人一颗怎样的心?(喜爱儿童,未泯的童心)

8、总结:诗人杨万里就是这样一位对孩童充满喜爱之情,童心未泯的大诗人。杨万里还写了许多其他的田园杂诗,每一首诗的背后,我们都能见到诗人深藏的美好的心。

五、诗人结尾,两手整合。

1、现在我们再读这首诗。

2、陌生的诗人:吕岩,其实我们早已认识,今天更让我们看到了吕岩对悠闲、安定生活的向往。让我们怀着对诗人的崇敬,齐读一遍,老师引读。你们愿意了解更多的诗人吗?那就去读更多的诗,是诗给我们指明了一条走进诗人内心的路。

古诗教案设计的整体感知篇五

活动目标:

1、欣赏并理解古诗,知道是五言绝句。

2、通过解释故事的大意,理解故事中“绝”“万径”“踪灭”“簔笠”。

3、帮助幼儿感受古诗的,冰天雪地一片寂静的意境。

4、引导幼儿在古诗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古诗背景图

2、古诗录音带一盒

活动过程:

一、出示背景图

1、图上有谁?在干什么?是什么季节?

二、完整欣赏古诗

1、听完古诗,你有哪些地方不懂得?

2、教师通过幼儿的提问,给以解释。

3、最后教师完整的解释整首古诗的大意。

三、再次欣赏古诗

教师带领幼儿理解古诗中的一些,字句的意思。

并让幼儿说说这首古诗的的语言特点,教师介绍这首诗是五言绝句。

四、师幼共同欣赏并朗诵古诗,体会诗人的心情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附古诗: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综灭

故舟蓑栗翁

独钓寒江雪

活动反思:

《江雪》是一首极具画面感的古诗。所以在导入时我先出示了两幅色彩鲜明、景物突出的画,然后让幼儿说说看了这两幅图能想到哪两首诗,从而引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句话,为学习《江雪》时引导幼儿列举意象、想象画面作铺垫。之后指名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古诗教案设计的整体感知篇六

1.学习本课生字词,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色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会学习古诗的方法。

3.会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古诗的方法步骤。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冬天来到了,慈祥的冬爷爷又快给咱们送礼物来了。他的礼物十分神奇,会使光秃秃的枝条一夜间开满美丽的白花,会使绿油油的麦苗一夜间盖上一层厚厚的棉被,同学们说这礼物是什么呢?(生答)咱们是中原的孩子,见惯了平原的雪景,那么江上的雪景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江上雪景的古诗--《江雪》。(板书)

二、初读课文,正音辨字。

1.学生轻声自由读全诗,再指名读,齐读全诗。

2.出示投影片(1)。(辨析字形:蓑笠钓鱼孤独)

让学生举例加点字与何字相似。(衰钩狐)

三、学生析题,教师简介作者。

1.《江雪》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认为这首诗该写什么内容?

2.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柳宗元,这是他被贬官之后所写的一封来信。他对江上雪景的描绘是不是和我们谈的一致呢?下面我们就学习这首诗。

四、精读,理解诗句。

出示诗句卡片(千、张)边贴边读。(领读--自由读)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学生齐读此句,逐句理解,试译全句,可自学可讨论。

(2)检查自学效果,学生订正补充。

指名意译此句的前半句。

“径”是什么意思?你是从何处知道这个字的意思的?“万”字是否就是“一万”呢?

“人踪”什么意思?“灭”什么意思?查字典选义项(消灭、熄灭、消失)。

指名意译此句的后半句。

(3)让学生思考品味:该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冷清、寂静、凄凉的画面,)

让学生读、思、议,教师启发学生想象品味。

(4)指导朗读。(由画面、感情启发到语气、语速、停顿、重音)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5)过渡到第二句。

大自然中可以作为描写对象的景物有千千万万,作者只是抓住了两个典型的环境进行描写(千山、万径),因为山林是平日鸟儿聚集的地方,小路是平日行人最多的地方。然而,现在连山林中都没飞鸟,连路上都没有行人,你说这天气怎么样?这样的天气环境给人一种寂静、冷清的感觉。在这样的环境中,有没有人呢?请自学第二句。先逐字理解,再理解整句意思。(生自学)

(6)⑥检查自学效果。

学生齐读此句,逐一提问对以下宇词的理解。

“孤”、“舟”、“翁”、“独”。学生如果回答正确,则追向其理解的思路,启发其他学生知识的迁移。

难点理解:“钓寒江雪”是什么意思?有人钓雪么?从而让学生理解“雪”置于句尾原因;a.为了押韵,b.突出环境恶劣,c.点题。

(7)指名意译第二句,学生互相纠正补充,教师最后总结。

(8)学生思考、讨论、回答;第二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老翁孤舟独钓的图景)

(9)指导朗读。(除语气、语速、停顿、重音外,“寒”字的颤音要读出来,以符合其凄凉、冷落的感情,师示范)

孤舟/蓑笠/翁,独钓/塞江/雪。

再让学生反复朗读全诗,以体会感情。

五、品读,体会诗句深意。

1.启发学生再次品读想象这首诗的第一句所描绘的画面,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受。(由人鸟绝迹可以想象环境的寂静,给人的感受是清冷、凄凉)启发学生再晶读咀嚼第二句诗,在人鸟绝迹的环境中,在雪花纷飞的寒冷江面上,一个孤独的老人独自垂钓的画面,又给人以怎样的感受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觉得这位老人有着怎样的精神品质?(让学生读、思、议、发言)

其间可启发学生求异思维:(1)在寂静清冷的环境中独自垂钓可见其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2)在这样寒冷、静寂的大江上却能独自垂钓,也可以看出这位老人坚强不屈的性格,透出丝丝生气。“诗言志”,这也是作者的心境,作者的自喻。

2.配乐范读,生闭目想象画面,再次体会诗的意境。

3.出示幻灯片(2)(本诗画面)。生口述画面内容,意译全诗(语言训练)。再指导背诵,默写全诗。

六、总结学法。

让学生回忆后回答学习《江雪》的过程,再出示幻灯片(3):

a.解题,了解作者。

b.朗读,弄准字音。

c.讲析,试述句意。

d.晶读,体会诗境。

e.赏读,背默全诗。

七、运用学法,自学《静夜思》。(注:1994年小语课本中此诗未入选)。

1.出示《静夜思》。

2.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题意?作者?

(2)“明月光”?疑?举头?思?故乡?

(3)解诗句,悟诗情;

(4)放《静夜思》配乐朗读,配曲录音。

4.指名朗读与背诵。

八、默写《江雪》一诗。

[教案述评]

河南省长葛市教委教研室陈景尧

岳彩花老师是河南省长葛市第一小学的青年教师。以上《江雪》一课的教案是她在1994年许昌市“优化课堂教学”研讨会上,参加优质课评比时的教案,她荣获了许昌市优质课评选一等奖。

岳彩花老师的这节教案有如下两个特点。

一、教案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教案中可见每个教学步骤都是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即体现了训练过程。教案是训练学生未知能力的计划,而不是让学生应该知道的答案汇编。例如:让学生自找生字的相似字,自己解题,自己读诗,自己逐字理解,自己意译诗句,自己体会诗的意境。教师的职责仅仅在于指导先学什么,后学什么,如何学,怎样启发点拨。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既注意答案的正确与否,更注意答案得来的思维过程。如“径”字是啥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如能理解“抓”、“舟”等字,则追问其理解思路,以启发其他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在训练朗读能力上,教案设计具体扎实,可学可练。在体会全诗深意上,又启发求异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总之,让学生训练的主线贯串始终。

二、总结学法,运用学法。本节教的是首古诗,而学生学的是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步骤。这是教点金之术,这是使学生终生受用的学法指导,这是自学能力的培养。

[古诗两首《元日》《江雪》]

古诗教案设计的整体感知篇七

第一单元总第2-3课时课题:古诗两首

共2课时第1课时课型:精读

教材分析:

本课是由《草》和《宿新市徐公店》两首古诗组成。两首诗都是描写春天的绝句,诗句意境优美,语言清新明丽。其中《草》情景交融,重在咏物抒怀,是就荣枯生发,极力表现草的顽强生命力。《宿新市徐公店》动静结合,人与景辉映成趣,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教学中要图文结合,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诵中生情,吟中入境,充分感受古诗独特的音韵美和节奏美,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逐步形成文化积淀。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积累,对这两首古诗也不太陌生,教师要挖掘学生潜在的学习优势,引导自读自悟,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相关图片、音乐磁带、学生查找诗人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总第2课时共2课时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挖掘积累。由学生课前积累的古诗展开背诵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图片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观察到的内容。

师: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长,春天的孩子兴致高昂。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你们对春天有没有新的发现。(板书课题)

先来学习《草》。

二、自学识字合作交流

1、自读古诗《草》,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内互相检查读诗情况,教师纠正字音“荣”“烧”。

3、指名认读。

三、品读领悟。

1、自由读古诗,思考:自己哪里读懂了?哪些字词还不懂?

2、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不懂的地方(如离离、岁、枯、荣等词语的理解)

3、全班交流讨论自己对古诗的感悟,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1)“离离”可以让学生看看课件,说说草长得怎么样?从而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长得很茂盛。

(2)“岁”可问学生几岁了,随学生回答告诉学生从出生到现在几年就是几岁,“一岁”就是一年。

(4)“尽”可用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说出火只能烧光草的叶和茎却烧不完地下的草根。

4、自由读: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喜欢小草那种生生不息,顽强的生命力。)

5、多种形式朗读:指名读--配乐读--竞赛读。

古诗教案设计的整体感知篇八

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于大班的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因而,这节课重在培养幼儿的良好的学习兴趣,帮助幼儿记忆古文不在枯燥。

活动设计

1帮助幼儿结合情境使用丰富的语言,以便于幼儿理解古诗的内容。

2 引导幼儿用多种形式记忆古诗,培养幼儿探索精神。

3 体验四二拍和四三拍不同的节奏感。

引导幼儿用多种形式记忆古诗,培养幼儿探索精神。

体验四二拍和四三拍不同的节奏感。

幼儿画册

1 看图理解诗意

引导幼儿看书指字朗读古诗。要求幼儿要点一个字读一个字。《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看图理解古诗的意思。(太阳在西方慢慢地落山了,黄河奔流向东方,直入大海。如果要想看得很远很远,那就要站得更高,再上一层楼。)

2 动作记忆古诗。

先由教师给出指定的动作读古诗。

拍手读古诗。

拍头,拍肩,拍腿读古诗。

3用四二拍和四三拍不同的节奏读古诗。

由教师教给幼儿不同的节奏读古诗。帮助幼儿感受四二拍和四三拍的不同。

4引导幼儿创造动作读古诗。

启发幼儿自己创编动作读古诗。

5 检查幼儿学习情况。

幼儿和老师围成一圈。由老师开始,接诗句。了解幼儿的熟悉程度,并给幼儿适当的鼓励。

在语言区张贴《登鹳雀楼》古诗挂图,鼓励幼儿进行兴趣识字和指字朗读。

附:

唐代: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注释

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白日:太阳。

3.依:依傍。

4.尽:消失。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5。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6.穷:尽,使达到极点。

7.千里目:眼界宽阔。

8.更:替、换。(不是通常理解的“再”的意思)

古诗教案设计的整体感知篇九

优美的文章需要美的语言来传达,教师的语态能不能以情激情,以情感人,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大班幼儿古诗教案设计方案怎么写?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大班幼儿古诗教案设计方案,希望能帮到各位。

活动目标:

1、欣赏古诗,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

2、幼儿学念古诗。

活动重点:

幼儿学念古诗。

活动难点:

欣赏古诗,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幼儿用书画面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教师:小朋友们好,你们听过古诗吗?谁会念的?

(幼儿回答)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谈论自己的感受。

(1)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这张图片上有什么?从上往下观察。(观察后回答)

(2)教师小结:山上被白雪覆盖,树叶落光了,一位老爷爷坐在船上,身穿蓑衣、头戴斗笠在钓鱼。

(3)教师:你们看了这张图后有什么样的感觉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说说自己的感受,并用比较慢的速度朗诵古诗。

教师:现在我来说说我的感觉吧,我感觉到这个画面是很安静,很悠闲自得的感觉。

教师:这张图描述的是一首诗。我们念一念吧。

(教师用比较慢的速度念一遍古诗)

3、引导幼儿理解古诗的含义。

(1)幼儿对古诗提问。

教师:你们听了以后,有哪些地方不明白吗?(如果幼儿已经不太能记得古诗的内容,教师要反复念,加深幼儿记忆)

(2)幼儿谈论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教师:你们觉得这首古诗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幼儿自由回答)

4、引导幼儿学习幼儿用书,了解古诗的特点。

(1)迁移幼儿已有经验,发现古诗和现代诗歌的相同与不同。

教师:这首诗歌和我们以前念过的诗歌一样吗?哪些地方一样?又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呢?(幼儿回答)

(2)教师简单介绍古诗特点。

教师:每句话的字一样多,有时是五个字的五言律诗,有时是七个字的七言绝句。

5、幼儿完整念古诗。

教师:我们一起来大声的学念这首古诗吧。

(教师带领幼儿念1-2遍,再幼儿单独念)

三、活动结束。

教师:我们学会了念古诗,小朋友们回到家里念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朗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

2、通过各种不同方法的学习,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三角形、圆形、长条形各一个,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组织教学

二、基本部分

1、猜拼图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出示一个圆形提问:这是什么呢?

2、老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江雪》

3、这首古诗还有一幅美丽的画呢,我们一起来看。(出示多媒体)

(1)你看见了什么?这幅画上是什么季节?冬天会怎么样?山上都是雪,小鸟怎样了?(千山鸟飞绝)

(2)路上也没有行人,天气寒冷人们怎样了?(万径人踪灭)

(3)江面上有什么?船上有谁呢?他穿着什么?带着什么呢?(孤舟蓑笠翁)

(4)他在干什么?(独钓寒江雪)

4、我们一起来看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古诗)

(1)小朋友,请你找一找在这首古诗中你认识哪个字宝宝?

(2)幼儿跟老师朗诵古诗2-3遍。(不同的方法朗诵)

(3)老师把这首古诗编成了一幅节奏图:这是几拍子的节奏?幼儿练习打二拍子的节奏。看节奏一边拍手一边朗诵古诗。

(4)我们听着音乐来唱一唱这首古诗。

三、结束部分

1、总结:小朋友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2、把学会的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活动目标:

1.让他们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

2.激发幼儿对古诗吟诵的兴趣,让他们初步学习按古诗的节律吟诵。

3.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画有古诗情节的图片一幅,vcd教材。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导观察,讲述。

1.刚才我们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节发生了什么事啊?请幼儿讨论。

(二).幼儿观看vcd教材,引起兴趣

1.教师讲解: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对,春天到了,小鸟们都飞回来了,花儿也都开了,在春天呢,有一天就叫做清明节,你们说清明节人们都要干什么啊?(幼儿自由回答)

3.教师播放vcd,请幼儿观看。

3.教师向幼儿介绍那个老人就是行人,那个小孩就是牧童,刚才看的那首诗呢,就是描写行人向牧童问路的情节。

(三)教师朗诵并帮助幼儿理解

1.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一遍,请幼儿欣赏。

2.教师朗诵第二遍,请幼儿边听边对照图片内容。

3.教师请幼儿回答有没有在诗歌中听到什么?教师朗诵第三遍,请幼儿可以慢慢的跟读。

4.教师请几个幼儿上来给下面的幼儿表演,可以边念边对照图片。教师在一旁进行知道提醒,可以轮流请几批幼儿。

5.请幼儿再一起朗诵1-2遍。

(四)结束部分。请幼儿把学会的古诗在家朗诵给爸爸妈妈听。或者在幼儿之间进行交流。

教师参考资料: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一、设计意图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将如期而至了。清明节是我国许多传统节日中的一个重要节日。每一个节日背后,都有一个相应的阐释与表达系统,深入细致地融入民众生活。清明祭祖是中华文明礼仪的优良传统。清明扫墓不仅是人们从感情上与祖先相联系,也是构建人与社会和谐关系的基础。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中华古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与关注。作为一线的教师将清明传统与古诗巧妙地结合,使幼儿在诗情画意里感受由中华古诗词的意境之美,体验清明的民族文化传统,使幼儿性情得以陶冶,真正形成“润物细无声”的欣赏与传承。

二、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

2、激发对古诗吟诵的兴趣,初步学习按古诗的节律吟诵。

3、了解清明节人们踏春扫墓的传统习俗。

三、活动准备

画有古诗情节的图片一幅,vcd教材。

四、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观察讲述,引起学诗兴趣。

1、教师根据古诗讲述“清明”的故事。

2、出示图片,提问,你在刚才的故事里,这张图片上看到了什么呢?(古时候的一个小孩,一个老人…)他们在干什么呢?(在问路,在说话…)天气怎么了?(下雨)

(二)观看vcd片,观赏体验,感受古诗意境。

1、教师讲解: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

在春天呢,有一天是清明节,清明节人们都要干什么啊?(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小结:清明节是人们踏春扫墓的日子。

古时候,有一位杜牧的诗人,就在这天写了一首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3、教师播放vcd,请幼儿观看。

4、问:刚才我们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节发生了什么事啊?

(请幼儿讨论。)

5、向幼儿介绍那个老人就是行人,那个小孩就是牧童,刚才看的那首诗呢,就是描写行人向牧童问路的情节。

(三)教师朗诵,解读诗句,帮助幼儿理解。

1、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一遍,请幼儿欣赏。

2、朗诵第二遍,请幼儿边听边对照图片内容。

3、教师请幼儿回答有没有在诗歌中听到什么?

4、解读其中的诗句,理解个别字词“雨纷纷”、“欲断魂”、“借问”、“遥指”,帮助幼儿理解古诗内容。

(四)学习朗诵,表达感情,幼儿感受古诗意境。

1、教师朗诵第三遍,请幼儿慢慢跟读。

2、幼儿分组学念,感受古诗意境。

3、教师请几个幼儿上来表演,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提醒,注意表达合适的感情,轮流请几批幼儿。

4、请幼儿集体朗诵1-2遍,进一补感受古诗意境。

五、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六、活动延伸

1、请幼儿把学会的古诗在清明节来到时朗诵给爸爸妈妈等家人听

2、在图书区添设古诗图书,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感受古诗意境。

活动目标:

1.让他们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

2.激发幼儿对古诗吟诵的兴趣,让他们初步学习按古诗的节律吟诵。

活动准备: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导入:清明节又要到了,每年的清明节幼儿园都会组织小朋友们去革命烈士陵园扫墓,悼念我们那些未曾谋面的英雄前辈,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创造了今天的美好生活,没有他们的珍贵付出,不会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通过本次幼儿园教案让孩子们了解清明节的重大意义,让孩子们记住清明节的具体时间。

二、基本部分

(一)出示图片,引导观察,讲述

1.刚才我们看了图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节发生了什么事啊?请幼儿讨论。

(二)幼儿看图片,引起兴趣

1.教师讲解: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对,春天到了,小鸟们都飞回来了,花儿也都开了,在春天呢,有一天就叫做清明节,清明节人们都要干什么啊?(幼儿自由回答)

3.教师播放课件,请幼儿观看。

4.教师向幼儿介绍那个老人就是行人,那个小孩就是牧童,刚才看的那首诗呢,就是描写行人向牧童问路的情节。

(三)教师朗诵并帮助幼儿理解

1.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一遍,请幼儿欣赏。

2.教师朗诵第二遍,请幼儿边听边对照图片内容。

3.教师请幼儿回答有没有在诗歌中听到什么?教师朗诵第三遍,请幼儿可以慢慢的跟读。

4.教师请几个幼儿上来给下面的幼儿表演,可以边念边对照图片。教师在一旁进行知道提醒,可以轮流请几批幼儿。

5.请幼儿再一起朗诵1-2遍。

三、结束部分。

请幼儿把学会的古诗在家朗诵给爸爸妈妈听。或者在幼儿之间进行交流。

古诗教案设计的整体感知篇十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

教学重点:

读准生字的字音,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课前准备:

cai课件、版画

学生画自己观察到的春天美景。

教学过程:

一、情景渲染。

1.导语引入,播放cai课件,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唤起感知。

2.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景象,说说感受。

3.在这么美丽、这么可爱的春天里你最想干什么?

4.听老师的范读,说说古代的小朋友在春天里最想干什么。

二、目标展示。

1.简单介绍作者和释题。

2.这节课我们就来读读、背背、说说这首古诗。

三、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生字。

2.检测读音。(多种形式检测)

3.自由读、同位读正音。

4.汇报、检测。

四、悟读古诗。

1.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美景的古诗。你会用怎么样的心情来读呢?(配乐)自己在座位上练读。

2.汇报。(在学生的汇报中,教师说说自己仿佛看到的景象,鼓励学生说自己的感受)

3.生生交流。(鼓励学生离开座位找别人读,交流感受)

4.汇报。

5.这么美的一幅春景图、这么美的一首诗,能把它背下来吗?

五、扩展。(时间不允许的话,留到下节课)

1.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到大自然去观察了我们身边的春天,请你把自己的收获拿出来吧。

2.教师拿一位学生的画打出大屏幕,即席作诗。鼓励学生也进行创作。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6篇《古诗村居优秀教案设计_古诗村居课堂教案》,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

古诗教案设计的整体感知篇十一

1.认识所、牧等12个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激发学生朗读古诗的兴趣。

学会本课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2课时

本课挂图或课件,生字卡片。

1.引导看图,说说看到了什么。

2.介绍作者,引入新课。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

2.检查学习情况。(出示生字卡片,用开火车的形式或找朋友的游戏快速反馈识字情况。抓住重点字,如所平舌音,捕的声母是b,而不是p。发现错误或不会读的字及时让学生多读几遍。)

1.指名试读。

2.教师范读,导读(引导学生感语诗句的韵律、停顿。如:句尾的抑扬,声音的长短)

3.学生练读。

4.指名读,接龙读

5.背诵。

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2.指导范写。(重点指导学生认为难的字)

3.学生练写,师巡视指导。

4.展示作业。

把诗背给家人听。

齐背古诗《所见》

1.出示挂图,引出新课。

2.介绍作者。

1.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2.教师参与小组合作,了解学习情况。

1.小组陈述本组学习情况。

2.全班共评。

1.指名试读。

2.师范读(注意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尾)。

3.学生练读(可用多种形式练读)。

4.背诵古诗(可采用比赛读等多种形式,从而激发学生兴趣)。

5.拼诗游戏(可检查学生背诵及识字情况)。

重点指导黄字的中间一横要长些,教师要大胆放手相机示范。

评价作业。

自己创作两句描写夏天的诗句。

古诗教案设计的整体感知篇十二

优美的文章需要美的语言来传达,教师的语态能不能以情激情,以情感人,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幼儿园古诗活动教案设计方案怎么写?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文章,是关于幼儿园古诗活动教案设计方案,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朗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

2、通过各种不同方法的学习,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三角形、圆形、长条形各一个,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组织教学

二、基本部分

1、猜拼图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出示一个圆形提问:这是什么呢?

2、老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江雪》

3、这首古诗还有一幅美丽的画呢,我们一起来看。(出示多媒体)

(1)你看见了什么?这幅画上是什么季节?冬天会怎么样?山上都是雪,小鸟怎样了?(千山鸟飞绝)

(2)路上也没有行人,天气寒冷人们怎样了?(万径人踪灭)

(3)江面上有什么?船上有谁呢?他穿着什么?带着什么呢?(孤舟蓑笠翁)

(4)他在干什么?(独钓寒江雪)

4、我们一起来看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古诗)

(1)小朋友,请你找一找在这首古诗中你认识哪个字宝宝?

(2)幼儿跟老师朗诵古诗2-3遍。(不同的方法朗诵)

(3)老师把这首古诗编成了一幅节奏图:这是几拍子的节奏?幼儿练习打二拍子的节奏。看节奏一边拍手一边朗诵古诗。

(4)我们听着音乐来唱一唱这首古诗。

三、结束部分

1、总结:小朋友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2、把学会的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设计意图: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清明节期间为幼儿设计一系列的相关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古诗、观察图片,初步了解古诗大意。

2.能正确熟读古诗。

3.了解清明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清明节人们扫墓的心情。

活动准备:

1.古诗教学的自制ppt。

2.幼儿前期经验准备:了解清明节的风俗习惯。

活动过程:

一、入场:听《琵琶语》学古人漫步进场,感受古曲的气氛。

二、了解清明节的风俗。

1.请你们回忆一下,清明节你和家人都做了些什么事情?

2.播放“清明介绍ppt”,教师做相应的小结。

3.小朋友说了很多清明节做的事,我们看看其他人会做些什么呢?

教师:清明节这天,路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带着悲伤的表情,手捧着鲜花去祭拜去世的亲人……所以,清明节要去扫墓,是对已经去世的人的尊敬与怀念,也因此在清明前后,人们的心情都比较难过和悲伤。

三、学习古诗,初步了解古诗大意。

1.完整欣赏古诗两遍。

2.看背景图,初步了解古诗大意,幼儿看图自由回答。

3.句卡配对,进一步了解古诗大意。

(1)出示图卡,引导幼儿发现诗句与画面的匹配关系

(2)观察图片,幼儿为诗句匹配图片。

四、朗诵古诗

1.幼儿整体诵读。

2.记忆大考验两遍。

3.幼儿跟读两遍。

4.表演读。

5.古诗接龙。

五、认字活动:学习“明”字并讲述“明”的字源故事。

“明”在甲骨文中是由一个日和一个月组成,表示日月照耀、明亮的意思,也解释为带来光明。金文和小篆的名字是由月和一个窗形的结构组成,意思是月光照进窗内,表示光亮之意。现在的明字则确定为日月之明了,一般用为光亮之义。

六、结束活动:欣赏歌曲《清明》。

一、设计意图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将如期而至了。清明节是我国许多传统节日中的一个重要节日。每一个节日背后,都有一个相应的阐释与表达系统,深入细致地融入民众生活。清明祭祖是中华文明礼仪的优良传统。清明扫墓不仅是人们从感情上与祖先相联系,也是构建人与社会和谐关系的基础。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中华古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与关注。作为一线的教师将清明传统与古诗巧妙地结合,使幼儿在诗情画意里感受由中华古诗词的意境之美,体验清明的民族文化传统,使幼儿性情得以陶冶,真正形成“润物细无声”的欣赏与传承。

二、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

2、激发对古诗吟诵的兴趣,初步学习按古诗的节律吟诵。

3、了解清明节人们踏春扫墓的传统习俗。

三、活动准备

画有古诗情节的图片一幅,vcd教材。

四、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观察讲述,引起学诗兴趣。

1、教师根据古诗讲述“清明”的故事。

2、出示图片,提问,你在刚才的故事里,这张图片上看到了什么呢?(古时候的一个小孩,一个老人…)他们在干什么呢?(在问路,在说话…)天气怎么了?(下雨)

(二)观看vcd片,观赏体验,感受古诗意境。

1、教师讲解: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

在春天呢,有一天是清明节,清明节人们都要干什么啊?(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小结:清明节是人们踏春扫墓的日子。

古时候,有一位杜牧的诗人,就在这天写了一首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3、教师播放vcd,请幼儿观看。

4、问:刚才我们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节发生了什么事啊?

(请幼儿讨论。)

5、向幼儿介绍那个老人就是行人,那个小孩就是牧童,刚才看的那首诗呢,就是描写行人向牧童问路的情节。

(三)教师朗诵,解读诗句,帮助幼儿理解。

1、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一遍,请幼儿欣赏。

2、朗诵第二遍,请幼儿边听边对照图片内容。

3、教师请幼儿回答有没有在诗歌中听到什么?

4、解读其中的诗句,理解个别字词“雨纷纷”、“欲断魂”、“借问”、“遥指”,帮助幼儿理解古诗内容。

(四)学习朗诵,表达感情,幼儿感受古诗意境。

1、教师朗诵第三遍,请幼儿慢慢跟读。

2、幼儿分组学念,感受古诗意境。

3、教师请几个幼儿上来表演,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提醒,注意表达合适的感情,轮流请几批幼儿。

4、请幼儿集体朗诵1-2遍,进一补感受古诗意境。

五、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六、活动延伸

1、请幼儿把学会的古诗在清明节来到时朗诵给爸爸妈妈等家人听

2、在图书区添设古诗图书,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感受古诗意境。

活动目标:

1.让他们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

2.激发幼儿对古诗吟诵的兴趣,让他们初步学习按古诗的节律吟诵。

活动准备: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导入:清明节又要到了,每年的清明节幼儿园都会组织小朋友们去革命烈士陵园扫墓,悼念我们那些未曾谋面的英雄前辈,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创造了今天的美好生活,没有他们的珍贵付出,不会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通过本次幼儿园教案让孩子们了解清明节的重大意义,让孩子们记住清明节的具体时间。

二、基本部分

(一)出示图片,引导观察,讲述

1.刚才我们看了图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节发生了什么事啊?请幼儿讨论。

(二)幼儿看图片,引起兴趣

1.教师讲解: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对,春天到了,小鸟们都飞回来了,花儿也都开了,在春天呢,有一天就叫做清明节,清明节人们都要干什么啊?(幼儿自由回答)

3.教师播放课件,请幼儿观看。

4.教师向幼儿介绍那个老人就是行人,那个小孩就是牧童,刚才看的那首诗呢,就是描写行人向牧童问路的情节。

(三)教师朗诵并帮助幼儿理解

1.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一遍,请幼儿欣赏。

2.教师朗诵第二遍,请幼儿边听边对照图片内容。

3.教师请幼儿回答有没有在诗歌中听到什么?教师朗诵第三遍,请幼儿可以慢慢的跟读。

4.教师请几个幼儿上来给下面的幼儿表演,可以边念边对照图片。教师在一旁进行知道提醒,可以轮流请几批幼儿。

5.请幼儿再一起朗诵1-2遍。

三、结束部分。

请幼儿把学会的古诗在家朗诵给爸爸妈妈听。或者在幼儿之间进行交流。

活动目标:

1、欣赏古诗,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

2、幼儿学念古诗。

活动重点:

幼儿学念古诗。

活动难点:

欣赏古诗,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幼儿用书画面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教师:小朋友们好,你们听过古诗吗?谁会念的?

(幼儿回答)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谈论自己的感受。

(1)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这张图片上有什么?从上往下观察。(观察后回答)

(2)教师小结:山上被白雪覆盖,树叶落光了,一位老爷爷坐在船上,身穿蓑衣、头戴斗笠在钓鱼。

(3)教师:你们看了这张图后有什么样的感觉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说说自己的感受,并用比较慢的速度朗诵古诗。

教师:现在我来说说我的感觉吧,我感觉到这个画面是很安静,很悠闲自得的感觉。

教师:这张图描述的是一首诗。我们念一念吧。

(教师用比较慢的速度念一遍古诗)

3、引导幼儿理解古诗的含义。

(1)幼儿对古诗提问。

教师:你们听了以后,有哪些地方不明白吗?(如果幼儿已经不太能记得古诗的内容,教师要反复念,加深幼儿记忆)

(2)幼儿谈论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教师:你们觉得这首古诗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幼儿自由回答)

4、引导幼儿学习幼儿用书,了解古诗的特点。

(1)迁移幼儿已有经验,发现古诗和现代诗歌的相同与不同。

教师:这首诗歌和我们以前念过的诗歌一样吗?哪些地方一样?又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呢?(幼儿回答)

(2)教师简单介绍古诗特点。

教师:每句话的字一样多,有时是五个字的五言律诗,有时是七个字的七言绝句。

5、幼儿完整念古诗。

教师:我们一起来大声的学念这首古诗吧。

(教师带领幼儿念1-2遍,再幼儿单独念)

三、活动结束。

教师:我们学会了念古诗,小朋友们回到家里念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古诗教案设计的整体感知篇十三

1、运用加一加、组词、分析字形等方法认识“古、诗、首、”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多、处、知、忙”6个生字,重点指导“多”和“处”的结构,注意“忄”的笔顺。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喜爱春天、喜爱大自然之情。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古诗。

理解意境。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上学至今,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古诗了,你能背诵其中的一首吗?

2、学生背诵。

3、小朋友们真了不起,已经积累了那么多古诗了,今天我们还要来学习两首古诗。

4、板书课题:古诗两首

5、学习生字:古诗首

媒体出示:田字格里的“古”(点击“竖”变红,提醒第二笔是“竖”,书写时略微有点斜。)

师田字格里范写,生描红、临写。

二、学习《春晓》

(一)出示整首诗,读通。

能把每个字音背准。

(设计意图:教学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才能较大限度地调动学习自主性。)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诗。

3、指名背诵。

4、认记汉字。

春眠处处闻啼鸟

(二)理解感悟

1、由理解“春晓”引入,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早晨的景色。

2、读读第一句。出示“眠”,怎么记?(加一加、组词、也可做做动作帮助理解)

3、请同学们再把这首诗读一遍,看看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哪些地方看不懂。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需要进行教学,顺学而导。)

4、交流讨论学习。

(1)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鸟、风雨、花)

(2)春天,鸟儿怎样?你从哪儿知道的?(理解“处处”“闻”“啼”)出示:处——外。(这对双胞胎兄弟你该如何区分呢?)“处”还可以组什么词?(到处)“处处”就是“到处”的意思。

“闻”字该怎么记呢?加一加。中间的为什么有个“耳”?噢,门里面的耳朵都听见了,原来在古代“闻”是“听”的意思。

花落了这么多,你有什么想法?(很可惜、很美)把你体会的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三)吟诵。

1、通过这首诗的学习,你又知道春天是怎样的?

2、朗读全诗,背诵。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插图,在反复的朗读过程中理解、感悟诗的内容

和意境。)

六、指导书写

1、媒体出示:“声”、“多”、“处”、“知”四个字。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每个字的特点。

2、教师范写,边写边提醒注意的笔画:

(1)“声”上为“士”,写时注意上横长下横短。

(2)“多”字上下相同,但要注意上小下大,同时注意两“夕”的位置为“上下”,出示上下没对齐的“多”字让学生发现问题。

(3)“处”字为半包围结构,写时提醒学生要注意将捺写得长,把“卜”字牢牢包在里面。

(4)“知”字写时注意右边的“口”要略微偏下一些。

(设计意图:在写字环节中,先指引学生说说所写字的特点,再通过老师的范写和提醒,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写字的要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背诵《春晓》。

3、出示新课课题《村居》,读题,学习“村、居”两字,组词帮助解题。

二、学习《村居》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

2、识记生字。

醉春烟散学忙儿童

(读准音——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随机理解词义,用“醉、忙”组词。)(设计意图:此意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给学生展示的时间、空间鼓励学生多种渠道识字、写字,加强合作学习。)

3、指名读全诗。

4、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互相讨论解决解决。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个性展示,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同感受。)

5、全班汇报交流。

(1)学习第一、二句。

通过“长、拂堤、醉、春烟”的理解,感悟草、莺、杨柳的形象。

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谁能来说一说。

指导朗读。用轻缓的语气读,感受春天的美景。

(2)学习第三、四句。

同桌两个互相说一说,你见过的风筝有哪些?风筝是怎样放的?

指导朗读,读出放风筝的快乐之情。

(设计意图:唤起放风筝的记忆,体味其中的乐趣。)

6、吟诵全诗。

三、再现生字,指导写字

知:左右对比,可以用画线法比较:

忙:重点板书“竖心旁”,注意左右笔画的穿插。(右边的横插在左边点的下面)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多以形象感知为主,在识字教学中,要加强教师的师范作用、尽量采取操作性强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实际拼摆是一种直观有效的书写指导方法。学生也感到兴趣盎然。)

四、拓展延伸

1、交流资料、扩展朗读阅读有关春天的.诗。

2、自古以来,人们都喜欢春天,珍惜春光。古代诗人除了《春晓》《村居》以外,还写了很多咏春的诗句,把你积累的诗句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

古诗教案设计的整体感知篇十四

这首诗写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当时诗人罢官闲居,住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市)镜糊的三山乡。诗题中山西村,指三山乡西边的村落。诗中记叙了当地的风俗,饶有兴味。

问:这首诗跟《钱塘湖春行》样,也是记游的。诵读全诗两遍后,说说它在记游上跟《钱塘湖春行》有何异同。

(异:诗人在村民家做客;游踪用了概括的写法。同:也写了游中可见;也用抒情作结。)

问:第一、二句的大意是什么?(山西村民家给客人备办了丰盛的饭食)表现什么?(农家的热情和朴实)客人是谁?(诗人;也许还有他的游伴,以及主人请来的陪客。)

问:第三、四句跟前两句接得上吗?先说这两句的内容。(写行路人的感觉,迷茫中突然发现了美好的去处。)这又一村指什么说的?(指山西村,即诗人此刻所在的村庄。)由此可见,这是诗人回忆来村的.经历,跟前两句接得很好,这也可以说是倒叙。由此可深入一步,继续问:这个村子美不美?(美得很,它在重山复水的保护之下,在柳树花草的掩映之中。)

问:第五、六句写游山西村所见。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复述。(略)这是写村中的习俗。问:第七、八句是抒情语,请先说大意。(今后如果有可能趁着月夜出来闲游,说不定什么时候我会拄着拐杖来敲你的门的。)按:诗人当时虽在家赋闲,但他有志报效国家,说不定什么时候仍会外出的,所以说若许,意思是如果有机会。

再问:这歼结尾方式跟《过故人庄》的结尾相似吗?(相似之处是,都是诗人对招待自己的主人说的,就菊花闲乘月夜叩门等都是美好韵意境。不相似的是,《过故人庄)把重来拜访说得很肯定,而这一首说得不甚肯定,仅是一种愿望而已。)

补充问:这个结尾跟开头是怎样呼应的?(这次游山西村得到主人的盛情款待,又看到了上古的遗风,深受感动,故有重游之念。)

这首诗描写了山西村古朴的民风,也表达了诗人的向往之情,这是容易看出来的。但陆游是爱国诗人,虽是写记游的诗,未必与政治无关,因为当时世风衰颓,跟山西村这种古朴的风尚确实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诗中山重一联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其意义不止于表现行路人的感受,在许多别的事情上也同样适用。

古诗教案设计的整体感知篇十五

1、指导学生写好“丢、身”两个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请小朋友看图,你还认识这两位小朋友吗?他们是谁?(丁、冬)

他们在干什么呢?(丁在写字,冬冬在一旁看丁丁)

小朋友很会看图观察,今天我们将要继续学习丁丁写字的故事

a.开火车认读:还记得这课的生字吗?咱们来开火车读-读。

b.全班齐读:相信全班的孩子都能认识啦,咱们一块读一度。

b.指生反馈。(纸不好、笔不好,座位不好)(训练生说完整)师相机板书:

c.师导:丁丁用冬冬的纸,冬冬的笔,还和冬冬换了座位,纸不好

结果还是没写好笔不好

座位不好

最后丁丁的字写好了吗?(写好了)

过渡:d.师:因为丁丁他明白了。他写不好的原因。

1、请小朋友翻开书p39,自己读一遍课文,想一想:丁丁他明白了什么?

2、指生反馈:明白了是他自己做的不好[j1](6自然段)

3、是谁让丁丁明白了这些道理呢?

4、指名说冬冬是怎么写字的?体会,有感情朗读。

a.那么冬冬是怎么写字的呢?

b.指生反馈,并请他读第5自然段。(你很会读课文)

其他生用波浪线画出冬冬是怎么写字的词语。

c.指生反馈:请各位小朋友说一说你画了哪些词语?

师板书:身子坐正,一笔一画,认认真真

d.谁再来读一读第5自然段。(出示第5自然段)

e.咱们一块来读一读第5自然段;一边读一边体会冬冬是怎么做的。

5、认识:小朋友们,丁丁明白了,他的字写不好不是因为他的纸,笔和座位不好,而是因为自己的坐姿不好,态度不认真。

学法总结:小朋友真聪明。通过读课文明白了这些道理。

6、明白了原因后,丁丁是怎么做的?(指名读文中的句子)

7、导:多么认真的丁丁呀,他善于学习,知错能改,让我们带着赞美的感情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出示第7自然段)

8、你愿意……再读

9、学习运用“也”(出示“也”是红色)

a.丁丁的字“也”写好了,你能用“也”字再造一个句子吗?

b.如:丁丁能把字写好,我也能写好。

照样子说说……能……我也能……

古诗教案设计的整体感知篇十六

2.离开家乡,离开亲人,李白的心里一定非常(生说:难过、伤心、悲哀……)

3.教师范读,学生看着画面,想着教师刚才的讲解感受诗中之情。

4.小朋友,此时的你们看到月亮你想到了什么?(播放乐曲)

(预设)生: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在上海赚钱的爸爸。”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在北京赚钱的妈妈、姐姐。”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好朋友。”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爸爸、妈妈,我很想他们回来,每天可以看到他们。”

师:作者看着挂在空中的明月,会想到什么呢?他想到了故乡的什么呢?”

生:“他想到了故乡的那座小山。”

“他想起了家门口的那条小溪。”

“他想起了故乡的亲人。”

……

5.模仿练读,想象意境。

6.角色表演:小朋友,现在请你们就把自己想象成李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一个静静的夜晚,站在窗前望着圆月……(生双手合拢放在背后,深情吟诵)

7.指名最佳表演者上台表演,配以乐曲。

8.通过多种方式背诵积累这首古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