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珊迪说课稿 小珊迪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大全8篇)

2023年小珊迪说课稿 小珊迪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大全8篇)

ID:4706594

时间:2023-10-15 06:38:35

上传者:念青松 2023年小珊迪说课稿 小珊迪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大全8篇)

感恩是一种幸福,它让我们心怀感激,享受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怎样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恩之情呢?这是一些感恩的音乐作品,让我们通过音乐来感受和表达内心的感激。

小珊迪说课稿篇一

教学目标:

通过朗读,感受小珊迪的悲惨生活,激发同情之心;感悟小珊迪纯洁善良、诚实守信的品质,触动感动之情。

设计理念:

强化语言实践,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让他们在读中体验,受到熏陶感染,从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教学重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中的句子初步感悟小珊迪的.品质。

创新点:

小珊迪受伤,七个便士不知去向的时候。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想像。

教学过程:

一、启读(渲染情境,铺垫悲伤的感情基调)

同学们,今天,老师怀着沉重的心情给大家讲述一个发生在一百多年前的英国爱丁堡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作——小珊迪。(教师范读讲述这个故事)

)

听完故事请同学们谈谈听了这个故事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二、通读

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感受自由读读这个故事,要求读正确、流利,读的时候注意自己内心的感受和变化,找找课文中令你揪心的地方。

(指名说,教师正音,指导朗读)

三、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让学生读一读小珊迪卖火柴这部分,读懂了什么?

2、出示“我”与小珊迪的对话,让学生再一次走进故事,走进文本。

抓住纠缠这个词语,重点指导朗读珊迪纠缠“我”的四句话。(理解“乞求”、“饿极了”等词语)

四、感悟小珊迪纯洁善良、诚实守信的品质。

1、这么可怜的小珊迪却被一辆马车给撞了,他的帽子不见了,火柴也丢了,七个便士也不知道哪儿去了,此时此刻,珊迪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学生进行创造性想像。)

2、怪不得作者会做出这样的断定

出示:当我想到孩子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a、指导朗读,体会小珊迪的诚实守信

b、那种人指哪种人?

五、小结

这样的孩子可爱吗?这样的孩子可敬吗?这样的孩子我们会忘记他吗?让我们永远记住珊迪用生命换来的诚实,用鲜血染红的信用,相信,我们拥有诚信,大家拥有诚信,世界将会更加美好!

小珊迪说课稿篇二

课前预习:

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想想课文写了什么事,然后按事情发展顺序试着分段。

自学生字新词,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赤脚纠缠乞求轧了过去上当猜想断定

摘录写小珊迪外貌的句子,想一想从外貌描写中可以看出小珊迪是个怎样的孩子。

一谈话揭题:

同学们,谁能来说说你们小时候就知道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吗?

这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多么可怜呀,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发生在英国爱丁堡的一个卖火柴的男孩小珊迪的悲惨故事。

二初学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通顺读正确。

检查预习情况:课前预习中的三个内容:

朗读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朗读描写小珊迪外貌的句子,说说从外貌看出小珊迪是个怎样的孩子?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怎样分段?用自然段归并法概括段落大意。

(难点:用自然段归并法概括第二三段大意)

三细读课文:

细读1-8自然段:

请同学们朗读1-8自然段,思考为什么小珊迪一定要我买他的火柴?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从外貌--“又薄又破的单衣”、“小脸冻得发青”、“脚又红又肿”的描写,语言--“先生,我饿极了”的描写,理解小珊迪一定要我买他火柴的原因是因为又冷又饿。

从语气的不同:请--请求--乞求,语言的不同:请买盒火柴--买一盒只要一便士呀--我可以一便士卖给你们两盒--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我可以给您换零钱,理解小珊迪要我买他火柴的急切心情和恳求的态度。

进行对话朗读练习。注意运用各种朗读方法来读。

为了避免小男孩再来纠缠,我给了他一先令,小珊迪拿了一先令转身跑了。我等了很久也不见小男孩回来,这时我的心里起了变化,看看是怎么变的?教师引读第8自然段。讨论:“上当”、“那种人”的意思,我的心理活动变化,让学生揣摩我的心里想法。理解整句话的意思。(我从小珊迪要我买他火柴时的急切心情和恳求的态度中感受到他所流露的神情是“使人信任的”,于是“我断定他是个诚实守信的人”。朗读这一自然段。

细读9-11自然段:

那么,小珊迪换好零钱往回跑时,发生了什么事呢?小珊迪在生命垂危的情况下,为什么还想到找还零钱的事?请同学们朗读9-11段,思考这些问题。(体会小珊迪诚实善良的美好心灵)

小珊迪临死前最挂念的事是什么?这说明什么?朗读这一段。

四回归全文:

你们认为小珊迪是个怎样的人?以“小珊迪你真(要求填概括性的一个词),你(要求填对应的事例)。”的句式说话。先要求说其中一方面内容--然后要求学生合起来说。

五布置作业:

写写人物评论:《评评小珊迪》

记录激动时刻,赢取超级大奖!点击链接,和我一起参加“: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动!

小珊迪说课稿篇三

《小珊迪》是浙教版第九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课文主要讲了英国一个卖火柴的男孩为了一便士卖掉一盒火柴而苦苦哀求,又为了急着送还先生的零钱而被马车撞了,悲惨死去的故事。故事生动感人,以第一人称叙述,运用对话展开故事情节,适于朗读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智慧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语文教学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也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灵活运用多种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自主阅读,读中感悟。

感悟小珊迪的可怜和纯洁善良、诚实守信的美好人品。通过小组合作,凭借情境解决,使每位学生能入情入境,主动参与,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交往的能力以及自主阅读、探究阅读、批判阅读的能力。

感受小珊迪的可怜,感悟小珊迪的纯洁善良、诚实守信的美好人品,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创设一个利于学生学习、感悟的情境。

在导入课文时,教师出示了“美丽、金钱、机智、诚信、荣誉、健康”等词语,说:“这些都是我们人生的朋友,如果现在只允许你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朋友伴随你的一生,你喜欢那一位?”学生情绪很高涨,说了各种各样的答案和理由,教师并没有肯定或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引导学生说:“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见一个外国的小朋友,他叫小珊迪,(板书:小珊迪)认识了他之后,就会知道答案了。”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个疑惑去读课文。

小珊迪是个怎么样的孩子?为什么在他身上我们能够找到答案?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教师出示:小珊迪是个 的孩子。学生交流了初读后的感受,经过教师的引导点拨,总结为两点(教师板书):小珊迪有着苦难的童年(可怜)和美好的人品(纯洁、善良、诚实、守信)。

教师让学生读读课文:“把课文中表现小珊迪可怜的句子划下来,仔细地读读,想想你是怎样感受到这一点的,带着自己的体会再动情地读几遍。”

学生先自由阅读,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教师让小组之间交流各自的学习体会,然后再集体交流。

(1)“(他)身上只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

从“瘦瘦的小脸”一词体会到小珊迪经常吃不饱。

从“只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体会到小珊迪也非常寒冷。

(2)教学片断

师:还有别的句子吗?

生:为了他不在纠缠,我打算买一盒。小珊迪为了卖掉一盒火柴,像乞丐一样跟着“我”。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纠缠。

师:知道这词的意思吗?

生:(不作声)

师:你看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

生:两个字都有绞丝旁。

师:现在明白了吗?

生:缠绕在一起。

师:课文中指什么?

生:小珊迪缠住“我们”不放,要我们买他的火柴。

……

师(整体出示四次“求”的句子):同学们,请你们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四句话,如果你是那位先生的话就会发现小珊迪的四次“求”有变化。

(生自由地感情朗读小珊迪的四次“求”)

生:我觉得小珊迪的要求越来越低。

师:怎么看出来的?

生:他先是1便士只能买1盒火柴,后来是1便士可以买2盒火柴。

(师板书:1-1——1-2)

师:你能把这变化读出来吗?

(生读,指名读,齐读)

生:我觉得他的态度越来越恳切,因为他开始只是求,后来是请求,最后是乞求。

(师板书:求——请求——乞求)

师:几个“求”的区别你知道吗?

生:乞求不是一般的求,而是像乞丐一样地求。

师:你能把小珊迪的态度变化读出来吗?

(生读,指名读,齐读)

师:你知道小珊迪为什么会这样做吗?

生:他饿,他需要钱买吃的。

生:他冷,他需要钱买衣服穿。

……

(1)教师深情地引入:“为了找还那几个便士,找还那部分不属于他自己的钱,小珊迪被马车轧断了腿,不幸死去。老师心里想,如果小珊迪不急着把这几个便士还给那位先生,也许就不会死去,我又想小珊迪难道真的不需要这钱吗?学生默读思考,划出有关词句仔细体会,然后全班交流。

小珊迪说课稿篇四

教学目标:

1、用“勾画词句——说理由——朗读感染”的方法自学课文,自读自悟,从字里行间去受到小珊迪美好品质的感染。

2、通过交流、品读描写小珊迪外貌、语言、行动、补白心理活动等,感受小珊迪的美好品质。

3、渗透仔细观察,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来描写人物的方法,并进行课后练笔的巩固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单元课文,走进《小珊迪》这个故事。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第二组课文学了哪几篇课文?这一组的课文都有一个相同的主题,你发现了吗?(诚实、守信)其实这方面的故事还有很多呢,语文书后面的选读课文里就有一篇,是关于一个可怜的卖火柴的小男孩的故事,这个小男孩的名字叫——小珊迪(生读题)

2、打开书164页,自由读课文,看看课文写了小珊迪的哪些事情呢?

二、走进“小珊迪”这位人物。

1、出示结尾段,齐读:直到今天,谁读了这个故事不受感动呢?饱受饥寒的小珊迪的美好品质,将永远打动人们的心。

孩子们,读懂这两句话了吗?谁来说说你的理解。(板:饱受饥寒美好品质)

2、课文中哪些语句打动了你的心,激发了你的同情心?哪些语句拨动了你感动的心弦?请你按照“划出词句————说理由————朗读感染”的方法自学课文。也可以和你的小伙伴一起来学习。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可以把你感动的理由批注在句子的旁边。(学生勾画批注,师巡视。)

3、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都学得很认真,相信你们都找到了特别有感受的句子,谁来交流一下。在交流的时候,老师想你们按照“朗读感染——说出理由”的顺序发言。

预计学生交流朗读的重点句子有:

师:是呀,小珊迪挨饿受冻的外貌(板:外貌)激起了我们深深的同情。一个饥寒交迫,生活贫穷艰难的小男孩就印在了我们脑海里。还有哪些语句让我们感到小珊迪的可怜辛酸?请你有感情地读出来。

(2)、“先生,请买盒火柴吧!”

“一盒火柴只要一个便士呀!”可怜的孩子请求着。

小男孩想了一会儿,说:“我可以一便士卖给你们两盒。”

“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男孩了乞求道,“我给您去换零钱。”根据学生的朗读教师做如下点评指导:你们评评他读出了什么样的感觉?请你谈谈为什么觉得小珊迪很可怜?什么叫乞求?苦苦地求、可怜地求、像要饭一样地求,要读出这样的感觉来。

师:小珊迪的请求一次比一次迫切,话语一次比一次可怜,最后甚至是苦苦的哀求。现在我们分角色直接读出对话。你们就是那个穿着破烂衣衫的小珊迪,老师就是先生。请注意读出饿的感觉,读出那种苦苦哀求的情形。

师:这是对小珊迪的什么描写?(板:语言、动作、神态)“小男孩想了一会儿”,他会想什么?这里作者没有写出来,你能走进小珊迪的内心,把他想的写出来吗?(学生动笔写)

生1:可能会想,他们不买我的火柴,大概是贵了吧?那就便宜些,赶快卖出去几盒,去买点东西吃。

生2:天气这么冷,弟弟已经一天没吃饭了,如果不卖掉火柴给弟弟买吃的,他会饿死的。再便宜些,也许他会买的。

师:你能联系上下文来说,真棒!(师竖起大拇指)(学生朗读)刚才同学们走进了小珊迪的内心,想小珊迪之所想,这就是对人物(板:心理活动)的描写。

师小结:瞧,我们在写人的时候,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以及心理活动描写,会使人物形象更丰满,写作也会更具体了。

课文中还有哪些语句轻轻地拨动了你感动的心灵?

(3)我想可能上当了,但是看那孩子的面孔,看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又断定他不是那种人。(为作者对小珊迪的信任而感动)

(配乐,出示:小珊迪被马车撞倒,轧断了两条腿,被人抬回了家,躺在床上痛苦的呻吟着,小利比看到了……)

(师巡视,指导,参与学生的交流中去)

师:刚才大家演得很投入,请同学来表演表演,一定要把握好机会哟。

(生演,2组)

师(小利比):哥哥,你的腿怎么了?

生(小珊迪):弟弟呀,我刚才替买火柴的先生换零钱往回跑时,不小心被马车轧断了腿。

师:那怎么办呢?怎么办呢?哥哥,我们一起去医院看看吧。

生:利比,哥哥快不行了,又没钱,怎么看呢?

师:哥哥,那我能为你做点什么?

生:利比,请把这四个便士送还给那位先生吧。

师:你的腿不正需要钱吗?不用还了,那位先生不会计较的。

生:不行!这是人家的,我们不能要,一定要还给他。

师:哥哥,我知道了,我这就去。

可见,小珊迪多么的(诚实、守信)

(5)可怜的珊迪躺在一张破床上,一看见我就难过地对我说:“我换好零钱往回跑,被马车撞倒了,轧断了两条腿。我就要死了。可怜的小利比。我的好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引导学生读出真诚、善良)

师:请说说你感动的理由。这四个便士对小珊迪来说重要吗?是啊,哪怕一个便士也很重要啊。对先生来说这四个便士重要吗?即便小珊迪不找还零钱,先生知道真相后会责怪他吗?那他轧断了双腿,却还一定要弟弟找还零钱,这种诚实的品质怎能不打动我们的心灵呢?小珊迪平时处处关心、照顾小弟弟,临死前从没有想到自己,而是牵挂弟弟,怜悯弟弟将要过上更加悲惨的生活。这么善良诚实懂事的孩子,你们感动了吗?那就请你们带着这份感动和同情齐读这一段。

快要死了的小珊迪却牵挂着弟弟的生活,他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生:顾别人不顾自己。

生:关心弟弟的人。

师:这是多么善良的孩子啊!齐读小珊迪说的话。

师:真诚、善良、可怜而又可敬的小珊迪感动了大家,也感动了文中的我,我紧握住珊迪的手,对他说——生:我会永远照顾小利比的。

是啊,人间自有真情在,(出示最后一段)读——直到今天,谁读了这个故事不受感动呢?饱受饥寒的小珊迪的美好品质,将永远打动人们的心。

三、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对小珊迪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的品读,了解了小珊迪的美好品质。你们在课后也可以用上这些方法描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相信大家会写得很棒!

四、课后练笔:

仔细观察,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描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

板书设计:

小珊迪

外貌

饱受饥寒语言对话

美好品质神态

动作

心理活动

小珊迪说课稿篇五

一、基础性目标:

感悟小珊迪诚实守信的美好人品。通过小组合作,凭借情境解决,使每位学生能入情入境,主动参与,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

二、发展性目标: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交往的能力以及自主阅读、探究阅读、批判阅读的能力。

小珊迪说课稿篇六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正确读写“纠缠、乞求、饱受饥寒、品质”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特点,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3、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一百多年以前的英国,当时贫富悬殊,许多人缺衣少食,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不得不以乞讨和做小买卖、擦皮鞋为生。小珊迪就是这样一个孩子。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多音字:

薄(薄本)(薄雾)轧(轧死)(轧钢)

2、易错字:缠。形近字:气、乞

3、查字典:纠缠,乞求、饱受饥寒、品质。

四、指导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思考: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叙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课文那些地方使你特别感动?

2、学生默读课文,并画出答案。

3、分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答案。

4、集体讨论。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主要内容是记叙一个卖火柴的小男孩--小珊迪,在给“我”找零钱时被马车撞伤,临死前还派弟弟给“我”送零钱,同时还惦记着弟弟没人照顾。)

五、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结果。

第二课时

一、谈话激趣

小珊迪的故事我们读后深受感动,一个善良诚实的孩子就这样死去了。真让人难过,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一课。

二、学生默读,并思考

这篇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全班讨论给课文分段。读课文最后一段,根据要点给课文分段。

1、饱受饥寒第一段:小珊迪大冷天在街上卖火柴,他祈求我买他的火柴,“我”没有零钱,小珊迪去换零钱,却没有回来。

2、美好品质第二段:小珊迪的腿被马车压断了,还派弟弟小利比给“我”送找回的零钱,“我”去看小珊迪答应永远照料他的弟弟。

3、打动人们第三段:“我”同情小珊迪,也被他的美好品质打动。

想想文章还可以买按怎样的顺序分。(地点的变化)(时间变化)。

四、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同学评价朗读情况。

五、教师总结过渡:

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很动人,哪一点使你特别感动呢?

六、学生默读课文回答以上问题。

分小组合作。

七、全班讨论。边朗读边感悟,谈出特别感人的地方。

八、提问:

1、小珊迪为什么非要“我”买他的火柴?文中那些的方可以看出他饱受饥寒?

2、小珊迪几次请求“我”买他的火柴?几次的语气有什么不同?从中你读出了什么(语气一次比一次急迫,一次比一次可怜,从“请求”到“乞求”。)试一试把这种语气读出来。

4、读到这里你们会怎样想?

5、小珊迪把钱还了吗?谁还的?发生了什么事?从他身上你看到了什么?

(小珊迪双腿被压断了,还叫弟弟来还零钱,表现了他非常诚实的优秀品质。)

(小珊迪临死之前,想到的是弟弟无人照顾,“目不转睛”的看着“我”,说明他对“我”寄予无限的希望,体现了一种托付,一种信任,一种感激。)

7、哪位先生和小珊迪素不相识,为什么握住小珊迪的手,答应照料小珊迪?

(“我”深深地同情兄弟俩悲惨的命运,也被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所感动。)

8、通过这个故事你觉得我们应该向小珊迪学习什么?(板书:诚实善良)

九、总结全文,领悟写法。

读最后一段,思考:

1、作者为什么要先写饥寒,后写品质?

2、为什么要把两者放到一个完整的故事里去写?

这是由故事的发展顺序决定的,由于贫穷才饱受饥寒,才去卖火柴;因为急于卖火柴,才发生惨祸;才有后来弟弟还零钱,“我”的探视,被感动。

十、作业:展开合理想象,把小珊迪去换零钱到惨死的这部分内容用自己的话讲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

白天晚上死后

卖火柴弟弟还零钱打动人心

饱受饥寒诚实善良美好品质

[小珊迪(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

小珊迪说课稿篇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理解体会其品质。

2、进行个性化阅读,培养阅读想象能力。

3、认识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体会人物内在品质。

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谁能说说你的童年生活是什么样子的?是呀,你们都拥有一个充满快乐和幸福的童年,可是在一百多年前的英国,一些孩子失去了父母,成了孤儿,在他们当中,就有一个非常可怜的孩子,那么他的命运又如何呢?今天,让我们共同的走近这个孩子,他的名字叫小珊迪。(板书:14小珊迪)

过渡语: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读一读课文,了解小珊迪的童年生活呢?(生回答:)想读就读,现在就请同学们打开书。

二、初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字词:(课件出示1:旅馆可怜掏钱孤儿目不转睛纠缠流露上当又薄又破先令便士)

师:有声的朗读是一种表达,无声的朗读有助于思考。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生回答:)

三、细读课文体会小珊迪的可怜。

1、体会外貌描写:

师: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这篇课文与其他写人的文章一样,开篇就描

写了小珊迪的样子,现在请同学们找出描写珊迪外貌的`句子。画一画、读一读,看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把你的体会记录在句子的旁边。

(1)自由读:体会小珊迪的外貌描写。

(2)指名读:思考,从他的外貌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就是这样一位可怜的小男孩他徘徊在街头乞讨。

(3)生齐读:(课件出示2:这时走过来一个小男孩————————————)

问:从珊迪的外貌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可怜)

问:哪些词语让你更加体会到珊迪的可怜呢?生回答:(课件出示:又薄又破、瘦瘦的、冻得发青、赤脚、冻得通红)

生读师评。

2、体会对话描写:

师:多么可怜的孩子呀!这么冷的天他在街上做什么呢?(生回答:卖火柴)

(1)自由读:体会对话。

(2)指名读:问:在这段对话中写了小珊迪的几次请求?(生回答:三次)

师:那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和速度来读小珊迪的话呢?谁能来试一试?

(4)指名读:(课件出示3:先生请买盒火柴吧——————————我可以给您换零钱。)

师:小珊迪的话语由请到请求最后变成了乞求(课件出示:请—————请求————乞求)

问:“乞求”什么意思你知道吗?()

师:这个可怜的孩子就为了这仅有的一点希望乞求着。

(5)生齐读:(先生请买盒火柴吧——————————我可以给您换零钱)

(生回答:他不是那种人。)

问:那种人指的是什么样的人?(生回答:见钱眼开贪图钱财坑蒙拐骗)

问:既然他不是那种人,为什么还没回来呢?(生回答:因为他被马车撞了)你是从谁的话中得知的呢?(生回答:小利比)

四、展开联想,体会小珊迪的可敬:

1、指名读小利比的话:

师:这样一个诚实善良的孩子,在换好零钱回来的路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爱丁堡的那条街道去看一看,看看小珊迪在回来的路上究竟遇到了什么?(课件出示4:音乐)

2、展开想象

(1)、体会得到钱的喜悦

师:小珊迪握着刚刚换回来的12个便士高高兴兴的往回跑。(课件出示:他想————)

(2)体会小珊迪的遭受到的痛苦

师:可是,就在这时,前方路口,一辆马车极快的奔来,小珊迪来不及躲闪,被马车撞倒了,那马车(课件出示:不但—————————反而—————————)

(3)、体会小珊迪的坚强

(4)、体会小珊迪对弟弟的亲情

师:太阳快落山了,小珊迪的腿断了,他无法站起来,只能依靠着双手向前一点点爬去,他要爬回家,(课件出示:因为————————所以—————)

(5)、体会小珊迪的诚实、守信、可敬。

3、感受小珊迪的可敬

问:通过这一段的情境,你有看到一个怎样的小珊迪?(板书:可敬)

五、体会情感,丰富小珊迪的形象。

师:我随同小利比来到了小珊迪的家,推开那破旧的门,映入眼帘的都是什么呢?(课件出示5:图片。)

师:这时,小珊迪用他那奄奄一息的声音又对我说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小珊迪的话。

(1)自由读小珊迪的话:问,从他的话语中你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生回答:(他非常关心他的弟弟)

师:就在这样的时刻,他仍然想着弟弟,想着对先生的承诺。小珊迪用他那奄奄一息的声音对我说:(课件出示:生齐读:我换好零钱—————————————)

师:多么善良的孩子!多么可敬的孩子!即使是在自己遭遇车祸、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他首先想到的是要尽快把钱还给我,想到的是自己弟弟今后的生活。这就更加证实了我开始对小珊迪的判断是正确的,他绝不是那种人!

问: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板书:诚实守信)

师:此时此刻,我们看到的是可怜的,可敬的小珊迪。作者深深的同情他,我们也深深的同情他,我们怀着深深的同情对他说:(生齐读:我会永远照顾小利比的。)

师:面对这可怜又可敬的小珊迪,我们许下重重的承诺。(生齐读:——————————)

师: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一个可怜、可敬、诚实、守信的孩子死了!

5、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此时,我真不愿意用“死”这个字眼来形容珊迪最后的结局,但是,珊迪是真的死了。他静静的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他唯一的亲人。

师:孩子们,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话想对小珊迪说吗?

六、情动辞发,总结全文。

师:说的多好啊!他很穷,他非常需要那些钱,但他绝不是那种人,这样的孩子可爱吗?这样的孩子可敬吗?这样的孩子我们会把它遗忘吗?永远不会,我们忘不了这个可爱又可敬的小珊迪,又怎能忘记他给我们带来的无数的启示。同学们,让我们像小珊迪一样,(课件出示6:多一份诚实的面容,多一点守信的品质吧,我们相信,拥有诚信我们的世界会更加美好,拥有诚信我们的人生一定会充满欢笑。)

小珊迪说课稿篇八

第一课时朱秀莉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的意思(请求、乞求、纠缠)。

2.使学生主动参与、入情入境,在读中体验、感悟。

3、感受小珊迪的诚实守信以及这种品质的可贵。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谈谈对英镑、先令、便士这三种货币的认识。

一、揭示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发生在英国爱丁堡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小珊迪,(板书课题)请大家把课题读一读(生读课题)外国人的名字还可以读得轻快些。(生再读课题)

二、投影出示三个问题:

1.小珊迪为什么非要“我”买他的火柴?

2.小珊迪换好零钱往回跑,发生了什么事?

3.小珊迪临死前挂念的是什么?

(请大家带着这三个问题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交流时让学生随便挑个问题回答)

三、研读1-8节

师:这三个问题其实就是故事发展的三个阶段,我们先来学习故事的第一个阶段1-8节,请大家仔细读1-8节,找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一个词语。

1、生找到“纠缠”后问:为什么找这个词?

2、(板书:纠缠)同学们看“纠缠”这两个字的字形有什么特点?

3、交流后让学生自由读读这四句话。

a、小珊迪这样一而再,再而三跟我说,非要“我”买他的火柴,这就叫“纠缠”,读这四句话时,你发现有变化吗?你是怎么体会到的?(板书:请求乞求)

b、你觉得这两个词有什么不同?你能用请求(乞求)的语气来读吗?

师:是啊,小珊迪就是从诚恳地请求到低声下气,苦苦哀求,来,我们一起来读这四句话,体会一下。

c、小珊迪如此三番五次,低声下气,纠缠不休到底是为了什么?(板书:一便士)

d、一便士对小珊迪来说真的这么重要吗?请大家再读1-8节,找找依据并说说从从中体会到了什么?(齐读第一节)

e、如果有一便士,小珊迪会买写什么呢?

(师:尽管一便士只能买到一只面包或……可小珊迪还是求之不得,可见小珊迪是多么(可怜)投影:此时,我觉得小珊迪是一个()的孩子。

三、小珊迪对钱的态度似乎有些矛盾,为一个便士他可以苦苦哀求,而面对四个便士却无动于衷,这是为什么呢?请大家自由读读9-11节。(板书:四便士)

1.当四便士在小珊迪目前时,他是怎么做的?(板书:送还)

2.课文有没有写到小珊迪叫弟弟还钱的内容?

3.课文中没有写到这个内容,你能发挥自己的想象来补充吗?投影出示(师念:小珊迪被马车撞到了,轧断了两条腿,他被人抬回了家,小利比吓呆了……)再出示兄弟俩的对话图,请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分角色补充省略号的内容,待会儿要请各小组交流,看看哪一组讨论得好。

(边交流边评议)(师当小利比,选一生当小珊迪对话。)

4.投影出示练习:小珊迪的生活如此()。他是多么需要钱啊!可是不属于自己的钱他()。在()的情况下,还让弟弟(),这是一个多么()、()的孩子啊!

交流后,师在括号内填入“可怜”,板书:诚实、守信)

4.你知道“可怜”和“诚实、守信”这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四、感情朗读1-11节,深入感受小珊迪可贵的品质。

五、总结:小珊迪虽然是那么贫穷,那么可怜,但又是那么诚实、守信,他身负重伤,能活下来吗?我们下节课再学。

[小珊迪(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