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约伯记第章读后感(优秀8篇)

最新约伯记第章读后感(优秀8篇)

ID:4706847

时间:2023-10-15 06:42:36

上传者:曼珠 最新约伯记第章读后感(优秀8篇)

环保宣传是当今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其中。环保宣传语要具有感染力,能够激发人们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动力。环保宣传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以下是一些热门环保话题的讨论。

约伯记第章读后感篇一

妈妈买了一本《窗边的小豆豆》给我,我对这本书十分好奇,所以认认真真地看了一遍。

《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讲述了在二战期间,有一个叫“小豆豆”的小女孩在一个叫“巴学园”的学校里快乐上学的故事――小豆豆因为调皮而在一年级就被退学,但就因为这个,小豆豆辛运地来到了改变她一生的巴学园。在巴学园里,他结实了许多新朋友:泰明、小林先生、阿泰;在巴学园里,他学会了乐于助人,关爱他人;在巴学园里,她由一个“怪怪”的小女孩变成了一个能让人接受的乖小孩。

读完这本书后,我合上书,仔细回想一下书中的故事,我有感而发:

既然在二战期间的小豆豆都能这么快乐、开心地过好每一天,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像小豆豆一样,开心地过好每一天呢?原因只有一个:我们不够自信。

如果我问你:“你会把自己当成一只白天鹅吗?”你可能会说:“我觉得我现在好像还不够优秀。”

如果是这样,那我告诉你,从现在起,你就把自己当成一只白天鹅。因为,你只有将自己当成一只白天鹅,才能以此作为奋斗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这个目标前进。这样,你就会像小豆豆一样快乐。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慢慢的找到自信,你也会高昂的抬起头。

生活中充满了烦恼,但也有很多快乐。人总要学会快乐地面对生活的,不管生活给予你什么,你都要接受,而且要学会用乐观的心态去对待。生活中的很多事虽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的那样坏。

约伯记第章读后感篇二

一问题

霍布斯在他的一本主要著作《利维坦》当中,将作为其思考核心的自然法理论的基本原则坦率地归纳为22条,正是在这些原则的基础上,霍布斯阐发了他关于政治生活的构想,最终也是以这些原则为中轴,霍布斯建构起了自己的政治哲学理论的大厦。政治哲学,当其在古希腊起源的时候,意味的是在城邦中构建一种生活的方式。如果一种政治不能承担起指导公民走向真正美好生活、走向真正健康的价值,那么这种政治必定是腐坏不堪的。可以想见的是,如果霍布斯不想让自己的政治哲学走向坏的那个方向,那么他就必须把自己的政治哲学论述与公民真正的美好生活、与真正健康的价值关联起来。事实上,霍布斯的这些自然法则恰恰就是在探讨什么是公民真正美好的生活、什么是真正健康的价值,霍布斯所要解决的是关于生活之道的问题,按照列奥?施特劳斯的判断,这个问题一直就是政治哲学的核心问题。那么,什么是霍布斯眼中的健康的生活之道呢?很明显,在霍布斯关于自然法则的构想最关键的有两条:1,怕死的本能,以及因此本能而生发出的自我保存的欲望;2,信守约定。也正是这基本的两条原则使得列奥?施特劳斯将霍布斯看作是现代政治哲学之父。

这是为什么?

二对问题的解释

记得在一篇有关弗朗西斯?培根的研究文章中,a?帕里-拉莫斯这样写道:“马克斯?韦伯生动地用之以形容现代欧洲文化性格的世界之解魅体现在多个领域当中。其中之一是宗教上的变革,重要性与此相当的另一个领域则是有关认识的对象,即自然变成了一个无灵魂的机器的胜利形象,变成一个庞大的仓库或者一个没有知觉的以最苛刻的方式被加以考问的证人”。[1]的确,此前一直占据思想界支配地位的中古自然观,包括古希腊,罗马(尤其是斯多亚里派)以及中世纪,不管在时代变任中经历过多么大的变化和调整,但核心的一点却一直得到确认和坚持,即自然是一个巨大的生命机体,由在空间展开,在时空中渗透着的运动物体所组成。整个世界具有生命,它所有的运动都是生命运动,这些运动有目的、受理智规约和引导。自然不仅是活的而且是有理智的,不仅是一个自身有灵魂或生命的巨大生命体,而且是一个自身有心灵的理性动物。任一种生物依照它自身的`等级,分有世界灵魂或神圣理智,分有世界心灵的活动。不存在没有精神的物质世界,也不存在没有物质的精神世界。物质本身是无形式的,精神作为终极因和目的因引导物质的变化。

到了十七世纪,所有这些都发生了变化。启蒙运动思想家们借助科学已经发现了或者严格说来已经创造了一个不同的物质世界;一个僵死的物质世界,范围上无限并且到处充满了运动,但没有质的区别和等级、没有秩序、没有和谐、更没有目的,而是由普遍而纯粹量的力所驱动。物质不再是无形式的质料。通过被强加于自身的形式构成一切东西,而是从量上组织起来的运动物体的整体。

[1][2][3]

约伯记第章读后感篇三

最近经常想起约伯,想念这个遥远的义人,就像思念一位故人,有一刻很想深深拥抱他,不要说一句话,就会很有力量。

在这样的思念中,有一刻,有一丝微声提醒我,我在自比约伯。我竟然在用自己微不足道的苦情自比约伯?!这是一种多么深刻的自怜和不自知!我想拥抱约伯,与其说是出于爱,不如说是出于内心深处卑劣的惺惺相惜。面对艰难似乎无意应对,然后去寻找一位遥远的榜样,在拥抱中舔舐伤口,心中轻轻对自己说:看看,我也是这样艰苦。

我们都是约伯的朋友。这是一个歧义句。一重意思是,我们都想做约伯的朋友,以便在苦难时找他比照一下,看看他从人生巅峰坠入谷底的悲情,然后看看他身上的脓疮,反观自己时就发现得了一丝丝安慰。我们想与约伯为友,更深的意思是,我们想用自己的苦难和他的苦难并列,然后挥舞着苍白的手臂说:看看,我们都是这么苦!自比约伯的心思若隐若现地弥漫在我们虚弱的生命里。

自比约伯,我们有两重收获,一重是让世人看见自己的苦情;另一重是告诉世人甚至神:我在这样的苦情里还愿意信仰,堪比义人。我们悄悄地放大自己的苦,目的不是省察自己在苦境里的生命,而是彰显自以为是的那个义。恕我直言,因为我发现我常常就是如此简单粗暴:嗨!你们瞧瞧我有多苦!但是我这样苦依然信主,你们不觉得我是一个义人吗?想念约伯的过程中,却发现这个事实,令我好难堪。每个时刻,都会发现生命里总是有新的要对付的败坏和软弱,360度无死角的坏。

和约伯的朋友一样,我们更擅长嘴上功夫,却疏于生命深处真刀实枪的战争。我们无法恒久忍耐地爱一个貌似可憎的人;我们无法永不止息地爱一个对自己无用的人;我们无法时时恩慈地陪伴一个一直无力的人;我们无法不嫉妒一个时时事事都比自己强的人;我们无法不对着软弱的朋友自夸和张狂;我们无法永远不做害羞的事;我们无法在与人相处中不求自己的益处,同样无法不计算对方的恶;我们无法以不喜欢不义的方式处理罪,也无法以只喜欢真理的方式来面对义;我们无法因包容朋友而沉默不语安静相爱;我们不能凡事相信他和我一样有一位主;我们不能对任何境遇都存着盼望,尤其对友人存着蒙恩的`盼望时时拥抱他,凡事忍耐。

我们在漫无边际地说,带着各种表情和动作,说完扭头就走,就像凯旋的勇士,却给对方的伤口留下一把盐。我们以为自己是最配做朋友的人,真相却是我们在到处成为别人的杀手。人人都在寻找朋友,却至终不过一声叹息:“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我们形单影只地啼哭着来,又孤苦伶仃地叹息着去,尘归尘,土归土,任谁无法相伴始终。

这样思念约伯,我深深地沮丧,因为无论怎样做,我都难以逃脱自己是一个不堪的人这个事实。但是约伯用一个行为撕开了我头顶的黑暗,他为他的朋友祷告,神就悦纳他,进而饶恕了他的朋友。无论我是一个多么面目可憎的朋友,约伯的祷告竟然可以帮助挽回我的命运。

如果我对约伯的思念止于此,那仍然不过是一场悲凉和绝望的空想。但真理何至于此!有一个人的苦情比约伯更深,深得遥不可及,他却对着跟随他的人说:“我的朋友,我对你们说:那杀身体以后不能再做什么的,不要怕他们。”他叫耶稣,身份是基督,在暗无天日的人世间,他轻轻地叫了一声:“我的朋友。”他要我不要怕,然后背起我该背负的十字架,带着道道鞭伤,死了,使我得以活着,并要永远和他一起活着。像一个神话般不可信的朋友,但他就是在神的话语里成就了作为朋友可以成就的唯一重要的事:替人受死,为人永活。

这样一个称呼带着那舍命的义举,彻底清扫了我的沮丧。既然我要做约伯的朋友,也是约伯的朋友队伍的一员,我们就都是耶稣的朋友。纵使这一生跌宕起伏,伴生着种种不堪,却终究有他一声呼唤:我的朋友。何其幸哉!足矣!

约伯记第章读后感篇四

《约伯记》的主人公——约伯,是一个非常正直的人,他敬天爱神,信仰忠诚,并且热衷慈善事业,文中记载,神称赞约伯:“地上再没有人像他完全正直,敬畏神,远离恶事。

《约伯记》是一篇让人看了会迷茫的智慧经卷,它让我想起了一个同样常使人迷茫的问题:你相信“好人有好报”吗?这个世上有人相信,有人不相信。佛教常说“因果报应”,种善得善,种恶得恶。但是天地之间的“因果”“好恶”,岂是凡人可以看全、看透的呢?一如梵高,才华横溢,死后那么多年才出名,你说这是“好报”还是“恶报”?又一如一小偷当街行窃,被别人抓住狂殴,围观者看着热血澎湃,但是如果他们知道这个小偷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所以才会铤而走险,他们又会作何感想?然后如果他们进一步了解到,这个小偷本来有个不错的家庭,还有美貌的妻子,只因他吃喝嫖赌,好吃懒做才走到今天这步田地,那么众人又会作何感想?然后再进一步,我们了解到,他本来也是积极向上的,只因他的妻子背叛他,他又割舍不下,痛苦中无奈自甘堕落,那么众人又会怎么想?……人世本是轮回,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没有绝对的因,也没有绝对的果,更加无所谓好与恶。

我们应该承认自己的渺小和无知,不应该仅凭眼睛所见的,耳朵所听的就妄下结论,更加不能用自己的判断去冒然推断神的旨意。

无论平安或困苦时,都当坚信神,并充满感恩,人生在世,所得的所有,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唯有经历的酸甜苦辣,才不枉人世走一遭,感受造物主给你的所有经历,正如经文里“我赤身出于母胎,也必赤身归回。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耶和华的名是应当称颂的。”

虚怀若谷,接受一切可能和一切现实,并坦然包容。因为你不是神,你无法知道上帝的安排,你更没有资格对这种安排挑三拣四,这本是你的修行——这即是我从《约伯记》中学到的。

约伯记第章读后感篇五

《约伯记》是圣经中最早写成的书,是一本讲苦难的书,藉着约伯的遭遇,最后的结局,让我们明白苦难的另一层含义。就是“受苦有益”,透过苦难,我们认识了自己,藉着苦难治死“老我”,神就能在我们生命中显大,神就叫我们的生命更趋成熟。所以《约伯记》向我们显明,苦难不是目的,只是一个过程,目的是荣耀神,让我们更好地去认识神的旨意。

·

然而他知道我所行的道路,他试炼我之后,我必如精金。愿我们每一个神的儿女被试练,都如一块精金,在各行各业荣耀神,为神发出馨香。

约伯记第章读后感篇六

最大的感受就是可见的盼望不是真的盼望

不可见的才是真盼望,信心也是一样

我看到这个琐法这句话很有道理虽然对于约伯没有什么造就,但是对我们确实很大的帮助,我们人愚笨的头脑实在不能明白神的深奥,虽然籍着自然界的万物可以证明有神,但还不能清楚的认识神,我们在查考圣经时就能看见神的荣耀、圣洁、威严、公义、慈爱、怜悯、智慧、丰富。

从来没有人看见神,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他表明出来。[约1;18]

其实上帝很爱我们,就像我们眼前有一个盒子我们永远找不到开口在哪里,只有神亲自像我们揭开我们才能真正的明白,神不揭开就是奥秘,我们人的智慧无法看透。

诸山未曾生出,地与世界你未曾造成,从亘古到永远,你是神。[诗90:2]

神是无所缺少的(创造宇宙和其中万物的神,既是天地的主,就不住人手所造的殿,也不用人手服事,好象缺少什么;自己倒将生命、气息、万物赐给万人)

神是永远不改变的(天地都要灭没,你却要长存,天地都要如外衣渐渐旧了,你要将天地如里衣更换;天地都改变了,惟有你永不改变,你的年数,没有穷尽。[诗102:26-27])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变化无常的,高山能改变成了平地,沙漠能改变成了树林,惟有神是永远长在的,所以他一切的属性和美德就永远没有改变,万物都要改变,神却永不改变。

神是又真又活的(惟耶和华是真神,是活神,是永远的王,他一发怒大地震动,他一恼恨,列国都担当不起。[耶10:10])

【伯12:23-25】他使邦国兴旺而又毁灭,他使邦国开广而又掳去;他将地上民中首领的聪明夺去,使他们在荒废无路之地漂流。他们无光,在黑暗中摸索,又使他们东倒西歪,像醉酒的人一样。

为,并他在深水中的奇事。因他一吩咐,狂风就起来,海中的波浪也扬起。他们上到天空,下到海底,他们的心因患难便消化。他们摇摇幌幌,东倒西歪,好像醉酒的人;他们的智慧无法可施。于是,他们在苦难中哀求耶和华,他从他们的祸患中领出他们来。他使狂风止息,波浪就平静。风息浪静,他们便欢喜,他就引他们到所愿去的海口。但愿人因耶和华的慈爱和他向人所行的奇事都称赞他。愿他们在民的会中尊崇他,在长老的位上赞美他。他使江河变为旷野,叫水泉变为干渴之地,使肥地变为硷地,这都因其间居民的罪恶。他使旷野变为水潭,叫旱地变为水泉。他使饥饿的人住在那里,好建造可住的城邑,又种田地,栽葡萄园,得享所出的土产。他又赐福给他们,叫他们生养众多,也不叫他们的牲畜减少。他们又因暴虐、患难、愁苦,就减少且卑下。他使君王蒙羞被辱,使他们在荒废无路之地漂流。他却将穷乏人安置在高处,脱离苦难,使他的家属多如羊群。正直人看见就欢喜,罪孽之辈必塞口无言。凡有智慧的,必在这些事上留心,也必思想耶和华的慈爱。

约伯记第章读后感篇七

约伯记中神怎么样还好说,关键这个不要问为什么的态度,一旦脱离纯神学的学术角度,而投入实践,哪怕是跟宗教有关的实践后,问题就会很大,很可怕。

从古至今有权力的人,以及觊觎权力,意图操控的人,都在用这个方法。

有权力的人,向你展示他操控的风雨雷电,万物民生的能力。

然后告诉你,啥都不要问,你没有发问的权力。

我想让你生你就生,想让你死你就死

中世纪教会干过这事

封建王朝的皇帝干过这事

某些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治理目前仍在用这个方法

然后传销组织,自上而下用这个方法。

。。。

约伯记没什么神秘,就方法论而言,他很明确

他吊诡的原因在于,他的逻辑跟今天人文主义,自由意志时代的基本理念格格不入罢了

放在中世纪教会控制的欧洲,抑或封建时代的中国,那简直太顺其自然不过

今天的人们当然可以从约伯记中去学习对上帝的谦卑,对苦难的坚韧等等优秀品质。

但也请所有人明白——这个谦卑,坚韧与信靠,只是针对上帝的,针对绝对力量的。而绝对不能针对这个现实世界的任何一个真实的人或组织,不管这个人或组织,宣称他有多强大的力量,他有多么的公平公正,他能给你带来何等未来福祉。坚决不可把这种“不要问为什么”的态度,用在他身上。因为他不值得。

按照圣经的调调,世上没有一个人是完全的义人,可以担当和上帝一样的角色。

约伯记第章读后感篇八

《约伯记》的主人公——约伯,是一个非常正直的人,他敬天爱神,信仰忠诚,并且热衷慈善事业,文中记载,神称赞约伯:“地上再没有人像他完全正直,敬畏神,远离恶事。”

第一遍略读《约伯记》时,我最大的感想就是:这上帝也太草率了吧?只因为撒旦的一句话,一句挑衅,约伯便承受了家业被毁,儿女尽亡的厄运。但约伯没有任何怨言,这让我感到他信仰的坚定,却无法消除我对于上帝“草率”“随意”的负面印象。

后来撒旦继续挑衅,上帝竟然同意让撒旦伤害约伯的肉体,只要不取他的性命,于是约伯从头到脚长满了毒疮,坐于炉灰之中,用瓦片刮自己的身体。这一部分,对于约伯承受的苦难,描述细致,画面感很强,令人对约伯升起无限的同情。后来就连约伯妻子也对他说:“你仍然持守你的纯正吗?你弃掉神,死了吧。”劝他放弃生命。这从侧面反映了约伯的困境以及苦楚之深。

第一回合

接着比勒达发起了“劝说”:“神岂能偏离公平。全能者岂能偏离公义……或者你的儿女得罪了他,他使他们受报应……凡忘记神的人,景况也是这样。不虔敬人的指望要灭没。”既然约伯嘴硬,说自己没有罪过,那么比勒达就“循循善诱”,帮助约伯“拓宽思路”,你没有犯罪,会不会是你的子女犯了罪?你没有实际的罪行,会不会是你不够虔敬?约伯依然予以反驳,但其中也包含了对神的质疑,“我虽有义,也不回答他。只要向那审判我的恳求。”

琐法一开始就非常严厉,火力全开:“这许多的言语岂不该回答吗?多嘴多舌的人岂可称为义吗?……我若呼吁,他应允我。我仍不信他真听我的声音……所以当知道神追讨你,比你罪孽该得的还少。”这几乎是直白地在说,你现在祸到临头还如此嘴硬多话,看来神对你的这些惩罚还是轻的!约伯答曰:“我这求告神,蒙他应允的人,竟成了朋友所讥笑的。公义完全人,竟受了人的讥笑。”在极端的痛苦中,约伯仍然生出坚定的愿景:等我被释放的日子来到!

第二回合

第二轮辩论,以法利再次扣帽子,“智慧人岂可用虚空的知识回答,用东风充满肚腹呢?他岂可用无益的话和无济于事的言语理论呢?”这翻译成我们熟悉的话语,就成了“嘴尖皮厚腹中空,头重脚轻根底浅”。可谓是360度全方位地否定了约伯的话。

约伯说“我也能说你们那样的话。你们若处在我的境遇,我也会联络言语攻击你们,又能向你们摇头。”你们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你们知道我的日子有多难,境遇有多苦么?接着用了排比和列举,历数了自己的困境,并直言“你们中间,我找不着一个智慧人。”我只指望下到阴间的门闩,和你们进行这种无休止无意义的辩论,我宁愿godie。

这显然激怒了他的另外两个朋友。比勒达警告说约伯会自陷网罗而成为别人的鉴戒,最终必无处容身,断子绝孙。约伯表示,老子已经不怕了,因为“我只剩牙皮逃脱了。”琐法也表示不虔敬上帝的人,必将受到惩罚,含沙射影地说约伯贪而无厌,欺压穷人,约伯的产业必将离去,这一切都是他应得的惩罚。

第三回合

以利法第三次发言猛烈抨击约伯,讥笑他自称在全能者面前无可指摘。实际全不是如此。他诬陷约伯,指控他占有兄弟之物,苛待穷人,并且虐待孤儿寡妇。这正好解释何以他现在落得如此收场。以利法教训道:“你要认识神,就得平安。福气也必临到你。”

约伯在此处的回答显示,他已不愿意再与这三位友人争辩。他的回击不再针锋相对,而是说:“惟愿我能知道在哪里可以寻见神,能到他的台前。我就在他面前将我的案件陈明,满口辩白。”

在三次语锋犀利的辩论中,约伯从头到尾都坚称自己是无辜的。我想这也是除开上帝的考验之外,约伯经历的另一场考验——无法见信于人,朋友家人都无法抚慰他,无法为他提供一条肉体或道德上的“出路”。所以约伯感慨道:“你们是编造谎言的,都是无用的医生。惟愿你们全然不作声。这就算为你们的智慧。”这种情况下,约伯的咬牙切齿也是可以理解的:“我断不以你们为是;我至死必不以自己为不正!我持定我的义,必不放松;在世的日子,我心必不责备我。愿我的仇敌如恶人一样;愿那起来攻击我的,如不义之人一般。”

话不投机半句多,这场辩论再继续下去就只剩诬陷与诅咒了。一个年轻人以利户跳出来对上述三个友人的说辞做了一个总结,发言并无新意,但他也是赞同三人的有罪推定的,并且认为:约伯在罪上又加悖逆,用许多言语轻慢了神。

高潮

如果不是此时上帝的显灵,约伯大概还会陷于与亲朋和友人的无休止争辩中。于是耶和华于旋风之中现身!他向约伯展示了神力的伟大,让约伯意识到自己的渺小,之前对神的质疑、怨怼是多么的可笑渺小。

约伯对于耶和华心悦诚服道:“我知道,你万事都能做;你的旨意不能拦阻。谁用无知的言语使你的旨意隐藏呢?我所说的是我不明白的;这些事太奇妙,是我不知道的。求你听我,我要说话;我问你,求你指示我。”——我并不是不信您的神力,而是希望您听到我的话语,求您指示我方向。

耶和华便转向以利法说:我的怒气向你和你两个朋友发作,因为你们议论我不如我的仆人约伯说的是。

至此《约伯记》出现了“神转折”。原来引起耶和华怒火的竟然不是口有怨言的约伯,而是约伯的三个友人。因为他们妄揣神的心思,曲解了上帝的意图。只有约伯愿意替他们祈祷,上帝才可以原谅他们,免于处罚。

故事的结尾,约伯失去的,上帝皆加倍赐予他。他的家业比从前更大,子女比从前更多更优秀,并且又活了140年,年纪老迈,满足而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