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穿越小树林教案 快乐的小树林教案(汇总8篇)

大班穿越小树林教案 快乐的小树林教案(汇总8篇)

ID:4708621

时间:2023-10-15 07:31:26

上传者:曼珠 大班穿越小树林教案 快乐的小树林教案(汇总8篇)

小班教案要注重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以下是一些优秀的高三教案分享,希望能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大班穿越小树林教案篇一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快乐的小树林》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喜欢故事,能安静地自主阅读并能基本读懂书中的内容;

2.学习句式,我是快乐的(动物名),生活在快乐的小树林;

3.了解动物之间的友情,试着学习帮助别人。

图书人手一册,ppt课件

一、封面阅读,引起故事阅读兴趣

二、自主阅读

请幼儿自主阅读图书。

教师提出要求病提问:

1、安静地阅读,一页一页翻书仔细阅读,如有需要,请小声跟老师或者小朋友讨论。

2、快乐的小树林里住了哪些动物,发生了什么快乐的事?

三、集体阅读

1.教师根据自主阅读前提出的问题,请幼儿说出快乐的小树林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请幼儿积极发言,并充分保证幼儿的.话语权,如有需要,可以先请幼儿进行讨论。

2.从第一页集体阅读,精读第一段,学习句式我是快乐的×××,生活在快乐的小树林,并用动作辅助表达。

3.教师引导提问,快乐的小树林还住着谁?

依次集体阅读小甲虫、毛毛虫、蒲公英,可以分组或者个别幼儿重复句式进行练习。

4.教师提问:“快乐的小树林里,住着那么多快乐的小动物,真好,我也想去小树林里看看,树林里这些快乐的动物们,来,我们继续来看看吧。”

如有幼儿提出异议,请幼儿说,如果没有幼儿异议,ppt翻到老灰熊一页。

给予孩子充分的时间观察画面,让孩子说出小灰熊与其他动物表情的不同之处。

续引导:“哎呀,快乐的小树林里还住了一只老灰熊,可是,你们觉得他快乐吗?”

教师读文字,“原来老灰熊生病了,听见外面的歌声,他还粗声粗气的吼起来“吵什么眇?不许再唱了。”

教师用夸张的语言和表情“天哪,这下可怎么办呀?”引导幼儿回忆自主阅读时的内容,以及自己积极地想出解决的办法。

教师仔细耐心听取幼儿的回忆以及想法后,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解决的。

问:为什么老灰熊会好起来快乐起来?引导幼儿理解帮助与被帮助的快乐。

老灰熊快乐起来,你们猜,它会唱什么?

引导幼儿说出“我是只快乐的老灰熊,生活在快乐的小树林”。

四、活动延伸

你们猜快乐的小树林里还住着什么动物,他们会唱什么歌?

请家长和孩子们一起续编故事,并用把自己所想画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大班穿越小树林教案篇二

1.喜欢故事,能安静地自主阅读并能基本读懂书中的内容;

2.学习句式,我是快乐的(动物名),生活在快乐的小树林;

3.了解动物之间的友情,试着学习帮助别人。

图书人手一册,ppt课件。

一、封面阅读,引起故事阅读兴趣

二、自主阅读

请幼儿自主阅读图书。

教师提出要求病提问:

1、安静地阅读,一页一页翻书仔细阅读,如有需要,请小声跟老师或者小朋友讨论。

2、快乐的小树林里住了哪些动物,发生了什么快乐的事?

三、集体阅读

1.教师根据自主阅读前提出的问题,请幼儿说出快乐的小树林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请幼儿积极发言,并充分保证幼儿的话语权,如有需要,可以先请幼儿进行讨论。

2.从第一页集体阅读,精读第一段,学习句式我是快乐的×××,生活在快乐的小树林,并用动作辅助表达。

3.教师引导提问,快乐的小树林还住着谁?

依次集体阅读小甲虫、毛毛虫、蒲公英,可以分组或者个别幼儿重复句式进行练习。

4.教师提问:“快乐的小树林里,住着那么多快乐的小动物,真好,我也想去小树林里看看,树林里这些快乐的动物们,来,我们继续来看看吧。”

如有幼儿提出异议,请幼儿说,如果没有幼儿异议,ppt翻到老灰熊一页。

给予孩子充分的时间观察画面,让孩子说出小灰熊与其他动物表情的不同之处。

续引导:“哎呀,快乐的小树林里还住了一只老灰熊,可是,你们觉得他快乐吗?”

教师读文字,“原来老灰熊生病了,听见外面的.歌声,他还粗声粗气的吼起来“吵什么眇?不许再唱了。”

教师用夸张的语言和表情“天哪,这下可怎么办呀?”引导幼儿回忆自主阅读时的内容,以及自己积极地想出解决的办法。

教师仔细耐心听取幼儿的回忆以及想法后,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解决的。

问:为什么老灰熊会好起来快乐起来?引导幼儿理解帮助与被帮助的快乐。

老灰熊快乐起来,你们猜,它会唱什么?

引导幼儿说出“我是只快乐的老灰熊,生活在快乐的小树林”。

四、活动延伸

你们猜快乐的小树林里还住着什么动物,他们会唱什么歌?

请家长和孩子们一起续编故事,并用把自己所想画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大班穿越小树林教案篇三

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

2.学习写景的语言特色。

3.学习写景顺序。

重点难点

重点:课文写景语言的特色

难点:课文写景顺序的特色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内容

这是一篇自读课,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在学生自学前提下,结合“思考与练习”理清景物描写的顺序及景物的特点,品味语言,并把握一些生词及多音字。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作家作品简介

学生交流自己查的资料

教师补充:《猎人笔记》是屠格涅夫的成名作,也是他的第一部现实主义力作。它是一部形式独特的写集。其第一部写《霍里和卡利内奇》最初发表于《现代人》杂志,1852年,作者将先后刊出的21篇特写汇编在一起,外加一篇未曾发表的新作《两地主》,以《猎人笔记》为名出版,本文选自最后一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除阅读障碍。

3.基础知识训练。

4.默读课文,完成思考与练习

二、赏析课文

1.品味语??

作者以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俄罗斯草原独特的夏日风光。请你把你认为精彩的修辞句子从文中找出来。

2.课文采取第二人称写法,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引导:

可拉近读者与主人公的距离,作者不必现身说法,却能使读者在一组组电影镜头似的画面中达到与主人公沟通的目的,具有身临其境的独特感受。

3.找出描写草原的句子

a.“沾满了露珠的发白的草原

b.“草地很快变干了”

c.“青草、灌木丛,周围一切顿时变暗”

--描写角度:以时间为顺序

4.学生质疑,合作解答

a.“这是怎么的呀?”有何作用?

b.“二十开外已经什么都看不见了,狗在黑暗中隐隐发白。”

三、作业

大班穿越小树林教案篇四

1、对色彩感兴趣,能大胆运用多种颜色绘画,表现不同时间段树林的景色。

2、大胆表现,体验交流的乐趣。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经验准备:观察过三个时间段(白天、傍晚、夜晚)树林景色变化的图片。

物质准备:ppt,画纸、水彩笔、油画棒

一、结合ppt,引导幼儿回忆、讲述不同时间段小树林的景色。

提问:你看过白天、傍晚、夜晚的'小树林吗?它们的景色有什么不一样?

为什么这些树林的颜色会不一样?(颜色的变化是由于光线的变化造成的)

二、启发幼儿构图。

1、师:如果请你来绘画你想画什么时候的小树林?你会使用什么颜色?

2、教师出示范图,引导幼儿观察图中树叶的颜色。

师:老师也绘画了不同时间段的小树林,看白天的小树林用了什么颜色?傍晚、晚上的呢?

三、引导幼儿绘画小树林。

1、构图:先绘画小树林。

2、根据时间段的不同,在树木轮廓涂上相应的颜色。

四、展示与分享:师幼共同布置"美丽的树林"展,共同欣赏,评价作品。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的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手工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

大班穿越小树林教案篇五

规则:

1、必须站在起跑线后,拍手后才能起跑。

2、不得碰到下树,如碰到扶起后才能其跑。

1、教师讲解游戏方法和规则。

2、教师做正确示范。

3、教师做正确评定胜负。

1、学生认真听游戏方法和规则。

2、学生练习和比赛。

3、分组比赛。

2-3

10

一、放松;

二、小结;

三、下课

1、教师总结本次课的情况。

2、下课。

1、认真听讲情绪饱满。

2、下课。

1

2

八个小木柱;

四个标志物;

大班穿越小树林教案篇六

内容

1、队列队形;2、游戏:穿过小树林;

目的

1、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队列队形的方法与技巧。2、培养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听从指挥的习惯,明确个人和集体的关系。3、培养学生变向跑的能力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顺序

教学内容

场地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大班穿越小树林教案篇七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在理解歌曲资料的基础上有表情地演唱。

2、能用自然和谐的声音演唱并唱准曲调,激发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3、发展音乐感受力、表现力,体验通过自己的探索学会唱歌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歌词图谱(完整和打乱顺序的`各一份)

2、歌曲伴奏

3、小树林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小树林图片,引导幼儿回忆在小树林里的游戏的幸福感觉。

师:孩子们,这是哪里呀?(出示小树林的图片)

(引导幼儿回忆,与幼儿一起亲切交谈。)

二、中间部分

1、展示教师改编歌曲。

师:今天老师为小树林改编了一首很好听的歌曲,你想不想听?

2、教师清唱歌曲,幼儿感受歌词内容。

师:谁来说一说,你听到歌曲里唱了有关小树林的哪些事情呢?

(引导幼儿回忆歌词内容,并根据幼儿回答依次出示图谱。)

3、幼儿学唱第一段歌词

(1)师:小树林里发生什么好玩的事情了呢?

(2)师:谁和谁是小伙伴?为什么呢?

(3)师:为什么大秋千就像妈妈的怀抱呢?

(4)根据节奏学说歌词

(5)师:我们一起来说一说为什么小树林里真好玩?

(引导幼儿学唱第一段歌词)

4、幼儿学唱第二段歌词

(1)师:小树林里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了呢?

(2)师:谁和谁在做游戏?他们可能在玩什么游戏呢?

(3)师:为什么说幸福是快乐的歌谣?

(4)根据节奏学说歌词

(5)师:我们一起来说一说为什么小树林里真有趣?

(引导幼儿学唱第二段歌词)

5、教师完整范唱。

师:好的,那我们就叫它《幸福小树林》吧!

6、幼儿整首跟唱。

师:你喜欢这个《幸福小树林》吗?那我们一起来用幸福的声音唱一唱吧!

7、根据歌词内容给图谱排序。

师:老师这里有一份顺序被打乱的图谱,你们能帮帮我边唱边把顺序排排正确吗?

三、结束部分

师:你们想不想把《幸福小树林》这首歌唱给我们的小树林听一听?那我们一起出发吧!

大班穿越小树林教案篇八

活动目标:

1.在音乐游戏中体验生活活动的乐趣,有良好的卫生习惯;

2.随节奏完成转手腕、蹦跳步、猜拳等动作,能对输赢结果做出敏锐的反应;

3.能与同伴合作,遵守游戏规则和游戏玩法。

活动准备:

阅读绘本《沙子的下面是什么》、学唱歌曲《洗手啦》。

活动过程:

一、绘本引出活动内容,激发幼儿玩音乐游戏的兴趣

2.复习歌曲《洗手啦》,能用自然的声音歌唱。

3.复习歌曲,用拍打身体各部位的方式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和情绪。

4.复习歌曲,用肢体动作表达自己的对歌词的理解。

二、根据歌曲内容,模仿转手腕、蹦跳步、猜拳等动作

1.随节奏模仿转手腕、蹦跳步动作,师:你是怎么抖掉手上、身上的沙子的?

2.幼儿学习玩2人一组的手部、腿部猜拳游戏,会辨别输赢结果。

三、学习音乐游戏的玩法

1.老师示范讲解游戏玩法及规则。

2.幼儿2人一组自主玩游戏。

四、乐意与老师或同伴合作玩游戏,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1.单人游戏。(全班幼儿与教师玩一对多的单人猜拳游戏,熟悉最简单的玩法,让不同层次的幼儿对游戏玩法有完整感知)

2.双人游戏。(两人协商输赢的奖惩方式能发挥幼儿主动参与游戏的兴趣)

3.多人游戏。(推选一名领队,与领队相同为赢,幼儿学会主动关注他人)

4.分组对抗游戏。(组内协商出拳内容,两组协商输赢的奖惩方式,能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知道自己是小组的一员,每个人都要遵守小组约定)

五、放松活动:游戏吹泡泡

附:玩法一(双人游戏):

1―2×8:蹦跳步16次,双臂上举一拍一次折腕;

3×8:1―4拍双脚大八字,双手肩前一拍一次向内抖手腕,同时胯左右各2次;

5―8拍2人猜拳;

4×8:1―4拍输家小碎步,双手半握拳于脸前模仿哭;赢家小碎步双手上举模仿笑;

5―8拍输家模仿洗手搓手背;赢家双手前平位竖大拇指(似夸奖)

5―8×8:动作同1―4×8

间奏:幼儿自由玩吹泡泡、玩水等动作第二遍音乐幼儿换游戏伙伴再次玩游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