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火山和地震教案设计意图(精选7篇)

最新火山和地震教案设计意图(精选7篇)

ID:4711594

时间:2023-10-15 08:48:41

上传者:琉璃 最新火山和地震教案设计意图(精选7篇)

初一教案的编写需要结合教学大纲、学科特点和学生素质,确保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和科学性。教师可以通过查阅初三教案的范文,了解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

火山和地震教案设计意图篇一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知道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并能结合世界地震带的分布,分析我国多地震的原因;能够指图说出我国主要地震和火山的分布。

通过阅读有关地震的检测和预报的知识,培养学生树立防灾减灾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我国的自然灾害中,地质灾害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而地质灾害中影响特别大、危害特别严重的,又当属地震。火山在我国危险不大。所以教材详讲地震、略讲火山。关于地震,教材分了三个标题:“多地震的国家,”“主要地震带,”“地震的监测和预报”(选学课文)。这三个标题的思路是:告诉事实――分析原因、图示分布――教会预防。

教法建议

根据本节教材特点,建议采用讲授法和学习指导法。

关于“多地震的国家”的教学,可由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自己看书。“主要地震带”的教学。要结合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从原理讲清我国为什么多地震;四个主要地震区结合图进行教学即可;地震的危害是通过一段影像资料展示给学生,形成丰富的感性知识,认识到地震确实给我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从而自然过渡到下一个标题。“地震监测和预报”,虽然是选学课文,但却是重要的防灾常识,且本节教材内容不多,课时也允许,所以“选学课文”和“读一读”要组织学生学习。关于“火山的分布”的教学,注意两点就可以了:一是明确我国活火山不多,危害不大;二是把教材中出现的火山名称在图3.23中找出,读出所在省区。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主要地震带的分布。

〈教学手段〉计算机课件:我国主要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教学过程〉

(引课)在第二节的探究活动中,我们曾讨论过我国的三列横向和三列纵向山脉的成因,它们是因受到的挤压力隆起而形成,这个过程是缓慢和漫长的,当这个变化缓慢进行时,人们不易察觉,而当地壳发生突然断裂和错动时,人们就感觉到大地在强烈的震动,这就是地震。

火山和地震教案设计意图篇二

本课为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的第二课《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但我仔细看了教材后,发现本课的课容量比较大,又要研究火山,还要研究地震,火山和地震引起地形的变化。我认为本课安排一课时是完成不了教学任务的。所以我对本课资源进行重组,把这课分成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火山和地震》,第二课时教学《地球内部的运动》,我觉得这样安排还是合理的。

《火山和地震》它是一节典型的解暗箱课,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本课所涉及的教学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即使有的同学已经通过影片或其它的途径感受了火山和地震,但是我觉得这种感受还是比较感性的,比较肤浅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很难像自然教材中有些课那样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效结合起来,并引起学生的认知共鸣。但是,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这课内容又是学生们所感兴趣的,所以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又应该是我们教师所利用的很好的教学资源。而我们以前的人教版教材是把这两课单独分开来的,所以一节课的时间我们很难做到面面俱到。

针对这样的实际情况,我觉得我们的教师可以大胆的去重组教材,当然这种重组教材表现的手段和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本课的重组我觉得应该是放在教学的侧重点的筛选上。火山喷发和我们的生活确实离的很远,同时学生通过观察喷发画面就能了解火山的喷发,真正应用的价值不大。在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方面,是有层次性的。针对小学生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要求不能太高。但是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讲,通过两年半的科学学习,应该在能力培养上有了系统的训练与提高。学生不仅会观察,懂实验,还应学会了提出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更有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懂得如何思考,知道如何表达与交流的初步能力。另外关于地球内部的构造,在四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学过。正是介于以上的分析,才有了我本课的`设计。我想做的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不迷信权威,根据教学实际设计教学,在教学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通过实验,通过探究来认识火山的成因,通过火山的成因来探究火山的危害,了解火山的奉献。通过学习火山来自主学习地震的成因与危害。不管是环节的设计,时间的安排,都有这样的设计意图。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探究能力的激发重现与加强。不刻意进行知识点的传授与强化,因为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是有悖于新课程理念的。所以,在教学中,我加强学生收集、整理、乃至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通过反复的图片的观察,与学生来探究现象,进行猜想,直至认识本质。只是对于学生我高估了,与本地的科学教学有点脱钩。也可以说,新课程的理念在这里还很空白。因此,教学流程不很流畅,甚至影响了各环节教学时间的安排。这一点,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因为合理存在的教学的不确定性,教学经验的不足,处理的不恰当,不及时,调控不自如,让听课老师误解了是重难点把握的不恰当,这很正常。

由于时间上的安排考虑,结合学生实际,我删减了部分内容,如没有播放火山喷发的录象,没有加入对地震的预防知识讲解,没有给学生介绍自古以来中国和外国科学家对火山和地震的研究与成果,象火山带的分布、火山的类型、历史上发生的著名是件,真如前面所讲,不可能面面俱到,这不是遗憾,有时间会在第二课时适当渗透,相信这样做也不会导致课堂教学的精彩。关键是通过我的教学,学生各种探究能力提高了,学会了自主探究,而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科学知识,只有老师的讲解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学会了学习科学的方法,能用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也算是我教学的成功。

【科学《火山和地震》教学反思【精选】】

火山和地震教案设计意图篇三

(学生活动)考虑从哪些方面得知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从课文中找答案。

(总结)从两方面说明:一是文字记载地震最早;二是发生地震次数很多。

(讲述)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分布都是有规律的,地震也是如此。它们多发生在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地带,世界的两大地震带就是这样的地区。

(学生活动)回答世界两大地震带。

(演示课件)世界两大地震带

(学生活动)看计算机课件的演示,考虑我国的位置同两大地震带的关系。

(总结)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的衔接处,地壳不稳定,所以多地震。

(演示课件)中国的地震带

(讲述)我国的地震集中分布在如图的四个地带。

(演示课件、讲述)中国的地震带(四个地震带,略)

(讲述)我国有资料的'大地震都发生在这些地震带中。唐山大地震给我们造成巨大损失。

(演示课件)唐山地震。

(讲述)地震的破坏力这样大,有无办法预防,从而减少损失呢?

(学生活动)自学教材中的“选学课文”和“读一读”。

(讲述)火山同地震一样,也是一种地质灾害,给人们带来危害。但火山在我国危害不大,活火山很少。

(学生活动)读图3.21找出课文中提到的几座著名的火山。

(总结、反馈练习)

〈设计思想〉

本节虽然将我国的地震,但一定要结合世界的两大地震带的分布,才能从原理上讲清我国多地震的原因和地震带的分布。通过计算机课件把二者之间的联系,动态的表示出来。有关唐山地震的影像资料,意在告诉学生,地震给我国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防震减灾工作有重要意义,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今后投身科学研究工作。

〈板书设计〉

火山和地震教案设计意图篇四

我想,大家都会对科学感兴趣吧?是的,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会碰到科学。自然现象也是哦。当我拿起这本书时,便知道,它是一本严肃肃的科学书。也许,里面的内容有些幽默,但它是实实在在的科学道理,是需要严肃对待的。于是,我调整心态,翻开了第一页。

让我不再为科学烦恼,是它让我在欢乐中学到了科学知识。

科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它需要你去掌握它,而掌握它的最好办法,就是我的办法,试试别笑,这就是科学!!这本书。它,让我深有感触。

火山和地震教案设计意图篇五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掌握我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知道我国的火山及其分布。

2.使学生了解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其危害。了解我国泥石流多发地区的分布。

3.对学生进行有关我国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方面的地理国情教育,培养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

[教学重点]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我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

[教具准备]

1.我国主要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图

2.“地动仪”图片

3.地球仪

[教学课时]

本节教学安排1.5课时,第一课时讲完“地震”,后半个课时讲完“火山”和“泥石流”。

[教学方法]

讲述法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现在我们学习第三章最后一节。

火山和地震教案设计意图篇六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知道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并能结合世界地震带的分布,分析我国多地震的原因;能够指图说出我国主要地震和火山的分布。

通过阅读有关地震的检测和预报的知识,培养学生树立防灾减灾意识。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我国的自然灾害中,地质灾害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而地质灾害中影响特别大、危害特别严重的,又当属地震。火山在我国危险不大。所以教材详讲地震、略讲火山。关于地震,教材分了三个标题:“多地震的国家,”“主要地震带,”“地震的监测和预报”(选学课文)。这三个标题的思路是:告诉事实——分析原因、图示分布——教会预防。

根据本节教材特点,建议采用讲授法和学习指导法。

关于“多地震的国家”的教学,可由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自己看书。“主要地震带”的教学。要结合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从原理讲清我国为什么多地震;四个主要地震区结合图进行教学即可;地震的危害是通过一段影像资料展示给学生,形成丰富的感性知识,认识到地震确实给我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从而自然过渡到下一个标题。“地震监测和预报”,虽然是选学课文,但却是重要的防灾常识,且本节教材内容不多,课时也允许,所以“选学课文”和“读一读”要组织学生学习。关于“火山的分布”的教学,注意两点就可以了:一是明确我国活火山不多,危害不大;二是把教材中出现的火山名称在图3.23中找出,读出所在省区。

〈教学重点〉主要地震带的分布。

〈教学手段〉计算机课件:我国主要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教学过程〉

(引课)在第二节的探究活动中,我们曾讨论过我国的三列横向和三列纵向山脉的成因,它们是因受到的挤压力隆起而形成,这个过程是缓慢和漫长的,当这个变化缓慢进行时,人们不易察觉,而当地壳发生突然断裂和错动时,人们就感觉到大地在强烈的震动,这就是地震。

一、 多地震的国家

(学生活动)考虑从哪些方面得知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从课文中找答案。

(总结)从两方面说明:一是文字记载地震最早;二是发生地震次数很多。

(讲述)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分布都是有规律的,地震也是如此。它们多发生在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地带,世界的两大地震带就是这样的地区。

(学生活动)回答世界两大地震带。

(演示课件)世界两大地震带

(学生活动)看计算机课件的演示,考虑我国的位置同两大地震带的.关系。

(总结)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的衔接处,地壳不稳定,所以多地震。

(演示课件)中国的地震带

(讲述)我国的地震集中分布在如图的四个地带。

(演示课件、讲述)中国的地震带(四个地震带,略)

(讲述)我国有资料的大地震都发生在这些地震带中。唐山大地震给我们造成巨大损失。

(演示课件)唐山地震。

(讲述)地震的破坏力这样大,有无办法预防,从而减少损失呢?

(学生活动)自学教材中的“选学课文”和“读一读”。

(讲述)火山同地震一样,也是一种地质灾害,给人们带来危害。但火山在我国危害不大,活火山很少。

(学生活动)读图3.21找出课文中提到的几座著名的火山。

(总结、反馈练习)

〈设计思想〉

本节虽然将我国的地震,但一定要结合世界的两大地震带的分布,才能从原理上讲清我国多地震的原因和地震带的分布。通过计算机课件把二者之间的联系,动态的表示出来。有关唐山地震的影像资料,意在告诉学生,地震给我国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防震减灾工作有重要意义,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今后投身科学研究工作。

〈板书设计〉

第四节 地震和火山

一、 多地震的国家

二、主要地震带:

三、地震的监测和预报

四、火山的分布

课堂上将学生分组,每组发一块薄泡沫板,出思考题:

将泡沫板从两侧向中间用力挤压,会发生什么现象?想一想,这种现象与地震有联系吗?

小组讨论3分钟,之后由每组的代表回答问题,最后教师总结。

火山和地震教案设计意图篇七

二、主要地震带:1、2、3、4

三、地震的监测和预报

四、火山的分布

探究活动

课堂上将学生分组,每组发一块薄泡沫板,出思考题:

将泡沫板从两侧向中间用力挤压,会发生什么现象?想一想,这种现象与地震有联系吗?

小组讨论3分钟,之后由每组的代表回答问题,最后教师总结。

关闭